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典故
㈠ 彼岸花的傳說和典故(詳細的)
從前,一個長相奇醜無比的鬼愛上了一個美麗的姑娘,可正因為他丑,姑娘並不愛他,出於愛戀,他只有把姑娘囚禁起來,後來,來了一個武士,他救出了姑娘並與她相愛,而同時,武士用劍斬殺了鬼。
鬼的血濺在亂草叢中,一種紅黑相間的花從此便在那裡絢麗地綻放開來,這種花的名字叫做「彼岸花」,從那以後,彼岸花便開在了地獄中叫「忘川」 的地方,那裡是死去的人忘卻今生情緣,轉身投胎來世的地方
曼珠沙華,又稱彼岸花。一般認為是生長在三途河邊的接引之花。花香傳說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彼岸花,花開開彼岸,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相傳此花只開於黃泉,是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
曼珠沙華,出自法華經:本名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意思是,開在天界之紅花,又叫做彼岸花、天涯花、舍子花,它盛開在陰歷七月,花語是「悲傷的回憶」。
(1)守護典故擴展閱讀
彼岸花是因為彼岸花有毒,吃了會中毒而死。(會出現嘔吐等症狀)因此在日本彼岸花又名「死人花」、「地獄花」、「幽靈花」、「黃泉之花」,「死亡之花」,民間有傳言,認為是生長在三途河邊的接引之花。傳說花香具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此花只開於黃泉,是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
代表著不祥的彼岸花我們通常指的是紅花石蒜。而常見的白花石蒜和黃花石蒜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彼岸花」,它是彼岸花的近親,也是另一種著名的觀賞花名為"忽地笑",又名鐵色箭。忽地笑和彼岸花十分相像,但是花期不同,寓意也不同,忽地笑的花語是:幸福、愉悅和驚喜。
㈡ 成語典故
成語典故:
1、愛鶴失眾
成語故事:公元前668年,衛惠公的兒子姬赤成為衛懿公後,不思富國強兵之道,整天喜歡養鶴,甚至荒唐到給鶴封官位,享官祿,百姓怨聲載道。北方狄國借機出兵攻打衛國,衛國士兵根本不抵抗就逃散,衛懿公被狄兵所殺。
5、舉案齊眉
東漢學者梁鴻回老家時,有許多女子想嫁給他,他都謝絕了。有個叫孟光的女子雖然生得又矮又胖,但品行修養很好。她拒絕了許多人的登門求婚後,三十多歲如願以償地嫁給了梁鴻。婚後,他們靠種地和織布為生,日子過得幸福和睦。
後來梁鴻因在一首詩中觸犯了漢章帝,夫妻倆不得不流落到吳中。每天梁鴻幫人幹完活回來,孟光總是低著頭,把准備好的飯菜用托盤舉到跟眉毛平齊的高度侍候丈夫用餐。案:托盤。這個成語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㈢ 二十四孝典故
古時二十四孝故事(全)
1. 孝感動天。遠古帝王舜年輕時, 父親、繼母和異母之弟多次想害死他, 但舜仍然對父母孝敬,對弟弟慈愛。 他的孝行感動了天, 於是就有大象和小鳥幫他耕種, 後來帝堯還把帝位讓給了他。
2. 戲綵娛親。春秋楚國的老萊子為了讓父母開心, 70多歲時仍然穿著五色綵衣, 拿著撥浪鼓戲耍, 就像小孩一樣。一次他跌了一跤, 怕父母傷心, 就躺在地上裝哭,逗得父母很高興。
3. 鹿乳奉親。周朝郯子的父母年老時想吃鹿乳, 郯子就身披鹿皮, 想混到鹿群中去取得鹿乳。不料獵人把他當做了真鹿, 要用弓箭射殺他。他連忙解釋, 獵人才知是人,對他大加贊揚。
