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草船借箭的典故

草船借箭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19 19:39:09

① 草船借箭的典故

《三國演義》是小說,虛構成分極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發生在孫權與曹操的濡須之戰,孫權坐船親自去刺探曹操的軍情,被曹操發現命令士兵射箭攻擊,孫權的船被射歪差點沉了,他便讓船掉個頭讓箭繼續射,這樣一來船就平衡了,孫權就把船開走了。孫權的聰明讓曹操十分感嘆,留下一句名言「生子當如孫仲謀」;此外,史書記載周瑜的心胸非常寬廣,根本不可能會嫉妒諸葛亮。

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讀了這段故事,常常使人對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贊嘆不已。然而,諸葛亮的一生並沒有干過這件事。那麼,這個故事是不是羅貫中憑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為他確有所本。
根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與孫權對壘濡須(今安徽巢縣西巢湖入長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戰,曹軍大敗,於是堅守不出。一天孫權借水面有薄霧,乘輕舟從濡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軍部署。孫權的輕舟行進五、六里,並且鼓樂齊鳴,但曹操生性多疑,見孫軍整肅威武,恐怕有詐,不敢出戰,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隨後,曹操下令弓弩齊發,射擊吳船。不一會,孫權的輕舟因一側中箭太多,船身傾斜,有翻沉的危險。孫權下令調轉船頭,使另一側再受箭。一會,箭均船平,孫軍安全返航。曹操這才明白自己上當了。
由此可見,「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並且這件事發生在赤壁之戰以後五年。

【小說中的草船借箭】
[編輯本段]

周瑜提出讓諸葛亮在10日之內趕制10萬枝箭的要求,諸葛亮卻出人意外地說:「操軍即日將至,若候10日,必誤大事。」他表示:「只須3天的時間,就可以辦完復命。周瑜一聽大喜,當即與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在周瑜看來,諸葛亮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內造出10萬枝箭,因此,諸葛亮必死無疑。表明:周瑜並不相信諸葛亮在三天內會造出10萬枝箭。

諸葛亮告辭以後,周瑜就讓魯肅到諸葛亮處查看動靜,打探虛實。諸葛亮一見魯肅就說:「3日之內如何能造出10萬枝箭?還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魯肅回答說:「你自取其禍,叫我如何救你?」諸葛亮說:「只望你借給我20隻船,每船配置30名軍卒,船隻全用青布為幔,各束草把千餘個,分別豎在船的兩舷。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會有10萬枝箭。但有一條,你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從中作梗,我的計劃就很難實現了。」魯肅雖然答應了諸葛亮的請求,但並不明白諸葛亮的意思。他見到周瑜後,不談借船之事,只說諸葛亮並不準備造箭用的竹、翎毛、膠漆等物品。周瑜聽罷也大惑不解。

諸葛亮向魯肅借得船隻、兵卒以後,按計劃准備停當。可是一連兩天諸葛亮卻毫無動靜,直到第三天夜裡四更時分,他才秘密地將魯肅請到船上,並告訴魯肅要去取箭。魯肅不解地問:「到何處去取?」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問,前去便知。」魯肅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著諸葛亮去看個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霧氣霏霏,漆黑一片。諸葛亮遂命用長索將20隻船連在一起,起錨向北岸曹軍大營進發。時至五更,船隊已接近曹操的水寨。這時,諸葛亮又教士卒將船隻頭西尾東一字擺開,橫於曹軍寨前。然後,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吶喊,故意製造了一種擊鼓進兵的聲勢。魯肅見狀,大驚失色,諸葛亮卻心底坦然地告訴他說:「我料定,在這濃霧低垂的夜裡,曹操決不敢毅然出戰。你我盡可放心地飲酒取樂,等到大霧散盡,我們便回。」

