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太湖典故

太湖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24 05:08:11

Ⅰ 太湖大學堂的典故記載

《南懷瑾與彼得·聖吉:關於禪、生命和認知的對話》書中介紹:
關於「太湖大學堂」,那是南師多年前的理想與籌劃,六年前始得破土新建。該處佔地二百餘畝,就在上海西南一百一十公里,及蘇州之南七十公里地方的太湖之濱。
哪裡一望無際的如茵草地,桃李芬芳,有孔雀漫步,有鴨群逍遙,還有太湖的月光……太湖三萬六千頃,月在波心說向誰……
目前大學堂完工使用的有行政主樓、客房樓及講堂樓三棟。
行政樓有辦公室、圖書館、客廳等。客房樓一層為餐廳,可容納百餘人,二、三層為五星級客房。
特別一提的是講堂樓,一層是講堂, 第二層為可容納二百多人的禪堂。這個禪堂,在空氣、光線、音聲、溫度等各方面的精心設計,可稱獨步世間,有識者評為前無古人之舉,應屬中國禪文化一大進步。
至於大學堂暫定的運作方式,略有幾個特點:
(一)非一般學校性質,採取與中外大學或文化團體簽約,對特定主題進行合作。
(二)致力於新時代中華傳統文化的研討與發揚,倡導深化基礎教育及社會教育的重要性。
(三)放眼世界,推展中西人文科技文化實質的融會貫通。
(四)對於宗教文化,重點在學術及實證,故不舉辦宗教性活動。
大學堂自二〇〇六年七月開始運作,半年中舉辦了多次活動,並已與國內外共六所學院簽訂了合作計劃。
由於大學堂尚屬初創階段,工作及人員並未完備,目前仍無法接待一般訪客。南師日理萬機,亦無暇對任何個人進行指導了。
近年來,有關南師行止,各方多所關心詢問。現趁此書出版之際,略述情況,並刊印大學堂照片,以答謝各方關懷之熱忱。此後有關大學堂的活動,仍將繼續報導,以饗讀者。
劉雨虹 台北
二〇〇七年元月

Ⅱ 太湖在哪有什麼特點有哪些名人故事

無錫(馬山)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地理位置東經度19分,北緯3l度33分,坐落於美麗的太湖之濱——無錫市西南端的馬跡山半島,位處太湖西北部,是伸入太湖的半島地形,其三面環湖,一面緊鄰陸地。度假區距無錫市區18公里,東離上海144公里,西距南京200公里,北臨長江50公里,南與湖州隔湖相望。
湖光山色,浩瀚渺茫,花木蔥蘢,帆影片片,沙鷗成群,道骨仙風,人傑地靈……無錫太湖山水城旅遊區位於無錫 市西南,離市中心約十公里,是無錫城市陸地延伸到太湖中 的一個狹長的半島,她以梅梁湖風景區為依託,以太湖湖東 十二渚為主體,空氣清新,風光旖旎,山巒疊翠,茶果飄香,野趣橫生,盡得江南自然風光之神韻,集太湖景色精華於一體 ,素有太湖綠寶石之稱.
趙朴初,(1907.11.5—2000.5.21)安徽太湖縣。早年就學於蘇州東吳大學。1928年後,任上海江浙佛教聯合會秘書,上海佛教協會秘書,」佛教凈業社」社長,四明銀行行長。
趙文楷,(1760—1808),字逸書,號介山,縣景寧鄉(今望天鄉)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舉人,嘉慶元年(1796)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實錄館纂修、文淵閣校理、教習庶吉士、嘉慶三年順天鄉試和四年會試兩任同考官。嘉慶五年出使琉球,回來後出任山西雁平兵備道,著有《石柏山房詩存》八卷,詩525首,縣內民間藏有鉛印本。
劉鉉,太湖縣人,生卒年月不詳;邑廩生,清代天文學家,好學深思,博通經吏,著有《天文明解》、《詩易會參》、《四書會參》等書。
趙挺,(1919.4—1995.1),原名趙國廷,生於縣晉熙鎮河口街(今西正街)。 民國13年(1924),趙挺發蒙讀私塾,整整讀了10年。民國24年,插入縣立晉熙小學讀書。民國26年在該校高小畢業後,考入省立安慶初級中學。民國27年轉入安慶六邑聯中,民國32年在該校高中畢業。畢業那年,他參加了全國大學生(包括高三學生)論文競賽。1983年,被調到河南省財經學院創辦《河南財經學院學報),任編委、副編審,一直到離休。...........................