4. 為親負米。春秋魯國人仲由, 年輕時家貧, 自己常吃野菜, 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後來他做了大官, 但是父母死了, 他經常感嘆: 「現在我還想為父母親去負米,卻再不能了。」
5. 嚙指心痛。春秋魯國人曾參少年時經常到山裡去打柴。一天家裡忽然有客人造訪, 母親不知如何接待, 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 明白是母親在召喚, 便趕快回家招待客人。
6. 蘆衣順母。春秋魯國的閔損常受繼母虐待。冬天繼母的親生子的棉衣里是棉花, 而他的棉衣里是蘆花。後來父親發覺後要休掉妻子, 閔損反而為繼母求情,繼母從此對他十分疼愛。
7. 親嘗湯葯。 漢文帝身為一國之君,對母親非常孝順。一次母親病重, 漢文帝日夜守護, 天天為母親煎葯, 每次煎好後, 他都要先嘗一嘗, 覺得合適才端給母親。
8. 拾葚供親。漢代的蔡順生活岔困,每日拾桑葚奉養母親。一天遇到軍士,問他為什麼把紅桑葚和黑桑葚分開裝 他說黑桑葚讓母親吃,而紅桑葚自己吃。軍士們就送給他米和牛, 讓他孝敬母親。
9. 為母埋兒。晉代郭巨家道中落但妻子生了一個男孩, 郭巨怕養孩子影響供養母親, 准備將兒子埋掉。 挖坑時, 突然挖到一壇上天所賜的黃金, 於是既可孝敬母親,又可撫養兒子了.
10. 賣身葬父。漢朝董永家貧, 父親去世後只好問地主借錢辦喪事。 後來他准備賣身去地主家干苦力,半路上遇到一位美女,於是董永就將她帶到地主家幫忙。該女子勤勞能幹,一個月就織了300尺布,還清丁債務.原來她是天上的七仙女被董永感動, 特地下凡來幫助他的。
11. 刻木事親。東漢丁蘭的父母逝世後, 他用木頭刻了雙親像, 每次吃飯都更先供養木像,然後自己才吃, 彷彿父母在世一樣.一次鄰居用杖打壞了木像,丁蘭大怒, 將他痛打一頓。 後來官人來抓丁蘭時, 木像竟潸然淚下。
12. 湧泉躍鯉。東漢姜詩之妻每日取婆婆愛喝的長江水,還常做婆婆愛吃的魚。一次她回來晚了, 姜詩懷疑她不孝順而將她逐出家門。後誤會澄清, 姜詩將妻子請了回來, 此時院中突然冒出了與長江水味道一樣的泉水, 以後每天還跳出兩條鯉魚。
13. 懷橘遺親。三國時陸績6歲隨父謁見袁術, 袁術用橘子款待。陸績悄悄在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走時掉了出來。袁術嘲笑他, 陸績則說: 「這是要送給母親的." 袁術對此十分贊賞。
14. 扇枕溫衾。東漢黃香9 歲喪母, 對父親特別孝順。夏天就為父親扇涼枕席,冬天則為父親暖熱被褥, 得到世人的好評。
15. 行佣供母。東漢的江革背著母親四處逃難, 有時賊人要殺死他, 江革以老母無人照顧哀求, 賊人遂不忍下手。後來他做僱工供養母親, 而自己整日衣著破爛。皇帝聽說後, 就任他為孝廉。
16. 聞雷泣墓。戰國時魏國王哀的母親生前懼怕雷聲,他常在打雷時陪伴母親。母親去世後王哀特意把她安葬在幽靜的山林中, 打雷時還跑到墳前跪拜, 低聲說道:「母親請不要怕, 兒來陪您了。"
17. 哭竹生筍。三國時盂宗的母親得了重病, 想吃竹筍煮羹。可是當時正是嚴冬, 大雪紛飛, 孟宗十分著急, 就跑到竹林里痛哭。過了一會,他發現四周冰雪部化,草木變青,竟然長出了許多竹筍, 原來是他的孝心感動了上蒼。
18. 卧冰求鯉。晉朝王祥的繼母對他很壞,但是繼母病時想吃鯉魚, 又恰逢冬天,他就脫掉衣服卧在冰上,這時冰忽然融化,躍出了兩條鯉魚。
19. 扼虎救父。晉朝的楊香14歲那年隨父親下地幹活, 路上突然跳出了一隻老虎, 父親被虎拽走了. 楊香手無寸鐵,但一心想著救父, 就沖上去和老虎廝打,死抓住丁老虎的脖子。老虎受了驚嚇逃跑,父子倆都逃過了一劫。
20. 恣蚊飽血。晉朝時,吳猛家貧,買不起蚊帳。夏日蚊叮蟲咬,父親不能安睡,於是夜裡吳猛就赤身坐在父親床前,雖然蚊子將他咬得全身是包也不驅趕,生怕蚊子去咬父親。
21. 嘗糞心憂。南齊黔婁任縣令時忽然心驚流汗,怕家中有事,就急忙趕回去一看,原來他父親病了。醫生說嘗病人的糞便即可知是吉是凶,甜則凶,苦則吉、黔婁就嘗了嘗父親的糞便,發現是甜的,十分擔憂。過了幾天,父親果然去世了。
