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火的典故
Ⅰ 有關火的神話故事
在敢壯山方圓百里的田陽及鄰縣農村,至今流傳著這樣一個關於壯民族人類始祖布洛陀取火的神話故事。
相傳遠古時期,由於沒有火,人們獵取得來的動物都像烏鴉一樣吃生肉,像水獺一樣吃生魚。每到寒冬臘月,人們穿著蓑衣或樹葉草皮瑟瑟發抖,許多人都被凍死在
荒郊野外,慘不忍睹。突然有一天,烏雲密布,狂風大作,天昏地暗,電閃雷鳴,地動山搖。在離敢壯山不遠的一座山丘上,一棵大樹在震耳欲聾的雷聲中被閃電攔腰劈倒,那一道道刺目的白光過後,轟然倒下的大樹頓時燃起沖天大火。傳說這是玉帝灶皇爺派雷公把煙火送到人間來了。可是,那時的人們並不知道火是怎麼回事,被這突如其來的大火嚇得魂飛膽破,都像避邪一樣慌不擇路地跑回洞中躲藏起來,對大火避而遠之,甚至連看都不敢看。可是,只有一個人鎮定自若,他既不害怕,也不逃跑,他勇敢地朝燃燒著的大樹走去,仔細地觀看著這種奇怪的東西,這人就是無所不能的創世神布洛陀。火在噼噼剝剝地燃燒著,布洛陀好奇地站在火邊,他覺得這種奇怪的東西比太陽還熱,布洛陀靈機一動,人如果有了這東西,冬天來臨就再不怕冷了,人們就再也不會被凍死。於是,他就折根樹枝把火種夾著取回洞中,把一堆乾柴收攏成堆點著,然後漫不經心地坐在火堆旁烘烘手,覺得很暖和,人們紛紛效仿著布洛陀圍在火旁烤火,漸漸地就不怕火了。消息很快就傳開了。後來,方圓百里的壯族子孫們都聚集到敢壯山上,向布洛陀求賜火種,燒起火堆。自從有了火,人們在冬天時都圍坐在火堆旁烤火取暖。人們又試著把上山打來的野獸、挖來的山薯、採摘來的野果和在河裡捕撈到的魚蝦螃蟹都拿到火堆上烤著吃,雖然當時還沒有油鹽醬料等,沒想到這樣烤著吃不但比生吃好吃多了,而且又香甜可口。於是,他們從此就改變了吃生肉的習性。由於人們白天打獵,晚上燒著火堆邊烤邊吃,吃飽後也就圍在火堆旁睡覺,那些虎豹之類兇猛的野獸見火就怕,不敢再來襲擊,人們也開始意識到火對於他們生存環境的重要性,甚至開始覺得人類離不開火了。
有天夜裡,突然下起大雨,雨水把火全部淋滅了,一夜醒來他們就沒有了火,人們這才知道水火不相容,他們在不安中度過沒有火的一段時間之後再也坐不住了。人們都冒雨下山到處去尋火。他們尋遍了敢壯山周圍所有群居的岩洞,所到之處都尋不到一點星火。這時有人想到了會造天造地無所不能的創世神布洛陀,並把尋火的事告訴這位壯民族的天神。布洛陀決定親自出門尋火,他腰掛大板神斧,站如松,行如風,搜遍了九十九座高山的荒郊野嶺和洞穴,走過九十九道河灣尋遍所有的村村落落之後,還是失望而歸。
在返回敢壯山的途中,布洛陀來到一樹大樹下小憩,他突然想起上次雷公劈樹賜火的事,他想,既然雷公能把大樹劈出火來,我布洛陀難道就不能?況且我手中還有神斧呢!這樣想著,他便擇一棵乾裂的老樹,運足氣力,舉起神斧,用力在兩個人都合不攏的樹盤上砍了一斧,果然有許多像螢火蟲一樣的火星不斷閃現。布洛陀又砍一斧,這回冒出來的火花就有火花蛇那麼大,並且上下舞動,四處亂竄。布洛陀立刻刮來乾草和樹葉擾成一堆,很快就被冒出的火花引燃。布洛陀又在火堆里添上大把大把的乾草和枯柴,火堆越燒越旺,越燒越大,很快就引來四面八方尋找火種的人們。從此,人們又重擁有了火。有了上次的教訓,這回人們再也不敢胡亂在野外燒火了,他們把火種拿到岩洞中養起來,從此不論風雨多大,火種仍然不熄。直到後來發展到用木頭搭架建房揉泥蓋瓦,人們又把火拿到屋子裡去燒水做飯和取暖。
從此,火是能夠保存沿續下來了,但也出現不少的問題。因為人們沒有把火管好,讓飛進屋裡的蝴蝶和飛蛾拿翅膀作扇子亂扇火,連雞、鴨、鵝也紛紛效仿,使得火星四處飛散, 那些成群結隊的螢火蟲也拿火到處遊玩。有的還讓小孩拿火到屋檐下燒著玩,結果一失火,整個村村寨寨都燒個精光,甚至還燒死一些來不及逃命的老人和小孩。人們沒有想到火竟會給人造成如此之大的災難。那些倖存者只好前去請教布洛陀怎樣才能安全用火。布洛陀二話不說,便叫人砍來木頭,在屋子中間架著一個四四方方的灶堂,裡面鋪上泥沙,規定各家各戶的火一定要在火灶里燒,不許隨便玩火,這樣一來,失火的事便漸漸減少了。原先那些淘氣十足的螢火蟲也被趕到野外,逃走時還在屁股上偷偷地沾點火,所以直到現在我們在夏夜還能看到螢火蟲屁股上的火星。
