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關於靜的典故

關於靜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20 06:01:41

Ⅰ 關於靜下心來的偉人故事

1、孔子

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一根竹簡上寫字,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通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後成書,便於閱讀。

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其中為熟牛皮繩最為結實。像《周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通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復復把《周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註了許多內容,不知翻開來又卷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通常認為,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即使讀書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與質了。」

2、拿破崙

年輕的時候,一次到郊外打獵,突然聽見有人喊救命,他快步走到河邊一看,見一男子正在水中掙扎。

這河並不寬,拿破崙端起獵槍,對准落水者,大聲喊道:"你若再不自己游上來,我就把你打死在水裡!"那人見求救已無用,反而更添一層危險,便只好奮力自救,終於游上岸來。

拿破崙當了皇帝後,一天清晨,在花園中散步,迎面被身負重物的士兵擋住去路。這時宮廷女衛士長忙喝令士兵趕快給大皇帝讓路,拿破崙卻忙阻止說:"夫人,請尊重負重者。"並給負重士兵讓開了一條道。

拿破崙拿槍逼迫落水者自救,是想告訴他,自己的生命本應該是自己負責的,唯有負責的生命才是真正有救的生命。"請尊重負重者",在拿破崙看來,地位的高下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生命肩頭的分量。

3、約翰遜

約翰遜博士,他的父親經營一個大舊書攤。有一次,距離不遠處有個節目,大家都去趕集,這天正下著雨,他的父親想要約翰博士分一部份書籍,運到趕集的地方去販賣。

他的父親接連呼喚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約翰遜博士這時正專心閱讀一本又厚又大的書,竟假裝聽不見,也不理睬,父親嘆了一口氣,只得自己親自去了。這時候,約翰遜博士年十八歲。

五十年後,有一天中午十一時,當地人看見這個體態臃腫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夾在腋下,拐杖放在一邊,低頭跪在太陽下,熱淚直流。

這時約翰遜博士業已成名,大家都來看他,他對大家說: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時刻,我不聽父親的話,現在我跪在這里懺悔!

4、諸葛亮。

諸葛亮淡泊名利,隱居南陽,懷才於身,靜候明主,雖然天下群雄輩出,但他卻不被紛繁的世事與天下的爭端擾亂心智。

為了真正成大業,他平靜地等待,甘於寂寞,甘於暫時的無名,在悠然地吟唱梁父吟的日子裡,水鏡七奇之諸葛,韜光養晦,靜待卧龍飛天的一刻,最終助玄德成就鼎立大業。

5、富蘭克林

被稱為美國人之父的富蘭克林,年輕時曾去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那時他年輕氣盛,挺胸抬頭邁著大步,一進門,他的頭就狠狠地撞在門框上,疼得他一邊不住地用手揉搓,一邊看著比他的身子矮去一大截的門。

出來迎接他的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笑說:「很痛吧!可是,這將是你今天訪問我的收獲。一個人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須時刻記住:該低頭時就低頭。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富蘭克林把這次拜訪得到的教導看成是一生的收獲,並把它列為一生的生活准則之一。富蘭克林從這一準則中受益終生,後來,他功勛卓越,成為一代偉人,他在他的一次談話中說:「這一啟發了我的大忙。」

Ⅱ 關於人安靜的成語故事

安靜的成語 :

安安靜靜、
買靜求安

Ⅲ 古人學習時做到靜的故事

映雪囊(náng)螢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裡,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戶外借著白雪的光亮讀書。(孫康映雪苦讀)

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yin),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裡,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車胤囊螢夜讀)

負薪(xīn)掛角

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裡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背著柴一邊走,一邊看書。(朱買臣負薪讀書)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李密牛角掛書)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孫敬懸梁苦讀)

鑿壁借光

匡衡年輕時十分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匡衡晚上想讀書的時候,常因沒有亮光而發愁。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就在牆壁上悄悄地鑿了一個小孔。讓隔壁人家的燭光透過來。就這樣,他經常學到深夜,後來成了西漢著名的學者,曾做過漢元帝的丞相。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於一舉成員。這就說明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匡衡鑿壁偷光)

以荻畫地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歐陽修以荻畫地)

韋編三絕

韋:熟牛皮。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條把竹簡編編聯起來,做「韋編」。三:多次。絕:斷。反復研讀,以致編聯竹簡的的皮繩斷了多次。指讀書勤奮刻苦。(孔子韋編三絕)

