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的寓言
《列子湯問》中的著名的三則寓言分別是愚公移山,誇父逐日和兩小兒辯日。
1、愚公移山
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通過愚公的堅持不懈與智叟的膽小怯懦,以及「愚」與「智」的對比,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堅持不懈的道理。
2、誇父逐日
相傳在黃帝王朝的時代,誇父族其中一個首領想要把太陽摘下,放到人們的心裏面,於是就開始逐日。他口渴的時候喝乾了黃河、渭水,准備往北邊的大湖(或大澤)去喝水,奔於大澤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桃林,成為桃花園;而他的身軀化作了誇父山。
3、兩小兒辯日
其記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孩子在爭辯太陽遠近的問題,而孔子不能作決斷之事。說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同時也贊揚了孔子實事求是、敢於承認自己學識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於探求客觀真理,並能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
全文通過對話描寫來表現人物、展開故事情節,人物語言極具性格化,人物形象則清晰可見、栩栩如生。
(1)列子的寓言擴展閱讀
背景
「偃師獻技」是列子在戰國時科學發展的基礎上所獨創的科學幻想寓言 ,寓言中這個人工材料組裝的歌舞演員倡者,不僅外貌完全像一個真人,能歌善舞,而且還有思想感情,甚至有了情慾,以假亂真,比已經造出的機器人還要高出一籌。
寓言中的幻想利用了戰國當時的科學技術成果,以當時科學技術發展為基礎當做出發點。其深層寓意是對當時墨家代表人物崇尚技巧的議論。
《周禮》的《冬官》部分,漢初已佚,後補入《考工記》,用以代替《周禮·冬官》。《考工記》是一部切實而具體的講述生產技藝的著作,也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最早的一部記述官府手工業生產工藝和質量規格的書籍。
據後人考證,《考工記》成書約在春秋末戰國初,是春秋末戰國初一部有關手工業製造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匯編,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手工業製造的科學技術水平。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列子.湯問
❷ 列子的寓言故事道理
楊布打狗
【出處】列子《列子·說符》
[古文]
楊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內雨,解素衣,容衣緇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楊布怒,將撲之。楊朱曰:「子無撲矣,子亦猶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來,豈能無怪哉?」
【翻譯】
楊朱的弟弟叫楊布,有一天,他穿了件白色的衣服出門去。天下雨了,他把白色衣服脫下,穿著一套黑色的衣服回家來。他家的狗認不出楊布,就迎上去汪汪地對著他大叫。楊布非常惱火, 拿了根棍子就要去打狗。
楊朱看見了,說:"你快不要打狗了,你自己也會是這個樣子的。假如你的狗出去的時候是白的,回來的時候變成黑的了,那你能覺得不奇怪嗎?"
【寓意】1.當朋友誤解自己的時候,不要腦子發熱,動怒發火;而應該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要學會換位思考。
2.以短淺的目光看到事物的表面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質,最後吃虧的終究是自己.