布洛陀取火的故事雖然只是神話或傳說,但其中一些故事細節也令我們深信不疑,假如你能到這一帶農村中尚存的極少數的居住在木樓里的農戶走走,不難發現他們的灶堂是否就和故事中如出一轍或巧合,筆者亦不敢苟同。可喜的是,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推進,絕大部分農村木樓早已銷聲匿跡,而被鋼筋水泥結構的漂亮樓房取而代之,而先前所謂的灶堂也相續由沼氣爐、煤氣灶更替,或許,取火對於現代生活而言已是日漸遠去的陌生詞兒罷了。但作為壯民族的後裔,我們無論如何都沒有理由去漠視和淡忘我們的民族之根。
Ⅱ 有關火的神話故事有那些
故事一:
黃帝時候有個火正官,名叫祝融,他小時候的名字叫做黎,是一個氏族首領的兒子,生成一副紅臉膛,長得威武魁偉,聰明伶俐,不過生性火爆,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火冒三丈。那時候隧人發明鑽木取火,還不大會保存火和利用火。但黎特別喜歡跟火親近。所以十幾歲就成了管火的能手。火到了他的手裡,只要不是長途轉遞,?就能長期保存下來。黎會用火燒菜、煮飯、還會用火取暖、照明、驅逐野獸、趕跑蚊蟲。這些本領,在那個時候是了不得的事。所以,大家都很敬重他。有一次,黎的爸爸帶著整個氏族長途遷徙,黎看到帶著火種走路不方便,就只把鑽木取火用的尖石頭帶在身邊。
一次,大家剛定居下來,黎就取出尖石頭,找了一筒大木頭,坐在一座石山面前「呼哧呼哧」鑽起火來。鑽呀,鑽呀,鑽了整整三個時辰,還沒有冒煙,黎很生氣,他嘴裡喘著粗氣,很不高興。但是沒有火不行,他只好又鑽。鑽呀,鑽呀,又鑽了整整三個時辰,煙倒是出來了,就是不起火。他氣得臉子黑紅,「呼」地站起來,把尖石頭向石頭山上狠狠砸去。誰知已經鑽得很熱的尖石頭碰在石山上,「咔喳」一聲冒出了幾顆耀眼的火星。聰明的黎看了,很快想出了新的取火方法。他采了一些曬乾的蘆花,用兩塊尖石頭靠著蘆花「嘣嘣嘣」敲了幾下,火星濺到蘆花上面,就「吱吱」冒煙了。再輕輕地吹一吹,火苗就往上竄了。 自從黎發現石頭取火的方法,就再也用不著費很大工夫去鑽木取火了,也用不著千方百計保存火種了。中原的黃帝知道黎有這么大的功勞,就把他請去,封他當了個專門管火的火正官。黃帝非常器重他,說:「黎呀,我來給你取個大名吧,就叫祝融好了,祝就是永遠,融就是光明,願你永遠給人間帶來光明。」黎聽了非常高興,連忙磕頭致謝。從此,大家就改叫他祝融了。
故事二:
遠古時代,一到晚上就是一片黑暗。人們都是生活在飢寒交迫的 環境里。
相傳天山有一個神叫伏羲,看到了人間發生的一切後,想出了一個辦法。一天,突然黑雲密布,山林間下起了大雨,電閃雷鳴。雷電使樹木燃燒起來,但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這是什麼,於是當地人看到這些就嚇的到處亂跑。待雨停了後,夜晚也來到了,天漸漸暗下來,只有燃燒的樹木的地方是光明的、溫暖的。 人們都過來感覺甚是舒服,遠方飄來了陣陣香味,跟著香味尋過去,原來是一隻被雷電擊死的野獸。人們分著把野獸吃了。
從那次以後,人們認識到了火的重要性,為了找到製造火的原理。人們到處奔波尋找。 伏羲在一位年輕人的夢里告訴他了學習製造火的地方。醒來後,這位年輕人翻山越嶺也未找到那個地方,於是就在樹下休息,這是天也慢慢黑下來了。突然間,在這附近有光在閃爍,待他來到那裡時發現,原來是有幾只大鳥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樹上的蟲子。只要它們一啄,樹上就閃出明亮的火花。年輕人看到這種情景,腦子里靈光一閃。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樹枝,用小樹枝去鑽大樹枝,樹枝上果然閃出火光,可是卻著不起火來。年輕人不灰心,他找來各種樹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樹枝進行摩擦。終於,樹枝上冒煙了,然後出火了。
年輕人帶著勝利的曙光回到自己的家鄉,告訴了他們自己的發現。從此人們在夜間不再是黑暗、不再寒冷;也開始吃熟的食物,人們被這個年輕人的勇氣和智慧折服,推舉他做首領,並稱他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故事三:
