上竄下跳典故
二郎神斗孫悟空——以變應變;你變我也變 如來佛治孫悟空——強中還有強中手
孫悟空拔猴毛——變化多端;轉眼就變;變化無常 孫悟空保唐僧——忠心耿耿
孫悟空打豬八戒——倒打一耙 孫悟空戴上緊箍咒——無法可使;有法難使
孫悟空當齊天大聖——自封為王;自個兒稱王 孫悟空到南天門——慌了神
孫悟空的金箍棒——神通廣大;能大能小
孫悟空翻跟頭——一步十萬八千里;拿手好戲;一步登天;出不了如來佛的手心
孫悟空赴蟠桃會——不請自到 孫悟空借芭蕉扇——一物降一物
孫悟空進了八卦爐——越練(煉)越結實 孫悟空拿(捉)豬八戒——能人之上有能人
孫悟空七十二變——花樣多
孫悟空手裡的金箍棒——隨心所欲
孫悟空跳加官(舊時戲曲開場或演出中,遇到顯貴到場時,加演的舞蹈節目)——人面獸心
孫悟空聽見緊箍咒——頭痛 孫悟空遇到如來佛——無法可使;有法難使
孫悟空住在水簾洞——稱王稱霸 孫悟空照鏡子——猴里猴氣
掖著個孫悟空——憋出個猴來 和孫猴子比翻跟斗——差著十萬八千里
孫猴子半天雲里打眼罩——站得高,看得遠,登高望遠 孫猴子變戲法——無中生有
孫猴子穿汗衫——半截不像人 孫猴子的屁股——坐不住;坐不穩 孫猴子的手腳——閑不住
孫猴子的尾巴——變不了;沒法變 孫猴子斗魔王——打你個牛角朝天
孫猴子封了個弼(bi)馬溫——不知自己官大官小;沾沾自喜
⑵ 猢猻的相關典故
宋·龐元英《談藪·曹詠妻》:「宋曹詠依附秦檜,官至侍郎,顯赫一時。依附者甚眾,獨其妻兄厲德斯不以為然。詠百端威脅,德斯卒不屈。及秦檜死,德斯遣人致書於曹詠,啟封,乃《樹倒猢猻散賦》一篇。」後因以「樹倒猢猻散」比喻以勢利相結合的人,為首者一倒台,依附的徒眾即四散。 樹是猢猻的生存基礎,在大自然里,猢猻不生存在樹上,是很容易遭受到其他猛獸的攻擊,因此猢猻就在樹上呆了千萬年,練了一身攀援林間如履平地,上竄下跳身手敏捷的好功夫。可是這猢猻多了,為了爭權奪利,這樹上的日子就開始不得安寧。常看動物世界節目的人都看到過猴群爭奪王位的慘烈畫面,真是個成者為王,敗者為寇。那些身強力壯、橫行霸道的猢猻,占據了樹的頂端,這就叫「高高在上」。略微遜色的,就在其下的左右枝桿梢頭上,這也是一猴之下,萬猴之上,算是個「萬戶猴」吧,也挺洋洋得意的。再下面就依此類推,凡是東南西北、上下左右能算有點高處,都佔有猢猻。
解釋:樹倒了,樹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依附的人也就一鬨而散。
出處:宋·龐元英《談藪·曹詠妻》:「宋曹詠依附秦檜,官至侍郎,顯赫一時。……詠百端威脅,德斯卒不屈。及秦檜死,德斯遣人致書於曹詠,啟封,乃《樹倒猢猻散賦》一篇。」
用法:復句式;作賓語、分句;含貶義。
示例:巴金《家》:「你要知道'~',現在樹還沒有倒呢!」 宋高宗時有個侍郎叫宋曹詠,他善於逢迎拍馬,深得奸相秦檜的歡心。所以官運亨通,連升三級,當了朝中的大官。
宋曹詠當了大官後,有很多人來巴結他,宋曹詠非常得意。惟一讓他感到氣惱的是,他的大舅子厲德新卻從不向他獻殷勤。原來,厲德新頭腦清醒,他知道宋曹詠並非憑真才實學而是靠依順秦檜才得以陞官的,所以料定宋曹詠這種人沒有好下場,不肯同流合污。對此,宋曹詠耿耿於懷,一心想找個茬兒整整厲德新,無奈厲德新潔身自好,宋曹詠也無從下手。
