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討王的典故

討王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20 12:10:44

① 關於楚莊王的典故

最典型的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個典故。

楚國在城濮給晉國戰敗以後不久,楚成王就被他的兒子商臣害死了。商臣作了國君。便是楚穆王。楚穆王對失敗不甘心,抓緊操練兵馬,發誓要與晉國決一雌雄。他首先將附近的幾個小國兼並了,又將中原的陳、鄭等國拉了過去。周頃王六年(公元前613年),楚穆王正要雄心勃勃發憤大乾的時候,突然得暴病死了。他的兒子旅即位,就是赫赫有名的楚莊王。
晉國見楚國忙於辦喪事,晉國又重新會盟諸侯,訂了盟約,隨即將楚國拉過去的陳、鄭等國又收回到自己的勢力范圍之內。這一下,楚國的大臣們全急了,要與晉國決戰。但是,楚莊王仍無動於衷。即位近三年以來,他整天打獵、喝酒,不理政事,還在宮門口掛起塊大牌子,上邊寫著:「進諫者,殺毋赦!」這一天,大夫伍舉(一說申無畏)進見楚王。楚莊王手中端著酒杯,口中嚼著鹿肉,醉醺醺地在觀賞歌舞。他眯著眼睛問道:「大夫來此,是想喝酒呢,還是要看歌舞?」伍舉話中有話地說:「有人讓我猜一個謎語,我怎麼也猜不出,特此來向您請教。」楚莊王一面喝酒,一邊問:「什麼謎語,這么難猜?你說說。」伍舉說:「謎語是『楚京有大鳥,棲上在朝堂,歷時三年整,不鳴亦不翔。令人好難解,到底為哪樁?』您請猜猜,不鳴也不翔。這究竟是只什麼鳥?」楚莊王聽了,心中明白伍舉的意思,笑著說:「我猜著了。它可不是只普通的烏。這只鳥啊,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你等著瞧吧。」伍舉明白了楚莊王的意思,便高興地退了出來。

② 成王敗寇的典故

成王敗寇的幾則小故事(二)

文章憎命達,老杜誠不余欺。比如我自己,有點郁悶的時候就會想到blog上來灌水了。先糾正昨晚的一個錯誤吧,孫亮沒有被弒,只是被廢為會稽王,而且這個也不是孫皓乾的,為板凳男平反一下咯OK,下面繼續昨天的曹爽吧。

其實那個「富家翁」的上下文用白話文解釋是這樣的:桓范提出那個大膽建議之後,曹爽呆在那裡了。桓范請求曹爽速作決斷,曹爽哀嘆,「你別逼得這么急啊,讓我好好想想。」本人畫外音:我靠,這是千鈞一發你死我活刺刀見紅的時候了,真是一點魄力都冒得啊曹爽所謂的想,其實就是一個人在營中默默流淚流了一晚上不知道任賢齊的歌詞「獨自一個人流淚到天亮」是不是從這里獲取的靈感誒。不過曹爽應該是個好丈夫&好父親,因為他在擔心一開戰城裡的家人咋辦,所以才黯自神傷啊。

司馬懿肯定是個心理戰老手,他這個時候完全猜透了曹爽的心思,所以派個使者告訴曹爽,已經指洛水為誓,只要你交兵權就保你平安。曹爽竟相信了,也許因為這是他最虛弱的時候吧,心神不寧六神無主,哪怕你說始皇帝嬴政是個陰陽人估計他也信了(嘿嘿,這個是《未來世界》里頭王二的博士論文)。簡言之呢,曹爽打定了注意「太傅必不失信於我」。

說到這里,我想到另一個故事誒(贊一下自己強大的聯想能力)。「問鼎」這個詞來自於楚莊王伐陸渾之後,王孫滿犒楚師的一段對話,《古文觀止》裡面有這篇,王孫滿的辭令堂堂正正頗有一番氣度。btw,提到王孫滿,應該還記得《崤之戰》里的王孫滿觀秦師吧。小p孩對秦軍評了句「輕則寡謀,無禮則脫」,幾歲的小孩子都這樣目光如炬,古人咋都這么早慧呢

一不留神又扯遠了,似乎我很喜歡這樣在興致勃勃中離題萬里呢,不管了嗯,剛才既不是想說伐陸渾,也不是想說問鼎,而是想說楚莊王伐完陸渾結果後院起火了。令尹斗越椒引全族叛亂。斗氏家族當時是楚國名門,其實都是得益於斗越椒的伯父令尹子文了。子文的身世很傳奇,因為是表兄妹野合產下的私生子,所以被遺棄於雲夢澤,一隻慈悲的老虎發現了小嬰兒,於是用虎奶喂養他(天哪,是真的么?反正書上這樣寫的)。子文其實是字,他的名是斗谷於菟,谷表示乳,於菟是老虎的意思。子文之於楚成王(成王是庄王祖父)好比管仲之於齊桓公,可見斗氏影響力之巨,所以斗氏的叛亂是相當有震懾力的。春秋五霸里頭我最愛楚莊王,個人認為他是那個時代的國君里頭最有人情味的了。當然,這和他高超的政治手腕以及傑出的軍事才能並不矛盾。楚莊王派了個使者通報斗越椒,大意是斗氏家族世代有大功於楚,因此寧可斗氏負我,不可我負斗氏。只要斗越椒停止叛亂,還是讓他作令尹,擅殺司馬的罪責也可以赦免掉。忘了說,斗越椒起兵的時候殺了司馬蔿賈。蔿賈,就是孫叔敖他爹,此人年少之時也是位目光如炬的天才兒童,可惜下場如此悲慘其實話說到這里,無非也就是相當於71年的「只要副統帥肯回來,我親自到機場迎接」那種程度了。然而楚子很能把握他人心思,於是他又加了一條,兒子可以給斗氏作人質。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我覺得楚莊王真的好大氣啊,當然你也可以說兒子是可以再生的,呵呵,但站在強勢的一方,這樣的條件似乎從古至今也只有他開出來過。斗越椒回了一句很NB的話,大意是,再回去作令尹我會覺得很沒面子的,於是後面就開始火星撞地球了。神箭手養由基就是這個時候登場的。平叛之戰也很顯楚莊王的軍事才能,此處不細表。為了慶祝戰斗勝利又誕生了一個絕纓大會的典故,那段歷史還真值得挖一挖

不過此刻還是回到曹爽的話題吧。我覺得那個時候他相信了如此單薄的一句承諾是他最大的敗筆,就算投降也要拉司馬師和司馬昭作人質墊背啊。最遺憾的還是他當時完全有能力調兵去亡命一蹬腿的誒。其實如果他大兵壓境,司馬氏還未必敢把他家人咋樣,可是你一旦投降呢,那就是刀俎和魚肉了。結局果然是滿門抄斬。

