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廉頗典故

廉頗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19 19:23:54

㈠ 廉頗雖老屢建戰功的典故由來

唐太宗是個勵精圖治的有作為的皇帝,對於不斷擾邊的東突厥他決定給予狠狠地打擊。貞觀三年,他任命兵部尚書李靖為行軍總管,代州都督張公道為總管,征討東突厥。李靖率驍騎三千從馬邑直取惡陽嶺,夜襲頡利可汗牙帳所在地定襄,頡利可汗大驚失色,往北逃遁鐵山。

李靖不戰而下定襄,唐太宗聽到捷報,封李靖為代國公,贊揚李靖說:「漢李陵以步兵五千抵禦匈奴,然終歸降於匈奴,尚青史留名;今李靖以三千輕騎攻佔定襄,威振北方,古今未有,足報往年渭水之盟之恥。」頡利敗竄鐵山,派遣使者入朝謝罪,太宗知道突厥反復無常,出爾反爾,於是決定剿滅。他一面派鴻腫卿慰撫,又一面令李靖引兵打擊。李靖遂定計偷襲。頡利見唐使者唐儉,心中自安,而李靖軍先頭部隊乘霧而行,至離其總部七里,頡利始覺察,乘馬先逃。靖率大軍趕到,此役斬首萬余,俘男女十八萬,獲牲畜數十萬。貞觀四年(630)三月,頡利可汗被俘,強大的東突厥汗國滅亡。在與東突厥的戰爭中,李靖功居第一,凱旋而回。

太宗聽說李靖大破頡利,喜出望外,對侍臣說:「朕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往年國家草創之際,太上皇不得已向突厥稱臣,朕未嘗不痛心疾首,志滅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現在李靖將一偏師,無往不捷,單於附款,往年大恥,一朝而雪!」於是大赦天下。當時唐高祖李淵還活著,聞訊忙命人大擺酒席,席間命被俘的頡利可汗起舞,入貢的林邑王上酒賦詩,真正享受到了大唐天子之父太上皇的尊榮,縱觀整個古代歷史,多是中原之主被馬上民族俘獲「青衣侑酒」的恥辱,堂堂「天之驕子」被抓入漢庭,起舞獻壽,「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李靖雖建此殊勛,仍為文吏御史大夫溫彥博彈劾,彈劾李靖「破頡利牙帳,御軍無法,突厥珍寶,擄掠俱盡。」李靖入宮進見,唐太宗對他大加斥責,李靖也不予置辯,唯頓首叩謝,後來,唐太宗知道上了讒言的當,就對他說:「以前有人說你壞話,現在我明白自己上了當,請不要將這件事放在心裡。」貞觀四年八月,任命李靖為尚書右僕射,李靖擔任宰相後,身居富貴,功名顯赫,他為人沉穩厚道,態度恭順,從不盛氣凌人,唐太宗譽為「一代楷模」。貞觀八年(634)正月,太宗命李靖等十三人分行天下,巡察各地,李靖為畿內道大使。

十一月,李靖以足疾辭去宰相職務,唐太宗准許了他,但給了他特殊的禮遇,病情好轉時,每兩三日去政事堂參加宰相會議一不久,吐谷渾犯邊,唐太宗謂侍從說:「李靖能復起為帥乎?」李靖聞知後,說:「臣雖年老,尚可一征。」唐太宗任命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率兵部尚書侯君集、刑部尚書李道宗等五總管出征吐谷渾。李靖採納侯君集建議,分兵兩路,不顧缺水缺糧,窮追不舍,終於擊潰吐谷渾王伏允,其子慕容順舉國投降,唐軍大獲全勝,凱旋而返。在這次征討吐谷渾的戰爭中,鹽澤道部管高甑生延誤軍期,李靖以軍法給予懲罰,回京後,高甑生為報私仇,誣告李靖密反此事不辯自明,唐太宗以誣告罪將高甑生流放邊疆,但官場的險惡卻給李靖的心裡投下了陰影。從此,閉門不出,貞觀二十三年(649)初,李靖病重,太宗曾親往探視,五月,病死於家中,時年七十九歲,陪葬昭陵。

㈡ 廉頗老矣典故原文

1、本意

廉頗將軍年紀已老,他的身體是否強健如故。

2、寓意

廉頗曾為趙國立下赫赫戰功,可為奸人所害,落得離鄉背井,雖願為國效勞,卻是報國無門,詞人以廉頗自況,憂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轍,朝廷棄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無法施展,壯志不能實現。