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蘇秦刺股苦學)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 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關於古人勤奮學習的故事

(一)

古時候,有個學問家叫孟軻。他剛上學的時候,很用心,寫字一筆一劃,很工整。不久,他覺得學習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於是,他逃學了,常到山坡上樹林中去玩,好開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裡,正在織布的媽媽問他:「怎麼這么早就放學了?」他只好承認逃學了。媽媽生氣地說:「我辛辛苦苦織布供你讀書,你卻逃學,太沒出息了!」小孟軻連忙給媽媽跪下。

媽媽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沒織完的布剪斷了,說著:「你不好好讀書,就像這剪斷的布,還有什麼用處!」

小孟軻哭著說:「我錯了!今後再也不貪玩了。我一定好好讀書!」從此,小孟軻勤奮學習,從不偷懶。後來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二)

張衡(78~139),字平子,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他的出生地在現在的河南省南陽縣的石橋鎮。他的祖父張堪做過太守,為官清廉。父親早逝,因此張衡家裡很貧窮。張衡從小就勤奮好學,加上天資聰穎,很早就聞名鄉里。據史書記載,他10歲時就「能五經貫六藝」,過目成誦。他興趣很廣泛,常常涉獵自然科學方面的讀物,而且寫得一手好辭賦。一天,張衡從一本詩集里讀到四句詩,描述了北斗星在各個季節傍晚時的變化:「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他覺得這太有意思了。天上的繁星閃爍,有的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們的運行義各有怎樣的規律呢?這簡直是太美妙了。(勵志故事 )於是張衡根據詩的內容又參考別的書籍畫成了天象圖,每夜只要是沒有雲彩,他就默默地對著天象圖仔細觀察著夜空。廣漠的星空有多少難解之謎呀,他觀察著、記錄著、思考著,他的腦袋裡裝滿了各式各樣的問題,充滿了五顏六色的幻想。後來,他終於確認那四句詩里描述得不夠准確,事實上斗柄早春指東北,暮春卻指東南。

(三)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四)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關於古人勤奮學習的故事

學習需要勤奮。勤奮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無數與勤奮有關的事例歷來為人們稱道,車胤「螢入疏囊」是勤奮;孫康「雪映窗紗」是勤奮;匡衡「鑿壁偷學」是勤奮;蘇秦「懸梁刺股」是勤奮;祖逖「聞雞起舞」也是勤奮,勤奮使他們最終都成就了一番偉業。

諸葛亮的故事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不但司馬徽賞識,連司馬徽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鍾表,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餵食。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諸葛亮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准,於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鳴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於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裡,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喂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

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麼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餵食。先生開始很惱怒,但不久還是被諸葛亮的好學精神所感動,對他更關心,更器重,對他的教育也就更毫無保留了。而諸葛亮也就更勤奮了。通過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終於成為了一個上知天文,下識地理的一帶飽學之人。

牛頓的故事

牛頓十六歲時數學知識還很膚淺,對高深的數學知識甚至可以說是不懂。「知識於積累,聰明來自學習」。牛頓下決心靠自己的努力攀上數學的高峰。在基礎差的不利條件下,牛頓能正確認識自己,知難而進。他從基礎知識、基本公式重新學起,扎扎實實、步步推進,直到掌握要領、融會貫通。遂之發明了代數二項式定理。傳說中牛頓「大暴風中算風力」的佳話,可為牛頓身體力學的佐證。有一天,天刮著大風暴。風撒野地呼號著,塵土飛揚,迷迷漫漫,使人難以睜眼。牛頓認為這是個准確地研究和計算風力的好機會。於是,便拿著用具,獨自在暴風中來回奔走。他踉踉蹌蹌、吃力地測量著。幾次沙塵迷了眼睛,幾次風吹走了算紙,幾次風使他不得不暫停工作,但都沒有動搖他求知的慾望。他一遍又一遍,終於求得了正確的數據。他快樂極了,急忙跑回家去,繼續進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經過勤奮學習,牛頓為自己的科學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不久,牛頓的數學高塔就建成了,二十二歲時發明了微分學,二十三歲時發明了積分學,為人類科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華民族推崇的人生理想,是追求有所作為;看重的立身之本,是真才實學;認定的成才之路,是發憤學習。中國人重視讀書、勤奮好學,已成為世代相傳的優良傳統。中國民間有許多關於學習的格言,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活到老,學到老」等,也流傳著很多古人珍惜時間、發憤苦讀的故事。

