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謎語明朝士族

謎語明朝士族

發布時間: 2021-02-25 10:18:05

❶ 明朝有哪些退步呢

自秦以來,中國實現大一統,二千多年來經歷了或長或短多個朝代的更替,有的為歷史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有的卻造成了歷史的倒退。這里只按照大一統且有較長時間執政運轉的王朝來試著談談。在這個前提下,兩千年來主要的大一統王朝就剩下兩漢、唐、宋、元、明、清。

明代的士族是不用納稅的,這就造成很多商人攀延士族藉以逃避稅收。結果造成明朝83%的收入來源是農業,再加上豪紳士族的強取豪奪,飢餓的農民還有活路嗎?李自成進北京,為什麼嚴刑拷打那些士族大夫索要錢糧,因為他知道,他們農民沒有錢糧,崇禎皇帝沒有錢糧,那些都在這些土豪劣紳手裡。

❷ 明朝有哪些大姓

吳興沈氏與汝南周氏、會稽顧氏、隴西李氏、東海陳氏、中山張氏並稱中國六大專世家。吳興屬沈氏以吳興為郡望,以武康為本貫。在整個中古時代,吳興沈氏是少數幾個世系綿延久長、譜系清晰可辨的家族之一,南朝時期更成長為冠冕亦世、才俊輩出的文化士族。吳興沈氏累世官宦,發展成為名門巨族

