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一年級語文寓言

一年級語文寓言

發布時間: 2021-02-25 02:42:29

㈠ 蘇教版小學語文書裡面的寓言有哪些具體篇目數量急啊!!!!!

第一單元
共選編3篇課文。用不同的文學體裁反映孩童生活的內容。第一篇文章是回憶性的記敘文,第二篇文章是演講稿,第三篇則是古詩。它們反映的內容都和孩童的生活有關。
《師恩難忘》作者通過對自己上一年級時,一位教學有方的田老師的回憶以及後來相遇時情景的描述,抒發了對老師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文中小詩描繪的畫面與田老師所編的故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充分體現了田老師「口才、文筆都很好」的高超教學技藝。教學中,要抓住重點,分幾個層次,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細細體會。同時,田老師的教學方法對我們今天的語文教學不無啟迪:持之以恆,用語言本身的魄力激發學生對語文的熱愛,必然會獲得成功!
《陶校長的演講》這篇演講稿要求學生每天從健康、學問、工作、道德四個方面問問自己,以此激勵和鞭策自己不斷進步。演講,是在群眾集會或者重大的會議上,就某個問題或某個事件說明道理、發表講話。從本質上說,演講稿屬於議論文文體。搞清楚了這一點,我們就知道了陶校長的「四問」實際上就闡明了他的四個觀點。教學時,根據文本的特點,可以採取先扶後放的辦法,重點指導學習第二自然段,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學。因為演講在今天的生活中很有生命力,所以老師還要結合學生實際,開展相應的語文實踐活動。
《古詩兩首》中兩首古詩均是五言絕句,語言清新、平白、簡易。《尋隱者不遇》以問答的形式,敘述「尋隱者不遇」這件事。《所見》向我們展示了牧童捕鳴蟬時動靜結合、活潑有趣的畫面。這兩首詩通過語言和動作表現孩子天真無邪的特點,表達詩人對山林、田園生活的嚮往和熱愛。教學時,可用「問」和「見」來整體把握。
第二單元
圍繞「自然的奧秘」這一主題選編了4篇課文。《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以滿腔熱情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裝滿昆蟲的衣袋》記述了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從小痴迷於昆蟲的故事;《變色龍》和《金蟬脫殼》則給學生提供了兩個仔細觀察周圍事物的範例,使他們知道應當怎樣去仔細觀察;「誦讀與積累」則要求學生誦讀巴甫洛夫、伽利略、蘇霍姆林斯基等人有關觀察方面的名言,從而懂得觀察的重要意義。本單元還安排了一個「小練筆」,要求學生「利用課余觀察一種昆蟲的活動,寫一篇觀察日記」。
通過這個單元的教學,學生不僅能學到語文方面的知識,還能從不同的側面認識到觀察的重要,學習觀察的方法,豐富自然知識。通過記觀察日記,又能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其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
根據前面提到的本冊閱讀教學的重點,根據文章表達的順序給文章分段。這一單元後三篇課文的教學要落實這一目標。《裝滿昆蟲的衣袋》是敘事寫人的文章,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弄清楚文章究竟寫了法布爾小時候對小蟲子著迷的哪幾件事,然後再從人物的動作、語言、內心來體會人物的精神;《變色龍》一文的教學應立足於事情的發展順序,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情境,直觀而又生動地體會變色龍的特點,文中有一些問題巧妙地揭示了教學的停頓與過渡,應當予以重視。《金蟬脫殼》一文的表達順序比前面的兩篇文章還要復雜一些,(具體講一講,最後一個自然段定位在「我」對脫殼後的蟬和蟬殼的喜愛。)教學中更要注意引導學生去閱讀、發現文章結構的美。切忌在教學中把上述文章作為說明文來教學,要努力營造氛圍,按作者記敘的順序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這樣,才會和「我」一起感受到大自然的無窮魄力。
第三單元
4篇課文可以稱之為「故事集錦」。分別為成語故事、文學故事、民間故事、寓言故事。
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重在說理,文學故事和民間故事重在贊人。
成語有些可以從字面理解,有些要知道來歷才能理解。像《成語故事》中三則成語均屬於後一種情況。在教學中在巧妙地處理故事和它的引申義之間的關系,哪一個先講,哪一個後講,大有學問,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地,我認為第三則成語故事應該從故事講起,因為學生對這個成語接觸還是比較陌生的,它的引申義也相對要難理解一些。教學這三則成語故事還要注意語言文字的訓練,要結合課文中的關鍵詞句讓學生體會故事內在的含義,不要空談道理。