③ 擒賊先擒王的背景典故

擒賊擒王,語出唐代詩人杜甫《前出塞》:「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民間有「打蛇要打七寸」的說法,也是這個意思,蛇無頭不行,打了蛇頭,這條蛇也就完了。此計用於軍事,是指打垮敵軍主力,擒拿敵軍首領,使敵軍徹底瓦解的謀略。擒賊擒王,就是捕殺敵軍首領或者摧毀敵人的首腦機關,敵方陷於混亂,便於徹底擊潰之。指揮員不能滿足於小的勝利,要通觀全局,擴大戰果,以得全勝。如果錯過時機,放走了敵軍主力和敵方首領,就好比放虎歸山,後患無窮。
唐朝安史之亂時,安祿山氣焰囂張,連連大捷,安祿山之子安慶緒派勇將尹子奇率十萬勁旅進攻睢陽。御史中丞張巡駐守睢陽,見敵軍來勢洶洶,決定據城固守。敵兵二十餘次攻城,均被擊退。尹子奇見士兵已經疲憊,只得鳴金收兵。晚上,敵兵剛剛准備休息,忽聽城頭戰鼓隆隆,喊聲震天.尹子奇急令部隊准備與沖出城來的唐軍激戰。而張巡「只打雷不下雨」,不時擂鼓,象要殺出城來,可是一直緊閉城門,沒有出戰。尹子奇的部隊被折騰了整夜,沒有得到休息,將士們疲乏已極,眼睛都睜不開,倒在地上就呼呼大睡。這時,城中一聲炮響,突然之間,張巡率領守兵沖殺出來.敵兵從夢中驚醒,驚慌失措,亂作一團。張巡一鼓作氣,接連斬殺五十餘名敵將,五千餘名士兵,敵軍大亂。張巡急令部隊擒拿敵軍首領尹子奇,部隊一直沖到敵軍帥旗之下。張巡從未見過尹子奇,根本不認識,他又混在亂軍之中,更加難以辨認。張巡心生一計,讓士兵用秸稈削尖作箭,射向敵軍。敵軍中不少人中箭,他們以為這下玩了,沒有命了。但是發現,自己中的是秸稈箭,心中大喜,以為張巡軍中已沒有箭了。他們爭先恐後向尹子奇報告這個好消息。張巡見狀,立刻辨認出了敵軍首領尹子奇,急令神箭手、部將南霽雲向尹子奇放箭。正中尹於奇左眼,這回可是真箭只見尹子奇鮮血淋漓,抱頭鼠竄,倉皇逃命。敵軍一片混亂,大敗而逃。
明英宗寵幸太監王振,王振是個姦邪之徒,侍寵專權,朝廷內外,沒有人不害怕他。當時北方瓦剌逐漸強大起來,有覬覦中原的野心。王振拒絕了大臣們在瓦剌通往南方的要道上設防的建議,千方百計討好瓦剌首領也先。公元1449年,也先親自率領大軍攻打大同,進犯明朝。明英宗決定御駕親征,命王振為統帥。糧草沒有準備充分,五十萬大軍倉促北上。一路上,又連降大雨,道路泥濘,行軍緩慢。也先聞報,滿心歡喜,認為這正是捉拿英宗平定中原的大好時機。等明朝大軍抵達大同的時候,也先命令大隊人馬向後撤退。王振認為瓦剌軍是害怕明朝的大部隊,畏縮而迅,於是下令追擊瓦剌軍。也先早已料到,已派騎兵精銳分兩路從兩側包圍明軍。明軍先鋒朱瑛、先晃,遭到瓦剌軍伏擊,全軍覆沒。明英宗無可奈何,只得下今班師回京。明軍撤退到土木堡,已是黃昏時分。大臣們建議,部隊再前行二十里,到懷來城憑險拒守,以待援軍。王振以千輛輜重未到為理由,堅持在土木堡等待,也先深怕明軍進駐懷來,拒城固守,所以下令急追不舍。在明軍抵達土木堡的第二天,就趁勢包圍土木堡。土木堡是一高地,缺乏水源。瓦剌軍控制當地唯一水深—一土木堡兩側的一條小河。明軍人馬斷水兩天,軍心不穩。也先又施—計,派人送信王振,建議兩軍議和。王振誤以為這正是突圍的好時機,他急令部隊往懷來城方向突圍。這一下正中也先誘敵之計,明軍離開土木堡不到四里地,瓦剌軍從四麵包圍。明英宗在亂軍中,由幾名親兵保護,幾番突圍不成,終於被也先生擒。王振在倉皇逃命時,被護衛將軍樊忠一錘打死。明軍沒有了指揮中心,潰不成軍,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④ 典出帝王的50個成語及其典故

一、夏桀

1【桀驁不馴】桀: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朝最後一位當權者。驁:馬不馴良。馴:馴服。比喻傲慢,性情強暴不馴順。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匈奴傳贊》:其桀驁尚如斯,安肯以愛子而為質乎?

二、商湯

2【網開一面】把捕禽的網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採取寬大態度,給人一條出路。

出處:司馬遷《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

典故:一天,湯在田野散步,看見一人張開大網,喃喃地說:「來吧,鳥兒們!飛到我的網里來。無論是飛得高的低的,向東還是向西的,所有的鳥兒都飛到我的網里來吧!」湯走過去對那人說:「你的方法太殘忍了,所有的鳥兒都會被你捕盡的!」一邊說著,湯砍斷了三面網。然後低聲說:「哦,鳥兒們,喜歡向左飛的,就向左飛;喜歡向右飛的,就向右飛;如果你真的厭倦了你的生活,就飛到這張網吧」。「網開三面」這個成語就是由此而來。後來,人們把它改為「網開一面」。
3【順天應人】應:適應,適合。順應天命,合乎人心。常用於頌揚建立新的朝代。

出處:《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事大矣哉。」這里的「湯」指的是商湯,商湯於鳴條之戰打敗夏桀而滅夏,建立商朝;武指的是「周武王」,武王於公元前1046年打敗商紂滅商,史稱武王克殷,建立了周王朝;這兩場革命史稱「湯武革命」。

三、商紂王

4【暴殄天物】暴:損害,糟蹋;殄:滅絕;天物:指自然生物。指任意殘害各種生物,也指不愛惜物品,任意揮霍浪費。拼音:bào tiǎn tiān wù 〔辨誤〕殄不能念成zhēn。

出處:《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四、周武王

5【愛屋及烏】因為愛一處房子,也愛那房頂上的烏鴉。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地關愛與他(她)有關系的人或物。說明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或事物)的關愛到了一種盲目熱衷的程度。及,達到。烏,烏鴉。

出處:漢. 劉向《說苑·貴法》:「臣聞愛其人者,兼愛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餘胥。咸劉厥敵,使靡有餘,何如?」