❸ 關於三坊七巷的謎語

三坊七巷是南後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概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始建於西晉末年。在王審知建羅城之前,唐代福州人還使用著晉代建造的子城,南門護城河外的南門大街(今八一七北路俗稱南街)是一片繁華的商住文化區。當時閩江的沙洲沉積到那裡,那裡便出現了一片陸路與河道並存的"開
發區"。"安史之亂"中原混戰,南遷避難而來的各界人士很自然地選擇了這片平整的土地,開始了為新一輪創業而組建家園。一個以士大夫階層、文化人為主要居住民的街區,便在南街附近生成,這就是今天人們常說的三坊七巷街區。白牆瓦屋,布局嚴謹,房屋精緻,匠藝奇巧;集中體現了閩越古城的民居特色,被建築界譽為規模龐大的"明清古建築博物館"。
自古以來,三坊七巷一直是福州最有文化氣息的地方。三坊七巷人傑地靈,是出將入相的所在,歷代眾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從這里走向輝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以看出當年的風姿和榮耀。
文儒坊 原始狀態下的文儒坊是一條穿過小山包的林蔭道。這些小山後來都被高大的風火牆圍進了深宅大院,所以最初的名字叫山蔭巷。當小山看不見,林蔭又消失的時候,坊內住下的人物個個以"鴻儒"自居,於是改名為"儒林巷",進一步將"白丁"們拒之巷外。宋時,國家最高學府的"校長"--國子監祭酒鄭穆在此安居,里人學風日盛,巷人引為自豪大筆一揮改成了"文儒坊"。明清兩代文武官員聚居於此,有明代的抗倭名將張經,清代台灣總兵甘國寶,清代五代世進士陳承裘,近代詩人張衍等。
光祿坊 三坊之中靠南邊的光祿坊成名較晚。那時以光祿卿身份任福州太守的程師孟上任尹始為民辦實事。他擴建城池,疏通河道、湖泊、修建搭橋、辦教育興文化還救濟災民,民間口碑甚好。在擴建的鼓樓城門上添置沙漏計時器,在烏石山上建道山亭邀請大文豪曾鞏作記,所作所為都表現出一種對進步文化科技的追求。當時的坊巷內有一座"閩山保福寺",程太守常與文人詩友相會在此,寺僧出於對他的尊重,以當時最時尚的手法在懸崖石上鐫刻了"光祿吟台"四字,無意間為程師孟也為寺廟留下了一方文化遺產,還為這條小坊取了一個動聽又有文採的美名。
衣錦坊 舊名通潮巷,因為它是三坊七巷街區最靠近西湖的坊巷,古時被河澤包圍著。據說,當年西湖的潮水與巷子里的溝渠相通,充滿鄉野情趣。到了宋代,水鄉的景緻逐漸消失,巷子里又有人出仕當了大官,先是宋代陸蘊、陸藻兩兄弟衣錦還鄉,後來明朝王益祥當了更大的江東提刑,為了榮耀鄉里,從此改名衣錦坊。
楊橋巷 今天的楊橋路在擴成馬路之前,叫楊橋巷,是七巷中最北端的一條小巷,因巷子通楊橋而俗名楊橋巷,而真正的大名雅稱叫"登俊坊"。在楊橋巷與南後街交叉處有林覺民故居,現為福州辛亥革命紀念館。冰心小時侯曾在這里住過,她在《我的故鄉》一文中,對故居有生動的描述。
郎官巷 楊橋巷之南的郎官巷,街巷窄而短,兩側的土牆和板牆民居在古樸中含著純真。宋代築成小巷之時,有劉濤一家數代世襲郎官一職榮耀鄉里,故有此名。宋代詩人陳烈,清代名人嚴復的故居也坐落院內。
塔巷 塔巷在郎官巷以南,西通南後街。五代閩國之時,這里的居民住宅剛剛構築成小巷的模式,王審知的部將便在此募緣建造木製佛塔,並建有附屬的寺院。後不知毀於何時。雖然官方曾給它定名為"修文巷"、"興文巷",後又改為"文興里",但老百姓始終稱之為"塔巷"。他們將塔看成了小巷文化的結晶。清代,在巷內曾造半爿小塔,以示名副其實。20世紀50年代,小塔移至巷口。
黃巷 據今1600多年的晉朝永嘉年間中原戰亂,乃是遷徙入閩的衣冠士族在福州擇居,有一黃氏家族落戶於次,故有了黃巷名字的由來。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書郎黃璞退隱歸居這里。黃巢軍入福州,因聞黃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過黃巷"滅燭而過",勿擾其家,從此黃巷名聲大振。巷內歷代多住儒林學士人文薈萃,成為文化名人和社會名流的集居地。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撫李馥、楹聯大師梁章鉅、進士陳壽棋、趙新等,都曾居巷內。
安民巷 千年之前戰火紛飛的年代,農民起義軍佔領了閩都福州,在沒有電視、廣播和報紙的年代,為了宣告勝利、安撫百姓,防止謠言,唯一的辦法就是張榜"安民"。也許是義軍首領親自擇址,也許是下層官兵隨手張貼,總之,當時作為城鄉交接處部的一條無名小巷承載了這段歷史,它的名字也就與"安民"結下了不解之緣。宋元時代,多少官人為它改名換姓,最終仍以"安民巷"傳名人間。
宮巷 宮巷舊名仙居,以巷中有紫極巷得名,是福州保護得最完整的古巷坊,也是三坊七巷裡名人故居最多的一條巷。巷內現存明代的建築6幢,清代的建築13幢。其中面積在千米以上的深宅大院有10幢之多。福州歷代尤以近代名人多居於巷內,如清兩江總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林則徐之子林聰彝,清海軍總長劉冠雄等。
吉庇巷 吉庇巷俗呼"急避巷"。明嘉定元年進士鄭性之未發跡時,受屠戶的凌辱。衣錦還鄉後,為泄私憤而仗斃奚落過他的屠戶。於是當年橫行街市的惡少生怕沖撞鄭性之而急避門戶,因此有了"急避巷"的怪名。明代以諧音改巷名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庇境安寧之意。

❹ 在「靖難之役」中,明朝的損失究竟有多大呢

朱元璋死後,把皇位留給了皇長孫朱允炆,而朱棣被封為燕王,坐鎮北京,維護大明的江山穩定。朱允炆上位之後,由於藩王的權利過大,於是朱允炆就採取了削藩的政策,但是這極大的影響了朱棣的利益,因此朱棣才會起兵,攻佔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登基稱帝,這次事件被稱為靖難之役。靖難之役雖然只經歷了三年的時間,但是對明朝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這場政權不僅僅是皇權的轉讓,更多是影響了兩百多年以來明朝政治思想的走向。