若自己變了,就不能怪別人對自己另眼相看。別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從自己身 上 找原因,不然的話就像楊布那樣:一身衣服變了,反而怪狗不認識他。
3凡事不能主觀臆斷,要視情況變化而變化。
❸ 《列子》中有什麼寓言故事呢
薛譚學謳
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學完秦青的技藝,就以為學盡了,於版是就告辭回家。秦青沒有勸權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給他餞行,秦青打著拍節,高唱悲歌。歌聲振動了林木,那音響止住了行雲。薛譚於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學習。從此以後,他一輩子也不敢再說要回家。
杞人憂天:
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動,怎麼還擔心天回塌下來呢?」那個人說:「天果真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麼。」那個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麼辦?」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麼地方是沒有土塊的,你站立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麼還擔心會陷下去呢?」(經過這個人一解釋)那個杞國人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
❹ 《列子》是什麼時期誰所著的,出自列子的寓言還有哪些
列子著的
列子,名寇,又名禦寇(又稱「圄寇」「國寇」),戰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鄭國莆田(今河南鄭州)人,與鄭繆公同時。
薛譚學謳
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學完秦青的技藝,就以為學盡了,於是就告辭回家。秦青沒有勸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給他餞行,秦青打著拍節,高唱悲歌。歌聲振動了林木,那音響止住了行雲。薛譚於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學習。從此以後,他一輩子也不敢再說要回家。
杞人憂天:
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動,怎麼還擔心天回塌下來呢?」那個人說:「天果真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麼。」那個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麼辦?」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麼地方是沒有土塊的,你站立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麼還擔心會陷下去呢?」(經過這個人一解釋)那個杞國人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
❺ 《列子》中有哪些故事
《愚公移山》、《誇父逐日》、《兩小兒辯日》、《紀昌學射》、《疑鄰盜斧》等。
1、《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戰國時期思想家列子創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文章敘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
通過愚公的堅持不懈與智叟的膽小怯懦,以及「愚」與「智」的對比,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堅持不懈的道理。全文敘次井然,首尾呼應,情節完整,對話生動,畢肖聲口,符合個性的對白極好地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2、《誇父逐日》
《誇父逐日》是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相傳在黃帝王朝的時代,誇父族其中一個首領想要把太陽摘下,放到人們的心裏面,於是就開始逐日。
他口渴的時候喝乾了黃河、渭水,准備往北邊的大湖(或大澤)去喝水,奔於大澤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桃林,成為桃花園;而他的身軀化作了誇父山。
3、《兩小兒辯日》
《兩小兒辯日》是戰國時期思想家列子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則極具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其記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孩子在爭辯太陽遠近的問題,而孔子不能作決斷之事。
說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同時也贊揚了孔子實事求是、敢於承認自己學識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於探求客觀真理,並能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全文通過對話描寫來表現人物、展開故事情節,人物語言極具性格化,人物形象則清晰可見、栩栩如生。
4、《紀昌學射》
《紀昌學射》是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人物個性鮮明,好學的紀昌在名師飛衛的指導下,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為射箭高手。通過這則寓言表達了在良師的引導下,要刻苦學習,有恆心,有毅力,終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5、《疑鄰盜斧》
這則寓言說明,主觀成見,是認識客觀真理的障礙。當人以成見去觀察世界時,必然歪曲客觀事物的原貌。出自戰國·鄭·列禦寇《列子·說符》
❻ 列子中的寓言故事
一、愚公移山
【原文】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大意】北山愚公長嘆一聲,回答說:「你太頑固了,頑固得一竅不通,你簡直還不如那個寡婦和不懂事的小孩。即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呀!兒子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孫子的兒子又有兒子,他的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但是山不會再增加了,還怕挖不平它嗎?
