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鍾暮鼓典故
人定勝天 《逸周書·文傳》:「人強勝天.」宋·劉過《襄陽歌》:「人定兮勝天,半壁久無胡日月.」人定:指人謀.指人力能夠戰勝自然.
有志者事竟成 《後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佛家語,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聞雞起舞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白手起家 一切靠自己艱苦奮斗,創立了一番事業.
卷土重來 人馬奔跑時捲起的塵土.形容失敗後組織力量,重圖恢復.
晨鍾暮鼓 古代佛寺中晨敲鍾,暮擊鼓以報時,用以使人驚悟的言論.
破釜沉舟 比喻行事果決,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頭的決心.
投筆從戎 《後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從戎:從軍,參軍.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金石為開 漢·劉向《新序·雜事四》:「熊渠子見其誠心,而金石為之開,況人心乎?」金石:金屬和石頭,比喻最堅硬的東西.連金石都被打開了.形容一個人心誠志堅,力量無窮.
勤能補拙 宋·邵雍《弄筆吟》:「弄假像真終是假,將勤補拙總輪勤.」勤奮能夠彌補不足.
人定勝天 比喻人力可以戰勝自然.
有志竟成 有堅定的志向,只要努力從事,一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良葯苦口 能治病的好葯,味苦難吃.比喻直言勸戒批評的話,雖然聽起來不舒服,但對人卻是有益的.
懸梁刺股 形容刻苦學習.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東漢·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
問心無愧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二回:「就是將來外面有點風聲,好在這錢不是老爺自己得的,自可以問心無愧.」問心:問問自己.捫心自問,毫無愧色.
志在四方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二十五回:「妾聞『男子志在四方』.君壯年不出圖仕,乃區區守妻子坐困乎?」
四方:天下.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
磨杵作針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將鐵棒磨成細針.比喻只要有恆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前車之鑒 《荀子·成相》:「前車已覆,後未知更何覺時!」漢·劉向《說苑·善說》:「前車覆,後車戒.」鑒:鏡子,為教訓.前面車子翻倒的教訓.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為以後的教訓.
大器晚成 有本事的人,要經過磨練,到晚年才成功.用以形容才器大者立業遲.
卧薪嘗膽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奮發圖強 發憤:決心努力;圖:謀求.決心奮斗,努力謀求強盛.
精益求精 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還求更好.
《論語·學而》:「《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宋·朱熹註:「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笨鳥先飛 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後,做事比別人先動手.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我和你有個比喻:我似那靈禽在後,你這等坌(笨)鳥先飛.」
手不釋卷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典故: 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愚公移山 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列子·湯問》記載: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胸懷大志 懷:懷藏.胸有遠大志向.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業精於勤 業:學業;精:精通;於:在於;勤:勤奮.學業精深是由勤奮得來的.唐·韓愈《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發憤忘食 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尚書·君陳》:「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後漢書·魯丕傳》:「性沉深好學,孳孳不倦.」《三國志·蜀書·向朗傳》:「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水滴石穿 水不停地滴,石頭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漢書·枚乘傳》:「泰山之溜穿石,單極之綆斷干.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
夕寐宵興
繩鋸木斷 出處: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典故: 用繩當鋸子,也能把木頭鋸斷.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焚膏繼晷 出處: 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典故: 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出處: 《論語·秦伯》:「子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典故: 學習好像追趕什麼,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亡羊補牢 出處: 《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典故: 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勇往直前 出處: 宋·朱熹《朱子全書·道統一·周子書》:「不顧旁人是非,不計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說出人不敢說的道理.」
典故: 勇敢地一直向前進.
持之以恆 持:堅持;恆:恆心.長久堅持下去.
堅持不懈 堅持到底,一點不忪懈.
跛鱉千里 出處: 《淮南子·說林訓》:「跬步不休,跛鱉千里.」
典故: 跛腳的鱉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里.比喻只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很差,也能成功.
日計不足,歲計有餘 出處: 《淮南子·真訓》:「其道可以大美興,而難以算計舉也.是故日計之不足,而歲計之有餘.」
典故: 每天算下來沒有多少,一年算下來就很多了.比喻積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恆,就能有很大收獲.
精衛填海 出處: 《山海經·北山經》:「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典故: 精衛銜來木石,決心填平大海.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後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始終如一 出處: 《荀子·議兵》:「慮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終如始,終始如一,夫是之謂大吉.」
典故: 始:開始;終:結束.自始自終一個樣子.指能堅持,不間斷.
始終不渝 出處: 《晉書·謝安傳》:「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於言色.」
典故: 渝:改變,違背.自始自終一直不變.指守信用.
堅忍不拔 出處: 宋·蘇軾《晁錯論》:「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典故: 形容在艱苦困難的情況下意志堅定,毫不動搖.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指只要肯下決心去做,任何困難都能克服.
