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諺語的故事
諺語故事
「人心不足蛇吞象。」 象是森林中的一個龐然大物,蛇卻是一條細長細長的爬蟲,肚皮很小,吞吃一隻青蛙、老鼠什麼的還差不多,居然妄想一口吞下一隻龐大的象,真有點太自不量力了。「蛇吞象」是辦不到的,它的用意不過是告誡人們不要「人心不足」,而要「知足」,有句成語叫「知足常樂」。
諺語:
氣象
這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觀察氣象的經驗總結。如,
1.螞蟻搬家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
2.日落胭脂紅,無雨也有風。
3.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4.久雨刮南風,天氣將轉晴。
5.天上鉤鉤雲,地下水淋淋。
6.燕子外遷,地旱天干。
農業
它是農民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農事經驗。如:
棗芽發,種棉花。
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
春雷響,萬物長。
重陽無雨看立冬,立冬無雨一冬干(贛)
重陽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晴一冬(閩)
立冬小雪緊相連,冬前整地最當先。(江南)
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北方)
西風響,蟹腳癢,蟹立冬,影無蹤(江南)
立冬不吃糕,一死一旮旯「(南方)
立冬有風,立春有雨;冬至有風,夏至有雨(山西)
立冬種豌豆,一斗還一斗(南方)
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雨防春旱(閩南)
立冬打雷要反春(北方)
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北方)
立冬之日起大霧,冬水田裡點蘿(北方)
立冬北風冰雪多,立冬南風無雨雪(北方)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北方)
立冬北風冰雪多,立冬南風無雨雪(江南)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北方)
立冬前犁金,立冬後犁銀,立春後犁鐵(指應早翻土)。(客家)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客家)
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閩南)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軟棗
立冬東北風,冬季好天空。(閩南)
立冬南風雨,冬季無凋(干)土(閩南)
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魚防春旱(閩南)[3]
衛生
衛生諺語是人們根據衛生保健知識概括而成的。如:
1.冬吃蘿卜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葯方。
2.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3.食能以時,身必無疾。
4.要想人長壽,多吃豆腐少吃肉
5. 傷筋動骨一百天
社會
社會諺語泛指為人處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國等方面應注意的事。如:
1.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2.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4.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5.狹路相逢勇者勝。
6.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
7.擒賊先擒王。
8.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9.女人嫁漢,穿衣吃飯。
10.王氣墊,氣墊王,為賣氣墊到處忙。
學習
多是學習經驗的總結,激勵人們發奮學習。如:
1.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
2.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要落後。
3.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中華五千年文明,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故事。女媧造人、刻舟求劍、蘇武牧羊、美人計、新亭對泣、割發代首、毛遂自薦……這些故事穿越歷史、代代相傳、歷久彌新,它們彰顯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濃縮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智慧,同時還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揭示紛繁歷史變遷的窗口。
諺語是熟語的一種。是流傳於民間的比較簡練而且言簡意賅的話語。多數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且一般都是經過口頭傳下來的。它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和諺語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語、歇後語、俗語、警語等。諺語跟成語一樣都是語言詞彙整體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語言的鮮明性和生動性。但諺語和名言是不同的,諺語是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名言是名人說的話。
B. 20個經典諺語故事
經典諺語故事有很多經典諺語,故事一般都代表著嗯有一種好的寓意。所以我們都值得我們欣賞。
C. 諺語的故事
孟母三遷
孟子三歲喪父,由其母親撫養成人。小時候住山東鄒縣城北二十五里的馬鞍山下,村名叫范村,村不遠有一片墓地,出殯的人群常從孟子家門口經過,於是孟子就模仿送殯的人,孟母看見了,認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把家搬到城國北部的廟戶營。可是這裏街上相當繁華,東部住一個殺豬屠戶,孟子就學屠戶的樣子,整天嬉戲。孟母感到這裏也不宜培養孩子,便又移居於「學宮之院」,即縣城南門外子思書院旁。從此,孟子被琅琅的讀書聲所吸引,孟母甚喜,就把孟子送進了這所學宮讀書,他勤奮讀書,終成大儒。
還有一個..嫦娥的故事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後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葯自己成仙。
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後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拚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後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D. 關於諺語的故事
1、倒楣
「倒楣」一詞本是江浙一帶的方言,指事不順利或運氣差。大約在明朝末年,那時「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嚴重限制了知識分子聰明才智的發揮,加之考場舞弊之風甚盛,所以一般的讀書人要想中舉是極為不易的。
為了求個吉利,舉子們在臨考之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門前豎起一根旗桿,當地人稱之為「楣」。考中了,旗桿照豎不誤,考不中就把旗桿撤去,叫做「倒楣」。
2、半吊子
半吊子、二百五流行甚廣的俗語。常指那些憨傻、缺心眼或行為魯莽之人。那麼,為什麼稱這些人半吊子、二百五呢?
