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兩則邯鄲學步故事
邯鄲學步,也作「學步邯鄲」。比喻一味地模仿別人,不僅學不到本事,反而把內原來的本容事也丟了。
故事講的是,戰國時期,一個燕國人聽說趙國邯鄲人走姿很漂亮,便來到邯鄲學習邯鄲人走路。未得其能,又忘記自己的走姿,最後爬著回到了燕國。李白詩曰: 壽陵失本步,笑煞邯鄲人。
但有學者研究認為,邯鄲學步其實學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學的邯鄲舞步。當時在趙國邯鄲流行一種舞步叫踮屣,是一種類似於現代西方芭蕾舞的點著腳尖跳舞的舞步,非常優美。
⑵ 邯鄲學步的故事
建議你不要用,下面解釋一下這個成語吧!
邯鄲學步
出處 莊周《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用法 含貶義
近義詞 鸚鵡學舌、東施效顰、數典忘祖 、壽陵失步
反義詞 標新立異、獨辟蹊徑、擇善而從
典故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
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裡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裡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像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勤於向別人學習是應該肯定的,但是,一定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如果象燕國壽陵人那樣,盲目鄙薄自己,一味崇拜別人,生搬硬套,亦步亦趨,結果必然是人家的優點沒學來,自己的長處卻丟光了。
⑶ 寓言故事邯鄲學步 是歷史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是一個歷史典故。故事講的是,戰國時期,一個燕國人聽說趙國邯鄲人走姿很漂亮,便來到邯鄲學習邯鄲人走路。未得其能,又忘記自己的走姿,最後爬著回到了燕國。李白詩曰: 壽陵失本步,笑煞邯鄲人。
邯鄲學步讀音為hán dān xué bù,比喻一味地模仿別人,不僅沒學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了。出自《莊子·秋水》:「子往呼!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比喻義:
比喻一味模仿別人,不僅學不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掉了。
(3)寓言兩則邯鄲學步故事擴展閱讀:
成語解析:
《莊子·秋水》篇里寫道:「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學行於邯鄲歟?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這個典故的意思是:戰國時,趙國都城邯鄲的人以走路姿勢優美而著稱。有個燕國人來到邯鄲,要學習他們如何走路。他發現滿街的人走路各異,但都優雅,就見一個學一個。結果,他什麼都沒學會,連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著回去。
近義詞:
鴝鵒效言、步人後塵、邯鄲匍匐、數典忘祖、鸚鵡學舌、壽陵失步、枉轡學步、東施效顰、哎喲東施、優孟衣冠、亦步亦趨、西顰東效、壽陵匍匐。
反義詞:
獨辟蹊徑、標新立異、擇善而長。
例句:
邯鄲學步,生搬硬套,是學不會真正的東西的。
⑷ 邯鄲學步完整故事內容
【解 釋】
邯鄲:地名,戰國時趙國都城,今河北省邯鄲市,邯鄲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成語典故之都和中國散文之城、太極之鄉。國務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和市區人口超百萬的特大城市。邯鄲市位於河北省的最南端,東臨山東聊城,南鄰河南安陽,西鄰河北峰峰,北臨河北沙河。
邯鄲詳情: http://ke..com/view/16951.htm
步:行走,走路。 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長處失去了。
從前有個人在邯鄲學習怎樣走路,結果不但沒有學會邯鄲人走路,而且忘了以前自己是怎樣走的,於是只好爬著回家去。
[編輯本段]【出 處】
1、莊周《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2、昔有學步於邯鄲者①,曾未得其彷彿②,又復失其故步③,遂匍匐而歸耳④——《漢書》。
①昔(xī)——從前,過去。步——行走,走路。
②曾——這里相當於「乃」,意思同「卻」。彷彿——大略、大概。
③故步——原來走路的步法。
④匍匐(pú fú)——爬行。
[編輯本段]【用 法】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分句;含貶義。
[編輯本段]【示 例】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1回:「盛希瑗道:'是~,失其故步幺?'」
半臂添寒尚書醉,屏後金釵楚楚,齊俯首~。(清·梁紹任《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一)
[編輯本段]【近義詞】
鸚鵡學舌、東施效顰、數典忘祖 、壽陵失步。
[編輯本段]【反義詞】
標新立異、獨辟蹊徑、擇善而從 。
[編輯本段]【故事新編】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
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裡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裡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像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編輯本段]【提 示】
勤於向別人學習是應該肯定的,但是,一定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如果像燕國壽陵人那樣,盲目鄙薄自己,一味崇拜別人,生搬硬套,亦步亦趨,結果必然是人家的優點沒學來,自己的長處卻丟光了。
[編輯本段]【英文】
Imitating Another without Success and Losing What Used to Be One's Own Ability
Tradition has it that more than 2,ooo years ago,there lived a young man in the Shouling area of the State of Yan.As his name is not known ,we just call him Shouling young man for convenience's sake.
self confident He was at a loss as to how to behave all the time.