22. 乳姑不怠。唐代崔山南的曾祖母年高無齒,他祖母就每天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這樣過了好幾年,曾祖母的身體非常健康。後來崔山南對祖母也非常孝順。
23. 親滌溺器。宋朝黃庭堅對母親非常孝順,每天都為母親洗滌溺器,他身為高官,僕人很多,但他從不讓他人代勞,而是堅持親力而為。
24. 棄官尋母。宋代的朱壽昌自幼母子分離,他當官後知道了母親的下落、就棄官不做,去尋找母親,後來終於母子團圓。
㈣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孝道故事
卧冰求鯉的孝道故事。王祥的媽媽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的爸爸給他娶了一個後媽,這個後媽將王祥養大成人,但是從很早之前後媽這個角色向來都是比較惡毒,不近人情的,王祥的後媽朱某也是如此。她對待王祥一點都不好,為人非常的挑剔刻薄,甚至還經常在王祥的爸爸面前編造王祥的的壞話,讓父親對王祥越來越反感。
從以上這三個關於孝道的故事可以看出,一個人必須要有孝心,沒有孝心的人根本不可能看到奇跡,只有有孝心的人才能看到奇跡。
㈤ 古希臘神話中愛神的典故
阿芙洛狄忒(Aphrodite),在希臘神話中是愛和美的女神,希臘奧林珀斯十二主神之一,羅馬名字維納斯(Venus),又譯阿芙洛蒂特,是九大行星中的金星。有一種說法是在海水的白泡沫中誕生。另一種說法是宙斯與狄奧涅所生。躺在賽普路斯海灘.貝殼里的一塊肉,便是她,白瓷般的肌膚,鑲著蕨形的花冠,眉間點紅,發絲垂肩而下,是個金發碧眼的美人。有著古希臘最完美的身段和樣貌的她,一直被認為是女性體格美的最高象徵。後與戰神阿瑞斯(Ares)相愛生下了幾個兒女,其中包括小愛神厄洛斯(Eros)。
阿芙洛狄忒的諸多故事都很富傳奇色彩,她是天界最美的神,卻嫁給了最丑的神鍛造之神赫菲斯托斯,宙斯與赫拉之子冶鐵之神赫淮斯忒斯,這樣的丈夫當然不能讓她滿足,於是她成了阿瑞斯的情婦,如此柔美的女神,卻愛上了兇殘暴虐的戰神。
阿芙洛狄忒是個很工於心計的女神,從幾件事上就可以看出。希臘神話中大戰之一特洛伊戰爭,有一大半就是因她而起。而令阿波羅痛心不已的與達芙涅的愛情悲劇,也是阿芙洛狄忒為向阿波羅報仇而設下的圈套。愛與美的女神,雖然不是善戰的神,但在奧林帕斯仍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對於阿瑞斯,阿芙洛狄忒是深愛的,然而她也並不專一。曾經有一次,她愛上了一個人類的美少年阿多尼斯,她把他藏在身邊,不讓阿瑞斯發現。但這一切又怎能瞞過戰神,阿瑞斯最終還是知道了。嫉妒之心讓他起了歹意。一次,當阿多尼斯赤腳在草地上奔跑時,阿瑞斯化身為有毒的草莖,阿多尼斯一踩到便中毒倒下了,阿芙洛狄忒匆忙趕到,可是一切都已經太遲了。心愛的人已經死去,阿芙洛狄忒除了流淚也無可奈何
㈥ 知音.替罪羊.桃李.汗青.抱佛腳.墨守 的來源典故
【墨守】:來源於戰國時墨子的典故。其善於防守,因稱善於守的人為墨守。
【抱佛腳】:來源於孟郊 《讀經》詩:「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經(即黃庭經)。」
【替罪羊】:來源於一個宗教典故,基督教的《聖經》(《舊約》)中有記載。
【桃李】:來源於春秋時期子質和簡子的典故。
據漢朝《韓詩外傳》記載,春秋時,魏國有個叫子質的大臣,他得勢時曾保薦過很多的人。後丟官隻身跑到北京,見到一個叫簡子的人,向他發牢騷,埋怨自己過去培養的人在危難時不肯幫助他。簡子聽後笑著對子質說:春天種了桃樹和李樹,到夏天可在樹下納涼休息,秋天還可吃到可口的果實。可是,如果你春天種的是蒺藜,到夏天就不能利用它的葉子,而秋天它長出來的刺倒要扎傷人。你過去培養、提拔的人都是些不值得保薦的人,所以君子培養人才,就象種樹一樣,應先選好對象,然後再培植啊!