原來這種詼諧的稱謂與古錢幣有關。古錢幣外園中間有方孔,曰「孔方兄」。古人為了便於數錢、付錢和攜帶方便,就用繩子從孔中把錢串起來,一千枚為一貫,後來叫一串,到了清朝,一串又稱一弔。一千枚錢稱一弔,一枚錢又稱一個子,那麼五百錢就是半吊子,用半吊不夠一弔的數,比喻心眼不夠數。
五百即半吊,半吊的一半是二百五,比喻心眼更不夠數。所以一般人都很忌諱二百五這個數,如商品價格應為250的,標價249或251也不標250,發補助該發250的,發260也不發250等等。
由此可見,半吊子、二百五都是從錢引出來的,用來嘲諷那些智商低、行為魯莽做錯事的人。如某某半吊子,誰做了不應該做的事就:「你二百五呀!」等等。
3、馬虎
宋代,京城一位畫家剛畫好一個虎頭,碰上有人來請他畫馬,他就隨手在虎頭後畫上馬的身子。來人問他畫的是馬還是虎,他答:「馬馬虎虎!」來人不要,他便將畫掛在廳堂。
大兒子見了問他畫里是什麼,他說是虎,小兒子問他卻說是馬。
不久,大兒子外出打獵時,把馬當老虎射死了,畫家不得不給馬主賠錢。小兒子外出碰上老虎,以為是馬想去騎,結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此後,「馬虎」這個詞就流傳開了。
4、敲竹杠
近年來開車遇上「碰瓷」的新聞可是不少,「碰瓷」也可以用「敲竹杠」來描述。而「敲竹杠」的由來與走私竟有著密切聯系。
清代,朝廷嚴禁鴉片,各地水陸要塞均設卡檢查。某水運客商在毛竹剛生長時就剖開嫩竹,藏進煙土,躲避檢查。
一次,商船行至紹興碼頭,該關卡一名師爺走上船用煙竿敲得竹杠「咯咯」響,客商以為師爺看出了破綻,便掏出數兩銀子塞給師爺,請求不要再「敲竹杠」。從此,「敲竹杠」一詞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5、裝蒜
「你不要裝蒜」,是在找人算賬而對方裝糊塗時常用的詞語,那麼「裝蒜」源自哪裡呢?相傳乾隆皇帝有一年春天到南方巡查,看到地里一片青蒜長得綠油油,便稱贊了一番。
翌年冬天去又去巡查,可惜這一季節青蒜尚未長出。為討好皇帝,當地官吏差人把許多水仙移植到一起,遠遠望去其葉子酷似青蒜,乾隆看後果然贊不絕口,這位官吏也因此得以升遷。打這以後,人們就把弄虛作假或不懂裝懂嘲諷為「裝蒜」了。
E. 尋求諺語故事
人心不足蛇吞象
貪心的意思
「人心不足蛇吞象。」
象是森林中的一個龐然大物,蛇卻是一條細長細長的爬蟲,肚皮很小,吞吃一隻青蛙、老鼠什麼的還差不多,居然妄想一口吞下一隻龐大的象,真有點太自不量力了。「蛇吞象」是辦不到的,它的用意不過是告誡人們不要「人心不足」,而要「知足」,不是有句成語叫「知足常樂」嗎?
這還有個典故:
相傳宋仁年間,深澤某村,一家人只有母子兩個人,母親年邁多病,不能幹活,日子過得很苦,兒子王妄,三十歲,沒討上老婆,靠賣草來維持生活。
有一天,王妄照舊到村北去拔草,拔著拔著,發現草叢里有一條七寸多長的花斑蛇,渾身是傷,動彈不得,王妄動了憐憫之心,小心翼翼地拿回了家,沖洗塗葯,一會功夫,蛇便蘇醒了,沖著王妄點了點頭,表達它的感激之情,母子倆見狀非常高興,趕忙為它編了一個小荊簍,小心地把蛇放了進去,從此母子倆精心護理,蛇傷逐漸痊癒,蛇也長大了,而且總象是要跟他們說話似的,很能可愛,母子倆單調寂寞的生活中增添了點小小的樂趣,日子一天天過去,王妄照樣打草,母親照樣守家,小蛇整天在簍里。忽一天,小蛇覺得悶在屋子裡沒意思,爬到院子里曬太陽,被 陽光一照變得又粗又長,象根大梁,這情形被老娘看見了驚叫一聲昏死過去,等王妄回來,蛇已回到屋裡,恢復了原形,著急地說:「我今天失理了,把母親給嚇死過去了,不過別怕,你趕快從我身上取下三塊小皮,再弄些野草,放在鍋里煎熬成湯,讓娘喝下去就會好。」王妄說:「不行,地樣會傷害你的身體,還是想別的辦法吧!」花斑蛇催促地說:「不要緊,你快點,我能頂得住。」王妄只好流著眼淚照辦了。母親喝下湯後,很快蘇醒過來,母子倆又感激又納悶,可誰也沒說什麼,王妄再一回想每天晚上蛇簍里放金光的情形,更覺得這條蛇非同一般。
話說宋仁宗整天不理朝政,宮里的生活日復一日,沒什麼新樣,覺得厭煩,想要一顆夜明珠玩玩,就張貼告示,誰能獻上一顆,就封官受賞。這事傳到王妄耳朵里,回家對蛇一說,蛇沉思了一會兒說:「這幾年來你對我很好,而且有救命之恩,總想報答,可一直沒機會,現在總算能為你做點事了。實話告訴你,我的雙眼就是兩棵夜明珠,你將我的一隻眼挖出來,獻給皇帝,就可以陞官發財,老母也就能安度晚年了。」王妄聽後非常高興,可他畢竟和蛇有了感情,為忍心下手,說:「那樣做太殘忍了,你會疼的受不了的。」蛇說:「不要緊,我能頂住。」於是,王妄挖了蛇的一隻眼睛,第二天到京城,把寶珠獻給民皇帝,滿朝文武從沒見過這么奇異的寶珠,贊不絕口,到了晚上,寶珠發出奇異的光彩,把整個宮廷照得通亮,皇帝非常高興,封王妄為進行大官,並賞了他很多金銀財寶。
皇上看到寶珠後,很賞識,占為已有,西宮娘娘見了,也想要一顆,不得已,宋仁宗再次下令尋找寶珠,並說把丞相的位子留給第二個獻寶的人,王妄想,我把蛇的第二隻眼睛弄來獻上,那丞相不就是我的了嗎?於是到皇上面前說自己還能找到一顆,皇上高興地把丞相給了他,可萬沒想到,王妄的衛士去取第二隻眼睛時,蛇無論如何不給,說非見王妄才行,王妄只好親自來見蛇。蛇見了王妄直言勸到:「我為了報答你,已經獻出了一隻眼睛,你也升了宮,發了財,就別在要我的第二隻眼睛了。人不可貪心。」王妄早已官迷心竅,那時還聽得進去,無恥地說:「我不是想當丞相嗎?你不給我怎麼能當上呢?況且,這事我已跟皇上說了,官也給了我,你不給不好收場呀,你就成全了我吧!」他執意要取第二隻眼睛,蛇見他變得這么貪心殘忍,早氣壞了,就說:「那好吧!你拿刀子去吧!不過,你要把我放到院子里去再取。」王妄早已等待不得,對蛇的話也不分析,一口答應,就把蛇放到了陽光照射的院子里,轉向回屋取刀子,等他出來剜寶珠時,蛇身已變成了大梁一般,張著大口沖他喘氣,王妄嚇的魂都散了,想跑已來不及,蛇一口就吞下了這個貪婪的人。
說曹操曹操就到
