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養生寓言故事

養生寓言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18 14:40:32

1. 中醫養生寓言故事

中醫養生故事――扁鵲與牛黃

牛黃,是一味名貴的中葯。相傳,牛黃是我國古代醫學家版扁鵲在無意中發現的。 一天,扁鵲正在桌上整理煅制好的金礞石。此時,鄰居陽寶殺了一頭病牛,發現牛膽囊中有些像石頭洋的東西,不知是阿物,於是提著膽囊來向扁鵲請教。扁鵲剖開膽囊取出兩枚「石頭」放在桌上、仔細地琢磨。回家不久的陽寶又驚叫著跑來說其父親一口氣上不來,在炕上抽搐不停。扁鵲急忙去陽寶家,只見陽寶的老父親雙眼上翻,喉中嚕嚕有聲。扁鵲看罷,立即吩咐陽寶快到桌上把金礞石拿來研成末,給陽寶父親灌下。須臾,陽寶的父親就止住抽搐,氣息也平靜了。 扁鵲回家時卻發現桌上的兩枚牛「「石頭」不見了。細尋之下,原來陽寶在慌亂中錯把牛黃當金礞石拿去了。扁鵲思忖:「難道這種石頭真的有豁痰定驚的功效?」遂於次日,有意用其配葯,給陽寶的父親送去服之。不日,病奇跡般的好了。扁鵲就將這種黃牛權膽內的深黃色之物命名為「牛黃」。 從此,名貴而奇效的中葯「牛黃」便誕生了。

2. 庖丁解牛中所謂的養生之道

梁惠王聽完庖丁解牛的故事,明白了養生之道,這就是:凡事要順應自然,不勉強硬碰,還要抱持謹慎小心的態度,收斂鋒芒,這樣便可以保全生命,保全天性,存養精神,盡享天年。
分析段落大意
文章共五段,各段大意如下∶
第一段∶說明養生之道,就是要順應自然。
第二段∶描寫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
第三段∶寫文惠君對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的贊嘆。
第四段∶庖丁自述解牛的見解。
第五段∶以文惠君的話總結全文,並點明文章的題旨。
內容分析
全文共五段,可歸納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段,是養生主全文的總綱,說明了養生之道,就是要順應自然。重點如下∶
(1) 作者以有限的生命和無限的知識作對比,指出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
知識,那就會使人疲睏不安,容易危害生命。
(2) 為了免除對身體的危害,人應忘卻一切善惡的觀念,不要為善以追求好名聲,
不要為惡以遭受刑罰。
(3) 為忘卻善惡、免傷身心,則凡事都要順著自然的中道以為常法,這便可以保
全性命、保全天性、存養精神、盡享天年。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至五段,作者以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闡釋養生之道。這部分的重點如下∶
(1) 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術∶
A ) 庖丁解牛時,用手按著,用肩膊靠著、用腳踏著、用膝蓋抵住要支解的
牛, 手、肩、足、膝各部分的動作純熟配合,合於桑林舞的節拍旋律。
B) 庖丁運刀解牛時發出的聲響,無不合乎音律,合於經首樂章的節奏韻律。
(2)文惠君的贊嘆∶
由於庖丁解牛的動作熟練,而且富於美感和節奏感,令文惠君贊嘆不已∶贊嘆
地說:「技術何以竟達到這樣的境地?」

(3)文惠君的贊賞,引出庖丁解牛的一番見解∶
庖丁先指出他解牛的總則∶「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他追求的是道,是事物中蘊含的道理、哲理,已超過於一般的技術了。
庖丁自述解牛的經驗∶
(i)解牛的三個階段∶
(a) 初期∶庖丁解牛之初,因為不了解牛體的自然結構,看不見筋肉骨節間的空隙,所以將整頭牛看成一個整體。
(b) 三年後∶因為庖丁解牛的經驗多了,對牛體的結構已非常熟悉,所以解牛時他所看到的,再不是整頭牛,他所注意的只是牛體筋肉骨節間的空隙罷了。
(c) 現在∶他解牛時只用心神跟牛體接觸,而不需用眼睛去觀看。這是因為他順著牛體的自然結構,在筋肉骨節間的空隙運刀,不會碰著筋肉盤結的地方。
(ii) 庖丁用「族庖」、「良庖」襯托自己的技藝高超:
(a) 「族庖」每月更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刀硬把骨頭砍斷。
(b) 「良庖」每年更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刀截斷筋肉。
(c) 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解牛數千,但刀刃仍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似的。因為牛的骨節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則沒有厚度,以沒有厚度的刀刃深入有空隙的骨節中,自然寬廣非常,很有運轉的餘地。所以他的刀雖已用了十九年,但仍鋒利如新。
(4) 庖丁從解牛經驗中得出的感受∶
(i) 做事要小心謹慎∶雖然庖丁解牛的技藝高超,但當他遇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時,絕不掉以輕心,他會戰戰兢兢地提高警惕,集中視線,放慢動作,謹慎小心地輕刀宰割。正如人遇到困難時,應謹慎小心,以免出錯。
(ii) 做人要斂藏自處∶當牛分解開了,他自然感到心滿意足,於是把刀抹凈後收藏起來。正如人解決困難後,應收斂鋒芒,以免招至妒忌。
(4)文惠君聽了庖丁的一番話後,領悟到養生之道,點出了文章的題旨。
以庖丁解牛喻養生之道∶