曹操聞報後,果然擔心重霧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輕易出戰。他急調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趕到江邊,會同水軍射手,共約1萬多人,一齊向江中亂射,企圖以此阻止擊鼓叫陣的「孫劉聯軍」。一時間,箭如飛蝗,紛紛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過了一段時間後,諸葛亮又從容地命令船隊調轉方向,頭東尾西,靠近水寨受箭,並讓士卒加勁地擂鼓吶喊。等到日出霧散之時,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滿了箭枝。此時,諸葛亮才下令船隊調頭返回。他還命令所有士卒一齊高聲大喊:「謝謝曹丞相賜箭!」當曹操得知實情時,諸葛亮的取箭船隊已經離去20餘里,曹軍追之不及,曹操為此懊悔不已。

船隊返營後,共得箭10餘萬枝,為時不過3天。魯肅目睹其事,極稱諸葛亮為「神人」。諸葛亮對魯肅講:自己不僅通天文,識地利,而且也知奇門,曉陰陽。更擅長行軍作戰中的布陣和兵勢,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霧可以利用。他最後說:「我的性命系之於天,周公瑾豈能害我!」當周瑜得知這一切以後,大驚失色,自嘆不如。

【教材版的草船借箭】
[編輯本段]
主要內容: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來十萬只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裡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周瑜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說:「都督委託,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麼時候用?」周瑜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說:「只要三天。」周瑜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說:「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般箭。」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魯肅對周瑜說:「十萬支箭,三天怎麼造得成呢?諸葛亮說的是假話吧?」周瑜說:「是他自己說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准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麼打算,回來報告我。」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三天之內要造十萬支箭,得請你幫幫我的忙。」魯肅說:「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麼幫得了你的忙?」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魯肅答應了。他不知道諸葛亮借了船有什麼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說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來,說:「到了第三天,看他怎麼辦!」

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說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調度。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麼?」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魯肅問:「哪裡去取?」諸葛亮說:「不用問,去了就知道。」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名弓弩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弓弩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接著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飛一樣地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二十條船靠岸的時候,周瑜派來的五百個軍士正好來到江邊搬箭。每條船大約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總共有十萬多支魯肅見了周瑜,告訴他借箭的經過。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較簡潔的草船借箭】
[編輯本段]
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幹。一天周瑜在商議軍事時提出讓諸葛亮趕制10萬枝箭。諸葛亮答應三天造好,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事後請魯肅幫他借船、軍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一起去取箭。這天,大霧漫天,對面看不清人。天還不亮,諸葛亮下令開船,並讓軍士擂鼓吶喊。曹操只叫弓弩手朝來船射箭。船兩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下令回師,這時曹操想追也來不及了。10萬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經過後長嘆一聲:我真不如他!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41515.htm

