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淚典故
❶ 詞中畫線句運用了劉備躍馬渡剡溪的典故,有什麼表達效果
【答案】
該句「馬作的盧飛快」用典,表現將軍率領鐵騎,快馬加鞭,神速奔赴前線。雖沒作更多的描寫,但從「的盧馬」的飛馳中,彷彿看到若干連續出現的畫面:敵人紛紛落馬;殘兵敗將,狼狽潰退;將軍身先士卒,乘勝追殺,一霎時結束了戰斗;凱歌交奏,歡天喜地,旌旗招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馬快弦急、戰斗的激烈。
【修辭介紹】
用典,也就是用事,是一種修辭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詞句,為用典。可以豐富而含蓄地表達有關的內容和思想。
用典之功用有四,略述於下:
使立論有根據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驗證作者之理論。即【文心雕龍】所謂「援古證今」也。
如李商隱之【有感】詩:中路因循我所長,古來才命兩相妨;勸君莫強安蛇足,一盞芳醪不得嘗。
其中「蛇足」一詞,即引自【戰國策】:「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之』。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李詩即以此作為引證,使為立論之根據。(以喻勿另生枝節也)
委婉表意詩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轉道出作者之心聲,即所謂「據事以類義」也。
如前「命意」章中蘇東坡之【仇池石】一詩,即借藺相如「完璧歸趙」之典故,委婉表達出作者之心意,而不致令受者有太大之難堪。
另如【唐詩紀事】卷十六引「寧王李憲見賣餅者之妻明艷動人,而強娶為妾,且十分寵愛。翌年,寧王問『猶憶餅師否?』其妻頷首。寧王召餅師進府,其妻面對故夫,淚流滿頰,凄婉欲絕。時有十餘文士在座,意皆感動,寧王命做詩以記其事。王維詩雲:莫以今時寵,而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借春秋息夫人之典故,以顯出女人之堅貞,使寧王深受感動,而讓其與故夫團聚。(按:典出【左傳】,庄公十四年,楚子滅息,以息媯歸,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問之,對曰: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弗能死,其又奚言)
減少語辭之繁累詩句之組成,應力求經濟,尤其近體詩有其一定之字數限制,用典可減少語辭之繁累。
如:覽古李商隱莫恃金湯忽太平,草間霜露古今情;空糊赬壤真何益,欲舉黃旗竟未成;長樂瓦飛隨水逝,景陽鍾墮失天明;回頭一弔箕山客,始信逃堯不為名。
詩中「長樂」一詞乃指漢之長樂宮。【漢書】平帝紀:「大風吹長安城,東門屋瓦飛旦盡」;「景陽鍾」之典出自【南史】:「齊武帝數游幸,載宮人於後車,宮內深隱,不聞鼓漏,置鍾於景陽樓上,應五鼓及三鼓。宮人聞聲早起妝飾」。「箕山客」一詞乃指堯之許由也,【莊子】:「堯讓天下於許由。許由曰:『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又齧缺遇許由曰:『子將何之?』曰:『將逃堯』。
又史記:「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如此利用有限之文字,即將所欲表達之意念,呈現在讀者眼前,故可減少語辭之繁累。
充實內容、美化詞句用典可使文辭妍麗,聲調和諧,對仗工整,結構謹嚴,而增加外形之美,與豐富之內涵。
如:潭州李商隱潭州官舍暮樓空,今古無端入望中;湘淚淺深滋竹色,楚歌重疊怨蘭叢;陶公戰艦空灘雨,賈傅承塵破廟風;目斷故園人不至,松醪一醉與誰同。
其中「湘淚」一詞,乃引【述異記】里故事:「舜帝南巡,死於蒼梧。舜妃娥皇女英傷心慟哭,淚下沾竹,而竹色盡斑」。「楚歌」一詞指屈原「離騷」、「九歌」賦中,指斥令尹子蘭之故事。陶公句,借當年陶侃之戰功顯赫,以暗諷當今之摒棄賢能。賈傅句,借賈誼祠中之蛛網塵封,風雨侵凌景象,而寓人才埋沒之感,又切合潭州之地,典中情景,與詩人當時之情景,融成一體,益覺凝煉警策,讀之令人頓生無限感慨。
❷ 湘竹淚出自什麼典故
湘竹淚出自古代神話故事,傳說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在舜南巡時死於蒼梧,內趕到容了湘水邊(湘水發源於廣西,東北流入湖南省,經長沙流經洞庭湖),水邊多竹,當地人稱為湘竹。娥皇女英的悲痛的眼淚流到了竹子身上,從此以後湘竹就有了斑點的花紋。這是典故的故事。最早應該出現在屈原的《湘君》《湘夫人》里。
紅樓夢里曹雪芹的確用到了這個典故,不過就不是他的原創了。
現在一般情況下,用來誇張形容人心中的悲痛。
嗯,差不多就是這樣,樓主滿意否?
