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關於亞典故

關於亞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19 19:01:25

Ⅰ 「萬戶飛天」講的是一個什麼典故

1945年,美國火箭學家Herbert S。 Zin,在他的《Rockets and Jets》一書中記述說,一位快要活到15世紀的叫「 Hoo」的中國人,自製兩個大風箏,安裝在一把椅子的兩邊,並把買來的47支最大的火箭綁在椅子背後,自己坐在椅子上,然後命僕人按口令點燃火箭,火箭隨即發出轟鳴,噴出火焰。實驗家Wan Hoo在火焰和煙霧中消失了。首次進行的火箭飛行嘗試沒有成功。

這位美國火箭學家把Wan Hoo評價為「試圖利用火箭作為交通工具的第一人」。

蘇聯兩位火箭學家費奧多西耶夫和西亞列夫也在他們的《火箭技術導論》中,說中國人不僅是火箭的發明者,而且也是「首先企圖利用固體燃料火箭將人載到空中去的幻想者」。

英國火箭專家W·麥克斯韋爾說「Wan Hoo的事跡是早期火箭史中一件有趣的重大事件」。

德國火箭學家威利·李在他1958年出版的一本書中也說到,在公元1500年左右,Wan Hoo在「發明並試驗一種火箭飛行器時,頗為壯觀地自我犧牲了」。

20世紀70年代,國際天文聯合會將月球背面一座環形山命名為「Wan Hoo」。

綜上所述,這是一個舉世公認的事實,但遺憾的是,迄今在國內沒有找到直接的第一批中文轉述者,將「Wan Hoo」翻譯為「萬戶」,並以為是官階名稱。14世紀末應是明朝初年,但明朝並無此官階,因而有人認為應譯為「王虎」或「萬虎」。不過,如何翻譯並不重要。既然開始譯為「萬戶」,現在又被廣泛地接受,根據約定俗成原則,應維持「萬戶」的譯名為好。更重要的是,應努力在考證史實上下功夫。

為了推測萬戶飛天的可能細節,中國航天科普作家李龍臣先生曾與人合作,根據明朝初年的社會政治和火箭技術狀況,撰寫了一個曲折動人的《萬戶飛天》的科學故事,發表在《航天》雜志1986年第三期上,很受讀者歡迎。

Ⅱ 當兵的,你不等我了我已經等了三天了。、是哪個國家的典故

對的,你說的都復很對制

提醒:加蜂蜜後不宜過夜.二十分鍾後清洗。
2.茄子1個,切片取汁摩擦局部,1日3次,
意見:茄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見蔬菜,用它來祛除色斑非常方便。茄子含有維生素P,可軟化微細血管。同時也含有維生素C,可抑制酪氨酸酶,阻止黑色素的合成,對皮膚有增白的作用,可做日常使用。
3.檸檬30克,研碎,加入硼砂末、白砂糖各15克,拌勻後入瓶封存,3日後啟用,每天早晚用此少許沖溫水適量,斑處1次約3分鍾,一段後雀斑可淡化。無斑者用此後,可使皮膚紅潤嬌嫩
意見:檸檬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100克檸檬汁中含維生素C可高達50毫克。此外還含有鈣、磷、鐵和B族維生素等。檸檬可以白嫩皮膚,防止皮膚血管老化,消除面部色素斑.但此方法易刺激皮膚過敏,敏感皮膚慎用.

Ⅲ 廣州亞運會主題曲 天涯共此時 歌詞中運用了那些典故

歌曲巧妙運用了廣東籍唐代詩人張九齡的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作為歌詞專的主要訴求點,意屬在珠江之上,「海上生明月」之時,邀請全世界共同見證這一屆具有濃郁嶺南特色的亞運會。《天涯共此時》除了獨具中國文化氣息之外,更大量呈現了廣州地域特色。

