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銀子彈典故

銀子彈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17 12:29:02

❶ 有個典故,蔣緯國在上海被一大亨打了三巴掌,蔣介石要了三架飛機!

被打的是蔣介石的外甥俞洛民不是蔣緯國,飛機是10架,打人的是英租界巡捕督察長陸連奎。
本文摘自《文史春秋》2004年08期,作者:徐世堯,原題為《陸連奎:舊上海灘的督察長》

陸連奎雖然為所欲為,在上海灘呼風喚雨,但終於有一日在自己開辦的中央旅社裡栽了跟斗,而且跌得鼻青眼腫。
某日,陸連奎到浙江路中央旅社與情人幽會。他們挽著手正上電梯時,恰巧一位拎著皮箱的青年也上電梯,因為人擠,無意把皮箱角碰在陸連奎「秘密夫人」的玉腿上。
這位小姐姓劉,長得嫵媚可愛、楚楚動人,是陸連奎新近搭上關系的,所以更為寵愛。「哎喲!」劉小姐一聲尖叫,陸連奎朝那青年瞪了眼,頓時火冒三丈。本想當場發作,但知道這位青年是住旅社的客人,自己是老闆,他忍住了,挽了劉小姐徑直上樓,送進了他自己的房間。安頓好情人,就去找那拎箱青年的房間。門被敲開後,陸連奎氣勢洶洶地問:「你這箱子里裝的是什麼東西啊?快打開箱子,我要檢查。」陸存心找其麻煩。誰知那青年根本不買他的賬,反唇相譏,毫不讓步。
「啪」,一記耳光打在青年臉上,陸督察長忍無可忍了。
「你敢打人,好!我告訴你,打人是要付出代價的。」
陸連奎一聽此言,更是火上澆油,心想我堂堂巡捕房督察長,在自己管轄的公共租界打人還要付出 代價,豈非天大笑話!就是殺人,你奈何得了我嗎?想到這里,陸連奎拍拍腰裡的手槍,逼近那個青年:「好!好說!既然打耳光有價錢,那我再來幾下,左右開弓兩下耳光,一共多少錢?請開個價錢,明天我開支票付總賬!一兩百萬我也付得起!」說著順手又給那青年一個耳光。青年人被打得雙頰血紅,滿臉浮腫起來。陸連奎嘴巴一歪,手下人就把那青年抓起來押走了。
萬籟俱寂,月光似水,好一個寧靜的夜呵。
此時,陸連奎正與劉小姐在席夢思上親親熱熱,「叮鈴鈴……」一陣急促而清脆的電話鈴聲在午夜響個不停,「你是陸連奎嗎?我是上海市長吳鐵成。我問你,知道你剛抓的什麼人嗎?……不知道?我告訴你,他是蔣委員長、蔣主席的外甥俞洛民!」聽到「蔣委員長」四個字,陸連奎驚得目瞪口呆,失魂落魄。天下人都可以得罪,可蔣介石家的人是萬萬碰不得的呀,自己偏偏倒霉撞上了,想想白天打那青年的光景,陸連奎的頭皮發麻了。
他一骨碌從床上爬起,哆哆穿好衣服,根本不顧那睡眼惺松的小美人,慌慌張張把鎖在302室的青年請到自己的房間,陪著笑臉左一個俞先生,右一個俞先生,請求原諒。連夜設宴為俞先生壓驚,還要小情人親自斟酒夾菜。俞洛民看了發笑,他這次到南京領軍餉,回上海時想買點東西,故入住中央大旅社,想不到會遇到這樣一個蠻不講理的大亨。
蔣介石聽說自己的外甥在上海被打,而那個狂徒還誇口,打人一兩百萬也付得起時,並不惱火,微笑著對吳鐵成說:「這位陸先生很有錢,好吧!我外甥被打就不用他賠償了。現在國難當頭,為了抵抗日軍侵略,就叫他捐10架飛機吧!」
陸連奎聞知這一消息,猶如當頭吃了一記悶棍,腦袋「轟」然一聲,嗡嗡響個不停。他原想賠上一兩萬元了結此事,想不到蔣委員長竟要10架飛機。天哪,我哪有這么多錢啊?別說10架,就是一兩架,傾家盪產恐怕還不夠這個數。陸連奎的威風沒有了,他哭喪著臉,找到好友國民黨中央委員褚民誼,說自己在上海只開了中央旅社和中央飯館,還有游泳池和一家百貨公司,把性命搭上也捐不出10架飛機,請褚民誼幫忙求情。後經褚民誼多方奔走,托關系討價還價,結果以捐獻一架飛機抵消了兩記耳光之債。
陸連奎打耳光賠飛機的事很快傳開了,上海老百姓拍手稱快,那些平時受陸連奎欺壓、敢怒不敢言的「冤家」更是彈冠相慶,終於出了一口惡氣。連師傅黃金榮也特意擺了一桌豐盛酒菜,端著酒杯笑罵陸連奎「背時」了。
陸連奎遭此一劫,元氣大傷,開始走下坡路了……