喻體 本體
牛體 錯綜復雜的社會
牛的筋肉骨節 世上紛繁的事務
刀 人的生命
刀刃 人的本性
解牛的過程 人生的歷程
解牛的方法 養生的方法
解牛方法 養生方法
庖丁先了解牛體的自然結構,順著牛體自然的肌理,從筋肉骨節的縫隙處下刀,不切割筋骨,刀子無損,故能持久耐用。人處身於復雜的社會,面對紛繁的世事,應先了解事物的道理,順應自然而行,巧妙地避開種種障礙,不硬碰,才能盡享天年

3. 成語游刃有出自寓言故事()

成語游刃有出自寓言故事(庖丁解牛,游刃有餘)

庖丁解牛 ( páo dīng jiě niú ) 庖丁:名叫丁的廚師;解:肢解分割。比喻經過反復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名詞出處編輯本段 據《莊子·養生主》載,庖丁為 文惠君 解牛時,「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文惠君 贊嘆其技藝之妙。庖丁釋刀雲:平生宰牛數千頭,而今宰牛時全以神運,目「未嘗見全牛」,刀入牛身若「無厚入有間」而游刃有餘。因此牛刀雖已用了十九年,而其鋒利仍「若新發於硎」。後常用「庖丁解牛」作為神妙的技藝的典型。 相關文獻編輯本段 《說郛》卷八十引無名氏《竹林詩評》:「 何遜 之作,不費氣力,如庖丁解牛,風成於騞然。」
清·龔自珍 《明良論四》:「庖丁之解牛, 伯牙 之操琴, 羿 之發羽, 僚 之弄丸,古之所謂神技也。」 用法與近義詞編輯本段 用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常與「游刃有餘」連用。
近義詞:得心應手、左右逢源、如臂使指 《庖丁解牛》原文編輯本段 吾生也有涯(1),而知(2)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3),殆己(4)!已而為知者(5),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6),為惡無近刑(7),緣督以為經(8),可以保身(9),可以餘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10),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11),砉然響然(12),奏刀騞然(13),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14),乃中經首之會(15)。
文惠君曰:「嘻(16),善哉!技蓋至此乎(17)?」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18)。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19)。依乎天理(20),批大郤(21),導大窾(22),因其固然(23)。技經肯綮之未嘗(24),而況大軱乎(25)!良庖歲更刀,割也(26);族庖月更刀(27),折也(28)。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29)。彼節者有間(30),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31),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32),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33),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34),如土委地(35)。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36)。」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37)。」
字詞解釋:
(1)吾生也有涯——吾生,指人的生命。
(2)知——知識。
(3)以有涯隨無涯——有涯,指上句所說生命,無涯,指知識。隨,追求。
(4)殆——危險,疲睏。已,語氣詞。
(5)已而為知者——已而,既然如此。為知,追求知識。
(6)為善無近名——即「無為善近名」,養生的人,不可做善事,因為善就接近有名譽。
(7)為惡無近刑——語序與前句子,指不可為惡,因為為惡就會受刑戮懲罰。
(8)緣督以為經——緣,順。 督,中,此處指自然之道。經,常。
(9)「可以保身」四句——保身者,保護生命,不受刑罰;全身者,保全天性,不戕害思想;養親者,養護精神,盡年者,享受 天然的壽命。
(10)庖(páo)丁:名丁的廚工。先秦古書往往以職業放在人名前。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稱魏惠王。解牛:宰牛,這里指把整個牛體開剝分剖。
(11)踦(yǐ ):支撐,接觸。這里的意思是宰牛時抬起一條腿,用膝蓋抵住牛。
(12)砉(huā)然:象聲詞,形容皮骨相離聲。響然:《經典釋文》雲,或無「然」字。今一本無「然」字,是。
(13)騞(huō)然:象聲詞,形容比砉然更大的進刀解牛聲。
(14)《桑林》:傳說中商湯王的樂曲名。
(15)《經首》:傳說中堯樂曲《咸池》中的一章。會:音節。以上兩句互文,即「乃合於桑林、經首之舞之會」之意。
(16)嘻:贊嘆聲(或嘻:通「啊?」)。
(17)蓋:通「盍」,何,怎樣。
(18)進:超過。
(19)官知:這里指視覺。神欲:指精神活動。
(20)天理:指牛體的自然的肌理結構。
(21)批:擊,劈開。郤:空隙。
(22)導:順著,循著,這里有導入的意思。窾(kǔan款):骨節空穴處。
(23)因:依。固然:指牛體本來的結構。
(24)技經:猶言經絡。技,據清俞樾考證,當是「枝」字之誤,指支脈。經,經脈。肯:緊附在骨上的肉。綮(qìng慶):筋肉聚結處。技經肯綮之未嘗,即「未嘗技經肯綮」的賓語前置。
(25)軱(gū孤):股部的大骨。
(26)割:這里指生割硬砍。
(27)族:眾,指一般的。
(28)折:用刀折骨。
(29)發:出。硎(xǐng刑):磨刀石。
(30)節:骨節。間:間隙。
(31)恢恢乎:寬綽的樣子。
(32)族:指筋骨交錯聚結處。
(33)怵(chù處)然:警惕的樣子。
(34)謋(huò或):擬聲詞。謋然:形容牛體骨肉分離。
(35)委地:委:卸落,墜下。散落在地上
(36)善刀:善通「繕」。擦拭刀。
(37)養生:指養生之道。
詞類活用:
「良庖歲更刀,族庖月更刀」 「歲」 「月」,名詞做狀語