《推敲》這個故事歷來為文人所津津樂道,內涵非常豐富。在教學中我們要把握主要目標,立足文本,引導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故事學習和扎實有效的語言訓練過程中,體會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嚴謹治學的可貴精神,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懂得作文時斟酌文字的重要性,並能付之實踐。
《嫦娥奔月》這個民間流傳的故事有許多不同的版本,我個人還是欣賞課文所講的凄美感人的故事,謳歌了正義,鞭韃了丑惡。中秋之夜,吃著月餅,想著這樣美麗動人的傳說,你怎麼不會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怎麼不會願意為他人付出一點呢?課文從「後羿射日」開始娓娓道來,詳略得當,人物的形象在情節展開的過程中表現得栩栩如生。教學時要抓住重要的段落,理解和感悟並重,讓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訓練中,體會文章的中心,領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讀書莫放「攔路虎」》為了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蘇教版高階段的每冊教材均安排了有關閱讀指導的文章。該文就屬於這一類,主要是指點讀書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類課文無須老師講解,只要略加指點(這個指點我認為首先應該從整體入手,讓學生知道這是議論性文體,然後還要知道其主要的觀點),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就可以了。」
《伊索寓言》課文裡面的三則寓言,前兩則我們耳熟能詳。從學生的認知水平來看,可能第一則寓言的寓意需要教師聯系生活作適當的點撥,而第二則寓言的教學,教師可結合課後練習3來落實相關訓練。第三則寓言的教學可與《狐狸和烏鴉》這則寓言對照著進行,讓學生正反兩方面獲得多元的感悟。當然,這三則寓言的主體價值,即那句畫龍點睛之筆一定要在教學中得到落實,包括這種形式,最後也要總結歸納,便於學生今後課外閱讀。
為了落實《課標》關於「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要求,蘇教版語文教材在高階段每冊的第3單元,安排了「我讀書我快樂」的欄目,給學生推薦一些名著,要求學生課外認真閱讀,這一冊要求學生閱讀《伊索寓言》,與12課的內容相呼應,希望老師們予以重視。
第四單元
用三個不同年齡、不同領域的名人相關事件來表達「無私奉獻」的主題。第一篇文章和第三篇文章講的是大事,第二篇文章寫的是小事。
《在大海中永生》這是一篇通訊,根據新華社通訊《在大海中永生》,按照「飛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別大海」的線索摘寫而成。作者表達的感情真摯,運用的語言豐富,有一定的跳躍性。教學中要向學生介紹人物的相關背景資料,並注意合理地運用。要注意朗讀與想像的結合,朗讀與理解的結合,做到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要注意情節展開與情境創設之間的關系,把握整體,關注細節。要注意感情基調正確定位。悲痛中有激昂,懷念中有愛戴,總的來說,是震撼人心,催人奮進的。這樣才和「為人民無私奉獻的人永遠活在人們心中!」的文章主旨相吻合。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文章通過記敘高爾基和他10歲兒子之間發生的「栽花賞花」與「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表現了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愛」的教育藝術。同時也引出了「『給』,永遠比『拿』愉快」的奉獻主題。教學中要抓住文章開頭的「愛」字,根據兩件事情前因後果的關系展開教學過程,特別是後面書信內容的理解,要先和前面的事情聯系起來,再作適當的拓展,千萬不要本末倒置,僅僅圍繞文章最後一句話來組織教學,為理解而理解,破壞了文章的情境。
《艾滋病小鬥士》這是一個真實的事件,電視中有過專門的報道。文章運用倒敘的手法,先寫恩科西的去世和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感嘆,再交待恩科西的身世遭遇以及與艾滋病頑強抗爭的事例,最後以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痛切的講話進一步闡明主題。全文的教學要結合課後練習3來進行,需要老師們注意的是,如何把恩科西與社會偏見作斗爭和他關心其他艾滋病人統一起來。教學時要特別抓住人物的語言來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精神,同時還可以根據事件的前後關系做好教學的過渡。