  1. 《文史春秋》2004年08期,作者:徐世堯

❷ 是戰國四公子的一個典故

馮瑗客孟嘗君?
貼一段,和你說的不太一樣。
孟嘗君身邊的辦事人員因為孟嘗君看不起他回,便拿粗答劣的飯菜給他吃。過了不久,馮諼靠著柱子彈他的劍,唱道:「長鋏啊,回去吧!吃飯沒有魚。」辦事人員把這情況告訴孟嘗君,孟嘗君說:「給他魚吃,按照門下的食客那樣對待。」過了不久,(馮諼)又彈著他的劍,唱道:「長鋏啊,回去吧!出門沒有車。」辦事人都笑話他,並把這情況告訴孟嘗君。孟嘗君說:「給他准備車,按照門下坐車的客人一樣對待。」於是馮諼乘著他的車,舉著他的劍,去拜訪他的朋友,說道:「孟嘗君把我當作客人看待了。」這以後不久,馮諼又彈著他的劍,唱道:「長鋏啊,回去吧!(在這里)沒有辦法養家!」辦事人員都厭惡他,認為他一味貪求不知滿足。孟嘗君問道:「馮先生有父母嗎?」答道「有個老母親。」孟嘗君派人給她吃的用的,不讓他缺少什麼。於是馮諼再也不唱歌了。

❸ 中國八年抗戰的典故

中國空軍與日軍激戰8年,創造了無數輝煌:抗日天神高志航指揮我們的戰斗機在回8.13空戰中擊落日機6架,答自己無一傷亡,使中國空軍一戰成名;飛行員閻海文在飛機中彈跳傘後落入日軍包圍,敵人要他投降,他拔出佩槍殺了幾個鬼子後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了自己。犧牲前高呼:「中國無投降之空軍!」;飛行員沈崇誨在飛機被敵人艦炮擊中後毅然駕機撞向敵艦,與敵同歸於盡,讓鬼子領教了中國的神風特攻...中國空軍的200多架飛機在開戰不久就打光了,後來國家集中有限的財力堅持打掉多少就買多少。後在美國援華航空隊的幫助下,堅持到了1945年,我們揚眉吐氣的時候到了,芷江會戰,中美聯合空軍完全掌握了制空權,鬼子也嘗到了被飛機狂轟濫炸的滋味,此次戰役是抗戰史上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

❹ 清溪小姑是誰有什麼典故

清溪小姑

南北朝的劉宋時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趙文韶,在京城(今南京)擔任太子宮中的扶侍。他寄住在紫金山腳下清溪河的中橋,與尚書王叔卿的家只隔著一條巷子,相距大概二百來步。在一個月色明朗的秋夜,趙文韶抬頭仰望著明月,心中生起濃烈的鄉思,他斜靠在自家的門框上,唱起了《西夜烏飛》這首歌,歌聲如泣如訴,凄婉哀怨。正唱著,忽然看見一個穿著一身青衣,年紀大概十五六歲的丫鬟,向前走來對他說:「王家娘子讓我來告訴您,聽到您一個人在這里唱歌,是否感到很孤寂?我們正在玩一個門人逐月的游戲,您是否願意一起參加?」當時四處的人聲還沒有靜下來,趙文韶對來人絲毫也不懷疑,於是彬彬有禮地回答青衣女,邀請王家娘子馬上過來。