② 草船借箭典故中諸葛亮的經典情節語言,要原版,謝謝。

卻說魯肅領了周瑜言語,徑來舟中相探孔明。孔明接入小舟對坐。肅曰:「連日措辦軍務,有失聽教。」孔明曰:「便是亮亦未與都督賀喜。」肅曰:「何喜?」孔明曰:「公瑾使先生來探亮知也不知,便是這件事可賀喜耳。」諕得魯肅失色問曰:「先生何由知之?」孔明曰:「這條計只好弄蔣干。曹操、雖被一時瞞過,必然便省悟,只是不肯認錯耳。今蔡、張兩人既死,江東無患矣,如何不賀喜!吾聞曹操換毛玠、於禁為水軍都督,則這兩個手裡,好歹送了水軍性命。」魯肅聽了,開口不得,把些言語支吾了半晌,別孔明而回。孔明囑曰:「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恐公瑾心懷妒忌,又要尋事害亮。」魯肅應諾而去,回見周瑜,把上項事只得實說了。瑜大驚曰:「此人決不可留!吾決意斬之!」肅勸曰:「若殺孔明,卻被曹操笑也。」瑜曰:「吾自有公道斬之,教他死而無怨。」肅曰:「何以公道斬之?」瑜曰:「子敬休問,來日便見。」次日,聚眾將於帳下,教請孔明議事。孔明欣然而至。坐定,瑜問孔明曰:「即日將與曹軍交戰,水路交兵,當以何兵器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為先。」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軍中正缺箭用,敢煩先生監造十萬枝箭,以為應敵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卻。」孔明曰:「都督見委,自當效勞。敢問十萬枝箭,何時要用?」瑜曰:「十日之內,可完辦否?」孔明曰:「操軍即日將至,若候十日,必誤大事。」瑜曰:「先生料幾日可完辦?」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納十萬枝箭。」瑜曰:「軍中無戲言。」孔明曰:「怎敢戲都督!願納軍令狀:三日不辦,甘當重罰。」瑜大喜,喚軍政司當面取了文書,置酒相待曰:「待軍事畢後,自有酬勞。」孔明曰:「今日已不及,來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軍到江邊搬箭。」飲了數杯,辭去。魯肅曰:「此人莫非詐乎?」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今明白對眾要了文書,他便兩脅生翅,也飛不去。我只分付軍匠人等,教他故意遲延,凡應用物件,都不與齊備。如此,必然誤了日期。那時定罪,有何理說?公今可去探他虛實,卻來回報。
肅領命來見孔明。孔明曰:「吾曾告子敬,休對公瑾說,他必要害我。不想子敬不肯為我隱諱,今日果然又弄出事來。三日內如何造得十萬箭?子敬只得救我!」肅曰:「公自取其禍,我如何救得你?」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隻船,每船要軍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為幔,各束草千餘個,分布兩邊。吾別有妙用。第三日包管有十萬枝箭。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計敗矣。」肅允諾,卻不解其意,回報周瑜,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只言:「孔明並不用箭竹、翎毛、膠漆等物,自有道理。」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後如何回覆我!」卻說魯肅私自撥輕快船二十隻,各船三十餘人,並布幔束草等物,盡皆齊備,候孔明調用。第一日卻不見孔明動靜;第二日亦只不動。至第三日四更時分,孔明密請魯肅到船中。肅問曰:「公召我來何意?」孔明曰:「特請子敬同往取箭。」肅曰:「何處去取?」孔明曰:「子敬休問,前去便見。」遂命將二十隻船,用長索相連,徑望北岸進發。是夜大霧漫天,長江之中,霧氣更甚,對面不相見。孔明促舟前進,果然是好大霧!前人有篇《大霧垂江賦》曰:「大哉長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吳,北帶九河。匯百川而入海,歷萬古以揚波。至若龍伯、海若,江妃、水母,長鯨千丈,天蜈九首,鬼怪異類,咸集而有。蓋夫鬼神之所憑依,英雄之所戰守也。時也陰陽既亂,昧爽不分。訝長空之一色,忽大霧之四屯。雖輿薪而莫睹,惟金鼓之可聞。初若溟濛,才隱南山之豹;漸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鯤。然後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蒼茫,浩乎無際。鯨鯢出水而騰波,蛟龍潛淵而吐氣。又如梅霖收溽,春陰釀寒;溟溟漠漠,潔浩漫漫。東失柴桑之岸,

③ 草船借箭成語典故用一句話概括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

《草船借箭》是版三國赤壁之戰里權的著名橋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由此《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的膽識才智,受到後人的贊美,因而引生創作了許多成語趣聞,戲劇表演,推動著智慧的啟迪與發展。

但在正史《三國志》中卻是孫權所為。

④ 成語草船借箭的典故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
《草船借箭》是三國版赤壁之戰里的著名橋段,借箭由周權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由此《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的膽識才智,受到後人的贊美,因而引生創作了許多成語趣聞,戲劇表演,推動著智慧的啟迪與發展。
但在正史《三國志》中卻是孫權所為。

⑤ 成語草船借箭的典故

草船借箭
cǎo
chuǎn
jiè
jiàn
[釋義]
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曹操率大軍想要征服東吳,孫權、劉備聯合抗曹。孫權手下有位大將叫周瑜,智勇雙全,可是心胸狹窄,很妒忌諸葛亮(字孔明)的才幹。因水中交戰需要箭,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負責趕造十萬支箭,哪知諸葛亮只要三天,還願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甘受處罰。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萬支箭,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除掉諸葛亮。於是他一面叫軍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備齊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虛實。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這件事要請你幫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給我20隻船,每隻船上30個軍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邊。不過,這事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
魯肅答應了,並按諸葛亮的要求把東西准備齊全。兩天過去了,不見一點動靜,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請魯肅一起到船上去,說是一起去取箭。魯肅很納悶。
諸葛亮吩咐把船用繩索連起來向對岸開去。那天江上大霧迷漫,對面都看不見人。當船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命船一字兒擺開,叫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以為對方來進攻,又因霧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點般的箭紛紛射在草把子上。過了一會,諸葛亮又命船掉過頭來,讓另一面受箭。
太陽出來了,霧要散了,諸葛亮令船趕緊往回開。這時船的兩邊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每隻船上至少五、六千支,總共超過了十萬支。魯肅把借箭的經過告訴周瑜時,周瑜感嘆地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

