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簡短寓言故事
反裘負芻
魏文侯出遊,見路人反裘而負芻。文侯曰:"胡為反裘而負芻?"對曰:"臣愛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盡而毛無所恃耶?"
㈡ 十則寓言故事及其寓意,要文言文的那種
塞翁失馬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回何遽不為福乎?」居數答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寓意:福禍相依,我們要善於用冷靜的頭腦,辯證的眼光看待福與禍。在一定的條件下,福可以轉化為禍,禍也可變化成福。好事和壞事在一定條件可以互相轉換。
揠苗助長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⑩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寓言意義:客觀事物的發展自有它的規律,純靠良好的願望和熱情是不夠的,很可能效果還會與主觀願望相反。這一寓言還告知一具體道理:"欲速則不達"。
先發兩則了。。。。網上可以查到。
㈢ 寓言故事文言文短篇及寓意
一、楚人學舟
【原文】楚①人有習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師之是聽.於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遂遮謝舟師,椎③鼓徑進,亟犯④大險,乃四顧膽落,墜槳失柁⑤.
【注釋】①楚:古國名.②折:調頭.旋:轉彎.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戰,前進時以擊鼓為號.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譯文】楚國有個學習駕船的人,他(在)開始(的時候)折返、旋轉、快、慢,完全聽從船師傅的話.於是在江中島嶼之間小試(身手),所做的沒有不得心應手的,便以為學全了駕船的技術.馬上謝別了船師,擊鼓(古人大概是靠擊鼓來發布號令的吧)快進,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險,就四處張望嚇破了膽,槳墜(江)舵失去操控.然而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嗎?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其始折旋疾徐(慢)(2)乃四顧膽落(看)
2.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的句子:(1)遂以為盡操舟之術.譯文:於是就認為已經完全掌握了駕船方法(技術).(2)椎鼓徑進…… 譯文:用椎敲著鼓,徑直向前駛去.
3.本文告訴人們的道理是:答:學習、工作不能淺嘗輒止(或學習、工作不能自滿,或學習、工作應該不斷進取).
㈣ 最少的「寓言故事」文言文
最少的「寓言故事」文言文是:刻舟求劍。
㈤ 能不能找一些很短的文言文寓言故事
穿井得人①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②,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③,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
【字詞注釋】
①選自《呂氏春秋》.②溉汲:取水.③穿井:挖井.
【詩文翻譯】
宋國有一戶姓丁的人家,家裡沒有水井,要到外邊去取水,所以總有一個人在外邊奔波.後來他家挖了一口井,於是對人說:「我挖了一口井,家裡就多了一個人.」有人聽見這話,就向另外的人傳話說:「丁家挖了一口井,井裡出來一個人.」於是全國的人都爭相傳播這樣一條奇聞.消息傳到了宋國國君那裡.國君派人到丁家去查問.丁家的人回答說:「我們是說挖井之後多出一個人的勞力可供使用,不是說從井裡挖出一個人來.」
啟發:這個故事從丁氏的穿井引出傳話的出入,說明傳言易訛,凡事須親自調查,這樣才能了解到事情的真相.
畫蛇添足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我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取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狐假虎威
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江一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吾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已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棗猶百獸之畏虎也.」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
愚人食鹽
昔有愚人,至於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有鹽故,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返為其患
有一個愚人到別人家做客
嫌湯菜淡而無味
主人為他加了點鹽
愚人自以為悟到了鹽的美味
自己料想:飯菜好吃是因為有鹽的緣故,更何況多放些呢?
急忙回家空口去食鹽
滿口的咸苦還不明白自己愚在哪裡
世間各人有各人的智識,智識也有高高低低的差別.智識是改造自己和利益他人的武器.若是智識用之不當!也可能毀滅自己、和違害社會.更是要用得不偏不倚,才能發揮效用.否則良葯也會變成毒品.
比喻貪吃好玩,與斷食偏信都不適中.過分的享樂與吃苦主義都有偏.世間萬事必須適中,過與不及都可能壞事.又比喻有些人做事不負責任,可能一生一世都一事無成.過分的熱衷名利,也會造成爭奪計較而造惡業,或勞碌一生,與煩惱糾纏不休,乃至生生世世都輪回不息.
㈥ 寓言故事(文言文)
牧童與畫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一日曝(pù曬)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fǔ拍手)掌大笑曰:「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chù收縮)入兩股間,今乃掉(搖擺)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雲:「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亡羊補牢
語見《戰國策·庄辛論幸臣》:「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諱疾忌醫
扁鵲見蔡桓公①,立有間②,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③,不治將恐深。」桓候曰:「寡人無疾④。」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⑤。」居十日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⑦。」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⑧。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⑨;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⑩;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11);在骨髓,司命之所屬(12),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13)。」 居五日,桓公體痛;使人索扁鵲(14),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5)。——《韓非子》
㈦ 有什麼短一點的古文寓言故事
穿井得抄人①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②,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③,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
【字詞注釋】
①選自《呂氏春秋》。②溉汲:取水。③穿井:挖井。
【詩文翻譯】
宋國有一戶姓丁的人家,家裡沒有水井,要到外邊去取水,所以總有一個人在外邊奔波。後來他家挖了一口井,於是對人說:「我挖了一口井,家裡就多了一個人。」有人聽見這話,就向另外的人傳話說:「丁家挖了一口井,井裡出來一個人。」於是全國的人都爭相傳播這樣一條奇聞。消息傳到了宋國國君那裡。國君派人到丁家去查問。丁家的人回答說:「我們是說挖井之後多出一個人的勞力可供使用,不是說從井裡挖出一個人來。」
啟發:這個故事從丁氏的穿井引出傳話的出入,說明傳言易訛,凡事須親自調查,這樣才能了解到事情的真相。
㈧ 文言文寓言故事
執竿入城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魯國有個拿著長長的竿子進入城門的人,起初豎立起來拿著它,不能進入城門,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入城門,實在想不出辦法來了。一會兒,有個老人來到這里說:「我並不是聖賢,只不過是見到的事情多了,為什麼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後進入城門呢?」那個魯國人於是依從了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了。
鄭人買履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鄭人買履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相矛盾
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他)稱贊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堅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稱贊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鋒利,對於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說:「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會怎麼樣?」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1、杯弓蛇影
嘗有親客,久闊不復來,廣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賜酒,方欲飲,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既飲而疾。"於時,河南聽事壁上有角,漆畫作蛇,廣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復置酒於前處,謂客曰:"酒中復有所見不?"答曰:"所見如初。"廣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痾頓愈。
2、截竿進城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堅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3、鷸蚌相爭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既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4、拔苗助長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稿矣。
㈨ 短小精悍的動物寓言故事(文言文)
出自 劉向《說苑·談叢》
《梟將東徙》
梟逢鳩.鳩曰:「子將安之 」梟曰:「我將東徙回.」 鳩曰:「何答故 」梟曰:「鄉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 鳩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
翻譯:
貓頭鷹遇見了斑鳩,斑鳩問它:「你要到哪兒去呀?」
貓頭鷹說:「我准備搬到東邊去.」
斑鳩問:「為什麼呢?」
貓頭鷹說:「村裡人都討厭我的叫聲,因此我想搬到東邊去.」
斑鳩說:「你改變叫聲,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變叫聲,即使搬到東邊去,東邊村裡人照樣討厭你.」 .
【說明】這則寓言故事告誡人們,對待自己的重大缺點和某些重大問題,要從根本上加以解決,不能像貓頭鷹搬家那樣,就事論事,迴避矛盾,這樣問題是解決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