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香妃的典故

香妃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25 06:05:22

1. 歷史上真的有香妃這個人嗎,究竟原型是誰

有香妃這個人,其原型是容妃,和卓氏,維吾爾族人。

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出生,乾隆二十五年二月初四日,封和貴人;乾隆二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冊封為容嬪;乾隆三十三年十月二十六日,冊封為容妃;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乾隆五十三年九月二十五葬於裕陵妃園寢。

在乾隆皇帝的40多個後妃中,有一位維吾爾族女子,她就是聞名遐邇的香妃。其實香妃是否遍體生香,根本無從考證。但乾隆帝只有一個維吾爾族妃子卻是史實,她就是容妃。

在乾隆帝的40多名妃子中,有一名回妃,本不奇怪,可是在容妃死後的一百多年內,卻引起了一批騷人墨客的興趣,在容妃身上大做文章,甚至編造出一個「香妃」的故事。從野史、詩詞到舞台,繪聲繪影大肆渲染,竟達到了真假難辨的程度。

(1)香妃的典故擴展閱讀:

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十五日,香妃誕生在新疆和卓族的一個家庭。和卓族是世居葉爾羌的回族始祖派噶木巴爾的後裔,其族稱為和卓,所以香妃又叫和卓氏。其父為第二十九世回部台吉(貴族首領)阿里和卓。

之後,和卓氏的俊俏和異域情調進一步贏得乾隆皇帝的垂愛和信任,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將她由容嬪晉為容妃,並由賞給處為她准備滿洲朝服、吉服、項圈、耳墜、數珠等等。同年十月,受命為正、副使的大學士尹繼善、內閣學士邁拉遜,持節冊封容嬪為容妃。

2. 歷史上的香妃是怎麼樣的

香妃這個歷史上著名的美人,給予了人多少的遐想與遺憾。

一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回部有一位王妃,姿色妙麗,生來就帶有一種獨特的香氣,人稱「香妃」。在清朝平定新疆的戰爭中,乾隆得知了這件事情,便囑咐西征大將軍兆惠務必弄明白。後來兆惠將軍打敗了大小和卓,將香妃帶回京城。乾隆帝十分喜歡,專門建了一座寶月樓給她居住,樓外是一色的維吾爾氈房,同時將仿造土耳其式建築的洛德堂作為她的沐浴之所,希望以此討得香妃歡心,以解她思鄉之苦,誰知香妃始終念念不忘國破家亡之恨,常隨身帶著一把匕首,不管乾隆如何施計討好,她始終不屈從。後來太後得知此事,擔心皇帝有所閃失,便趁乾隆祭天住清齋宮之際,將香妃召入慈寧宮賜死。

令乾隆神魂顛倒

那麼,歷史上究竟有沒有這樣一位傳奇女子呢?

實際上,在乾隆的42位後妃中,的確有一位來自西域回部,她的封號為「容妃」,意思是容貌出眾的女子。容妃來自新疆和卓氏家族,「和卓」在波斯語中就是伊斯蘭教首領的意思。她是大小和卓波羅尼都的遠房妹妹,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霍集占和波羅尼都兄弟二人發動反清叛亂時,香妃之兄圖爾都和五叔額色尹協助清軍平息了叛亂,立下了顯著功勛。三年後,他們受到乾隆的召見,圖爾都27歲的妹妹也被應召入宮,冊封為「容貴人」,此時乾隆皇帝已經50歲。

容貴人很幸運,入宮後兩個月,宮中移自南方的荔枝樹居然結上了惹人喜愛的荔枝,而且多達兩百多顆。宮廷喜氣洋洋,大家以歡愉的心情,接受了這位給後宮帶來喜氣的西域美人。貴人在清廷後妃八個等級中,位居第六,貴人的前面有皇後、皇貴妃、貴妃、妃、嬪。

乾隆很喜愛容貴人,在她入宮的第三年,即乾隆二十七年,由皇太後降旨,冊封容貴人為容嬪。她的哥哥、原封一等台吉的圖爾都也追功同時晉爵,進封輔國公。容嬪在乾隆帝心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她不僅姿色迷人,還長於舞劍和騎射。她入宮以後,一直身著維吾爾服裝,其姿容俊俏和獨特的西域情調,使多情風流的乾隆皇帝神魂顛倒。