廢寢忘食 廢:停止.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南朝·齊·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急起直追 立即行動起來,努力追趕上去. 宋·孫覿《鴻慶居士文集》:「故今日之亂,且置無豐,元佑勿論,宜度時之所宜為者,急起而趨之,如拯焚救罔,不然,襲常祖故,以亂救亂,天下紛紛,何時而定也.」
九轉功成 轉:循環變華.原為道家語,指煉得九轉金丹.後常比喻經過長期不懈的艱苦努力而終於獲得成功.《抱朴子·金丹》:「其一轉至九轉,遲速各有日數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轉數少,其葯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遲也;其轉數多葯力成,故服之用日少而提仙速也.」
逆水行舟 逆著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後退.
駑馬十駕 原意是駿馬一天的路程,駑馬雖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達.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追上資質高的人
人一己百 別人一次就做好或學會的,自己做一百次,學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趕上別人 《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通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了老年,悲傷也沒用了.《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事在人為 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條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觀努力如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十九回:「事在人為耳,彼朽骨者何知.」
夜以繼晝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郅惲傳》:「昔文王不敢盤游於田,以萬人惟憂,而陛下遠獵山林,夜以繼晝.」 用夜裡的時間接上白天的時間.形容日夜不息地努力.
再接再厲 接:接戰;厲:磨快,引伸為奮勉,努力.指公雞相鬥,每次交鋒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繼續努力,再加一把勁. 唐·韓愈《斗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厲乃.」
自強不息 《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鬆懈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人要有成就,必須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勃然奮勵 出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勃然奮勵,不可恐懾也.」
典故: 勃然:奮發的樣子;奮:奮發;勵:激勵.奮發起來,激勵自己.
百煉成鋼 出處: 漢·陳琳《武軍賦》:「鎧則東胡闕鞏,百煉精剛.」典故: 比喻經過長期鍛煉,變得非常堅強.
百折不撓出處: 漢·蔡邕《太尉喬玄碑》:「其性庄,疾華尚朴,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典故: 折:挫折;撓:彎曲.比喻意志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
疾風知勁草 出處: 《後漢書·王霸傳》:「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盡草.」
典故: 在猛烈的大風中,只有堅韌的草才不會被吹倒.比喻只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知道誰真正堅強.
成語: 堅定不移 出處: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記·文宗開成五年》:「推心委任,堅定不移,則天下何憂不理哉!」
典故: 穩定堅強,毫不動搖.
堅強不屈出處: 《荀子·法行》:「堅強而不屈,義也.」
典故: 屈:屈服.堅韌、剛毅,毫不屈服.
將勤補拙 出處: 唐·白居易《自到郡齋題二十四韻》:「救煩無若靜,補拙莫如勤.」
典故: 以勤奮彌補笨拙.
據鞍讀書出處: 《淵鑒類函·驢三》:「江鄰幾調藍山尉,騎驢赴官,第據鞍讀書,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覺.」
典故: 在馬背或驢背上讀書.後多形容學習勤奮.
勇猛精進 出處: 《無量壽經》卷上:「勇猛精進,志願無倦.」
典故: 原意是勤奮修行.現指勇敢有力地向前進.
朝經暮史 出處: 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敢則是朝經暮史他可便廣覽群書,多知故事.」
典故: 經:指舊時奉為經典的書籍;史:指歷史書籍.一天到晚誦讀經史.形容勤奮讀書.
孳孳不倦 出處: 《尚書·君陳》:「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後漢書·魯丕傳》:「性沉深好學,孳孳不倦.」《三國志·蜀書·向朗傳》:「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典故: 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晝耕夜誦 出處: 《魏書·崔光傳》:「家貧好學,晝耕夜誦,佣書以養父母.」
典故: 白天耕種,夜晚讀書.比喻讀書勤奮.
朝乾夕惕 出處: 《周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典故: 乾:乾乾,即自強不息;惕:小心謹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慎,沒有一點疏忽懈怠.
不恥最後出處: 《韓非子·喻老》:「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後也.而先後心皆在於臣,上何以調於馬,此君之所以後也.」
典故: 因為跑到最後而感到可恥.比喻凡是只要堅持到底,就能達到目的.
動心忍性 出處: 《孟子·告子下》:「所以動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典故: 動心:使內心驚動;忍性:使性格堅韌.指不顧外界阻力,堅持下去.
艱苦奮斗 典故: 不怕艱難困苦,堅持英勇斗爭.
始終如一出處: 《荀子·議兵》:「慮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終如始,終始如一,夫是之謂大吉.」
典故: 始:開始;終:結束.自始自終一個樣子.指能堅持,不間斷.