珠水東去連四海 情掀波瀾 ------珠江
花城清麗重妝點 春意無邊 ------迎春花市
好味天下美名傳 待客款款 ------食在廣州
吸引八方入五羊 滿城歡顏 ------越秀五羊,廣州市徽,亞運會會徽
雨打芭蕉嶺南情畫卷中展 -------<雨打芭蕉>廣東音樂代表性曲目
木屐輕巧油紙傘東山西關--------西關風情
舊時今日騎樓下又唱梅郎 -------特色建築
彩雲追月步步高 遙看雲山 ------粵曲<步步高>和風景白雲山
天涯共此時 萬里來相會
木棉為誰紅 痴心南粵夢 --------廣州市花
廣州好夢圓
天涯共此時 萬里來相會
木棉為誰紅 痴心南粵夢
廣州好夢圓 好夢圓
期待海上生明月 見證天涯共此時 -----廣東籍唐代詩人張九齡的名句
賽龍奪錦群英會 三山五嶽齊助陣 -----端午龍舟

Ⅳ 為什麼愛交亞洲男友的人 被叫做rice queen 有什麼典故么 rice queen 是罵人話么

只喜歡亞洲同志的非亞裔同志被稱為「米飯皇後」(rice queen,米飯是亞洲餐飯的主食)內.
PS.
只喜歡白人同志的容被稱為「土豆皇後」(potato queen,「皇後」是對男同戀者的謔稱,而土豆是西方的最常見食品),喜歡黑人同志的被稱為「巧克力皇後"(chocolate queen,黑人的膚色近似巧克力),喜歡拉丁美洲裔同志的則被稱為「塔可皇後」(taco queen,塔可是一種玉米粉薄餅,烘乾後夾餡食用,是拉丁美洲的常見食品)。假如亞裔同志只喜歡黃皮膚的本族同志,那就是「糯米(sticky rice),因為糯米最容易相互粘連。

Ⅳ 徵集有關豬的文化、典故、習俗、漢字的文章。希望詳細點。

亥年趣談--關於豬的典故
以往人們對牛年、馬年等都說了許多好聽的話,如「老黃牛」精神、「千里馬」速度等等,對豬能說什麼呢?我左思右想,想了許久,竟然想不出一個好聽的詞語來形容豬。似乎豬給人的印象,就是丑、懶、臟、笨。確實,豬不雅觀,眼小耳朵闊,頭大鼻嘴長,腳短身體胖,臃腫怪模樣。因此什麼「豬朋狗友」、「豬生狗養」、「豬狗不如」、「豬拖狗拔」、「豬嘴裡吐不出象牙」、「豬鼻子插蔥——裝象」、「豬頭三」等等詞語,沒有一個說得好聽的。就連那個也有三十六般變化,能駕雲使風的八戒也沒個好形象。他本是天篷元帥,因罪被謫,只因誤投豬胎而生,就成了半豬半人的形體。他雖身粗力大,但好吃懶做,貪圖女色,喜進饞言,並好用小手段佔小便宜。其實人們對豬是很不公平的。人們幾乎三天兩頭要吃豬肉,還吃豬肝、豬肚什麼的,豬的皮給人製革,豬的鬃給人制刷,豬膽還可以制葯,豬心還可用來修補人的心臟。豬可謂向人們作了徹頭徹尾徹里徹外的奉獻了,可是人們還說它許多壞話。我們常說做人難,看來它做豬也難啊!

唐時有個豬龍的故事,說唐玄宗與安祿山一起飲酒,安祿山醉後睡覺,竟變成一個豬身龍首的怪物。左右勸玄宗殺了他,玄宗說「此豬龍,無能為」,玄宗認為是豬龍,沒本事的,不會出問題的。後來卻發生了安史之亂。安祿山作亂怎麼也加上個豬字呢?大概豬有亂撞亂竄,會發豬顛風的特點吧。人們還說豬貪,《左傳》中就有「實有豕心,貪婪無厭」的話。豕,是古代豬的別稱。後來,這豕心就用來比喻貪得無厭了。這是因為豬的肚子大,吃得多給人留下的印象。在政治也有用到過豬字的,曾有人稱袁世凱時的國會為「豬仔國會」,稱那些議員為「豬仔議員」,因為那些議員非常貪婪,他們被袁世凱用金錢收買、利用,成了無恥的豬仔了。