漢獻帝在李催與郭汜火拚時曾一度脫離險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後繼續追拿漢獻帝,有人獻計推薦曹操,說他平剿青州黃巾軍有功、可以救駕,然而信使未出時聯軍以殺到,眼看走投無路之際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軍「保駕」成功,後將李郭聯軍擊潰,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說曹操,曹操到」之說。
民間說法是曹操主動前來護駕,與三國演義稍有不同。
見《三國演義》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駕 幸許部」。且說曹操在討伐董單之後,曾任東郡太守。當時山東黃巾又起,他與濟北相鮑信共同討伐黃巾,招安降兵三十餘萬。自此曹操威名日重,被朝廷加封為鎮東將軍。董承、楊奉護駕至洛陽後,仍擔心李催、郭汜來犯,故奏請獻帝,宣曹操入朝,以輔王室。操接旨後,盡起山東之兵,趕來洛陽護駕。剛到洛陽城外,適逢李催、都記領兵來攻洛陽。
說曹操, 曹操到.
英語的說法代表了民間諺語引申後的意義,也就是說雖然曹操是來護駕的,但是正因為曹操及時護駕,卻從此實現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陰謀,是比李郭二人更險惡的devil。所以這句話有時候可以帶有貶義。
船到橋頭自然直
生活中的哲理
——船到橋頭自然直
中國古語有"船到橋頭自然直"的說法,這個論點或多或少說明了一個道理:任何事情都是有轉機的。
其實這個「現象」很簡單:船橫著的時候受到水的大面積力量的沖擊就發生了偏轉,受到的作用力沿水流的方向,故船沿水流方向前進形成保持直向的受力穩定形狀了。
生活中亦是如此,許多的事情很微妙,常讓人難以真正去透澈了解,但是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的發展;譬如說小時候常常聽到長輩們說:『船到橋頭自然直』,我總覺得這種想法很消極、甚至很阿Q,誰能保證船到橋頭自然直呢?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發現這句話還真有幾分道理;上班族朋友們如果也能體會到這個道理,一定有助於在工作和學習中放鬆心情。
譬如說,你第一次榮膺重任、負責一項重大的專案計劃,這樣的專案想必需要許多單位和人員的配合,可是因為你是第一次擔綱這樣的重任,非常的緊張,所以你一再的叮嚀、一再的聯系,唯恐事情搞砸了;偏偏各單位和人員都一副吊兒郎當的模樣,個個都好像事不關己,讓你更是急如熱鍋上的螞蟻,這時候有經驗的同事就會安慰你說:『沒關系,船到橋頭自然直』,叫你放心,可是明明事情已經快要來不及了,你又如何放心的了?於是乎你就轉請你的上級長官協助,沒想到長官也是那麼一句老話打發你:「沒關系,等船到橋頭就自然直了。」;這下你可真是呼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都沒有什麼人理睬你,連唯一被你所寄望的上級領導也是如此冷漠,你幾乎是茶飯不思、夜不成眠...但是後來呢,事情卻真的是在最後關頭被完成了,真的是船到橋頭就直了。一次、兩次、三次如此,你也漸漸學到經驗了,下次有個新來的同事首度榮膺重任、也是緊張、著急得不得了,你也一樣會過去拍拍他的肩膀說:「不要急、不要慌,船到橋頭自然直」。
原來啊,別人對你說這句話是有道理的,是他們過去的經驗所累積的智慧結晶,並不是隨便說說的;固然凡事豫則立,事情當越早有所准備越好,可是我們年輕時初膺重任,我們只有一件任務、我們心中只有這件事,所以往往緊張過度,太過度的提前要人家配合了,但別人手上可能同時有好幾件待辦事項,而且有許多待辦事項比你的事項更緊急,人家可沒義務、更沒理由提前陪你緊張過度;更何況你是新手,別人早已是老經驗,他比你更知道什麼時候出手幫助你最恰當,你太早過度緊張,當然不會有人理你。
這就是經驗的好處,經驗老到的人身經百仗,所以他們知道仗該如何打,但你初登板、急於表現、又太過主觀、又欠缺經驗,所以反而容易誤事,多聽聽老人之言,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真的是時候了,別人當然會本其職責來配合你,但時候未到,別人可沒義務提前陪你窮緊張,這時候需要放輕松、需要調整的是你自己,就讓自己靜下心來,最後水到渠成事情自然能圓滿的處理告一段落。
「面對復雜紛亂的環境,我們必須有獨特的眼光和敏銳的觸覺,於困難之中發現機會,於危險之中創造神奇.隨時保持冷靜,客觀,理智的思想和態度。」
家醜不可外揚
拼 音: jiā chǒu bù kě wài yáng
釋 義: 家裡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揚。
出 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僧問:『化城鑒如何是各尚家風?』曰:『不欲說。『曰:『為甚如此?』曰:『家醜不外揚。』」
示 例: ~,倘若傳互外邊,被人恥笑,事已至此,且再作區處。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八
猴年馬月
解 釋 猴、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來的歲月
用 法 聯合式;作狀語;含貶義
示 例 你這樣下去,~才能完成
近義詞 遙遙無期
反義詞 指日可待
根據農歷干支,猴年12年一個輪回,馬月也是12個月一個輪回,凡是猴年,必有一個月是馬月,「猴年馬月」的周期是12年。今年恰逢猴年,馬月就是農歷5月份。
同理,雞年也是12年一輪回,兔月12月一輪回。凡雞年就有一個月是兔月。