九死未悔 出處: 戰國楚·屈原《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典故: 縱然死上九回也不後悔.形容意志堅定,不認經歷多少危險,也決不動搖退縮.
心堅石穿 出處: 宋·江鄰幾《雜志》引封特卿《離別難》詩:「佛許眾生願,心堅石也穿.」宋·王懋《野客叢書》卷二十八:「世言:『心堅石也穿.』」
典故: 意志堅決,能將石頭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堅定,事情就能成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出處: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典故: 走一千里路,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從小到大逐漸積累起來的.
山溜穿石 出處: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泰山之溜穿石.」
典故: 山裡的滴水可以把石頭滴穿.比喻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就可以成功.
心堅石穿 出處: 宋·江鄰幾《雜志》引封特卿《離別難》詩:「佛許眾生願,心堅石也穿.」宋·王懋《野客叢書》卷二十八:「世言:『心堅石也穿.』」
典故: 意志堅決,能將石頭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堅定,事情就能成功.
勝敗乃兵家常事 出處: 《舊唐書·裴度傳》:「一勝一負,兵家常勢.」
典故: 勝利或失敗是帶兵作戰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勝利或失敗看得太重.
聞雞起舞:晉朝人祖逖胸有大志。起初他不喜歡讀書,後來發奮攻讀,他與志同道合的劉琨在司州(今洛陽一帶)擔任文官小職,晚上經常蓋著一床被子聊天,談起國家大事,二人慷慨激昂。一天半夜,祖逖被遠處傳來的雞啼聲驚醒,就把劉錕叫醒說:「你聽雞都叫了,我們起來練功吧!」二人同到院子里舞劍,一直練到天亮。晉元帝時,祖逖在南方任豫州刺史,北渡長江討伐匈奴貴族,收復了中原不少失地。「聞雞起舞」這一千古佳話,後比喻有志者抓緊時間學習和鍛煉的奮發精神,其實,它也含有珍惜光陰之意
天道酬勤:上天會偏愛勤奮的人們,多付出的努力一定會有更多的回報,也說明了機遇和靈感往往只垂青於孜孜以求的勤勉者。
老驥伏櫪:東漢末年,曹操率軍先後消滅董卓、黃巾軍、呂布、袁術、袁紹、劉表等地方勢力,控制北方領土。袁紹的兒子投奔北方的烏桓,53歲的曹操親率大軍徹底征服20萬烏桓人,凱旋後作《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龍躍鳳鳴:像龍在騰躍,鳳凰在高鳴。比喻才華出眾。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君兄弟龍躍雲津,顧彥先鳳鳴朝陽,謂東南之寶已盡,不意復見褚生。」
鐵杵成針
李白看到一位老婦在磨石上磨鐵棒很好奇,經老太太的講解,李白明白了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的道理。
鑿壁偷光
西漢時幼年的匡衡因家境貧窮而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三顧茅廬
三國時劉備一行不辭辛勞,三次前往諸葛亮的茅廬居處,終以誠心感動,請到曠世奇才諸葛亮出山輔佐大業。用於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亡羊補牢
戰國時,楚襄王是個昏庸的國君。秦國時時覬覦楚國土地,妄圖占為己有。楚襄王卻不聞不問,成天吃喝玩樂。
大夫庄辛直言進諫,勸他多加提防。楚襄王非但不聽,還訓斥庄辛是「老胡塗」。庄辛無可奈何,只好離開到了趙國。
不久秦國果然發兵強佔了楚國許多城鎮。這時,楚襄王才省悟庄辛當初的話是對的。他立刻把庄辛請回國。他虛心請教庄辛:「現在這種局面怎麼辦?」庄辛道:「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亡:丟失。牢:關牲囗的圈。「亡羊補牢」比喻出了差錯,設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
一暴十寒 專心致志
戰國時代,百家爭鳴,游說之風,十分盛行。一般游說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學問、豐富的知識,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動的比喻,來諷勸執政者,最為凸出。孟子也是當時的一個著名辯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孟子對齊王的昏庸,作事沒有堅持性、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說:"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雖有生命力很強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陽光下曬了一天,卻放在陰寒的地方凍了它十天,它那裡還活著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時間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點從善的決心,可是我一離開你,那些奸臣又來哄騙你,你又會聽信他們的話,叫我怎麼辦呢?"按著,他使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專心致志,也同樣學不好,下不贏,奕秋是全國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致志,處處聽奕秋的指導;另一個卻老是怕著有大天鵝飛來,准備用箭射鵝。兩個徒弟是一個師傅教的,一起學的,然而後者的成績卻差得很遠。這不是他們的智力有什麼區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啊;"
這是一個很有教學意義的故事,我們要學習一樣東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專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丟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麼事情怎樣做得好呢?求學、做事的能否成功,這也是個決定因素之一,故後來的人便將孟子所說;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簡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修學、做事沒有恆心,作輟無常的一種說法。例如一位同學,對於求學很是隨便,學習的時間少,荒廢的時間多,我們便說:他這種一曝十寒的作法,那裡能學到什麼東西呢?