特殊句式: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斷句,「……者,……也」
②「技經肯綮之未嘗」 「之」字結構形成賓語前置:技未嘗經肯綮
③「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代詞「是」作「以」的賓語,前置;介詞結構後置
④」視為止,行為遲」 省略句
⑤」新發於硎」 狀語後置
這個寓言故事選自《莊子•內篇•養生主》,立意在闡明「養生"。它說明世上事物紛繁復雜,只要反復實踐,掌握了它的客觀規律,就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迎刃而解。
文章敘議相間,層次分明。寫宰牛時動作之優美,技術之高超;成功後的志得意滿等,繪聲繪色,如聞如見,引人入勝。語言生動形象,「目無全牛」、「游刃有餘」、「躊躇滿志」成語,即出自本篇。
相關成語:
①游刃有餘:現在使用他來比喻技術熟練高超,做事輕而易舉。
②目無全牛:現在用一般指技藝達到極其純熟的程度,達到得心應手的境界。
③躊躇滿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的意思。躊躇,現在用於形容猶豫不決的樣子。躊躇滿志,現在指對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樣子。
④切中肯綮:肯,骨間肉。綮,結合處。肯綮,筋骨結合的地方。現在指正好切中事情的關鍵。 《庖丁解牛》譯文編輯本段 有一個名叫丁的廚師替梁惠王宰牛,手接觸的地方,肩靠著的地方,腳踩著的地方,膝頂著的地方,都發出皮骨相離聲,刀子刺進去時響聲更大,這些聲音沒有不合乎音律的。它合乎《桑林》舞樂的節拍,又合乎《經首》樂曲的節奏。
梁惠王說:「嘻!好啊!你的技術怎麼會高明到這種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說:「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規律,這已經超過了對於宰牛技術的追求。當初我剛開始宰牛的時候,(對於牛體的結構還不了解),看見的只是整頭的牛。三年之後,(見到的是牛的內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見整頭的牛了。現在宰牛的時候,臣下只是用意念去接觸牛的身體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覺器官停止活動了而全憑意念在活動。順著牛體的肌理結構,劈開筋骨間大的空隙,沿著骨節間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順著牛體本來的結構。宰牛的刀從來沒有碰過經絡相連的地方、緊附在骨頭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結的地方,更何況股部的大骨呢?技術高明的廚工每年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割肉。技術一般的廚工每月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砍骨頭。現在臣下的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數千頭,而刀口卻象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牛身上的骨節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卻並不厚,用這樣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節,那麼在運轉刀刃時一定寬綽而 有餘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象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一樣。即使如此,可是每 當碰上筋骨交錯的地方,我一見那裡難以下刀,就十分警懼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動作放慢。刀子輕輕地動一下,嘩啦一聲骨肉就已經分離,象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著,為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環顧,一副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的樣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庖丁的話,學到了養生之道啊。」 庖丁解牛的現實意義編輯本段 都說人生復雜,於是市面上有很多指導如何科學、藝術地生活的著作,但實際上被指導者看了以後,仍然還是覺得復雜,因為生活的個案實在變化太多了。
也有人覺得人生本來簡單,認為人生復雜是想出來的,只要自己不復雜,思想中就沒有那麼多的負擔;只要自己不復雜,旁人一般也是不屑於和簡單的人去角力的。但這幾乎很快地被證明為是一種幻想,因為當前的社會本身就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社會了。
想到庖丁解牛。牛無疑也是很復雜的,庖丁解牛,為什麼能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輕松簡單,原因是什麼?是因為掌握了它的機理。牛與牛當然各不相同,但不管中國牛和美國牛,其機理是一致的;每個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面貌,其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庖丁因為熟悉了牛的機理,自然懂得何處下刀。生活也一樣,如果我們能透解了、領悟了生活的道理,摸准了其中的規律,就能和庖丁一樣,做到目中有牛又無牛,就能化繁為簡,真正獲得輕松。
這段文字的寓意如下:
莊子認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窮無盡的.如果我們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無盡的知識,是一件危險的事.(但是同時也要指出莊子本人是一個極端的相對主義者,這意味著在他的想法中美就是丑,丑就是美。所以他的思想不能完全當作現實生活的參考)