三、割讓大寧地區。

朱棣起兵的時候,寧王住院下面的朵顏三衛幫了很大的忙,所以朱棣登基稱帝之後,就把寧王主權調到了南昌,並把大寧作為封賞賜給朵顏三衛。大寧位於遼蒙冀三省交界處,軍事地位非常重要,但是朱棣卻把這個地方割讓出去,導致薊遼的戰爭不斷,最後得到後世的詬病。

❺ 明朝有什麼這些漢朝也有尤其是東漢最後三方勢力把大漢分了武人一片天下文人一片天下太監士官一片天下

LZ您好
您在開什麼玩笑?!
什麼叫武人一片天下文人一片天下太監士官一回片天下?!
難不成你以為答三國的矛盾是這玩意?!?!

大錯特錯!三國全是武人建立的(黃巾起義後,地方強而中央弱),而同時財政經濟全部依靠士族運轉的!三個國家政體性質上沒有任何差別!完全不存在三種不同性質勢力分大漢這種講法。

❻ 明朝初期大量江南士族,為什麼不支持朱元璋

01.利益問題

這些士族站隊肯定不僅是要看誰的勢力大,還要看對自己的利益問題。明朝初期雖然有支持新朝的人,但人是十分少的。而其他的大部分都是支持元朝的,對於朱元璋的政權沒有一點感覺。因為他們在元朝的影子下才能夠讓自己得到認可,朱元璋並不一定會讓他們好過,畢竟朱元璋也是一個暴戾疑心重的人。萬一他們跟了朱元璋,被朱元璋懷疑,然後殺了自己,那豈不是很難過。更何況,元朝沒了,他們之前做的貢獻也都化為泡影了。

其實這些人不僅僅是自己不願意,更是因為他們不能站朱元璋的邊,因為無論如何他們都不能夠有好果子吃。其實也就是說他們其實是被迫的,他們不僅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更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命,讓自己能夠利益最大化。

