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走江湖典故

走江湖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18 06:56:02

⑴ 水滸的典故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
花和尚力服波皮,從潑皮買酒牽豬請魯智深。智深連根拔直垂楊柳,眾潑皮驚服。智深還席,為眾潑皮使禪杖,林沖看見喝采,兩人結為兄弟。
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內調戲林沖之妻。林沖見是高衙內,雖然惱怒,但忍了。智深來助,林沖忍讓。
高衙內思念林妻,富安和林沖好友陸虞候陸謙出賣朋友,請林沖去吃酒。高衙內卻哄林妻到陸虞候家調戲,林沖聞訊趕到,衙內逾窗而逃。
老都管引陸謙、富安見高太尉,定下陷害林沖的計策。林沖中計被擒。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陸虞候火燒草料場
陸虞候再次設計陷害林沖,曾被林沖救過命的店主人李小二向林沖報告了消息,林沖怒尋陸謙不遇。
管營派林沖管草料場,欲燒死林沖。林沖殺死了差撥,富安,陸謙。
林沖在一莊上烤衣討酒,打散莊客,醉倒雪地,被莊客捉住。

楊志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綱
七星聚義,在黃泥岡東十里路的安樂村白勝處安身。
梁中書要楊志送寶,楊志不要大張旗鼓,而要扮做客商。並要老都管、兩個虞候都聽他的,不要在路上鬧別扭。一行十五人,出北京城,取大路往東京進發。
正是五六月天氣,酷熱難行,軍漢倒地。七個好漢裝做販棗子的小本經紀人,白勝裝做賣酒的,八人使計用蒙汗葯葯倒眾軍漢,老都管,老虞候。
楊志喝得少,起得早,要跳岡自盡。

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松打虎
武松被宋江驚出一身汗,瘧疾好了。武松要回到到清河縣探望哥哥,宋江兄弟兩個專程相送,與武松結束兄弟。
武松到陽谷縣地面。在景陽岡打死猛虎。
知縣賞錢一千貫,武松把錢散與獵戶。知縣抬舉武松為步兵都頭。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蔣門神
施恩告訴武松與蔣門神爭奪快活林失利一事,武松要立即為施恩報仇,並與施恩結為兄弟。
武松喝了許多酒,來到快活林,在「河陽風月」酒肆將蔣門神夫人丟進酒缸。給蔣門神使了個玉環步,鴛鴦腳,打得蔣門神告饒。

⑵ 江湖一詞最早出現在什麼典故

江湖,詞語含義較多,在古時指江河湖海、江西·湖南等,從抽象的角度來理解的話專。江湖應該是一定的屬社會歷史環境。江湖是很險峻的人生旅途。所以就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說法。較為熟知的是武俠小說中豪傑俠客所闖盪的社會,也指有人的地方(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現今大家脫口而出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語出古龍)」。另外有同名的小說、電影、游戲等。

⑶ 投石問路典故!怎麼講!

投石問路 成語發音: tóu shí wè lù
成語釋疑: 原指夜間潛入某處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無反應,藉以探測情況。後用以比喻進行試探。
投石問路有兩種說法:
1.出自施公案(第二九二回)
原文:
施公道:「已著施安去看守了。」褚標不勝驚訝道:「大人中了那人投石問路的計了。」
2.民間傳說,有一個走江湖的相士,一日,忽蒙縣官召見。見面時縣官對他說:「坐在身旁的三人當中,一位是我的夫人,其餘是她的婢女。你若能指認哪一位是夫人,就可免你無罪。否則,你再在本縣擺相命攤,我必將「妖言惑眾」懲處你!」
相士將衣飾發型一致、年齡相仿同樣面無表情的三位女子打量一眼,就對縣官說:「這么簡單的事,我徒弟都辦得到!」他的徒弟應師父之命,將三位並排端坐的女孩子從左往右看,從右往左看,看了半天,仍然一頭霧水。他滿臉迷惘地對相士說:「師父你沒有教過我啊?」
相士一巴掌拍在徒弟的腦袋上,同是,順手一指其中一位女子說:「這位就是婦人!」
在場之人全部傻住了,沒錯,這人還真會看相。
事實是:相士一巴掌拍在徒弟腦袋上時,師徒二人的模樣頗為滑稽。少見世面的兩個丫環忍不住掩口而笑。那位依然端坐,面無表情的女子當然是見過世面又有教養的婦人啦。