在希臘神話中,人類是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創造的。他也充當了人類的老師,凡是對人有用的,能夠使人類滿意和幸福的,他都教給人類。同樣的,人們也用愛和忠誠來感謝他,報答他。但最高的天神宙斯卻要求人類敬奉他,讓人類必須拿出最好的東西獻給他。普羅米修斯作為人類的辯護師觸犯了宙斯。
作為對他的懲罰,宙斯拒絕給予人類為了完成他們的文明所需要的最後的物品——火。但普羅米修斯卻想到了個辦法,用一根長長的蘆葦枝,在烈焰熊熊的太陽車經過時,偷到了火種並帶給了人類。
於是,宙斯大怒,他吩咐火神給普羅米修斯最嚴厲的懲罰。帶到高加索山,用一條永遠也掙不斷的鐵鏈把他縛在一個陡峭的懸崖上,讓他永遠不能入睡,疲憊的雙膝也不能彎曲,在他起伏的胸脯上還釘著一顆金剛石的釘子。他忍受著飢餓、風吹和日曬。
但是火神很敬佩普羅米修斯,悄悄地對他說:「只要你向宙斯承認錯誤,歸還火種,我一定請求宙斯他饒恕你。」
普羅米修斯搖搖頭,斬釘截鐵地說:「為人類造福,有什麼錯!我可以忍受各種痛苦,但決不會承認錯誤,更不會歸還火種。」
火神只好把普羅米修斯帶到高加索山,用一條永遠也掙不斷的鐵鏈把他縛在一個陡峭的懸崖上,讓他永遠不能入睡,疲憊的雙膝也不能彎曲,在他起伏的胸脯上還釘著一顆金剛石的釘子。他忍受著飢餓、風吹和日曬。
此外,宙斯還派一隻神鷹每天去啄食普羅米修斯的肝臟,但被吃掉的肝臟隨即又會長出來。盡管如此,他還是沒有屈服。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至一位名叫海格力斯的英雄將他解救出來為止,他一直忍受著這難以描述的痛苦和折磨。
現在我們常把普羅米修斯比喻成為了他人而寧願犧牲自己的人。
Ⅲ 有那些古人用火的故事
希臘神話有普羅米修斯盜取天火,中國沒有。何必盜取天火,我們遠古有燧人版氏鑽權木取火。予觀木匠鑽孔,鑽頭變燙,但未見過燃起火來。取火,鑽頭須有稜角,木塊必求乾燥,鑽具轉速要快,還要在鑽孔內放置燃媒(如木炭渣),庶可奏效。此一法也。
《莊子》說「木與木相摩則然」。我拿兩塊木頭互相摩擦,生出微溫而已,不可能燃。古人用檀木造飛輪,套橫軸上,搖柄快轉。然後以干透的槐木條觸壓輪邊,木條很快冒煙燃燒。鄭玄注《周禮·夏官·司》引人說「冬取槐檀之火」,就是這樣取的。此二法也。
三法是用陽燧取火,見崔豹《古今注》。陽燧是凹面青銅鏡,形如杯碟,對著太陽,聚焦艾絨,很快點燃。四法是用水晶球取火。《舊唐書》雲:「羅剎國出火珠,狀如水精。日午時以珠承影,取艾依之即火出。」古羅剎國在今印度境內。火珠即水晶球,當作凸透鏡用,亦聚焦燃艾絨,與陽燧同。五法就奇特了,用冰取火。有古書說「削冰令圓」,取火如凸透鏡之聚焦太陽光。惜乎冰怎樣削,語焉不詳。別以為原始人都很蠢,他們懂得就地取材,降成本於最低限度。六法是用燧石敲擊取火,後來演變成打火機。
Ⅳ 有哪些關於火的神話故事
中國神話
火神是民間俗神信仰中的神祗之一,中華各民族都有火神祭祀的風俗。但是,漢族古史記載和各民族傳說中的火神形象和來歷行事差異甚大,相關的信仰民俗也有不少區別,甚至在火神崇拜緣何而起這一關鍵問題上,專家學者們的觀點也互有分歧,相爭不下,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在我國北方信奉薩滿教的各民族中,火神是一位古老的女性,被稱為火神母、火婆、火姑娘、火靈等。如鄂倫春族傳說:一位婦女晨起烤火,因搗動火,觸犯了火神。無論她家搬到哪兒,怎麼也升不起火。後來她向火神婆婆請罪,得到了寬恕,回家再點火時,火就著起來了。據烏丙安先生介紹,在這個傳說中所體現的火神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不僅貫穿於北方一些民族的狩獵、放牧的生產習俗中,也落實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如通常情況下絕對禁止用腳踩火、騎火、跨火,不允許說火的壞話或直接辱罵火。在尊重火給人間帶來的恩惠的同時,人們又把森林草場的火災以及病人發燒、小兒夢魘等疾病視為火神發怒的結果,愈是對它崇敬,也就愈發畏懼它對人的懲罰報復。因而火神遠比其他自然神更經常受到崇敬和供牲(《神秘的薩滿世界》,三聯書店上海分店出版,1989)。
滿族神話傳說,少年英雄托阿從天火庫盜來一葫蘆火種,他把石塊鑿出洞,然後把火種一一裝入石塊,帶回人間,並告訴人們用碰磕石塊的辦法從中取火。就這樣,人間有了火種。從此,人們祀托阿為火神,除春秋致祭外,每年除夕還要舉行隆重的迎接火神的儀式(同上)。