不一會兒,王家娘子到來了,她大約十八九歲,款款而行,姿態容貌都十分可愛,隨身還帶著兩個丫鬟。趙文韶問她家住在哪裡,她舉手指了指王尚書的房子。她對趙文韶說:「我是因為聽到您的歌聲,所以前來相見,難道只能聽那一首嗎?」趙文韶立即又為她唱了一曲《草生盤石》,歌聲清亮流暢,婉轉動聽,深合女子的心意。她聽到歌聲裡面隱含的淡淡孤獨和哀怨,就對趙文韶說:「只要有了瓶,哪裡還怕沒有水啊?」並回頭對丫鬟說:「回去把箜篌拿來,讓我為扶侍彈一曲。」沒有多久,箜篌拿來了,女子在琴弦上撥動了兩三下,聲音泠泠清越,凄楚異常。女子於是吩咐丫鬟唱《繁霜》,自己則解開裙帶把箜篌攔腰系著,彈著箜篌相和著歌聲。《繁霜》歌中唱到:「曰暮風吹,葉落依枝。丹心寸意,愁君未知。歌《繁霜》,侵曉幕。何意空相守,坐待繁霜落。」一曲唱完,夜已經很深了,女子於是留下來與趙文韶相擁共寢,四更過後,才飄然離去。臨行時,她摘下金簪送給趙文韶,趙文韶也把一隻銀碗和一枚白琉璃勺子回贈給她。

天亮以後,趙文韶到外面去,很偶然地來到清溪廟里休息,突然看見自己昨夜贈給那名女子的銀碗放在廟里的神座上,他感到非常迷惑不解,轉身走到屏風後,發現白琉璃勺子也在,昨夜那女子彈的箜篌也在那裡,箜篌上的裙帶還同原來一樣地系著。清溪廟中只有清溪小姑的神像,一個青衣小丫鬟站在神像跟前,趙文韶仔細辨認,發現他倆都是昨夜見到過的人。從這天起,清溪廟里的神像便不知去向。這件事發生在宋元嘉五年。

附吳均《續齊諧記》原文:會稽趙文韶,為東宮扶侍,坐清溪中橋,與尚書王叔卿家隔一巷,相去二百步許。秋夜嘉月,悵然思歸,倚門唱《西夜烏飛》,其聲甚哀怨。忽有青衣婢,年十五六,前曰:「王家娘子白扶侍,聞君歌聲,有門人逐月游戲,遣相聞耳。」時未息,文韶不之疑,委曲答之,亟邀相過。須臾,女到,年十八九,行步容色可憐,猶將兩婢自隨。問:「家在何處?「舉手指王尚書宅,曰:「是聞君歌聲,故來相詣,豈能為一曲邪?」文韶即為歌《草生盤石》,音韻清暢,又深會女心。乃曰:「但令有瓶,何患不得水?」顧謂婢子:「還取箜篌,為扶侍鼓之。」須臾至,女為酌兩三彈,泠泠更增楚絕。乃令婢子歌《繁霜》,自解裙帶系箜篌腰,叩之以倚歌。歌曰:「曰暮風吹,葉落依枝。丹心寸意,愁君未知。歌《繁霜》,侵曉幕。何意空相守,坐待繁霜落。」歌闋,夜已久,遂相佇燕寢,竟四更別去。脫金簪以贈文韶,文韶亦答以銀碗白琉璃勺各一枚。既明,文韶出,偶至清溪廟歇,神坐上見碗,甚疑;而委悉之屏風後,則琉璃勺在焉,箜篌帶縛如故。祠廟中惟女姑神像,青衣婢立在前,細視之,皆夜所見者,於是遂絕。當宋元嘉五年也。