Ⅲ 太湖 范蠡 西施 的故事

公元前494年,吳國打敗越國。越王勾踐採納大臣提出的「美人計」,選出越國美女獻給吳王夫差,麻痹夫差的鬥志。野史雜稗中如是說,越國大夫范蠡周遊全國,遍訪佳人。一日,在清清浣紗江畔,與家在古薴蘿村西邊的的西施(原名施夷光)相逢了。才子佳人,出演了一則一見鍾情的故事。然而,國難當頭,匹夫有責。范蠡以「愛國」的名義,背叛、出賣了愛情。他把絕代佳人西施選進宮里,與其他美麗的越女一起,進行歌舞禮儀等「培訓」。大約在公元前490年,把以西施為首的越女獻給吳王夫差。

幸運而不幸的夫差,對能歌善舞、風華絕代的西施深愛不疑。從此,歌舞宴平;從此,對西施甚至越國深信不疑。

而越王勾踐,在暗暗地做著復仇的各種准備。「卧薪嘗膽」、「養精蓄志」、「勵精圖治」、「發奮圖強」——越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國富兵強了;吳國,卻在君王「從此不早朝」的鬆懈等現狀中,逐步走向衰弱。

公元前473年,越國滅掉吳國,被圍困在聖胥山的夫差走投無路,揮劍自刎。

無毒不丈夫。夫差在打敗勾踐後,給了勾踐一條生路。所以,他最終敗給夫差,是必然的。

何況,勾踐等人太能忍了,自己忍辱負重,甚乃忍心送出自己國家的女子。以這些女子的屈辱與悲涼,換取越國東山再起的生存與發展環境。這種手段不能不說是高明,然而,不免過於自私、卑鄙。在這些方面,夫差哪裡是勾踐的對手。

傳說中,越國勝利後,范蠡歸隱江護,與西施浪跡天涯,做了神仙眷侶。善良的人們多麼期盼如此美好的結局,無錫蠡園就是一個明證。

Ⅳ 關於太湖的神話故事有哪些

江蘇太湖還是安徽太復湖?
江蘇太湖:制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王母娘娘要做壽了,玉皇大帝叫四大金剛抬去了一份厚禮。王母娘娘看見後,高興的連嘴都合不攏了。原來玉皇大帝送的是一個大銀盆,裡面有72顆特大的翡翠,而且還有千姿百態的各種五色玉石雕鑿的飛禽走獸,簡直是一個聚寶盆;遠遠望去,還活象一隻精緻的大盆景呢,各路神仙都贊不絕。大家看過《西遊記》都知道,王母娘娘設蟠桃會,沒請弼馬溫,結果齊天大聖孫悟空發了脾氣,大鬧天宮。他見一樣打一樣,當他看見玉帝送的這只大銀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棒打了下去,銀盆便從天上落了下來,跌到地上砸了個大洞,銀子便化作白花花的水,形成了三萬六千頃的湖,因此湖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天」字上面的一橫落在下面就為一點,也就是「太」字,所以此湖就叫「太湖」。72顆翡翠就成了72座山峰,分布在太湖中間。玉石雕刻的魚,就是現在太湖裡肌白如銀、肉嫩味鮮的銀魚。玉石雕刻的飛禽,變成了對對鴛鴦。只有走獸沒有活成。

Ⅳ 太湖的歷史

太湖古稱震澤,又名"笠澤",是古代濱海湖的遺跡,位於江蘇和浙江兩省的交界處,長江三角洲的南部。大約在100萬年前,太湖還是一個大海灣,後來逐漸與海隔絕,轉入湖水淡化的過程,變成了內陸湖泊。太湖面積2 425平方千米,湖岸線長達400公里,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

太湖是平原水網區的大型淺水湖泊,湖區號稱有48島、72峰,湖光山色,相映生輝,其有不帶雕琢的自然美,有「太湖天下秀」之稱。無錫山水、蘇州園林、吳縣洞庭東山和西山、宜興洞天世界都是太湖地區的著名旅遊勝地。

太湖地處江南水網的中心,河網調蓄量大,水位比較穩定,利於灌溉和航運。太湖流域總面積36500km2,人口3400萬,以不到全國0.4%的國土面積創造著約佔全國1/8的國民生產總值,城市化水平居全國之首,鄉鎮工業發達,糧食產量佔全國的3%,淡水魚業產值也佔有較高比重。太湖平原氣候溫和濕潤,水網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三大桑蠶基地之一,素以「魚米之鄉」而聞名。

太湖是我國東部近海區域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國的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以優美的湖光山色和燦爛的人文景觀,聞名中外,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每年皆吸引著大量中外遊人來此觀光游覽。

太湖位於富饒的滬、寧、杭三角地中心,是長江和錢塘江下游泥沙淤塞了古海灣而成的湖泊。周圍則群星捧月一般分布著淀泖湖群、陽澄湖群、洮滆湖群等。縱橫交織的江、河、溪、瀆,把太湖與周圍的大小湖盪串連起來,形成了極富特色的江南水鄉。