4. 二、莊子的《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故事給我們什麼啟示

《庖丁解牛》,就是假託庖丁為文惠君解牛的故事,闡述莊周的「養生之道」,專而它的客屬觀意義卻遠遠超出莊周寫這個寓言的主觀意圖。莊子寫庖丁解牛這則寓言故事,原意是用它來說明養生之道的。莊子認為社會上充滿著錯綜復雜的矛盾,人生活在矛盾斗爭中,很易受損害。要想保全自己,就得像庖丁解牛那樣,避開「技經肯綮」與「大輒」,只找空隙處下刀,意即避開矛盾,用逃避現實的辦法以求得個人的生存。這種消極的人生哲學,自應予以批判。但就庖丁解牛這個故事本身說,它在客觀上闡明了一切事物雖然錯綜復雜,但都有它內在的規律性;通過長期實踐,又善於思考,就能認識和掌握規律,從而發揮主觀能動性,取得行動的自由。

5. 《庖丁解牛》與養生之道

從《庖丁解牛》析養生之道

主旨
本文借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說明養生之道,凡事要順應自然,不勉強硬碰,還要抱持謹慎小心的態度,收斂鋒芒,這樣便可以保全生命,保全天性,存養精神,盡享天年。
段落大意
本文共五段,各段大意如下∶
第一段∶說明養生之道,就是要順應自然。
第二段∶描寫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
第三段∶寫文惠君對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的贊嘆。
第四段∶庖丁自述解牛的見解。
第五段∶以文惠君的話總結全文,並點明文章的題旨。
內容分析
全文共五段,可歸納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段,是養生主全文的總綱,說明了養生之道,就是要順應自然。重點如下∶
(1) 作者以有限的生命和無限的知識作對比,指出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
知識,那就會使人疲睏不安,容易危害生命。
(2) 為了免除對身體的危害,人應忘卻一切善惡的觀念,不要為善以追求好名聲,
不要為惡以遭受刑罰。
(3) 為忘卻善惡、免傷身心,則凡事都要順著自然的中道以為常法,這便可以保
全性命、保全天性、存養精神、盡享天年。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至五段,作者以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闡釋養生之道。這部分的重點如下∶
(1) 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術∶
A ) 庖丁解牛時,用手按著,用肩膊靠著、用腳踏著、用膝蓋抵住要支解的
牛, 手、肩、足、膝各部分的動作純熟配合,合於桑林舞的節拍旋律。
B) 庖丁運刀解牛時發出的聲響,無不合乎音律,合於經首樂章的節奏韻律。
(2)文惠君的贊嘆∶
由於庖丁解牛的動作熟練,而且富於美感和節奏感,令文惠君贊嘆不已∶贊嘆
地說:「技術何以竟達到這樣的境地?」