後來,秦檜死了,那些依附秦檜的傢伙一個個倒台了,宋曹詠也被貶到了新州,厲德新得到消息後,非常高興,就寫了一篇題為《樹倒猢猻散》的賦寄給宋曹詠。文中將秦檜比作一棵大樹,把宋曹詠等人比作樹上的猴子,揭露了宋曹詠這種人依靠秦檜這棵大樹作威作福、魚肉百姓的丑惡行徑。文中說如今大樹一倒,猢猻四散,於國於家,真是可嘉可賀,宋曹詠收到這篇文章後氣得半天說不出句話來。
很快,這句話便在臨安傳開了,直到現在,人們還用樹倒猢猻散來比喻有權勢的人一旦倒台,依附他的人便紛紛散夥。
成語:猢猻入布袋
拼音:hú sūn rù bù dài
意思解釋:猢猻:猴子。猴子進了口袋。比喻行動受到約束。
故事典故: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僧曰:『恁么即學人歸堂去也。』師曰:『猢猻入布袋。』」
⑶ 一個人在跑是什麼成語
東奔西跑
白跑一趟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⑷ 與西遊記有關的典故,俗語,歇後語
有很多。
《西遊抄記》是中國古代襲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該書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和尚三人,一路降妖伏魔,保護唐僧西行取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自《西遊記》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被譯為英、法、德、意、西、手語、世(世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並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⑸ 關於山水熟語的典故
自洛之越
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
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
扁舟泛湖海,長揖謝公卿。
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
第一:
解析:隋唐時期:浙江新昌是唐代詩人游歷棲息的重要地區、也是唐詩之路的精華地段。最早到剡中山水游歷的唐朝詩人是被李白稱為"風流天下聞"的孟夫子孟浩然。孟浩然四十歲入長安應進士考落第,失意東歸,自洛陽東游吳越,即所謂"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
「山水尋吳越」,在山水詩中所表現的心情,十分清遠恬淡。
第二:久很久以前,桂林這個地方既沒有山,也沒有水,更談不上人煙繁盛,桂樹成林。那時,桂林這個 地名都還沒有呢!那麼,桂林這個地方,為什麼會生長出成林的桂花樹?為什麼會有奇山秀水而名滿天下呢?這還得從王 母娘娘的蟠桃盛會說起。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被孫悟空攪亂後,開不成了,天上四位鼎鼎大名的仙女――嫦娥、織女、麻姑、和元女便呼朋引伴,包覽瑤池的風光去了。一路上但見那仙山瓊閣,玉樹銀花,天池荷開,鳳鸞和鳴,好一派仙家勝境。