太湖號稱"三萬六千頃,周圍八百里",但它的實際面積受到泥沙淤積和人為圍湖造田等因素的影響,在形成以後多有變化。今天的太湖,北臨無錫,南瀕湖州,西接宜興,東鄰蘇州,水域面積約為2250平方千米。

太湖流域面積雖然小於鄱陽湖和洞庭湖,但這里氣候溫和,特產豐饒,自古以來就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太湖水產豐富,盛產魚蝦,素有"太湖八百里,魚蝦捉不盡"的說法。

太湖歷史稱為「五湖」,是指菱湖、莫湖、胥湖、游湖和貢湖。相傳,遠在四千多年前,我國治水祖師夏禹在太湖治理水患,開鑿了三條主要水道,東江、婁江、吳淞江,溝通了太湖與大海的渠道,將洪水疏導入海。這就是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的「禹治水於吳,通渠三江五湖。」太湖水面遼闊,東西二百里,南北一百二十里,廣為三萬六千頃。

太湖的美,美在有一個動人的歷史故事,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據歷史記載,春秋末年,吳王夫差打敗了越王勾踐,越王被吳王困於會稽,俘至姑蘇,事奉夫差。後來范蠡獻計,把民間美女西施獻給了吳王夫差,使他朝歌夜舞,沉緬酒色,喪失鬥志,終於使越王報仇雪恨,一舉打敗了吳國。「平吳霸越」之功,范蠡被封為上將軍。但范蠡知道,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這是封建社會的一條歷史規律。勾踐這個人可與之共患難,不可與之共安樂,現在聲名至尊,功高蓋主,如不激流勇退,恐怕難以善終。從中原回來之後,范蠡就向勾踐說:「君王好好努力吧!請允許我從此辭去,以後不再進入越國了。」勾踐詫異:「你現在要離我而去,這是為什麼?」勾踐說:「我聽說,做人臣的,君憂臣勞,君辱臣死。從前君王受辱於會稽,而我之所以不死,就是為了輔佐君王成就霸業,現在君王的事業已成,而我該接受在會稽使君受辱之罰了。」於是,范蠡悄然離開了越國。有人看見,范蠡攜帶著西施,駕著一葉扁舟,出三江,泛五湖而去,杳然不知所向。後來,經營產業,家資巨萬,成為富翁,世稱陶朱公,壽終正寢。對於范蠡的功成身退,終得善果,歷代的政治家和文人們感慨頗深,晚唐詩人汪遵寫了《五湖》一詩,對范蠡的深謀遠慮大加贊賞:「已立平吳霸越功,片帆高颺五湖風。不知戰國官榮者,誰似陶朱得始終?」因此,太湖借范蠡和西施的歷史傳說更俱聲名。至今,太湖裡的蠡湖公園,陳列著各種碑刻和文物古跡,記載著歷史的風雲,當你在千步長廊里曲徑通幽,移步換景之時,看著桃紅柳綠的「西施庄」,眺望波光盪漾中的片片白帆和那如長虹卧波的寶界橋,更是讓人們弔古追昔,遙想著當年范蠡和西施泛舟太湖的萬種風情……
太湖為吳中勝地,歷來即有許多異名,或謂之震澤、具區,或謂之五湖、洞庭,也有三山湖、湖亭、姑蔑.太湖的異名記載著太湖的變遷、太湖的社會情況、自然環境,以及歷史上人們的相關語言、認識等.太湖異名表現出形狀定名、特徵定名及吳越古族語言性的特點.

Ⅵ 太湖有什麼傳說故事太湖是怎麼形成的

傳說太湖是天上王母娘娘的玉盤所化,事實上,太湖本來是一個海灣,後來因為泥沙沖擊堵塞了海灣口,所以才形成了封閉的太湖

這份賀禮是一個雕工精美的玉盤,王母娘娘看到後非常高興,只見這個玉盤里有72顆非常大的翡翠,還有用各色玉石雕刻而成的的飛禽走獸,活脫脫的就是一個聚寶盆。

這個玉盤,近看精緻華美,遠看造型精巧,前來賀壽的神仙們無不稱贊,看過《西遊記》人都知道,孫悟空曾在蟠桃宴上大鬧天宮,當時,他恰好也打落了玉帝送的這個玉盤,這個玉盤從天宮跌落到人間,並在地上砸出了很大一個洞。