孔子一生勤奮學習,到子晚年,他特別喜歡易經。易經是很難讀懂的,學起來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復誦讀,一直到弄懂為止。因為孔子所處的時代,還沒有發明紙張,書是用竹簡或木簡寫成的,既笨又重。把許多竹簡用皮條編穿在一起,便成為了一冊書。由於孔子刻苦學習,勤展書簡,次數太多了,竟使皮條斷了三次。後來,人們便創造出了「韋編三絕」這句成語,以傳誦孔子勤奮好學的精神。

戰國時的蘇秦,夜以繼日地讀書,實在太累了,就用錐子刺腿來使頭腦清醒;

漢代的孫敬,為了防止讀書時瞌睡,便用一根繩子把自己的頭發系在房樑上,只要一打磕睡就會被扯醒。這就是歷史上「刺股懸梁」的故事。

晉朝的車胤、孫康、匡衡,家裡都很窮,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夏天的晚上,車胤用紗布做成一個小口袋,捉一些螢火蟲裝進去,借著螢火蟲發出的光亮看書;孫康在嚴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讀;匡衡在牆上鑿了個小洞,「偷」鄰居家的一點燈光讀書。成語「囊螢映雪」和「鑿壁偷光」所講的就是這幾個故事。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練書法。他每次寫完字,都到自家門前的池塘里洗毛筆,時間長了,一池清水變成了一池墨水。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池塘稱為「墨池」。王羲之通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為著名的書法家,被人們稱為「書聖」。www.gs5000.cn

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有一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夜深了,佛殿里忽然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小和尚們嚇壞了,以為裡面有鬼,立刻報告給老和尚。於是,老和尚帶領小和尚捉鬼,沒想到「鬼」原來是一個叫劉勰的窮孩子,他在借佛燈讀書呢。劉勰經過刻苦學習,終於成了偉大的文學理論家。

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每看一本書,不是一上來就從頭至尾地去讀,而是對著書本閉目沉思,猜想書中寫了些什麼。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後再打開書。如果書的內容與自己的猜想一致,他就不再讀了;如果與猜想的不同,他就認真地去讀。華羅庚的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且培養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

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終於成為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有一次,他想買一部明代的笑話書《謔浪》,跑遍北京城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時值冬日,他頂風冒雪,連續十八天跑到圖書館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Ⅳ 找找與「靜」有關的解釋或者故事!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在《誡子書》有這樣一句名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志遠」,這話的大意是,沒有恬靜寡慾的修養,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沒有寧靜的心態,就無法達到遠大的目標。諸葛亮把自己畢生之所以能成功的經驗告訴自己的孩子,人生要想成功,就必須學會一個靜字。亮之所以能贏得劉備劉皇叔的「三顧茅廬」的屈尊相請,就是他靜在卧龍崗上韜略的結果。他看歷史,讀當代,研古今,窺時政,測天象,這些都是和靜字緊緊相連的。
縱觀古今,人類在科學的探索,事業的攀登,人生的追求,大凡取得成功的,無不在「靜心」中孕育,在「靜氣」上汲取營養。
古人在圖靜求靜上有著許多追求,「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這是一種死去元知萬事空的無可奈何的靜;「自靜其心延壽命,無求於物長精神」,這是一種知人生天命的超脫;「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凈土」,體現當時知識分子對讀書的追求和崇拜;「靜如處子,動如脫兔」,這是很高境界的靜,靜則如蛟龍潛海,默然無聲無息,杳無身影,動則似餓虎下山,又似曹植的《白馬篇》中描寫的「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的意境,這種靜和動相得益彰。靜和動運用自如,得心應手,相輔相成:靜是為了更好地動,動是靜氣的孕育和滋潤。象勾踐卧薪嘗膽,如「十年磨一劍」或「十年磨一字」的靜氣,就會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董仲舒曾發誓「三年不窺園」來靜修學習,後來才成為一代儒學大師。
靜無疑是人生一種至高的境界,是人生一種高貴的品質。平時處世、遇事,鎮定自若,處亂不驚,沉著冷靜地應對一切。諸葛孔明在大軍壓境的時候,臨危不懼,泰然自若地坐在城樓上嚇退了司馬的百萬軍隊;陳毅元帥在黃橋大戰中和地方鄉紳下棋,他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靜氣使多少軍事家叫絕。這種大手筆不是坐失良機的無能或機會主義,而是一種超脫常人的智慧。