(3)文惠君的贊賞,引出庖丁解牛的一番見解∶
庖丁先指出他解牛的總則∶「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他追求的是道,是事物中蘊含的道理、哲理,已超過於一般的技術了。
庖丁自述解牛的經驗∶
(i)解牛的三個階段∶
(a) 初期∶庖丁解牛之初,因為不了解牛體的自然結構,看不見筋肉骨節間的空隙,所以將整頭牛看成一個整體。
(b) 三年後∶因為庖丁解牛的經驗多了,對牛體的結構已非常熟悉,所以解牛時他所看到的,再不是整頭牛,他所注意的只是牛體筋肉骨節間的空隙罷了。
(c) 現在∶他解牛時只用心神跟牛體接觸,而不需用眼睛去觀看。這是因為他順著牛體的自然結構,在筋肉骨節間的空隙運刀,不會碰著筋肉盤結的地方。
(ii) 庖丁用「族庖」、「良庖」襯托自己的技藝高超:
(a) 「族庖」每月更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刀硬把骨頭砍斷。
(b) 「良庖」每年更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刀截斷筋肉。
(c) 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解牛數千,但刀刃仍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似的。因為牛的骨節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則沒有厚度,以沒有厚度的刀刃深入有空隙的骨節中,自然寬廣非常,很有運轉的餘地。所以他的刀雖已用了十九年,但仍鋒利如新。
(4) 庖丁從解牛經驗中得出的感受∶
(i) 做事要小心謹慎∶雖然庖丁解牛的技藝高超,但當他遇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時,絕不掉以輕心,他會戰戰兢兢地提高警惕,集中視線,放慢動作,謹慎小心地輕刀宰割。正如人遇到困難時,應謹慎小心,以免出錯。
(ii) 做人要斂藏自處∶當牛分解開了,他自然感到心滿意足,於是把刀抹凈後收藏起來。正如人解決困難後,應收斂鋒芒,以免招至妒忌。
(4)文惠君聽了庖丁的一番話後,領悟到養生之道,點出了文章的題旨。
以庖丁解牛喻養生之道∶

喻體 本體
牛體 錯綜復雜的社會
牛的筋肉骨節 世上紛繁的事務
刀 人的生命
刀刃 人的本性
解牛的過程 人生的歷程
解牛的方法 養生的方法
解牛方法 養生方法
庖丁先了解牛體的自然結構,順著牛體自然的肌理,從筋肉骨節的縫隙處下刀,不切割筋骨,刀子無損,故能持久耐用。人處身於復雜的社會,面對紛繁的世事,應先了解事物的道理,順應自然而行,巧妙地避開種種障礙,不硬碰,才能盡享天年。

