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出爾反爾的典故

出爾反爾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20 21:05:24

❶ 出爾反爾的成語故事

現多指人的言行反復無常,當初您這樣對待他們,小的諸侯國之間也發生各種戰事,他就找了一個人發泄,管錢糧的官員並不把這嚴重的災情報告給您,在這七個大國之外,殺也殺不完:「這不難辦,這要怪您自己,要警惕呀?」 孟子說話可是直來直去的,根本懶得沖鋒殺敵,就是後來被中國人稱為亞聖的孟子,回,別人也如何對待你!要是殺了這些人吧!出乎爾者。爾。」 鄒穆公瞪大了眼睛。鄒穆公的官吏共死了33個人,年老體弱的百姓餓死在山溝荒野之中。而大王的糧倉還是滿滿的。」 「那要怎麼辦呢,壯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老百姓都感激您,他們像在旁邊看熱鬧一樣,繼續說。這可不是一般的怠慢。孟子又繼續說,就要用同樣的手段來對待那些長官了:「曾子曰,鄒國和魯國就發生了戰爭。出爾反爾的成語故事出爾反爾的意思,並且願意為國家沖鋒殺敵了?」鄒穆公覺得孟子說的話還有點道理。 鄒穆公問孟子道:原意是你怎樣對待別人,孟子說,可是老百姓卻沒有一個為他們去拚命的,前後自相矛盾,今天他們也以同樣的怠慢來對待您,便謙遜地問,而不去營救。鄒穆公很不開心!你怎樣對待別人,國庫也很充足,最終鄒國還是吃了敗仗,真是可恨極了,當時就只是存在這七個諸侯國,這個人不是別人:『戒之戒之?」 鄒穆公咬了咬嘴唇。在戰斗的時候:戰國時期。孟子告訴鄒穆公說,可以看出他吃驚不小:「這不怪老百姓啊。我該怎麼辦才好呢,反乎爾者也,沒有說話,別人就怎樣對待你,也會愛護他們的長官,通「返」。發生戰爭也並不是只在大國之間,有七個較為強大的諸侯國,這簡直就是不把老百姓的生死放在眼裡啊。』這句話的意思是,於是,史稱「戰國七雄」。現在鄒國發生的事。但是你可不要以為,還有許多的小國存在?」鄒穆公搖了搖頭:「曾子有句言,他們人太多,而參加戰斗的老百姓則一個也沒有死,其實呢:「在這場戰爭中,你;要是不殺吧,有一次。由於鄒國比魯國還要弱小一些,盡管鄒穆公率領鄒國的軍民去抵抗,您聽說過嗎,可巧,我手下的官吏被殺死了33個,您又有什麼可報怨的呢,實行了仁政,他們眼看長官被殺;反,流落到哪個國家的都有。但是孟子沒有理他。孟子接著說道,不就是曾子這句名言的最好注釋嗎:「記得有一年鬧災荒,您可以實行仁政啊。這不。您想啊,我又難消心中之恨?如今百姓有了一個報復的機會

❷ 歷史中出爾反爾的例子

杯酒釋兵權算不上出爾反爾的例子呀~
個人認為你們老師的行為和以下我要說內的這個故事比較像:容
春秋初期鄭國有個國君叫姬掘突(史稱鄭武公),他不滿意自己狹小的疆域,在陰謀詭計之下,把女兒嫁給鄰近只一百公里的胡國(河南漯河)國君。幾年之後姬掘突召集會議,討論應該先向誰用兵,有個霉運當頭的大臣關其思說:「胡國最近,是最好的目標。」姬掘突義憤填膺,大吼說:「鄭、胡兩國有長期的友誼,胡國國君又是我的女婿,你竟有這種不仁不義的想法,天理不容。」立即把關其思斬首。胡國國君大為感動,不再在邊界設防。於是,姬掘突發動奇襲,把胡國滅掉。

❸ 歷史中出爾反爾的例子!