天文和古漢語專家,他們都認為,對「猴年馬月」這個詞的來歷無從考據,復旦大學中文系著名古漢語專家駱玉明教授在查閱相關典籍後表示,這個詞多半是來自民間的諺語。一種流行的說法認為,「猴年馬月」是「何年嘛月」諧音的變體,而在英語中,「猴年馬月」被認為是「Oneoftheseyears "
吃力勿討好,阿旺炒年糕
寧波諺語。喻賣力幹活 ,但得不到贊賞。寧波的男子名字中多「旺」,凡名字中有「旺」者,小名就被叫作「阿旺」。傳統的寧波習俗中,保持著「男主外,女主內」的習慣,即男子不做家務。炒年糕須用慢火,心急而又不善於家務的男子不懂炒年糕的竅門,會以旺火炒年糕,年糕肯定會炒焦。他出了力氣不但得不到表揚,還會遭到妻子的臭罵。由於「火旺」和「阿旺」諧音,於是原「火旺炒年糕」就講作「阿旺炒年糕」。
好馬不吃回頭草
「好馬不吃回頭草」的典故是說良驥走出馬廄奔向寬闊無垠的草原,一眼便能瞥見鮮美可口的嫩草,於是就沿著一條選定的線路吃下去,直吃到肚大腰圓地把「家」回,而絕不會東啃一嘴,西吃一口,丟三拉四地再回頭去補吃遺漏的嫩草。換句話說並不是所有身後的草都不好,也並不是所有眼前的草都是好草,只是良驥會很仔細吃掉眼前的草,就沒有『回頭草』而言了。很多時候人們用這句話只是為自己找個借口。不過屬於中性諺語,不褒不貶。
家和萬事興
釋義:家庭和睦就能興旺。
出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七回:「大凡一家人家,過日子,總得要和和氣氣。從來說:『家和萬事興。』」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
意思是發生了原本沒有預料到的事情。
程咬金是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後投瓦崗寨。失敗後歸順唐朝,西平突厥,功勞赫赫。此人憨厚耿直,手執板斧,常伏於半路殺出,故有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之說。
程咬金,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小說人物。他原名程(粵音咬)金,後稱程知節,是隋末唐初的人,在小說《隋唐演義》中,寫成程咬金。他是一個帶兵官,在隋末曾跟從李密、王世充等,後來跟隨李世民,討平隋末群雄,到唐高宗時,官至大將軍,後因率軍西征無功而罷官,正史中有傳。
在小說中,他是一員福將,用一對板斧為武器,武藝不太好,但運氣卻好。打仗時,遇到不強的對手,三板斧已經奏功,遇到強的對手,耍完三十六道板斧,仍無法取勝,便拍馬逃去。現在也有「程咬金三板斧」、「三十六道板斧」、「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等諺語,便出自這歷史小說人物
條條馬路通羅馬
羅馬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羅馬帝國的中心,交通四通八達,從個行省到羅馬都有大路相通,非常方便,所以有此說。後來就轉意為達到目的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
實際上,偉大的羅馬已經成為某種象徵,所以很多諺語都和羅馬有關系,譬如「來到羅馬,做羅馬人做的事」(入鄉隨俗)、「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等等。
「條條大路通羅馬」實有其路,就是古羅馬人在歐洲各處以及北非修築的英語叫做「Roman roads」的大路,那是堪與中國秦「馳道」相媲美的一項歐洲古代偉大工程。
秦滅六國過程中,修築了許多大路,秦王朝建立以後,繼續維護和修築,形成通往全國主要地區的「馳道」。至今北到內蒙東勝,南到湖南零陵,東到渤海之濱,仍然可以看到那兩千多年前浩大交通工程的遺跡。內蒙東勝境內「直道」(直通正北的秦馳道)保存下來的遺跡還有90華里長,路寬仍在35米以上。當年平原地區馳道的標准路寬是50步,秦制1步6尺,1尺約合現在0.23米,可以算出路寬大約是70米,實在應該看作是古代的「高速公路」。路邊三丈一樹,十里一亭,高速路的附屬設施也有了。
有的書上說秦馳道是秦始皇出巡用的「御道」,恐怕不確。從保存下來的遺跡看,它們顯然都曾大負荷、長時期使用過。如果我們沒忘記當年秦兵出動規模之大在世界歷史上是少有的,動輒幾十萬人,後勤補給運輸任務的艱巨當不難想見;馳道的修築,無疑正是出於軍事上的需要。羅馬大路也是這樣,它主要也是一種「military roads」(軍用路)。第一條道路,從羅馬到義大利南部城鎮卡普阿(Capua),是公元前312年由一位名叫「Appius Claudius Caecus」的督察官(censor)指揮築成的,因而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ViaAppia(英語「Appian Way」,亞必古道)。羅馬人征戰到哪裡,就把這種「大路」修到哪裡,而且縱橫交錯,形成「網路」。在歐洲大陸它們最終都通向羅馬,但在大不列顛,卻都通向倫敦。
羅馬大路的總里程大概不比秦馳道少,但遠沒有秦馳道那麼寬,其路面常常用石塊鋪砌,是「paved roads」,鋪砌方法約與我國南方的卵石路類似,但不同於「石板路」,這就比通常只是夯實土路的秦馳道要好一些。古羅馬的基本軍事單位是「centuria」(顧名思義可知是「百夫團」),標准建制是42個「centuria」組成一個「legion」(軍團),這樣一個羅馬軍團便大約有四千多人。公元前44年愷撒被謀害以後,他的侄孫(grand-nephew)、因被他指定為繼承人(heir)而收為養子的屋大維(GaiusOctavius)與安東尼(MarkAntony)爭奪繼承權,曾把部隊擴充到60個軍團,但獲勝後就削減為28個。羅馬帝國用兵規模遠不如秦軍,通常也就幾萬人,例如,第四任皇帝克勞狄烏斯(Claudius,公元41-54年在位)征服大不列顛的部隊,大約就是4萬人。在這種情況下,羅馬大路自然不需修得像秦馳道那麼寬。