香妃戎裝照

乾隆三十三年六月,皇太後又降下懿旨,晉封容嬪為容妃,此時她剛35歲。在容妃四十壽辰和五十壽辰時,乾隆皇帝都賞了她大量珍寶玩物和重達450兩的銀元寶。每年四季,她不斷得到八方封疆大吏們進獻的干鮮果品。她先後九次隨侍乾隆帝前往風景秀麗的熱河行宮避暑,並前往木蘭圍場與乾隆皇帝打獵。乾隆三十年,乾隆第四次南巡,容妃是隨行的六位後妃之一,她有幸飽覽了江南園林之美和湖山之勝。乾隆三十三年,她又隨乾隆東巡,游歷了東岳泰山,拜謁了曲阜孔廟。乾隆四十三年,乾隆拜謁滿洲龍興之地——盛京,容妃已列入六位妃嬪的第二位。這次她參加了在福陵、昭陵祭祀清朝締造者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隆重典禮,並在盛京故宮的鳳凰樓和崇政殿,與皇帝一起接受了諸王大臣的叩拜。由於後妃中只有她是回族人,因此無論在宮中還是出巡途中,她的膳食都由皇帝指令專門安排,遵從回民習俗,食用多為羊、鹿、鴨、野雞、乳品和各類素菜。

容妃美麗動人,她的家鄉有一種沙棗樹,移入宮中奇香無比,系天然生成,因此有人稱她為香妃。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容妃離開了人世,終年55歲。當年九月二十五日,她的靈柩被送往河北遵化昌瑞山南麓的清代帝後陵園中安葬。

令人迷惑的香妃像

至今令人迷惑的還有香妃像,傳世的有三幅,其中兩幅是油畫:一個是身穿歐式盔甲的半身像,即公元1914年古物陳列所展出的「香妃戎裝像」;一個是身穿西式長裙的全身像,即「香妃洋裝像」。另一幅是一旅行家攝於裕陵寄贈孟森的,據說是祭祀時所用的神像,即「香妃旗裝像」。前兩幅油畫據說為郎士寧所作,但畫上並無郎士寧屬款。目前中外學者基本否定這兩幅為香妃畫像,因為一則畫中人面貌並無維吾爾女性的特徵;二則作品的風格也與郎士寧不同。第三幅畫像上是一位身著紅色滿裝的年輕少婦,眼窩微陷,鼻樑隆起,圓臉龐,顴骨稍高,是回部女子帶著柔媚嬌怯的典型相貌。

從筆法看,也似出自郎士寧之手。容妃的頭骨經過有關部門的復原,認為她是圓臉龐,高顴骨,前額稍突出,與肖像頗為吻合。另外,乾隆在香妃死後三年吟詠香妃生前所居的寶月樓,曾有「卅載圖畫朝夕似」之句,可見香妃確曾有過一幅畫像,而且是被乾隆帝掛起經常觀看以釋懷念之情的,由此繁多現象,基本可以確定這幅「香妃旗裝像」就是香妃(容妃)的畫像。

令人震驚的假皇孫案

突然之間,冒出一個皇孫,是真是假,難以判斷,成為又一個千古之迷。

3. 歷史上真正的香妃是誰

歷史上真正的香妃其實是名為和卓氏的容妃。香妃這一人物最早應該出現於光緒時期的文學作品中,待清朝滅亡之後這個名字更是廣為流傳開來。進入新中國之後,《還珠格格》這一影視劇的熱播使得香妃的名字變得更加廣為人知。但是實際上乾隆的後宮之中並沒有被稱為香妃的嬪妃,只有與香妃有著相似身世的容妃。後世學者由此判斷出,香妃其實是根據容妃杜撰出來的一個虛構人物。

傳聞中的香妃最後是被皇太後賜死的,而歷史上的容妃一直頗得太後喜愛。容妃先後從貴人晉升為嬪,然後再晉升為妃其實都是太後的旨意。而且容妃最後並非是被賜死的,而是正常死亡。