西南少數民族的火神崇拜與北方少數民族的火神形體人格化不同,他們大多把燃燒的火焰視為火神的化身(或把鍋庄石、火塘灶等視為火神的象徵),並奉其為恩賜火明和財富,使家族繁衍興旺的保護神。
漢族的火神崇拜,同樣有「流派」區別。以形象和來歷言,一般都以祝融為火神,據說他本是顓頊氏的後代,本名重黎,也叫吳回,帝嚳(即高辛氏,傳說中古代部族的首領)當政時,官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乃命曰「祝融」,死後為火官之神。又相傳,大禹的父親鯀偷竊了天帝的息壤,天帝命祝融殺鯀於羽郊(《山海經·海內經》);成湯伐夏桀時,天帝令祝融降火於夏城(《墨子·非攻下》),幫助成湯滅夏。在後世的民間傳說中,祝融常以女子的形象出現,稱「祝融夫人」。此外,民間俗信亦有以炎帝或燧人氏為火神的說法,如謂遠古時燧人氏鑽木取火,使人類進入熟食階段,後人尊為火神,又稱火德真君,定時祭祀。也有一些地區的火神崇拜並無具體來歷,或稱南方火帝君,或稱種火老母,等等。以火神祭祀的日期與行事言,各歷史時期和各地區的風俗也不一致。如上古時的火神之祭在夏天,漢晉以降,這一傳統以夏季祀灶的方式得到延續。又如,四川等地以夏歷四月初八為火神「生日」,屆時士農工商進香並祀神或演戲娛神。魯南地區以正月初七為祭祀火神之日,民間有組織「火神會」的風俗,除去火神廟朝拜外,全體會員還要聚餐兩次;此外,火神形象相貌兇狠,三頭六臂,並有風火輪、火葫蘆、火印、火劍、火弓等火器配備,酷似神話傳說中「哪吒」的變態。
與民間俗信的形形色色相似,現代學人對傳統的火神崇拜的源流等問題也有不同看法。
有人認為西南一些地區以燃燒的火焰或火塘作為火神的化身或象徵,當是火神崇拜的端初形式,連同相關的儀式、祭詞和禁忌在內,其中所包含著的觀念內涵體現了人們對火的作用既感戴又畏懼的雙重認識,因而更多地保持了遠古時代人類對自然力的崇拜的原始風貌。至於炎帝、燧人、祝融等司火之神,是戰國以後才被創造出來的人格化火神;其他如火德真君、種火老母之類,均出於更往後人的編造。
也有人不同意此說,認為華夏民族先民中存在一個崇拜火神和天空中以「火」命名的星辰的族團,這就是以炎帝—燧人—祝融為始祖神的炎帝之族。炎帝族號高辛氏,「辛」即「薪」的本字,取像於以斧斤析木之形。「有薪(辛)即能得火,所以高辛氏其實初義應正是火神之別號」。又辛同薪聲,《說文》:「薪,蕘聲。從艹,堯聲。」由此可知,辛字古音讀堯。所謂炎帝高辛氏,其實就是古帝中赫赫有名的「帝堯」。再參以「炎神,炎帝也」(王逸《楚辭·遠游章句》)、「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左傳·昭公十七年》)、「炎帝作鑽燧生火」(《管子·輕重篇》)、「炎帝死而為灶」(《淮南子·汜論訓》)等記載,可以說,「炎帝族團本來是一個崇拜火神的部族。而且炎帝一名本身,初義也正是火神」。從以泰山為天下之中的觀點看,炎帝的活動區是比較偏居西南的,由此也就產生了《初學記》卷九所謂炎帝「位在南方,主夏」的說法(何新《諸神的起源》,三聯書店,1986)。准此,以炎帝、祝融為火神的古史傳說和以火神為「南方火帝君」並在夏季祭祀等俗信,均有史實發展的軌跡可尋。
還有人認為民間火神信仰的源頭,是初民對大火星(即心宿)的崇拜。《左傳》載炎帝「以火紀」,其實是指藉助對大火星運行變化的觀測以確定季節;而祝融擔任的「火正」是專門觀測大火星的運行變化以確定季節的官職。此外,《太平御覽》卷八六九引《屍子》:「燧人上觀辰心,下察五木,以為火也。」
在敢壯山方圓百里的田陽及鄰縣農村,至今流傳著這樣一個關於壯民族人類始祖布洛陀取火的神話故事。
相傳遠古時期,由於沒有火,人們獵取得來的動物都像烏鴉一樣吃生肉,像水獺一樣吃生魚。每到寒冬臘月,人們穿著蓑衣或樹葉草皮瑟瑟發抖,許多人都被凍死在。