通向羅馬的不只是「羅馬大路」
在征服大不列顛之外,克勞狄烏斯還做了一件大事,就是頒令允許高盧貴族取得羅馬公民權,這對高盧的「Romanization」(羅馬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後來,羅馬帝國在它征服的其他地方,也推行了類似的應該說相當「開明」的做法;而那樣做,實在是有利於把被征服者「羅馬化」的。在這種情況下,大批「外省人」湧入羅馬,凱爾特人(Celts)、柏柏爾人(Berbers)、猶太人(Jews)、埃及人(Egyptians)都有成為羅馬公民的,更不用說備受羅馬人尊敬的希臘人了。這樣,「Roman就不是一個用於「ethnicde腳本ion」(種族描述)的術語,而成了一個政治術語(politicalterm)。
取得羅馬公民身份(Romancitizenship)的「外省人」,許多成為戰士,一些人做了官吏,有的當上元老院議員,還有幾個甚至當上了皇帝。馬可·奧勒留(MarcusAurelius,121-180),既是皇帝又是著名新斯多噶派哲學家,而他就來自南高盧(Southern Gaul)。另一個來自南高盧的著名人物是歷史學家,《Histories》(歷史)和《Annals》(編年史)的作者塔西佗(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公元前55?-120?)。出生在義大利北部的詩人維吉爾(Publius Vergilius Maro,70-19B.C.,但丁在《神曲》中所寫游地獄的向導)和歷史學家利維(Titus Livius,59.B.C.-AD.17,《History of Rome》(羅馬史)的作者),據說也是高盧人。用今天時髦的話來說,這些人當屬「成功人士」。對於他們,通向羅馬,也就意味著通向「成功」;「條條大路通羅馬」,那大路在「軍用路」(military roads)之外,還是「仕途」(official career)。
公元98-117年在位的圖拉真(Marcus Ulpius Trajanus),出生在西班牙,不但是第一個當上羅馬皇帝的「外省人」,而且成就非凡,從而有「Optimus Princeps」(最好的皇帝)之譽。他一改「開國皇帝」奧古斯都(Augustus)以多瑙河為帝國東北部邊界的政策,跨過多瑙河攻佔了達契亞人(Dacians)的土地,把它變成羅馬帝國的一個邊疆省,即今天的羅馬尼亞(Romania),這樣才在東歐斯拉夫語系國家中出現一個拉丁語系國家。為了保證軍隊供給,圖拉真在鐵門(Iron Gate)以東的多瑙河上修建了一座石墩多跨木拱橋,總長800米,單拱最大跨度52米。在一千多年的長時間里它不但保持著「歐洲第一」的記錄,也是「世界冠軍」。秦馳道上迄今尚未發現可以和它相比的橋,所以在路面之外,我們得承認羅馬大路在這方面也勝出一籌。
顯然,「條條大路通羅馬」這條諺語應該出現在羅馬帝國崩潰以前,起初它很可能是拉丁諺語,而且很早就被翻譯成其他語言,例如日耳曼語,現在德語還有「Alle Wege führen nach Roma」的說法。日耳曼人雖然不像高盧人那樣「羅馬化」了,但他們也有以羅馬為中心、或者為「正統」的觀念;德意志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人們常說的「第一帝國」,德語全名便叫「Heilige Romalische Reich Deutscher Nation」(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
盎格魯-薩克森人渡海來到不列顛,是羅馬帝國崩潰以後的事;他們演變成「英國人」,他們的語言演變成「英語」,則更晚。莎士比亞之前英國最偉大的詩人喬叟(Geoffrey Chaucer,1340-1400)因為先後受寵於多位大貴族和國王,曾有幸到法國和義大利去旅行,但那時就在義大利,「中心」也已經不是羅馬而是佛羅倫薩(Florence),所以他只能感嘆「吾生也遲!」。英國人不但創造不出這條諺語,而且把它翻譯成英語也是很晚的事。「all roads lead to Rome」中的「road」一詞,在古英語(Old English,約公元5世紀到11世紀)里作「raid」,意思是「riding」(騎,駕),但在喬叟時代已經成了一個棄而不用的「廢詞」(obsolete)。當作「lin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places」(交通線)講的「road」,遲至16世紀才出現;起初作「roadway」,而且其中的「road」用的還是作「riding」解的「古意」,「roadway」者,騎馬、駕馬車的「馬路」也。「鐵路」現在不列顛英語作「railway」(美國英語則作「railroad」),但也開始被簡化成「rail」了,其演變似乎正重復了當年從「roadway」到「road」的變化。
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聽韶樂,喜愛之極,說:「三月不知肉味!」也是一句誇張的話。肉對孔子那個時代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孔子收學費,收的就是肉乾(束修)。但他聽了美妙無比的韶樂之後,整個身體,很長一段時間都被韶樂所帶來的愉悅和回味所佔據縈繞,他可能會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浮想聯翩;也可能就是發呆,什麼想不起來,但身心是舒坦的、寧靜的、甜美的,感到極大的安慰和平衡,所以,他感慨道:「三月不知肉味!」——孔夫子,真赤子之心也!
