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披鶴氅的典故

披鶴氅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18 17:36:32

⑴ 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這句話描寫的是三國演義中的誰

這句話描寫的是諸葛孔明,出處是《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戰長江孫氏報仇」。是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看到他後的外貌描寫。

譯文:只見他身高八尺(一米九左右),臉上如同美玉一般光滑,頭上戴著綸巾,身上披著畫有仙鶴的袍子,整個人的神態彷彿像是一位神仙。

(1)披鶴氅的典故擴展閱讀:

諸葛亮的一生呈現出傳奇的色彩,一生與「術」「命」相抗爭,但最終依舊難逃命運的束縛,造成悲劇形象。諸葛亮的悲劇形象主要表現在「未逢其時」,「未得明主」也可以說是造成悲劇形象的主要原因。

在蜀漢的政權決策過程中,出現過幾次重大的決策性失誤均是劉備一意孤行,不聽眾人勸阻而造成的,從此可以看出諸葛亮「未得明主」。以荊州為例,分析諸葛亮的隆中對可以看出荊州的重要性,其中描述先取荊州,以此為基礎取西川建立基礎,構建成鼎足之勢,逐漸徐徐圖之,興復漢室,並且在後續的發展中也證實了諸葛亮的觀點。

但對於諸葛亮來說,雖然提出了觀點,但依舊要遵循主公的意願,至此埋下蜀漢滅亡的引線。在關羽守荊州時,諸葛亮曾對關羽說道「北拒曹操,東和孫權」,但關羽並沒有聽從諸葛亮的建議,最終造成荊州失守,造成嚴重的後果。

荊州的失手最終造成劉備失去軍事基地,也為後續的發展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劉備多次不聽勸阻最終造成了其悲慘的一生,例如在為關羽報仇的觀點上,劉備一意孤行,不聽眾人的阻攔,最終造成黃忠慘死、陸遜營燒七百里,劉備軍事力量損失殆盡,蜀國傷了自身的元氣根基,造成最終的一統局面。

⑵ 求問「手擘蟹螯從畢卓,身披鶴氅自王恭」中的「從畢卓」和「自王恭」是什麼意思是兩個典故嗎

[對子解讀]
這副對聯講了兩個晉朝人的故事:畢卓喝酒吃蟹,王恭風度翩翩披鶴氅。
其中內有身體容部位的身對手,動詞自對從,人名王恭對畢卓。非常工整。

[小故事]
晉代人王恭有一次披著鶴氅踏雪而行,有一名士見了,贊嘆不已:「風度翩翩,簡直是神仙一般。」
把吃蟹作為一種閑賻逸致的文化享受,是從魏晉時期開始的。《世說新語》記載,晉朝人畢卓(字茂世)很喜歡喝酒,曾說:「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人的一生也就不虛度了。」從此,人們把吃蟹、飲酒、賞菊、賦詩,作為金秋時節的風流韻事,而且漸漸發展為聚集親朋好友,有說有笑地一起吃蟹,這就是「螃蟹宴」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里就有關於螃蟹宴的熱鬧情景的描述。

⑶ 身披鶴氅自王恭這兩句有什麼典故

手掰蟹螯從畢卓抄,身披鶴氅自王恭
畢卓:晉人,性嗜酒,因酒廢職。 其以左手掰蟹螯,右手執酒杯為人生樂事。 擘同掰,螯就是螃蟹第一對腳。
王恭,字孝伯,光祿大夫蘊子,定皇後之兄也。 少有美譽,清操過人,自負才地高華,?a有宰輔之望。《晉書》"王恭清操過人,被鶴氅裘,真神仙中人也",後為道士專用服裝,類似佛門之袈裟。

這副對聯講了兩個晉朝人的故事:畢卓喝酒吃蟹,王恭風度翩翩披鶴氅.
其中有身體部位的身對手,動詞自對從,人名王恭對畢卓.非常工整.
[小故事]
晉代人王恭有一次披著鶴氅踏雪而行,有一名士見了,贊嘆不已:「風度翩翩,簡直是神仙一般.」
把吃蟹作為一種閑賻逸致的文化享受,是從魏晉時期開始的.《世說新語》記載,晉朝人畢卓(字茂世)很喜歡喝酒,曾說:「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人的一生也就不虛度了.」從此,人們把吃蟹、飲酒、賞菊、賦詩,作為金秋時節的風流韻事,而且漸漸發展為聚集親朋好友,有說有笑地一起吃蟹,這就是「螃蟹宴」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里就有關於螃蟹宴的熱鬧情景的描述.