簡子用比喻批評子質培養人才不當。故後人就把培養人才叫做「樹人」;把提拔培養的優秀人才叫做「桃李」。
【知音】:來源於春秋戰國時期伯牙和鍾子期間的故事。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心裡想著高山。鍾子期說:「好啊!高峻的樣子像泰山!」心裡想著流水,鍾子期說:「好啊!水勢浩盪的樣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鍾子期必然了解它的。子期死後,伯牙認為世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就摔破了琴,以謝子期知音之情,終身不再彈。
【汗青】:來源於古時侯人們用來記事的竹簡,是採用青色的竹子,用火烤得竹板冒出水分,這樣較容易書寫,因此後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㈦ 吧友幫我取西名rose說這是 畢魯的守護聖母請問這出於什麼典故
這個是出自鐵達尼號的女主啊
㈧ 求此物名字及典故!謝!
獬豸(xiè zhì),也稱解廌或解豸,是古代傳說中的異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俗稱獨角獸。它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姦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當人們發生沖突或糾紛的時候,獨角獸能用角指向無理的一方,甚至會將罪該萬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慄。帝堯的刑官皋陶曾飼有獬豸,凡遇疑難不決之事,悉著獬豸裁決,均准確無誤。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執法公正的化身。
獬豸與法的不解之結,還可從古代「法」字的結構得到解答,古體的「法」字寫作「灋」,而「廌」即為獬豸,「廌法」二字合為一體,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從水,取法平如水之意。獬豸作為法律象徵的地位就這樣被認定下來。由「灋」到「法」,「廌」字雖然已被隱去,然而它象徵的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並沒有消失。
畢竟是傳說,不曾有人親眼見識獬豸究為何物,因而引出人們諸多想像,有人認為它象鹿,有人稱它似牛,更多的說法還是羊。除了相關的古籍如《後漢書》、《論衡》、《五雜組》等記述之外,考古發現,秦之前文物中的獬豸都是一角羊的造型,牛形獬豸則出現在東漢之後。
作為中國傳統法律的象徵,獬豸一直受到歷朝的推崇。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楚文王曾獲一獬豸,照其形製成冠戴於頭上,於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國成為時尚。秦代執法御史帶著這種冠,漢承秦制也概莫能外。到了東漢時期,皋陶像與獬豸圖成了衙門中不可缺少飾品,而獬豸冠則被冠以法冠之名,執法官也因此被稱為獬豸,這種習尚一直延續下來。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監察司法官員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綉有「獬豸」圖案的補服。
顯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時代以神判法的遺跡。進入近代,仍將其視為法律與公正的偶象。
㈨ 排闥的典故