荒郊野外,慘不忍睹。突然有一天,烏雲密布,狂風大作,天昏地暗,電閃雷鳴,地動山搖。在離敢壯山不遠的一座山丘上,一棵大樹在震耳欲聾的雷聲中被閃電攔腰劈倒,那一道道刺目的白光過後,轟然倒下的大樹頓時燃起沖天大火。傳說這是玉帝灶皇爺派雷公把煙火送到人間來了。可是,那時的人們並不知道火是怎麼回事,被這突如其來的大火嚇得魂飛膽破,都像避邪一樣慌不擇路地跑回洞中躲藏起來,對大火避而遠之,甚至連看都不敢看。可是,只有一個人鎮定自若,他既不害怕,也不逃跑,他勇敢地朝燃燒著的大樹走去,仔細地觀看著這種奇怪的東西,這人就是無所不能的創世神布洛陀。火在噼噼剝剝地燃燒著,布洛陀好奇地站在火邊,他覺得這種奇怪的東西比太陽還熱,布洛陀靈機一動,人如果有了這東西,冬天來臨就再不怕冷了,人們就再也不會被凍死。於是,他就折根樹枝把火種夾著取回洞中,把一堆乾柴收攏成堆點著,然後漫不經心地坐在火堆旁烘烘手,覺得很暖和,人們紛紛效仿著布洛陀圍在火旁烤火,漸漸地就不怕火了。消息很快就傳開了。後來,方圓百里的壯族子孫們都聚集到敢壯山上,向布洛陀求賜火種,燒起火堆。自從有了火,人們在冬天時都圍坐在火堆旁烤火取暖。人們又試著把上山打來的野獸、挖來的山薯、採摘來的野果和在河裡捕撈到的魚蝦螃蟹都拿到火堆上烤著吃,雖然當時還沒有油鹽醬料等,沒想到這樣烤著吃不但比生吃好吃多了,而且又香甜可口。於是,他們從此就改變了吃生肉的習性。由於人們白天打獵,晚上燒著火堆邊烤邊吃,吃飽後也就圍在火堆旁睡覺,那些虎豹之類兇猛的野獸見火就怕,不敢再來襲擊,人們也開始意識到火對於他們生存環境的重要性,甚至開始覺得人類離不開火了。
有天夜裡,突然下起大雨,雨水把火全部淋滅了,一夜醒來他們就沒有了火,人們這才知道水火不相容,他們在不安中度過沒有火的一段時間之後再也坐不住了。人們都冒雨下山到處去尋火。他們尋遍了敢壯山周圍所有群居的岩洞,所到之處都尋不到一點星火。這時有人想到了會造天造地無所不能的創世神布洛陀,並把尋火的事告訴這位壯民族的天神。布洛陀決定親自出門尋火,他腰掛大板神斧,站如松,行如風,搜遍了九十九座高山的荒郊野嶺和洞穴,走過九十九道河灣尋遍所有的村村落落之後,還是失望而歸。
在返回敢壯山的途中,布洛陀來到一樹大樹下小憩,他突然想起上次雷公劈樹賜火的事,他想,既然雷公能把大樹劈出火來,我布洛陀難道就不能?況且我手中還有神斧呢!這樣想著,他便擇一棵乾裂的老樹,運足氣力,舉起神斧,用力在兩個人都合不攏的樹盤上砍了一斧,果然有許多像螢火蟲一樣的火星不斷閃現。布洛陀又砍一斧,這回冒出來的火花就有火花蛇那麼大,並且上下舞動,四處亂竄。布洛陀立刻刮來乾草和樹葉擾成一堆,很快就被冒出的火花引燃。布洛陀又在火堆里添上大把大把的乾草和枯柴,火堆越燒越旺,越燒越大,很快就引來四面八方尋找火種的人們。從此,人們又重擁有了火。有了上次的教訓,這回人們再也不敢胡亂在野外燒火了,他們把火種拿到岩洞中養起來,從此不論風雨多大,火種仍然不熄。直到後來發展到用木頭搭架建房揉泥蓋瓦,人們又把火拿到屋子裡去燒水做飯和取暖。
從此,火是能夠保存沿續下來了,但也出現不少的問題。因為人們沒有把火管好,讓飛進屋裡的蝴蝶和飛蛾拿翅膀作扇子亂扇火,連雞、鴨、鵝也紛紛效仿,使得火星四處飛散,那些成群結隊的螢火蟲也拿火到處遊玩。有的還讓小孩拿火到屋檐下燒著玩,結果一失火,整個村村寨寨都燒個精光,甚至還燒死一些來不及逃命的老人和小孩。人們沒有想到火竟會給人造成如此之大的災難。那些倖存者只好前去請教布洛陀怎樣才能安全用火。布洛陀二話不說,便叫人砍來木頭,在屋子中間架著一個四四方方的灶堂,裡面鋪上泥沙,規定各家各戶的火一定要在火灶里燒,不許隨便玩火,這樣一來,失火的事便漸漸減少了。原先那些淘氣十足的螢火蟲也被趕到野外,逃走時還在屁股上偷偷地沾點火,所以直到現在我們在夏夜還能看到螢火蟲屁股上的火星。
布洛陀取火的故事雖然只是神話或傳說,但其中一些故事細節也令我們深信不疑,假如你能到這一帶農村中尚存的極少數的居住在木樓里的農戶走走,不難發現他們的灶堂是否就和故事中如出一轍或巧合,筆者亦不敢苟同。可喜的是,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推進,絕大部分農村木樓早已銷聲匿跡,而被鋼筋水泥結構的漂亮樓房取而代之,而先前所謂的灶堂也相續由沼氣爐、煤氣灶更替,或許,取火對於現代生活而言已是日漸遠去的陌生詞兒罷了。但作為壯民族的後裔,我們無論如何都沒有理由去漠視和淡忘我們的民族之根。
希臘神話
天神普羅米修斯從天上盜火種送給人類,人類學會了使用火,主神宙斯十分惱火,宙斯決定要讓災難也降臨人間。
他命令他的兒子火神赫淮斯托斯用泥土製作一個女人,名叫潘多拉(Pandora),意為「被授予一切優點的人」。每個神都對她有所賦予以使她完美。阿佛洛狄忒(Aphrodite)送給她美貌,赫耳墨斯(Hermes)送給她利嘴靈舌,阿波羅(Apollo)送給她音樂的天賦。宙斯給潘多拉一個密封的盒子,裡面裝滿了禍害、災難和瘟疫,讓她送給娶她的男人。宙斯將這位麗人遣送到人間,眾神和凡人正在大地上休閑游盪,其樂融融,大家見了這無以倫比的漂亮女子,都十分驚奇,稱羨不已,因為人類從未有過這樣的女人。