⑷ 范蠡的典故是什麼

希望對樓主有幫助:公元前年,吳國打敗越國。越王勾踐採納大臣提出的「美人計」,選出越國美女獻給吳王夫差,麻痹夫差的鬥志。野史雜稗中如是說,越國大夫范蠡周遊全國,遍訪佳人。一日,在清清浣紗江畔,與家在古薴蘿村西邊的的西施(原名施夷光)相逢了。才子佳人,出演了一則一見鍾情的故事。然而,國難當頭,匹夫有責。范蠡以「愛國」的名義,背叛、出賣了愛情。他把絕代佳人西施選進宮里,與其他美麗的越女一起,進行歌舞禮儀等「培訓」。大約在公元前490年,把以西施為首的越女獻給吳王夫差。

幸運而不幸的夫差,對能歌善舞、風華絕代的西施深愛不疑。從此,歌舞宴平;從此,對西施甚至越國深信不疑。

而越王勾踐,在暗暗地做著復仇的各種准備。「卧薪嘗膽」、「養精蓄志」、「勵精圖治」、「發奮圖強」——越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國富兵強了;吳國,卻在君王「從此不早朝」的鬆懈等現狀中,逐步走向衰弱。

公元前473年,越國滅掉吳國,被圍困在聖胥山的夫差走投無路,揮劍自刎。

無毒不丈夫。夫差在打敗勾踐後,給了勾踐一條生路。所以,他最終敗給夫差,是必然的。

何況,勾踐等人太能忍了,自己忍辱負重,甚乃忍心送出自己國家的女子。以這些女子的屈辱與悲涼,換取越國東山再起的生存與發展環境。這種手段不能不說是高明,然而,不免過於自私、卑鄙。在這些方面,夫差哪裡是勾踐的對手。

傳說中,越國勝利後,范蠡歸隱江湖,與西施浪跡天涯,做了神仙眷侶。善良的人們多麼期盼如此美好的結局,無錫蠡園就是一個明證。

但是,范蠡配么,他配擁有如此結局么?

如果他愛西施,那麼——
若西施流淚,先濕的應是他的臉;
若西施悲傷,最苦的應是他的心。

如果他愛西施,必然是期望深情相依,廝守終生,直至地老天荒。

誰能想像,把自己心愛的人拱手讓出,送給他人,送給自己的敵人?

倒是夫差,愛了西施一生,疼了西施一生,寵了西施一生。雖然,這「一生」,只有大概的十七年。或許,他到死都還在念著這個是令他國破家亡原因之一的女子的名字。

無法想像,一個柔弱的女子,西施,在這十七年裡,怎樣的柔腸百轉,怎樣的萬劍穿心,怎樣的肝腸寸斷。愛人與仇人之間,祖國與敵國之間,她何從判斷,何從選擇?

也許,西施無從選擇,殘酷的世界也不許她選擇。

多少年來,有多少人認為,西施背負著「禍國」、令吳國滅亡的惡名。

只有極少數人,能公正地站出來說話: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羅隱《西施》

在越國,西施能夠得到「功臣」的榮譽嗎?不可能!關於西施歸宿的最有依據的說法,是被勾踐夫人沉水淹死。

擁有「沉魚」之美的西施,終究被沉入水中。

也好,還她一生流不盡的淚吧。

還她一顆冰清玉潔的女兒心吧。

⑸ 不如相忘於江湖的典故

出自《莊子·內篇·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音:xǔ,慢慢呼氣內之意)以濕,相容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喻相互扶持、苟延殘喘,不如相忘於自然。)及《莊子·外篇·天運》:「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宣雲:「喻小惠相及,不如相忘於渾沌,各得之為樂,又烏取乎仁義之區區者哉!」)。見[清]王先謙《莊子集解》。
相濡以沫
【漢語拼音】xiāng rú yǐ mò
【英文翻譯】help each other when both are in humble circumstances
【成語釋義】泉水幹了,魚吐沫互相潤濕。比喻一同在困難的處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成語例句】在自己最適宜的地方,快樂地生活,忘記對方,也忘記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⑹ 投石問路的典故

投石問路的典故抄

民間傳說,有襲一個走江湖的相士,一日,忽蒙縣官召見。見面時縣官對他說:「坐在身旁的三人當中,一位是我的夫人,其餘是她的婢女。你若能指認哪一位是夫人,就可免你無罪。否則,你再在本縣擺相命攤,我必將「妖言惑眾」懲處你!」