水滴石穿
宋朝時,張乖崖在崇陽當縣令。當時,常有軍卒侮辱將帥、小吏侵犯長官的事。張乘崖認為這是一種反常的事,下決心要整治這種現象。
一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突然,他看見一個小吏從府庫中慌慌張張地走出來。張乘崖喝住小吏,發現他頭巾下藏著一文錢。那個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認是從府軍中偷來的。張乘崖把那個小吏帶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氣:「一文錢算得了什麼!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殺我!」張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為了懲罰這種行為,張乘崖當堂斬了這個小吏。
成語「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錯不改,將會變成大錯。現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總能辦成事情。
B. 晨鍾暮鼓的內容簡介
《晨鍾暮鼓》內容簡介:北京作為六朝古都,有著濃郁而獨特的文化與悠久而輝煌的歷史,徜徉於古都街頭,隨處可見歷代的建築,在這些建築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歷史建築之美又體現在何處?打開《晨鍾暮鼓》,作者會如數家珍般將這些典故向您娓娓道來。
自古以來,北京就是一座包容的城市,海納百川。很多南來北往的國內外商旅都在這片熱土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各式各樣的宗教就是其中之一。《晨鍾暮鼓》主要講述的就是北京的宗教建築,郊外靜靜矗立的古寺,逢年過節熱鬧非凡的道觀,高聳入雲的巴洛克風格教堂,還有回響著虔誠誦經聲的清真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奇葩在此爭相綻放。時過境遷,隨著歲月的流逝,歷史的沉澱,這些建築已經渾然融入了老北京之中,散發著一股濃郁的京味兒,成為首都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1961年,我如願考上了清華建築系,終於可以正式在課堂上聽梁先生講課了。作為他的學生,我親眼目睹了他對中國古建由衷的熱愛。在放幻燈片時,他會情不自禁地趴到當做幕布的牆壁上,撫摩著畫面上的佛像,口中念念有詞道:「我是多麼喜歡這些佛爺的小胖腳趾頭啊!」
您也許是個地道的北京人,或在北京長長短短住過的人,也可能僅僅是個旅遊者,但我相信,你一定曾為北京巍峨的城門、絢麗的皇宮、開闊的園林所傾倒。
北京的建築,明晃晃地戳在路旁,北京的長城,彎曲曲地盤在山上.以其雄偉、華麗、端莊、氣派.吸引著各地的人,也感動著北京人自己,這其中,必有它的道理。
或者你對北京還有些生疏?那麼,就請跟著書中的文字、圖畫,把你去過的,沒去過的地方走上一走吧。
C. 要帶解釋的三個成語和成語的典故 還有一句名言
書空咄咄】 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殷中軍被廢,在信 安,終日恆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後因以「書空咄咄」為嘆息、憤慨、驚詫的的典實。
【書香人家】 同「書香門第」。
【書香世家】 同「書香門第」。
【書香門戶】 見「書香門第」。
【書香門第】 指世代都是讀書人的家庭。
【書缺有間】 《史記·五帝本紀》:「《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 說。」張守節正義:「言《古文尚書》缺失其間多矣,而無說黃帝之語。」後因以「書缺有間」泛指古書殘缺已有多年。
【書通二酉】 比喻讀書甚多,學識豐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據 說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於此而學,因留之。見《太平御覽》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後因以此為喻。
【書畫卯酉】 猶言上下班。卯時簽到,酉時簽退。
【書囊無底】 謂古今書籍不可勝數。