見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排闥:(tā踏):把門擠開,直擅進來。闥:門。這兩句大意是:一灣碧水守護著稻田,將嫩綠的秧苗環繞;兩座青山推開房門,把蒼翠的山色送進屋來。
江南初夏的山村,處處披青掛綠,風光清秀怡人。詩人僅用了「護田」、「排闥」等詞語,就把靜止的山水寫得富於情感,極有靈性,其水柔媚,其山雄豪,可謂傳神寫態,各具風采。
另外,「護田」、排闥」用《漢書》中典故:整個句法從五代沈彬的詩里來.但「用事不使人覺,著胸臆語也」,符合中國古代修辭學對於「用事」的最高要求。它是王安石修辭技巧的極有名的例子。寫作時可用來表現典型的江南農村的初夏風光。
(9)守護典故擴展閱讀:
pái tà
闥:門,小門。
排闥:推門,撞開門。
例:排闥直入。兩山排闥送青來。
引證解釋:
1、《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高祖嘗病甚,惡見人,卧禁中,詔戶者無得入群臣。群臣絳灌等莫敢入。十餘日, 噲乃排闥直入,大臣隨之。」張守節正義:「闥,宮中小門。」
2、前蜀·杜光庭《虯髯客傳》:「(李靖)乃雄服乘馬,排闥而去。」
3、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詩:「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4、清·侯方域《寧南侯傳》:「(左良玉)走匿牀下。 世威排闥呼曰:『 左將軍 ,富貴至矣!速命酒飲我!』」
5、徐遲《祁連山下》:「風景排闥而入。」
㈩ 有關守護神獸
白澤
號稱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雞毛蒜皮;通過去,曉未來(玩笑)。不過能說人言,曾應黃帝所求作鬼神圖鑒(內 有萬一千五百二十種)(封神榜?)。絕對神獸中的No.1。
《軒轅本紀》、《抱朴子(極言)》、《瑞應圖》有載。
化蛇
水獸。人面豺身,有翼,蛇行,聲音如叱呼。招大水。(存在象《3×3隻眼》中的MM也有可能)
《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載。
英招
人面馬身(人頭馬?),有虎紋,生鳥翼(人頭飛馬?),聲音如榴。號稱是替天帝看花園的神,但看起來充其量不過是只神獸而已。
《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玄蜂
其實就是巨蜂,腹大如壺,蟄人,有毒,能殺人。
《楚辭(招魂)》有載。
青牛
出名主要是作為老子的坐騎。但真正的原形是千年木精(土精成形是玉羊)。
《嵩高記》、《錄異傳》有載。
呲鐵
形狀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鐵為食。排泄物利如剛(精煉?提純?),可作兵器。
《神異經(中荒經)》有載。
山臊
山神,人臉猴身,(一手)一足,能說人話,而且會變化,特別喜歡吃蝦蟹。
《神異經(西荒經)》、《國語(魯語下)》、《訴異記》有載。
火鼠
又名火光獸。生活在火山中(非現在通指的火山,乃是燃燒的森林),重百斤(體形應甚大),毛長接近一米,細如絲,見水即死。用它的毛就可製成「火烷布」(如果臟了用火一燒就可變干凈)。
《神異經(南荒經)》、《十洲記》有載。
商羊
一足鳥,招大雨。(估計只是能預見天氣)
《說苑(辨物)》有載。
訛獸
別名誕。人面兔身,能說人言。喜歡騙人,言多不真。其肉鮮美,但吃了後也無法說真話了。(利用價值很高,呵呵)
《神異經(西南荒經)》有載。
民鳥(此為一字)
嘴為赤色,身為翠色。可御火。
《山海經(西山經)》有載。
欽原
鳥,形狀象蜂,和鴛鴦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種巨蜂)。蟄獸獸死,蟄樹樹枯。(玄蜂升級版?)