潘多拉立即去找「後覺者」厄庇墨透斯,他是普羅米修斯的弟弟,為人老實厚道。普羅米修斯深信宙斯對人類不懷好意,告誡他的弟弟厄庇透斯不要接受宙斯的贈禮。可他不聽勸告,娶了美麗的潘多拉。潘多拉雙手捧著她的禮物,這是一隻密封的大禮盒。她剛走到厄庇墨透斯近前時,突然打開了盒蓋。厄庇墨透斯還未來得及看清盒內裝的是什麼禮物,一股禍害人間的黑色煙霧從盒中迅疾飛出,猶如烏雲一般彌漫了天空,黑色煙霧中盡是疾病、瘋癲、災難、罪惡、嫉妒、姦淫、偷竊、貪婪等各種各樣的禍害,這些禍害飛速地散落到人地上。而智慧女神雅典娜為了挽救人類命運而悄悄放在盒子底層的美好東西「希望」還沒來得及飛出盒子,姦猾的潘多拉就把盒子關上了。後即以「潘多拉魔盒」喻會帶來不幸的禮物;災難的淵藪。
印度神話
火神阿耆尼全身紅色,發光如太陽,無頭無足,或三頭七舌,長舌東伸,代表雅利安人向東挺進的趨勢。無疑,火的威力是巨大的,他在人類發展史上起到過決定性作用,他在燒烤食物、驅除黑暗、防寒御冷、恐嚇野獸、保護牧群以及燒荒種地等方面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與各家各戶的鍋灶密不可分,是灶主,是實實在在的家庭神靈。對崇尚祭祀的雅利安人來說,火另有一層重要性:祭火是祭祀中必需的,各種供神的祭品都被投入火中。也就是說,在祭祀時,人們通過火向各類神靈獻祭,神靈通過火獲得祭品!火成了神與人之間的某種橋梁!所以,火就有了「祭司」、「祭祀執行者」等稱呼。再者,在戰爭頻仍的吠陀文明時期,火還有不為人注意的一大用途,即消毒。有戰爭,就必有傷殘,在給傷員療傷的過程中,手術刀等醫療器具採用火烤消毒的方法應該更為省時省力省物。這一方法雅利安人也許不會不知道。因此,阿耆尼受到所有仙人的贊美:
「我贊美阿耆尼祭司,
「神聖的祭祀執行者,
「詠歌者,財富賜予者。
「他受到古代仙人贊美,
「他受到今日仙人贊美,
「但願他把諸神帶來!
「但願仰仗他獲得財富,
「興旺發達,蒸蒸日上,
「英雄輩出,名聲遠揚。」
「你主宰著各種祭祀,
「是秩序的光輝的保衛者,
「在自己宅內不斷增長。
「願你對我們,如父對子,
「阿耆尼(火)啊!容易親近,
「願你與我們同居,為我們造福。」
這里,阿耆尼是祭司,是各種祭祀的主宰者,在他的幫助下,諸神下凡接受人們的祭品和祭拜,並賜福於人間。由於火神的力量,人們興旺發達,蒸蒸日上。不僅如此,阿耆尼還是秩序的維護者,他時刻親近凡人;凡人同樣希望阿耆尼不離左右,如父母對待子女一樣對待自己,與自己同住同樂,造福於自己。
這樣,阿耆尼就名正言順地成了家庭守護神,與因陀羅是整個部落守護神相呼應,共同維護人類的福祉。
北歐神話
洛基,北歐神話中的火神,身上有巨人的血統。聰明而又狡詐,與主神奧丁結為義兄弟成為了阿斯神族的一員。運用他聰明的頭腦為諸神帶來了許多好處,隨著洛基心態逐漸變得玩世不恭和陰暗,他的行事也從惡作劇發展為公開地作惡。並最終導致了「眾神的黃昏」。在這一役中洛基與海姆達爾同歸於盡。洛基生下了許多非人的孩子,其中八腿天馬成為了奧丁的坐騎,魔狼芬里爾、世界蛇尤爾姆岡特、冥府女王海爾都給神族都來了災難。
責任編輯: i小艾
Ⅳ 關於火的神話故事
大家都知道我國擁有著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也誕生了非常多的神話故事,例如精衛填海,女媧補天,後羿射日等,每一個神話故事都有著它所要表達的思想,既可以說是一種象徵,又可以說是一種文化,都是我們不可多得的財富。而在神話故事中提起火神祝融這一個名字,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他造火讓人類逃離了黑暗,關於火神祝融的神話版本非常多,那麼關於他的傳說故事具體都有哪些呢?接下來隨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還有一種說法是北水神王與火神祝融發生了戰斗,這一場戰斗最終的贏家是祝融,祝融的真火非常厲害,此戰過後便成了水火之神,一直守護著人間大地,給世間的人們帶來了光明,用火幫助了人們生活。其實關於祝融的版本還有很多,每一個版本都有著不一樣的說法,不知道大家還知道哪些?