6. 關於大自然的寓言故事

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媒介,藉人,事,物形象為題材,以反映社會人生為要旨.寓言文學也是語言藝術之一,《莊子》既然具有文學的基本特徵,故此章以《莊子》寓言為研究主體,就寓言作品中的角色,篇章組織的安排,寓言表現的技法,分別加以探討,析求寓言問學之藝術風采.
第一節寓言的角色
《莊子》寓言中的角色包羅萬象,故此項分析不以主角為限
人物角色
《莊子》一書中,寓言的角色有古有今,亦有假借知名人物來宣說義理;借到無可借時,就用一些虛構人氏,為其代言,其中,其中寓言人物三百四十三人中,孔門弟子除顏回外,不及3%,而相關寓言凡二十則,卻占總數近10%超出相應比例的三倍多.
孔子游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漁父者,下船而來,須眉交白,被發揄袂,行原以上,距陸而止,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曲終而招子貢,子路,二人俱對.客指孔子曰:「彼何為者也 」子路對曰:「魯之君子也.」客問其族.子路對曰:「族孔氏.」客曰:「孔氏者何治也 」子路未應,子貢對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義,飾禮樂,選人倫,上以忠於世主,下以化於齊民,將以利天下.此孔氏之所治也.」又問曰:「有土之君與 」子貢曰:「非也.」「侯王之佐與 」子貢曰:「非也.」客乃笑而還,行言曰:「仁則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勞形以危其真.嗚呼!遠哉,其分於道也!」〈莊子.魚父三十一〉
莊子巧妙的的因襲論語述而篇中,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張口結舌的無以回答,藉由漁父之言闡述和孔子所言之仁義有所不同.另外,勞動者的形象也是莊子寓言角色的一個重要的點,〈庖丁解牛〉,〈痀僂者承蜩〉等.
非人物角色
由於《莊子》的篇數有 ,故事中有非人物之角色者,都接加以討論,使寓言特色能夠充分的呈現;非人物的角色中可以分為動物,植物,鬼神三類來探討,主要的特色是本身具有生命型態.
動物
《莊子》一書中,出現不少的動物角色,也有神話傳說中的奇珍異獸,也有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如,虎,狗,兔,蛙……,如
莊周遊於雕陵之樊,賭一異鵲自南方來者,翼廣七尺,目大運寸,感周之 而及於粟林.莊周曰:「此何鳥哉,翼殷不逝,目大不覩 」勤裳躩步,執彈而留之.覩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蜋執 而博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身.莊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類相召也!」捐彈而返走,虞人逐而誶之.《莊子.山木第二十》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鵷鶵,子知之乎 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莊子.秋水第十七》
植物
莊子寓言中以植物為角色的形象大多是,無用之材得以保全,鮮少賦予植物生命及人性的特性.如:
匠石之齊,至於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絜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後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輟.弟子厭觀之,走及匠石,曰:「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未嘗見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視,行不輟,何邪 」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樠;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莊子.人世間第四》
古代的文人雅士大多喜用植物的特性來彰顯自己的品行操守,例如竹子的堅貞,梅花的耐寒等.但莊子這篇寓言卻勸人家選擇做個「不材之人」,因為,禍福是相因的,不才之木才可以得到長壽.莊子藉著良材往往被砍伐去做木工的基礎,來說明自己應該無為的思想.此類作品尚有〈山木與雁〉等.
鬼神
在鬼神的形象上,莊子對古代神話人物加工自由度很大,全是根據自己旨趣和所欲傳達寓言的哲理的需要加以編造,自由創作,這些形象都是經過高度誇張而創造出來的寓言形象.如〈河伯〉,〈黃帝〉,〈貌姑射神人〉等
第二節寓言的篇章組織
寓言意旨之安置
據陳蒲清所言:「根據縱深層次,寓言作品的形象與寓言的關系有表層寓意,中層寓意,深層寓意的漸進層次:表層寓意ˋ作者類比之具體事件,往往是觸發作者創作某篇寓言的契機;中層寓意是表層寓意的概括升華,反應某一歷史時期特有的精神現象.」本章節中所探討之寓意,穿插是寓言以表層寓意為主,獨立是寓言另擴及至中層寓意.
1,穿插式寓言
「穿插式」寓言即是作者於文章中運用寓言之表現,如欲於文中區隔寓言與論述,常見的有下列幾種方法.第一種是以「何….邪 」或「何……乎 」等問句,作為寓言的開端,如「莊子衣大布而補之,正緳系履而過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憊邪 」〈山木第二十〉,「舉魯國而儒服,何謂少乎 」〈田子方第二十一〉
第二種是在寓言之前後,出現「昔」,「今」之詞作為區隔,如〈天地第二十〉,前以「「昔堯治天下,……」開始寓言故事,後以「今子賞罰而民且不仁……」作為論述.
2,獨立式寓言
獨立式寓言意指單篇即為寓言之作品,由於每篇皆為一事之完整陳述,無其他類比之具體事件.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 」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耶 』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曰:『諾,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莊子.外物第二十六》
本篇藉由「鮒魚忿然作色曰」中,明白作者所欲傳達的道理.同於此者另有〈任公子釣魚〉,〈涸轍之鮒〉等.
寓言故事之布局
寓言故事的表達形式,主要有記述和對話兩種,但並非所有的寓言都能夠絕對的劃分為二,如果以記敘為主的寓言,可能出現一兩句對話的內容;而以對話為主的寓言,也有可能會出現少部分記述的文句;更有兩者兼備且重要者.
1,記述為主
此類以記敘文為主的寓言,全用文字直接描述,或有一兩句對話為.如〈任公子釣魚〉:
任公子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為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牽巨鉤陷,沒而下,騖揚而奮鬐,白波若山,海水震盪,聲侔鬼神,憚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臘之,自製河以東,蒼梧已北,莫不厭若魚者.已而後世輇才諷說之徒,皆驚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於得大魚難矣,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是以未嘗聞任氏之風俗,其不可與經於世亦遠矣!《莊子.外物第二十六》
本篇選自《莊子外物》.此篇寓言意全用敘述的方式來,以任公子為主角,說明胸懷大目標,不計較眼前的利益才能成大事.此類以記述為主的還有〈長梧封人〉,〈不龜手之葯〉,〈墦間乞食〉等.
2,對話為主
此類以對話為主的寓言,用寓言人物間問答的「對話」方式來呈現,或先有少數的「引言」,通常是為交代寓言背景,成為「引言+對話」.
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 」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後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邪 」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 」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 」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莊子曰:「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正獲之問於監市履狶也,每下愈況.《莊子.知北游第二十二》
第三節 寓言的表現技法
設置懸念
主動發問
此種方式,採用主動出擊之方法,藉由問題,動作使對方不得不產生懷疑,而有所思考,回應,如: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 」曰:「然.」「然則吊焉若此,可乎 」曰:「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莊子.養生主第三》
秦失去弔唁老聃的行為,引起了老聃的第子的不解,借秦失之言,寫出了人生在世,當「安時處順」,視生死唯一如,不為哀樂之情所困擾,所拘著.同樣的手法也用於〈顏回新齋〉中.
設難化解
兩難的處境之解決在莊子的寓言中也有其重要的地位,而寓言既有況凝現實之性質,在寓言中巧設難竟以化為解惑當有其必要,如:
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 」主人曰:「殺不能鳴者.」明日,弟子問於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 」莊子笑曰:「周將處夫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一上一下,以和為量,浮游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此神農,黃帝之法則也.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合則離,成則毀;廉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鄉乎!」《莊子.山木第二十》
由大木「無所可用」所以存活下來,而雁以不材而被殺,道出了遠害其身兩難之困境,不過在無奈的環境中,唯有將自己的心思從糾結的現實中提升一級,以維護其精神的自主性而免於淪為工具價值而已.同樣的手法也用於〈飲冰的人〉,〈浮游於道德〉等.
物性擬人
寓言以動植物,器物之性質為主體,在運用目的方免除批評人事的針鋒相對性,有勸諫說服;而又為了避免失之玄遠離題,物性又必須與人事之性質有「互為指涉」之聯想.在《莊子》寓言中,此一技巧約有兩種表達方式:一是動植物,器物能直接以人類思維進行對話與行動.二是動植物,器物雖無對話或行動,然都有具有近似人類情感為寓言的表現重點.
第一種寓言較被視為成熟之寓言創作技巧,一般亦認為西方寓言中之運用較為豐富多樣;在先秦的寓言中凡是討論此一現象,即以《戰國策》中之〈鷸蚌相爭〉,〈狐假虎威〉,前者由鷸,蚌之對話,後者由狐,虎的本性,充分展露出了人類世界中的「兩敗俱傷」的愚昧行為,後者更依狐的狡詐虎的兇猛,順其自然的天性來加以掌握推展情節,貼切的傳達出來.《莊子》一書中,也有此技巧:
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 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 」〈莊子.秋水第十七〉
第二種是動物器物雖無對話或行動,但以其具有近似人類情感為寓言表現方式,如在〈東海之鳥〉中:
東海有鳥焉,名曰意怠.其為鳥也,翂翂翐翐,而似無能;引援而飛,迫脅而棲;進不敢為前,退不敢為後;食不敢先嘗,必取其緒.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於患.《莊子.山木第二十》
鳥類覓食的本能,應屬生物求生的反射動作,然「是以免於患」之語,使得所有動作充滿了「理智抉擇」之色彩.
真假相生
《莊子》寓言中,使用「真假相生」之法有以下兩種方式:一是「歷史虛構法」,此法是借歷史經驗來作為仿效學習或引以為戒,尤其書中寓言對象多為君王或是與施政相關之環境.二是「夢兆奇幻」之法,對於想要人改進缺失而為之寓言,不變直接說明而用一種虛幻難側之事拉近距離,化解當事者的戒心進而接受.
歷史虛構
歷史虛構有兩種可能的情況,一是「本為假造,虛構之故事,但往往援引歷史事件或歷史名人加以證實.」一是「有些故事本有一定的史事為依據,但作者或添加枝葉,或虛構部分內容,以求生動敘述並寄託寓意.」
孔子窮於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顏色甚憊,而弦歌於室.顏回擇菜,子路,子貢相與言曰:「夫子再逐於魯,削跡於衛,伐樹於宋,窮於商周,圍於陳蔡.殺夫子者無罪,藉夫子者無禁.弦歌鼓琴,未嘗絕音,君子之無恥也若此乎 」顏回無以應,入告孔子.孔子推琴,喟然而嘆曰:「由與賜,細人也.召而來,吾語之.」子路,子貢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謂窮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於道之謂通,窮於道之謂窮.今丘抱仁義之道以遭亂世之患,其何窮之為!故內省而不窮於道,臨難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陳蔡之隘,於丘其幸乎.」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子路扢然執干而舞.子貢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所樂非窮通也.道德於此,則窮通為寒暑風雨之序矣.故許由虞於穎陽,而共伯得乎共首.《莊子.讓王第二十八》