相士將衣飾發型一致、年齡相仿同樣面無表情的三位女子打量一眼,就對縣官說:「這么簡單的事,我徒弟都辦得到!」他的徒弟應師父之命,將三位並排端坐的女孩子從左往右看,從右往左看,看了半天,仍然一頭霧水。他滿臉迷惘地對相士說:「師父你沒有教過我啊?」

相士一巴掌拍在徒弟的腦袋上,同時,順手一指其中一位女子說:「這位就是夫人!」

在場之人全部傻住了,沒錯,這人還真會看相。

事實是:相士一巴掌拍在徒弟腦袋上時,師徒二人的模樣頗為滑稽。少見世面的兩個丫環忍不住掩口而笑。那位依然端坐,面無表情的女子當然是見過世面又有教養的夫人啦。

投石問路的解釋

發音:tóu shí wèn lù

解釋:原指夜間潛入某院房前,先往院房內投以石子或石塊,看看有無反應,藉以探測情況,看有沒有人蹲守。後用以比喻進行試探。

⑺ 趙匡胤的軼事典故有哪些

千里送京娘

宋太祖趙匡胤年少時,正處於五代十國,天下大亂,他就有一個拯救的心,年少輕狂的趙匡胤因得罪朝廷而闖盪江湖,走遍了天下各地,曾經路過華山,從一群強盜手裡救下苦命女子趙京娘,匡胤與京娘結為兄妹並獨行千里護送京娘回家。

京娘姓趙,山西永濟人,年方十七,隨父去曲陽燒香還願遭劫,幸遇趙匡胤拔刀相救,千里送其回家,一路上趙匡胤對京娘體貼關懷。途徑武安門道川,京娘晨起,臨淵梳妝,向匡胤訴說愛慕之情。趙匡胤躊躇滿志,婉言回絕。是時,一輪朝陽噴薄欲出,趙匡胤作《詠日》題於壁:「欲出未出光辣撻,千山萬山如火發。須臾走向天上來,趕卻殘星趕卻月」。

另據馮夢龍《警世通言》記載,趙匡胤千里送京娘,京娘願以終身相托,然而趙曰:「賢妹非是俺膠柱鼓瑟,本為義氣千里相送,今若就私情與那個響馬何異?況施恩圖報非君子所為」。京娘道:「恩兄高見,妾今生不能補報大德,死當銜環結草。」京娘投湖自盡(又說因受到兄嫂猜疑而自盡),匡胤在悔恨交加中投軍去,後來登基,追封京娘為貞義夫人。

遭姐追打

柴宗訓年幼即位,趙匡胤英明而有度量,將士們都很服氣他。周軍將要北上作戰,京城裡流言紛紛,說:「出征的時候,要立點檢做皇帝。」有的富人舉家逃跑,但唯獨宮中不知道這件事。趙匡胤害怕,就跑回家偷偷跟家裡人商量:「這可怎麼辦?」他的姐姐正在廚房,聽了面如鐵色,舉起擀麵杖追著趙匡胤打:「大丈夫遇事不能自己做主,跑回家嚇唬女人算什麼本事?」趙匡胤沉默不語。

喜愛讀書

趙匡胤雖是武將出身,卻很喜愛讀書,常手不釋卷。他跟從柴榮平江淮(今淮河流域)時,有人向柴榮告密說,他用幾輛車運載自己的私物,其中都是財寶。世宗派人去檢查;車中卻只有幾千卷書籍。柴榮問他:「你是武將,要書有什麼用!」趙匡胤回答說:「我沒有好的計謀貢獻給陛下,只能多讀些書以增加自己的見識。」

趙匡胤稱帝後,也很尊重和重用讀書人。有一次,他遇到一個疑難問題,問宰相趙普,趙普回答不出。再問讀書人,學士陶谷、竇儀准確地回答出了,趙匡胤深有體會地說:「宰相須用讀書人!」對於讀書不多的文臣武將,趙匡胤也總是鼓勵他們要多讀書,以彌補自己的不足,趙普正是在他的鼓勵下才變得手不釋卷的。趙匡胤用人不問資歷。他一方面命令臣下要注意選拔有才能而缺少資歷的人擔當重任;另一方面,他自己也隨時留心內外百官,見誰有什麼長處和才能,他都暗暗地記在本子上。每當官位出缺,他就翻閱本子,選用適當的人去擔任。這又使臣下都致力於提高自己。趙匡胤頗有膽略。在他稱帝之初,節度使的勢力很盛,驕橫難制。有一天,趙匡胤將他們召來,授給他們每人一把佩劍,一副強弓,一匹駿馬,然後他也單身上馬,不帶衛士,和這些節度使一起馳出皇宮。到了固子門的樹林之中,又與他們一起下馬飲酒。飲了幾杯酒以後,趙匡胤突然對他們說:「這里僻靜無人,你們之中誰想當皇帝的,可以殺了我,然後去登基。」這些節度使都被他的這種氣概鎮住了,一個個拜伏在地,戰栗不止,連稱「不敢,不敢」。趙匡胤再三詢問,他們嚇得只是埋頭不語。趙匡胤就訓斥他們說:「你們既然要我做天子,就應當各盡臣下的職責,今後不準再驕橫不法,目無天子!」節度使們都三呼萬歲,表示順從。