典故:周武王打敗了殷商,但是對於怎樣處置商朝遺留下來的權臣貴族、官宦將士,心裡還沒有譜。他召見姜太公,問道:「該怎樣對待他們的人員呢?」太公答道:「我聽說,如果喜愛那個人,就連帶喜愛他屋上的烏鴉;如果憎恨那個人,就連帶奪來他的仆從家吏。全部殺盡敵對分子,讓他們一個也不留,您看怎樣?」

五、周赧[nǎn]王

6【債台高築】形容欠債很多。

出處:《漢書·諸侯王表序》顏師古註:「周赧王負責,無以歸之,主迫責急,乃逃於此台,後人因以名之。」責,就是現在的債。

典故:戰國後期,周赧王聽信楚孝烈王的建議,用天子的名義召集六國出兵伐秦,他讓西周公拼湊6000士兵,由於沒有軍費,只好向富商地主借錢,可六國根本不聽他的話,他借的錢很快就花完,債主紛紛上門討債,他只好隱藏在宮中的一座高台上。

六、秦始皇

7【焚書坑儒】焚:燒;坑:把人活埋;儒:指書生。焚毀典籍,坑殺書生。比喻對文化和文化人的摧殘。

出處:《史記·卷121·儒林列傳》

典故:據《史記》記載,前213年,秦統一第八年,博士齊人淳於越在一次朝廷會議上提出恢愎周朝的封建制,秦丞相李斯反對,他以為時代變化,制度應該隨之變化,不應該以古非今。李斯建議:「史書只保留秦國史書,其他國家的史書都焚毀;《詩經》、《書經》及諸子百家之書只有博士官可以保留,民間的都限期交出燒毀;醫葯、卜筮、農業之書民間可以保留;想學法律的人以官吏為師。」秦始皇下旨同意。史稱「焚書」。

第二年,即前212年,為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之葯的術士侯生、盧生尋葯未果而出逃,秦始皇大怒,下令拷問咸陽。事後,將相關460人在咸陽坑殺。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坑殺的人「皆誦法孔子」。

七、漢高祖劉邦

8【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形容越多越好。益,更加。善,好。

出處: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典故:劉邦問韓信:「像我自己,能帶多少士兵?」韓信說:「陛下不過能帶十萬人。」劉邦說:「那對你來說呢?」韓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劉邦笑道:「統帥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你為什麼被我捉住?」韓信說:「陛下不善於帶兵,但善於統領將領。」

9【秋毫無犯】秋毫:鳥獸秋天新換的絨毛,比喻極細微的東西;犯:侵犯。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百姓的利益。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典故:楚漢相爭時期,韓信因得不到項羽的重用就投奔劉邦,在丞相蕭何的推薦下,劉邦拜他為大將,劉邦問韓信有什麼高見。韓信把劉邦與項羽進行一番對比,說劉邦的軍隊與項羽的軍隊不同,對百姓的利益秋毫無犯,可以得天下。

10【鴻門宴】指在公元前206年於鴻門(今西安市臨潼區新豐鎮鴻門堡村)舉行的一次宴會,參與者包括當時兩個抗秦領袖項羽及劉邦。這次宴會被認為間接促成項羽敗亡以及劉邦成功建立漢朝。後人常用「鴻門宴」一詞比喻不懷好意的宴會。(註:以下幾個和高祖有關的成語皆源於此)

出處: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

11【項庄舞劍,意在沛公】項庄席間舞劍,企圖刺殺漢王劉邦。比喻說話和行動雖然表面上目的簡單,其真實意圖卻在於對某人某事進行威脅或攻擊。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今者項庄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典故:項羽漳水一戰,擊敗秦軍,便直奔咸陽,卻被劉邦的守兵擋住。項羽的叔父項伯請劉邦到鴻門赴宴。項羽設宴招待劉邦,謀士范增暗示項羽趁機殺掉劉邦,他把項羽的堂弟項庄叫來,讓他借敬酒、舞劍的機會,殺死沛公(劉邦)。項伯一看項庄來者不善,拔劍與項庄對舞,使項庄始終得不到機會。樊噲攜劍帶盾,闖入帳中,守護在劉邦身旁,使劉邦轉危為安,逃出虎口。

12【勞苦功高】做事勤苦,功勞很大。

出處: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

典故:鴻門宴上,項庄舞劍助興想借機殺劉邦。樊噲趕緊拔劍上前對項羽說:「沛公恭候大王的到來,沒有被封侯,你反而要殺如此勞苦功高的人?」

13【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殺大權掌握在別人手裡,自己處在被宰割的地位。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典故:鴻門宴上,范增請項庄舞劍助興,意圖殺害劉邦。張良叫來樊噲,劉邦借上廁所的機會與樊噲商議如何逃走,樊噲說:「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14【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大行:干大事,大的作為。顧:顧念,考慮。細謹:細微末節,小的謹慎。辭:拒絕。不辭:不躲避、不迴避。讓:責備。做大事不拘泥於小節,有大禮節不躲避小的責備。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典故:沛公從鴻門宴上出來後對樊噲說:「現在我出來,沒有來得及告辭,怎麼辦?」樊噲說:「干大事不必顧及小的禮節,講大節無須講究小的責備,如今人家好比是刀子砧板,而我們好比是魚和肉,還告辭干什麼!」於是一行人離開那裡,讓張良留下來向項王致歉。

15【約法三章】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以資遵守。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漢書刑法志》:「高祖初入關,約法三章。」

典故:前206年,劉邦率領大軍攻入關中,秦王子嬰降。劉邦鄭重地向百姓宣佈道:「秦朝的嚴刑苛法,把眾位害苦了,應該全部廢除。現在我和眾位約定,不論是誰,都要遵守三條法律。這三條是: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父老、豪傑們都表示擁護約法三章。

16【一決雌雄】比喻勝負、高下。決一勝負,比個高下。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

17【分我杯羹】杯:一杯。羹:肉汁。分給我一杯肉羹,比喻從別人那裡分享一分利益。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典故:楚漢相爭時期,項羽抓了劉邦的父親,揚言劉邦不投降就殺了他父親燉成肉羹吃,劉邦聽說後說我們兩人是結拜兄弟,我的父親也是你的父親,如果殺了的話就分一杯羹給我。項羽聽從項伯的勸告沒有動手殺人。

18【築壇拜將】指仰仗賢能。

出處:《漢書.高帝紀上》:「漢王齊戒設壇場,拜信(韓信)為大將軍,問以計策。」

19【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成事由於蕭何,敗事也由於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

出處: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典故:這是民間對西漢建國功臣韓信一生的經典概括,蕭何是漢高祖劉邦的丞相。「成也蕭何」是指韓信成為大將軍是蕭何推薦的;「敗也蕭何」是指韓信被殺是蕭何出的計謀。不論是成功還是敗亡都是由於同一個人。