由於豬是下等的,所以古人也有用豬來作謙詞的。古人有稱自己的兒子為「豚兒」的。豚,指小豬,溫州人叫豬豚。如《聊齋志異•青鳳》中有「俄少年自外入,叟曰:『此豚兒也』。」也有稱「豚兒犬子」的。
《韓非子》中有一則不錯的教子故事:曾子的妻子要去市場,兒子哭著要跟去。其妻說:「不要跟去,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妻子一回來,曾子就捕豬要殺。其妻說:「不要殺豬,我是哄騙孩子的。」曾子嚴肅地說:「不能對孩子說謊,孩子不懂事,會跟大人學。你騙他,是教他騙。這樣教育是不行的。」曾子就真的把豬殺了,烹給孩子吃。《呂氏春秋》中有一個三豕涉河的事故。「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巳亥也。』。」原來是已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在傳抄時寫錯了。這就成了因字形近似抄寫出現謬誤的典故。這兩則故事提到豬,並未說豬好壞,只是頗有趣味,故不妨一提。還有因與豬某些方面相似的,也會帶上一個豬字。如入葯的真菌植物,有利水滲濕功效的豬苓,因其皮黑作塊似豬糞。又,長江中的揚子鱷,因鼻嘴特長,故俗稱豬婆龍。
總之,平日說到豬,好聽的詞語不多,大多都是壞話。但老輩人都說,豬年是個肥年,是個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之年。

【春節的常見習俗】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除夕

農歷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除是除舊布新。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有《守歲》:「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 關於除夕的由來有一種傳說:是古時候有個凶惡的怪獸叫夕,我們的祖先曾遭受這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它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發現,夕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裡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裡,"夕"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綵,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於是以後的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各個地方還不一樣:在雲南農村有這樣的傳說:年30時小孩子。大人。。不能睡覺的也就是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不同的是說為什麼不能睡覺呢?大人通常就和小孩子說:要是你睡著了第二年自己田地的地梗就會倒。。倒了就讓睡覺的人去修理吧!好像說大家一個也沒睡覺的話地梗就不會倒的!(雲南風俗)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春節食俗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准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製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咸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製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後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拜年

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後十分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後,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民間互訪拜年的形式,根據彼此的社會關系,大體可分4類:

一是走親戚。初一必須到岳父、須帶禮物。進門後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 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二是禮節性的拜訪。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 ,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喧 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應擇日回拜。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枕。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 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財」、 「一順百順」,在屋裡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現在,有些機關、團休、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於宋朝上層社會。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節:「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成為時尚。大戶人家特設「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曰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餘老爺,住元寶街;一曰貴無極大人,住大學士牌樓;一曰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傑出畫家、詩人文徵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憎嫌簡不嫌虛」。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謁」即是現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於聯絡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帽余譚》中說:「京師於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但從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數家庭均不接待婦女,謂之「忌門」。僅限於男子外出拜年,婦女則須等到正月初六以後才能外出走訪。拜年活動要延長很長時間,到正月十五燈節左右。傍晚時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節」,初十以後叫「拜燈節」,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遲」的笑話。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禮,日後補行的,謂之 「拜晚年」。

占歲

舊時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占本年年成。其說始於漢東方朔的《歲占》,謂歲後八日,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偉人,八日為谷。如果當日晴朗,則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陰,所主之日不昌。後代沿其習,認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氣清朗,無風無雪為吉。後代由占歲發展成一系列的祭祀、慶祝活動。有初一不殺雞,初二不殺狗,初三不殺豬……初七不行刑的風俗。