麻姑突發奇想說:「轉了一圈,瑤池不過如此,憑我等的法力,也可造一座出來。」 嫦娥當即贊同:「說的是,我等何不找個地方,各施法力,也造座瑤池樂樂。」 元女小心地說:「觸犯了天條,可不是鬧著玩的。」 織女心生一計:「那我們到人間去,遠離是非之地。」 嫦娥道:「我等不如即刻分頭下界,各造一園,看誰技高一籌。」 三位仙女聽了,撫掌稱妙。於是商定,看誰三天之內能在人間造一座最美麗的林園。第一天過去了,麻姑選中了今屬於雲南省路南縣的一個去處,造出一座雲南石林來,堪稱「天下第一奇 觀」。麻姑喜不自勝。第二天過去了,織女選中了現在叫杭州的地方,造出西湖美景,織女禁不住笑靨如花。第三天來了,元女選中了後來叫洛陽的地方,拂塵一揮,劈出了龍門石窟,玉手一指,遍地盛開奼紫嫣 紅、雍容華貴的牡丹。她對自己的佳作也得意萬分。唯有嫦娥,下凡三天,總選不中一處盡如人意的地方。眼看所剩的時間不多了,她焦急地往南飛去。當她來到如今叫做桂林的地方,但見赤地荒野,無水無山,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嫦娥不覺動了惻隱之心。於是,嫦娥從月宮中取來桂花樹種,仙袖一拂,便植下漫野桂花樹來。「桂林,桂林,桂樹成林。」此後 才有「桂林」這個地名。
嫦娥又駕著五彩祥雲,來到北方的崇山峻嶺之間。她向群山吹了一口仙氣,一座座大山立刻變成了一匹匹高頭駿馬,她騎上一匹快馬領頭,馬群便乖乖地跟他向南方奔去。經過長途艱難跋 涉,終於把馬群趕到了桂林。嫦娥按照自己設計的圖樣,將馬群變成石山並作了巧妙的安排:這里放三座,那裡壘五堆,東邊置一座大山,西面擺一排小山,如今你看――那高高的猴山就是當年的領頭馬啊,那馬鞍山就是當年嫦娥坐過的 馬鞍呢...... 那些石馬也象是領會了嫦娥的心意,變成一座座挺拔俊俏而又姿態各異的青山。山上長滿綠樹,濃蔭覆蓋,桂林的山就一天比一天更美麗更奇巧啦。嫦娥巧擺石山,使桂林群峰聳立,奇洞幽深,配上原來的桂花樹林,真成了百里大花園。遺憾的是沒有水,比起杭州西湖來,就顯得美中不足,略遜一籌了。嫦娥想仿效織女,到瑤池「借水」,可是王母娘娘早已發覺,將織女監禁起來,並派天兵天將把瑤池看管 得嚴嚴實實;就連那偌大的天河,也把守得滴水不漏。這天,嫦娥正在桂林花林中絞盡腦汁想辦法,趕巧南海觀音正從桂林上空經過,被桂花的沖天香氣吸引,便循香察看,見到這里處處奇峰林立,挺拔秀麗,千姿百態,巧奪天工,禁不住喜形於色,贊口不絕。可當她環視四野,縱目八方,也不由得感嘆道:「善哉、善哉!只可惜少了一條江河,損折了許多靈氣。」 嫦娥一聽,正中下懷,忙不迭跑到菩薩面前道:「大師所言極是,我正為此發愁呢!」 菩薩聞言玉口一開:「這有何難,你只在群山之中開出一條河道,再將我這凈瓶里的水倒入河中,便會清波 盪盪,水到渠成。」 嫦娥聽了,頓時愁雲盡掃,笑逐顏開,謝過觀音,接過凈瓶,就要去開河道。菩薩一再囑咐嫦娥,時日五更,一定送還凈瓶,否則將被關在蟾宮,不許擅離一步。 仙姑滿口答應。在群山之間選擇了一條理想的河道,形成一個水繞山環,交相輝映的絕妙佳境。接著,她飛回月宮,取來種樹的花鋤,按照選定的走向,落鋤開去。於是,一條不大不小的河道,就奇跡般地開了出來,有如游龍走蛇,曲曲彎彎。當嫦娥從興安經桂林,把河道開到陽朔後,已是四更光景。往南, 溝通西江水系,還有幾百里路程,五更前是完不成的了
