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魚典故
A.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請問此句為什麼語種,出至什麼人之手筆,有什麼典故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出自我國唐代著名詩人、哲學家韓愈的治學名聯。《增廣賢文》亦收有此聯
品味讀書妙聯
●韓士奇
讀書人都愛書。自古以來,不少名人將自己勤奮讀書的情趣寫成對聯,用以自勉或互勉。
宋代學者劉載好學不倦,知識淵博,他的書齋配掛一副自書對聯:「夜眠人靜後,早起鳥鳴先」,說明學習的勤奮和刻苦。
蘇東坡年輕時自以為已無書不讀,便書一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 後經一老翁指點,改成:「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詩人陸游以書為伴,將書齋取名「書巢」, 並自題一聯:「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
民族英雄鄭成功酷愛讀書,他的自勉讀書聯寓意深刻,頗有韻味:「養心莫若寡慾,至樂無如讀書」。
清代一些讀書對聯各道志趣,清新可讀。咸豐年間學者王文韶手書一聯:「好山水游,其人多壽;有詩書氣,生子必才」。
學者孫星衍寫有一副對聯:「莫放春秋佳日過,最難風雨故人來」。曾有不少人書寫此聯,張貼於書房,以鞭策自己。
文學家王士禎愛好讀書寫作,曾自題書齋聯:「書搜萬卷,讀書求實用;筆剩一枝,下筆尚真情」。
《四庫全書》的總纂紀曉嵐寫有一副對聯:「浮沉宦海為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聯中把自己比喻成「蛀書蟲」,熱愛讀書由此可見。
現代名人的讀書對聯獨具情趣。蔡元培步入仕途仍不忘讀書,曾撰寫對聯懸於書齋:「都無作官意;惟有讀書聲」。
沈鈞儒的書齋也有一聯:「立志俯存千載想;閑淡無過五分鍾」。他立戒清淡,惜時如金。
魯迅在北京「老虎尾巴」書房西壁掛有一副集屈原《離騷》句聯:「望崦嵫而勿迫;恐鵜鳥之先鳴」。他在《彷徨》的題詞也引了《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正好是這一聯的注腳。
周恩來讀中學時,撰寫一聯:「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把如何交友,怎樣讀書說得明朗透徹。
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學習期間,曾寫一聯:「貴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把讀書要持之以恆、循序漸進的道理說得透徹明了。
歷史學家範文瀾在自己書齋中懸有一聯,用以自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
高雅美妙的讀書對聯不勝枚舉,常被人們引用的一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出自20世紀30年代《大公報》一個年輕編輯王芸生之手。
當代作家柯靈,從小愛好讀書,他的書房也掛一副趣聯:「讀書心細絲抽繭;練句功深石補天」。
參考資料:送你一篇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B. 李商隱是什麼朝代的的詩人
李商隱(八一二-八五八),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開成二年(八三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補宏農尉。年輕時即以文才受令狐楚的賞識,可是李商隱卻與涇源節度使王茂元之女結婚。當時牛李黨爭正在尖銳時期,令狐楚是牛黨,王茂元則是與李黨有關。宣宗即位以後,牛黨當權,令狐楚兒子當了宰相,打擊一切與李黨有關的人,從此李商隱一直被壓抑而抬不起頭。幾次到長安活動,只補得了一個太常博士。最後死於滎陽,年僅四十七歲。