辛棄疾的憂慮不是空穴來風,果然韓侂胄一夥人不能採納他的意見,對他疑忌不滿,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當」為名免去了他的官職。辛棄疾渴盼為恢復大業出力的願望又一次落空。

(2)廉頗典故擴展閱讀:

賞析

辛棄疾之詞,風格豪放,氣勢雄渾,境界開闊,已成為不刊之論,是學者所共識的,但論及最能代表其風格的作品時,眾人皆推舉《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殊不妥。

這首詞,雖有豪放之因素,但細究可發現,此詞風格非「豪放」一詞所能全面概括。從整體上來看,此詞並非一首激情澎湃、鬥志昂揚的豪放之文,而是一首沉鬱頓挫、悲壯蒼涼之作。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筆,噴薄而出,力沉勢雄,顯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氣魄和無比寬廣的胸襟,也說明了作者寫詩為文的起因不是囿於一已私利,而是不忍見大好江山淪落異族之手。

這就為本詞定下了較高的格調。仲謀,即指三國時代吳國國主孫權,他繼承父兄基業,西拒黃祖,北抗曹操,戰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後遷都建康,稱霸江東,為世人公認的一代英雄豪傑。辛棄疾對孫權很是佩服。

在其另一首詞作《南鄉子》中,他就以萬分欽佩的口吻贊揚孫權:「年少萬兜鍪,坐斷江東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㈢ 廉頗簡介資料,廉頗怎麼死的,廉頗老矣典故 廉頗活了

廉頗,生卒年不詳,嬴姓,廉氏,名頗,山西太原(一說山西運城,山東德州)人。戰國末期趙國的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曾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晉陽,趙王封他為上卿。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於諸侯各國。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長平之戰後,又擊退了燕國的入侵,斬殺燕國的栗腹,並令對方割五城求和。公元前251年,他戰勝燕軍,任以為相國,封為信平君。至趙悼襄王時,由於不得志,他先後投奔魏國大梁和楚國,奔魏居大梁,後老死於楚,葬於壽春。唐德宗時將廉頗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廉頗為臨城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破燕拜相

暮年凄楚
趙孝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45年),廉頗帶兵攻取魏地繁陽(今河南內黃縣西北)。

同年,趙孝成王去世,其子趙悼襄王繼位。
廉頗
廉頗
趙悼襄王一繼位就解除了廉頗的軍職,派樂乘代替在外領兵的廉頗。廉頗因受排擠而發怒,攻打樂乘,樂乘逃走。廉頗於是離趙投奔魏國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

廉頗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雖然收留了他,卻並不信任和重用他。趙國因為多次被秦軍圍困,趙王想再任用廉頗,廉頗也想再被趙國任用。

於是,趙王派遣使者去帶著一副名貴的盔甲和四匹快馬到大梁去慰問廉頗,看廉頗還是否可用。廉頗的仇人郭開卻唯恐廉頗再得勢,暗中賄賂使者,讓他說廉頗的壞話。

趙國使者見到廉頗以後,廉頗在他面前一頓飯吃了一斗米,十斤肉,還披甲上馬,表示自己還可有用。但使者回來向趙王報告說:「廉將軍雖然老了,但飯量還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時就拉了三次屎。」趙王認為廉頗老了,就沒任用他,廉頗也就沒再得到為國報效的機會。

楚國聽說廉頗在魏國,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頗擔任楚將後,沒有建立什麼功勞。他說:「我思用趙人。」但趙國終究未能重新啟用他,致使廉頗抑鬱不樂,最終死在楚國的壽春(今安徽省壽縣)。

廉頗死後不久,趙國便被秦國滅亡(參見秦滅趙之戰)。

㈣ 「廉頗老矣」的歷史典故

「廉頗老矣」這句話出自宋代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歷史典故如下:

在廉頗年老居住在魏國的時候,趙國被秦國入侵苦不堪言,趙王想起了廉頗,但又不知道廉頗現在還能不能征戰沙場,就派了個人去考察一下情況。而廉頗的仇敵郭開,正是這人搞得廉頗被免職,他怕廉頗再度得到重用,就重金收買了這個人。

