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濫竽充數典故

濫竽充數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19 19:58:16

⑴ 濫竽充數的故事的概括

戰國時期,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名叫南郭的處士聽說了齊宣王喜歡聽合奏,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裡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

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擺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後,南郭處士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厚的待遇,心裡極為得意。

其實南郭處士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處士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

但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mǐ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但他喜歡聽獨奏。於是齊湣王發布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輪流來吹竽給他欣賞。

南郭處士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1)濫竽充數典故擴展閱讀

濫竽充數的點評

人物點評

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樂隊中裝模作樣地湊數,竟然可以得到賞賜,一旦要自己憑真實本領單獨演奏時,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了。這個寓言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裡面充數,或是用不好的東西混在好東西里充數。南郭先生也成了濫竽充數者的代名詞。

千百年來,濫竽充數這個故事,一直被人們廣為傳誦。南郭處士的行為騙得了一時,卻騙不了一世。強調個人應該勤學苦練,使自己具有真才實學。

南郭先生也有很多的優點:能夠毛遂自薦,主動請纓;能夠在高手如林的皇家吹竽樂隊中混跡,而不被識破;能夠一眼看透齊宣王的喜好,冒欺君之罪,以假作真,非一般人可以想像;而後主動下台走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齊宣王:南郭先生之所以能留在樂隊中正是因為齊宣王的識人不清。一國之君識人不清?這與他 的虛榮、好講排場分不開。三百人的樂團,在現代也是很少的,著名樂團更是少有滿足300人,即使在現代人很多。無怪乎南郭先生敢「欺君」。

齊湣王:他也同齊宣王一樣,但一個一個聽,勢必花更多的時間在享樂,而忽視朝廷的公務。常此以往,國將不國,好一個濫竽治國!

⑵ 濫竽充數的故事

濫竽充數

戰國時,復齊國有一位制喜歡尋歡作樂的國君叫齊宣王。他派人到處尋找能吹善奏的樂工,組成了一支規模 很大的樂隊。齊宣王尤其愛聽用竽吹奏的音樂,每次演出的排場都不小,總要集中三百名樂工一起吹。

有個游手好閑、不務正業的南郭先生,知道齊宣王樂隊的待遇很優厚,就一心想混進這個演奏班子。可 是他根本不會吹竽,不過他知道齊宣王喜歡所有的樂工一起演奏,自己若是混在里頭,裝裝樣子,充充數, 誰看得出來!

南郭先生終於千方百計地加入了這支樂隊。每當樂隊演奏時,他就學著別人東搖西晃,有模有樣地「吹 奏」。由於他學得維妙維肖,好幾年過去了,居然也沒露出破綻。

直到齊宣王去世後,他的兒子齊泯王繼承王位。齊泯王和他的父王一樣,也喜歡聽竽。但是他卻不喜歡 合奏,而愛聽獨奏。他要求樂工們一個個輪流吹奏給他聽。這下子,冒牌充數的南郭先生可緊張了,他的心 里七上八下的,眼看就要露出馬腳了,欺君犯上的罪名,他可擔當不起啊!只好趕緊收拾行李,慌慌張張地 溜走了。

⑶ 濫竽充數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

濫竽充數來,按理是一種以次自貨充好貨的行為,似乎與"以上智為間者"的間諜原則相悖離。其實不然,因為具有"上智"的間諜,畢竟不多,甚至鳳毛麟角,不足以全方位擔當在許多領域、場合中獲取敵方情報的大量間諜任務,而採取"濫竽充數"的間諜計媒,則另有一番妙處。

明代趙本學《孫子書校解引類》說:"取平日翻覆奸人或得罪健兒,假以董治之事,笞辱極,因陰縱叛,去至敵,乃說軍營中事,敵人守備必緩。"這是先在軍營中故意製造一些跡象,然後利用一些無用小人,用酷刑使其生叛變之心,並故意給個機會讓其逃至敵營中去"告密"。敵方見其遍體傷痕,說的又確實是真情報,不會不信。三國時,張飛常"鞭撻健兒",劉備、諸葛亮多次告誡張飛,認為這是"取禍之道"。但是張飛也粗中有細,有一次他照例"酒後怒鞭一士卒",使其生怨恨之心而叛敵,並說出張飛軍中詳情,敵方便企圖於夜晚"乘虛偷襲"張飛,反被張飛伏兵全殲。

"濫竽充數"一計的首要條件是:必須先製造一些使己方軍民都信以為真的跡象,以利用一些對己方平時無用之人去通報給敵方。這些人雖然是"濫竽",但是卻可以"廢物利用",加以"充數"。

⑷ 《成語濫竽充數的故事》的意思

濫竽充數,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專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屬在內行人之中,以次充好。
這個成語出自《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譯成現代漢語是說,齊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齊宣王很高興。官府給他的待遇和那幾百人一樣。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齊湣王(田地)繼承了王位。齊湣王喜歡聽一個一個地獨奏,南郭處士就逃跑了。