⑥ 有關諸葛亮有很多的典故,《草船借箭》全文是怎麼寫的

周瑜提出讓諸葛亮在10日之內趕制10萬枝箭的要求,諸葛亮卻出人意外地說:「操軍即日將至,若候10日,必誤大事。」他表示:「只須3天的時間,就可以辦完復命。周瑜一聽大喜,當即與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在周瑜看來,諸葛亮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內造出10萬枝箭,因此,諸葛亮必死無疑。表明:周瑜並不相信諸葛亮在三天內會造出10萬枝箭。
諸葛亮告辭以後,周瑜就讓魯肅到諸葛亮處查看動靜,打探虛實。諸葛亮一見魯肅就說:「3日之內如何能造出10萬枝箭?還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魯肅回答說:「你自取其禍,叫我如何救你?」諸葛亮說:「只望你借給我20隻船,每船配置30名軍卒,船隻全用青布為幔,各束草把千餘個,分別豎在船的兩舷。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會有10萬枝箭。但有一條,你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從中作梗,我的計劃就很難實現了。」魯肅雖然答應了諸葛亮的請求,但並不明白諸葛亮的意思。他見到周瑜後,不談借船之事,只說諸葛亮並不準備造箭用的竹、翎毛、膠漆等物品。周瑜聽罷也大惑不解。
諸葛亮向魯肅借得船隻、兵卒以後,按計劃准備停當。可是一連兩天諸葛亮卻毫無動靜,直到第三天夜裡四更時分,他才秘密地將魯肅請到船上,並告訴魯肅要去取箭。魯肅不解地問:「到何處去取?」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問,前去便知。」魯肅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著諸葛亮去看個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霧氣霏霏,漆黑一片。諸葛亮遂命用長索將20隻船連在一起,起錨向北岸曹軍大營進發。時至五更,船隊已接近曹操的水寨。這時,諸葛亮又教士卒將船隻頭西尾東一字擺開,橫於曹軍寨前。然後,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吶喊,故意製造了一種擊鼓進兵的聲勢。魯肅見狀,大驚失色,諸葛亮卻心底坦然地告訴他說:「我料定,在這濃霧低垂的夜裡,曹操決不敢毅然出戰。你我盡可放心地飲酒取樂,等到大霧散盡,我們便回。」
曹操聞報後,果然擔心重霧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輕易出戰。他急調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趕到江邊,會同水軍射手,共約1萬多人,一齊向江中亂射,企圖以此阻止擊鼓叫陣的「孫劉聯軍」。一時間,箭如飛蝗,紛紛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過了一段時間後,諸葛亮又從容地命令船隊調轉方向,頭東尾西,靠近水寨受箭,並讓士卒加勁地擂鼓吶喊。等到日出霧散之時,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滿了箭枝。此時,諸葛亮才下令船隊調頭返回。他還命令所有士卒一齊高聲大喊:「謝謝曹丞相賜箭!」當曹操得知實情時,諸葛亮的取箭船隊已經離去20餘里,曹軍追之不及,曹操為此懊悔不已。
船隊返營後,共得箭10餘萬枝,為時不過3天。魯肅目睹其事,極稱諸葛亮為「神人」。諸葛亮對魯肅講:自己不僅通天文,識地利,而且也知奇門,曉陰陽。更擅長行軍作戰中的布陣和兵勢,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霧可以利用。他最後說:「我的性命系之於天,周公瑾豈能害我!」當周瑜得知這一切以後,大驚失色,自嘆不如了。

