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大的典故
一蟹不如一蟹
B. 力量小卻起了很大的作用的事件或典故
千里之堤,潰於復蟻穴
【釋義】堤制:堤壩;潰:崩潰;蟻穴:螞蟻洞。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里長堤潰決。比喻小事不慎將釀成大禍。【出處】先秦·韓非《韓非子·喻老》:「千丈之堤,潰於蟻穴,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例子】俗話說:「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我們應該引以為戒,認真工作,杜絕事故發生。
指很長很長的堤壩,因為小小蟻蟲的啃噬,最後也會被摧毀。比喻不注意小事則會釀成大禍或不注意小事則會造成嚴重的損失。
不注意小事則會釀成大禍或不注意小事則會造成嚴重的損失。覺得和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有那麼一點關系
C. 關於由小到大,積少成多的故事
水滴石穿 十五)水滴石穿 【典故】 宋朝時,張乖崖在崇陽當縣令.當時,常有軍卒侮辱將帥回、小吏侵犯長官的答事.張乘崖認為這是一種反常的事,下決心要整治這種現象. 一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突然,他看見一個小吏從府庫中慌慌張張地走出來.張乘崖喝住小吏,發現他頭巾下藏著一文錢.那個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認是從府軍中偷來的.張乘崖把那個小吏帶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氣:「一文錢算得了什麼!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殺我!」張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為了懲罰這種行為,張乘崖當堂斬了這個小吏. 【釋讀】 成語「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錯不改,將會變成大錯.現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總能辦成事情. 解釋:水不停地滴,石頭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典故:《漢書·枚乘傳》:「泰山之霤穿石,單極之綆斷干.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 舉例:乖崖援筆判雲:「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
D. 有什麼「以小見大」的經典小故事
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箕子發現商紂王的生活越來越腐敗,便經常通過宮中的侍從打聽消息版。一天,他問侍從權:"現在,紂王吃飯時還用竹筷子嗎?"侍從說:"不再用竹筷子,已經改用象牙筷子了。"箕子說:"用象牙筷子,還會再使用陶碗嗎?必然要配玉器啊。用象牙筷、玉器皿,還會吃一般的飯菜嗎?必然要吃山珍海味啊。吃山珍海味,還會住葦草屋子嗎?必然要蓋樓閣啊。"侍從說:"你分析得很對,現在大王正准備蓋樓閣呢。" 箕子說: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由此可知,商朝怕是不會長久了。"
人生智慧:有時候,細微的東西往往反映事物的發展本質,代表著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忽視不得的。
在生活觀念上,越是細微的追求,越是反映觀念的本質。不論在什麼時候,都應該慎重行事啊。不然,就會差之亳厘,失之千里。
E. 舍小求大的例子典故
《莊子》中提到過一樁買賣。說,宋國有一個家庭作坊,世代以漂絲為業,為了能在冬天作業,這個作坊發明了一種「秘制凍瘡膏」。盡管他們世世代代勤奮工作,但卻收入菲薄,生活貧困。一位魯國的客商知道「秘制凍瘡膏」以後,他向作坊提出了一個不可能被拒絕的收購條件,以100兩黃金買下整個作坊以及「秘制凍瘡膏」的配方。當天晚上,宋人作坊聚族而議,他們說:「我們祖祖輩輩以漂洗絲絮為生,收入少、生活苦,如果我們將作坊和配方一起出售,立刻就能獲得大筆金錢,有錢之後再開一家更大的作坊,何樂而不為?於是,宋人家族全體同意把作坊和配方一起賣給魯國客商。
魯國商人得到配方以後,他連夜趕赴吳國將花費100兩黃金購得的「秘制凍瘡膏的配方」免費獻給了吳王,他對吳王說,「今後吳國將士在寒冬臘月打仗,再也不用為天冷凍手,抓不牢兵器而犯難了」。
不久,越國大兵壓境,吳國告急,此時正值隆冬,吳越兩軍又是進行水戰。由於吳國將士塗抹了秘制凍瘡膏,戰鬥力大為提高,因而大勝越軍。吳王大喜,立刻決定對魯國商人封疆裂土,賞黃金萬兩。
