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折梅典故

折梅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22 18:25:42

Ⅰ 有關梅的典故

1、「折梅寄遠」——此典故出自南朝宋詩人陸凱的《贈范曄詩》「折花贈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借東風第一枝的梅將春的汛息、真摯的友情和濃濃的思念傳遞給友人范曄,梅花作為寄託相思感情的媒介物豐富著詠梅詩的內涵。

2、梅妻鶴子——指宋代著名詩人、高士林逋(字和靖)。以梅妻鶴子而聞名於天下的林逋,愛梅入魔,他不僅在小孤山遍增梅花,歌詠嘯傲其中,而且終生不娶,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真正不同凡俗。林逋共寫了詠梅詩七津八首,被稱為「孤山八梅」,通過詠梅來表現自己品性的高潔。許多詠梅詩人在目己詩詞中提及林逋,都表明自己與林逋相同的愛梅情結及超凡脫俗、高潔孤傲的節操、忘向。

Ⅱ 春風詞筆典故

開始出現與梅有關的著名的典故有兩個,都是在南朝的劉宋時期。一個是關於史回學家范曄的答故事。據《荊州記》記載:「陸凱與范曄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予曄。」 陸凱還隨花附詩一首:「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真可謂新穎而獨特,從此折梅寄遠就成了一個浪漫的典故。另一個是關於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梅花妝」的故事。據《金陵志》上說,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某年的正月初七日卧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於額上,成五齣之花,拂之不去,號梅花妝,宮人皆效之,後成為古代婦女的妝式之一。這兩個典故千百年來被人們於詩詞歌賦中反復引用。南朝時還有一個關於梅花的典故也很有名,南宋的詞人姜夔有一首著名的詞《暗香》,其中有這樣的句子:「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何遜是南朝時梁代著名的詩人,他曾經寫過一首《揚州法曹梅花盛開》:「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梅。銜霜當路發,映雪擬寒開。枝橫卻月觀,花繞凌風台。朝灑長門泣,夕駐臨邛杯。應知早飄落,故逐上春來。」因為這首詩,後人說起梅花的時候總是提起何遜,有時候說是「何遜梅花」,何遜也就成了與梅花有聯系的典故了。

Ⅲ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卿寄一枝春。本詩作者通過寄贈梅花,表達

自己對他人的思念之情。。。。是這個嗎?

Ⅳ 踏學尋梅的典故

踏雪尋梅 《紅樓來夢》源

薛寶釵的堂妹薛寶琴,許配給都中梅翰林之子為妻,進京待嫁,來到賈府。此時正值隆冬,剛好下了一場大雪,給大地披上了一層銀裝。李紈組織姐妹們以"雪"為題辦起詩社,大家在蘆雪庭賞雪吟詩。李紈命寶玉去櫳翠院向妙玉要一枝紅梅。寶玉欣然從命,很快就折回一枝紅梅。李紈又命邢岫煙、李紋、寶琴分別一紅、梅、花三個字各賦詩一首。一時間,蘆雪庭內熱鬧非常。賈母高興,背著王熙鳳等人坐轎來到蘆雪庭,邊誇梅花開的好,邊飲酒取樂,大家陪著賈母玩笑。突然賈母見白雪之中,寶琴身披鳧裘,旁邊丫頭抱著一瓶紅梅,竟想畫中的天仙一般。原來寶琴看櫳翠院紅梅開得好看,非常喜愛,也去櫳翠院折了幾枝。賈母見寶琴長得美如天仙,又很有才氣,心中十分喜歡,有意為寶玉求婚。一問薛姨媽,才知早已許給梅翰林家,而且很快就要完婚,賈母只好作罷。這幅畫描繪寶琴折梅回來的情景。

古詩鑒賞題

折梅的典故出自《贈范曄》這首詩: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這回里的答「花」和「春」都是指梅花,因江南春來早,而壠頭在北方,可能還冬雪消褪,所以詩人寄去一枝梅花,表達詩人對故人的思念之情。梅花是春的象徵,代表了詩人的美好祝福,詩人折梅遠寄,顯得志趣高雅,獨具匠心。
可見,折梅這個典故可以表達美好祝福和對遠方親友的思念之情,經過引申,當然也可表達思念遠方故鄉之情,但是具體代表種感情要結合上下文和寫作背景來看。《客舍對梅》中有「還憐客路龍山下」之句,「客路」是旅途、他鄉的路的意思,據此可以認為「折梅」在這首詩中表達的是思鄉之情。