【晨昏定省】 同「昏定晨省」。舊時指朝夕服侍慰問雙親。
【晨秦暮楚】 猶言朝秦暮楚。比喻反復無常。
【晨參暮省】 按禮節朝暮參拜問安。
【晨參暮禮】 早晚參拜。
【晨提夕命】 猶言朝夕教誨。
【晨兢夕厲】 謂終日勤勉謹慎。
【晨鍾暮鼓】 ①語本唐李咸用《山中》詩:「朝鍾暮鼓不到耳,明月孤雲長 掛情」。佛寺中晨撞鍾暮擊鼓以報時,後因以「晨鍾暮鼓」謂時日推移。②比喻令人警悟的話。
【晚節不終】 指到了晚年不能保持節操。
【荊釵布裙】 荊枝為釵,粗布為裙。婦女簡陋寒素的服飾。
【荊棘銅駝】 漢鑄銅駝兩座,原置洛陽宮門外。晉索靖有遠量,知天下將亂, 指銅駝嘆曰:「會見汝在荊棘中耳!」見《晉書》本傳。後因以「荊棘銅駝」喻世亂荒涼。
【荊棘滿途】 荊棘遍地。喻世道艱難。
【克己奉公】 同「克己奉公」。嚴格要求自己,一心為公。
【削木為吏】 猶言刻木為吏。
【削足適履】 比喻不恰當地遷就現成條件,或不顧客觀實際情況,勉強湊合。
【削草除根】 猶斬草除根。謂從根本上消除禍患。
【削株掘根】 猶斬草除根。喻從根本上消除禍患。
【削趾適屨】 見「削足適履」。
【削發披緇】 剃去頭發,身著黑衣。表示出家。
【削鐵如泥】 形容刀劍鋒利。
【削鐵無聲】 形容刀劍鋒利。
【剗草除根】 猶斬草除根。語本《左傳·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 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薀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剗惡鋤奸】 鏟除凶惡姦邪之人。
【剗舊謀新】 猶除舊圖新。
【剔透玲瓏】 ①形容靈巧可愛。②比喻人的聰明伶俐。
【剔蠍撩蜂】 喻惹事生非。
【剛正不阿】 剛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和。
【剛戾自用】 見「剛愎自用」。
【剛愎自用】 倔強固執,自以為是。本作「剛戾自用」,後多作「剛愎自用」。
【剛毅木訥】 堅毅質朴而不善辭令。
【剖心坼肝】 見「剖心析肝」。
【剖心析肝】 亦作「剖心坼肝」。形容掬誠相示。
【剖心析膽】 猶剖心析肝。形容掬誠相示。
【剖心泣血】 見「剖肝泣血」。
【剖玄析微】 剖辨玄奧,分析細微。
【剖肝泣血】 亦作「剖心泣血」。形容心意至誠,復極悲苦。
【剖肝瀝膽】 猶剖心析肝。形容掬誠相示。
【剖析肝膽】 猶剖心析肝。形容掬誠相示。
【剖幽析微】 猶剖玄析微。
【剖蚌求珠】 亦作「剖蚌得珠」。破開蚌殼而取其珠。喻求獲良才或珍品。
【剖蚌得珠】 見「剖蚌求珠」。
【剖毫析芒】 謂分析判別得至細至精。
【剖腹藏珠】 破開肚子藏入珍珠。比喻自秘或惜物過甚。語本《資治通鑒· 唐太宗貞觀元年》:「上謂侍臣曰:『吾聞西域賈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諸?』侍臣曰:『有之。』」
【剜肉生瘡】 猶剜肉成瘡。
【剜肉成瘡】 本想割肉醫瘡,但被割之處反成新瘡。比喻行事只顧一面,結 果與預想適得其反。
【剜肉做瘡】 猶剜肉成瘡。
【剜肉補瘡】 亦作「剜肉醫瘡」。語本唐聶夷中《傷田家》詩:「二月賣新 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後因以「剜肉補瘡」或「剜肉醫瘡」比喻用有害的手段救眼前之急,不暇顧及後果。
【剜肉醫瘡】 見「剜肉補瘡」。
【剝極必復】 見「剝極將復」。
【剝極則復】 見「剝極將復」。
【剝極將復】 亦作「剝極則復」。亦作「剝極必復」。剝卦陰盛陽衰,復卦 陰極而陽復。後以喻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剝膚及髓】 喻盤剝深重。
【剝繭抽絲】 喻根據順序尋求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
【剪草除根】 猶斬草除根。比喻從根本上消除禍患。
【剪發披緇】 亦作「剪發被褐」。削發,身著僧尼服裝。謂出家為僧尼。
【剪發被褐】 見「剪發披緇」。
【剩水殘山】 語本唐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詩之五:「剩水滄江破, 殘山碣石開。」剩水,指人工池塘;殘山,指假山。後多以「剩水殘山」指山河殘破的景象。
【賸水殘山】 謂零散的山水;殘破的河山。常指經外來勢力蹂躪的土地、景 物。
【剩馥殘膏】 女子妝後所剩的脂粉。指閨中之作。
【創巨痛仍】 亦作「創鉅痛仍」。謂創傷深重而悲痛長久。
【創鉅痛仍】 見「創巨痛仍」。