玉盤落入人間後便化為了湖水,因為這個湖是由天上的玉盤所化,因此“天”上面的一橫落到了地上就變成了一點,也就成為了“太”,所以這個湖也就被稱為了“太湖”。

傳說,玉盤中的72顆翡翠也變成了72座山峰,星羅散布在太湖中間,玉盤中玉石雕刻而成的魚,也就成了現在太湖中光潔銀白的銀魚,而那些飛禽也幻化為了湖中的鴛鴦。

美麗的傳說給這里添加很多的神秘色彩,但是,據科學家考察研究發現,其實太湖是一個海跡湖,在地理上也被稱為“瀉湖”。

太湖以前曾是一個大海灣,後來由於長江和錢塘江中泥沙的不斷沖積,慢慢的,海灣口被泥沙形成的沙壩所堵塞,最後形成了封閉的太湖,之後,在漫長的歲月中,海水也逐漸被河水和雨水所淡化,最後變成了淡水湖,所以,也有人笑稱“太湖”是大海的孩子。

Ⅶ 太湖有什麼神話傳說故事

1、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王母娘娘要做壽了,玉皇大帝叫四大金剛抬去了一份厚禮。王母娘娘看見後,高興的連嘴都合不攏了。原來玉皇大帝送的是一個大銀盆。

裡面有72顆特大的翡翠,而且還有千姿百態的各種五色玉石雕鑿的飛禽走獸,簡直是一個聚寶盆;遠遠望去,還活象一隻精緻的大盆景呢,各路神仙都贊不絕。

大家看過《西遊記》都知道,王母娘娘設蟠桃會,沒請弼馬溫,結果齊天大聖孫悟空發了脾氣,大鬧天宮。他見一樣打一樣,當他看見玉帝送的這只大銀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

一棒打了下去,銀盆便從天上落了下來,跌到地上砸了個大洞,銀子便化作白花花的水,形成了三萬六千頃的湖,因此湖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天」字上面的一橫落在下面就為一點,也就是「太」字,所以此湖就叫「太湖」。72顆翡翠就成了72座山峰,分布在太湖中間。

玉石雕刻的魚,就是現在太湖裡肌白如銀、肉嫩味鮮的銀魚。玉石雕刻的飛禽,變成了對對鴛鴦。只有走獸沒有活成。

2、傳說在很久以前,一個叫黃二郎的孩子來到烏溪鎮王秀才的私塾念書,因為這孩子穿的衣服上沾滿了黃泥,所以大家都叫他黃泥郎。

可是他上學卻總是伏案睡大覺,先生問他念書時為何老是睡覺,黃泥郎總是默不作聲。一次,黃泥郎睡醒後,先生發怒道:「你是不是來讀書的?」

他被先生逼得只好說實話:「先生,我沒有睡覺,當聽到太湖中有人喊救命時我就要去救他們。"先生哪裡相信:"胡說!你人伏在台上睡覺,怎說去救船?"

黃泥郎說:"先生不相信,可去看一看,得救的五隻船已進了塢溪港。"先生就派另外一個學生去看。那個學生到塢溪港時,五家船戶正在議論紛紛。

說:"多虧了一個穿黃泥衣裳的小孩救了我們。"那學生回來把這番話告訴先生,先生半信半疑。一次,黃泥郎又睡著了。先生有意把他的一隻鞋子藏起來。

黃泥郎醒來後,連連跳著、哭著、罵著。先生問:"哭什麼?罵什麼?"黃泥郎生氣地說:"哪個藏了我的鞋子?我找了好久未找著,只好穿了一隻鞋,去遲了,十隻船救了八隻。

還有兩只船觸了礁,我把一隻鞋脫下來堵了一隻船的漏洞,還有一隻船的漏洞我沒東西堵,就沉了。」先生聽了,更不相信,就親自到港口去查看。

一到港口,船戶們正在議論紛紛,都說:"多虧黃泥郎救了我們的船,也救了我們的命。」先生回到書房,懊悔了,說:"孩子,我不該藏你的鞋子,害了一隻船。"