⑦ 「草船借箭」典故中,諸葛亮向誰借的船,借了多少

管魯肅借了20隻船,每船配置30名軍卒,船隻全用青布為幔,各束草把千餘個,分別樹在船的兩舷

⑧ 草船借箭的典故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主要描述
周瑜為陷害諸葛亮,要諸版葛亮在十天權之內造好十萬支箭。諸葛亮算定了大霧之日,便借子敬二十隻草船駛往曹營,曹操因疑霧中有埋伏,便令以亂箭射之。待至日高霧散,孔明令收船急回,船輕水急,曹操追之不得,使孔明既安全借得箭,又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由於《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的膽識才智,受到後人的贊美,因而引申創作了許多成語趣聞,戲劇表演,推動著智慧的啟迪與發展。
但在正史《三國志》中卻是孫權所為,發生的時間也不是在赤壁之戰,而是在赤壁之戰後第五年的濡須之戰。

⑨ 草船借箭典故真正出自於誰

【真實的歷史】:
「草船借箭」應該是誰的故事?
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最版精權彩的故事之一。讀了這段故事,常常使人對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贊嘆不已。然而,諸葛亮的一生並沒有干過這件事。那麼,這個故事是不是羅貫中憑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為他確有所本。
根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與孫權對壘濡須(今安徽巢縣西巢湖入長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戰,曹軍大敗,於是堅守不出。一天孫權借水面有薄霧,乘輕舟從濡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軍部署。孫權的輕舟行進五、六里,並且鼓樂齊鳴,但曹操生性多疑,見孫軍整肅威武,恐怕有詐,不敢出戰,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隨後,曹操下令弓弩齊發,射擊吳船。不一會,孫權的輕舟因一側中箭太多,船身傾斜,有翻沉的危險。孫權下令調轉船頭,使另一側再受箭。一會,箭均船平,孫軍安全返航。曹操這才明白自己上當了。
由此可見,「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並且這件事發生在赤壁之戰以後五年。

⑩ 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典故發生在哪裡

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發生在含山縣。

草船借箭是我國著名的古典名著《三國演義》裡面發生在赤壁之戰當中的一段故事,在赤壁之戰時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命諸葛亮在十天之內打造出來十萬支箭。

諸葛亮憑借著自己的足智多謀,一眼就看出來了這是一條害人的計策,但是他卻很淡定的只需要三天。

後來在一個大霧天氣中,諸葛亮利用了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在幾條船上面放置了用稻草做成的士兵,引誘曹操射箭攻擊,從而完成了周瑜的命令,借夠了十萬支箭。

據《元和郡縣圖志》卷逸文二淮南道載:「濡須塢,在含山縣西南一百十里,濡須水的水源是出自於巢縣西巢湖,建安十八年曹公至濡須,聞曹公將來,孫權夾水築塢,形如偃月,故以為名」。

另外《輿地紀勝》卷四十八·和州記載:「濡須山,在含山縣西南七十五里最為控扼之雄。吳魏必爭之地。吳據其北,築濡須塢以拒魏」,由此看出草船借箭遺址發生在含山縣。

(10)草船借箭的典故擴展閱讀:

赤壁之戰前夕,諸葛亮與周瑜打賭造十萬枝鵰翎箭,行了一招草船借箭的妙計。其實這事不是諸葛亮乾的,時間場合也不對。

真正的草船借箭發生在赤壁戰後、曹操進攻濡須口,孫權為了偵察曹兵情況,乘快船深入曹軍水寨,曹軍亂箭齊發,遂有草船收箭之說。

正是在這場戰斗中,曹操說了那句名言: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動不動七八十萬大軍也不是完全真實的。

在原著中赤壁之戰曹操大軍達到了恐怖的八十三萬,其實歷史上曹操總兵力也就二十來萬。劉備為關羽報仇,起兩川之兵七十萬,這個數字也是作者虛構的。

蜀漢剛立國時兵力也就五六萬,七十萬人是無論如何湊不出來的,諸葛亮北伐也是動不動三四十萬人,這就更失真了,根據《三國志》記載,蜀漢在冊兵力共有十萬人,諸葛亮每次率軍出征連十萬人也帶不夠。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