李商隱是唐朝一位有著獨特成就,對後世產生過巨大影響而大家的評價又極為分歧的詩人。他的詩,有的是直接對時事政治表示態度的;有的是托古諷今,歌詠歷史題材;有的是抒寫友朋生死之情的;有的是感傷身世之作,而人們最熟悉的則是他的愛情詩。這些異常復雜的內容,又幾乎都是和他的身世遭遇有著密切的聯系。
李商隱是晚唐詩壇的一顆明星。他的多愁善感和繁博的事象及復雜的意念,在他的詩里往往是避實就虛,透過一種象徵手法把它表現出來。這種象徵手法建築在豐富而美妙的想像的基礎上,因而他筆下的意象,有時如七寶琉蘇那樣繽紛綺彩;有時像流雲走月那樣的活潑空明,給人以強烈的美感。他的近體詩,尤其是七律更有獨特的風格,綉織麗字,鑲嵌典故,包藏細密,意境朦朧,對詩的藝術形式發展有重大貢獻。著有《玉溪生詩》。
【主要作品】
蟬 菊 登樂游原
風雨 落花 涼思
北青蘿 錦瑟 無題 其一
隋宮(一) 無題 其四 無題 其三
籌筆驛 無題 其二 春雨
無題兩首 其二 夜雨寄北 寄令狐郎中
C. 清朝袁枚是如何煉成「美食網紅」的
很多人以為網紅是今天的事物,其實不然。
網紅自古有之,例如魏晉時期顏值網紅「小鮮肉」衛?,每次出門都被人圍觀,最終因為心理壓力大二病死,留下了「看殺衛?」的成語;同一時期文學網紅左思的《三都賦》被大家爭相傳抄,導致紙張供不應求,留下了「洛陽紙貴」的成語。
相形之下,當下網紅的出現,大多數不過是借著互聯網的便利和流量而已。要是回到「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的古代,想要成名,其本領和技能要比現在的網紅高很多很多倍。
今天給大家講的是中國清朝No.1美食網紅,而且也是中國古代第一個依靠粉絲謀生、甚至發家致富的網紅大V。他就是——故事的主角當當當當——袁枚!
1、26歲官至正處級,33歲辭職做網紅
早在300年前的大清朝,就有諸多網紅的誕生。再往早了說,中國過去的詩人基本上都是走網紅路線的。從魏晉時期的「洛陽紙貴」,到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愛的供養」,網紅經濟始終都是一門大生意。只不過,真正精通其訣竅又有才華者寥寥。大多數人還是只能換取功名,只有極少數,或者主動或者被動,把自己打造成了網紅,又自由自在隧了自己的意,又活得豐富多彩。其中被動者如柳永(奉旨填詞),主動者如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無論是誰,隨便發條朋友圈都無數個贊,一旦發現所在地理位置,必定一堆人去圍觀。
但這裡面真正主動從功名利祿的場所里退出,主動選擇網紅作為後半生職業的,只有袁枚。
袁枚,生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距離今天已經301年。24歲考取進士,成為翰林院庶吉士(不是官職,大概相當於皇帝辦公室正局級秘書),26歲乾隆面試的時候因為滿文不過關,貶到外面做知縣(正處級)。
在江南區域做了幾年知縣,雖然當時的總督(相當於華東軍區總司令兼省委書記)尹繼善賞識,自己也取得了一定的業績,但是袁枚還是認清楚了現實:自己放浪不羈,而且和主流價值觀完全不符,以這樣的離經叛道,恐怕很難有大作為。加上曾經在中央辦公廳呆過,袁枚覺得不如及時行樂。於是33歲父親去世時,袁枚藉此辭官養母。正式成為了自由職業者。
2、袁枚也惶恐過
辭職的時候,袁枚33歲,他不是沒有惶恐過。手裡只有3600兩銀子,總不能坐吃山空吧——「入山愁我貧,出山愁我身。」
袁枚是一個花天酒地、愛好錦衣玉食的「混蛋」,做得都是「費錢的事」,像小戶人家一樣節衣縮食可不是他的風格。
做網紅是一個出路,但是怎麼才能出人頭地,尤其是賺到錢呢?