Ⅳ 關於靜的故事

我和靜並不熟,在同一個法語班上課半年。她的故事我從茜那裡得知。靜失戀了,大概是前一個月吧。她把她男人甩了,兩個人在一起也三四年了,她男人本考上南京大學為了和靜在同一個城市又回來復讀,而靜高三忙於化學競賽努爭一等獎保送清華卻失手,只好讀個高四來川大,我想故事到這里也算是挺感人的了,小兩口都在拿前途做愛情的賭注,這才叫他媽的偉大。天公不作美,她男人去了重慶而靜留在成都。異地戀總是那麼曲折揪心。靜以她的高智商套出他男人有個二奶並逼出了上床的事實。看吧,聰明的女人是多麼的危險。茜告訴我,到現在靜手上還帶著一枚戒指,她死去的初戀情人送的。靜的第一個男人後來去新加坡讀書,交通規則正好和內地相反,結果回來的時候在高速路口逆行,被撞死。靜把第一次給了這個男人。今天,法語情景對話練習,我看著靜流利地說出各種句子,暗自驚嘆。而茜在餐廳又告訴我,靜把圖書館的法語書都做了好幾本了,每天看法語電影,上MSN找人對話法語。
這就是我所知道的關於靜的全部內容。
我喜歡這樣的女子,堅韌不拔,把悲傷藏在心裡,傲氣十足但從容坦然,扛著扛著,不甘示弱。無論生活出現了什麼悲劇,始終掌控自如。
而今天我自己這邊發生了什麼我一點都不想寫,被記錄的生活該是值得尊敬的。
我尊敬靜,有寬大的胸懷,明確的生活目的。對比自己,不值一提。
靜的故事讓我又聯想到慧慧。老朱的女兒。慧慧很討我喜歡,單純善良任性,雖然比我大幾歲,我總是把她當自己的妹妹對待,謙讓她。前年,和慧慧相戀七年的男朋友溺水而死,慧慧說,他做到了愛我一輩子。慧慧是如何艱難的走過這兩年的,我不知道,她的空間置頂日誌讓我一次又一次落淚。老朱的離開,讓我和慧慧失去了聯系,希望她現在過得好。
許多女孩在未成人或剛成人的一段時期,總有那麼些故事,充滿傷痕,而它們卻讓你開始了真正的成長,撕心裂肺的,然後懂得抓住什麼藐視什麼。
我是幸運的,我感謝這樣的命數。在最關鍵的兩年,乾爹做我班主任,我哭我鬧我崩潰不已他都靜靜安撫,屢次為我落淚,這樣柔情的男人,生在四川長在四川,他和師母間美麗浪漫的愛情我想都源於四川這片土地給予的天然善良的人性。來到大學,我盡量減輕對他的依賴,沒有特別重要的事情不撥電話,特別到了大二,只打過一次。我多麼希望我生在四川長在成都,善良淳樸的品質總讓我感動。在這里呆了一年半,漸漸淡忘過去成長的憂傷,雖然閉塞,對於我來說總算是個修生養性的風水寶地,沉靜下來,做點實事。
這就是生活,拐點在不經意處。

Ⅵ 簡短古代靜心的名人故事,例子

諸葛亮(181—234)他是西蜀的丞相,他以神算而聞名。他為後代做打算,亦是算計得較為久遠的。

諸葛亮擔心兒子諸葛瞻:聰明過早外露,容易自滿自足,反而成不了大器。所以他給諸葛瞻起的名

字叫做「思遠」。他給外甥的信也說:「志當存高遠。」這都表明他希望後代有遠大的理想和志

向。怎樣才能有遠大的志向呢?諸葛亮在給兒子的信中指出了兩個條件:一個叫靜,一個叫儉。他

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

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他認為人要有才,就要刻苦學習,要學習就要有志氣。還要心靜,心不靜就不能專心治學。生活太

舒適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生活儉朴才是涵養道德的主要條件。

他在給外甥的信中進一步指出:要堅持自己的遠大志向,「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

這就是說,要不考慮一時的得失,不貪圖生活上的享受,廣交師友,不計較個人的恩怨,這樣做

了,「雖有淹留」也許一時不成功,「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學習之中有樂趣,也一定會有