20【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陳倉,古縣名,在今陝西省寶雞市東(陳倉區)。指劉邦將從漢中出兵攻項羽時,故意明修棧道,迷惑對方,暗中繞道奔襲陳倉,取得勝利。比喻用假象迷惑對方以達到某種目的。在軍事上的含義是:從正面迷惑敵人,用來掩蓋自己的攻擊路線,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這是聲東擊西、出奇制勝的謀略。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

21【犬牙交錯】錯,雜、交叉。比喻交界線很曲折,像狗牙那樣參差不齊。也比喻情況復雜,雙方有多種因素參差交錯。

出處:班固《漢書.中山靖王傳》:「諸侯王自以骨肉至親,先帝所以廣封連城,犬牙相錯者,為盤石宗也。」

典故:高祖賜封同族,但漢景帝時,爆發了以吳王為首的七國之亂。到了武帝時,施行了「領地削減」的政策,引起諸侯們恐慌:「我們與王室血脈相連,先帝將封地如犬牙般交錯安排,就是為了讓我們能共同保護漢室。」於是,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將諸侯的領地分封給他們的子弟,削弱了各諸侯國的勢力。

22【一敗塗地】形容徹底失敗,無法收拾局面。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壹敗塗地。」

典故:秦末,沛縣縣令見局勢不穩,派人去召請劉邦,可是縣令又怕劉邦回來罷自己的官。劉邦寫了一封信射進城裡,號召百姓響應起義。城裡百姓殺死了縣令,請他做縣令,劉邦推辭說:"現在天下大亂,如果當縣令的人推舉不當,一旦失敗,就要肝腦塗在地上。請你們另外推舉更合適的人吧。"雖然劉邦多次謙讓,最後還是擔任了縣令,被尊為"沛公"。

23【高陽酒徒】高陽:古鄉名,在今河南杞縣西南。秦末酈食其(yì jī)即此鄉人,對劉邦自稱「高陽酒徒」。用以指嗜酒而放盪不羈的人。

出處:《史記.酈食其列傳》,沛公(劉邦)引兵過陳留,高陽儒生酈食其求見。使者入通,沛公曰:「為我謝之,言我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儒人也。」使者出以告。酈生瞋目案劍叱使者曰:「走!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遂延入。終受重用。

八、漢武帝劉徹

24【金屋藏嬌】《漢武故事》講述漢武帝幼時說如果能娶到表姐陳阿嬌做妻子,會造一個金屋子給她住。後指納妾。

出處:志怪小說《漢武故事》,大致為東漢末年所作。

典故:《漢武故事》講述了一個青梅竹馬的美好童話:館陶長公主抱著小劉彘問:「彘兒長大了要討媳婦嗎?」小劉彘說:「要啊。」長公主於是指著左右侍女百餘人問劉徹想要哪個,小劉彘都說不要。最後長公主指著自己的女兒陳阿嬌問:「那阿嬌好不好呢?」小劉彘就笑著回答說:「好啊!如果能娶阿嬌做妻子,我就造一個金屋子給她住。」長公主非常高興,於是數次請求景帝,終於定下了這門親事。

九、漢中宗劉詢

25【故劍情深】比喻對結發之妻不離不棄;結發夫妻情意濃厚;指不喜新厭舊。

出處:《漢書·外戚傳上》:「公卿議更立皇後,皆心儀霍將軍女,亦未有言。上乃詔求微時故劍,大臣知指,白立許倢伃為皇後。」

典故:許平君與劉詢成婚。後劉詢為皇帝,許平君進宮為婕妤。當時幾乎所有人都在霍光家族的威逼下要求讓霍成君當皇後,劉詢沒有忘記與自己患難與共的許平君,他下了一道「尋故劍」的詔書:我在貧微之時曾有一把舊劍,現在我非常懷念它啊,眾位愛卿能否幫我把它找回來呢? 朝臣們很快品出了這道聖旨的真實意味:連貧微時用過的一把舊劍都念念不忘,自然也不會將自己相濡以沫的女人拋舍不顧。於是他們都聯合奏請立許平君為後。

十、漢哀帝劉欣

26【斷袖之癖】指寵愛男色,同性戀。

出處:《漢書·董賢傳》:「常與上卧起。嘗晝寢,偏藉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

典故:漢哀帝常常與自己寵愛的男寵董賢同卧同坐。曾有一次白天睡覺,董賢頭偏枕了漢哀帝的衣袖,漢哀帝想起床,而董賢卻未發覺,漢哀帝不想驚動董賢,於是用劍截斷衣袖後才起來。待董賢醒來,見身下壓著哀帝的斷袖,也感到哀帝的深情,從此越發柔媚,須臾不離帝側。

十一、漢光武帝劉秀

27【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東隅:東方日出處,指早晨。桑榆:西方日落處,日落時太陽的余暉照在桑榆樹梢上,指傍晚。比喻這個時候失敗了,另一個時候得到了補償。

出處:《後漢書·馮異傳》:(光武帝)璽書勞異曰:「 赤眉破平,士卒勞苦,始雖垂翅回溪 ,終能奮翼黽池 ,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28【安知非仆】怎麼就知道這個作天子的人不會是我呢?仆(pú),古時男子對自己的謙稱。比喻人自己說自己前途不可限量。

出處:《太平御覽》卷三百九十一引《東觀漢記》載。

典故:光武帝還是一個普通百姓時,與姐夫鄧晨到別人家去做客,當時大家看到讖書中說:「劉秀當為天子」。旁邊的有些人說:讖書所說的劉秀肯定是國師公劉秀(當時新朝的國師公劉歆恰巧剛剛改名為劉秀)。可當時在場的劉秀(即後來的光武帝)卻說:「怎麼就知道這讖書中所說的要當天子的劉秀不是指的我呢?」,結果引起了眾人的鬨笑!劉秀登基後的第三年,與鄧晨一起談及往事,鄧晨對光武帝說:「仆竟然做到了」,帝聽後大笑!

十二、魏武帝曹操

29【望梅止渴】人聽說可以吃梅子就會不由得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願望無法實現,便憑空想來加以安慰。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

典故:曹操帶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們都很口渴。於是曹操叫手下傳話給士兵們說:「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來解渴。」士兵們聽後,嘴裡都流口。他們憑借著這個,得以到達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30【割發代首】把頭發割了代替砍頭。古人講究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割發可以算是不孝之大罪,所以曹操就在軍前割發代首以明軍紀。現在已經演變為對中國貪官污吏的處罰捉小放大的調侃。

出處:《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曹瞞傳》曰:常出軍,行經麥中,令「士卒無敗麥,犯者死」。騎士皆下馬,付麥以相持,於是太祖馬騰入麥中,敕主簿議罪;主簿對以春秋之義,罰不加於尊。太祖曰:「製法而自犯之,何以帥下?然孤為軍帥,不可自殺,請自刑。」因援劍割發以置地。

31【橫槊賦詩】槊:類似長矛;賦:吟。橫著長矛而賦詩。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邁氣概。