7. 莊子寓言故事有哪些

朝三暮四∶喻愚者昧於審辯;巧者工於說辭。莊子齊物論。

(2)運斤成風∶喻手法熟練,神乎其技。莊子徐鬼。

(3)望洋興嘆∶比喻力量不足或缺少條件,面對某事而感到無可奈何。莊子秋水。

(4)貽笑大方∶見笑於有識之人。莊子秋水。

(5)邯鄲學步∶寓效人不能,而忘其故我也。莊子秋水。

(6)吐故納新∶道家修煉術之一。口吐鼻吸知呼吸法也。莊子刻意。

(7)得意忘言(得魚忘荃、筌)∶今用為彼此默喻之義(喻成功忘其憑借)。莊子外物。

(8)搖舌鼓唇∶謂以言語為簸弄之具也。莊子盜跖。

(9)大相(有)徑庭∶言相去懸絕也。莊子逍遙游。(水經江水注課引)

(10) 東施效顰∶謂不善仿效。莊子天運。

(11) 庖丁解牛∶比喻技藝熟練神奇。莊子養生主(課本所選)。

(12) 游(游)刃有餘:形容能力很強,處事從容不費力。比喻對一件事技巧嫻熟,故能勝任愉快。莊子養生主(課本所選)。

(13) 痀僂承蜩∶曲背的老人捕蟬(像拾取一般的容易)。比喻專一心志,精神凝聚,便能發揮洗煉的技藝。莊子達生。

(14) 埳井之蛙∶淺井裡的青蛙。比喻見識淺陋的人。莊子秋水。

(15) 每下愈況∶愈來愈壞。莊子知北游。(今一般人常誤作「每況愈下」)

(16) 越俎代庖∶比喻超越自己職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莊子逍遙游。

濠梁之辯

8. 所謂養生之道是指什麼 

文章共五段,各段大意如下∶
第一段∶說明養生之道,就是要順應自然。
第二段∶描寫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
第三段∶寫文惠君對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的贊嘆。
第四段∶庖丁自述解牛的見解。
第五段∶以文惠君的話總結全文,並點明文章的題旨。
內容分析
全文共五段,可歸納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段,是養生主全文的總綱,說明了養生之道,就是要順應自然。重點如下∶
(1) 作者以有限的生命和無限的知識作對比,指出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
知識,那就會使人疲睏不安,容易危害生命。
(2) 為了免除對身體的危害,人應忘卻一切善惡的觀念,不要為善以追求好名聲,
不要為惡以遭受刑罰。
(3) 為忘卻善惡、免傷身心,則凡事都要順著自然的中道以為常法,這便可以保
全性命、保全天性、存養精神、盡享天年。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至五段,作者以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闡釋養生之道。這部分的重點如下∶
(1) 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術∶
A ) 庖丁解牛時,用手按著,用肩膊靠著、用腳踏著、用膝蓋抵住要支解的
牛, 手、肩、足、膝各部分的動作純熟配合,合於桑林舞的節拍旋律。
B) 庖丁運刀解牛時發出的聲響,無不合乎音律,合於經首樂章的節奏韻律。
(2)文惠君的贊嘆∶
由於庖丁解牛的動作熟練,而且富於美感和節奏感,令文惠君贊嘆不已∶贊嘆
地說:「技術何以竟達到這樣的境地?」

(3)文惠君的贊賞,引出庖丁解牛的一番見解∶
庖丁先指出他解牛的總則∶「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他追求的是道,是事物中蘊含的道理、哲理,已超過於一般的技術了。
庖丁自述解牛的經驗∶
(i)解牛的三個階段∶
(a) 初期∶庖丁解牛之初,因為不了解牛體的自然結構,看不見筋肉骨節間的空隙,所以將整頭牛看成一個整體。
(b) 三年後∶因為庖丁解牛的經驗多了,對牛體的結構已非常熟悉,所以解牛時他所看到的,再不是整頭牛,他所注意的只是牛體筋肉骨節間的空隙罷了。
(c) 現在∶他解牛時只用心神跟牛體接觸,而不需用眼睛去觀看。這是因為他順著牛體的自然結構,在筋肉骨節間的空隙運刀,不會碰著筋肉盤結的地方。
(ii) 庖丁用「族庖」、「良庖」襯托自己的技藝高超:
(a) 「族庖」每月更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刀硬把骨頭砍斷。
(b) 「良庖」每年更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刀截斷筋肉。
(c) 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解牛數千,但刀刃仍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似的。因為牛的骨節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則沒有厚度,以沒有厚度的刀刃深入有空隙的骨節中,自然寬廣非常,很有運轉的餘地。所以他的刀雖已用了十九年,但仍鋒利如新。
(4) 庖丁從解牛經驗中得出的感受∶
(i) 做事要小心謹慎∶雖然庖丁解牛的技藝高超,但當他遇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時,絕不掉以輕心,他會戰戰兢兢地提高警惕,集中視線,放慢動作,謹慎小心地輕刀宰割。正如人遇到困難時,應謹慎小心,以免出錯。
(ii) 做人要斂藏自處∶當牛分解開了,他自然感到心滿意足,於是把刀抹凈後收藏起來。正如人解決困難後,應收斂鋒芒,以免招至妒忌。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