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宋朝初期,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禁軍軍將也黃袍加身,使類似澶州兵變和陳橋兵變的歷史劇重演,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在酒宴中發表意見,威脅利誘雙管齊下,暗示高階軍官們交出兵權。趙匡胤與漢高祖、明太祖大殺功臣之舉相較,被視為寬和的典範。

趙匡胤有一天召趙普問道:「從唐朝末世以來數十年,皇帝已經換了八個家族了,戰爭頻繁不休不止,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是什麼原因呢?朕想停止天下兵戈,使國家長治久安,如何才能做到?」趙普回答:「陛下講了這事,是天地人神之福啊。造成天下的混亂,非別的原因,就是藩鎮的權力太大,君弱而臣強罷了。今日如想要解決這樣的情況,唯有削弱藩鎮的權力,限制他們的財政,將他們的精銳的軍隊沒收,這樣天下就會和平了。」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趙匡胤在退朝後留下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諸高級將領飲酒。酒至半酣,宋太祖對軍將們說:「我若沒有諸位,也當不了皇帝。雖然我貴為天子,還不如做節度使快樂。當了皇帝之後,我終日沒有好好睡過。」此話令石守信等人大驚失色:「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誰敢再有異心?」趙匡胤說道:「誰不想要富貴?有朝一日,有人以黃袍披在你身上,擁戴你當皇帝。縱使你不想造反,還由得著你們嗎?」

石守信等將領跪下磕頭,哭著說:「臣等愚昧,不能了解此事該怎麼處理,還請陛下可憐我們,指示一條生路。」 趙匡胤借機表達了自己讓他們放棄兵權的想法,建議「人生苦短,猶如白駒過隙,不如多累積一些金錢,買一些房產,傳給後代子孫,家中多置歌妓舞伶,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君臣之間沒有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大臣們答謝說:「陛下能想到我們這事,對我們有起死回生的恩惠啊!」第二天,各位軍將就稱病,請求辭職,趙匡胤一一敕准,並且給予他們優厚的退休金。

雪夜訪趙普

一個大雪天的夜晚,趙普正在家中讀書,忽報有客人來訪。趙普十分驚疑,只好出門迎接只見三個人立於風雪中之。為首一人,除下頭上斗笠,赫然乃是皇帝趙匡胤。 趙普燃炭燒肉置酒以進,趙匡胤呼趙普妻為嫂,君臣甚為相得.談話的中心是商量用兵北漢的問題.趙普認為:太原當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則我獨當之,不如等待削平諸國,則彈丸黑子之地,將安逃乎!趙匡胤表示深合心意。

巧對徐鉉

趙匡胤出兵討伐南唐,南唐大臣徐鉉對他說:「李煜沒有罪,陛下師出無名。李煜和陛下,就好比地和天,兒子和父親一樣。天蓋地,父親庇佑兒子。」趙匡胤不以為然說:「既然是父子,為什麼兩處吃飯。」

⑻ 相濡以沫相忘江湖出自哪裡典故是什麼

相忘江湖:語出自《莊子·大宗師》,原文「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版,相濡以沫,不如權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兩條魚被困在車轍裡面,為了生存,兩條小魚彼此用嘴裡的濕氣來喂對方。
這樣的情景也許令人感動,但是,
這樣的生存環境並不是正常的,甚至是無奈的。對於魚兒而言,最理想的情況是,海水終於漫上來,兩條魚也終於要回到屬於它們自己的天地,最後,他們,相忘於江湖。在自己最適宜的地方,快樂的生活,忘記對方,也忘記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能夠忘記的魚,或許是最快樂的。而如果有其中一條魚不能忘記呢?
對於人,對於感情或許也是如此吧。
相濡以沫,有時是為了生存的必要或是無奈。
「相濡以沫」,或許令人感動;而「相忘於江湖」則是一種境界,或許更需要坦盪、淡泊的心境吧。
能夠忘記,能夠放棄,也是一種幸福