4. 乾隆帝和香妃的故事

第一次回答可獲2分,答案被採納可獲得懸賞分和額外20分獎勵。
香妃又叫容妃,生於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十五日,出身顯貴,是新疆伊斯蘭教創始人振罕帕爾的後裔,其族為和卓,一家久居葉爾羌(今新疆莎車),曾一度遷居伊犁。她的胞兄圖爾迪,叔父額色伊,堂兄瑪木特等開明大義心向朝廷,曾協助清軍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亂。經朝廷褒獎提攜,他們幾人及其家眷都遷到北京居住,受到清政府的優待和賞賜,先後有了一等台吉和輔國公的冊封。

據民間傳說,如花似玉的香妃出生時就身上散發著一股奇香,她又整天沐浴在沙棗花的香波芬露之中,渾身上下透散著香味,成為天下第一位「香姑娘」。香妃之名便由此而來。

關於乾隆與香妃見面的情景,有如下記載。且說乾隆聽和坤一番介紹後,情不自禁,慾火上躥,急命宮監帶香妃入宮。玉容未近,芳氣先襲,既非花香,也非粉凝,別有一種奇芬異馥,沁人心脾。臨近御台,乾隆見她柳眉微蹙,杏臉含暈,益發動人憐愛。宮監叫她行禮,她卻絲毫不理睬,只是淚眼盈盈。乾隆以為她生長在西域。不識朝廷禮制,不忍多事苛求,便命宮監引入西苑一所寢宮。令她居住並囑宮女好生伺候。香妃之香和她那別樣風韻,讓乾隆大帝心醉神迷,對她恩寵有加。

這些傳說大都是野史中的記載,當不得真。史書載,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初,香妃便選人官中,被封為「和貴人」,是年26歲。三年後升為嬪,35歲又升為妃。

乾隆帝對香妃的生活習俗格外關照,給她的珍貴物品,哈密瓜、回子瓜、葡萄乾、杏乾等干鮮果品,常不斷供。每逢賞賜哈密瓜時,乾隆皇帝總把最上品的花皮瓜賞給香妃,其他嬪妃只賞到列入二等的青皮瓜。就在香妃病逝前五天.乾隆於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十四日最後一次賞香妃春橘10個。香妃在宮內有專設的回子廚師叫努依瑪特,常給她做谷倫杞(抓飯)和滴非雅則(皮芽孜炒的萊) 等。這年的正月十五在圓明園奉無殿的宴會上,她仍居西邊頭桌首位,可見香妃在宮中的地位一直靠前且穩固。

喜愛出巡的乾隆不論南巡、東巡、熱河木蘭秋場,都有香妃在身側相隨。一次,有人把在圍場打得的一隻野豬、一隻狍子進獻給皇帝。皇帝分賞給穎妃、停妃、順妃、誠嬪、循嬪每位野豬肉一盤,而獨賞給容妃狍肉一盤。可見,乾隆對她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確實是十分尊重的。不能臆猜他們的夫妻生活的具體情狀,但可以斷定他們是恩恩愛愛,相敬如賓的。

傳說1788年香妃病逝,年屆80歲的乾隆老淚縱橫,也曾生出將香妃的遺體送回喀什安葬的念頭,但有悖於大清祖傳皇規。按規定,滿清的後妃只能葬於皇家的東陵後妃園寢中,絕不準移送原籍。乾隆陷入「兩難」,在惆悵百結之中,忽地茅塞頓開,香妃、香妃,何不在名字上作作文章。一個萬全之策應運而生。

他命令雕工匠仿照香妃生前的體型相貌加工了一個與真香妃一模一樣的「香妃」。全身裹以白布,只留出面部以便香妃家人觀瞻弔唁。這居然蒙過了一大家族人。此時被冊封為輔國公的香妃的哥哥圖爾迪亦已去世,乾隆便傳旨將其兄妹倆一真一假的遺體同時遷葬喀什,由香妃的家人護送靈柩回新疆。

100多號人的抬屍隊伍,歷經半年的艱難跋涉終於到達目的地。香妃的親人們查看了香妃和她哥哥的遺體面容,確認無誤後即刻下葬入穴。香妃的遺體早已隱秘地葬在了清東陵,而那個檀香木雕制的假香妃,卻登堂入室地埋進了祖先阿帕霍加的墓之內,由此人們只記住了香妃和香妃墓,而對於墓地的真正主人卻疏於談論。當然這也是傳說,卻又給香妃的故事加上了濃郁的神秘氣息,也給後人流下了未解之謎。