F. 諺語,幽默故事
超級搞笑~~~~~來看看吧,給你好心情!
(1)
有一位病人來找精神科醫師.
病人:我一直覺得我是一隻鳥.
醫生:喔.那很嚴重喔.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病人:從我還是一隻小鳥的時候.
(2)
有一位神經病院的醫生問患者:如果我把你的一隻耳朵割掉.你會怎樣?
那位患者回答:那我會聽不到.
醫生聽了:嗯嗯.很正常.
醫生又問道:那如果我再把你另一隻耳朵也割掉.你會怎樣?
那位患者回答:那我會看不到.
醫生開始緊張了.怎麼會看不到咧.?
患者回答:因為眼鏡會掉下來.
(3)
有兩個神經病患.從病院里逃出來.
兩人跑啊跑.爬到一棵樹上.
其中一個人從樹上跳下來.
滾啊滾的.
然後抬起頭對上面的人說:喂------你怎麼還不下來啊---------?
上面的那個人回答他:不---行---啊------
我還沒有熟-----------
(4)
神經病院有一位老太太.
每天都穿著黑色的衣服.拿著黑色的雨傘.
蹲在神經病院門口.
醫生就想:要醫治她.一定要從了解她開始.
於是那位醫生也穿黑色的衣服.拿著黑色的雨傘.和她一起蹲在那邊.
兩人不言不語的蹲了一個月.
那位老太太終於開口和醫生說話了:
請問一下-------
你---也是香菇嗎------?
(5)
某精神病院聽說領導要來醫院視察情況,於是,院長召集所的病人開會在會上,院長講道:"今天下午,有很重要的領導要來參觀,所有的人都要去門口歡迎.在歡迎的時候,所有病人站在醫院大門口兩邊,要站整齊,當我咳嗽的時候,大家一起鼓掌,越熱烈越好;我跺腳的時候必須全部停止,不能有一個出錯.要大家都做好了,今天晚上可以給大家吃肉包子,只要有一個人弄砸了,所有的人都沒有包子吃,記住了嗎?"台下病人一起喊道:"記住了!"
這天下午,領導准時到來,當他步入大門的時候,歡迎的病人已在門口站好了這時,隨著院長一聲咳嗽,所有的病人一起鼓掌歡迎,氣氛十分熱烈.來參觀的領導受到熱烈氣氛的感染,面帶笑容,和大家一起鼓掌步入醫院.見領導已經走進了醫院,院長一跺腳,所的掌聲都停止了,非常整齊.只有這位領導還在面帶笑容一邊鼓掌一前行,院長感到非常滿意.
忽然,從歡迎的人群里竄出來一個壯如施瓦辛格的病人,大步沖到領導面前,掄圓了給了他一個大耳光,氣憤異常地吼道--"你丫不想吃包子了?!!!"
(6)
精神病人甲把電話號碼本從護士辦公室偷回病房.問乙說:「你看我最近完成的這本小說怎麼樣」?
乙看了看回答:「不錯不錯.不過,就是人物多了點兒」.
這時,精神病院的護士進來說:「你們把電話號碼本給我放回去!」
(7)
某精神病院大夫准備與一位即將出院的精神病人談一談,以確認該病人是否已經完全康復.
大夫:你出院以後准備幹些什麼呢?
病人:拿石頭把你們醫院的窗戶玻璃全部打爛.
大夫聽後發現這個病人還沒有完全康復,因此決定繼續治療.又過了幾個
月以後,大夫覺得這個病人好象可以出院了,就決定再和他談談.
大夫:你出院以後准備幹些什麼呢?
病人:找份工作.
大夫:然後呢?
病人:掙錢.
大夫:然後呢?
病人:攢錢.
大夫:然後呢?
病人:娶個媳婦.
大夫:然後呢?
病人:洞房.
大夫:然後呢?
病人:把她的衣服脫了.
大夫:然後呢?
病人:把她的褲子脫了.
大夫:然後呢?
病人:把她的內褲脫了.
大夫:然後呢?
病人:把內褲上的橡皮筋抽出來,做把彈弓,再找些石頭把你們醫院窗戶玻璃全部打爛.
(8)
兩位精神病人A君B君同時康復,他們的主治醫生對他們說:「如果你們其中的一個人犯病了,另外一個人就要馬上把他送會醫院.」
突然一天,醫生的電話鈴響了起來,原來是A君:「不得了了,B君從今天早上開始爬在我家的廁所里,非說他是我的馬桶.」「快,快把他送來啊!」A君沉默片刻:「那……我不就沒馬桶了嗎?」
(9)
精神病院里,一個精神病人每天都在一個空魚缸里釣魚.