如果河道到此為止,那麼陽朔以南的大片土地 將永遠乾旱。她沉思良久。左右為難...... 天雞高啼,打破了嫦娥的沉思.她玉牙一咬,豪氣陡生,決心冒著被觀音懲罰的危險,將河道向如今梧州的 方向賦去。當嫦娥開出北起興安,南通西江的數百里逶迤長河之時。太陽神曦和的車輪已躍上東山,她大吃一驚,慌忙把凈瓶水注入河道,一泓清流緩緩南去,桂林頓時水光瀲灧。倒影生輝,增添了千種姿態,萬般嫵媚,變 成山水甲天下的寶地啦!可是觀音老母的凈瓶,此刻也失去法力,從興安隨波而下,漂到桂林斗雞潭就不動了。從此,凈瓶化為石山,就是現在的凈瓶山。為此,觀音大為生氣,責令嫦娥歸天。桂林的百姓與嫦娥分別時,真是哭聲百里,淚滿江河。為了記住這次離別,就把這條河取名離江。江從水,後人就改寫為「灕江」。嫦娥回宮後,只能倚窗俯視人間,欣賞自己一手建造的桂林山水。有時禁不住悲從中來,淚水漣漣。那淚 珠落在桂林的土地上,形成了美麗的榕湖和杉湖。
此後,桂林人一代接一代地苦心經營,桂林山水就逐漸揚名天下啦。
試劍還珠 伏波山、還珠洞以它那優美的風景,動人的傳說聞名於世。所謂伏波,取波浪迴流 之義。伏波山腰,有大悲古洞,倘若進洞,穿幽徑、達江邊。忽暗而明,豁然開朗。洞臨一潭碧水,名伏波潭,古日「蓉鏡」。據說,伏波潭裡有座水晶宮,水晶宮里有個老龍王。老龍王天天喝美酒,看歌舞,早就 膩透了。烏龜丞相見老龍整天悶悶不樂,想出個花花點子來。他說:「大王,何不把桂林府的各位地仙都請來,在伏波山開個賽寶大會?大王宮中的寶貝,定能穩奪魁首,讓眾位仙家見識見識,不知大王尊意如何?」 「好!好! 快去請!」老龍王頓時眉開眼笑,頷首稱快。 烏龜丞相得令,立即上竄下跳,安排得又熱鬧又圓滿。不覺時晨已到,各路仙家紛紛來到估伏波山下的大岩洞里。而沙洲之上,伏波潭面,更是人山人海,萬船千 舸。酒壺山的雷酒人,在手掌上放個毫無閃爍的瑪腦酒壺,他只裝進一滴酒,搖了搖,就去向龍王和仙友們敬酒。奇怪,那酒壺里的酒怎麼倒也倒不完。人們都歡呼起來。南溪山的劉仙翁早已按捺不住。他從腰間取出黃銅秤,吩咐鰍鱔二位力士招來許多巨石,放到秤盤上。只見那巨石一挨到秤盤,馬上就縮小了。劉仙翁拎起小秤一稱,總共十四萬零三斤半。眾仙見了,都覺耳目一新,鼓起掌來。現在伏波潭那幾塊巨石,就是劉仙翁當年秤過的。
接下來,眾仙家都不肯示弱,紛紛取出自家寶貝,使出看家本領,要決一雌雄。老龍王見了,暗自好笑,從口裡吐出一件寶貝來。原來是一顆碩大無比的夜明珠。夜明珠光芒四射,把洞府照得雪亮;而且每閃爍一下,就變幻出一種美麗的色彩。最令人叫絕的是,那珠子正中,有個對穿的小孔。透過小孔,你能看見三十三層離恨天上的丹墀仙闕,玉宇瓊樓;能聽到十八層地獄里十殿閻王睡覺的鼾聲;能所欣賞到萬里之外的人 間勝景和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龍王的夜明珠,真成了賽寶大會上的奪冠之寶。龍王哈哈大笑一陣之後,口出狂言道:「斗寶嘛,不管人間天上,上界玉皇大帝,西天如來佛祖,也不敢在我面前出醜!」 「龍王老兒,你太目中無人了!」眾仙聞聲,定眼看去,卻是伏波廟里的揭帝。只見他怒眼圓睜,鋼發沖 冠,原來是烏龜丞相忙昏了頭,忘請他了。揭帝「刷」地拔出寶劍,他見洞中有根頂天立地的石筍,便輕輕一揮,石筍的根部就被削斷了。揭帝說: 「這才是小試鋒芒。你們上山去看!」說著拉起老龍就走。眾仙家一齊騰雲駕霧,來到伏波山頂。揭帝取出一隻大鐵弓,拉個滿月,「鐺」地一聲天崩地裂的巨響,神劍居然射穿了三座大山,飛到陽朔界外去了。這 三座山,就是穿山,桃源月亮山和陽朔月亮山。