貼畫雞

朱仙鎮木板年畫

古時春節在門窗上畫雞來驅鬼怪邪氣。晉朝人著的《玄中記》里講到了前面說到的度朔山上的這只天雞,說是當太是剛剛升起,第一道陽光照到這株大樹上時,天雞就啼鳴了。它一啼,天下的雞就跟著叫起來了。所以春節所剪的雞,其實就是象徵著天雞。然而古代神話中還有雞是重明鳥變形的說法。據說堯帝時,過方的友邦上貢一種能辟邪的重明鳥,大家都歡迎重明鳥的到來,可是貢使不是年年都來,人們就刻一個木頭的重明鳥,或用銅鑄重明鳥放在門戶,或者在門窗上畫重明鳥,嚇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來。因重明鳥樣類似雞,以後就逐步改為畫雞或者剪窗花貼在門窗上,也即成為後世剪紙藝術的源頭。我國古代特別重視雞,稱它為「五德之禽」。《韓詩外傳》說,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斗,是武德;敵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明報曉,是信德。所以人們不但在過年時剪雞,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為雞日。

聚財

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大年夜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祭財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清代顧祿《清嘉錄》雲:「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是東西南北中耳。」 上海舊歷年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

五祀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余」諧音,詩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

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

送窮

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陝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開市

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聖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參考資料:http://bk..com/view/3108.htm

Ⅵ <第一親密接觸>里的:"伊莎貝爾 我們見面吧" 有什麼典故亞

這個是台灣那邊的一個廣告的廣告詞
大陸是沒有的,所以你不知道

Ⅶ 范增刺殺劉邦是在秦末時期的典故,講講故事的經過

其實就是著名的鴻門宴

秦末楚漢相爭,劉邦與項羽約定各領軍隊版攻打秦朝國都咸陽,權劉邦先破咸陽,但劉邦兵力不及項羽,項羽大怒,派軍擊關,項羽入咸陽後,劉邦則在霸上駐軍。有人在項羽面前說劉邦打算在關中稱王,項羽聽後更加憤怒,下令次日一早擊敗劉邦。劉邦從項羽的季父項伯口中得知此事後,大吃一驚。在劉邦的感情拉攏下,說服了項伯,項伯答應為之在項羽面前說情,並讓劉邦次日前來謝項羽。
鴻門宴上,雖不乏美酒佳餚,但卻暗藏殺機,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三次舉起所佩玉玦,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范增召項庄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撥劍起舞,掩護了劉邦,在危急關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怒目直視項羽,項羽見此人氣度不凡,只好問來者是何人,當得知是劉邦的部將時,即命賜酒,樊噲立而飲之,樊噲還乘機說了一些劉邦的好話,項羽無言以對,劉邦乘機一走了之。劉邦部下張良入門為劉邦推脫,說劉邦不勝酒力,無法前來道別,現向大王獻上白壁一雙,並向亞父范增獻上玉斗一雙,請收下。不知深淺的項羽收下了白壁,氣得范增卻撥劍將玉斗撞碎。後人將鴻門宴喻指暗藏殺機。

Ⅷ 艾薩拉最右邊有個神廟 裡面有綠顏色名字個叫亞考羅克的JY巨人 是任務嗎還是有什麼典故

是60級的16格包任務
太煩瑣了,不用去做
1.失落的榮耀(Fall From Grace)
任務等級: 45 詛咒之地
接受等級: 47 -- 60 部落
聆聽部落英雄的靈魂講述他的故事。

npc的位置在悲傷沼澤通往詛咒之地的入口

2.悔恨的戰士(The Disgraced One)
任務等級: 50 詛咒之地
接受等級: 47 -- 60 部落
與斯通納德的分隊指揮官魯爾格談一談。

3.丟失的命令(The Missing Orders)
任務等級: 50 悲傷沼澤
接受等級: 48 -- 60 部落
與本戈爾談一談。

本戈爾在旅館里

4.沼澤空談者(The Swamp Talker)
任務等級: 55 悲傷沼澤
接受等級: 48 -- 60 部落
取回酋長的命令,把它們還給部落英雄的靈魂。
酋長的命令 0/1