當時廉頗正在魏國,聽著祖國被秦國侵略的消息,廉頗的心裡很不是滋味,恨不得早日回到趙國去,幫助趙國擊退敵軍。當廉頗看到趙王派來的使者的時候,欣喜若狂,就准備了酒席來為使者接風,廉頗帶著這使者進了屋,兩人不停的喝酒聊天,交談甚歡,這期間廉頗心情大好。

為了表示自己身體健壯就連著吃了一斗米和十多斤的肉。飯後,使者拿來了寶馬、盔甲,廉頗穿上盔甲,騎上戰馬,特意在使者前面展示自己功夫。使者走了,廉頗望著遠行的車馬,心裡還很開心,對於自己的表現很是滿意,覺得自己肯定能夠再次回到趙國。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一個陰謀正在等待著他。使者回到趙國之後,對著滿目期待之色的趙王這樣說:「廉頗將軍雖然年老了,但還是很能吃,只是在與臣一起吃飯的時候上了三次茅房。」趙王聽後只能感嘆「廉頗老矣」,就不再任用廉頗。

廉頗是中國歷史上知名的歷史人物,他一生精忠報國,一心想著為國效力,老來失勢的廉頗一人旅居魏國,趙王雖有心重新重用廉頗,但是奈何小人作祟,最後廉頗還是沒能回到趙國,只留下了「廉頗老矣」的千古悲嘆,讓後人感嘆年華易逝,青春不再。

(4)廉頗典故擴展閱讀: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原文:

宋代: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譯文:

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台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遙想當年,他指揮著強勁精良的兵馬,氣吞驕虜一如猛虎!

元嘉帝興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戰功封狼居胥,卻落得倉皇逃命,北望追兵淚下無數。四十三年過去了,如今瞭望長江北岸,還記得揚州戰火連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燾祠堂香火盛,烏鴉啄祭品,祭祀擂大鼓。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㈤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最後一句用廉頗的典故有何用意

具體的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廉頗被免職後,跑到魏國,趙王回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答的身體情況,廉頗之仇郭開賄賂使者,使者看到廉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回來報告王說:「廉頗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老,遂不用。
廉頗老矣——自發感慨,不忘為國效力。:《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廉頗被免職後,跑到魏國,趙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體情況,廉頗之仇郭開賄賂使者,使者看到廉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回來報告王說:「廉頗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老,遂不用。

㈥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典故原文

廉頗藺相如列來傳
廉頗源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趙以數困於秦兵,趙王思復得廉頗,廉頗亦思復用於趙。趙王使使者視廉頗尚可用否。廉頗之仇郭開多與使者金,令毀之。趙使者既見廉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還報王曰:「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老,遂不召。
楚聞廉頗在魏,陰使人迎之。廉頗一為楚將,無功,曰:「我思用趙人。」廉頗卒死以壽春。
就是這原文...