❺ 一副對聯,兩個典故

這是一片博文,原文如下:
近日翻閱我剪貼的對聯,其中有一副很有意味的對聯:「官無長物唯求石;家有遺書何用金。」
實際上,這副短短只有十四個字的對聯,包含著兩個典故。
上聯說的是, 東漢末年,有個名叫陸績的官員為政清廉。他任鬱林(現廣西玉林)太守幾年,任期屆滿還鄉時,一家四口及全部家當不足一船。裝完船後,艄公三篙頭對陸績說:「你任太守多年,今日還鄉所帶東西不及一介寒士。船太輕了遇到大風很危險,得想辦法增加一些重量。」陸績與家人商量後,買了一擔筍干,兩只壇子,裝滿鹹菜以壓船艙。但船還是太輕,而此時陸績身上的銀兩所剩無幾。怎麼辦?忽然他看到岸邊有一塊七八百斤重的大石頭。經打聽,這塊石頭沒有主人,陸績雇請民工把它搬上船來。
行至中途,一幫水盜攔截了官船。他們躥上官船,揭開正在煮菜的鍋蓋一看,裡面僅是一點青菜。就說:「看來你這個官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一定是個守財奴。」他們翻箱倒櫃,打破壇子,結果一無所獲。當他們揭開艙板看到那塊大石頭時,個個疑惑不解。艄公介紹:「這塊石頭是作壓船之用。」水盜首領聽後感慨地說:「我在江湖闖盪多年,今天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官員,這樣的官船。」艄公說:「陸大人為官兩袖清風,就是俸銀,他也常常拿來周濟百姓。如今離任返鄉,只有幾件破行李。」水盜首領聽說眼前就是以廉政愛民著稱的鬱林太守陸績,抱歉地說:「如果早知是陸大人的船,我們就不來了。」
陸績以石壓船還鄉成為美談。幾個士人把陸績用來壓船的那塊石頭收藏起來,吟詩贊頌:「鬱林太守史稱賢,金珠不載載石還。航海歸吳恐顛覆,載得巨石知其廉。」這塊巨石也因陸績被人們稱為「廉石」。
下聯頌的是,宋代愛國主義詩人陸游,一生著述甚豐,有文集七種169卷,詩近萬首。是說他的遺著價值遠比金錢還貴。
下聯關於陸游的典故就不展開來說了。這里要說的是上聯的聯語中的「長物」問題。
什麼叫「長物」呢?長物就是指多餘的東西。
《世說新語·德行》載:「王恭從會稽還,王大(忱)看之。見其坐六尺簟(一種竹席),因語恭:『卿東來故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後,即舉所坐者送之。即無余席,便坐薦上。後大聞之,甚驚,曰: 『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這王恭為官也確清廉,連一領多餘的竹席都沒有。因而他不置長物的美名也留了下來。
是不是一個人有多餘的長物,也就是多餘的財物就不好了。這不能一概而論,關鍵要看這些多餘的財物獲得的途徑。如果是通過個人的勤勞努力,艱苦奮斗,不違反道德、法律等途徑獲得,那麼,這些多餘的財物就「多多益善」,那怕堆出「金山、銀山」,也無可非議,還應該大力弘揚。因為這些多餘的財物對社會有益,對人對己都有利。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的同時,可以捐獻社會,幫助更多的人,使自己過上更加富裕的生活。這是社會發展的終極目的啊!因此,國家像李嘉誠、曾憲梓、馬雲、禹敏洪、王石等這樣的創業型人物,創造出來的財富,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如果通過個人的出賣良知、違法亂紀,如商官勾結等途徑獲得,那麼,這些多餘財物越多,受害的人也越多,個人的罪行就越深重,最終就會「自取滅亡」走上「斷頭台」。如時下的假疫苗事件。靠造假疫苗的途徑獲得更多的財物,就會害更多的人,罪行就更深重。
至於改革開放以來,官場腐敗,大小官員,「老虎蒼蠅」紛紛落馬,更能說明,這些腐敗官員通過買官賣官,行賄受賄,權力尋租等非法途徑,獲得的財物越多,罪行越重,最終不但不能過上富裕的生活,反而過上了牢獄生活,只有悔恨終生的分,有的甚至連生命都搭上,一顆子彈就終止一生。
據傳,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曾給他手下的人算過一筆賬:老老實實地當官,守著自己的奉祿過日子,就像守著「一口井」,井水雖不滿,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盡。朱元璋的這個賬算得頗有道理,這里不妨稱之為「一口井」哲學。
古往今來,被法辦的貪官,都有一個最大的教訓,就是守不住自己的那口「井」,這些貪得無厭之徒,總嫌「水井」不滿,於是利用職權,不擇手段地謀取不義之財,當他們的「長物」,這些多餘財物如大江大河之水滾滾而來時,也就是連他們自己一同毀滅之日。這個教訓不可謂不深刻,為什麼還要貪圖這些「長物」,不引以為戒呢?
一副對聯,兩個典故,上聯告戒為官要清廉,不要貪圖「長物」;下聯教人要明白,比金錢還珍貴的東西是什麼,是書本,是知識,是智慧。可謂發人深省,耐人尋味。