❸ 湘娥泣是出自哪的典故
娥皇的故事 舜的妻子 後哭泣眼淚落在竹葉上 成為斑竹
❹ 用典的幾種形式
用典[yòng diǎn]
用典是漢語詞語,意思是用事,是一種寫作手法,多見於詩歌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詞句,為用典。可以豐富而含蓄地表達有關的內容和思想。引用典故。 [1]
中文名
用典
解釋
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
功用
使立論有根據等
種類
明典、暗典、翻典
本質
修辭手法
快速
導航
委婉表意種類
要求
劉勰在《文心雕龍》里詮釋「用典」,說是「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即是用來以古比今,以古證今,借古抒懷。用典既要師其意,尚須能於故中求新,更須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跡,所謂「水中著鹽,飲水乃知鹽味」,方為佳作。
作用
使立論有根據
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驗證作者之理論。即【文心雕龍】所謂「援古證今」也。如李商隱之【有感】詩:
中路因循我所長,古來才命兩相妨;
勸君莫強安蛇足,一盞芳醪不得嘗。
其中「蛇足」一詞,即引自【戰國策】:「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之』。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李詩即以此作為引證,使為立論之根據。(以喻勿另生枝節也)
委婉表意
詩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轉道出作者之心聲,即所謂「據事以類義」也。
❺ 郭沫若的《女神》作品中的《湘淚》原文
是《湘纍》不是《湘淚》
淚花兒就要流盡了,
愛人呀,
還不回來呀!
我們為了他,
淚珠兒要內流盡了,
我們為了他,
寸心兒要破碎了,
愛人呀,
還不回來呀!
層層繞著的九嶷山上的白雲呀!
微微波著的洞庭湖中的流水呀!
你們知不知道他?
知不知道他的所在呀?
呀!
九嶷山上的白雲有聚有消,
洞庭湖中的流水有汐有潮,
我們心中的愁雲呀,
我們眼中的淚濤呀,
永遠不能消!
永遠只是潮!
太陽照著洞庭波,
我們魂兒戰栗不敢歌。
待到日西斜,
起看篁中昨宵淚
已經開了花!
啊,愛容人呀!
淚花兒怕要開謝了,
你還不回來呀?
❻ 求解古詩《淚》的典故
永巷長年:永巷,復別宮名,又名長制門,是幽禁失勢或失寵妃嬪的地方。長門宮怨之淚。
綺羅:借指那些受寵的宮人
湘江竹上痕無限:舜之二妃事,舜娶堯之二女—— 娥皇、女英為妻,後舜南巡死,二妃淚灑湘竹後,投湘江。自傷孀獨之淚。
峴首碑前灑幾多:《晉書.羊祜傳》載:「祜樂山水,每風景,必造峴山,置酒言詠。」羊祜死後,為紀念他的政績,「襄陽百姓於峴山祜平生遊憩之所建碑立廟,歲食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預因名為墮淚碑。」有懷睛德之淚。
人去紫台秋入塞:昭君入塞事,身陷異域之淚。
兵殘楚帳夜聞歌:楚霸王四面楚歌事, 國破之淚。
朝來灞水橋邊問: 唐人送行多於灞水橋上。
未抵青袍送玉珂:青袍寒士送玉珂貴胄 青袍借指寒士,玉珂借指貴客。
❼ 請問"湘女多情"的典故怎麼來的
湘女多情的典故大概出自於傳說中的娥皇、女英二妃千里尋夫,駐足湘水之濱,淚灑湘竹的美麗神話,更佐證於舜帝南巡途中崩於蒼梧之野,君山北渚的二妃墓、湘妃祠以及那叢叢斑竹。
❽ 關於杜牧和李商隱的典故
你好,希望我的回答讓你解急。
您的問題並沒有說明是問詩中的典故,還是詩人本身的典故。
故,我只能憑理解作答:
李商隱詩的知名典故:庄生化碟、望帝化鵑、明珠化淚、良玉化煙
李商隱詩〈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典故
「莊周夢蝶」語出《莊子*齊物論》,後多以「莊周夢蝶」比喻夢幻迷離,往事追憶,或夢中佳趣。李白《古風》雲:「莊周夢蝴蝶,蝴蝶為莊周,一體更變易,萬事良悠悠。」
追求自由境界的超然哲人莊子。某日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蝴蝶,忽上忽下的翩翩飛舞,真是愉悅暢快無比,竟不知道這是在夢境中。突然驚覺,原來莊周還是莊周。可是尚在回憶中的莊子還在懷疑:究竟是莊周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莊周?莊子與蝴蝶即「萬物與我為一」。事物雖名稱不同,卻存在同一的「道」。這與佛學中的「佛我合一」思想很類似。