在大清朝,才華橫溢、想做網紅者眾,想紅不容易,紅了以後還能賺到大錢就更不容易了。
先來看競爭難度。
在人才濟濟的大清朝網紅圈,連乾隆皇帝都要硬插一杠子,每天寫詩題詞把自己弄成了官方指定的第一網紅,那情形比當下美國特朗普也不遑多讓。
文化領域,比袁枚年長一歲的曹雪芹雖然為人低調,但是皇親國戚等諸多大V追捧,已經多年牢牢霸屏,把影響力都滲透到了文化圈之外。
在文藝界,比袁枚早61年的納蘭容若,雖然離世多年,但是依然是常年排行榜第一名,其熱搜指數常年碾壓同行。納蘭只活了30歲,他22歲就中了進士,比袁枚還要早;然後只用了幾年就成為業界「扛把子」。納蘭在當年紅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常年billboard排行榜第一名,「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想想看,常年位列清朝才子佳人排行榜第一名,有才華還有顏還有情有義還有皇家背景還有超高人氣,基本上可以類比「海子+霍啟剛+張國榮」。納蘭還曾經陪著康熙出遊八大處,雖然說不上來話,但是和「千古一帝」同框,這件事本身就是網紅的最高境界了。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紅了300多年,至今仍有大把粉絲。
在顏值屆,一百年前的柳如是依然是圈內熱議的對象。在小說界,有草根大V蒲松齡。在美術界,年長袁枚很多歲的鄭板橋領銜的「揚州八怪」組合紅透半邊天。在政界,劉墉、紀曉嵐和和?相繼成為大V。
想出人頭地尚且不易,如何能讓自己活下去呢?
3、獨辟蹊徑,袁枚打造美食細分品類
24歲就進入中央辦公廳工作,袁枚顯然是有能力的。我認為他最大的能力在於對自己、對環境的認知。知己知彼非常難。但他知道自己無法勝任官場,也知道如何才能把自己打造成網紅,這些都需要至關要緊的洞察力。這一點,到現在也很少有人有這樣的能力。
當時美食領域基本空白。因為中國講究「君子遠庖廚」,所以大家雖然私下裡挺講究吃喝,但是很少拿到檯面上來說。
美食領域只有一個大V,那就是距離袁枚700年前的蘇東坡,蘇東坡也很難超越,但因為太久遠,也需要新偶像。於是袁枚決定就在這個領域深耕了。
不過袁枚自己並不做飯。這也是後來「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兼「吃貨」汪曾祺就很不喜歡袁枚。「袁子才這個人我不喜歡,他的《食單》好些菜的做法是聽來的,他自己並不會做菜。」
袁枚也並不避諱。他確實不做飯,只要聽說誰家有好吃的,就把自己家的廚子派過去學藝。袁枚有一個廚師,名叫王小余,二人雖是主僕,卻也是知己,袁枚贊嘆他廚藝高超,廚德高尚。後來王小余過世,袁枚更是「每食必為之泣」。
雖然袁枚不做飯菜,但是他對於美食的見識確實比較高。例如,他說,讀書如吃飯,善吃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瘤。他還說,豆腐煮得好,遠勝燕窩;海菜若燒得不好,不如竹筍。
美食家不做美食,想要成為網紅,那就需要精打細算、步步為營,一步都不能錯。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看一看袁枚是如何迅速把自己打造成網紅的吧!
4、袁枚是這樣把自己打造成網紅的
不會做飯的美食博主,想要塑造成網紅,當然不能靠刷臉了。但是袁枚畢竟是見過世面的人,經過運籌帷幄,他把自己成功的塑造成了一個大的IP,成為人們附庸風雅的必經之處。這也告訴我們打造網紅最高級的方式,就是把自己變成人們展示逼格的一部分。
好了,現在袁枚高級網紅培訓班正式開班!
①袁枚買下來了隨園。
隨園曾是明朝抗清英雄吳應箕(jī)的焦園,後來是曹寅家族園林的一部分(曹雪芹應該在此住到13歲左右),再後來歸江寧織造隨赫德所有。曹家被抄家之後,隨赫德也被抄家,破敗的園林被袁枚以超低價(300兩銀子)買下來,改名為隨園。隨園據記載有300畝,大概相當於香港迪士尼樂園的1/6。
但是這是個破園子,據此想做網紅還差了點。「隨園一片荒地,我平地開池沼,起樓台,一造三改,所費無算。奇峰怪石,重價購來,綠竹萬竿,親手栽植。器用則檀梨文梓、雕漆槍金;玩物則晉帖唐碑,商彝夏鼎,圖書則青田黃凍,名手雕鐫;端硯則蕉葉青花,兼多古款,為大江南北富貴人家所未有也。」袁枚就用了兩年時間把隨園建設了差不多,當然也把繼續花光了。
為此,袁枚還曾短暫去陝西當了一段時間縣官。賺了點錢又回來繼續經營隨園。
現在袁枚有了自己的園子,完成了基礎設施的建設,接下來才是袁枚的神來之筆!