【創巨痛深】 語本《禮記·三年問》:「創鉅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遲。」 《荀子·禮論》鉅作「巨」,愈作「愈」。後以「創巨痛深」謂創傷重,痛苦深。
【創鉅痛仍】 見「創巨痛仍」。
【創劇痛深】 謂創傷大、痛苦深。
【創業垂統】 開創基業,傳之子孫。
【創意造言】 猶立意遣詞。
【割肉補瘡】 比喻不計後果以救燃眉之急。
【割肚牽腸】 猶牽腸掛肚。形容思念之切。
【割雞焉用牛刀】 謂處理小事何用禮樂。後用以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的力 量。雞,也寫作「雞」。
【剸繁決劇】 亦作「剸繁治劇」。謂裁處繁劇的政務。
【剸繁治劇】 見「剸繁決劇」。
【尊刂足適履】 猶削足適履。
【劃一不二】 ①一律;一致。謂不二價。②謂言行一致。③引申為刻板。
【劃地為牢】 相傳上古時,於地上畫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懲罰。後以 「劃地為牢」指限制在一定范圍內。
【劈荊斬棘】 ①砍伐荊棘。②喻掃除前進中的困難和障礙。
【劈風斬浪】 沖破風浪。
【劌心怵目】 見「劌目怵心」。
【劌心刳肺】 形容費盡心思,刻意為之。
【劌心刳腹】 見「劌心刳肺」。
【劌心鉥腎】 同「劌鉥心腑」。
【劌目怵心】 猶觸目驚心。
【劌目鉥心】 猶言嘔心瀝血。
【劌鉥心腑】 形容窮思苦索,刻意為之。
【劌鉥肝腎】 見「劌鉥心腑」。
【劍及履及】 見「劍及屨及」。
【劍及屨及】 亦作「劍及履及」。《左傳·宣公十四年》:「楚子聞之,投 袂而起,屨及於窒皇,劍及於寢門之外,車及於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圍宋。」言楚王急欲出兵為申舟報仇,迫不及待地跑出去,捧鞋的人追到窒皇,捧劍的人追到寢門之外,駕車的人追到蒲胥之市,才追上他。後以「劍及屨及」、「劍及履及」形容行動堅決迅速。
【劍拔弩張】 ①語本《漢書·王莽傳下》:「省中相驚傳,勒兵至郎署,皆 拔刃張弩。」喻形勢緊張或聲勢逼人。②喻書畫筆法崛奇雄健。③謂詩詞中表現的豪情壯志過於顯露。
【劍首一吷】 見「劍頭一吷」。
【劍氣簫心】 猶劍膽琴心。
【劍戟森森】 比喻人的內心險刻可畏。
【劍態簫心】 見「劍氣簫心」。
【劍頭一吷】 《莊子·則陽》:「夫吹筦也,猶有嗃也;吹劍首者,
D. 晨鍾暮鼓的典故
古人劃一晝夜為十二時辰,分別以地支(子丑寅卯)序之,每個時辰相當於今日的兩個小時。以圭表或銅壺測得時辰,便擊鼓報時,以便讓民眾知曉。但鼓聲傳的范圍有限,齊武帝( 483 年- 493 年)時,為使宮中都能聽見報時聲,便在景陽樓內懸一口大銅鍾,改為只在晚上擊鼓報時,首開先河。為了使鍾聲傳播更遠,除了銅鍾越鑄越大之外,還建較高的鍾樓,與鼓樓相對,朝來撞鍾,夜來擊鼓。
因為「晨鍾暮鼓」這個詞條,諧音:臣忠目古,很多人以為寺廟是早上敲鍾晚上敲鼓。其實不然,不論早晚,寺廟都既要敲鍾又要擊鼓。所不同的是,早晨是先敲鍾後擊鼓,晚上是先擊鼓後敲鍾。這是詢問了寺廟的高僧後得知的。
晨鍾暮鼓與晨鼓暮鍾
敲鍾擊鼓,確是古代的一種報時方式,但是並不在除夕之夜作為除舊迎新之舉,而是每天早晚撞擊。在城樓響起鍾聲鼓聲,既可用來報時,也是城市管理的一種方式。佛教傳人,寺內也敲鍾擊鼓,則是集眾(僧徒)參禪的寺規。兩者性質是不同的。
城樓報時,敲鍾擊鼓,歷朝歷代每有規定。如唐代實施晨鍾暮鼓,鼓響,城門關閉,實行宵禁;鍾鳴,城門開啟,萬戶活動。老百姓都習以為常。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簡所寫《李娃傳》提到:「久之日暮,鼓聲四起。姆曰:『鼓已發矣,當速歸,勿犯禁!一禁,即夜禁。鼓聲一響,街上就禁止行人,違者稱為「犯夜」,要受拘禁。
不過,在漢魏時期,報時方式卻是晨鼓暮鍾,恰恰與唐代相反。漢蔡邕撰《獨斷》記:
鼓以動眾,鍾以止眾。夜漏盡,
鼓鳴即起;晝漏盡,鍾鳴則息也。
滴漏是古代計時器具,根據刻度分夜漏和晝漏。夜漏盡,乃夜時將盡,天將明;晝漏盡,則日時將盡,夜已臨。漢代擊鼓迎晨,是因為鼓聲振奮,催人勞作。早在先秦時期,鼓已作為壯音,出征先要擊鼓,如《詩經·邶風·擊鼓》所記的「擊鼓其鏜,踴躍用兵」。
E. 暮鼓晨鍾成語典故
暮鼓來晨鍾
mùgǔchénzhōng
[釋義自] 寺廟中早晚報時的鍾鼓之聲。比喻令人警覺醒悟的學說或言論。形容僧尼那樣寂寞單調的生活。
[語出] 南北朝·庚信《陪駕幸終南山和宇文月史》:「戍樓鳴夕鼓;山寺響晨鍾。」
[正音] 晨;不能讀作「cén」。
[辨形] 暮;不能寫作「幕」。