一天,一個護士開玩笑地問:「你今天釣了幾條魚啊?」
精神病人突然跳起來叫道:「你腦子有毛病啊,沒看見是空魚缸嗎?」
(10)
有一個神經病院,那裡住著很多神經病.
一天,那裡的院長,為了看一下患者們恢復的情況,想了一個辦法.就對這些患者說,你們都過來,說著在牆上畫了一個門,說:「今天,你們誰把這個門打開就可以回家了.」
精神病者們一聽,便一擁而上,把那畫的門圍了起來,院長覺得很失望,這時他發現有一個患者還坐在原來的位置沒動,覺得還行,就上前問到:「你為什麼不去開門?」
他看了看院長,說了一句話,院長聽了後是哭笑不得.
那患者偷偷的告訴院長說:「我這有鑰匙.」
(11)
有一間神經病院,有兩個神經病可以出院了,但是院長怕他們又會犯,所以告誡他們:「你們之中有誰又犯的話,另一個要打電話通知院方,否則不準出院!」
他們都答應了.
有一天,院方突然來了電話,「喂!喂!喂!我同伴突然跑到桌上說他是台燈耶!」
「遭了!那你還不趕快把他送回來!」
「可是把他送回去我就沒有台燈了啊!」
「......」
(12)
醫院精神科的患者常常會對醫生或護士有愛慕的情結.
某日,一位女患者向某男醫生走來……
女病患:藍醫生,你愛我嗎?
藍醫生沈思許久(為了不傷及病人以免病情惡化)
藍醫生:我們呢是醫生與病人的關系,因為你生病了所以我必須要好 好照顧你……
(為了不傷及病人,藍醫生解釋了半天,終於解釋完)
女病患:藍醫生,你的意思是說你不愛我喔?
藍醫生(苦思不語):嗯……嗯……嗯……
女患者:還好……我愛的是陳醫生……
G. 民間故事諺語
02.窮算命,富燒香
到處算命的人多心態迷茫,這種人多貧苦;燒香的人多有信仰,心態穩定,這種人更容易發財。
點評:人活的就是一種心態,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03.富人妻,牆上皮;窮人妻,心肝肺
做富人的老婆,富人不會把你當個寶,而只是當做一塊牆皮,你在他心裡的地位並不重要;而窮人就不同了,窮人會把他的妻子當做心肝寶貝。
這句話也是告訴一些比較物質的女孩,不要為了自己的一些虛榮心而終身遺憾。
點評:物質條件是可以發生變化的,人與人之間關系能不能持久,「三觀」是否一致很重要。
04.男人無妻家無主,女人無夫身無主
如果一個男人沒有老婆,男人的家裡就會有不同的女人出現,沒有一個固定的女主人;而女人呢,如果到了年齡沒老公,身邊的男人就會頻繁更換,身體不屬於一個人。
這句話其實也是告訴人們,到什麼時候辦什麼事,該結婚就趕緊結婚。只有結婚後,生活才能真正安定下來。
點評:婚姻大事,人生大計,就是今天也應該重視。
05.十年雞頭勝砒霜
如果一隻雞活得時間很長,等它死後,雞頭是絕對不能吃的,因為這個雞頭比砒霜還要毒。
為什麼這樣說呢?在過去,人們不太懂其中的道理,只知道這個雞頭吃了對身體有害,其實是雞平日里會吃進一些重金屬,而時間長了以後,雞頭中的重金屬就會超標。
點評:過去有句惡毒的話,「人到老,姦猾似賊」,人老了,如果滿腦子積攢的都是一輩子的圓滑世故,那就「有毒」;如果保持童心,快樂就多一些。
06.為朋友兩肋插刀
在評書《隋唐演義》中,秦瓊為救朋友,染面塗須去登州冒充響馬,路過兩肋庄時,在岔道上想起老母妻兒,猶豫片刻,一條路去歷城,一條路去登州,一條路回家門,最終還是為朋友,視死如歸去了登州。
兩肋庄岔道體現出秦瓊的深重義氣,就被人們傳為「兩肋岔道,義氣千秋」,後來就誤傳成了在肋上插刀。
點評:朋友之間真誠就好。友誼不要有「道德綁架」,反而成了負擔。
07.剃頭匠的擔子,一頭熱
指婚戀或者合作雙方,一方熱情主動,而另一方則卻冷淡漠然。
過去,走街串巷的剃頭匠挑著扁擔,扁擔一端是寬沿兒深底小銅盆,銅盆下有圓桶,內裝炭火爐,使水保持一定熱度,為客人洗頭刮鬍子用;另一端是凳子,作為理發顧客的坐具。
因此,有了這句俗語。
點評:只是「一頭熱」當然不行,但是世間事都是先要「一頭熱」,才有後來的「兩頭熱」。
08.三句話不離本行
這句俗語來源於古代笑話:
木匠、廚子與和尚一起走路,一路上每個人都誇自己乾的行當好。
後來和尚說:「咱們不要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從現在起誰也不再說本行話好不好?」木匠和廚子都表示贊成。
三人立下罰規:誰要再講本行話,就罰誰擺一桌酒席請客。
於是誰也不輕易說話了。三人走累了便來到一顆樹下歇腳。
木匠盯著大樹端詳了一會兒,點著頭說:「這棵大樹長得真好,足夠做條船。」
廚子指著木匠說:「你犯規啦!」
木匠只好認輸,可是又說:「我請你倆倒沒啥,可惜我做不好菜。」
廚子忙說:「做菜你別愁,我包啦!」
木匠一聽樂了,說:「你也犯規啦!」
一直不敢說話的和尚一看木匠、廚子都輸了,這才鬆了一口氣說:「阿彌陀佛,我可贏了。」
點評:干什麼講什麼,賣什麼吆喝什麼,人都是「三句話不離本行」。
H. 有關諺語的故事
諺語故事
--------------------------------------------------------------------------------