出處:宋·蘇軾《前赤壁賦》:「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

十三、蜀漢劉備

32【求田問舍】舍:房子。多方購買田地,到處問詢屋價。指只知道置產業,謀求個人私利。比喻沒有遠大的志向。

出處:《三國志·魏書·陳登傳》:備曰:「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

33【髀肉復生】髀:大腿。因為長久不騎馬,大腿上的肉又長起來了。(@高會民

)形容長久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無所作為。後表示感嘆虛度光陰,想要有所作為。

出處:《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先主備傳〉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備住荊州數年,嘗於表坐起至廁,見髀里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里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34【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壞事就去做,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

出處:《三國志·蜀志傳》。

典故:這是劉備去世前給其子劉禪的遺詔中的話,原句為:「莫以惡小而為之,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仁服於人。」目的是勸勉他要進德修業,有所作為,不要再好吃懶做。小善積多了就成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惡積多了則「足以亂國家」。

十四、蜀漢後主劉禪

35【樂不思蜀】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出處:《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典故:263年劉禪投降曹魏,受封為安樂公,和一些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有一天,司馬昭宴請劉禪,吩咐演奏蜀樂,並歌舞助興。蜀漢舊臣們想起亡國之痛,個個低頭流淚。只有劉禪怡然自若。司馬昭問劉禪:「安樂公是否思念蜀?」劉禪答道:「此間樂,不思蜀。」

十五、晉武帝司馬炎

36【羊車望幸】意為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或者寵愛。

出處:《晉書·後妃傳上·胡貴嬪》。

典故: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有粉黛近萬,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臨幸哪個妃子,就成為一個讓他十分頭疼的問題。於是他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坐著羊車,讓羊在宮苑裡隨意行走,羊車停在哪裡他就在哪裡寵幸嬪妃。有個聰明的宮人便把竹枝插在門上,把鹽水灑在地上,羊因為喜歡鹽水的味道,停下吃食,於是羊車就停在她的宮門口。

十六、晉惠帝司馬衷

37【何不食肉糜】意為對事物沒有全面認知,也指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對別人的處境或行為妄加評論或建議。

出處:《晉書·惠帝紀》:帝嘗在華林園,聞蝦蟆聲,謂左右曰:「此鳴者為官乎,私乎?」或對曰:「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及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類也。

十七、晉明帝司馬紹

38【日近長安遠】比喻嚮往帝都而不得至,多寓功名事業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實現之意。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夙惠》

典故:晉明帝年少時,坐在元帝的膝蓋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就問明帝:「你覺得長安和太陽哪個遠?」明帝回答:「太陽遠,沒有聽說有人從太陽那裡來。」元帝感到驚奇。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舉行宴會,重新問他,他卻回答說:「太陽近。」元帝吃驚:「你怎麼跟昨天說的不一樣呢?」明帝回答說:「抬頭只看得見太陽,看不見長安。」

十八、前秦世祖皇帝苻堅

39【投鞭斷流】把所有的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斷水流。比喻人馬眾多,兵力強大。

出處:《晉書》卷一百十四〈苻堅載記下〉

典故:苻堅即位後想消滅東晉,遭朝中大臣勸諫,指出東晉有長江天險,不易攻下,但驕傲的苻堅回應:「我坐擁百萬大軍,只要我一聲令下,所有士兵把他們的鞭投入長江,足可把長江水斷流,長江天險還有什麼好怕的?」

40【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出處:《晉書·苻堅·載記》。

典故:淝水之戰時,苻堅與苻登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回過頭對苻登說:「這是多麼強大的敵人啊!怎麼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

41【風聲鶴唳】唳:鶴鳴聲。把風的響聲、鶴的叫聲,都當做敵人的叫陣聲,疑心是追兵來了。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擾。

出處:《晉書·謝玄傳》。

典故:淝水兵敗後,苻堅的潰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於是不顧白天黑夜,拚命地奔逃。

十九、後趙開國皇帝石勒

42【鹿死誰手】鹿:獵取的對象,比喻爭奪的政權。原比喻不知政權會落在誰的手裡。現在也泛指在競賽中不知誰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出處:唐·房玄齡《晉書·石勒載記下》。

典故:十六國時期的後趙開國皇帝石勒評價自己說:「我如遇到漢高祖,必當北面而事奉他,與韓信、彭越並肩齊驅而爭為人先。倘若遇到光武帝劉秀,當共同馳騁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二十、北齊顯祖文宣皇帝高洋

43【快刀斬亂麻】

出處:《北齊書·文宣帝紀》:「高祖(高歡)嘗試觀諸子意識,各使治亂絲,帝(高洋)獨抽刀斬之,曰:『亂者須斬!』」

二十一、隋文帝楊堅

44【一衣帶水】像一條衣帶那樣狹窄的水域。原指窄小的水面間隔,後泛指江、河等水面不足以限制人們的交通與交往。「水」原指長江。

出處:《南史·陳紀下》:「隋文帝謂僕射高熲曰:『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隋文帝在588年冬下令伐陳。出發前,他對高熲說:「我是天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夠因為一條像衣服帶子一樣狹窄的長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裡的老百姓嗎?」隋文帝志在必得,派晉王楊廣為元帥,率領五十萬大軍渡江南下,向陳朝的都城建康發動猛烈的進攻,並很快就攻下建康,俘獲了陳後主,滅掉了陳朝。

二十二、唐高祖李淵

45【雀屏中選】雀屏:畫有孔雀的門屏。指得選為女婿。

出處:《舊唐書·高祖竇皇後傳》

典故:李淵善於騎射,其妻竇皇後未嫁時為貴族女,明艷照人。其父北周大將竇毅舉辦射箭之賽,比武招親,要求求親的公子們以射中雀屏上的孔雀為標准。李淵竟然兩發各中一目(孔雀眼睛),而娶得竇氏,這段佳話流傳後世成為成語「雀屏中選」。

二十三、唐太宗李世民

46【小鳥依人】依:依戀。像小鳥那樣依傍著人。現用於形容女孩子嬌小可愛的樣子。

出處:《舊唐書·長孫無忌傳》:「褚遂良學問稍長,性亦堅正,既寫忠誠,甚親附於朕,譬如飛鳥依人,自加憐愛。」

典故:有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將朝中大臣評論一番,最後說到了褚遂良。唐太宗說:「褚遂良在學問方面大有長進,性格很剛直,對朝廷忠心,對我很有感情;平時一副飛鳥依人的模樣,我很是憐愛他啊!」

47【房謀杜斷】指唐太宗時,名相房玄齡多謀,杜如晦善斷。兩人同心濟謀,傳為美談。比喻能人合作。

出處:《舊唐書·房玄齡杜如晦傳論》:「世傳太宗嘗與文昭圖事,則曰:『非如晦莫能籌之。』及如晦至焉,竟從齡之策也。蓋房知杜之能斷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謀。」