[用法] 一般作主語、賓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例句] 導師一席話如~;撞擊著我的心扉;使我恍然大悟。
【成語故事】洛陽附近龍門石窟始建於北魏孝文帝,在長約一公里山崖上,共雕刻佛像近十萬尊,藝術水平最高的是奉先寺,寺內供奉的是盧舍那佛,高17米。杜甫作《游龍門奉先寺》描寫僧侶的晨鍾暮鼓生活:「天闕象緯逼,雲卧衣裳冷。欲覺聞晨鍾,令人發深省。」
寥若晨星 晨鍾暮鼓 雨夜星晨 晨光微熹
昧旦晨興 昧旦:破曉。指天不亮就起來。形容勤勞或憂心忡忡
晨光熹微 熹微:天色微明。早上天色微明。
晨昏定省 晚間服侍就寢,早上省視問安。舊時侍奉父母的日常禮節。
晨興夜寐 興:起。早起晚睡。形容勤勞辛苦。
晨鍾暮鼓 暮:傍晚。佛教規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鍾。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昏定晨省 昏:天剛黑;省:探望、問候。晚間服侍就寢,早上省視問安。舊時侍奉父母的日常禮節。
寥若晨星 稀少得好象早晨的星星。指為數極少。
暮鼓晨鍾 佛教規矩,寺里晚上打鼓,早晨敲鍾。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牝雞司晨 母雞報曉。舊時比喻婦女竊權亂政。
晨參暮禮 早晚參拜。
晨參暮省 按禮節朝暮參拜問安。
晨炊星飯 清晨燒早飯,入夜才吃晚飯。形容早出晚歸,整日辛勤勞苦。
晨兢夕厲 謂終日勤勉謹慎。
晨秦暮楚 猶言朝秦暮楚。比喻反復無常。
晨提夕命 猶言朝夕教誨。
連昬接晨 通宵達旦。整日整夜。
暮禮晨參 謂早晚禮佛參禪。
牝雞晨鳴 同「牝雞司晨」。
汝南晨雞 即汝南雞。
月夕花晨 見「月夕花朝」。
花晨月夕 〖解釋〗有鮮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時光和景物。同「花朝月夕」。
連昏接晨
G. 當頭棒喝成語典故
黃檗禪師是古代一個有名的高僧,他有很多徒弟,其中有個叫臨濟,臨濟想了解佛法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就向禪師請教。禪師不回答他的話,就突然拿起了一根棍子,朝臨濟的頭上打下去,把臨濟弄得莫名其妙。臨濟被打了之後,雖然很痛,還是忍痛的問,黃檗禪師見他再問,又是一棒打下去;這樣一直三問三打,臨濟只好停止請教,自己專心研究,後來終於明白佛法的奧妙,參證了黃檗禪師的宗旨。以後,臨濟和他的師父禪師講佛法的時候,總是機鋒敏捷,這時,他對佛法的奧妙,已研究到和黃檗禪師是一樣的高深了。當時,喜好研究佛法的人都向他們請教,但黃檗禪師一樣拿起棍子朝那些人的頭打下去,而臨濟還在一旁吆喝助威;他們用這種奇怪的方法,點醒了不少人。因此,後人對於這種警醒人們迷誤的行為,說是「當頭棒喝」。
因為黃檗禪師和臨濟研究的是佛教裡面的禪宗,禪宗主張頓悟,因此,他們想出許多法子,來點醒世人,「當頭棒喝」就是其中的一種。
【成語造句】:
1、你這番話猶如當頭棒喝,震醒宛如睡夢中的我。
2、這一次意外無異是當頭棒喝,讓大家了解稍有疏失都可能造成失敗。
3、這次失敗,對他來說無異是當頭棒喝,使驕傲的他猛然醒悟。
4、我們應該當頭棒喝那些擾亂社會治安的不法分子,使他們立即停止各種犯罪活動。
5、他需要有人當頭棒喝,告訴他"你這是自作自受"。
6、爸爸的一番話猶如當頭棒喝,讓整日沉迷網路游戲的小明清醒了過來。
7、這句話,確實如當頭棒喝,使我從沮喪中清醒過來,我雖然面對挫折,但自我價值不能被摧毀。
8、長官的訓斥猶如當頭棒喝,讓他及時振作,不再自怨自艾。
9、這次失敗,對驕傲的傑克來說無疑是一次當頭棒喝。
【近義詞】:
發聾振聵、晨鍾暮鼓、當頭一棒
H. 梵志持花獻佛,佛曰:「放下!」…(求另解,別再來無解,後附典故)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有一天,僧梵志拿著鮮花要供佛。佛開口曰:放下。於是梵志放下了鮮花。佛又曰:放下。梵志不解,問道:兩手空空,還放下什麼?佛曰:你應當放下外六塵、內六根.、中六識、一時舍卻,到了沒有可以舍的境界,也就是你免去生死之別的境界。
佛說:放下了,就擁有了
在晨鍾暮鼓中初雪飄落,初雪消融,世間萬物大約都是這樣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吧。
我說:我想忘記。
佛說:忘記並不等於從未存在,一切自在來源於選擇,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
佛問:你忘記了嗎?