作者: gtme2003 發表時間: 2005-11-01 15:45:59 點擊: 171 回復: 0
點擊發表評論
1.「傻瓜繳學費學習,聰明人以傻瓜繳的學費學習」-- 巴西諺語
有一個楞頭楞腦的流浪漢,常常在市場里走動,許多人很喜歡開他的玩笑,並且用不同的
方法捉弄他。
其中有一個大家最常用的方法。
就是在手掌上放一個五元和十元的硬幣,由他來挑選,而他每次都選擇五元的硬幣。
大家看他傻乎乎的,連五元和十元都分不清楚,都捧腹大笑。
每次看他經過,都一再的以這個手法來取笑他。
過了一段時間,一個有愛心的老婦人,就忍不住問他:
「你真的連五元和十元都分不出來嗎?」
流浪漢露出狡黠的笑容說:
「如果我拿十元,他們下次就不會讓我挑選了。」
2.「多數人的失敗不是因為他們的無能,而是他的心志不專一。」 ----吉魯德
有一個外科醫生告訴學生:
「當個外科醫生,需要二項重要的能力:
第一、不會反胃,
第二、觀察力要強。」
接著,他伸出一隻手指,沾入一碟看來令人作嘔的液體中,然後張口舔舔手指。
他要全班學生照著做,他們只好硬起頭皮照做一遍。
醫生頷首一笑說:
「各位,恭喜你們通過了第一關測驗。
不幸的是,第二關你們都沒通過,因為你們沒注意到我舔的手指頭,不是我探入碟中的那
根手指。」
3.「不要害怕你的生命會結束,而要害怕它從未開始。」 ----格雷斯‧;漢森
有一個人搭船到英國,途中遇到暴風,全船的人驚慌失措,他看到一個老太太非常平靜的
在禱告,神情十分的安詳。
等到風浪過去,全船脫離了險境,這人很好奇的問這老太太,為什麼一點都不害怕。
老太太回答:
「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叫馬大,已經被上帝接走,回到天家,二女兒叫馬利亞住在英國
。剛才風浪大作時,我就向上帝禱告,如果接我回天家,我就去看大兒,
如果留我性命
,我就去看二女兒,不管去那裡我都一樣,所以我怎麼會害怕呢?」
4.「沒有烏雲,沒有暴風雨,便沒有美麗的彩虹。」---- 芬生
有一朵看似弱不禁風的小花,生長在一棵高聳的大松樹下。
小花非常慶幸有大松樹成為她的保護,為它擋風擋雨,每天可以高枕無憂。
有一天,突然來了一群伐木工人,兩三下的功夫,就把大樹整個鋸了下來。
小花非常傷心,痛哭道:
「天啊!我所有的保護都失去了;從此那些囂張的狂風會把我吹倒,滂沱的大雨會把我打
倒!」
遠處的另一棵樹安慰她說:
「不要這麼想,剛好相反,少了大樹的阻擋,陽先會照耀你、甘霖會滋潤你;你弱小的身
軀將長得更茁壯,你盛開的花辦將一一呈現在燦爛的日光下。
人們會看到你,並且稱贊你說,這朵可愛的小花長得真美麗啊!」
5 . 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
如果你已經為人父母,當你的孩子正在學習走路時,你會給他幾次機會?
你會在他跌倒十次之後,讓他改坐輪椅嗎?
還是只給他二十次學走的機會,若學不會走路就要他放棄?
或者當你身邊有五十個人叫囂著勸你放棄,你就決定讓他坐輪椅呢?
我想你的答案是: 不會。
的確,當我間每一位父母,會給你的孩子幾次機會呢?
他們都說:
我會給他無數次機會,直到他站起來,學會走路為止!
是的,一直堅持到底者,最終都會站起來。
為什麼許多父母只給孩子一次聯考的機會?
為什麼常用失望的口氣告訴孩子不適合某種行業,要求他轉行呢?
而許多人竟也因為沒有堅定的信念,一遇挫折就認為自己能力不足,因此放棄了他們的理
想。
其實,凡事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
6 .上帝的延遲並不是上帝的拒絕。
有一個人,他在二十一歲時,做生意失敗。
二十二歲時,角逐州議員落選。
二十四歲時,做生意再度失政。
二十六歲時,愛侶去世。
二十七歲時,一度精神崩潰。
三十四歲時,角逐聯邦眾議員落選。
三十六歲恃,角逐聯邦眾議員再度落選。
四十五歲時,角逐聯邦參議員落選。
四十七歲時,提名副總統落選。
四十九歲時,角逐聯邦參議員再度落選。
五十二歲時,當選美國第十六任總統。
這個人就是林肯,因為他堅信上帝的延遲,並不是上帝的拒絕,因此能屢仆屢起,最終成
就不凡。
7.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事,而是要做那些事來改善它。
佛家說逆境是「增上緣」,可遇而不可求。
遇到困難時,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事,而是你即將用什麼態度來面對,做些什麼事來改
善它。
8 .我對我的生命完全負責。
成功者對事精百分之百負責,負責的定義是永遠握有主控權,如果不能主控生命,很可能一生隨波逐流。
對生命負全責者,他為自己而活,並學習替別人著想。
把心化為水,以身為容器,反映世界的影子,我在影子中找尋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