1.楚漢相爭是劉邦首先提出和議,結果簽訂和約後,又是劉邦單方面撒毀和約,違背承諾,派兵狙擊項羽,大家都指斥他是出爾反爾,而這件事亦成為中國歷史上,為所人所熟悉的出爾反爾事件。
2.戰國時,諸侯爭霸,戰爭不斷,再加上天災人禍,老百姓苦不堪言。
有一年,鄒國同魯國打仗,鄒被魯打敗,鄒穆公十分氣惱,認為鄒國的老百姓不支持自己的長官,就去向孟子請教如何處罰這些百姓。
鄒穆公說:「在這次戰爭中,我的官吏死了33人,可是老百姓看到自己國家的長官被殺,卻坐視不救,實在可惡!如果殺掉這些老百姓吧,他們人又太多,殺也殺不完;要是不殺吧,這些老百姓又太可恨了。您說,該怎麼辦才好呢?」
孟子聽完後,說道:「在那荒年的日子裡,您的老百姓又是怎樣的啊?也許大王不記得吧。餓死的老弱病殘添滿山谷,年輕力壯的四處逃竄,妻離子散,然而您的糧庫里糧食滿滿的,國庫里的金錢多多的。可是,不但不開倉賑濟災民,而且您的那些官吏卻依然過著花天酒地、淫穢腐臭的生活,這不就是在殘害老百姓嗎?遭殃的老百姓至少也有好幾千吧?您抱怨老百姓見死不救,那麼您的官吏們救過他們嗎?『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您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就怎樣回答您。老百姓這樣回答您,您又能責怪誰呢?如果國君關心老百姓,老百姓自然會擁護國君,自然會心甘情願地為國君出力,直至犧牲他們的生命。」
鄒穆公聽了孟子的話,默然不語,面帶愧色地退去了。
出 處 戰國·孟軻《孟子·梁惠王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爾反爾典故:楚漢相爭是劉邦首先提出和議,結果簽訂和約後,又是劉邦單方面撒毀和約,違背承諾,派兵狙擊項羽,大家都指斥他是出爾反爾,而這件事亦成為中國歷史上,為所人所熟悉的出爾反爾事件。
示 例 倘若不肯,也只好由他,我們不能做~的事。(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九回)
用 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責備反復無常

❹ 「出爾反爾」中第一個「爾」是什麼意思

爾:來你;反:通「返」,回。原意是源你怎樣做,就會得到怎樣的後果。現指人的言行反復無常,前後自相矛盾。

出 處 戰國·孟軻《孟子·梁惠王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示 例 倘若不肯,也只好由他,我們不能做~的事。(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九回)

著名的出爾反爾典故:楚漢相爭是劉邦首先提出和議,結果簽訂和約後,又是劉邦單方面撒毀和約,違背承諾,派兵狙擊項羽,大家都指斥他是出爾反爾,而這件事亦成為中國歷史上,為所人所熟悉的出爾反爾事件。

❺ 出爾反爾成語故事視頻

【成語】: 出爾反爾

【拼音】: chū ěr fǎn ěr

【解釋】: 爾:你;反:通「返」,回。回原意是答你怎樣做,就會得到怎樣的後果。現指人的言行反復無常,前後自相矛盾。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舉例造句】: 倘若不肯,也只好由他,我們不能做出爾反爾的事。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九回

【拼音代碼】: cefe

【近義詞】:反復無常、翻雲覆雨

【反義詞】:說一不二、言行一致、一言為定

歇後語】: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燈謎】: 反轉葫蘆,倒轉蒲扇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責備反復無常

【英文】: back and fill

【故事】: 戰國時期,鄒國與魯國發生一場戰爭,鄒國失敗,戰死了不少官吏,鄒穆公為此請教孟子,孟子告訴他「曾子說過:『你怎樣對待別人,將來別人會怎樣回報你。』」鄒穆公回想當年鄒國鬧災荒的情形就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在全國推行仁政

動畫網址網頁鏈接

❻ 成語故事出爾反爾

出爾反爾這則成語的原意是你怎樣對別人,別人也怎樣對你。現用來形容一個人言行前後矛盾,反復無常。爾指你,反同返。
這個成語來源於《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戰國時,有一年鄒國與魯國發生了戰爭。鄒國吃敗仗,死傷了不少將士。鄒穆公很不高興,問孟子道:在這次戰爭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殺死了三十三個,可是老百姓卻沒有一個為他們去拚命的,他們眼看長官被殺,而不去營救,可恨得很。要是殺了這些人吧,他們人太多,殺也殺不完;要是不殺吧,卻又十分可恨。您說該怎麼辦才好呢?
孟子回答說:記得有一年鬧災荒,年老體弱的百姓餓死在山溝荒野之中,壯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糧倉還是滿滿的,國庫也很充足,管錢糧的官員並不把這嚴重的災情報告給您。他們高高在上,不關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殘害百姓。
孟子在回顧了這辛酸的往事後,接著又說:您記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說過的話嗎?他說,要警惕呀!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如何對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個報復的機會,就要用同樣的手段來對待那些長官了。孟子最後告訴鄒穆公說:所以,大王不要去責怪他們、懲罰他們。如果實行仁政,您的百姓就會愛護他們的長官,並且願意為他們獻出生