說完,拿出藏起來的鞋子。黃泥郎說:"既用了,我就赤著腳吧。」從這時起;王秀才知道這學生有來頭,遇到黃泥郎睡覺時,再也不去打攪他了。

一次,黃泥郎念書時候又睡著了。先生見他頭上冒汗,就拿把扇子坐在對面幫他扇風,見越扇汗出得越多,先生就扇得越起勁。扇到後來,黃泥郎身上的汗幹了,毛孔中卻流出血來。

不多久,人已死了。先生抱著他傷心地痛哭,哭了兩天兩夜,哭得暈了過去,夢見黃泥郎回來了,他赤著腳,走到先生面前說:"先生你幫了倒忙,幫我對面扇逆風。

耽誤了時間,我回不去了。我的人已經死了,我的心不死,永遠在太湖裡。你告訴船家,如碰到大風,喊我赤腳黃泥郎,我就來了。"先生醒來痛哭了一場。

一五一十地把這些話告訴了船家。船民們得知黃泥郎已死,都很悲傷,在太湖沿岸為他建廟塑像。據說漢光武帝劉秀落難太湖,在赤腳黃泥郎庵里遇到一位搭救他的小夥子。

疑是赤腳黃泥郎。劉秀登基後便賜封他為"黃泥相公",重建此庵,稱為"黃泥相公庵"。但是過去人們在太湖中行船遇險時總是呼喊"赤腳黃泥郎"。

從不喊"黃泥相公"。據說因為喊他相公,他要穿衣、戴帽、蹬鞋,把自己裝扮成相公,這就會耽擱搶救的時間。

3、春秋末年,吳王夫差打敗了越王勾踐,越王被吳王困於會稽,俘至姑蘇,事奉夫差。後來范蠡獻計,把民間美女西施獻給了吳王夫差,使他朝歌夜舞,沉緬酒色,喪失鬥志。

終於使越王報仇雪恨,一舉打敗了吳國。「平吳霸越」之功,范蠡被封為上將軍。但范蠡知道,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這是封建社會的一條歷史規律。勾踐這個人可與之共患難。

不可與之共安樂,現在聲名至尊,功高蓋主,如不激流勇退,恐怕難以善終。從中原回來之後,范蠡就向勾踐說:「君王好好努力吧!請允許我從此辭去,以後不再進入越國了。」

勾踐詫異:「你現在要離我而去,這是為什麼?」勾踐說:「我聽說,做人臣的,君憂臣勞,君辱臣死。從前君王受辱於會稽,而我之所以不死,就是為了輔佐君王成就霸業。

現在君王的事業已成,而我該接受在會稽使君受辱之罰了。」於是,范蠡悄然離開了越國。有人看見,范蠡攜帶著西施,駕著一葉扁舟。

出三江,泛五湖而去,杳然不知所向。後來,經營產業,家資巨萬,成為富翁,世稱陶朱公,壽終正寢。

4、八仙過海之後,諸仙各自雲游去了。單說那呂洞賓,這天正踩著祥雲路過山陽縣上空,忽見有一股邪惡之氣直沖天庭,便撥開雲頭向下望去。

這一望,著實讓呂仙吃了一驚:只見山陽縣內有行騙的、有滋事斗毆的、有搶掠的、有不忠不義的、有忤逆不孝的……居然有那麼多不法之徒。

見此情景,呂洞賓急忙調轉雲頭,直奔靈霄寶殿而去。玉帝見呂洞賓一臉沮喪,便問道:「呂仙,何以如此掃興?」呂洞賓垂著頭說道:「山陽縣內無好人。」

玉帝撫須道:「有這等事?呂仙,不要忘記『狗咬呂洞賓』的事啊!切不可把人都看扁了。」呂洞賓自然沒有忘記此事,急忙應道:「小仙明白。」

玉帝道:「既然如此,還請呂仙下凡到山陽縣走一遭吧。」呂洞賓忙應道:「遵命!如果真如我所奏,該如何處置?」玉帝嘆道:「沉了吧。」

呂洞賓化裝成一個賣油郎,挑著一副油擔來到山陽縣集市叫賣:「三個銅錢一盅油!不論大盅小盅,三個銅錢一盅油呀!」叫賣聲引來了不少顧客,都拿著盆呀罐的,卻一再聲稱自己拿的是盅。

呂洞賓默默給這些貪婪成性的人們盛滿了油。這時,又來了兩個人,一個是四十齣頭的壯漢,五短身材、目露凶光、滿臉橫肉,手裡拿著一隻大水盆;另一個是衣衫襤褸的青年。

手裡拿著一隻小盅。青年認識那壯漢,知道他姓沈,是本地的操刀屠戶,見他拿著大盆走來,便問:「沈屠戶,拿著盆到哪去宰豬呀?」沈屠戶聽了把眼一瞪。

道:「誰要去殺豬?誰說這是盆?這是盅,是大盅!」說著大大咧咧來到呂洞賓面前:「舀油!」呂洞賓看了他一眼問道:「舀滿嗎?」沈屠戶大聲說:「當然!」

呂洞賓笑著說:「舀滿了怕你拿不動呀!」沈屠戶撇著嘴說:「滿滿一盆水都能端著跑,一盆油就拿不動了?」呂洞賓不再說話,給他舀滿油。沈屠戶付了三個銅錢。

便歡歡喜喜來端盆,誰知端了半天,使出吃奶的力氣也端不起那盆。呂洞賓笑著說:「吃飽了再來拿吧!」沈屠戶瞪了他一眼,悻悻離去了。

那青年看呆了,呂洞賓提醒他:「年輕人,你也是來舀油的嗎?」青年連聲說:「是是!」呂洞賓望著他手中的小盅問:「人家都拿盆盆罐罐的來買油,你怎麼拿個小盅呀?」

青年說:「我以前都拿這盅買的,我換個大盅來,你不是要虧本了嗎?我娘說不可沾人便宜。」呂洞賓聽了,想起自己說的「山陽縣內無好人」那句話,便有點愧疚地給他舀了一盅油。