Ⅵ 關於火的神話故事(名字)
1、火神台傳說
相傳帝嚳的兒子閼伯原來是天上的「火神」,因偷著向人間投放火種而違犯了天規,天帝要把他貶到凡間為民。閼伯將要從天上下來的時候,又偷偷將火種藏在身上,帶到了人間。時隔不久,閼伯盜火的事讓天帝知道了,於是,天帝發了一場洪水,要淹沒人間的火種,懲罰閼伯。
地上的洪水像猛獸一樣,嚇得人們四處逃散。閼伯為了保存火種,築起了高台,搭起了遮雨水的棚子,獨自一人留在高台上看守火種。洪水退後,當人們從四面八方趕回來的時候,高台上的火種還燃燒著,閼伯卻餓死在火種旁。
2、火神祝融的傳說
祝融原名叫黎,傳說他誕生在氏族社會,是氏族首領的兒子。黎從小就特別喜歡火,那時,燧人氏剛發明了鑽木取火,人們對保存和使用火的知識很缺乏。
有一次,他隨父親進行氏族長途遷徙,因帶著火種走路不方便,他只帶了鑽木取火的石頭。晚上,大家要用火了,黎卻取不出火來,氣得他將取火的石頭向山上扔去,不料石頭落下來濺起了幾顆火星。
聰明的黎見了靈機一動,立即想出了新的取火辦法。他采來曬乾的蘆花,用兩塊尖石頭靠著蘆花連敲幾下,火星濺到蘆花上,再輕輕一吹就冒起了火苗。這就是後來的擊石取火方法。因此,當時黃帝封他為火正官,並賜名祝融。
(6)帶火的典故擴展閱讀
火的意義
人類發現和利用火有著悠久的歷史。自然界的雷電現象使人類生存的地球第一次有了火。火的出現,使人類認識到火能替自身服務,從此人類開始有意識地研究製造和控制火的技術。
在古代,我國古代人民早就開始利用凹面鏡對著太陽取火了。人工取火是遠古勞動人民長期實踐經驗的總結,它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著人類文明的進步。我國古代對火的利用,除了滿足生活需要外,還相當早地應用到生產中去,如燒制陶器,金屬冶煉等等。
火使人類進入熟食時代,這對人類的進化起了劃時代的作用;火給人以溫暖,健全完善了人體功能,加速了人類的進化,讓人類的生存環境得到破天荒的改善。人類社會的發展時時刻刻伴隨著火的利用。可以說,沒有火,便沒有人類社會,更沒有人類發達文明的今天。
Ⅶ 與火有關的神話故事
鳳凰涅盤是一個與火有關的美麗神話。傳說中的天方國,有一對神鳥,雄為鳳,雌為凰。滿五百歲後,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更生,從此鮮美異常,不再死。雄奇的大黑山上,全彩激光燈映射出長達數公里的時光隧道和漫天的雲彩,高達十米的烈焰從山頂噴薄而出,飛瀑飛流直下,在水與火的交融中,鳳在歌鳴,凰在和弦,演繹一部五百年前的神話,一個流傳千古的美麗傳說
指鳳凰在火中重生並得到永生,涅盤就是佛語中的死而復生
鳳凰會老的,每次老的羽毛掉不掉,就無法自由飛翔,而每次換羽毛,都要將全身羽毛拔光,再等新的羽毛長出來,這段時間是無法飛,也沒有吃的,非常的痛苦,比喻美好的未來是要經過通過自己不斷的吃苦的
布洛陀取火的傳說
在敢壯山方圓百里的田陽及鄰縣農村,至今流傳著這樣一個關於壯民族人類始祖布洛陀取火的神話故事。
相傳遠古時期,由於沒有火,人們獵取得來的動物都像烏鴉一樣吃生肉,像水獺一樣吃生魚。每到寒冬臘月,人們穿著蓑衣或樹葉草皮瑟瑟發抖,許多人都被凍死在
荒郊野外,慘不忍睹。突然有一天,烏雲密布,狂風大作,天昏地暗,電閃雷鳴,地動山搖。在離敢壯山不遠的一座山丘上,一棵大樹在震耳欲聾的雷聲中被閃電攔腰劈倒,那一道道刺目的白光過後,轟然倒下的大樹頓時燃起沖天大火。傳說這是玉帝灶皇爺派雷公把煙火送到人間來了。可是,那時的人們並不知道火是怎麼回事,被這突如其來的大火嚇得魂飛膽破,都像避邪一樣慌不擇路地跑回洞中躲藏起來,對大火避而遠之,甚至連看都不敢看。可是,只有一個人鎮定自若,他既不害怕,也不逃跑,他勇敢地朝燃燒著的大樹走去,仔細地觀看著這種奇怪的東西,這人就是無所不能的創世神布洛陀。