也就是說,折梅本身並沒有直接與」故鄉「掛鉤,這個典故即可表達思鄉之情,也可表達思人之情。說這首詩中的"折梅"表達的是思鄉之情是通過分析作品的其它信息所得出的結論。
同理,斷腸在這里所表達的也是思鄉之情。

Ⅵ 國禮贈梅典故

梅是凌寒之花,代表堅韌,與中華民族的性格相似,以此自比;另,折梅寄遠寓意著友誼。典出《贈范曄》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Ⅶ 折梅端為故人留什麼意思

【出典】 見「驛路梅花」條。
【釋義】 南朝宋人陸凱,在江南寄梅花一枝並詩一首與長安友人范曄。後世用作思念友人的典故,也用以詠梅。
【例句】 綉衣屢許攜家醞,皂蓋能忘折野梅。(杜甫《 王十七侍御掄許攜酒至草堂奉寄此詩便請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2446)這里化用「折梅」典,希望高適能來草堂折梅,暗寓思友之情。
《太平御覽》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陸凱與范曄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並贈花詩曰:『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後因以「驛使梅花」表示對親友的問候及思念。
出處:
《太平御覽》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陸凱與范曄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並贈花詩曰:『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例句:
清·李調元《青門畫菊見贈余亦自畫墨梅答之仍用前韻》:「驛使梅花寄所思,老人特地寫枯枝。」
故事:
驛使梅花的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期,陸凱與范曄是很好的朋友,兩人經常書信往來。一年早春,陸凱遇到去長安的驛使,就折下一枝盛開的梅花,托信使帶給遠在長安的范曄,並作詩:「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常用:
一般成語

Ⅷ 春天折梅贈遠,秋天采蓮懷人意思

春天折梅贈送遠行的客人,
秋天采蓮來滋補懷孕的人意思

Ⅸ 梅花的故事

1、最早的梅花詩

古今吟詠梅的詩詞不下千篇,最早的一首是陸凱的「贈范曄」:折梅逢驛使,寄予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陸凱與范曄是好友,常以書信來往。北魏景明二年,陸凱率兵渡過梅嶺。正值嶺梅怒放,立馬於梅花叢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隴頭好友范曄,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驛使,把一支梅花裝在信袋裡,暗暗捎給好友范曄。

范曄拆開信一看,裡面赫然放著一枝梅花,並有詩一首。范曄被陸凱這種一身清白、忠貞愛國、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精神所感動,黯然淚下。

這件事傳出以後,被南北兩方文人稱贊不已。後人以「一枝春」作為梅花的代稱。也常用作詠梅和別後相思的典故,並成為詞牌名。

2、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出外打仗,天氣熱得出奇,又找不到水源,幾萬人馬喝不上水,情況相當危急,曹操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坡就到梅林了。

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此故事最早記載於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假譎》中,望梅止渴充分表現出曹操的聰明才智和隨機應變的才能。

3、壽陽公主梅花妝

「太平預覽」記載,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某日仰卧於含章殿下,殿前的梅花樹被微風一吹,落下來一朵梅花,不偏不正正好粘在公主的額上,而且怎麼也揭不下來。

三天之後,梅花被清洗了下來,但公主額上卻留下五個花瓣的印記,宮中女子見公主額上的梅花印非常美麗,都想效仿於是就剪梅花貼於額頭。一種新的美容術從此誕生,當時被稱為「梅花妝」。

這種裝扮傳到民間,成為民間女子、官宦小姐、及歌妓舞女們爭相效仿的時尚妝容,一直到唐五代都非常流行。到宋代以後,女子漸漸不貼花鈿了,但後來只要形容艷妝或精緻的妝容,就用「梅花妝」一詞。

4、王昭君香魂歸故里化作梅花

傳說正月梅花的司花神是王昭君,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具有梅花俏麗冷艷,超凡脫俗的容貌,還具有梅花高潔無畏奉獻的精神意蘊,歷代有關王昭君繪畫多用白雪紅梅作為背景,來隱喻身穿防雪戎服,騎馬懷抱琵琶的王昭君。