His family members advised him to overcome this shortcoming,but he thought they were fond of poking their noses into his business and were unwilling to provide him with tuition fee.His relatives and neighbours sneered at him,saying that he would never be able to learn anything.Asthe days went by,he even began to doubt whether he should walk the way he did,for he felt more and more that his walking gestures were too clumsy and awkward.
One day,he met some people on the road who were chatting and laughing.One of them said that people in Handan walked most gracefully.And thatwas just what he was most concerned about,so he hurreed towards the mand wanted to make further inquiries.To his surprise,when these people saw him,they stalked off laughing.
He could not picture to himself in what way their walking gestures were graceful,no matter how hard he racked his parents one day.He went to Handanwhich was far away to learn how to walk.
As soon as he arrived in Handan,he was dazzled to find that everything was novel.He learned from the children there how to walk,because he thought that the children's walking gestures were lively and pleasing to the eye.He learnd from the old people there how to walk,because he thought the old people's walking gestures were steady .He learnd from the women there how to walk,because he thought the women' swaying walking gestures were beautiful.That being the case with him ,in less than half a month he even forgot how to walk.As he had already used up his traveling expenses,he had to crawl back home.
This story come from the article"Autumn Water"in The Works of Xhuang Zi(Zhuang Zi was a famous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er of about 300B.c.).Later the set phrase"initating another without success and losing what used to be one's own ability"is used to refer to acts of ing others mechanisally in disregard of specififc conditions.
⑸ 邯鄲學步寓言故事200字左右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無意中,他聽說趙國都城邯鄲的人特別有風度,走起路來,姿勢優雅,灑脫自如,特別好看。於是這位燕國青年決定要去趙國學邯鄲人走路的姿勢。他不顧家人的反對,帶上盤纏,跋涉千里,專程趕到邯鄲一心要學邯鄲人走路的樣子。
他來到大街上,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看得他都發了呆,不知該怎樣邁開步子。這時,迎面走來一個人,年齡和這位燕國青年相仿,那走路的樣子實在令人羨慕。於是等那人走過,燕國青年便跟在他後面摹仿,那人邁左腳,燕國青年也邁左腳,那人邁右腳,燕國青年也邁右腳,稍一不留心,他就搞亂了左右,搞得他十分緊張,哪還顧得了什麼姿勢。眼看那人越走越遠,燕國青年漸漸跟不上了,他只好又回到原地。接著他又盯住了一個年紀稍大的人,他又跟在別人身後一步一趨地學走路,引得街上的人都停下腳步觀看,有的人還捂著嘴笑。幾天下來,他累得腰酸腿疼,但學去學來總是學不像。
一連過了好幾個月,燕國青年越學越差勁,不僅連邯鄲人的走法沒學會,而且還把自己原來是怎麼走路的也全忘了。眼看帶來的盤纏已經花光,自己一無所獲,他十分沮喪,於是只好回家了。可是他又忘了自己原來是怎樣走路的,竟然邁不開步子了。無奈,燕國青年只好在地上爬著回去,那樣子好不狼狽。
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拓展資料