㈡ 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寓言故事有哪些

井底之蛙
小山泉的心願

㈢ 一年級語文咕咚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咕咚來了》寓言故事告訴讀者不要一味的相信別人所說的,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判斷,才能給事物下結論,不然有可能會造成誤會的。

《咕咚》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2017年春季修訂版)第20課的課文,這篇課文一篇童趣盎然、情節曲折的童話故事,講的是一隻小兔聽見「咕咚」一聲,嚇得撒腿就跑,其他動物也跟著逃跑,只有野牛問「咕咚」是什麼,而且要去看看,這才讓大家明白:「咕咚」原來是木瓜掉到湖裡發出的聲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

(3)一年級語文寓言擴展閱讀:

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一共有7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森林裡有一個湖,湖邊有幾棵木瓜樹。第二自然段講一隻兔子聽到「咕咚」一聲,嚇得撒腿就跑,邊跑邊喊「咕咚來了!」。

第三、四自然段講猴子、狐狸、山羊、小鹿都跟著跑了起來。第五自然段講野牛問大象「咕咚是什麼?」,誰都沒看到說不出是什麼。第六、七自然段講大家在兔子的帶領下回湖邊去看看,又聽到「咕咚」一聲,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個木瓜從樹上落到了湖裡。

課文配有四幅插圖。第一幅插圖對應第二自然段,兔子很恐慌地逃跑。第二幅插圖對應第四自然段,小動物都驚慌地跟著跑了起來。第三幅圖對應第六、七自然段,野牛問大象「咕咚」是什麼。第四幅圖對應最後一個自然段,大家明白了真相,兔子難為情地捂著臉,其他動物都樂了。

課後編有3道練習題。第1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朗讀的較高要求,它以「正確、流利」為基礎,旨在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第2題是分角色表演《咕咚》這個故事,訓練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第3題是寫字練習。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朗讀課文,逐步達到有感情朗讀的水平;識字、寫字練習;了解課文內容,能大致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㈣ 一年級到三年級的寓言故事課文有哪些

·
邯鄲學步
·
狐假虎威
·
百發百中
·
捕風捉影
·
杞人憂天
·
井底之蛙
·
望梅止渴
·
杯弓蛇影
·
鄭人買履
·
不合時宜
·
守株待兔
·
愚公移山
·
曲突徙薪
·
拋磚引玉
·
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
百發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槍准確,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
捕風捉影: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
·
杞人憂天: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
杯弓蛇影: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誤認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
鄭人買履: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
不合時宜:不適合時代形勢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習尚。
·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
愚公移山: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
曲突徙薪: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採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
·
拋磚引玉: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㈤ 一年級寓言故事有哪些

一年級的寓言故事有很多,比如說刻舟求劍,一個人把劍掉到水裡了,他卻在船身回上刻上答記號,想說把船劃到岸邊才去見見。真是太愚蠢了。
還有讓人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濫竽充數,東郭先生,寓言故事通過一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㈥ 小學語文課文里的寓言故事是什麼

寓言故事成語:
濫竽充數、畫蛇添足、守株待兔、刻舟求劍、掩耳盜鈴、買櫝還珠、自專相矛盾、拔苗助屬長、亡羊補牢、杯弓蛇影。
神話故事:
精衛填海、八仙過海、誇父追日、開天闢地
歷史故事成語:
背水一戰、望梅止渴、紙上談兵、三顧茅廬、卧薪嘗膽、四面楚歌、初出茅廬、指鹿為馬

㈦ 一年級伊索寓言讀書繪

一年級《伊索寓言》閱讀方案
——愛故事愛生活
一.方案設計目標:
1.培養學生閱讀《伊索寓言》的興趣 ,通過閱讀及表演交流《伊索寓言》。
2.通過講故事比賽、課本劇、畫寓言插圖等活動,加深對寓言的了解,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實踐能力等。
二.方案設計步驟:
為了真正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切實有效地落實《伊索寓言》的閱讀,我覺得應該做到以下幾步:
1.讀物落實。一年級孩子識字量小,而且天性活潑,喜歡一些形象生動,色彩艷麗的書籍,那麼一年級孩子就可以多看一些帶有拼音的,關於動物的寓言。
2.時間落實。本活動的主要時間為3-6月,那麼這個具體閱讀時間則主要安排在每周2、5、6下午,或是周末讓家長陪同孩子到書店或家中閱讀。
3.指導落實。在閱讀中主要由家長進行指導,由孩子復述後簽字確認。
4. 檢查落實。每周五班隊課上利用十分鍾進行匯報。比比誰的故事看得多,誰的故事說得好。
三.方案設計思路:
1.營造氣氛,激發對伊索寓言閱讀的興趣。
這個工作主要由語文老師來擔任,在課前或早讀時間為孩子們介紹一些相關的寓言故事,激發孩子們自己想要閱讀的興趣。成立相關的圖書角,讓孩子們互相閱讀和分享。
2.指導閱讀方法。讓孩子學會自己閱讀,利用拼音或者工具書,或者同學互相詢問等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3.親子互讀活動。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讀一會就喜歡東翻西翻,在家中閱讀時家長可以陪在孩子身邊,和孩子運用比賽或講故事等方法盡可能多得和孩子一起閱讀。
4.開展班級活動。
(1)在每月底的班會課上設定一個「寓言閱讀交流活動」,讓孩子把自己讀到的故事講給小朋友聽。做到有聲有色,聲情並茂,圖文結合,並和同學們一起分享所閱讀的書籍。
(2)比一比。每組選一名同學上台演講,可以穿戴好一定的服裝和頭飾,運用一定的道具,講時可適當配上動作、表情。有條件和時間的話還可以進行親子互動,評選出「表演大王」/「表演家庭」。
四.預期效果
通過這一活動,可以提高孩子閱讀寓言故事的興趣,增強語言表達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讓孩子們體會到寓言故事的魅力,從而產生自己主動閱讀的意願。