5. 歷史上真的有香妃這個人物嗎

有的,其原型是容妃。

容妃,和卓氏,維吾爾族人,傳說中的香妃形象的原型。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十五日,容妃誕生在新疆和卓族的一個家庭。

和卓族是世居葉爾羌的回族始祖派噶木巴爾的後裔,其族稱為和卓,所以容妃又叫和卓氏。其父為第二十九世回部台吉(貴族首領)阿里和卓。

乾隆二十年五月,清軍進軍伊犁,二次平定準噶爾叛亂,解救了被准噶爾拘禁的葉爾羌、喀什噶爾封建主瑪罕木特的兩個兒子:大和卓木、小和卓木。

不料兩年以後,小和卓木殺死了欽派的副都統阿敏道,自稱巴圖爾汗,大和卓木也據守喀什噶爾,兩相呼應,稱雄南疆,開始了大規模的武裝反清。

此後,圖爾都台吉等不願歸附分裂的部落,配合清軍,於乾隆二十四年,徹底平息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亂。

乾隆二十五年,圖爾都等五戶助戰有功的和卓,及霍集斯等三戶在平亂中立功的南疆維吾爾上層人士應召陸續來到北京,拜見高宗皇帝。乾隆令他們在京居住,並派使者接他們的家眷來京。

封圖爾都等為一等台吉。圖爾都27歲的妹妹也被選入宮,賜封為和貴人。顯然,這是乾隆皇帝統一新疆後,實行「因俗而制」的政治需要,即政治聯姻。

乾隆二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冊封為容嬪;乾隆三十三年十月二十六日,冊封為容妃;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薨;乾隆五十三年九月二十五葬於裕陵妃園寢。

(5)香妃的典故擴展閱讀:

香妃的故事歷來非常迷人。傳說她「玉容未近,芳香襲人,即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別有一種奇芳異馥,沁人心脾」。

是新疆回部酋長霍集占的王妃,回部叛亂,霍集占被清廷誅殺,將軍兆惠將香妃生擒送與乾隆。但香妃心懷「國破家亡,情願一死」之志,始終不從乾隆,最後被太後賜死。

死後,將其運回家鄉安葬,故新疆喀什有香妃墓,然而傳說再引人入勝,也與歷史事實相去甚遠,歷史上的香妃(容妃)其實是被霍集占休棄的妻子。

香妃的傳說故事:

從前,在我國新疆地區,有一個維吾爾族首領的妻子,長得非常漂亮,並且身上有一股奇異的香味兒,人們都管她叫香妃。

這事兒被清朝皇帝乾隆知道了,就叫下邊兒人把香妃給搶到了北京。家仇鄉恨,香妃滿腔悲憤,身上暗藏了鋒利的刀子,想尋短見。

被「選」進北京以後,要不是乾隆叫人看得嚴,香妃早就自殺身亡了。要叫她給乾隆做妃子,是誰說也不從,誰勸也不依。

乾隆眼巴巴地看著這個如花似玉的美人兒,也沒辦法,不敢接近她,知道她身上藏著刀子,怕她自殺了,但又不死心,就把香妃安置在中南海住下了。

乾隆皇帝為這件事很犯了愁。維吾爾族多信奉伊斯蘭教,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回教。為了討好香妃,他命令宮人說,香妃的起居飲食,一定要按照回教的風俗習慣去安排。

宮人也都照辦了。這雖說博得了香妃的歡心,但仍然消除不了香妃想家的念頭。乾隆心裡又琢磨開了:怎麼才能給香妃消愁解悶兒呢?

他想來想去,有了,回民住的地方不是都有做禮拜的地方嗎?我照著她家鄉的禮拜寺給她蓋一個,她一想家,就叫她看一看,不就好像到了家鄉一樣嗎?