後來,人們就把揭帝削斷的石筍稱為試劍石,傳說要想重新接起來,除非桂林出九個狀元。可惜從古到 今,桂林才出了七個狀元。卻說賽寶會不歡而散,老龍王不但自找沒趣,而且在忙亂中把夜明珠給弄丟 了。他們四處尋找,就是找不到。那珠子能跑到哪裡去呢?話分兩頭,在伏波潭前的沙洲上,住著一戶打漁人家,馬老漢和小孫女 馬蘭花。馬蘭花養了九隻白鵝,她跟白鵝可好了。有天晚上,有隻白鵝從嘴裡吐出一顆色彩斑斕的夜明珠來。「馬蘭姑娘」,白鵝突然對馬蘭說話了, 「這顆夜明珠是我在潭邊找東西吃時,當成螺螄吃下去的。我本是瑤池的一隻仙鶴,因給王母娘娘獻舞不得她的歡心,就被打下凡來,明天我的劫數已盡,要返回瑤池。我也想把這顆寶珠帶回上界,但你對我恩重如山,我就把它作為離別贈物送給你,你把 寶珠賣了,會過上好日子的。」 馬蘭花說:「真的嗎?那我告訴爺爺去!」 爺爺看到寶珠,忙說:「這就是伏波潭老龍王的夜明珠啊,你在哪裡得到的?」 馬蘭花就把剛才的事說了一遍。爺爺說:「馬蘭呀,別人的東西不應該要,烏龜丞相找不到珠子,就要挨老 龍王的處罰呀!」 聰明、善良的馬蘭花懂事地說:「爺爺,還珠去。」 哪知剛剛走出大門,便被一個突如其來的綠臉婦人攔住了去路,她是洲上的螞蝗精,說道「天下居然有你們這樣的傻瓜,快,把夜明珠給我!否則,我吸干你們祖孫的血!」 忽然又有人說:「哼哼!我一口還能將他祖孫二人吞下肚呢!」 螞蝗精回頭,攔住一個花臉女人,喊道:「花蛇精,你來干什麼?先到為君,夜明珠理當屬於我!」 花蛇精說:「好妹妹,你得珠子,最多不就是能騰雲駕霧嗎?我得到珠子,就能變成真龍。你成全我吧!」 馬老漢聽了,氣得渾身顫抖。花蛇精說:「莫氣莫氣,要是把珠子給我,我讓你們一輩子榮華富貴。」 老爺爺氣憤地說:「我們人窮志不窮。馬蘭花,快走。」 螞蝗精厲聲道:「有我在,還想溜?」說著就向馬蘭花撲去。就在這緊要關頭,那隻白鵝猛地出現在螞蝗精面前。對馬蘭花說:「快,騎到我背上來!」白鵝張翅一飛,飛到了伏波潭上空。白鵝道:「快把珠子丟到 伏波潭去。」 噗通一聲,馬蘭花真的把珠子丟到了伏波潭。原先,水晶宮里因為沒有了夜明珠,一團漆黑,伸手不見五指;珠子掉下來後,霎間整個水底世界如同白晝。烏龜丞相興奮地猛叫一聲:「夜明珠!」,連忙接住寶 珠,向龍王請賞去了。再說螞蝗和花蛇兩個妖精,見馬蘭花把珠寶丟進伏波潭,便恨惱羞成怒,現出原形。花蛇把爺爺纏住,說要絞死他,螞蝗也嚎叫要吸干他的血。這時,白鵝馱著馬蘭花回來了,白鵝從容地說:「你把爺爺放了,要寶,我身上就有」說完現出原型,原來是一隻美麗的丹頂仙鶴。 丹頂仙鶴的頭頂上,有一塊晶瑩透亮的紅寶石,兩個妖精見了,爭著去搶。丹頂仙鶴和馬蘭花一起和妖精作戰,最後,因體力不支,丹頂仙鶴還原成白鵝,倒在沙灘上掙扎,馬蘭花也倒在地上,氣息奄奄。老爺爺趕來,抱起馬蘭花和白鵝,淚如泉涌。臨死前,白鵝凄涼地說:「老爺爺,我和馬蘭姑娘死後,把我們埋在沙洲上,日後漲再大的水,我也會把洲子浮起來,不讓大水淹住馬蘭姑娘的墳塋,就算是我報答妹妹和人間的一片真 情......」 老爺爺抱著孫女和白鵝失聲痛哭,他遵照白鵝的遺言,把子孫女和白鵝一同葬在洲子上。植上翠竹,以表白鵝義深情重有氣節;栽下馬蘭草,以表思念孫女之情。人們紀念馬蘭姑娘,就把沙洲叫做馬蘭洲,後來以訛傳訛化成了馬洲。又因灕江漲多大的水,果然淹不上馬洲,因此又稱浮鵝洲。後來伏波山腰的那個洞就叫還珠洞。
不知道行不行?