㈧ 小學學過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有刻舟求劍,掩耳盜鈴,守株待兔,狐假虎威,農夫和蛇,曹沖稱象,南轅北轍,坐井觀天。

1.刻舟求劍

戰國時期有一個楚國人做事很死板,書上怎麼寫的他就怎麼做,甚至遇到事情別人怎麼做的,他也學著怎麼做,從沒想過變通一下。

有一次,他經過山林,看見一樵夫在砍柴。忽然,樵夫一不小心.斧頭從手上飛脫,掉進山谷里去了。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頭落下的地方做了一個顯眼的記號,然後從旁邊的小路繞下山去,對照著山上L的標記,很快在草叢里找到了斧頭。這位楚國人對樵夫仰慕不已。

這位楚國人喜愛劍術,總是隨身佩帶一把寶劍。一天,他搭乘一條渡船過江。他立在船舷邊,江兩岸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船行至江中,陶醉於美景的他不小心,讓那把寶劍滑落到江里去了。

只見他緊盯著劍掉下去的地方發呆。旁人勸他趕緊跳下江去打撈,這位楚國人卻笑著搖搖頭.他眼前浮現出樵夫刻記號的一幕。接著便鎮定地說:「別慌張!我自有妙法。」

只見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劍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記號,並且自言自語道:「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船繼續前行,待船家停船時,這位楚人站起身,面對驚訝的目光,從容不迫地脫了衣服,從船舷邊所刻記號處跳人水中。

他在水中撈來撈去,怎麼也撈不到那把劍,於是浮出水面撫摸著船邊的記號,如夢游般喃喃著:「我的劍明明是從這兒掉下去的,怎麼找不到了呢?」

2.掩耳盜鈴

春秋時候,晉國世家趙氏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

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鍾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鍾聲了嗎!」

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3.守株待兔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但是一直沒有意外之財,每天過著一 樣 的生活。

人生里總會有一點好運氣,終於,奇跡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從今往後,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那被兔子撞上的樹根,等著下一個兔子來撞。

4.狐假虎威

戰國時代,當楚國最強盛的時候,楚宣王曾經問了當時北方各國,都懼怕他的手下大將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問朝中大臣,這究竟是為什麼。當時,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敘述了下面這段故事:

「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一隻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當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面有隻狐狸正在散步。它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便一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

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准備把那隻狐狸吃進肚子里的時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說話了:『哼!你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經命令我為王中之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帝極嚴厲的制裁與懲罰。』

老虎聽了狐狸的話,半信半疑,可是,當它斜過頭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鎮定的樣子,心裡不覺一驚。原先那股囂張的氣焰和盛氣凌人的態勢,竟不知何時已經消失了大半。雖然如此,它心中仍然在想:我因為是百獸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獸見了我都會害怕。而它,竟然是奉天帝之命來統治我們的!

這時,狐狸見老虎遲疑著不敢吃它,知道它對自己的那一番說詞已經有幾分相信了,於是便更加神氣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後指著老虎的鼻子說:『怎麼,難道你不相信我說的話嗎?那麼你現在就跟我來,走在我後面,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嚇的魂不附體,抱頭鼠竄。』

老虎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照著去做了。於是,狐狸就大模大樣的在前面開路,而老虎則小心翼翼的在後面跟著。它們沒走多久,就隱約看見森林的深處,有許多小動物正在那兒爭相覓食,但是當它們發現走在狐狸後面的老虎時,不禁大驚失色,四散狂奔。

這時,狐狸很得意的掉過頭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這種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驚膽戰,但它並不知道野獸怕的是自己,而以為他們真是怕狐狸呢!