且說這青年姓高,住在南街的破廟里,一個瞎眼老娘和他相依為命。因為他孝順,鄰里都稱他高孝子。平日里母子倆靠磨豆腐糊口,每天賣罷豆腐,高孝子總要買些吃食孝敬老娘。

離破廟不遠有一處廢墟,雜草叢生,卻有一隻石獅子完好無損。每天高孝子從這里過,總會看見那隻石獅子。這天,高孝子賣完豆腐又路過廢墟,發現石獅子前圍滿了人。

他卸下豆腐擔擠進去一看,只見地上躺著個衣衫破爛的老人,老人雙眼緊閉,分明是昏過去了。高孝子仔細一看,吃了一驚:這不是前幾天那個賣油的老人家嗎?

圍觀的人只是議論,誰也不上前救助。高孝子動了惻隱之心,急忙從懷中摸出千層糕,喂老人吃了幾片,又到河邊舀了點水給他喝。老人終於醒了,一睜眼就用怪異的目光望瞭望圍觀的人。

對高孝子也沒道謝,拍了拍身上的土,蹣跚著走了。從此以後,高孝子每天賣完豆腐回家,總會在石獅子旁看到那個老人家躺在那裡,他總會給老人一點吃的。

有一次,高孝子忍不住問:「老人家,你為何躺在這里?是不是賣油虧本了?要不就住到我家去吧!」老人家看了高孝子一眼,嘆了口氣說:「我是在看這石獅子呀!

年輕人,難得你生性仁慈,我今天告訴你一個秘密:哪天你若看見這石獅子的眼睛出血,山陽縣就要沉沒了,你趕快背著你娘向東南方向逃。記住,千萬不要回頭。」

說著,他搔起癢癢來,搔著搔著手中有了一小團污垢,他把污垢小心翼翼地交給高孝子,鄭重地說:「回家後,先把這寶貝放在你娘的眼睛上揉一揉,然後藏在身上。

千萬不要離身,記住了?」高孝子疑惑地接過污垢,還想問些什麼,再抬頭,老人家已不見了蹤影。高孝子回家後,急忙把污垢放在老娘的眼睛上揉搓。

當他把手拿開時,老娘忽然睜開雙眼,流著淚說:「兒呀,我看見你了!」高孝子見老娘雙眼復明,抱著娘哭了起來,娘倆知道這是碰上了活神仙。

此後,高孝子每次賣完豆腐回家,總要在石獅子旁停留片刻,把石獅子的眼睛細細端詳一番,看看是不是真會冒出血來。半個月過去,石獅子的眼睛沒有絲毫變化。

再說集市上那個沈屠戶,那天買油不成反丟了個盆,心有不甘,當天就叫了兩個壯漢想把盆抬回家去,但三個人折騰半天,那盆卻不動分毫。幾天後下了一場大雨。

盆里的油流了個精光,沈屠戶想倒掉水把盆拿回家去,誰知那水盆像生了根似的絲毫挪動不得。沈屠戶每天去宰豬,也要路過廢墟。最近,他常看見高孝子在廢墟旁的石獅子前徘徊。

覺得十分奇怪,便問道:「喂!高孝子,只聽說你最孝順老娘,最近怎麼孝順起石獅子來了?」沈屠戶生性刁滑奸詐,名聲不好,聽到這話高孝子本想一走了之。

但經不起沈屠戶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糾纏,只得把石獅子眼睛出血山陽縣要沉沒的消息告訴了他。誰知沈屠戶聽了哈哈大笑,笑罷對高孝子神秘地說:「原來是這事呀!

高孝子你可不知,我沈某人也是半仙呢!不信,你明朝再看石獅子,它眼睛裡准會出血!」高孝子將信將疑地回了家,把沈屠戶的話和娘說起,娘說那就防著點吧。

娘倆連夜就做好了出逃的准備。第二天,高孝子沒有去賣豆腐,一早就來到廢墟旁的石獅子跟前,他忐忑不安地向石獅子的眼睛望去,這一望把高孝子嚇得魂兒都出了竅。

原來石獅子的眼睛裡真的出血了!高孝子一溜煙跑回家,背起老娘就往外跑,邊跑邊和娘說:「石獅子眼睛裡真的有血了。」娘問:「那你跑得不對呀,仙人不是讓你朝東南方向跑嗎?」