用的。怕的是「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受追求世俗的物質生活和情

欲的影響,失去堅強的信心那就會「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6)關於靜的典故擴展閱讀:

靜心謂使心靈安定寧靜;安定心神。

1、《莊子·達生》:「臣將為鐻,未嘗敢以耗氣也,必齊以靜心。」

2、唐歐陽詹《泉州六曹新都堂記》:「足以寧肌靜心,釐厥職者也。」

3、《清史稿·穎毅親王薩哈璘傳》:「爾其靜心調攝,以副朕望!」

4、葉紫 《夜哨線》四:「他將眼睛牢牢地閉著,他想靜心地能想出一個好的辦法來。」[1]

Ⅶ 有關冷靜的名人故事,一定要是關於冷靜 故事(3個以上)

1.周總理妙對外國記者

一位西方記者問周總理:「請問總理先生,現在的中國有沒有妓女?」不少人納悶:怎麼提這種問題?大家都關注周總理怎樣回答。周總理肯定地說:「有!」 全場嘩然,議論紛紛。周總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補充說了一句:「中國的妓女在我國台灣省。」頓時掌聲雷動。

這位記者的提問是非常陰毒的,他設計了一個圈套給周總理鑽。中國解放以後封閉了內地所有的妓院,原來的妓女經過改造都已經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這位記者想:問「中國有沒有妓女」這個問題,你周恩來一定會說「沒有」。

一旦你真的這樣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會緊接著說「台灣有妓女」,這個時候你總不能說「台灣不是中國的領土」。這個提問的陰毒就在這里。當然周總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倆,這樣回答既識破了分裂中國領土的險惡用心,也反襯出大陸良好的社會風氣和台灣的對比。

周總理考慮問題周密細致,同時又那麼快速反應,你不佩服他也難啊!

2.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七歲的時候穩重的就像一個大人,聽到老師講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愛,放學之後又為家人講他所學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內涵,從此手裡放不下書本,甚至到了忘記了飢渴,冷熱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湧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3.淝水之戰

謝安在淝水之戰時下棋,時苻堅強盛,疆埸多虞,諸將敗退相繼。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應機征討,所在克捷。拜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建昌縣公。堅後率眾,號百萬,次於淮肥,京師震恐。加安征討大都督。玄入問計,安夷然無懼色,答曰:「已別有旨。」

既而寂然。玄不敢復言,乃令張玄重請。安遂命駕出山墅,親朋畢集,方與玄圍棋賭別墅。安常棋劣於玄,是日玄懼,便為敵手而又不勝。 安顧謂其甥羊曇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還,指授將帥,各當其任。

玄等既破堅,有驛書至,安方對客圍棋,看書既竟,便攝放床上,了無喜色,棋如故。客問之,徐答雲:「小兒輩遂已破賊。」既罷,還內,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如此。以總統功,進拜太保。

4.抗日「亡國論」

從中國現代史中,冷靜處事的典型事例令人信服,而且都收到了極好的社會效果。例如:對於抗日戰爭,一些人在日軍的瘋狂侵略面前驚慌失措,不敢反抗,拋出了「亡國論」;另一些人熱血沸騰,急於求勝,提出了「速勝論」。

其實,這兩種論調都是極不冷靜的表現,只有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以及其冷靜的態度,根據當時的國內國際形勢,做出了科學的判斷——打持久戰。事實雄辯地證實了這個論斷,八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終於將日本鬼子趕出了中國。

5.西安事變

我黨對「西安事變」的處理意見,更是冷靜中的冷靜,就連蔣介石亦感到意外,只要答應抗日,組成統一戰線,既可放蔣回到南京,還可服從蔣的抗日領導,逼蔣抗日,達到了張楊兵諫的目的,最終解救了中華民族。

(7)關於靜的典故擴展閱讀:

冷靜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ěng jìng。指人少而靜,不熱鬧或是人沉著而不感情用事。語出關漢卿《金線池》第三折:「俺則這等吃酒可不冷靜!」

Ⅷ 關於「靜」的古代故事

靜如處女復。成語典故: 處女:制未嫁的女子;指軍隊未行動時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樣持重;
成語出處: 《孫子·九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示例:古人說『~』,也是不動的時候要像大姑娘深藏閨中,動起來像脫網的兔子那麼快。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