5.農夫和蛇故事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趕集完回家的農夫在路邊發現了一條蛇,以為它凍僵了,於是就把它放在懷里。蛇受到了驚嚇,等到完全蘇醒了,便本能地咬了農夫,最後殺了農夫。農夫臨死之前非常後悔地說:「我想要做善事,卻由於見識淺薄而害了自己的性命,因此遭到了這種報應啊。」

6.曹沖稱象

曹沖長到五六歲的時候,知識和判斷能力所達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個成年人)。有一次,孫權送來了一頭巨象,曹操想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屬下,都不能說出稱象的辦法。曹沖說:「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他東西(當水面也達到記號的時候),稱一下這些東西,那麼比較下(東西的總質量差不多等於大象的質量)就能知道了。」曹操聽了很高興,馬上照這個辦法做了。

7.狐狸與烏鴉

叢林里有棵好大好大的樹,樹上住著烏鴉。樹下有個洞,洞里住著一隻狐狸。一天,烏鴉叼來一塊肉,站在樹上歇息,被狐狸看到了。狐狸垂涎欲滴,很想從烏鴉嘴裡獲得那塊肉。因為烏鴉在樹枝上嘴裡叼著肉,狐狸沒有法子在樹下獲得。

對肉的垂涎三尺又使狐狸不願等閑放棄。它眼珠一轉說:「烏鴉大哥,吃飯了嗎?」烏鴉沒有回復。見烏鴉不睬不理,狐狸神采凝重:「烏鴉大哥,傳聞你下崗了,可有此事?」烏鴉瞟了狐狸一眼,仍是沒有回覆。

狐狸仰起頭,把脖子伸得老長:「烏鴉大哥,我親眼看到大嫂和一隻老烏鴉成天眉來眼去的,這事你知道嗎?」烏鴉瞪大雙眼,面露凶光,可仍是金口難開。

狐狸仍不放棄,搖著尾巴,面露媚色:「烏鴉大哥,不知道你看新聞沒有?傳聞這幾年的豬肉有的是注過水的,有的是用瘦肉精養大的。你想想啊,孩子們恰是長身體的時辰,若是持久吃這種豬肉必定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發育。

當然啦,這只是小我建議,信不信由你,歸正我是信了。」剛一說完,烏鴉便火燒眉毛地把叼著的豬肉扔在了地上。狐狸一陣竊喜,迅速叼起豬肉鑽進了洞。

(8)一年級語文寓言擴展閱讀:

刻舟求劍故事寓意

刻個記號便於打撈寶劍,原本並無錯,可是把記號刻在了移動的船上,那豈不等於沒有記號嗎?這個故事對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規、看不到事物發展變化的人是一個絕妙的諷刺。故事告訴我們辦事不能只憑主觀願望,不能想當然,要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而靈活處理。

掩耳盜鈴故事寓意

鍾的響聲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響的。凡是要客觀存在的東西,它不會依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有的人對自己不利,或不喜歡的客觀存在,採取不承認的態度,以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

這和「掩耳盜鍾」一樣,都是極端的主觀唯心主義——唯我論的表現。如果對客觀存在的現實不正視、不研究,採取閉目塞聽的態度的話,最終便會自食苦果。

守株待兔故事寓意

用此故事批判那些不知變通,死守教條的思想方法。

狐假虎威故事寓意

這是一則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說的是狐狸憑自己的智謀逃出了虎口。後來都用來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狡猾的狐狸憑借老虎的威風,在森林中嚇唬別人。但是,狡詐的手法絕不能使狐狸改變虛弱的本質。

把戲一旦被戳穿,它非但會受到群獸的圍攻,還將被受騙的老虎吞吃。引申說明仗勢欺人的壞蛋,雖然能夠囂張一時,但最終絕不會有好的下場。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現人們用它來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也諷刺了那些仗著別人威勢,招搖撞騙的人。又嘲諷了被人利用而不自知的昏庸之人。

農夫和蛇故事寓意

這個故事是說,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惡,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對那些惡人即使仁至義盡,他們的本性也是不會改變的。

在沒有知道別人身份,不知道別人心底是否真誠的情況下,不要隨意輕信別人,壞人不會因為你的熱心而感動。我們應謹慎小心,但不要吝惜給好人的幫助。

曹沖稱象故事寓意

做什麼事之前都要多動動腦子,不僅可以解決問題,還能省時省力。

狐狸與烏鴉故事寓意

這個故事諷刺那些虛榮心比較強,自以為是,愛炫耀的人。告訴人們這樣一個道理:那些自以為是,愛虛榮,愛面子的人,在做事的時候,往往失敗在自己的虛榮心上,被自己的虛榮心毀掉一切,因此,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不要被花言巧語所迷惑,拍馬的人往往是有所圖的。

㈨ 一年級語文3字寓言故事

狼來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