❼ 太全了,80個經典成語謎語,你能猜出幾個(初看懵

經典成語
1、一鼓作氣
【釋義】 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士氣。作戰時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戰士的銳氣。比喻趁勁足時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語出】《左傳?庄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劌(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生卒年不詳,春秋時魯國大夫(今山東省東平縣人),著名的軍事理論家。魯庄公十年,齊攻魯,劌求見請取信於民後戰,作戰時隨從指揮,大敗齊師,一鼓作氣之典出於此。
戰後,庄公問曹劌為何直到齊軍第三次擊鼓進軍時才要下令出擊,曹劌說:「打仗主要靠士氣,而擊鼓就是為了鼓舞士氣。第一次擊鼓進攻,士氣旺盛;第二次再擊鼓進攻,士氣就已經衰落了;待到第三次擊鼓進攻,士氣已消失殆盡了。而我軍正是一鼓作氣,勇氣十足,當然就把對方打敗了。」
2、一字千金
【釋義】增損一字;賞以千金。形容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語出】南北朝?鍾嶸《詩品?古詩》:「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人物】戰國末期,秦國有一個生意人名叫呂不韋(衛國濮陽人,原籍陽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門客,作為他的智囊,想出各種辦法來鞏固他的政權。這些食客,各色各樣,應有盡有。他們把見解和心得,寫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書名提作《呂氏春秋》。呂不韋命令把全文抄出,貼在秦國首都咸陽城門上,並發出布告:「誰能把書中的文字,增加一個或減少一個,甚至改動一個,賞黃金千兩(合黃金一斤)」。
3、一字之師
【釋義】糾正一個錯別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處的老師。
【語出】《宋·魏慶之·詩人玉屑》:「鄭谷在袁州,齊己攜詩詣之。有《早梅》詩雲:'前村深雪裡,昨夜開數枝。』谷曰:'數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齊己不覺下拜。自是士林以谷為'一字師』。」
【人物】唐朝末年,詩人鄭谷回到故鄉江西宜春。僧人齊己性喜賦詩。 一日,齊己作一首《早梅》詩,中有兩句:「 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以為梅花既已數枝開,則非早梅矣。於是將後句中「數」改為「一」。齊己深感佩服,後諸學者稱鄭谷為「一字之師」 。
4、一飯千金
【釋義】比喻重重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語出】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於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人物】韓信(江蘇淮安人)在未得志時,時常往城下釣魚,時常卻餓著肚子。有一個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的救濟他,給他飯吃。後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齊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
5、東山再起
【釋義】隱退後再度任職或失勢後又重新得勢。
【語出】唐?杜甫《暮秋……呈蘇渙侍御》:「無數將軍西第成;早作丞相東山起。」
【人物】謝安是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的時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經常在會稽東山游覽山水,吟詩談文。他在當時的士大夫階層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認為他是個挺有才乾的人。但是他寧願隱居在東山,不願做官。到了四十多歲的時候,他才重新出來做官。因為謝安長期隱居在東山,所以後來把他重新出來做官這樣的事稱為「東山再起」。
6、圖窮匕見
【釋義】比喻到最後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來的目的。窮:盡;匕:匕首;短劍。
【語出】 《戰國策?燕策三》:「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人物】荊軻(衛國人,今河南省鶴壁、新鄉一帶)按秦王的要求,接過秦舞陽手裡裝有地圖的匣子,當場打開,取出地圖,雙手捧給秦王。秦王慢慢展開卷著的地圖,細細觀看。快展到盡頭時,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荊軻見匕首露現,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舉起匕首便刺。
7、紙上談兵
【釋義】 在紙上談論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決實際問題的空談。
【語出】 清?曹雪芹《紅樓夢》:「現有這樣詩人在此;卻天天去紙上談兵。」
【人物】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河北邯鄲人)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施行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8、負荊請罪
【釋義】負:背著;荊:荊條;古時用來抽打犯人的刑具。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主動向人認錯賠罪;請求責罰。
【語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趙國大將廉頗與上卿藺相如不和;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處處表示退讓。「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人物】戰國時期,藺相如(今河北曲陽人,一說山西臨汾人)「完璧歸」有功,又在澠池秦王與趙王相會維護了趙王的尊嚴,被提升為上卿,位在廉頗(山西太原人,一說山西平遙人)之上。廉頗對此不服。藺相如知道後,就有意不與廉頗會面。別人以為藺相如害怕廉頗,廉頗為此很得意。「我哪裡會怕廉將軍?不過,現在秦國倒是有點怕我們趙國,這主要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兩個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擊,那隻能對秦國有益。我之所以避開廉將軍,是以國事為重,把私人的恩怨丟一邊兒了!」藺相如這話傳到了廉頗耳朵里,廉頗十分感動,便光著上身,背負荊杖,來到藺相如家請罪。他羞愧地對商相如說:「我真是一個糊塗人,想不到你能這樣地寬宏大量!」兩個人終於結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9、卧薪嘗膽