就這么辦啦!皇帝有的是錢,說干就干。命令一下,很快就在寶月樓(就是現在西長安街中南海的新華門樓)的對面兒,仿照香妃家鄉的禮拜寺。

修了一座庄嚴肅穆的伊斯蘭禮拜寺樓,有兩三丈高,樓基上有兩層樓閣。在這座建築的後邊兒住著的是隨香妃來北京的回教人。

每當香妃思念家鄉心切的時候,就叫宮女陪著,登上寶月樓,向南眺望對面的這座仿照她家鄉樣式蓋的伊斯蘭教樓;看見了自己家鄉的教樓。

看見了頭戴回民帽子、出來進去的家鄉同胞,就好像回到自己的家鄉一樣,她精神上得到了很大的安慰。於是這座樓便被叫做瞭望家樓。

但是香妃還是想家,不跟乾隆過日子。乾隆的母親皇太後很替兒子著急。她想,怎麼哄,香妃也不從,一年一年老這樣下去也不行啊!她就打定了旨意。

有一天,趁著乾隆出宮不在,她就把香妃叫到了跟前,問香妃:「你到底是從還是不從?」香妃還是不從。皇太後下旨:「不從,就叫你死!」

香妃笑著說:「我被你們搶來就沒打算活著!」於是皇太後就「賜白綾」並把其絞死。後來望家樓從歷史上抹去了,寶月樓改叫了新華門。

但是現今西長安街附近還住著一些回族同胞。北京人心裡還一直記念著香妃,一代一代地傳說著關於香妃和望家樓的故事。

6. 香妃的歷史上的香妃

關於香妃的傳說,如此紛紜復雜,那麼,歷史上真正的香妃究竟怎樣呢?一般公認的觀點,香妃就是文獻記載中的容妃,他是新疆伊斯蘭教上層和卓家族的後裔。乾隆二十三年,和卓家族的一支──霍集占發動叛亂,香妃的叔叔額色尹及兄長圖爾都率部配合清軍平叛。次年,香妃隨圖爾都進京,入宮並被封為「和貴人」,在宮中的身份列為主位。從香妃的經歷來看,他無疑是乾隆較寵愛的一個妃子。
容妃就是香妃。關於這個問題,史學界曾經有過爭論,如今已經達成了共識。做這種判斷的理由是什麼呢?
其一,乾隆帝只有一個來自新疆的妃子。容妃,無論是官書、檔案記載,還是實物考證,都證明是來自新疆的妃子。既然香妃也是乾隆帝的新疆妃子,那麼香妃只能是容妃。
其二,她們「二人」都來自新疆,都是維吾爾族,都信奉伊斯蘭教,最後的封號都是妃。就是說家鄉、民族、宗教信仰、封號是一樣的,如果是兩個人,不會如此巧合。
其三,她們「二人」的父親、哥哥、五叔、六叔是相同的。新疆喀什香妃墓的資料中,提到香妃的父親是艾力和卓,哥哥是哈山和卓即圖地公(漢名),並說圖地公曾「和妹妹香妃一起去北京」。從《西域同文志》卷十一和《西域圖志》卷四十八記載的「和卓」世系中可知,艾力和卓即阿里和卓。這兩個名詞在維吾爾語中是一個詞,只是漢字譯寫的差異。這兩本書上還記載了阿里和卓的五弟是額色尹、六弟是帕爾薩,其子是圖爾都。圖爾都的維語原音為圖爾迪,因他是公爵,因此稱圖爾迪公,快讀則為圖地公,與上面提到的哈山和卓是同一個人。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的《容妃遺物折》中提到了部分容妃娘家人的姓名,其中有額思音、帕爾薩、圖爾都妻等。額思音就是香妃的五叔額色尹,帕爾薩就是香妃的六叔,圖爾都妻就是香妃的嫂子。既然香妃和容妃的家屬都是一樣的,那麼兩個人自然就是一個人了。
與傳說中香妃奉太後之命賜死的情形恰恰相反,事實上,奉太後之命,乾隆二十六年底,香妃由貴人晉升為嬪,三十三年下又由嬪晉升為妃,稱為容妃。太後於乾隆四十二年去世,容妃死於五十三年,他當然不會是太後賜死的。由於乾隆後期不設皇後,香妃在諸妃中位居第三,地位很高。香妃在宮中享有特殊待遇,乾隆帝注意照顧她的民族習慣,她在宮中長期穿著維吾爾族服裝,保持維族飲食習慣,宮中專設了維族廚役,以保證她的特殊需要。每逢賞賜,她得到的哈密瓜一類的西北貢品較一般妃嬪為多。乾隆三十年春,她以嬪的身份與皇後等一起隨同乾隆下江南,游歷了蘇州杭州等地,一路上她所得的賞賜均為清真食品技術與伊斯蘭教習俗的物品。除這次隨駕南巡外,容妃還多次隨乾隆出巡,乾隆三十六年,隨駕東巡,游歷泰山曲阜;四十三年七月,隨駕赴盛京,曾到沈陽故宮等處。拜謁過清太祖努爾哈赤陵。從出巡記錄來看,容妃地位在不斷提高,所得賞賜不斷增加。頻繁的隨駕出巡本身,也說明她深得皇帝寵愛。