我回答說:沒有,或者說忘了吧,留存美好,忘記悲哀,一切自在來源於選擇嘛,你說的。
佛笑得很開心,千百年來佛一直笑得很開心。
說人生如夢,是因為人生存在不可知的未來;說夢如人生,是因為有夢才存在生活的慾望。註定的相識,如春季花開的聲音,悅耳的清脆。註定的離別,像晨曦的露水,平靜的美麗。與其說愛是種緣,不如說是留下幸福記憶的巧合。那巧合,使得傍晚的雲端,紫霞閃過。
佛說: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百年前離別的那一天,我們沒能留住時間,只好把愛封在心田,期待來世再相戀。就算世界都忘記了永遠,我們的心不變,不管生命倫回多少圈。
佛說:你心裡有塵。
我拍拍手,抖抖衣服,對著鏡子整整衣冠。
佛說:心裡的塵是抖不掉的。
我茫然四顧,一片迷茫。
佛說:心裡的塵只能用心,才能消除。
於是我用力地擦拭。
佛說:你錯了,塵是擦不掉的。
我於是將心剝了下來。
佛又說:你又錯了,塵本非塵,何來有塵。
我領不悟。
佛說:菩提本非樹,明鏡亦無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我仍不悟。
佛說:悟有兩種:頓悟和漸悟。頓悟時,那靈性閃爍的一剎那,猶如霹靂驚醒了沉睡的大力神,劈開了混沌。抓住火花的瞬間,才能看見自己內心的那一汪清泉。
佛說:你有太多的私心雜念。
我低頭向地,抬頭向佛,躬身自省。
佛說:私心雜念是去不掉的。
我一頭水霧,仍然不能理解。
佛說:你的意志不夠堅強,心志不能專一,生活沒有目標,總是任由時光過盡,最後卻一無所成。
我捫心自問,不禁冷汗滿身。 佛曰:快悟了吧!
該當頭一棒喝!
我既是佛,佛既是我!我悟我道
I. 晨鍾暮鼓指的是什麼
晨鍾暮鼓,漢語成語,拼音是chén zhōng mù gǔ,意思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內悟的話。
成語解釋
詞性:容由兩個偏正短語「晨鍾」與「暮鼓」組成,而「晨」、「暮」相對,「鍾」、「鼓」相近,可謂極妙。
暮:傍晚。佛教規矩,寺里晚上打鼓,早上敲鍾。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成語出處
唐·李咸用《山中》詩:「朝鍾暮鼓不到耳,明月孤雲長掛情。」
白話釋義
唐.李咸用《山》詩中:「朝鍾暮鼓不到而已,第二個孤雲長掛情。」
(9)晨鍾暮鼓典故擴展閱讀:
成語典故
古人劃一晝夜為十二時辰,分別以地支(子丑寅卯)序之,每個時辰相當於今日的兩個小時。以圭表或銅壺測得時辰,便擊鼓報時,以便讓民眾知曉。
但鼓聲傳的范圍有限,齊武帝( 483 年- 493 年)時,為使宮中都能聽見報時聲,便在景陽樓內懸一口大銅鍾,改為只在晚上擊鼓報時,首開先河。為了使鍾聲傳播更遠,除了銅鍾越鑄越大之外,還建較高的鍾樓,與鼓樓相對,朝來撞鍾,夜來擊鼓。
因為「晨鍾暮鼓」這個詞條,諧音:臣忠目古,很多人以為寺廟是早上敲鍾晚上敲鼓。其實不然,不論早晚,寺廟都既要敲鍾又要擊鼓。所不同的是,早晨是先敲鍾後擊鼓,晚上是先擊鼓後敲鍾。這是詢問了寺廟的高僧後得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