《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鉤蛇
蛇,身長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時於水中用尾巴鉤岸上動物食之。
《水經注(若水)》有載。
遠飛雞
又名翻明雞、目羽雞。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還。(鴿子的異種?)
《洞冥記》有載。
腓腓
有點象狸,白色的尾巴。養之可以解憂愁。(高級寵物?)
《山海經(中山經)》有載。
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長尾,能發巨聲。行走時銜著尾巴,休息時盤著尾巴。
《山海經(北山經)》有載。
混沌
長毛四足,如犬,有腹無五臟。抵觸善人,憑依惡人。(絕對惡靈是也)
(另有混沌神之說,另行說明,不歸此處)
《神異經(西荒經)》有載。
應聲蟲
居於人腹。宿主每發聲,腹中便有小聲效之,且會越來越大。以雷丸可治。(腹語?)
《續墨客揮犀》、《隋唐嘉話》有載。
慶忌
又名要離。澤精,人形,大概十幾公分高。黃衣黃帽,乘黃色小車,日馳千里。叫它的名字可使之報信(亦有捉魚之說)。歷史上也有人名(吳王僚子,猛將)、塔名為此。
《管子(水地)》、《太平預覽》有載。
並封
類豬,黑色,前後皆有頭。
Ps:述盪則是左右有頭。
《山海經(海外西經)(大荒西經)》、《周書(王會)》有載。
夫諸
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
《山海經(中次三經)》有載。
當康
有牙的小豬狀,因叫聲而得名。可以預見豐年。
《山海經(東次四經)》有載。
山蜘蛛
巨蛛,大如車輪,其絲可止血。
《南部新書》有載。
鳴蛇
大體如蛇,但有四翼,發磐磐之音。見則大旱。
《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載。
南海蝴蝶
巨型蝴蝶。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須足,仍有八十斤,極其鮮美。(可惜無人飼養)
《嶺南異物志》有載。
幽(安鳥)
類似有條紋的小猴子,經常發笑。看見人則躺倒(藐視?挑釁?)。因叫聲得名。
《山海經(北山經)》有載。
狸力
豬狀獸,腳後有突起,聲音就像狗叫。應該是有操土之能。
《山海經(南次二經)》有載。
(馬交)
類馬,白身黑尾,頭有一角,利齒,四足為爪,發音如鼓聲。以虎豹為食。一說可御兵。
《山海經(海外北經)(西次四經)》、《管子(小問)》、《周書(王會)》有載。
孰湖
馬身鳥翼,人面蛇尾(與英招類似)。喜歡載人(應該很適合作坐騎)。
《山海經(西次四經)》有載。
媼
似羊非羊,似豬非豬。在地下食死人腦,能人言。用柏枝插其頭方可殺之。
《搜神記》、《晉太康地誌》有載。
患
身長數丈,類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腳於土中,雖在動卻不移開。唯灌酒能消。因為其為憂傷之氣所聚,酒能忘憂,所以可消。
《搜神記》有載。
鬼車
別名九頭鳥。色赤,似鴨,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了,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愛入人家爍人魂氣。亦有說法稱九首曾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則有凶咎。(此疑個例)
《三國典略》、《嶺表錄異》、《正字通》有載。
九嬰
水火之怪,為羿所殺。(應可噴火吐水,為九頭蛇之類)
《淮南子(本經訓)》有載。
可和西方的九頭蛇比比?很類似吧。
或和小日本的八歧大蛇比比?