【寓意】比喻十分堅強的毅力和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
二、誇父逐日
【原文】誇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屍膏肉所浸,生鄧林。鄧林彌廣數千里焉。
【大意】誇父不自量力,想要追上太陽的影子,一直趕到太陽落下的隅谷旁邊,他口渴極了,想得到水喝,就跑去飲黃河、渭河的水。黃河、渭河的水不夠喝,他又跑到北方去喝大湖裡的水。還沒有走到,半路上他就渴死了。他丟棄掉的手杖,為屍體的脂膏和肌肉所浸潤,生長成一片茂密的樹林,名叫鄧林。鄧林覆蓋面積方圓達幾千里。
【寓意】表現了人們征服自然的強烈願望和堅強決心。也比喻自不量力。
三、兩小兒辯日
【原文】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大意】孔子到東方游歷,看見路旁有兩個小孩在爭辯,孔子問他們爭論的原因,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最近,到了中午離人最遠。」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最遠,中午離人最近。」
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升的時候有車蓋那樣大,到了中午,卻只有盤子那樣大,這不是遠的看起來小近的看起來大嗎?」後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升起時,天氣還是涼絲絲的,中午就熱得像手伸到熱水裡,這不是近熱遠涼的道理嗎?」孔子無法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寓意】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四、餘音繞梁
【原文】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大意】從前韓娥東去齊國,路上糧食吃完了,經過雍門時,就靠賣唱來換取食物。她走了以後,歌聲的餘音還在棟樑上久久縈繞,三天不斷,附近的居民還以為她沒有離開。
【寓意】形容歌聲優美動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比喻詩文意味深長。
五、齊人攫金
【原文】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
【大意】從前齊國有一個渴望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戴整齊來到市場上,走進一家賣金子的店鋪,抓起一塊金子就跑。官吏捉住了他,責問道:「這么多人都在那裡,你為什麼還偷人家的金子?」他回答:「我拿金子的時候,沒有看見人,只看見金子。」
【寓意】比喻利慾熏心而不顧一切。
(6)列子的寓言擴展閱讀:
《列子》又名《沖虛真經》 ,戰國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後學所著,到了漢代出現以後,便尊之為《沖虛真經》,且封列子為沖虛真人,其學說被古人譽為常勝之道。
《列子》是中國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屬於諸子學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書,它能開啟人們心智,給人以啟示,給人以智慧。其書默察造化消息之運,發揚黃老之幽隱,簡勁寵妙,辭旨縱橫,是道家義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論長短,都自成系統,各有主題,反映睿智和哲理,淺顯易懂,饒有趣味,只要我們逐篇閱讀,細細體會,就能獲得教益。它完全可以與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相媲美,但在意境上遠遠超越《伊索寓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列子
❼ 列子中的寓言
《列子》裡面的先抄秦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如《列子學射》(《列子·說符》)、《紀昌學射》(《列子·湯問》)和《薛譚學謳》(《列子·湯問》)三個故事分別告訴我們:在學習上,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領是從勤學苦練中得來的;知識技能是沒有盡頭的,不能只學到一點就滿足了。又如《承蜩猶掇》(《列子·黃帝》)告訴我們,曲背老人捕蟬的如神技藝源於他的勤學苦練;還有情節更離奇的《妻不識夫》(《列子·湯問》)說明一個人是可以移心易性的。
其中有我們較為熟悉的「愚公移山」、「亡呋者」、「歧路亡羊」等。
❽ 出自列子的寓言故事
《列子學射》出自《列子·說符篇》
列子學射箭,射中了(靶心),回於是(列子)向關尹答子請教(射箭)。關尹子問:「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嗎?」列子回答說:「不知道。」關尹子說:「還不可以」。
(列子)回去後再去練習,三年之後,又向關尹子請教。關尹子問:「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嗎?」列子說:「知道了」關尹子說:「可以了,(你)要牢記這個道理,不要輕易地丟棄。不僅學習射箭是這樣,治理國家和修身做人也都應是這樣」。
(8)列子的寓言擴展閱讀
《列子學射》寓言故事告訴人們不管是工作中,學習中,都要知道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才算真正地懂了,才能把原來的事情做得更好。要做到精益求精而不是一味追求結果。