❻ 在我的地盤就得聽我的!古人說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什麼典故嗎

1946年,美國某大學以優厚的條件聘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為終身教授。但他回答說內:「為了抉擇真理,容為了國家民族,我要回國去!」終於帶著妻兒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國後,他不僅刻苦致力於理論研究,而且足跡遍布全國 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譽為「人民的數學家」。
此外,還有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生物學家童第周、核物理學家錢學森,高能物理學家張文裕,化學家唐敖慶……他們個個都滿懷愛國之志,為國家的復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❼ 黎元洪的軼事典故

1911年10月17日,湖北軍政府門前祭壇高築。祭壇前香煙繚繞,壇上黃帝軒轅氏靈位庄嚴肅穆。靈前擺設香案,陳玄酒,旗立兩側,鼓樂喧天,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元洪跪讀祝文,三軍鳴槍,全體跪拜,山呼萬歲。這是湖北軍政府祭黃帝儀(一說為祭天大典)的盛典,也是黎元洪視職的慶賀大典。
辛亥革命首義取得取成功,照理說應該推選一個有才幹、孚眾望的革命中堅人物出來擔任新政權的首領,以便把革命進行到底。
有的革命黨人回憶說,武昌起義爆發後,黎元洪及其他的湖北軍政要員員紛紛躲藏逃路,省城很快被革命軍控制。當時,黎元洪躲在姨太太黎本危的床底下,被部下馬隊第一標第一營的排長蕭燮增知道。蕭帶班長虞長庚把黎元洪從床底下拖出來,他們用手槍逼首黎元洪來到省咨議局(即今閱馬元紅樓),將其關押在樓以上兵守衛。黎當時嚇得魂不附體,一言不發,像個木菩薩。有的人持另一種說法:武昌起事後,黎元洪更換便衣,由執事官王安瀾帶領,躲到黃土坡劉文吉參謀家中。當革命軍聞訊找來時,黎元洪嚇得躲到屋中蚊帳後面,又從帳後鑽入床下。革命軍馬榮將子彈上膛,命他出來,黎元洪見再也無法躲避,只好從床下爬出來,最後被革命軍推上了湖北軍政府都督的席位。以上兩種傳說,反映了黎元洪被脅迫參加革命的事實。
就在武昌起事的第二天早晨,革命軍在黃土坡找到了黎元洪,當即將他帶到楚望台,接著又擁至資議局,讓他出任都督。但黎元洪執意不肯接受。他說:「此舉事體重大,務要慎重。我不是革命黨,我沒有做都督的資格,夠資格的是孫文,你們何不接他來擔任都督。」這時,革命軍將預先擬好的安民告示拿出來要黎元洪簽字,黎元洪像怕被蛇咬一般,連聲說「莫害我,莫害我!」黎元洪這種消極抗拒的態度激怒了周圍的革命黨人,他們氣憤地罵道,「黎元洪不識抬舉,是滿清的忠實走狗」,「乾脆給他個槍子兒吃算了」。在場的李翊東也大怒,他舉槍對著黎元洪吼道:「你本是滿清奴才,當殺!我們不殺你,舉你做都督,你還不願意。你甘心做清朝奴才,我槍斃你,另選都督。」說著就要扣動板機,嚇得黎元洪面無人色,出了一身冷汗。此後幾天,黎元洪一直是不思米食,緘默不語,他抱定主意既不再做清朝官事吏,亦不宜擔任革命軍職務。直到1911年10月13日黎元洪仍不肯就任都督,革命軍只好將他軟禁在軍政府。他整天愁容滿面,心思重重。心想,這下可完了,朝廷把我當叛徒,黨人把我當囚徒,妻妾兒女,不得見面,如有手槍在身,莫如飲彈自盡,一致了之。由此可見,當時黎元洪消極抗拒的決心之大。