與傳說中香妃早死的情況相反,香妃實際活到50多歲,人們已經找到她四十歲千秋,五十歲千秋時宮中賞給她的大量物品的記錄,乾隆五十三年四月,香妃病死於宮中,葬於河北遵化清東陵,出土的花白發辮也說明她的年齡。
香妃及其家族,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也正因為如此他受到人們尊重和傳頌。而美麗的香妃傳說也稱為民族團結歷史上動人的一頁。
那麼,歷史上的容妃即香妃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乾隆皇帝為什麼要納一個維吾爾族女子為妃?她一生的經歷又如何?這也是世人普遍關注的問題。
容妃,生於雍正十二年(1734)九月十五日。她是新疆秉持回教始祖派噶木巴爾的後裔,其家族為和卓,故被稱為和卓氏,也稱霍卓氏。其父阿里和卓為回部台吉,哥哥叫圖爾都。容妃家族世代居住在新疆的葉爾羌。
乾隆二十年(1755)五月,清政府派兵平定了新疆阿睦爾撒納的叛亂,解救了墨特的兩個兒子波羅尼都和霍集占(大小和卓)。可是這兩個人不但不感恩戴德,反而以怨報德,聚眾叛亂,反對朝廷,分裂祖國。容妃一家反對叛亂,擁護朝廷,不順從大小和卓,被迫離鄉背井,全家從天山以南的葉爾羌遷移到天山北側的伊犁居住。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再次派兵平叛。乾隆二十四年(1759)秋,大小和卓的叛亂被平定。配合清軍平叛有功的容妃的五叔、六叔、哥哥及其家屬先後被召進北京,封官晉爵,宴請賞賜,並為他們建回子營,讓他們居住。容妃也來到了北京。為了感謝皇帝的恩德,表示對朝廷的忠心,額色尹和圖爾都決定將美麗聰明的容妃送進皇宮,服侍皇上。
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初四日,圖爾都27歲的妹妹被封為和貴人,皇帝賞給了她大量衣物和銀兩。她一進宮就被封為貴人,沒有經過常在和答應兩級,表明了皇帝對這件事的重視,也表明了皇帝對這位來自新疆維吾爾族女子的喜愛。這年的四月八日,乾隆帝將宮中女子巴朗賜給圖爾都為妻。和貴人的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受到了皇帝的尊重和特殊的關照,專門為她在宮中設了回族廚師。容妃在圓明園居住時,曾在園中的方外觀做禮拜,乾隆帝特意為她在方外觀大理石牆上鐫刻了《古蘭經》文。和貴人入宮兩年來,「秉心克慎,奉職惟勤」,全宮上下對她的印象都很好。乾隆二十六年(1761)十二月三十日,乾隆帝奉皇太後懿旨,晉封和貴人為容嬪。第二年圖爾都晉封為輔國公。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皇帝第四次南巡,容嬪和她的哥哥圖爾都隨駕同行。皇帝的妃嬪很多,而外出陪駕的妃嬪只有幾位,容嬪能夠隨駕,表明了她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一路上,容嬪兄妹第一次飽覽了祖國內地的壯美山河,大開了眼界。乾隆三十三年(1768)六月初五日,乾隆帝奉皇太後懿旨,晉升容嬪為容妃。同年十月二十六日,乾隆帝命文華殿大學士尹繼善為正使、內閣學士邁拉遜為副使,持節齎冊印,冊封容嬪為容妃。乾隆三十六年(1771),容妃隨皇帝東巡,拜謁了孔廟,登上了東岳泰山。乾隆四十三年(1778),容妃又隨皇帝拜謁了盛京,在這次隨行的6位妃嬪中,容妃已居第二位。