名叫沼澤空談者的魚人在悲傷沼澤東南洞穴里的

4b.悲傷的故事
聆聽部落英雄的靈魂講述他的故事。

5.禁錮我們的石頭(The Stones That Bind Us (Given by Fallen Hero)
任務等級: 57 詛咒之地
接受等級: 51 -- 60 聯盟 部落
解救九個拉瑟萊克的仆從、三個瑟溫妮的仆從、三個奧利斯塔的仆從和三個戈洛爾的仆從。完成任務後,回到部落英雄的靈魂這里。
解放拉瑟萊克的仆從 0/9
解放戈洛爾的仆從 0/3
解放奧利斯塔的仆從 0/3
解放瑟溫妮的仆從 0/3

在詛咒之地找到這些仆從,戰斗到仆從沒血的時候打附加的一塊石頭,這樣才能成功解救

6.古代英雄(Heroes of Old)
古代英雄
任務等級: 57 詛咒之地
接受等級: 59 -- 60 聯盟 部落
和桑德·裂蹄談一談。

桑德·裂蹄也是個鬼魂,在路對面

7.古代英雄(Heroes of Old)
任務等級: 57 詛咒之地
接受等級: 59 -- 60 聯盟 部落
打開箱子,取走你的酬勞。

然後繼續找部落英雄的靈魂接下一步任務

8.基利斯(Kirith)
任務等級: 58 詛咒之地
接受等級: 59 -- 60 聯盟 部落
找到基利斯的下落。

基利斯是個lv55的精英,在詛咒之地東部洞穴里的最深處
幹掉以後和他的鬼魂對話

9.The Cover of Darkness(缺中文名)
回去見部落英雄的靈魂,將你的發現告訴他。

10.惡魔獵手(The Demon Hunter)
與洛拉姆斯會面

洛拉姆斯在艾薩拉,坐標61,66

11.洛拉姆斯(Loramus)
任務等級: 57 艾薩拉
接受等級: 60 -- 60 部落
聽洛拉姆斯·薩里比迪斯講述他的故事。

12.破壞結界(Breaking the Ward)
任務等級: 58 艾薩拉
接受等級: 60 -- 60 部落
等待洛拉姆斯完成啟迪法術。

13.惡魔之名(The Name of the Beast)
任務等級: 58 艾薩拉
接受等級: 60 -- 60 部落
與艾薩拉的亞考羅克談一談。你應該在海邊搜索亞考蘭神殿。

亞考羅克的坐標76,42

14.惡魔之名(The Name of the Beast)
任務等級: 58 艾薩拉
接受等級: 60 -- 60 部落
殺掉赫塔拉,將染血的赫塔拉頭顱、破碎的赫塔拉頭顱和淤血的赫塔拉頭顱交給亞考羅克。
破碎的赫塔拉頭顱 0/1
染血的赫塔拉頭顱 0/1
淤血的赫塔拉頭顱 0/1

赫塔拉在"Hetaera's Clutch"(沒找到中文翻譯)這個地區游盪

15.惡魔之名
返回亞考羅克

16.Azsharite
挖20塊艾薩拉水晶,可以放5條狗出來找水晶

17.The Formation of Felbane (Galvan is in Stanglethorn)
找荊棘谷東部食人魔營地北面一個矮人鐵匠

18.Enchanted Azsharite Fel Weaponry
選一件刻著惡魔之名的武器

19.Return to the Blasted Lands
回到詛咒之地找部落英雄的靈魂

20.Uniting the Shattered Amulet (Kill Sevine, Grol and Allistarj using weapon given by Galvan)
用惡魔之名的武器解除3個boss的無敵狀態,殺了他們

21.You Are Rakh'likh, Demon (Rakh'likh can be found around 47,23 Blasted Lands)
最後之戰

Ⅸ 淮南牛肉湯的典故

漢文帝十六年(164年),劉安被冊封為淮南王。相傳,王府御廚劉道廚藝高超,劉府上下均稱其「老劉頭」。淮南王於八公山上煉制仙丹,可佳餚送到山上時早已涼而無味。

老劉頭看到淮南王涼膳充飢,日漸消瘦,不禁冥思苦想,終出一策。老劉頭率眾家丁殺牛取骨,甄選草葯及鹵料熬製成湯汁,並備好牛肉、粉絲等配菜與湯汁一同擔上山去。由於油覆湯表,久熱不散。淮南王嘗後贊不絕口,牛肉湯便成劉府秘膳,後流入民間,代代相傳。