48【一代楷模】指一個時代的模範人物。

出處:後晉·劉昫《舊唐書·李靖傳》「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為一代楷模。」

典故:李靖覺得自己在朝廷任官多年,功勞不小,應該急流勇退。便奏請退休歸家。唐太宗答應了他的請求,說:「李靖能識大體,實在可嘉。(@高會民

)我如今批准你的請求,不僅是成全你的志向,還想把你作為一個時代的模範人物。

二十四、宋太祖趙匡胤

49【黃袍加身】黃袍:也稱龍袍,指古代皇帝的袍服。指政變後奪得政權。也指登上帝位。

出處:《宋史·太祖紀一》。

典故: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北漢勾結契丹入寇,趙匡胤 出師御之,兵次陳橋驛 ,在趙普、石守信等策劃下,發動兵變,黃袍加身,擁立趙匡胤即帝位,改國號為宋。史稱「陳橋兵變」。

二十五、宋太宗趙光義

50【開卷有益】開卷:打開書本,指讀書;益:好處,收獲。讀書總有好處。

出處: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文儒》卷六:太宗日閱《御賢》三卷,因事有閥,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典故:宋太宗常常對左右的人說:「只要打開書本,總會有好處的。」由於他堅持每天閱讀三卷《太平御覽》,學問十分淵博,處理國家大事也十分得心應手。當時的大臣們見皇帝如此勤奮讀書,也紛紛效仿,所以當時讀書的風氣很盛。

⑤ 伍子胥與楚王的典故

典故:

伍子胥周代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名員,字子胥,楚國人之子胥父伍奢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費無忌讒害,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帶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

吳國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謀,遂成為諸侯一霸。公元前483年,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齊國。太宰喜乘機進讒,說伍子胥陰謀倚托齊國反吳。夫差聽信讒言,派人送一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

伍子胥自殺前對門客說:請將我的眼睛挖出置於東門之上,我要看著吳國滅亡。在伍子胥死後9年,吳國果然為越所滅。

出處:出自東漢子貢的《越絕記》

《越絕書》是記載古代吳越地方史的雜史,又名《越絕記》,全書一共十五卷。該書以春秋末年至戰國初期吳越爭霸的歷史事實為主幹,上溯夏禹,下迄兩漢,旁及諸侯列國,對這一歷史時期吳越地區的民族政治、經濟、軍事、天文、地理、歷法、語言等多有所涉及,被譽為「地方誌鼻祖」。

其中有些記述,不見於現存其他典籍文獻,而為此書所獨詳;有些記述,則可與其他典籍文獻互為發明,彼此印證。

在現代社會科學的研究過程中,曾有不少人,從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利用《越絕書》,來考察中國古代史、中國文學史、漢語語言學史、中國民族史、中國歷史地理中的一些具體問題,並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

(5)討王的典故擴展閱讀:

人物簡介: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員(一作芸),字子胥,楚國人(今湖北省監利縣黃歇口鎮 ),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以封於申,也稱申胥。

伍子胥之父伍奢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費無極讒害,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重臣,是姑蘇城(蘇州城)的營造者,至今蘇州有胥門。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協同孫武帶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吳國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謀,西破強楚、北敗徐、魯、齊,成為諸侯一霸。

伍子胥曾多次勸諫吳王夫差殺勾踐,夫差不聽。夫差急於進圖中原,率大軍攻齊,伍子胥再度勸諫夫差暫不攻齊而先滅越,遭拒。夫差聽信太宰伯嚭讒言,稱伍子胥陰謀倚托齊國反吳,派人送一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

伍子胥自殺前對門客說:「請將我的眼睛挖出置於東門之上,我要看著吳國滅亡。」在伍子胥死後九年,吳國為越國偷襲所滅。

⑥ 中國歷史典故100條

1、孟母三遷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

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

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一一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2、坐觀成敗

漢武帝晚年,對佞臣江充非常寵愛。江充非常歹毒,總想鏟除異己,被他殺戮的無辜之人竟多達數萬。

有一次,漢武帝到甘泉視察,江充居然對太子不懷好意,想誣告東宮中埋有詛咒皇帝的木人,借機害死太子。太子實在不能忍受,率領軍隊把江充殺了。

江充的同黨急忙向漢武帝稟告,並說太子要起兵造反,把皇帝趕下台去。武帝信以為真,派丞相劉屈統領軍隊,去捉拿太子。太子見丞相帶兵來捉他,就進行抵抗。雙方打了好幾天,最後,太子吃了敗仗,逃到湖縣,終於被人殺死。

太子發兵對抗丞相時,沒有打出公然造反的旗號,用的是肅清權奸的名義,他曾親自到鎮守京城的北軍使者護軍任安的營中,給他兵符,要他發兵對抗丞相。任安拜受了兵符,卻不發動人馬相助,而是緊閉營寨不出,坐觀事態的發展。這是因為他吃不準交戰的雙方誰能獲勝。

漢武帝抱病回京,了解了任安拜受兵符一事後,覺得任安沒有發兵,只是假意接受兵符,而沒有幫助太子之意,就沒有治他的罪。

可是,任安手下有一個管理錢糧的小官,曾經遭到任安鞭打,懷恨在心,就向武帝告發任安,說任安曾說:「太子是想要我的精銳軍隊。」這一下,任安坐觀太子與皇帝成敗的態度,便昭然若揭。

漢武帝勃然大怒,說道:「任安的資歷相當老,可是他老奸巨猾,眼見戰爭發生,卻腳踏兩只船,想依附得勝的一方。這說明他懷有二心。如此姦猾之人,焉能留在朝中!」

於是,武帝傳下旨意,將任安捉住殺掉。

3、逐鹿中原

楚漢戰爭時期,漢王劉邦封部將韓信為齊王,對他非常寵信。韓信的謀士蒯通看到韓信的力量已經很大,就勸韓信背叛劉邦,帶領軍隊與劉邦、項羽共爭天下,那時天下三分之勢可以實現。可是,韓信覺得劉邦對他不錯,不忍心背叛漢王。

劉邦打敗項羽後,當上了皇帝。可是,他開始猜忌韓信了。有一次,劉邦帶兵出征後,呂後假傳聖旨,將韓信抓起來,說韓信想篡奪帝位,准備將他殺死。韓信見到劉邦、呂後這樣無情無義,後悔地說道:「我當初不聽蒯通之言,所以才有今天這個下場!」

劉邦打了勝仗回來後,聽別人講述韓信的遺言,就將蒯通抓來,要治他的罪。蒯通大喊冤枉,說自己無罪。

劉邦問他:「你當初唆使韓信反叛我,我今天准備殺了你,這不是很合理嗎?你還有什麼話可說?」

蒯通一點兒也不害怕,從容不迫地說:「狗都知道對自己的主人要忠誠,我那時是韓信手下的謀士,當然要忠於韓信,為他考慮。再者說,那時候秦朝失去了政權,全天下的人都在追逐它,誰有本事就能得到它。你的對手因為力量不夠才會失敗,你要願意殺就殺吧!反正你是勝利者。」