蕭致治:「床下都督」並不是真的,當時黎元洪並沒有躲在床下。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問過喻育之——他是最後一位去世的辛亥革命老人——黎元洪究竟是不是躲在床下?他說這個事情並不是事實,黎元洪當時是躲在帳子後面,並不是後來說的是革命黨人從床下把他拉出來的。但不管怎麼說,黎元洪當時殺了革命黨人,是與革命為敵的,但之後隨著形勢轉變,他也被動地參加了革命。畢竟他沒有主動組織軍隊鎮壓革命黨人,他只是躲起來了。而且根據當今一些回憶錄記載,在辛亥革命前革命黨的領導人就曾策劃過,如果革命後沒有首領的話,就擁護黎元洪為領袖。當天清晨,馬榮把黎元洪找到之後。就把他帶到楚望台軍械庫。吳兆麟得知黎元洪即將到來,就把部隊組織起來,列隊歡迎,希望他能出來指揮作戰。在楚望台停了幾個小時後,到了10月11號中午,黎元洪就被帶到諮議局,除了革命黨人之外,諮議局的一些議員,主要是立憲派,也都請來了。大家就推舉黎元洪為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 然而,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隨著漢口、漢陽的先後光復,以武昌為中心的革命大有形成波瀾壯闊之勢。在這種形勢下,黎元洪看到武漢三鎮已歸民軍掌握,於是,他的態度也開始有了一些變化,這個變化的首要標志就是剪掉長辮。
1911年10月13日,革命軍的炮隊擊退了清政府的兵艦,黎元洪得知此消息後,表面上一副苦愁,但暗中已開始盤算,准備接受革命軍的要求。這天下午,他開口同革命黨人甘績熙和陳磊說起話來。甘說:「你這幾天總是苦臉對待我們,太對不起我們。我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今天成績,抬舉你做都督。革命成功了,你可做華盛頓;革命不成功,你可做拿破崙。你很討便宜呢!你再不下決心,我們就以手槍對你。」黎元洪答復說:「你年輕人說話不要太激烈,我在此近三日,有什麼事對不起你們?」陳磊接著說:「你的辮子就對不起我們,武漢三鎮人人都剪辮子,你身為都督,就該做個模範,先剪掉辮子,以表示決心。」黎此時也順水推舟地說道:「你們不要如此激烈,我決心與你們幫忙就是。你們說要剪辮子,我早有此意,你們找個理發匠來,我把辮子剪去就是了。
甘績熙見此狀,立即報告有關方面,並請來了理發師。理發師請示道:「都督剪去辮子,留多長頭發?」黎元洪簽道:「剃個光頭。」不到半小時,理發師便給黎理了個光頭。這時的黎元洪頭是圓的,肩是圓的,身子也是圓的,肥頭大耳,頂放青光。蔡濟民在旁打趣道:「都督好像個羅漢。」黎元洪嘻嘻一笑說:「像個彌勒佛。」一句話惹得周圍開懷大笑。黎元洪去掉發辮後,吳兆麟還特地買回一掛鞭炮,以示慶賀。接著士兵們請去掉長辮的黎元洪訓話,黎元洪說道:「元洪不德,受各位抬舉,眾意難辭,自應受命。我前天未下決心,昨天也未下決心,今天上午也未下決心,現在是已下決心了。無論如何,我總算軍政府的人了。成敗利鈍,生死以之。」黎元洪的一席講話贏得了與會者的熱烈掌聲。正是由於有了這種轉變,也才有了1911年10月17日祭天大典中黎元洪的就職表演。 辛亥革命時,黎元洪首先想到的是家人。清兵進攻漢口時,他託人在上海的公共租界租房子,把家人送去避難。黎家人在上海不隨便外出,遇人問話,不說來自武昌,也不說姓黎,而說姓吳——用黎的妻子吳敬君的姓。
黎在天津時,每日8點吃早餐,餐後瀏覽報紙。看到中國的政局惡化,就用練習毛筆字來排遣煩悶。午飯後他會睡午覺。晚飯後和家人在客廳里聊天,除新聞外多是家長里短。他很喜歡在這時聽留聲機。9點回卧室就寢。 黎感到精神不振時,便在清晨騎馬出遊。黎家的花園里有個自建的網球場,他常在下午打上一小時網球,到了冬天便把網球場改為溜冰場,自娛自樂。在北京任大總統時,他常到北海去溜冰。
黎的另一個愛好是京劇。每逢春節,黎家總是邀請京劇名角和雜耍藝人到府演出。在北京時,他常到城南遊藝園看戲,這是大眾游樂的場所。黎出門看戲或看電影多不要人跟隨,相當平民化。 黎熱心教育,屢屢助學。他捐2000元中國銀行股票開辦天津北塘第一所小學。南開創校他捐「七長公債」1萬元。家鄉黃陂創辦前川中學(今黃陂一中)他捐款3萬、家鄉黎家河創辦孝義學堂(現大悟縣彭店鄉黎家河)。他還曾撥中興煤礦10萬元股票,籌備創辦江漢大學。後學校未成,籌款被用來建了一座體育館,即武漢大學的宋卿(黎元洪字)體育館。