【出自】:《莊子·秋水》:「子往呼!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李白詩曰:壽陵失本步,笑煞邯鄲人。
【近義詞】:鸚鵡學舌、東施效顰、數典忘祖
【反義詞】:標新立異、獨辟蹊徑、擇善而長
⑹ 四年級課文第25課寓言兩則邯鄲學步後記後續日記
《邯鄲學步》是一則寓言故事,下面是關於邯鄲學步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反思一:邯鄲學步教學反思
《莊子·秋水》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燕國壽陵的一位少年因羨慕趙國人走路姿態的優雅,不辭辛苦地來到趙國都城邯鄲,跟著街上的行人模仿學習,其結果是:學步不成,反倒丟了以前的步法,只能爬著回去,成了千古的笑柄。每次讀到這個故事,我都不免為這位壽陵青年惋惜不已:他不遠千里出國學步,為的是改進自己的風度舉止,其誠心可贊,其精神可嘉;只可惜他不是根據自己原有的條件,取人之長,因時制宜,而是生搬硬套,亦步亦趨,其結果當然是可悲的。
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那樣。而作為教師,他必然具有自己獨特而鮮明的教學個性。這種個性是教師在生活實踐和教學實踐中形成的,具有相對穩定性,它是獨特的個性氣質、人格精神、學識才能、藝術追求和審美情趣的總和。一位優秀的教師必然具備一種近乎完美的教學個性,在此基礎上形成獨樹一幟的教學風格:比如有的教師善於抒情,上課感情充沛,激情四溢,使學生在強烈的感染中受教育;有的教師擅長訓練,上課時注重傳授方法,指導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增長才幹;有的教師追求生動,講解教材引人入勝,出神入化,使學生在美的享受中獲得知識……不管是哪一種風格,都體現出教師個體的獨創性,而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獨創性,才展現出教學的多姿多彩和生機活力,才能真正體現出教師勞動的價值。因此,一個真正有教學思想的老師,不在於機械盲目地去照搬某一種教學模式,而在於能博採眾家之長,在廣泛吸收先進教學經驗的基礎之上發揮個人優勢,大膽創新,從而形成具有個性特點的教學風格,而並非是模糊個性,追求「大同」;也並非是否定求異創新,大家只走「華山一條路」。
壽陵的年輕人到邯鄲去學步,初衷是好的:是要改進自己的行走方式,然而他卻迷失了自我,終於找不到回家的路。我們在探尋改進課堂教學之路時,千萬要吸取他失敗的教訓:那就是要正確地認清自我,不固步自封,不因循守舊,同時又不能妄自菲薄、迷信權威,塑造並保持自我豐滿的教學個性,並在不斷的實踐中逐步完善自己。
邯鄲學步教學反思邯鄲學步教學反思
反思二:邯鄲學步教學反思
《邯鄲學步》這則寓言通過讀讓學生悟出一個人生道理:拋棄個人所長,盲目模仿他人,其結果只能使自己無所適從。我讓學生帶著文後的兩個問題閱讀短文,邊讀邊思考,讀後讓學生各抒己見。討論異常積極熱烈,然而,學生所感悟令我吃驚。部分學生認為燕國的那個青年人學來學去最後連路也不會走,是因為他太笨,得出的結論是「不要學習別人的東西」、「早知學不會如此難堪,還不如不學。」也有少數學生認為「老天不公平,以燕國青年的精神,結果不應該爬回去」。
課後,我反復思考著學生的看法,又反復讀這則寓言,讀著讀著,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成人只看到了燕國青年的狼狽相,可是燕國青年人身上那麼多的閃光點,我們竟然忽視了;我們只看到了結果,卻看不到過程,看不到那個青年人為了達到目標所付出的努力。
邯鄲學步教學反思文章邯鄲學步教學反思出自http://www.gkstk.com/article/wk-78500000772517.html,轉載請保留此鏈接!
一、燕國青年有強烈的求知慾。他聽說「趙國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特別優美」,於是「不顧路途遙遠,爬山涉水,趕到邯鄲來學習當地人走路的姿勢。」這種學習來自他內心的渴望,他的求知慾是那樣強烈,相比那些墨守陳規的人顯得難能可貴。這不正是當今我們所努力造就的學習型社會的人應有的品質嗎?
二、燕國青年善於學習。為了學習邯鄲人走路,「他整天呆在邯鄲的大街上,觀看人家怎樣走路,邊看邊琢磨人家走路的特點,邊摹仿人家走路」,既觀察,又琢磨,還有實際行動,你看人家多用心,多投入呀!他學習走步可以說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這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最佳學習境界嗎?怎麼能指責他學習方法不對呢?頂多不該「跟這個後邊走幾步,再跟那個人後邊走幾步」。可是這又有什麼錯呢?「這個人」、「那個人」都是邯鄲人,他們的步法肯定有共同之處,一定要拜師學藝才可以嗎?要知道他已經是青年了,應該有一定的鑒別能力。
三、燕國青年善於反思,不肯輕易認輸。剛開始,「學來學去,總是不像」,他並沒有用一成不變的方法去學習,他想「也許是因為自己習慣了原來的步法,所以學不好」,經過認真地思考,他才丟掉了自己原來並不好看的步法,學習的過程很辛苦,常常「把他弄得手足無措」,但他還是堅持學習了幾個月,一直到把錢用光了,才不得不回家去。
想到這里,我明白了,二十一世紀的孩子們學會了用自己的眼光看問題,他們有理由得出不同的答案,幾年來我們努力培養的創新精神在他們身上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反思三:邯鄲學步教學反思
邯鄲學步教學反思教學反思
《成語故事二則》第一課時除疏通課文之處,還學習了第一則成語《邯鄲學步》,這則故事我主要採用引導的方式來展開教學的.