⑼ 投石問路是哪一個典故

原指夜間潛入某處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無反應,藉以探測情況。後用以比內喻進行試探。

一個走江湖的相容士,一日,忽蒙縣官召見。見面時縣官對他說:「坐在身旁的三人當中,一位是我的夫人,其餘是她的婢女。你若能指認哪一位是夫人,就可免你無罪。否則,你再在本縣擺相命攤,我必將「妖言惑眾」懲處你!」

相士將衣飾發型一致、年齡相仿同樣面無表情的三位女子打量一眼,就對縣官說:「這么簡單的事,我徒弟都辦得到!」他的徒弟應師父之命,將三位並排端坐的女孩子從左往右看,從右往左看,看了半天,仍然一頭霧水。他滿臉迷惘地對相士說:「師父你沒有教過我啊?」
相士一巴掌拍在徒弟的腦袋上,同是,順手一指其中一位女子說:「這位就是婦人!」

在場之人全部傻住了,沒錯,這人還真會看相。
事實是:相士一巴掌拍在徒弟腦袋上時,師徒二人的模樣頗為滑稽。少見世面的兩個丫環忍不住掩口而笑。那位依然端坐,面無表情的女子當然是見過世面又有教養的婦人啦。

⑽ 出奇制勝的成語典故

成語出處 唐陸贄 《論替換李楚琳》:「楚琳卒伍凡材,廝養賤品,因時擾攘,得肆猖狂,非有陷堅殪敵之雄,出奇制勝之略。」
出處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七回:「[劉仁甫]在嵩山少林寺學拳棒。學了些時,覺得徒有虛名,無甚出奇制勝處,於是奔走江湖,將近十年。」
典故
在春秋戰國時期,樂毅和田單都是十分有名的將領。兩人都擅長布陣打仗,精通兵法。有一次,他們倆碰巧在戰場上對壘,田單帶領齊國的軍隊,樂毅帶領燕國部隊。兩軍在即墨這個地方交戰。樂毅把田單的軍隊包圍了,田單和他的軍隊被困在了城裡,樂毅為了減少士兵的傷亡,沒有再繼續攻打。田單在城中,也沒有放鬆一點,他為了鼓舞戰士的士氣,不讓他們驚慌,就和他們同吃同睡,讓他們知道將領和自己在一起。
但是,三年過去了,田單的軍隊供給成了很大的問題,他們還是堅持不住了。而就在這時,燕國的國君死了,新的國君隨即即位。田單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突圍的好辦法。他先派人到燕國散布謠言(rumors),說樂毅的種種壞話,揚言樂毅要起兵反燕或是要歸順他國。新即位的燕王不了解情況,加上樂毅兵權在握,屢立戰功,人多勢眾,遭到了燕國大臣的妒嫉(envy),新燕王怕他功高蓋主就把樂毅撤職了。樂毅在戰地知道自己得罪了權貴,恐怕凶多吉少,就直接逃到趙國避難去了。
田單順利地達到了第一個目的。於是又派人到與自己對壘的燕軍中散播謠言說:「即墨人最怕被別人挖祖墳。祖墳一挖,他們就會驚慌失措,一定會使軍心大亂。」樂毅走後,擔任燕軍將領的是一個無能的小人,只會溜須拍馬,他聽到了這樣的傳言就真的相信了,叫人去挖了即墨人的祖墳,結果即墨的軍民非常氣憤,立誓要報仇雪恨,跟燕軍拚命,打仗的士氣一下子就提高了。田單看敵軍首領昏庸無能,齊軍士氣涌動,作戰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就假裝向燕軍投降。那個燕國將領還以為是自己叫人挖墳導致齊軍投降,非常高興。而就在此時,田單在城裡命令士兵把刀子綁在牛角上,把鞭炮綁在牛尾巴上用彩色的綢子包住牛的全身。當齊軍步行到燕軍的附近時,單田就下令點燃鞭炮。牛聽到鞭炮的聲音都受了驚,發瘋似地沖向燕軍,嚇得燕軍四處逃跑。就這樣燕軍被打敗了。司馬遷後來在寫史書時評價這次戰爭時說了「出奇制勝」這四個字。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