⑹ 一個人往上跑一個人往下跑一成語
猜成語:上躥下跳。
⑺ 被我一些出自名著的歇後語吧,謝謝嘍,別忘了,要有典故的!
曹操下江南--來得凶,敗得慘
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
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曹操遇蔣干--倒了大霉
張飛販私鹽--誰敢檢查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曹操作事--乾乾凈凈
張飛賣秤錘--人強貨硬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施小技
史進認師父——甘拜下風
林沖上山—— 官逼民反
孫二娘開店—— 謀財害命
石遷偷雞—— 不打自招
潘金蓮給武松敬酒——別有用心
李逵升堂辦案——亂打一通
武松看鴨子——英雄無用武之地
武大郎上牆頭——上不來下不去
梁山兄弟--不打不親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抱打不平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豬八戒的後脊樑——無能之輩(悟能之背)
豬八戒戴花——自美
白骨精一計未成——又生一計
和尚打傘——無法無天
觀音菩薩進澡堂——左右為難!(男身女像去哪邊好?)
豬八戒讀書----竟沖識字的
如來觀音----假夫婦
六小零童----孫行者
孫大聖拔猴毛----看我七十二變
牛魔王和小白龍拍大頭貼----正宗的牛頭馬面
花果山猴子---無法無天
猴子爬竹竿---上竄下跳
哮天犬過了獨木橋就不會叫了——過目(木)不忘(汪)
八戒保媒把把成功——豬連必合(珠聯壁合)
豬八戒進女兒國——看花了眼
牛魔王和小白龍拍大頭貼----牛頭馬面
豬八戒娶媳婦——背著走
⑻ 一會兒上,一會兒下,不停地翻動的成語
上竄下跳
發音 shàng cuàn xià tiào
釋義 (動物)到處躥蹦;比喻人到處活動(貶義)。
例句專:公園屬里的小猴子上竄下跳的,可愛極了 :上躥下跳,煽風點火
反義詞:左顧右盼
成語典故
【出處】: 蔣子龍《一個工廠秘書的日記》:「上竄下跳,根據需要打出各種不同的旗號,把廠長的事情辦成。」
【舉例造句】: 他上竄下跳終於將兒子安排到重要的崗位。
⑼ 上竄下跳的成語典故
【出處】:
蔣子龍《一個工廠秘書的日記》:「上竄下跳,根據需要打出各種回不同的旗號,把答廠長的事情辦成。」
【舉例造句】:
他上竄下跳終於將兒子安排到重要的崗位。
例句:公園里的小猴子上竄下跳的,可愛極了
:上躥下跳,煽風點火
⑽ 上竄下跳的意思是什麼
上竄下跳 [shà來ng cuàn xià tiào]
[解釋] 比喻四自處奔走,多方串連,策劃活動。
【出自】:蔣子龍《一個工廠秘書的日記》:「上竄下跳,根據需要打出各種不同的旗號,把廠長的事情辦成。」
【示例】:他~終於將兒子安排到重要的崗位。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例句:公園里的小猴子上竄下跳的,可愛極了 :上躥下跳,煽風點火
註:標准寫法為「上躥下跳」(cuān)
【近義詞】: 竄上竄下
【反義詞】:左顧右盼
【歇後語】: 猴子爬竹竿;癩蛤蟆翻田坎
【燈謎】: 窕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四處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