如:我先讓學生圍繞"為什麼燕國少年到最後連自己原來走路的姿勢都忘了?這時學生聽了興趣盎然,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於是,我趕緊抓住時機讓學生回到文中,把關鍵句子畫出來,還有的學生更不得了,把平時聽到的或見到的一些事例來理解,接著,我連忙出示學生找出來的句子如:他今天跟這個人學這樣走路,明天又跟那個人學那樣走路,結果哪種姿勢也沒有學好.最後,讓學生概括寓意或者明白了一個什麼樣的道理,這樣教學,不但使學生獲得了豐富的情感體驗.還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自己的理解能力.
但在學生的作業中發現邯鄲學步的近異詞與反義詞做的不盡人意,說明課文分析不到位,或者是學生缺用這個成語的經驗.
⑺ 邯鄲學步帶拼音寓言故事百度
戰國時候,燕國有個青年人,他聽說趙國都城邯鄲的人特別有風度,他們走起路來,不緊不慢,又瀟灑又優雅,那姿勢特別好看。於是這位燕國青年決定要去趙國學邯鄲人走路的姿勢。他不顧家人的反對,帶上盤纏,跋涉千里,專程趕到邯鄲一心要學邯鄲人走路的樣子。
他來到大街上,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看得他都發了呆,不知該怎樣邁開步子。這時,迎面走來一個人,年齡和這位燕國青年相仿,那走路的樣子實在令人羨慕。於是等那人走過,燕國青年便跟在他後面摹仿,那人邁左腳,燕國青年也邁左腳,那人邁右腳,燕國青年也邁右腳,稍一不留心,他就搞亂了左右,搞得他十分緊張,哪還顧得了什麼姿勢。眼看那人越走越遠,燕國青年漸漸跟不上了,他只好又回到原地。接著他又盯住了一個年紀稍大的人,他又跟在別人身後一步一趨地學走路,引得街上的人都停下腳步觀看,有的人還捂著嘴笑。幾天下來,他累得腰酸腿疼,但學去學來總是學不像。
燕國青年心想,學不好的原因肯定是自己原來走慣了的老姿勢和步法,於是,他下決心丟掉自己原來的習慣走法,從頭開始學習走路,一定要把邯鄲人的步法學到手。
可是,一連過了好幾個月,燕國青年越學越差勁,不僅連邯鄲人的走法沒學會,而且還把自己原來是怎麼走路的也全忘了。眼看帶來的盤纏已經花光,自己一無所獲,他十分沮喪,於是只好回家了。可是他又忘了自己原來是怎樣走路的,竟然邁不開步子了。無奈,燕國青年只好在地上爬著回去,那樣子好不狼狽。
看起來,生搬硬套的學習方法是不可取的,不但沒學到別人的,反而連自己原有的也給丟了,真是大可不必。
⑻ 邯鄲學步的故事,要100字左右,急求!!!!
邯鄲學復步的故事。
燕國有個壽陵制少年聽說邯鄲人走路姿勢很美,便跑到邯鄲來學習這種很美的走路姿勢。但是這個壽陵少年的學習方法不對。
他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就學習小孩子走路;他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就學習老人的走路姿勢;他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覺得很美,就學習婦女的走路姿勢。
到最後,他不但沒學到趙國人走路的優美姿勢反而將自己原來怎麼走路也忘掉了,到頭來居然不會走路,只好以手著地爬回老家去。
(8)寓言兩則邯鄲學步故事擴展閱讀:
邯鄲學步的出處
邯鄲學步出自《莊子·秋水》:「子往呼!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譯文:
戰國時期,燕國壽陵有個少年,聽說趙國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特別優美,於是不顧路途遙遠,來到邯鄲學習當地人走路的姿勢。結果,他不僅沒有學到邯鄲人走路的姿勢,還把自己原來走路的姿勢也忘記了,最後只好爬著回去。
比喻意義:
邯鄲學步比喻一味模仿別人,不僅學不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掉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邯鄲學步
⑼ 邯鄲學步 寓言故事 完整的講出來
邯鄲學步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裡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認為是家裡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很美。他一聽,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像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