❼ 出爾反爾的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答:一、出爾反爾的故事主要講了你怎樣對別人,別人也怎樣對你。現用來形容一個人言行前後矛盾,反復無常。
二、出爾反爾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七個較為強大的諸侯國,史稱「戰國七雄」。但是你可不要以為,當時就只是存在這七個諸侯國,其實呢,在這七個大國之外,還有許多的小國存在。發生戰爭也並不是只在大國之間,小的諸侯國之間也發生各種戰事。
這不,有一次,鄒國和魯國就發生了戰爭。由於鄒國比魯國還要弱小一些,盡管鄒穆公率領鄒國的軍民去抵抗,最終鄒國還是吃了敗仗。鄒穆公的官吏共死了33個人,而參加戰斗的老百姓則一個也沒有死。在戰斗的時候,他們像在旁邊看熱鬧一樣,根本懶得沖鋒殺敵。鄒穆公很不開心,於是,他就找了一個人發泄,可巧,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後來被中國人稱為亞聖的孟子。
鄒穆公問孟子道:「在這場戰爭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殺死了33個,可是老百姓卻沒有一個為他們去拚命的,他們眼看長官被殺,而不去營救,真是可恨極了!要是殺了這些人吧,他們人太多,殺也殺不完;要是不殺吧,我又難消心中之恨。我該怎麼辦才好呢?」
孟子說話可是直來直去的,孟子說:「這不怪老百姓啊,這要怪您自己。」
鄒穆公瞪大了眼睛,可以看出他吃驚不小。但是孟子沒有理他,繼續說:「記得有一年鬧災荒,年老體弱的百姓餓死在山溝荒野之中,壯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流落到哪個國家的都有。而大王的糧倉還是滿滿的,國庫也很充足,管錢糧的官員並不把這嚴重的災情報告給您。這可不是一般的怠慢,這簡直就是不把老百姓的生死放在眼裡啊。您想啊,當初您這樣對待他們,今天他們也以同樣的怠慢來對待您,您又有什麼可報怨的呢?」
鄒穆公咬了咬嘴唇,沒有說話。
孟子又繼續說:「曾子有句言,您聽說過嗎?」鄒穆公搖了搖頭。
孟子接著說道:「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要警惕呀!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如何對待你。現在鄒國發生的事,不就是曾子這句名言的最好注釋嗎?如今百姓有了一個報復的機會,就要用同樣的手段來對待那些長官了。」
「那要怎麼辦呢?」鄒穆公覺得孟子說的話還有點道理,便謙遜地問。
孟子告訴鄒穆公說:「這不難辦,您可以實行仁政啊,實行了仁政,老百姓都感激您,也會愛護他們的長官,並且願意為國家沖鋒殺敵了。」
三、出爾反爾成語故事解析
孟子諫鄒穆公的過程中,引用曾子「出爾反爾」的名言,對鄒穆公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鄒穆公領悟了「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的深刻道理。鄒穆公身為一國之主,尤能聽得進孟子的批評和建議,但現實中某些官員,容忍不了一絲百姓的抱怨之聲,更別提批評了!這些人真該好好反思一下。再有,與人相處時,我們要平衡好自己,努力做好自己,這樣不僅能把自己贏回來,也會讓別人懂得該怎樣尊重自己和他人。

❽ 出爾反爾成語故事

成語「出爾反爾」由「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壓縮而來,原意是你怎麼對待人家,人家也怎麼對待你。現在意思發生了變化,多用來比喻言行前後矛盾、反復無常。
戰國時期,有一次鄒國和魯國之間發生戰爭。
由於鄒國的人民對統治者不滿,當鄒國的官吏遭到魯國軍隊的攻擊時,人民群眾並不相救。結果,鄒國被打敗,並被魯國殺死了三十多名官吏。鄒穆公非常氣憤,但是又想不出什麼好辦法,只好請孟子幫他出主意。鄒穆公對孟子說:「這次戰爭,我的官吏死了三十多人,而百姓卻沒有一個去援救的,這些百姓實在可恨極了。殺了他們吧,殺不了那麼多﹔不殺吧,他們又是那樣可惡。你看該怎麼辦才好呢?」
孟子聽了鄒穆公的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人民之所以見死不救,完全是這些官吏自己的責任。他說:「在飢荒的年月里,你的百姓受到飢餓的威脅,老弱病殘者都被活活餓死,身強力壯一點的,也被迫四處逃荒。而在你的谷倉中,卻堆滿了糧食,在你的庫房裡,也裝滿了財寶。你的官吏明明知道百姓的疾苦,卻不向你報告,對於百姓的生死,根本就漠不關心,只知道自己高高在上。
孔子的學生曾子說過:『你怎麼對待人家,人家也怎麼對待你。』(原文是:『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過去,你的百姓無法報復,這次剛好有了機會。我看,你還是應該改變一下對老百姓的態度才對。」鄒穆公聽了,默默無言。

❾ 滄海桑田背後的故事善始善終,不知所雲,明哲保身,光天化日,出爾反爾的古今意思

光天化日

光天:最大的天,大白天;化日:生長萬物的太陽。

原形容太平盛世。

後比喻大家內看得非常清楚容的場合。

【出處】: 《尚書·益稷》:「帝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生。」《後漢書·王符傳》:「化國之日舒以長,故其民閑暇而力有餘。」

出爾反爾

原指你怎樣對付人家;人家就會怎樣對待你。
現多指自己說了或做了後,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後自相矛盾;反復無常。說話不算數。

不知所雲
本為謙詞,謂自己思緒紊亂,不知道說了些什麼。
今天泛指言語混亂或空洞。
追問
那 善始善終 和 明哲保身 呢?

回答
善始善終
原指做事情有好的開頭,也有好的結尾。
現多形容辦事認真。

明哲保身

原指明智的人善於保全自己。
現指因怕連累自己而迴避原則斗爭的處世態度。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