火在噼噼剝剝地燃燒著,布洛陀好奇地站在火邊,他覺得這種奇怪的東西比太陽還熱,布洛陀靈機一動,人如果有了這東西,冬天來臨就再不怕冷了,人們就再也不會被凍死。於是,他就折根樹枝把火種夾著取回洞中,把一堆乾柴收攏成堆點著,然後漫不經心地坐在火堆旁烘烘手,覺得很暖和,人們紛紛效仿著布洛陀圍在火旁烤火,漸漸地就不怕火了。消息很快就傳開了。後來,方圓百里的壯族子孫們都聚集到敢壯山上,向布洛陀求賜火種,燒起火堆。自從有了火,人們在冬天時都圍坐在火堆旁烤火取暖。人們又試著把上山打來的野獸、挖來的山薯、採摘來的野果和在河裡捕撈到的魚蝦螃蟹都拿到火堆上烤著吃,雖然當時還沒有油鹽醬料等,沒想到這樣烤著吃不但比生吃好吃多了,而且又香甜可口。於是,他們從此就改變了吃生肉的習性。由於人們白天打獵,晚上燒著火堆邊烤邊吃,吃飽後也就圍在火堆旁睡覺,那些虎豹之類兇猛的野獸見火就怕,不敢再來襲擊,人們也開始意識到火對於他們生存環境的重要性,甚至開始覺得人類離不開火了。
有天夜裡,突然下起大雨,雨水把火全部淋滅了,一夜醒來他們就沒有了火,人們這才知道水火不相容,他們在不安中度過沒有火的一段時間之後再也坐不住了。人們都冒雨下山到處去尋火。他們尋遍了敢壯山周圍所有群居的岩洞,所到之處都尋不到一點星火。這時有人想到了會造天造地無所不能的創世神布洛陀,並把尋火的事告訴這位壯民族的天神。布洛陀決定親自出門尋火,他腰掛大板神斧,站如松,行如風,搜遍了九十九座高山的荒郊野嶺和洞穴,走過九十九道河灣尋遍所有的村村落落之後,還是失望而歸。
在返回敢壯山的途中,布洛陀來到一樹大樹下小憩,他突然想起上次雷公劈樹賜火的事,他想,既然雷公能把大樹劈出火來,我布洛陀難道就不能?況且我手中還有神斧呢!這樣想著,他便擇一棵乾裂的老樹,運足氣力,舉起神斧,用力在兩個人都合不攏的樹盤上砍了一斧,果然有許多像螢火蟲一樣的火星不斷閃現。布洛陀又砍一斧,這回冒出來的火花就有火花蛇那麼大,並且上下舞動,四處亂竄。布洛陀立刻刮來乾草和樹葉擾成一堆,很快就被冒出的火花引燃。布洛陀又在火堆里添上大把大把的乾草和枯柴,火堆越燒越旺,越燒越大,很快就引來四面八方尋找火種的人們。從此,人們又重擁有了火。有了上次的教訓,這回人們再也不敢胡亂在野外燒火了,他們把火種拿到岩洞中養起來,從此不論風雨多大,火種仍然不熄。直到後來發展到用木頭搭架建房揉泥蓋瓦,人們又把火拿到屋子裡去燒水做飯和取暖。
從此,火是能夠保存沿續下來了,但也出現不少的問題。因為人們沒有把火管好,讓飛進屋裡的蝴蝶和飛蛾拿翅膀作扇子亂扇火,連雞、鴨、鵝也紛紛效仿,使得火星四處飛散, 那些成群結隊的螢火蟲也拿火到處遊玩。有的還讓小孩拿火到屋檐下燒著玩,結果一失火,整個村村寨寨都燒個精光,甚至還燒死一些來不及逃命的老人和小孩。人們沒有想到火竟會給人造成如此之大的災難。那些倖存者只好前去請教布洛陀怎樣才能安全用火。布洛陀二話不說,便叫人砍來木頭,在屋子中間架著一個四四方方的灶堂,裡面鋪上泥沙,規定各家各戶的火一定要在火灶里燒,不許隨便玩火,這樣一來,失火的事便漸漸減少了。原先那些淘氣十足的螢火蟲也被趕到野外,逃走時還在屁股上偷偷地沾點火,所以直到現在我們在夏夜還能看到螢火蟲屁股上的火星。
布洛陀取火的故事雖然只是神話或傳說,但其中一些故事細節也令我們深信不疑,假如你能到這一帶農村中尚存的極少數的居住在木樓里的農戶走走,不難發現他們的灶堂是否就和故事中如出一轍或巧合,筆者亦不敢苟同。可喜的是,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推進,絕大部分農村木樓早已銷聲匿跡,而被鋼筋水泥結構的漂亮樓房取而代之,而先前所謂的灶堂也相續由沼氣爐、煤氣灶更替,或許,取火對於現代生活而言已是日漸遠去的陌生詞兒罷了。但作為壯民族的後裔,我們無論如何都沒有理由去漠視和淡忘我們的民族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