【釋義】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經常嘗一嘗苦膽。比喻刻苦激勵自身;堅定報仇雪恥的意志。
【語出】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仆受遣以來;卧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
【人物】越王勾踐(大禹子孫,姓姒si,名文命,今浙江紹興人)回國以後,立志要報仇雪恨。為了不忘國恥,他睡覺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掛著苦膽,表示不忘國恥,不忘艱苦。經過十年的積聚,越國終於由弱國變成強國,最後打敗了吳國,吳王羞愧自殺。
10、揭竿而起
【釋義】揭:舉;竿:竹竿,指旗幟。揭竿為旗,奮起反抗。泛指人民起義。
【語出】 漢?賈誼《過秦論》:「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人物】幾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願豁出性命跟著陳勝(今河南省方城縣東孟窪村人)、吳廣(今河南太康人)一塊兒干。大夥砍伐樹木為兵器,高舉竹竿為旗幟,對天起誓,同心協力,推倒秦二世(嬴姓,名胡亥,也稱二世皇帝,秦始皇第十八子),替楚將項燕(項羽的祖父)報仇。大家還公推陳勝、吳廣做首領,一下子就把大澤鄉(今安徽省宿州市南蘄縣鎮小劉村)佔領了。大澤鄉的農民一聽陳勝、吳廣他們起來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紛紛拿著鋤頭、鐵耙、扁擔、木棍來營里投軍。
11、三顧茅廬
【釋義】劉備曾三次到諸葛亮的茅廬拜請諸葛亮出來輔佐自已打天下。比喻誠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語出】馬致遠《薦福碑》:「我信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三顧茅廬。」
【人物】漢末,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劉備(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聽說諸葛亮(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很有學識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陽城西,一說為湖北襄陽城西南)卧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他們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12、孺子可教
【釋義】指年輕人可培養。
【語出】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人物】張良,字子房。他原是韓國的公子,姓姬,潁川城父(今河南省寶豐縣李庄鄉古城村)人。因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今江蘇省睢寧縣)隱匿,才改名為張良。
有一天,張良在橋上散步遇到一個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黃石公,隱士)。那老人的一隻鞋掉在橋下,看到張良走來,便叫道:「你替我去把鞋揀起來!」張良便下橋把鞋撿了起來。那老人又對張良說:「來!給我穿上!」張良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謝的話也沒說,轉身走了。
張良愣愣地望著老人的背影,猜想這老人一定很有來歷。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來,說:「你這小夥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後來老人交給張良一部《太公兵法》說:「你要下苦功鑽研這部書。鑽研透了,以後可以做帝王的老師。」後來,張良研讀《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漢高祖劉邦手下的重要謀士,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13、四面楚歌
【釋義】四面都是楚人的歌聲。後用來比喻四面受敵;處於孤立無援的處境。
【語出】梁啟超《中國國會制度私議》:「殆陷於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釋條文以持其說。」
【人物】項羽(今江蘇宿遷人)和劉邦(今屬江蘇豐縣人)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兵少缺糧,夜裡又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難道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么多呢?」心裡已喪失了鬥志,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14、老當益壯
【釋義】雖然年紀很大了,但志氣和身體更壯。
【語出】《後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人物】東漢名將馬援,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市竇馬村)人。從小就胸懷大志,他打算到邊疆去發展畜牧業。馬援長大以後,當了扶風郡的督郵。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長安。半路上,他覺得犯人怪可憐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為此丟了官,逃亡到北朝郡搞起畜牧業和農業生產,成了一個大畜牧主和地主,把自己積攢的財產、牛羊,都分送給他的兄弟、朋友。他常說:「做個大丈夫,總要'窮當益堅,老當益壯』才行」。就是說,越窮困,志向越要堅定;越年老,志氣越要壯盛。後來,馬援成了東漢有名的將領,開國功臣之一,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戰功。
15、投筆從戎
【釋義】指讀書人放棄文化工作參軍入伍。
【語出】《後漢書班超傳》。
【人物】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突然覺得很悶便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麼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