劉邦聽完蒯通的話後,覺得這個人就是膽子大,對自己並不構成威脅,就把他放了。

4、畫地為牢

打柴的武吉是一個孝子。一天他到西岐城來賣柴。在南門,正趕上文王車駕路過。由於市井道窄,將柴擔換肩時不知塌了一頭,翻轉扁擔時把守門的軍士王相耳門上打了一下,當即就打死了,被拿住來見文王。文王說:「武吉既打死王相,理當抵命。」

命在南門地上畫個圈做牢房,豎了根木頭做獄吏,將武吉關了起來。三天後,大夫散宜生路過南門,見武吉悲聲痛哭,問他:「殺人償命,理所當然。你為什麼要哭呢?」武吉說:「小人母親七十歲了,她只有我一個孩子,小人也沒有妻子,母老孤身,怕要被餓死了!」

散宜生入城進殿來見文王,說:「不如先放武吉回家,等他辦完贍養母親的後事,再來抵償王相之命。不知如何?」文王准了,就讓武吉回家去了。 「畫地為牢」比喻只許在指定的范圍內活動。

5、振臂一呼

西漢時,漢朝蘇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第二年秋天,漢將李陵帶領五千步兵北上。他的軍隊走了很長時間,在一處開闊的地方,與匈奴單於率領的三萬騎兵相遇。盡管敵強我弱,但李陵及其部下毫不畏懼,奮勇殺敵。匈奴單於見漢軍非常驍勇,於是向北撤退。李陵率眾追趕,殲敵兩千多人。

單於十分生氣,又調來八萬騎兵,與李陵的部隊作戰。單於發現漢軍沒有後援部隊,就打算把他們全部消滅。李陵見勢不妙,只得撤退。單於率領部隊追擊。李陵率領部將英勇反抗,殺死了很多敵軍士兵。單於覺得李陵太英勇了,恐怕自己吃敗仗,就想收兵。

可是在這個時候,漢軍中的一個小頭目投降匈奴,泄露了軍事秘密,說漢兵只剩下三千多人,而且受傷、得病的人非常多。單於覺得漢軍可以很快消滅,打消了原來的主意,下令對漢軍進行全線進攻。漢軍吃了敗仗,屍體堆滿了原野,血流成河。剩餘的漢軍已不足百人,且以傷者、病者居多。

李陵不肯服輸,揮動著手臂,高聲呼喊道:「快殺敵啊!」在李陵的號召下,眾士兵無論有傷無傷,全都舉起手中的兵器,向匈奴沖殺過去。匈奴兵見漢軍這樣英勇,驚得心驚膽戰,紛紛向後退去。

後來,這支漢軍部隊還是被匈奴消滅,李陵萬般無奈,只得投降匈奴。

⑦ 40個歷史典故

1、大約四千七百年前,黃帝(軒轅)聯合炎帝戰勝了九黎族蚩(chī)尤,蚩尤俘虜被稱為「黎民」。後來黃帝又擊敗炎帝族,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融為一體,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因此,後人被稱為「炎黃子孫」。

2、堯是黃帝以後著名的部落聯盟首領,由於他的長子丹朱不肖,舜並未傳位於丹朱,而是讓位於舜,這種讓位,歷史上稱為「禪讓」。

3、鯀(gǔn)的兒子禹採取「開、通、疏、鑿、引」的方法治水有功,受舜禪讓。成為新的部落聯盟首領。

4、禹禪讓帝位給伯益,禹的兒子啟奪位稱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自此世襲製取代了禪讓制。

5、我國最早的可考文字甲骨文是從商朝開始的。

6、姬昌,後人尊稱周文王,實施仁政,有太顛、辛甲大夫、閎(hóng)夭、散宜生等賢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輔佐下奠定了滅商的基礎,相傳《周易》為其所著,將八卦演為64卦,並做卦辭、辭。

7、周武王興兵伐紂,奴隸倒戈,紂王鹿台自焚,奸臣惡來、費忠被斬首,殷商滅亡,周王朝誕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齊、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魯,後有周公輔成王,「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典故。

8、東周在歷史上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齊桓公,與後來的晉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一起,在歷史上被稱為「春秋五霸」。(另一說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9、「秦晉之好」指春秋時秦晉兩國的統治者之間,出現過多次通婚聯姻的事情。其中最出名的是秦穆公幫助流亡秦國的晉國公子重耳回國做了國君,並將自己的女兒文嬴(yíng)嫁給了重耳,成就了「秦晉之好」。

32、三顧茅廬:袁紹敗北,劉備投靠劉表,屯駐新野小縣,訪襄陽水鏡先生司馬徽(huī)知:卧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卧龍」諸葛亮,字孔明,劉備三訪襄陽隆中,求得諸葛亮出山輔佐,並按照《隆中對》「東聯孫吳,西據荊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操」的策略,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大業。

33、建安七子:在曹操統治集團里,有七位文學家,合稱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càn)、徐幹(gàn)、阮瑀(yǔ)、應瑒(yáng)、劉楨(zhēn)主導文壇發展。

34、公元220年一月,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操在洛陽病逝,十月,曹丕稱帝,建魏,東漢滅亡。

35、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

36、自蜀漢建興5年起,諸葛亮上書《出師表》給後主劉禪(shàn),六次出兵北伐,史稱「六齣祁山」。在最後一次北伐,至五丈原,終因心力交瘁,病逝,年僅54歲。雖然沒有實現統一中原的願望,但他的智慧和品格萬古流芳,他為蜀漢的鞏固和發展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37、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國號吳,遷都建業,至此「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38、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máo),曹丕之孫,公元260年,因司馬昭權勢日重,危及帝位,聲稱司馬昭代魏之心,路人皆知,率殿中衛士、僮僕討伐司馬昭未果被害;曹髦死後,司馬昭立曹奐(huàn)為帝,即魏元帝,自己獨攬大權。

39、三國歸晉:司馬昭立了魏元帝後舉兵進攻蜀漢,蜀漢後主劉禪昏庸透頂,在奸佞(nìng)宦官黃皓的唆使下負荊而降,劉備、諸葛亮千辛萬苦開創的蜀漢政權從此滅亡。蜀漢滅亡不久,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為晉武帝,建立了晉朝,公元279年,起兵滅吳,三國歸晉,全國統一。

40、公元290年,晉武帝病重,太子司馬衷即位,為晉惠帝,晉惠帝皇後賈南風(賈後)陰險毒辣,先後除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wěi),廢太子(後毒殺),趙王司馬倫聯合齊王司馬囧(jiǒng)廢除賈後,司馬倫稱帝,之後各諸侯為爭奪皇位展開了廝殺,有: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囧、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yóng)、長沙王司馬乂(yì)、東海王司馬越,加上被賈後所殺的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史上稱「八王之亂」,持續16年,獨剩東海王司馬越,司馬越毒死晉惠帝,立司馬熾(chì)為帝,即晉懷帝,西晉王朝從此衰落。