學習專業知識,需要專業人士來教,他們會針對我們本身的問題提出專業的指導。方法對了,基礎牢了,再經過反復練習,成長的速度才會更快,技能才能得到快速提高。
刻苦練習要建立在正確的方式方法上,否則,就算再努力成效有待商榷。
❾ 列子這本書的哪些寓言故事
列子作為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介於老子和莊子之間道家學派的重要傳承人物,著有《列子》。
出自《列子》的寓意故事有:
愚公移山
高山流水
誇父逐日
紀昌學射
歧路亡羊
等
❿ 列舉出來自《列子》的四個寓言故事
1、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快到90歲了,在山的正對面居住。
他苦於山區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呢?再說,往哪兒擱挖下來的土和石頭?」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
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灣上的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你簡直太愚蠢了!就憑你殘余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麼樣呢」。
北山愚公長嘆說:「你的心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了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從這時開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2、兩小兒辯日
孔子到東方游歷,看見兩個孩子爭辯不已,孔子就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一個孩子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距離人近,而正午的時候離人遠。」
另一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第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像個大圓車篷,等到正午時就像盤子一樣,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
另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感覺很清涼,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熱,這不是越近越熱而越遠越涼嗎?」
孔子不能判斷誰說的對誰說的錯。
兩個孩子笑著說:「誰說你見多識廣呢?」
3、子列子窮
列子生活貧困,面容常有飢色。有人對鄭國的上卿子陽說起這件事:「列禦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國家卻是如此貧困,你恐怕不喜歡賢達的士人吧」。
子陽立即派官吏送給列子米粟。列子見到派來的官吏,再三辭謝不接受子陽的賜予。
官吏離去後,列子進到屋裡,列子的妻子埋怨他並且拍著胸脯傷心地說:「我聽說作為有道的人的妻子兒女,都能夠享盡逸樂,可是如今我們卻面有飢色。
鄭相子陽瞧得起先生方才會把食物贈送給先生,可是先生卻拒不接受,這難道不是命里註定要忍飢挨餓嗎」。
列子笑著對他說:「鄭相子陽並不是親自了解了我。他因為別人的談論而派人贈與我米粟,等到他想加罪於我時必定仍會憑借別人的談論,這就是我不願接他贈與的原因。」後來,百姓果真發難而殺死了子陽。
4、紀昌學射
甘蠅是古代一個善於射箭的人,拉開弓,獸就倒下,鳥就落下,百發百中。甘蠅的一個弟子名叫飛衛,向甘蠅學習射箭,但他射箭的技巧卻超過了他的師傅。紀昌又向飛衛學習射箭。飛衛說:「你先學會看東西不眨眼睛,然後我們再談射箭。」
紀昌回到家裡,仰卧在他妻子的織布機下,用眼睛注視著織布機上的梭子練習不眨眼睛。幾年之後,即使錐子尖刺在他的眼眶上,他也不眨一下眼睛。
紀昌把自己練習的情況告訴了飛衛,飛衛說:「這還不夠啊,還要學會視物才行。要練到看小物體像看大東西一樣清晰,看細微的東西像顯著的物體一樣容易,然後再來告訴我。」
紀昌用氂牛尾巴的毛系住一隻虱子懸掛在窗戶上,面向南遠遠地看著它,十天之後,看虱子漸漸大了;幾年之後,虱子在他眼裡有車輪那麼大。用這種方法 看其他東西,都像山丘一樣大。
紀昌便用燕地的牛角裝飾的弓,用北方出產的篷竹作為箭桿,射那隻懸掛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中間,但繩子卻沒有斷。
紀昌又把自己練習的情況告訴了飛衛,飛衛高興得抬高腳踏步,跺腳,拍胸膛。說道:「你已經掌握了射箭的訣竅了!」紀昌把飛衛的功夫全部學到手以後,覺得全天下只有飛衛才能和自己匹敵,於是謀劃除掉飛衛。
終於有一天兩個人在野外相遇。紀昌和飛衛都互相朝對方射箭,兩個人射出的箭正好在空中相撞,全部都掉在地上。
最後飛衛的箭射完了,而紀昌還剩最後一支,他射了出去,飛衛趕忙舉起身邊的棘刺去戳飛來的箭頭,把箭分毫不差的擋了下來。於是兩個人都扔了弓相擁而泣,互相認為父子,發誓不再將這種技術傳給任何人。
5、薛譚學謳
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徹底掌握秦青的歌唱技藝,就自以為學盡了,於是就告辭回去。秦青沒有勸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設宴給他送行,秦青打著節拍,高唱悲歌,唱著慷慨雄壯的歌。
歌聲振動了林木,那音響止住了流動的雲。薛譚於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來繼續學習。從此以後,他一生也不敢再說要回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