⑷ 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是哪本書寫的大致意思是

描寫的是諸葛亮,即諸葛孔明.此句出自《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劉備三顧茅廬第三次拜訪諸葛亮在他的草廬看到他時的描寫。

譯文:只見他身高八尺(大約現在的一米九),臉上像玉一樣光滑,頭上戴著綸巾,身上披著畫有仙鶴的袍子,神態彷彿像是一位神仙般。

(4)披鶴氅的典故擴展閱讀:

出自《三國演義》以下節選片段:

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漢室末胄、涿郡愚夫,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昨兩次晉謁,不得一見,已書賤名於文幾,未審得入覽否?」孔明曰:「南陽野人,疏懶性成,屢蒙將軍枉臨,不勝愧赧.」

二人敘禮畢,分賓主而坐,童子獻茶.茶罷,孔明曰:「昨觀書意,足見將軍憂民憂國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誤下問.」玄德曰:「司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語,豈虛談哉?望先生不棄鄙賤,曲賜教誨.」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談天下事?

二公謬舉矣.將軍奈何舍美玉而求頑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經世奇才,豈可空老於林泉之下?願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開備愚魯而賜教.」孔明笑曰:「願聞將軍之志.」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不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迄無所就.惟先生開其愚而拯其厄,實為萬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國演義

⑸ 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描寫的是哪個人物有什麼理由

諸葛亮
玄德見來孔明身長八尺,面如源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漢室末胄、涿郡愚夫,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昨兩次晉謁,不得一見,已書賤名於文幾,未審得入覽否?」孔明曰:「南陽野人,疏懶性成,屢蒙將軍枉臨,不勝愧赧.」

⑹ "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漂漂然有神仙之態」是四大名著中的哪個人物

你好
描寫的是諸葛亮,即諸葛孔明。此句出自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劉備三顧茅廬第三次拜訪諸葛亮在他的草廬看到他時的描寫。

⑺ 二冬的典故

二冬1
[注釋]

1「冬」和「東」現代漢語普通話讀音完全一致,但在中古讀音不同(主要是韻腹不同),所以分屬不同的韻部。

春對夏,秋對冬。暮鼓對晨鍾1。觀山對玩水,綠竹對蒼松。

馮婦虎,葉公龍2。舞蝶對鳴蛩3。銜泥雙紫燕,課蜜幾黃蜂4。

春日園中鶯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5。

秦嶺雲橫,迢遞八千遠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6。

[譯文]

春天和夏天相對,秋天和冬天相對,傍晚的鼓聲和早晨的鍾聲相對。觀山和玩水相對,綠竹和蒼松相對。馮婦空手搏擊老虎,葉公並非喜歡真龍。飛舞的蝴蝶和鳴叫的蟋蟀相對。一對紫燕正忙著銜泥築巢,幾只黃蜂正忙著採集花蜜。春天園中黃鶯恰恰啼叫,秋天塞外大雁雍雍鳴叫。秦嶺連綿起伏,遙遙八千里路遠,巫山常被雨水洗刷,十二座高峰山勢高峻。

[注釋]

1古代寺廟傍晚擊鼓、早晨敲鍾以報時。

2這是兩個典故。上聯出自《孟子·盡心下》。馮婦,晉國人,善搏虎,以此為業,後來不再殺虎,被稱為善士。有一次在野外偶遇眾人逐虎,不覺技癢,又捲起袖子下車打虎,遭到士人的取笑。後代便以「馮婦」代指重操舊業者。下聯出自西漢劉向《新序·雜事》。葉公子高自稱喜歡龍,房屋四處都雕刻彩繪上各種龍的圖形。天龍聽說後便現身於他家,葉公看見後嚇得魂飛魄散。後代便以「葉公」代指表面愛好而並非真正愛好的人。

3蛩(音qióng):古代蝗蟲、蟬、蟋蟀等類的小昆蟲都可叫蛩,此處指蟋蟀。

4課:此處是「為……而勞作」的意思,「課蜜」即采蜜。「課」本指收稅,古人經常「課」、「役」連用,故「課」也就帶有「役(勞作)」的意思了。

5恰恰:像聲詞,黃鶯的叫聲。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說,「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流連戲蝶時時見,自在嬌鶯恰恰啼」。雍雍:像聲詞,大雁的叫聲。《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有「雍雍鳴雁,旭日始旦」(大雁雍雍地鳴叫,旭日東升光閃耀)。