高孝子說:「我這是去集市,叫大家一起逃呀!」娘說:「對!應該叫大家一起逃!」來到集市,高孝子背著娘一邊跑一邊喊:「山陽縣要沉沒了,大家快跑吧!」

可誰也不信他的話,任憑高孝子喊啞了嗓子也沒人理睬他。這時,高孝子忽然看見上次沈屠戶盛油的盆子。那盆子慢慢開裂了,一縷清水正從裂縫中汩汩流出。

奇怪的是,周圍已經是滿地積水,而盆里的水卻絲毫不見少,但那裂口還在逐漸擴大。高孝子知道事情怪異,急忙又大聲喊道:「山陽縣真要沉了!真要沉了,快逃吧!」

可大家好像都沒看見盆子里的變化似的,高孝子只好獨自背著老娘朝東南方向飛奔而去。這時,集市裡獨有一個人在偷著樂,他就是沈屠戶,因為石獅子眼睛裡的血是他用殺豬刀抹上去的豬血。

他看著高孝子背著老娘一路狂奔而去,直笑得他一身胖肉直打顫。高孝子背著娘逃到吳縣地界,再也跑不動了,他聽到身後好像有嘩嘩的水聲,忍不住回頭去望。

這一望,只嚇得他兩腿發軟,一屁股坐到地上,他身上那顆污垢也掉落在地。在高孝子的身後,白茫茫的一片,山陽縣已經成了一片汪洋。這時,滾滾巨浪卷著人畜草木從身後涌來。

說來也怪,這洪水居然繞過了高孝子娘倆歇腳的地方,向前奔涌而去。山陽縣沉了,成了現在的太湖。太湖邊長滿了蘆葦、蒿草,遠遠望去,恰似一條鋸齒形的翠帶。

但在吳縣正湖鄉的湖邊,卻有一條狹長的土堤孤零零地伸向湖中,長度竟達一華里。這塊狹長的綠土雖然高出湖面不多,但始終沒有被大水淹沒過。

5、相傳,遠在四千多年前,中國治水祖師夏禹奉舜帝姚重華之命在太湖治理水患,開鑿了三條主要水道,東江、婁江、吳淞江,溝通了太湖與大海的渠道,將洪水疏導入海。

這就是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的「禹治水於吳,通渠三江五湖。」太湖水面遼闊,東西二百里,南北一百二十里,廣為三萬六千頃。

Ⅷ 太湖黿頭渚的神話故事

傳說在遠古時代,太湖在山陽縣,這里的人作惡多端,天上玉皇大帝聽說後,派太白金星在下凡去看看是否真的如此。太白金星下凡後呢,在山陽縣遇到一個孩子,他每天打柴侍奉母親。

於是太白金星就變作一個老乞丐孩子要吃的,孩子看他很可憐就把身邊唯一的一個饅頭給了他。太白金星看到孩子這么好心,決定拯救這個孩子。

他告訴孩子,說:「如果山陽縣獄廟前的石獅子眼中淌血,就又洪水沖垮山陽縣,你趕快背著母親往西北逃命。」於是這個孩子就每天到獄廟前去看石獅子的眼睛,這個秘密被一個屠夫知道了,便和孩子開玩笑,將豬血塗在獅子眼睛裡。

後來人們發現,在孩子背母逃命時,在一個地方歇了三歇,這地方就長出三個山峰,就是現在湖中的三山——烏龜山;母子最後停留的地方就是黿頭渚。

(8)太湖典故擴展閱讀:

蕭梁時,此地建有「廣福庵」,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一處。

明代以前,黿頭渚已為人們所嚮往。茂林修竹、懸崖峭壁、摩崖石刻、同太湖水輝映成趣,被認為是無錫境內的「桃花源」。

明代,東林黨首領高攀龍在此留下了「黿頭渚邊濯足」的遺跡。明初,「太湖春漲」被列為「無錫八景」 之一。明末,東林黨首領高攀龍常來此踏浪吟哦,留有「黿頭渚邊濯足」遺跡。文人雅士詠唱之作頗多。清末無錫知縣廖倫在臨湖峭壁上題書「包孕吳越」和「橫雲」兩處摩崖石刻。