王昭君深明大義,捨身和親,敦眭汗胡的豐功偉績,歷來就受到人們的頌揚。歷史學家翦伯贊賦詩評價說:漢武雄圖載詩篇,長城萬里通烽煙,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正如青冢墓碑上所刻:一聲歸朔漠,數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

5、青梅煮酒論英雄

建安五年,董承約會劉備等立盟除曹。劉恐曹生疑,每天澆水,種菜。曹聞之後,設樽咀,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以論天下英雄,曹當時是以試探的心理來的設宴的,而劉則誠惶誠恐,希望不要引起曹的懷疑。

曹操與劉備,一個如升龍,躍於雲上,虎視天下,所謂視天下無一物,曹操的措詞是何等張揚。而劉備似隱龍,因為時機沒到,羽翼未豐,還要藉助他人的力量,在談吐中步步後退,在危機的時候又能急中生智,巧渡難關,不愧是曹操所指的英雄。

6、梅花香自苦寒來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此兩句早已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梅花香自苦寒來,意思是捱過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梅花香自苦寒來喻意要想擁有珍貴品質或美好才華等是需要不斷的努力、修煉,克服一定的困難才能達到的。

梅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具有強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動力,梅花象徵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別的花都是春天才開,它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

梅花迎雪吐艷,凌寒飄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創造了優秀的生活與文明,梅的品格與氣節就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最佳寫照!

Ⅹ 有關梅花的典故

1、一枝春

陳師道《黃梅五首》(之三)「欲傳千里信,暗折一枝春。」

詩中運用了「折梅寄遠」的典故。此典故出自南朝宋詩人陸凱的《贈范曄詩》「折花贈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借東風第一枝的梅將春的汛息、真摯的友情和濃濃的思念傳遞給友人范曄,梅花作為寄託相思感情的媒介物豐富著詠梅詩的內涵。

2、西湖處士或孤山處士

西湖處士、孤山處士均指宋代著名詩人、高士林逋(字和靖)。以梅妻鶴子而聞名於天下的林逋,愛梅入魔,他不僅在小孤山遍增梅花,歌詠嘯傲其中,而且終生不娶,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真正不同凡俗。

林逋共寫了詠梅詩七津八首,被稱為「孤山八梅」,通過詠梅來表現自己品性的高潔。許多詠梅詩人在目己詩詞中提及林逋,都表明自己與林逋相同的愛梅情結及超凡脫俗、高潔孤傲的節操、忘向。同時「海妻鶴子」也成了典故。

3、梅花妝

「梅花妝」的典故是指壽陽公主正月初七在含章股下小卧,梅花飄落到他額上,成五瓣,拂之不不去,甚為好看,宮中美人皆紛紛仿效之。詩中運用「梅花妝」的典故,個僅說明梅花妝為女性儀儀容的修飾,它為女性增添了雅緻和風韻,而且在說明女性對青春和生命的熱愛之情。

4、何 郎

何郎,即何遜,曾做揚州法曹,在舍下種青梅樹,日常吟詠其下,後遷洛陽,因思梅心切返揚州,正值梅花盛開,於是賞玩不已,被後人稱為「知梅者」。何遜有詩《揚州法曹梅花盛開》「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海。銜霜當路發,映雷擬寒開。」寫出了海花的盎然生機及詩人對時光飛逝的慨嘆,對後世詠梅詩創作影響很大。

5、

高士、美人

此首詩運用了兩個典故,一是袁安卧雪,一是羅浮遇仙。(柳宗元《龍城錄》),前者講洛陽大雪時,人多外出乞食,袁安卻高卧家中忍飢受寒,不求助於人。

後者講陏趙師雄遷羅浮,天寒日暮,月色微明,於松林間酒肆旁見一美人淡妝素服,芳氣襲人,舉止高雅,因扣家門與之共飲。師雄醉卧至曉,發現自己在大梅花樹下。用這兩個典故把梅花比作卧雪高士,月下美人,突出了梅花凌寒傲雪,素淡馨香的神韻。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