後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得到勝利。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朝廷採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著數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著智慧和膽量,度過各式各樣的危機。班超一生總共到過五十多個國家,和這些國家保持和平,也同時宣揚了漢朝的國威。
16、暴殄天物
【釋義】原指殘害滅絕各種生物。後指不知愛惜物品;隨意毀壞糟蹋。
【語出】《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人物】三人(寶釵、李紈、探春)只是取笑之談,說了笑了一回,便仍談正事。探春因又接說道:「咱們這園子只算比他們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銀子的利息。若此時也出脫生發銀子,自然小器,不是咱們這樣人家的事。若派出兩個一定的人來,既有許多值錢之物,一味任人作踐,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園子里所有的老媽媽中,揀出幾個本分老誠能知園圃的事,派准他們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們交租納稅,只問他們一年可以孝敬些什麼。」(《紅樓夢》第五十六回)
17、暗渡陳倉
【釋義】正面迷惑敵人,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戰略;也比喻男女私通。多比喻暗中進行活動;常跟「明修棧道」連用。
【人物】《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臣已算定今番諸葛亮必效韓信暗渡陳倉之計。」
張良送劉邦到褒中(今陝西褒城)。此處群山環抱,沿途都是懸崖峭壁,只有棧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別無他途。張良觀察地勢,建議劉邦待漢軍過後,全部燒毀入蜀的棧道,表示無東顧之意,以消除項羽的猜忌,同時也可防備他人的襲擊。劉邦入漢中後,勵精圖治,積極休整。同年八月,劉邦用大將韓信之謀,避開雍王章邯的正面防禦,乘機從故道「暗渡陳倉」(今陝西寶雞),從側面出其不意地打敗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一舉平定三秦,奪取了關中寶地。一個「明修」,一個「暗渡」,張、韓攜手,珠聯璧合,成為歷史上的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
18、嗟來之食
【釋義】指帶有侮辱性的施捨。
【語出】《禮記 檀弓下》:「齊大飢;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
【人物】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發生了一次嚴重的飢荒。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貴族奴隸主在大路旁擺上一些食物,等著餓肚子的窮人經過,施捨給他們。一個餓得不成樣子的人用袖子遮著臉,拖著一雙破鞋子,搖搖晃晃地走過,黔敖看到後,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湯,傲慢地吆喝道:「喂!來吃吧!」那個餓漢抬起頭輕蔑地瞪了他一眼,說道:「我就是因為不吃這種'嗟來之食』才餓成這個樣子的。」 黔敖也覺得自己做得有點過分,便向餓漢賠禮道歉,但那餓漢最終還是不肯吃而餓死於路旁。
19、手不釋卷
【釋義】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語出】《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人物】三國時,呂蒙是吳國的大將。呂蒙作戰勇猛,平時卻不肯讀書。孫權勸道:「你讀點歷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孫權道:「漢先武帝從前行伍出身,卻'手不釋卷』。」從此,呂蒙勤勉自學,受益匪淺。
20、韋編三絕
【釋義】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語出】司馬遷《史記 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人物】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為宋國(今河南商丘市夏邑縣)貴族。
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後,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地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❽ 如果明朝十六個皇帝有機會重聚,朱元璋會先打誰

朱允炆會最先被朱元璋打死,因為朱元璋生前制定的政策差不多都被朱允炆給推翻的差不多了,不論是文武制衡,勛貴士族對立,分王保朱政策還有朱元璋一步步解放海禁等等,朱允炆都給推翻了

❾ 明朝的亡國之君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是什麼

明朝的亡國來之君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自是崇禎
崇禎是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崇禎是統一明朝的最後一個年號。
明朝敗亡之後,李氏朝鮮的士族出於小中華思想,在國中仍然使用崇禎年號,如崇禎紀元後八十三年(1710年)、崇禎後再癸丑(1733年)、 崇禎後百三十八年(1765年)等等,這被稱作「崇禎紀元」。據此推算2016年應為崇禎紀元之389年。

明思宗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中國明朝最後一任皇帝(1627年10月2日-1644年4月25日在位),同時也是統治全中國的最後一位漢族皇帝,是光宗第五子,熹宗異母弟,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母為淑女劉氏,年號崇禎。朱由檢在位大力鏟除閹黨,勤於政事,節儉樸素,並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在位期間農民起義猖獗,關外清朝勢大,已處於內憂外患交集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後,於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終年34歲。死後廟號思宗,後改毅宗、懷宗。葬於十三陵思陵。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