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免是寓言嗎
守株待兔是一個寓言故事也是一個(成語)故事。
Ⅱ 守株待兔寓言故事
春秋時代有位宋國的農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裡工作,一直到太陽下山才收拾農具准備回家。
有一天,農夫正在田裡辛苦的工作,突然卻遠遠跑來一隻兔子。這只兔子跑得又急又快,一個不小心,兔子撞上稻田旁邊的大樹,這一撞,撞斷了兔子的頸部,兔子當場倒地死亡。
一旁的農夫看到之後,急忙跑上前將死了的兔子一手抓起,然後很開心的收拾農具准備回家把這只兔子煮來吃。農夫心想,天底下既然有這么好的事,自己又何必每天辛苦的耕田?
從此以後,他整天守在大樹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可是許多天過去了,他都沒等到撞死在大樹下的兔子,反而因為他不處理農田的事,因此田裡長滿了雜草,一天比一天更荒蕪。
(2)守株待免是寓言嗎擴展閱讀:
守株待兔
株:露出地面的樹根。比喻原來的經驗;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死守教條。
【出自】:《韓非子·五蠹》記載: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譯文】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隻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於是,農民便放下他的農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隻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國人恥笑。而今居然想用過去的治國方略來治理當今的百姓,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樣的錯誤呀!
【揭示道理】
這個成語故事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在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主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有所收獲,否則終將一無所獲,留下終身遺憾。
Ⅲ 《守株待兔》出自《伊索寓言集》嗎
不是。
守株待兔的故事出自出處:戰國•韓•韓非《韓非子•五蠹》
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出自《韓非子·五蠹》
譯文:
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隻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於是,農民便放下他的農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隻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國人恥笑。而今居然想用過去的治國方略來治理當今的百姓,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樣的錯誤呀!
(3)守株待免是寓言嗎擴展閱讀:
《韓非子》中的觀點:
1、歷史進步論。
韓非注意研究歷史,認為歷史是不斷發展進步的。而且他認為如果當今之世還贊美「堯、舜、湯、武之道」「必為新聖笑矣」。因此他主張「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韓非子·五蠹》),要根據今天的實際來制定政策。他的歷史觀,為當時統治者的改革提供了理論根據。
2、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韓非繼承和總結了戰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和實踐,提出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理論。
對於君主,他主張「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韓非子·揚權》),國家的大權,要集中在君主(「聖人」)一人手裡,君主必須有權有勢,才能治理天下,「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諸侯者,以其威勢也」(《韓非子·人主》)。
為此,君主應該使用各種手段清除世襲的奴隸主貴族,「散其黨」「奪其輔」(《韓非子·主道》);同時,選拔一批經過實踐鍛煉的封建官吏來取代他們,「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韓非子·顯學》)。
3、改革和法治。
對於政治,韓非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要求「廢先王之教」(《韓非子·問田》),「以法為教」(《韓非子·五蠹》)。他強調制定了「法」,就要嚴格執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貴」「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
Ⅳ 守株待兔是中國寓言嗎
守株待兔是中國寓言故事、成語典故,【出自】:《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樁上死了,於是他便放下鋤頭每天在樹樁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Ⅳ 「守株待免」、「自相矛盾」等寓言出自何處
宋國有個種田的人,他的田裡有棵樹。
有一次,一隻兔子跑過來,由於跑得內太急,一頭撞到容樹上,把脖子撞斷死掉了。這個人毫不費力地揀到了這只免子。
打這天起,他乾脆放下農具,連活兒也不幹了,天天守在這棵樹下,希望還能撿到死兔子。
兔子是再也檢不到了,他的行為反倒成了宋國人談論的笑料。
寓意:收獲從勞動中來。不要因為一次偶然的收獲,就放棄了勤勞的美德。
原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而身為宋國笑。
Ⅵ 守株待免是一個寓言故事它的本意是什麼後常用來比喻什麼
名稱:守株待兔
拼音:shǒu zhū dài tù
出處:戰國•韓•韓非《韓非子•五蠹》
本意:守版在樹樁旁等兔權子
釋義: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死守教條,墨守陳規。
Ⅶ 守株待兔是什麼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是由寓言故事而來的成語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
春秋時代有位宋專國的農夫,他每天早上很早屬就到田裡工作,一直到太陽下山才收拾農具准備回家。有一天,農夫正在田裡辛苦的工作,突然卻遠遠跑來一隻兔子。這只兔子跑得又急又快,一個不小心,兔子撞上稻田旁邊的大樹,這一撞,撞斷了兔子的頸部,兔子當場倒地死亡。一旁的農夫看到之後,急忙跑上前將死了的兔子一手抓起,然後很開心的收拾農具准備回家把這只兔子煮來吃。農夫心想,天底下既然有這么好的事,自己又何必每天辛苦的耕田?
從此以後,他整天守在大樹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可是許多天過去了,他都沒等到撞死在大樹下的兔子,反而因為他不處理農田的事,因此田裡長滿了雜草,一天比一天更荒蕪。
Ⅷ 守株待兔是寓言嗎
《守株待兔》是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它事物。該詞最早見於《莊子》,在春秋戰國時代興起,後來成為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
Ⅸ 守株待兔是寓言故事還是神話故事
寓言故事
啟示:
不要存有僥幸心理,不要想著不勞而獲,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於專意外,結果只能屬是一事無成,不能死守狹隘經驗、墨守成規。
主要批評
不勞而獲的人,天上掉餡餅的事情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把偶然的事件當成必然性的事件是十分愚蠢的想法。主要是諷刺那些不通過自己的勞動努力,卻想有回報的人。同時也說明當時政策的腐敗,諷刺官員的愚笨。
揭示道理
這個成語故事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主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天上掉餡餅的事不會天天有,如果自己不努力勞動,總有一天會什麼都沒有得到,卻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要自己主動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