Ⅸ 關於太湖的傳說

太湖的歷史和傳說 相傳,遠在四千多年前,我國治水祖師夏禹在太湖治理水患,開鑿了三條主要水道,東江、婁江、吳淞江,溝通了太湖與大海的渠道,將洪水疏導入海。這就是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的「禹治水於吳,通渠三江五湖。」太湖水面遼闊,東西二百里,南北一百二十里,廣為三萬六千頃。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王母娘娘要做壽了,玉皇大帝叫四大金剛抬去了一份厚禮。王母娘娘看見後,高興的連嘴都合不攏了。原來玉皇大帝送的是一個大銀盆,裡面有72顆特大的翡翠,而且還有千姿百態的各種五色玉石雕鑿的飛禽走獸,簡直是一個聚寶盆;遠遠望去,還活象一隻精緻的大盆景呢,各路神仙都贊不絕口。大家看過《西遊記》都知道,王母娘娘設蟠桃會,沒請弼馬溫,結果齊天大聖孫悟空發了脾氣,大鬧天宮。他見一樣打一樣,當他看見玉帝送的這只大銀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棒打了下去,銀盆便從天上落了下來,跌到地上砸了個大洞,銀子便化作白花花的水,形成了三萬六千頃的湖,因此湖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天」字上面的一橫落在下面就為一點,也就是「太」字,所以此湖就叫「太湖」。72顆翡翠就成了72座山峰,分布在太湖中間。玉石雕刻的魚,就是現在太湖裡肌白如銀、肉嫩味鮮的銀魚。玉石雕刻的飛禽,變成了對對鴛鴦。只有走獸沒有活成。 太湖七十二峰的傳說我國五大名湖中,要算太湖裡的山峰最多。太湖中為啥有這么多的山峰?這要從秦始皇南巡說起了。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他知道國家的地盤很大,但不知道究竟山有多少,水有多少,田有多少,就派出大臣到全國各地去丈量。丈量後,大臣們回來報告說:「我國的地盤是'三山六水一分田'。」秦始皇一聽,覺得山也太多,水也太多,就是田太少了。

怎麼辦呢?秦始皇想:我有一根趕山寶鞭,何不把山趕到水裡去。這樣一來,不就山也少了,水也少了,田就多了么!
秦始皇帶著趕山寶鞭,到天下去巡遊。他巡遊到太湖邊上,只見湖水望不到邊沿,太湖好大呵!一問當地官員,說有三萬六千頃。再看看太湖邊上,山峰一個連著一個。一問當地官員,說有三千六百個。

秦始皇一邊看,一邊想:這里湖大山多,正好把山趕到湖裡去。於是,秦始皇舉起趕山鞭,看到一山揮一鞭,揮起一鞭趕一山,一會兒這里「撲通」,趕下一座山;一會兒那裡「撲通」,又趕下一座山,把個太湖鬧翻了。

太湖接近東海,屬東海龍王管轄。蝦兵蟹將立即向東海龍王報告。東海龍王一聽,心裡急啦:把山頭趕到湖裡,我的子孫沒有地方蹲啦,我的地盤也縮小啦,倘若讓他再趕下去,湖海都填平了,我住到啥地方去?

東海龍王急得團團轉,想來想去沒有辦法。這時,他的小女兒來了。小女兒聰明伶俐,一見父王這個樣子,便問道:「父王,你為何這般模樣?」龍王把秦始皇趕山填湖的情況說了一遍。小女兒想了想說:「父王不必著急,女兒自有辦法。」接著,便附在龍王耳邊說了幾句,龍王大喜道:「好!好!就這樣辦!」

再說,秦始皇在湖邊趕山,每天趕下九座,一連八天,一共趕下七十二座山。這天,秦始皇拿著鞭子,來到一座高山下,正要舉鞭,忽見山腳下有間草屋,屋裡有個姑娘在紡紗。秦始皇走近一看,啊!這姑娘多漂亮呀。心想:我見過天下多少美女,那一個比得上她?秦始皇連趕山也忘記了,立即叫人把姑娘搶進了皇宮。

晚上,姑娘和秦始皇一起喝酒,秦始皇喝得酩酊大醉,像死豬一樣睡著了。這時,姑娘偷偷地找到了趕山鞭,一陣風似地離開皇宮,回到東海龍宮里去了。

原來,姑娘就是東海龍王的小女兒,她知道秦始皇好色,變了個漂亮的姑娘,故意讓秦始皇搶去,好拿掉他的趕山鞭。現在,立在太湖中的七十二峰,就是當年被秦始皇趕下去的。後來,秦始皇失去了趕山鞭,就沒法趕山了。要不,太湖中的山頭還要多呢!

Ⅹ 太湖三白的傳說

俺就知道白抄魚的一個

1300多年前,太湖白魚就被老百姓誇為無錫第一魚。太湖白魚又稱太湖銀刀,相傳這名字的由來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明朝末年,清兵打入太湖,太湖漁民張三帶領一幫人與南下的清兵在太湖一帶激戰。一次,張三在湖上與清兵作戰時,手臂中箭,手中大刀掉入湖中。他忍住劇痛,彎腰從湖中拾起一把銀刀,向清兵殺去,清兵被他的神勇給鎮住了,紛紛落荒而逃。張三再一瞧手中,原來是一條銀光閃爍的白魚,這樣銀刀這個名字就叫開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