自乾隆三十一年(1766)烏喇那拉皇後死後,乾隆帝不再立皇後。自乾隆三十年(1765)慶貴妃死後,四十年(1775)令懿皇貴妃死後,不再封貴妃和皇貴妃。後宮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妃,當時宮中有6位妃,容妃就是其中一位。從乾隆四十三年(1778)七月以後,容妃已升到第三位,排在愉妃、穎妃之後。從乾隆五十年(1785)以後,可能是身體欠佳,容妃很少露面,皇帝往往單獨賞給她物品。通過查閱清宮檔案《賞賜底簿》得知,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十四日,皇帝賞給了容妃10個春橘,這是迄今所查到的最後一次賞賜。5天以後,即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十九日,容妃在圓明園溘然長逝,終年55歲。她最大的遺憾就是未能給皇帝生育兒女。
容妃死後,乾隆帝為了讓宮里人經常懷念她,特地將她在宮中幾十年裡積攢下來的物品分贈給各妃嬪、公主、格格和傭人以及她娘家的人。容妃的金棺暫安在暢春園西側的西花園,同年四月二十七日從西花園奉移到北京東北郊的靜安庄殯宮暫安。同年九月十七日,乾隆帝命皇八子儀郡王永璇護送容妃金棺奉移東陵。九月二十五日葬入裕陵妃園寢。
被認為是香妃葬地的,起碼有三處,即新疆的喀什、北京陶然亭北和遵化清東陵。新疆的香妃墓位於喀什市東北郊區的浩罕村,佔地30畝,始建於明崇禎十三年(1640)。300多年來,經過不斷地修繕、擴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規模,現有墓堆58個。以前此墓稱「海孜來特麻扎爾」,譯為「尊者之墓」。也有人稱為「阿帕克和卓扎爾」的,簡稱為和卓墓,直到現在還有人這樣稱呼。
此墓群最初並無「香妃墓」之稱,後來才傳說香妃也葬在里邊,但連守墓人也不知哪座墓堆是香妃的。再到後來,不僅「香妃墓」叫得越來越多,越來越響亮,而且還明確了哪座墓堆是香妃的。更有甚者,有人將據說是當年運送香妃遺體的廢舊馱轎也擺了出來,以證實香妃確實葬在那裡。此墓建於1640年,而香妃之名正式出現於民國初年,況此墓又為家族合葬墓,而且迄今為止也沒見到香妃葬入此墓的明確的文字記載,故稱之為「香妃墓」應是後人附會之說。
至於北京陶然亭北叢蘆亂葦中的土堆,當地老人稱之為「香冢」,有人說是香妃的墳。此冢旁立有一碑,上面鐫刻著:「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鬱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從碑文來看,葬於此處之人確為一女子,生前似乎發生過曲折離奇的情感故事,但其中未提香妃一個字,而且,大清皇妃死後豈能葬在荒草堆中?故此說也不可信。
遵化境內的清東陵是清王朝在關內開辟的規模宏大的皇家陵園,乾隆帝的裕陵就建在那裡,其妃園寢建在裕陵旁邊。這座妃園寢始建於乾隆十二年(1747),位於裕陵西05公里,坐北朝南。其建築布局及規制為:園寢最前面有一道馬槽溝,正中建一孔拱橋一座,東側建三孔平橋一座。往北是東西廂房各5間,單檐硬山頂。東西值班房各3間,單檐卷棚頂。宮門一座,面闊3間,單檐歇山頂。前院內東側燎爐一座。東西配殿各5間,單檐歇山頂。院內正中享殿一座,面闊5間,單檐歇山頂。享殿兩側各建園寢門一座。後院前部正中建方城、明樓。方城後為寶城、寶頂。在寶城兩側各建小寶頂一座。在寶城後有4排寶頂,計32座。整個園寢共建大小寶頂35座,葬人36位。其中香妃的寶頂建在大寶頂後第一排東端第一位。整座園寢除廂房和值班房為布筒瓦外,其他建築及牆頂均覆以綠色琉璃瓦。這座園寢規制之高,建築之完備,在清代妃園寢中僅次於景陵皇貴妃園寢,位居第二。其葬人之多,在清代妃園寢中也數第二。香妃即乾隆帝的容妃,葬在這座園寢,《大清會典》及其他官書、《昌瑞山萬年統志》、《陵寢易知》等書不僅有明確的文字記載,而且還繪有葬點陣圖。清宮檔案中還有關於容妃遺物、送葬人員等方面的資料。1979年10月,清東陵文物保管所對容妃地宮進行了清理,不僅找到了遺骨,而且還出土了許多有價值的文物,發現了一些文字。這一切都無可辯駁地證實了香妃就葬在這座妃園寢內。