❽ 長歌行這首詩的意思,還有七步詩和出塞的意思

1、長歌行
譯文:
園中的葵菜都鬱郁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
春專天把希望灑滿了屬大地,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
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原文: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七步詩
譯文:
鍋里煮著豆子,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裡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原文: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出塞
譯文: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御敵鏖戰萬里徵人未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原文: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❾ 求經典罵人典故

樓主的問題還挺有意思的,我試著說幾個:

1、「坐請坐請上座,茶敬茶敬香茶」

這是蘇軾的一個小故事,一日他去山中遊玩,路過一座寺廟,就進去歇歇腳,寺里的老僧頗為勢利,打眼一看見蘇軾衣著簡朴,覺得只是一個普通人,言語中也就很冷淡,只是淡淡地說:「坐,徒兒,茶。」

待到兩人落座閑聊了幾句後,蘇軾談吐不俗,氣度高雅,老僧暗暗吃驚,也客氣了許多,把蘇軾讓進大殿就坐,親自搬了把椅子道:「請坐,徒兒,敬茶。」

兩人又聊了一會兒,蘇軾字字珠璣,妙語連珠,老僧佩服得五體投地,問起蘇軾的姓名,才知道這是名滿天下的蘇大學士,連忙將蘇軾請到內堂,連聲說:「請上座,徒兒,快敬香茶。」

蘇軾很反感老僧的前倨後恭,起身要告辭,老僧卻再三請求蘇軾留一副手跡給他,蘇軾推辭不過,便揮筆寫了一副對聯:「做請坐請上座,茶敬茶敬香茶。」暗暗諷刺。

2、「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這是以「融四歲,能讓梨」而著稱的東漢末年北海太守孔融幼時的小故事,這一年他隨父親去洛陽遊玩,一天突發奇想,獨自去拜訪當時頗有名望的士人李元禮,看門人不讓進,他便說:「我與李大人是故交。」從而順利地見到了李元禮。李問他:「我們有交情嗎?」孔融很機智地回答:「我的先祖孔子曾向您的先祖老子(即李耳)問禮,所以我跟大人也算是故交。」

在場的人包括李元禮在內都對孔融的機敏靈變嘖嘖稱奇,惟獨有一位叫做陳韙的客人不以為然,譏諷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別看這小子現在鬼靈精怪,長大了說不定就泯然眾人了。孔融馬上說:「想君小時,必當了了。」意思是您說得對,我看您小時候必定是聰明伶俐的。這一招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使得恰到好處,讓陳韙很沒面子。

3、「三十年前塵土面,如今使得碧紗籠」

大唐乾元年間進士王播的故事,他年輕時家境貧寒,寄居在揚州一座寺院里復習功課准備參加科考,久而久之,廟里的和尚對這個終日悶頭讀書、不事生產只吃白食的人非常厭惡,有一天就想整他一下,由於寺院開飯是以敲鍾為號,因此這一天和尚們故意吃過飯才敲鍾,王播聽到鍾聲來到飯堂,發現只剩下殘羹剩飯,非常憤怒,但又對寄人籬下的現實無可奈何,只好作罷,提筆在牆上寫了兩句詩抒發心情:「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黎飯後鍾。」闍黎是對和尚的一種稱呼。

後來王播發奮讀書,終於考中進士,並被派到揚州做官,他上任後又故地重遊,來到當年寄居的這座寺院,此時看到的卻只有和尚們的諂媚和逢迎,甚至當年落魄時寫的兩句詩也被和尚罩上了碧紗保護起來。王播非常感慨,就又提筆續了兩句:「三十年前塵土面,如今使得碧紗籠。」算是小小的諷刺了一下。

