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泉典故
1. 墨梅圖題詩 展現了梅花冰清玉潔的品格,詩中 洗硯池 化用典故是什麼
洗硯池:寫字、畫畫後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里化用的就是這個典故。
2. 筆冢墨池 的典故
「筆冢墨池」的典故
草書大家懷素學書十分刻苦,綠天庵是唐代著名書法家,人稱草書聖手的懷素出家修行,種蕉練字的地方。
零陵縣志記載:綠天庵清咸豐壬子年毀於兵,同治壬戍年郡守陽翰主持重建。下正殿一座,上為種蕉亭,左為醉僧樓,有懷素塑像。
庵後一處刻有「硯泉」二字,是懷素磨墨取水的地方。右角有「筆冢」塔,懷素寫禿了的筆都埋於此。
庵正北七十餘步有有小池,是懷素洗硯處,因常洗硯水變黑,名為「墨池」。懷素因長期精研苦練,禿筆成堆,埋於山下,人稱「筆冢」。
(2)硯泉典故擴展閱讀
王羲之與墨池
紹興市西街戒珠寺內有個墨池,傳說就是當年王羲之洗筆的地方。王羲之7歲練習書法,勤奮好學。17歲時他把父親秘藏的前代書法論著偷來閱讀,看熟了就練著寫,他每天坐在池子邊練字,送走黃昏,迎來黎明,寫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寫爛了多多少少的筆頭,每天練完字就在池水裡洗筆,天長日久竟將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
智永與「退筆冢」
智永禪師晚年時,有天正在指導一位小沙彌練字,幾位年輕書生慕名來寺謁求大師的墨寶,並請教寫字秘訣。智永笑答:「贈字不難,但秘訣實無,不過老衲可奉送諸位四字『勤學苦練』,如能持之以恆,保你一生受用不盡。」書生聞言,大失所望。
智永禪師便耐心開導他們:「俗話說『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獻之公學書曾用盡18大缸清水,老衲學書也是靠勤學苦練,才有今日的成就。」眾書生聽後,並未盡信。
智永禪師便命小沙彌打開後院門,帶領他們去寺中的塔林,在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下有一座高高的墳冢。書生們大惑不解,禪師指冢說:「我習書一生,練字磨禿的筆頭盡在於此。」冢前立一石碑,上刻「退筆冢」3字,下有「僧智永立」幾個小字,背後還有智永寫的一篇墓誌銘。
偌大一座墳冢,貯滿禿筆頭,書生們看罷,驚愕不已。小沙彌告訴書生,師父寫字的禿筆,初時裝滿5大筐。為練好字,在寺內閣上住了多年,還臨寫了800多本《真草千字文》,分贈浙東各寺廟。
書生們聽後恍然大悟,任何學術要達到高峰,沒有捷徑可走,亦無秘訣可言,只有勤學苦練,才是惟一的途徑。
3. 筆冢墨池 的典故
草書大抄家懷素學書分刻苦襲,:「筆冢墨池」的成語典故就是由他所得。
綠天庵,是唐代著名書法家,人稱草書聖手的懷素出家修行,種蕉練字的地方。著零陵縣志記載:綠天庵清咸豐壬子年毀於兵,同治壬戍年郡守陽翰主持重建。下正殿一座,上為種蕉亭,左為醉僧樓,有懷素塑像。庵後一處刻有「硯泉」二字,是懷素磨墨取水的地方。右角有「筆冢」塔,懷素寫禿了的筆都埋於此。庵正北七十餘步有有墨池,是懷素洗硯處。
當然,也有人說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墨池化用了他的典故。筆冢則是懷素和尚勤練狂草棄筆無數化來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