(9)關於亞典故擴展閱讀:

菜品特色

淮南牛肉湯是安徽菜(沿淮片)的代表之一,具有鮮醇、清爽、濃香的特色。淮南牛肉湯選料講究,取制江淮一帶的黃牛為原料,用牛骨頭熬湯。

煮牛肉時必須浸泡血污,內臟清洗干凈,方可下鍋同煮,還用自製的牛油,將炸制好的淮椒做成紅油。另外,選用幾十種滋補葯材及鹵料按一定的比例,經傳統工藝炮製製作而成。

淮南牛肉湯有咸湯、甜湯之分。鹹的牛肉湯肉肥湯鮮,特別是加上蔥段後,滋味更鮮。不黑湯,喝多不上火,嗓不幹,再配以粉絲和干絲;甜牛肉湯是指沒加鹽的牛肉湯,或者加少量鹽的牛肉湯,其味清爽,滋味醇厚。

營養價值

淮南牛肉湯高營養、高熱能、低糖、低脂肪。冬季可抵禦寒冷,夏季可大汗淋漓。牛肉中的肌氨酸、維生素B6,增強免疫力,促進蛋白質的新陳代謝和合成。

肉毒鹼用於支持脂肪的新陳代謝,產生支鏈氨基酸;鉀、鋅、蛋白質促進肌肉的生長;亞油酸可以作為抗氧化劑;丙胺酸從飲食的蛋白質中產生糖分;維生素B12對細胞的產生至關重要,能促進支鏈氨基酸的新陳代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淮南牛肉湯

Ⅹ 大衛挑戰哥利亞--的典故出自哪裡

1、大衛挑戰哥利亞的典故,出自《聖經舊約全書》·《撒母耳記上》第十七章。

2、故事內容是:
非利士人來攻打以色列,國王掃羅率領百姓列陣以待。這時非利士人中站出一個討戰的人,名叫歌利亞,他高大魁梧,身著重甲,手持重鐵槍。歌利亞對著以色列人罵陣40天,居然沒有人敢與他單挑,一聽見他罵陣就驚惶失措。掃羅王甚至發布命令,若有人能殺掉歌利亞就可得厚賜,並能娶公主為妻。即使如此,仍然沒有人敢出來和他對陣。

大衛是以色列猶大地伯利恆小城的一個牧童,這天他奉父命去探望前線的三個哥哥。他來到戰場的時候正好趕上歌利亞罵陣,大衛滿心大怒,自告奮勇要和歌利亞見個上下。在眾人勸說無效下,掃羅王把自己的銅盔戰甲給大衛穿上——可大衛感覺不慣,就仍舊穿著他的牧羊衣,一手拿杖,一手拿機弦,口袋裡帶著5塊光滑的石子,迎向非利士人去了。

歌利亞帶著一個給他拿盾牌的士兵向大衛走來,他嘲笑年輕的大衛和他的裝備。但大衛說:「你來攻擊我,是靠著刀槍和銅戟;我來攻擊你,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就是你所怒罵帶領以色列軍隊的神。今日耶和華必將你交在我手裡。我必殺你,斬你的頭……使普天下的人都知道以色列中有神;又使這眾人知道耶和華使人得勝不是用刀用槍,因為爭戰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他必將你們交在我們手裡。」

說著兩人迎面開始沖鋒。大衛用機弦甩出一顆石子,打中了歌利亞的額頭,甚至石子打進了額內。歌利亞仆倒在地,大衛拔出他的刀,把他的頭砍了下來。以色列軍隊趁機吶喊沖鋒,打敗了非利士人。

從此以後大衛在以色列人中威望大振,後來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衛王。

註:聖經中的大衛
大衛王 Dawei wang:King David(公元前1011-971年)。以色列的第二個王,耶和華上帝選擇他替代掃羅。耶和華上帝應許說他的一個後代(即耶穌基督)將會永遠地統治大衛的王座。大衛是一個多才多藝的音樂家,寫了許多詩篇。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