4、「井底蛤蟆穿綠襖,落湯螃蟹著紅袍」

這是明代才子解縉小時候的故事,他幼時便以通曉詩書,善作文章聞名鄉里,特別善於對對子,有一次一位尚書聽說他的事跡,故意把他叫到府上,意欲考校一下。赴約的解縉穿著一件綠色的襖,尚書便說:「井底蛤蟆穿綠襖。」解縉看到尚書穿著一件紅色袍子,張口對到:「落湯螃蟹著紅袍。」當然後來這兩個人惺惺相惜,成了知交。

5、「宋張弘范滅宋於此」

張弘范是地地道道的漢人,出生於北宋時期河北保定一帶,後來金國滅北宋,他父親便投靠金國,再後來金又被蒙古所滅,張弘范因為出眾的軍事才華得以入仕蒙古,成為蒙將伯顏的先鋒將軍,統兵南下攻宋,上演了一幕漢人打漢人的悲劇,但是張弘范不但不以為恥,反而得意洋洋地在一首詩里寫到:「我軍百戰征袍紅,俱是漢人兒女血。」等到張洪範在崖山戰役中擊潰宋將張世傑的水軍、徹底滅亡了南宋皇朝後,竟然在崖山一塊石頭上狂妄地寫下「張弘范滅宋於此」幾個字。

斗轉星移,百餘年後漢人朱元璋揭竿而起,驅逐了韃虜,恢復了漢人江山,有一位書生一次到崖山游歷,看到了張弘范當年的字跡,不由義憤填膺,揮筆在前面加了一個「宋」字,這句話就變成了「宋張弘范滅宋於此」,也成了對漢奸的絕妙諷刺。

6、「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這是唐代詩人杜牧一首詩中的兩句,其中的典故與南北朝時期南梁朝武帝蕭衍有關,他雖然於治國上頗有建樹,但是也因酷愛佛教而受到後世非議,並被冠之以「和尚皇帝」的稱號。他在位後期,居然上演了幾次到寺中出家的鬧劇,甚至要大臣們用錢來贖,前後花費了四億錢之多,由此朝政也漸漸荒廢。

杜牧生活的唐中期時代,也是佛教大發展甚至是惡性發展時期,因此杜牧本人對佛教有一種厭惡情緒,使他對以「佞佛」著稱的梁武帝頗有微詞,因此在這首詩里,前兩句描繪了江南風光,後兩句話鋒一轉,表明上贊嘆寺廟規模宏大,實際上暗諷了蕭衍盲目崇信佛教的荒唐可笑。

❿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典故啊具體的哦!!

唐玄宗天寶年間,李白看到朝政腐敗,奸臣當道,預感到潛伏變亂的危機,他借送朋友入蜀之機寫下《蜀道難》這詩揭示現狀:「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意思是:只要一人把守千軍萬馬難攻佔。駐守的官員倘若不是可信賴的人,難免要變為豺狼踞,據險作亂。每日每夜都要躲避猛虎和長蛇,它們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出自唐朝李白《蜀道難》。此詩襲用樂府舊題,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像,藝術地再現了蜀道崢嶸、突兀、強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氣勢,藉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自然的感情。

(10)銀子彈典故擴展閱讀:

《蜀道難》創作背景:

對《蜀道難》的創作背景,從唐代開始人們就多有猜測,主要有四種說法:甲、此詩系為房琯、杜甫二人擔憂,希望他們早日離開四川,免遭劍南節度使嚴武的毒手。

乙、此詩是為躲避安史之亂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勸喻他歸返長安,以免受四川地方軍閥挾制;丙、此詩旨在諷刺當時蜀地長官章仇兼瓊想憑險割據,不聽朝廷節制;丁,此詩純粹歌詠山水風光,並無寓意

這首詩最早見錄於唐人殷璠所編的《河嶽英靈集》,該書編成於唐玄宗天寶十二年(753年),由此可知李白這首詩的寫作年代最遲也應該在《河嶽英靈集》編成之前。而那時,安史之亂尚未發生,唐玄宗安居長安,房(琯)、杜甫也都還未入川,所以,甲、乙兩說顯然錯誤。

至於諷刺章仇兼瓊的說法,從一些史書的有關記載來看,也缺乏依據。章仇兼瓊鎮蜀時一直理想去長安做官。相對而言,還是最後一種說法比較客觀,接近於作品實際。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