⑸ 「濫竽充數」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典故,它涉及的歷史人物是誰

1、濫竽充數:齊宣王、南郭處士。出自《韓非子·內儲說上》,意思: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內行人之中,以次充好。

2、生花妙筆:唐代李白。出自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這句成語形容才思橫溢,詩文佳美。比喻傑出的寫作才能或繪畫才能。生花妙筆和妙筆生花意思相同

3、出自宋沈括《夢溪筆談·譏謔》,原意是梅子酸,當說到梅子的時候,就會想到梅子酸而產生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4、四面楚歌:項羽、劉邦。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四面楚歌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

5、卧薪嘗膽:越王勾踐。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形容一個人忍辱負重,發憤圖強,最終苦盡甘來。

6、負荊請罪:趙國邯鄲廉頗、藺相如。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予自己嚴厲責罰,也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7、鑿壁偷光:西漢大文學家匡衡。出自《西京雜記·卷二》,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的人。

8、單刀赴會:關羽。出自《三國志·吳書·魯肅傳》,泛指一個人冒險赴約。有贊揚赴會者的智略和膽識之意。

9、望梅止渴:三國曹操。原意是梅子酸,當說到梅子的時候,就會想到梅子酸而產生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5)濫竽充數典故擴展閱讀

濫竽充數的成語示例

葉聖陶《倪煥之》:「這當然不能讓任何人濫竽充數。」鄒韜奮《抗戰以來》二七:「言調整人事,濫竽充數依然如故。」

學習不能濫竽充數,不能不懂裝懂,這樣才能進步。買了兩斤橘子,回家卻發現被騙了,裡面有好多壞橘子。真是濫竽充數!(指以次充好)

每當媒體誇火箭隊沒有姚明不行時,他總說自己是濫竽充數。(指謙虛)

成語典故

原文: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翻譯:齊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齊宣王很高興。官府給他的待遇和那幾百人一樣。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齊湣王(湣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喜歡聽一個一個地獨奏,南郭處士就逃跑了。

作者:先秦·韓非《韓非子·內儲說上》其作者是韓非子(前280-前233),戰國末哲學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戰國晚期韓國人(今河南新鄭,新鄭是鄭韓故城),韓王室諸公子之一,戰國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史記》記載,韓非精於「刑名法術之學」,與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韓非因為口吃而不擅言語,但文章出眾,連李斯也自嘆不如。

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韓非子》一書中。韓非是戰國末期帶有唯物主義色彩的哲學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古人認為是陰謀學家,韓非的著作一大部分關於陰謀。

韓非目睹戰國後期的韓國積貧積弱,多次上書韓王,希望改變當時治國不務法制、養非所用、用非所養的情況,但其主張始終得不到採納。韓非認為這是「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便退而著書,寫出了《說林》、《說難》等著作,洋洋十萬余言。

⑹ 濫竽充數的成語故事

成語】:
濫竽充數
【拼音】:
làn

chōng
shù
【解釋】:
濫:失實的,假的。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成語故事】:
濫竽充數這則成語的濫是失實,與真實不符,引申為矇混的意思;竽是一種簧管樂器;充數是湊數。指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裡充數,或是以次充好,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辭。
這個成語來源於《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潛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戰國時期,齊宣王非常喜歡聽人吹竽,而且喜歡許多人一起合奏給他聽,所以齊宣王派人到處搜羅能吹善奏的樂工,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樂隊。而那些被挑選入宮的樂師,受到了特別優厚的待遇。
當時,有一個游手好閑、不務正業的浪盪子弟,名叫南郭。他聽說齊宣王有這種嗜好,就一心想混進那個樂隊,便設法求見宣王,向他吹噓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樂師,博得了宣王的歡心,把他編入了吹竽的樂師班裡。可笑的是,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會吹竽。每當樂隊給齊宣王吹奏的時候,他就混在隊伍里,學著別的樂工的樣子,搖頭晃腦,東搖西擺,裝模做樣地在那兒吹奏。因為他學得維妙維肖,又由於是幾百人在一起吹奏,齊宣王也聽不出誰會誰不會。就這樣,南郭混了好幾年,不但沒有露出一絲破綻,而且還和別的樂工一樣領到一份優厚的賞賜,過著舒適的生活。
後來,齊宣王死了,他兒子齊潛王繼位,潛王同樣愛聽吹竽。只有一點不同,他不喜歡合奏,而喜歡樂師門一個個單獨吹給他聽。
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後,嚇得渾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膽的。心想,這回要露出馬腳來了,丟飯碗是小事,要是落個欺君犯上的罪名,連腦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潛王還沒叫他演奏,就趕緊溜走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