棟諺語
㈠ 諺語詞典,牛的諺語
牛在十二生肖中是體積最大的,與老鼠成對比,所以多以「鼠」喻小或少,以「牛」喻多或大,如說大材小用為「殺雞焉用牛刀」。
牛體大,毛自然多,因此以「牛毛」喻眾多而細密,杜甫有「秦時任商鞅,法令如牛毛」的詞句,是古代法令繁苛的具體描寫。
在古時,除祭孔子用牛,在國與國彼此會盟時亦須祭牛,
只有主盟國的人才有「執牛耳」的資格和機會,因此,「執牛耳」遂成為「權威」的象徵名詞了。
一頭碩大水牛,怎樣驅使它去耕田?自古以來,都是刺穿它的鼻子,繫上鼻環,用繩子牽著鼻環,牛因鼻痛,乖乖地聽人使喚。因此俗語說,「牽牛要牽牛鼻子」,即辦事情要抓要害。
牛胃有四個囊,食量很大,因此世人譏笑食量大的為「牛肚」,稱人善飲曰「牛飲」,脾氣大作「牛脾氣」。誇耀不實為「吹牛」或「吹牛皮」。稱投機取巧的不法分子為「黃牛」。凡事情兩不符合為「風馬牛不相及」,或「牛頭不對馬嘴」。牛被譏愚笨,所以不明話意為「對牛彈琴」,報恩則稱「做牛做馬」。
如今,人們還把竭誠為民的好乾部稱為「老黃牛」,把勇於創新的精英褒揚為「拓荒牛」,我們更不會忘記魯迅先生的名句:「俯首甘為孺子牛」。
牛不吃水強按頭:比喻強迫人做不願作的事。
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比喻人缺乏自知之明.
牛犢子追兔子,有勁使不上:指受某種條件限制,有力氣也使不出來。
牛耕田,馬吃谷:比喻待遇不公平,受苦的受苦,享福的享福。
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比喻對手再強也會有辦法制伏。
牛套馬,累死倆:套:指套車。指一快一慢,互相牽掣。比喻做事難以合作。
牛頭不對馬嘴:比喻胡拉亂扯,二者毫不相關
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指不憑空說大話,要看真本事。
㈡ 關於牛的諺語
九牛一毫莫自誇,驕傲自滿必翻車
殺雞焉用牛刀
㈢ 烏克蘭的一句諺語:生個孩子,蓋棟房子,種一棵樹是什麼意思
是指一個男人一輩子要乾的三件大事。
㈣ 有關龍的諺語
1、二月二,龍抬頭。
元時期把「二月初二」稱為「龍抬頭」的日子。農歷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二月二」處在二十四節氣的「雨水」、「驚蟄」、「春分」之間。自古以來,人們在仲春「龍抬頭」這天敬龍慶賀,以祈龍消災賜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農歷「二月二」,既是「龍抬頭節」,又是土地神誕辰「社日節」。南方「二月二」(古時為立春後第五個戊日)仍沿用祭社(土地神)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既有類似龍抬頭節習俗,又有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
2、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意思: 蛟龍游到了淺水,沒法動彈,被蝦戲弄,一旦老虎到了平原地區,沒有了叢林的掩護,它自身的爆發力和突擊優勢就不復存在,只能被「犬」欺了。
出自《增廣賢文》。
3、龍不離海,虎不離山出
意思是比喻高貴者離不開居住處。
出自:明·羅貫中《殘唐五代史演義》
4、上山捉虎,下海擒龍
意思:比喻冒死去做艱巨危險的事情。
出自: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姑娘,你有甚麼為難的事,只管說!慢講『上山捉虎,下海擒龍』,就便『赴湯蹈火,碎骨粉身』,我安龍媒此時都敢替你去作!」
5、龍歸滄海,虎入深山。
意思:比喻各自回歸到有所作為的地方。
出自:清·陳忱《水滸後傳》二七回。
(4)棟諺語擴展閱讀:
諺語多數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且一般是經過口頭傳下來的。它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
人們生活中常用的現成的話。諺語類似成語,但口語性強,通俗易懂,而且一般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兩個短句。
諺語內容包括極廣,有的是農用諺語,如「清明前後,栽瓜種豆」;有的是事理諺語,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有的屬於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識諺語,如「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類別繁多,數不勝數。
諺語跟成語一樣都是語言整體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語言的鮮明性和生動性。但諺語和名言是不同的,諺語是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名言是名人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