⑧ 有關王字的文化典故

王字的最下面一橫,代表人頭,中間的十字,代表束發,最上面一橫就是 「冕旒」 。國王都是頭戴冕旒的,而且規定 「天子九旒」 ,就是有九個 「穗子」 。

⑨ 古代有個典故:一個暴君不讓百姓開口說話……暴君是

周厲王,召公,「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夷王逝世後,兒子厲王胡繼位。厲王登位三十年,貪財好利,親近榮夷公。大夫芮良夫規諫厲王說:「王室恐怕要衰微了!那個榮公只喜歡獨占財利,卻不懂得大禍難。財利,是從各種事物中產生出來的,是天地自然擁有的,而有誰想獨占它,那危害就大了。天地間的萬物誰都應得到一份,哪能讓一個人獨占呢?獨占就會觸怒很多人,卻又不知防備大禍難。榮公用財利來引誘您,君王您難道能長久嗎?做人君的人,應該是開發各種財物分發給上下群臣百姓。使神、人、萬物都能得到所應得的一份,即使這樣,還要每日小心警惕,恐怕招來怨恨呢。所以《頌詩》說:『我祖後稷有文德,功高能比天與地。種植五穀養萬民,無人不向你看齊。』《大雅》說:『廣施恩澤開周業。』這不正是說要普施財利而且要警惕禍難來臨嗎?正是因為這樣,先王才能建立起周朝的事業一直到現在。而如今,君王您卻去學獨占財利,這怎麼行呢?普通人獨占財利,尚且被人稱為是強盜;您如果也這樣做,那歸服您的人就少啦。榮公如果被重用,周朝肯定要敗亡了。」厲王不聽勸諫,還是任用榮公做了卿士,掌管國事。
厲王暴虐無道,放縱驕傲,國人都公開議論他的過失。召公勸諫說:「人民忍受不了您的命令了!」厲王發怒,找來一個衛國的巫師,讓他來監視那些議論的人,發現了後就來報告,立即殺掉。這樣一來,議論的人少了,可是諸侯也不來朝拜了。三十四年,厲王更加嚴苛,國人沒有誰再敢開口說話,路上相見也只能互遞眼色示意而已。厲王見此非常高興,告訴召公說:「我能消除人們對我的議論了,他們都不敢說話了。」召公說:「這只是把他們的話堵回去了。堵住人們的嘴巴,要比堵住水流更厲害。水蓄積多了,一旦決口,傷害人一定會多;不讓民眾說話,道理也是一樣。所以,治水的人開通河道,使水流通暢,治理民眾的人,也應該放開他們,讓他們講話。所以天子治理國政,使公卿以下直到列士都要獻諷喻朝政得失的詩篇,盲人樂師要獻所映民情的樂曲,史官要獻可資借鑒的史書,樂師之長要獻箴戒之言,由一些盲樂師誦讀公卿列士所獻的詩,由另一些盲樂師誦讀箴戒之言,百官可以直接進諫言,平民則可以把意思輾轉上達天子,近臣要進行規諫,同宗親屬要補察過失,樂師、太史要負責教誨,師、傅等年長者要經常告誡,然後由天子斟酌而行,所以事情做起來很順當,沒有錯誤。民眾有嘴巴,就如同大地有山川,財貨器用都是從這里生產出來;民眾有嘴巴,又好像大地有饒田沃野,衣服糧食也是從這里生產出來的。民眾把話從嘴裡說出來了,政事哪些好哪些壞也就可以從這里看出來了。好的就實行,壞的就防備這個道理,就跟大地出財物器用衣服糧食是一樣的。民眾心裡想什麼嘴裡就說什麼,心裡考慮好了就去做。如果堵住他們的嘴巴,那能維持多久呢!」厲王不聽勸阻。從此,國人都不敢說話,過了三年,大家就一起造反,襲擊厲王。厲王逃到彘。
厲王的王太子靜被藏在召公家裡,國人知道了,就把召公家包圍起來,召公說:「先前我多次勸諫君王,君王不聽,以至於遭到這樣的災難。如果現在王太子被人殺了,君王將會以為我對他們記仇而在怨恨君王吧?待奉國君的人,即使遇到危險也不該怨恨;即使怨恨也不該發怒,更何況待奉天子呢?」於是用自己的兒子代替了王太子,王太子終於免遭殺害。
召公、周公二輔相共理朝政,號稱「共和」(前841)。共和十四年(前828),厲王死在彘地。太子靜已在召公家長大成人,二輔相就一塊兒扶立他為王,這就是宣王。宣王登位之後,由二相輔佐,修明政事,師法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遺風,諸侯又都尊奉周王室了。十二年(前816),魯武公前來朝拜天子。

⑩ 討伐的典故

二次革命
孫中山等中國革命黨人於1913年發動的討伐袁世凱的戰爭。又稱癸丑之役、贛寧之役。1913年初,由同盟會改組而成的國民黨在國會選舉中贏得勝利,宋教仁准備組織內閣。厲行獨裁的袁世凱為阻止國民黨執政,派人於3月20日晚在上海滬寧車站暗殺宋教仁。不久,宋案真相大白,孫中山動員起兵討袁。4月,袁世凱與五國銀行團達成2500萬英鎊的大借款(見善後大借款),獲得了戰爭經費,遂准備發動內戰,消滅南方革命力量。5月初,北洋第六師、第二師在黎元洪支持下相繼入鄂,統治湖北地面,並監視江西。6月,袁世凱又下令罷免堅決反袁的贛督李烈鈞、粵督胡漢民、皖督柏文蔚,三督被迫下野。在孫中山的動員下,李烈鈞於7月8日回到江西湖口,成立討袁軍,宣布江西獨立,向進駐九江的北洋第六師發動進攻,拉開了二次革命的戰幕。隨後江蘇、安徽、上海、廣東、福建、湖南,以及重慶等地也相繼宣布獨立,加入討袁行列。但是,討袁軍倉促上陣,孤立無援,連國民黨的多數議員都還在北京留戀議席,因此這場革命很快就遭到挫敗。在江西戰線,北洋第一軍於7月25日佔領湖口,8月18日佔領南昌。在江蘇戰線,討袁軍於7月16~22日間在徐州地區與北洋第二軍和張勛所部會戰失利,直退南京。上海討袁軍進攻北洋軍駐守的製造局屢攻不克。其餘各省動員起兵遲緩,湘、粵、閩北援之師遲遲不發。7月28日,黃興看到大局無望,遂離寧出走,討袁軍全局動搖,各地相繼取消獨立。9月1日南京失守,二次革命宣告失敗。孫中山、黃興、李烈鈞等逃亡日本。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