7. 歷史上香妃為什麼會香

香妃的香並不是天生的飄香體質,這是專家通過對香妃屍骨進行檢測後得出的結論。

為什麼會香,應該是因為她出身新疆,喜歡使用香料,加上她喜歡一種叫做沙棗花的花材,幾乎是天天帶在身邊,這種花有種獨特香氣,是中原少見的氣味,才會被後宮眾人誤以為是身上散發異香。

乾隆對這位新疆維吾爾族姑娘乾隆很是喜歡,不僅賞給她大量的衣物和銀兩,而且對她的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也十分尊重和關照,專門在宮中設了回族廚師。不久,便從和貴人晉升為容嬪,後又升為容妃。

(7)香妃的典故擴展閱讀:

歷史上的香妃

有學者認為,香妃就是容妃。

香妃生於雍正十二年(1734)九月十五日。她是新疆噶木巴爾的後裔,其家族為和卓,故被稱為和卓氏,也稱霍卓氏。其父阿里和卓為回部台吉(貴族首領),哥哥叫圖爾都。香妃家族世代居住在新疆的葉爾羌。

乾隆二十四年(1759)秋,大小和卓的叛亂被平定。配合清軍平叛有功的圖爾都及其家屬先後被召進北京,封官晉爵,宴請賞賜,為他們建造了專門的居住地。香妃也隨哥哥圖爾都來到北京。為了感謝皇恩,向朝廷盡忠,圖爾都決定將美麗聰明的香妃送進皇宮,服侍皇上。

在乾隆所有的妃子中,只有容妃一人來自新疆,無論從清宮檔案還是官家文書都記載證明了這一點。二人都是維吾爾族,封號都是妃,家鄉籍貫、民族信仰都一樣。容妃的五叔、六叔、哥哥的名字亦是相同。由此看來,香妃和容妃皆是一人。在民間傳說中體生異香的香妃,即是容妃無疑。

網路-香妃

8. 《還珠格格》中香妃的歷史原型是誰

《還珠格格》中香妃的歷史原型是乾隆年間的容妃(香妃),乾隆帝對於香妃的版封號實際上是容權妃,而不是《還珠格格》裡面說的香妃。

歷史上的容妃出生在西域回部的和卓氏家族。乾隆23年時,回部落的大、小和卓發動了叛亂,容妃的叔叔額色尹及兄長圖爾都率部配合清軍平定了叛亂。次年,容妃隨兄長圖爾都進京面聖,容妃一入宮就被封為「和貴人」,這是在當時清宮幾乎不可能的,這說明了她在乾隆帝心中的地位。

9. 香妃的民間傳說

據傳聞,乾隆中葉,清軍入回疆,定邊將軍兆惠俘獲一回部王妃,此女子天生麗回質,更奇的是她身體會散發答異香,人稱香妃。乾隆帝對她大為傾心,執意納之為妃,為討其歡心,特在西宛建造一座寶月樓,供香妃居住,並常親臨探視,希其順從。然而香妃性格剛烈,誓死不從,並身藏利刃,表示不屈決心,還時常因思念家鄉凄然淚下。皇太後得知此事,召見香妃,問她:「你不肯屈志,究竟作何打算?」香妃以「唯死而已」相答,太後說:「那麼今日就賜你一死。」香妃頓首拜謝,於是趁乾隆帝單獨宿齋宮之際,命人將香妃縊死。
太後處死香妃的原因,除了上述為成全其名節外,另有說是太後擔心自己的兒子弘歷(即乾隆帝)為香妃所害,還有說由於香妃受乾隆帝寵愛,諸妃妒忌,向太後進讒言,太後聽信讒言而加害香妃。香妃死後,乾隆帝悲傷不已,最後以妃禮將其棺槨送往故鄉安葬。此說在清末民初流傳頗廣,出現不少敘述香妃故事的戲曲說唱、小說詩歌,繪聲繪色,凄婉動人,使不少人對香妃傳聞信以為實。1914年故宮浴德堂展出一幅以《香妃戎裝像》為題的清代女子戎裝油畫像,於是傳說更甚。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