6上聯源出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全詩為「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朝(一作「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漳江邊。」迢(音tiáo)遞,遙遠的樣子。嵯(音cuō)峨:山勢高險的樣子。危:高。

明對暗,淡對濃。上智對中庸1。鏡奩對衣笥,野杵對村舂2。

花灼爍,草蒙茸3。九夏對三冬4。台高名戲馬,齋小號蟠龍5。

手擘蟹螯從畢卓,身披鶴氅自王恭6。

五老峰高,秀插雲霄如玉筆;三姑石大,響傳風雨若金鏞7。

[譯文]

明亮和黑暗相對,淡薄和濃厚相對,聰明和平庸相對,鏡匣和衣櫃相對,杵和村舂相對。花朵光采艷麗,小草細嫩雜亂,九夏和三冬相對。銅山的高台叫項羽戲馬台,東晉大將桓溫的居室叫螺龍齋。東晉的畢卓喜歡一手拿蟹螯,一手持酒杯,東晉的王恭曾經在雪中身披鶴氅,駕車出行。廬山上的王老峰高茸入雲,像五支玉筆插入雲霄;江西南康縣的三姑石敲擊發出的聲音,如洪鍾穿透風雨。

[注釋]

1中庸:本來指做事不偏不欹、恰到好處,這里是中等人才的意思。

2奩(音lián):鏡匣,古代婦女多用來收放梳妝用具。笥(音sì):用竹子或蘆葦編成的方形的盛物器具,多用來盛放衣物。杵(音chǔ):舂米用的一種木製的棒槌。將稻、粟米等放置在臼中,用杵不停地舂搗,可除去粗皮。舂(音chōng):此處指臼。

3灼爍(音卓碩):聯綿詞,花盛開的樣子。蒙茸:聯綿詞,草茂盛的樣子。

4九夏對三冬:夏季有三個月九十天,故稱九夏;冬季有三個月,故稱三冬。「九」和「三」也可看成虛數,「九夏」與「三冬」都指時間很久。

5這是兩個典故。上聯出自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泗水》。戲馬,台名,亦名掠馬台,在今江蘇銅山縣南,據說項羽曾於此馳馬取樂。下聯出自《晉書·卷八十五·劉毅傳》。蟠龍(盤龍),書齋名。東晉大司馬桓溫之子桓玄曾在南州修築一書齋,上面繪滿龍的圖案,稱為盤龍齋。盤、蟠在此處義同。

6這是兩個典故。上聯出自《世說新語·任誕》和《晉書·畢卓傳》。晉人畢卓酒後曾對人說,左手剝著蟹螯,右手拿著酒杯,漂游在酒池中,就足以了此一生了。擘(音bò),分開、剝開。蟹螯(音aó),螃蟹的兩個大前足,是下酒的美味。下聯見於《世說新語·企羨》和《晉書·王恭傳》。晉人王恭披著仙鶴羽毛做的披風,乘著軒車,在小雪中前行,孟昶在籬間窺見,說:這真是個神仙呀。鶴氅(音chǎng),用仙鶴羽毛製成的外套。

7五老:山峰名,在江西廬山的南部,由五座小山峰構成。三姑:山峰名,由三座小山峰組成,在今安徽境內。金鏞:一種樂器,青銅鑄造的大鍾。

⑻ 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描寫的是誰

描寫的是諸葛亮,即諸葛孔明.
此句出自《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劉備三顧茅廬第三次拜訪諸葛亮在他的草廬看到他時的描寫。

譯文:只見他身高八尺(大約現在的一米九),臉上像玉一樣光滑,頭上戴著綸巾,身上披著畫有仙鶴的袍子,神態彷彿像是一位神仙般。

⑼ 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描寫的是誰有什麼理由

諸葛亮。
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內仙之概。 頭戴綸巾,身披鶴容氅,手持羽扇,有時坐一輛四輪小車。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容貌甚偉,時人異焉。

亮少有逸群之才,豐神飄灑,器宇軒昂,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頭戴綸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身似神仙,貌比宋玉,真乃當世高人。

⑽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用自己的話來翻譯

孔明,披鶴氅,帶綸巾,帶著兩個小童攜帶者琴,放於城上樓前,孔明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