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宴典故
三國殺中的台詞不僅反映了武將的性格,有的還概括了武將的豐功偉績和人物生平。了解武將曾經在歷史上留下的事跡,能夠更好地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武將的台詞、技能、原畫甚至是整個武將的設計思路。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有哪些這樣的台詞!
而該技能其實和歷史的契合度不高,這是因為之前舍宴技能經過一次很大的改動,而之前版本的還是比較契合的。
小夥伴你們覺得還有哪些台詞跟武將特別搭呢?
⑵ 間諜活動中的推倒油瓶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
此謀略是採取一種極端措施,迫使敵方下意識地行動,使之"示形"和"顯真"。
春秋時,吳國攻打越國,越王勾踐深知不敵於吳國,便心生一計:他召見了幾十名死囚,以厚待其家人為條件,讓他們去充當特殊的"死間"。當吳軍和越軍相遇時,勾踐下令讓死囚換上越軍服裝出陣,排列成三行,高聲狂呼幾下後,便紛紛拔劍自剄。吳軍將士大為驚詫,都呆住了。這時,勾踐乘機突發奇兵,大敗吳軍。
勾踐用死囚行"死間"之奇策(即"推倒油瓶"之計),斷定吳軍必然會突然驚呆(即"扶油瓶"),利用敵方這一下意識的空隙,尚未來得及反應,乘機奪取勝利。因為一般來說,看見油瓶突然傾倒,誰都會伸手去急扶,這一下意識的思維及行動,正好被善用間者所重視和利用。不過,間諜史上也有"見油瓶倒而不扶"的案例:
北宋大將李允則一次夜間犒賞將士,突然聞報軍器庫失火。眾將士大驚,紛紛起身前往救火。但是李允則阻止了他們,依然"作樂飲酒不輟"。傾刻間,保證城池安全的軍器庫被燒成灰燼。罷宴後,李允則嚴令封鎖軍器庫被毀的消息,"密遣吏,前往瀛州,以茗籠運器",不久,又使軍器庫中"軍器完是",而"外人無知者"。宋樞密院得知此事後,向宋真宗上奏,"請劾(李允則)不救火狀"。宋真宗說:他這樣做,一定有原因,去查問一下到底是為什麼?李允則答道:"兵械所藏,儆火甚嚴。方宴而焚,必奸細所為。若舍宴救火,事當不測。"宋真宗和樞密院因此而褒獎了李允則。
敵方間諜企圖利用軍器庫失火、大多數將軍於此緊急之中都會"見火而救"的下意識行動來伺機進行更大的破壞活動。然而,李允則非但"見火不救",而且還"作樂飲酒不輟",可見其有著極強的剋制力和高超的辨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