㈦ 廉頗的軼事典故

話說趙王誤中秦國反間之計,起用紙上談兵的趙括為帥,替代廉頗。廉頗告訴趙括:「秦軍千里奔襲,利在速戰,應以守為主」,並以「守勢圖」相托。不料趙括卻冷眼相待,廉頗大怒之下,交出帥印,離開大營,騎馬馳奔,要回邯鄲。路過一村,百姓跪拜,這才發現自己仍然頭戴帥盔,身披鎧甲,足蹬戰靴,覺得自己已經卸職,無披掛必要,便把這三件東西脫在這里,人們為懷念這件事便把這個村叫三甲村。
廉頗越走越不放心,他覺得趙括驕傲自大,輕敵麻痹,若輕率出擊,必遭慘敗。再加上趙軍戰士和百姓的挽留,心理就猶豫起來,一會兒覺得自己已經卸職,乾脆走了吧;一會兒又覺得長平戰事,非同兒戲,四十萬生靈乃趙國元氣......,是走,是留,他拿不定主意,在一個村邊徘徊猶豫了好長時間,直到邯鄲發來詔書催他回朝,這才哀嘆一聲離去。因此,百姓就把這個村叫徘徊村。
雖然詔書催發,去意已定,但沿途百姓仍攔路乞留。百姓為啥能認出他來,除了廉頗的白發白須外,最顯著的就是他騎的那匹體格高大,渾身雪白的玉兔賽風駒。廉頗為了擺脫窘境,經一村時,忍痛換掉了他的寶馬良駒,百姓就把這個村叫換馬村。 秦趙交兵,秦國探知趙國糧草不豐、人心不穩,便派大將白起率大軍來攻趙國都城邯鄲,趙王速派名將廉頗帶兵迎敵。
老將廉頗出邯鄲西門,來到離城50里的一座小山下安營紮寨。這里南靠鼓山,北臨洺水,是秦軍進攻邯鄲的必經之路。傍晚,他令士兵把軍中的糧食盛到布袋裡,都擺到小山上,派人嚴密看守,然後四處貼下告示:糧草重地,任何人不得靠近,違令者斬。
第二天,白起率大軍攻入武安境內,忽然探子來報:「往東二十里,發現趙軍糧營,大將廉頗帶重兵把守。」白起聽了將信將疑,親自前去察看。不看還好,一看差點兒把他從馬上驚下來,只見趙軍營中糧食一袋袋、一層層堆積如山,下面軍營,大帳連阡,號旗嚴整。於是仰天嘆息道:「趙軍糧足兵精,天不助我也!」急忙下令退兵。
從此,這座無名小山,就稱作粟山了。後人還在半山腰立一塊石碑,以詩文形式記述了這件事。 一簍油水餃是河北邯鄲趙國風味小吃,歷史悠久,相傳創制人王一香早年與父在趙國南門外開一肉包鋪。有一天,趙國大將廉頗武靈叢台點兵路過南門外時,遙遠聞著肉包香味,廉頗聞著香味趕到肉包鋪店,見食客嘗在嘴裡,贏得了食客的好評,生意大為單位很好。當廉頗購買包子時,包子已賣完。廉頗說到:「你的案板上的不是包子?」王小兒說:「那是生的,還得蒸。」廉頗說:「那得幾個時辰?」王小兒說:「不到一個時辰。」廉頗一聽心急了,就將案板上的包子統統扔進開水鍋里,不到一會兒,鍋里的包子全部漂起來了。王小兒一聽是廉頗大將軍就毛了,趕緊把煮熟的水包端上,廉頗吃完後連聲叫好:「真是一咬一口油,真香」。從此,王一香就把包子鋪改為「一口油」水包館,生意更加紅火。李氏後人繼承了「一口油」的精心製作,成品汁液豐富,包裹餡心,吃時流油,後在北宋年間改為「一簍油」,傳至至今。

㈧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最後一句用廉頗的典故有何

詩人以廉頗自喻,慨嘆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憤懣。 好久之前的知識了,我記不太清了,如果不對,還望海涵!

㈨ 廉頗三遺矢的典故

三遺矢,典故名,典出《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廉將軍雖版老,尚善飯,然與權臣坐,頃之三遺矢矣。」,意思是廉頗雖飯量不錯,但一會兒就拉了三次屎。後遂以「三遺矢」喻年老體弱。
典源
《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趙以數困於秦兵,趙王思復得廉頗,廉頗亦思復用於趙。趙王使使者視廉頗尚可用否。廉頗之仇郭開多與使者金,令毀之。趙使者既見廉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還報王曰:「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老,遂不召。
譯文
廉頗在大梁住久了,魏國對他不能信任重用。趙國由於屢次被秦兵圍困,趙王就想重新用廉頗為將,廉頗也想再被趙國任用。趙王派了使臣去探望廉頗,看看他還能不能任用。廉頗的仇人郭開用重金賄賂使者,讓他回來後說廉頗的壞話。趙國使臣見到廉頗之後,廉頗當他的面一頓飯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上鐵甲上馬,表示自己還可以被任用。趙國使者回去向趙王報告說:"廉將軍雖然已老,飯量還很不錯,可是陪我坐著時,一會兒就拉了三次屎。"趙王認為廉頗老了,就不再把他召回了。

㈩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典故原文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史記記載,廉頗被免職後,跑到魏國,趙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體情況,廉頗之仇郭開賄賂使者,使者看到廉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回來報告王說:「廉頗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老,遂不用。

齊國的國君聽信讒言,中了秦國的計,打了敗仗,又派使者去請廉頗,可是使者已經被秦國收買了,廉頗為了證明自己還可以打仗,拉開了一把大弓,吃了幾桶飯,可是使者卻虛報廉頗吃了幾桶飯就不行了,累的氣喘吁吁,最後齊國也被秦國所滅。

比喻一個人有實力卻被小人嘲笑,玩弄壯志難酬

(10)廉頗典故擴展閱讀: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