詩句中的「曉夢」,指天將亮時做的夢。「 迷蝴蝶」,指對自己與蝴蝶之間的關系迷茫。面對群雄逐鹿,變化劇烈的戰國社會,莊周產生了人生虛幻無常的思想,而李商隱則是有感於晚唐國勢衰微,政局動亂,命運如浮萍而用此典故的。
用此典故,還包含著他對愛情與生命消逝的傷感。他似乎已預感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了,要把深深的痛苦與怨憤傾泄出來 。
❾ 下列詩文涉及的典故 1化蝶方酣枕,聞雞又著鞭 2湘淚淺深滋竹色,楚歌重疊怨蘭叢
1、莊周夢蝶、聞雞起舞;
2、湘妃淚落成斑竹、四面楚歌;
3、《韓非子》楚王的夫人鄭袖掩鼻計成、雞鳴狗叫
4、李白醉酒、陶淵明;
❿ 淚竹的典故是什麼
神話傳說
相傳堯舜時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條惡龍,住在九座岩洞里,經常到湘江來戲水玩樂,以致洪水暴漲,莊稼被沖毀,房屋被沖塌,老百姓叫苦不迭,怨聲載道。舜帝關心百姓的疾苦,他得知惡龍禍害百姓的消息,飯吃不好,覺睡不安,一心想要到南方去幫助百姓除害解難,懲治惡龍。 舜帝有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是堯帝的兩個女兒。她們雖然出身皇家,又身為帝妃,但她們深受堯舜的影響和教誨,並不貪圖享樂,而總是在關心著百姓的疾苦。她們對舜的這次遠離家門,也是依依不捨。但是,想到為了給湘江的百姓解除災難和痛苦,她們還是強忍著內心的離愁別緒歡歡喜喜地送舜上路了。 舜帝走了,娥皇和女英在家等待著他征服惡龍、凱旋的喜訊,日夜為他祈禱,早日勝利歸來。可是,一年又一年過去了,燕子來去了幾回,花開花落了幾度,舜帝依然杳無音信,她們擔心了。娥皇說:「莫非他被惡龍所傷,還是病倒他鄉?」女英說:「莫非他途中遇險,還是山路遙遠迷失方向?」她們二人思前想後,與其呆在家裡久久盼不到音訊,見不到歸人,還不如前去尋找。於是,娥皇和女英迎著風霜,跋山涉水,到南方湘江去尋找丈夫。 斑竹
翻了一山又一山,涉了一水又一水,她們終於來到了九嶷山。她們沿著大紫荊河到了山頂,又沿著小紫荊河下來,找遍了九嶷山的每個山村,踏遍了九嶷山的每條小徑。這一天,她們來到了一個名叫三峰石的地方,這兒,聳立著三塊大石頭,翠竹圍繞,有一座珍珠貝壘成的高大的墳墓。她們感到驚異,便問附近的鄉親:「是誰的墳墓如此壯觀美麗?三塊大石為何險峻地聳立?」鄉親們含著眼淚告訴她們:「這便是舜帝的墳墓,他老人家從遙遠的北方來到這里,幫助我們斬除了九條惡龍,人民過上了安樂的生活,可是他卻鞠躬盡瘁,流盡了汗水,淌幹了心血,受苦受累病死在這里了。」原來,舜帝病逝之後,湘江的父老鄉親們為了感激舜帝的厚恩,特地為他修了這座墳墓。九嶷山上的一群仙鶴也為之感動了,它們朝朝夕夕地到南海銜來一顆顆燦爛奪目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墳墓上,便成了這座珍珠墳墓。三塊巨石,是舜帝除滅惡龍用的三齒耙插在地上變成的。娥皇和女英得知實情後,難過極了,二人抱頭痛哭起來。她們悲痛萬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們把眼睛哭腫了,嗓子哭啞了,眼淚流幹了。最後,哭出血淚來,也死在了舜帝的旁邊。 娥皇和女英的眼淚,灑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現出點點淚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還有血紅血紅的,這便是「湘妃竹」。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紋,傳說是二妃在竹子抹眼淚印上的;有的竹子上鮮紅鮮紅的血斑,便是兩位妃子眼中流出來的血淚染成的。 陳鼎《竹譜》稱「瀟湘竹」「淚痕竹」。竿部生黑色斑點,頗為美麗。是我國竹傢具的優質用材。《陣物志》:「堯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汨揮,竹盡斑。」《群芳譜》:「斑竹即吳地稱『湘妃竹』者」。 註:《陣物志》所言堯之二女,舜之二妃,以及其他著作中湘妃、瀟湘妃子、湘君等指娥皇和女英二人。西漢劉向《列女傳》有:有「虞二妃者,帝堯之二女也。長娥皇,次女英……娥皇為後,女英為妃……死於蒼梧,號曰重華。二妃死於江湘之間,俗謂之湘君……」從列女傳可得知,所雲瀟湘妃子為娥皇、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