同樣是擁有秘制凍瘡膏,宋國人只能世世代代用它來漂洗蠶絲,結果貧困交加;因為他們並不知道凍瘡膏對吳王的價值,相當於抱著金飯碗討飯吃。而魯國商人如果僅僅是拿凍瘡膏來滿足市場的需要,他極有可能壟斷市場,取得10倍的利潤;可是這位有「眼光」的商人,他卻懂得「看人、看事、看時」,他看到了宋人手裡有一個不起眼的東西,而這不起眼的東西在吳王的眼中卻是「無價之寶」,於是他「雪中送炭」獻於吳王,解吳國於危難之時;此後,他的秘制凍瘡膏因為被「國王專用」而身價百倍,最終這位魯國商人在得到金錢和美譽後,又為我們留下了精彩的案例。
在以上案例中,魯國商人的經商智慧和遠大理想就相當於孔子得到的寶珠。有了智慧和理想,他便想獲得一國之君的支持,於是他為吳王找來了戰勝敵人的「凍瘡膏」,當吳王使用凍瘡膏這一「誘餌」的時候,他也就成了魯國商人釣上來的大魚。最終,魯國商人憑借「舍小」而實現了「更大」。
F. 大材小用的典故
周瑜病死後,魯肅向孫權推薦龐統,孫權不用他。魯肅就推薦龐統去投奔劉備。劉備見他長相難看,就將他安排到耒陽縣當縣令,龐統不悅想用才學打動劉備,又見諸葛亮不在,只得辭行。到了那以後,終日借酒澆愁。劉備聽聞龐統不理政事,終日把酒取樂,大怒,命張飛去荊南巡視。張飛遂與孫乾一同前往。到時未見龐統出來迎接。龐統的同僚告訴張飛,龐統如何不理政事。張飛大怒,想擒拿龐統。孫乾勸他見了龐統,治罪不遲。張飛見龐統後,大喝他把縣的各種事給廢了。而龐統卻認為都是小事,結果只用半天的時間,就把這個月的事都處理了,張飛佩服不已,就向劉備推薦了他。後人便演化出了龐統當縣令——大材小用的歇後語。
事實上龐統確實去當過縣令,也確實當的不是特別好,但沒有用半天的時間就解決了一個月的政務。後來(因為當的不好)被免官了,魯肅便寫信告訴劉備,龐統這個人不適合當縣令,應該當治中、別駕。而後,龐統的表現也確實很出色。但前面那句歇後語,卻絕對不是事實。即使龐統真的有半天就解決一個月的事的本領,這個故事則說明他志向遠大,深至天下。而不是大材小用。 《三國演義》第十回有個故事,說是曹操的父親曹嵩被陶謙所殺,曹操誓報殺父之仇,帶領大軍殺奔徐州。九江太守邊讓與陶謙交厚,聞知徐州有難,自引五千兵來救。曹操聞之大怒,使夏侯惇於路上截殺之。這里說的邊讓,就是成語「大材小用」的主人公。歷史上確有曹操殺邊讓的事,但時間及情節與《三國演義》上所說的有些出入。
邊讓,字文禮,陳留人,也就是現在的開封人。邊讓這個人很小的時候就能言善辯,博學多聞,他最有名氣的作品是《章華賦》。
漢靈帝劉宏立何妃為皇後,重用何妃同父異母的哥哥何進為大將軍。何進聽說了邊讓的名氣和才華,就想徵召他做官,但又怕邊讓不來,就以徵兵的名義把邊讓召到洛陽,任命他做了個令史。
何進本以為這件事兒自己辦得不錯,沒想到卻引起了當時的大學者、大詩人、大書法家蔡邕(yōng)的不滿——蔡邕覺得給邊讓的官太小了!
蔡邕找到何進說,這個邊讓呀,小時候就很孤苦,但是聰明好學,學諸子百家的經典,能見本知義,舉一反三;這個人心通性達,「非禮不動,非法不言」,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用來煮牛的大鼎,假如用來烹調一隻小雞就不合適,湯多了,淡而無味;湯少了,就煮不熟。讓邊讓當令史,就是所謂的「大器之於小用」,希望大將軍能給他個機會,讓他一展才華。後來,何進就讓邊讓做了九江太守。
當時朝廷上下已是一片混亂,邊讓覺得在這樣的環境里做官,實在沒意思,後來乾脆辭掉官職,回家讀書做學問了。可一個有才華的人,怎麼能對社會沒有一點看法呢?邊讓對曹操這個崛起的梟雄就非常看不起,經常在不同的場合罵他。
後來就有人到曹操那裡告狀,曹操正春風得意,哪容得別人這樣說他?於是,他就安排地方官把邊讓給逮住殺掉了。
G. 中國歷史上因小失大的故事有哪些
歷史上因小失大的故事應該說是數不勝數的。今天水一白講的這個是一個錯入了帝王家的單純女人。
後來,薄皇後因為無子被廢,皇後的位置也就空出來了。栗姬想要的不過是夫君的愛,並不太在意皇後的位置,但是問題是有人替她想了。王娡便暗中指使大臣,上奏跟景帝說:“子以母貴,母以子貴,現在太子的母親不過是個姬,並沒有什麼封號,陛下應該立她為皇後了。”劉啟聽完就火了,當場就把進諫的大臣給殺了。
他還認為是栗姬暗中指使,把一切的罪責都推到了栗姬的身上,結果,太子劉榮也因此而被廢,栗姬也被打入冷宮,再也不能見劉啟一面,沒過幾年,栗姬便憂郁而死了。從此,中國歷史上多了一位漢武大帝,卻少了一位“因小失大”的落寞小女子。
H. 有什麼小的與大的典故
兩小兒辯日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回遠者小而近者大乎?」答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個盤子,這不是遠處的看著小而近處 的看著大嗎?」
I. 小題大做成語典故
小題大做
xiǎo tí dà zuò
[釋義] 比喻把小事當作大事來辦,指無此必要
[例句] 即無十分要專緊的屬事,寫封平信即可,何須~的打電報呢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趙孝成王很不爭氣,喜歡獨斷專行,經常貪小利而受大害。燕國與趙國發生沖突,燕國任命高陽軍為統帥率10萬大軍攻趙,趙孝成王認為趙國無大將,就以50座城池為代價請齊國的田單為大將。馬服君氣憤地對平原君說趙王是小題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