飛廉
鹿身,頭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說其為風伯。但我覺得應該是操縱風力大氣的神獸更合理。
《楚辭(離騷)》有載。
飛誕鳥
鳥,似鼠,赤足。口可分泌粘膠,用其灑在樹上粘取飛禽食用,亦有時用其噴射,百發百中。(澳洲土著亦有用其法捕獵)
《廣博物志》有載。
九尾蛇
巨蛇,體有鱗甲,腰以下有九尾,拖行,有鐵碰撞之聲。尾端有小孔,會噴射,如槍彈,中者非死即殘。(神話氣息不濃,但可算是比較標準的怪獸,而且還是滿強的)
《續子不語》有載。
奚鼠
巨鼠,居於冰下,重千斤,肉可食。皮毛可以制衣被,為禦寒上品。用其皮蒙鼓,其聲可以傳千里,它的毛發可以召集鼠類。(鼠王的說)
《神異經》有載。
傲因(字打不出來啊,痛苦中)
類人,穿著破爛衣服,手為利爪。襲擊單身旅人,喜食人腦。舌頭暴長,有時伸出盤在地上休息,用燒燙的大石擲之,可殺。(有相當智能,懂偽裝。可能感覺敏銳,尤其是舌頭(痛死的?)。可推見其反應甚快,為搏鬥型。)
《神異經(西荒經)》有載。
吼
形如兔,兩耳尖長,僅長尺余。獅虎畏之,蓋吼溺著體即腐(強酸?)。(不過還是比犼弱太多了啊)
《偃曝餘談》有載。
橫公魚
生於石湖,此湖恆冰。長七八尺,形如鯉而赤,晝在水中,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烏梅二枚煮之則死,食之可卻邪病。
《神異經(北方荒經)》有載。
傒囊
象小孩子,見到人就伸手牽引,但人一到它住的地方就立刻死去。(應該不是動物,而是一種鬼怪吧。吸人魂氣?)
《搜神記》有載。
風狸
別名風生獸。似貂,青色。火燒不死,刀砍不入,打之如打皮囊。用錘擊其頭數千下方死,但只要其口入風立即復活。用菖莆塞其鼻方可殺之。其溺可入葯,其腦和菊花服滿十斤可壽五百。(此獸滅絕多半就是因為那個『壽五百』上了,人類真是恐怖啊)
《抱朴子(仙葯)》有載。
(角圭)(角虎)
又名任法獸。如羊,一角,青色,性忠直。看見有人相鬥就觸理虧的一方。皋陶(人名)曾用其斷案。(疑可識人心,故能斷對錯。生物測謊儀?)
《訴異記》、《神異經》有載。
委蛇
又名延維。人首蛇身,有兩頭,紫衣朱冠,和車轅長度相當。厭惡雷聲,聞之則捧首而立。見則能霸天下。
《山海經(海內經)》有載,《莊子(達生)》則說齊桓公曾見之。
Ps:聞一多《伏羲考》中則說此為人首蛇身之伏羲女媧交尾神象。(搞笑吧?)
契俞(不好意思,用了別字)
獸中最大者,龍頭馬尾虎爪,長四百尺,善走,以人為食。遇有道之人則隱藏,遇無道之人則食之。(懲惡揚善?不過依此之言,無法理解其捕食方式?如此大的體形,速度要多快才能......)
《爾雅(釋獸)》有載。
魍魎
木石之怪,亦有說為山川之精。狀如三歲小孩,紅眼長耳,赤黑色,喜歡模仿人聲用以迷惑人。
《國語(魯語下)》、《說文》有載。
(鼠勺)犬
類狗,能飛,食虎豹。
《周書(王會)》有載。
率然
五彩蛇,亦有說為兩頭。人物觸之,中頭則尾至,中尾則頭至,中腰則頭尾並至。(登它主要是因為《孫子兵法》中『三軍勢如率然』即為此蛇)
《神異經(西荒經)》、《博物志(異聞)》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