②袁枚宣布!
拆掉圍牆隨園免費對外開放!也就是說,袁枚把自家的私家園林建成後,對所有人免費開放。我們可以理解為,那就是300年前的「迪士尼樂園」,還是免費的!
「放鶴去尋山鳥客,任人來看四時花。」
想想在那個時代,深宅大院別人難得一見,何況這種耗資無算的頂級園林呢?一下子不僅南京,甚至江南,乃至於整個大清朝都知道袁枚這么瘋狂的舉動。袁枚和隨園一下子就上了大清朝熱搜榜。
普通人來看熱鬧,達官貴人也可以來看門道,在大眾的園林深處,有各種文化珍藏,而且袁枚當年在文化領域也數得著,這一下子口碑就起來了。
③這還不夠!
雖然吸了一波粉,但如果沒有點傳奇色彩,那麼必然大家新鮮過後就會發現不過如此啊。怎麼才能做得好呢?袁枚就開始放煙霧彈了。他像當紅明星一樣,假裝很不經意的刻意的說了一句,「雪芹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中有所謂大觀園者,即余之隨園也。」——可別小看我這宅子啊,這就是紅樓夢里大觀園的原型。
這怎麼考證啊,而且,如袁枚自己所說,當時園子破敗得沒有當年任何遺產,完全是袁枚的作品。但是這可確實是曹寅他們家的宅子。這下好了,大家不僅看新鮮,而且還是在品位清朝第一文學大V曹雪芹的小說原型建築!要知道曹雪芹當年的粉絲可以排在前十!想想皇親國戚如雲的大清朝,還有那麼多買粉的刷粉的,曹雪芹就這樣成為草根大V第一人,每個想做網紅的人,都艷羨的對象,而且很多皇親國戚都給他點贊!而當時袁枚只能在美食這個分類下排在第一,但是全國排名在千名開外!
所以一說這是大觀園的原型,這下可不得了了,不僅是草根們來看看有錢人的花園什麼樣,整個清朝上流社會也都有了興趣去看一下。就算不是原型,畢竟也是清朝曹大V的故居。是不是有那麼要緊嗎?重要的是這是我的偶像的宅子!
一下子,隨園就變成了南京的旅遊勝地。當時火爆到什麼程度呢?各級官員無論是出差還是路過,到了南京都一定要去隨園。而且當地的地方官都會在隨園設宴款待。甚至乾隆下江南的時候都指名要去隨園(袁枚給拒了,這是後話)。
流量起來了,袁枚可不想像其他網紅一樣,開個淘寶店什麼的,他把自己搞成了流量大V,也不是想開餐廳,所以袁枚要做的事就是輕資產運營。
但是,雖然曹雪芹是清朝草根第一大V,袁枚的追求可並不是名聲怎麼樣,他更側重的是網紅一定要有高收入。曹雪芹「舉家食粥酒常賒」,這樣的大V不當也罷。所以,袁枚開始做運營了!
5、網紅的運營之道
等到袁枚奠定了美食這個細分行業第一名的時候,袁枚首先想到的是三點:一要把這個細分行業做到和文學細分一樣,成為主流;二要把自己美食和生活方式結合到一起進一步上升格調;三要開始圍繞這個核心的大IP開發周邊產品。
於是袁枚漸漸就排進了全國草根大V百強,江南大V十強,而且其開放的姿態使之成為最活躍的美食博主,由於袁枚最接地氣,大家也期待袁枚開始做生意。袁枚開始了變現之旅。
怎麼賺錢呢?袁枚的賺錢方式非常值得現在的網紅學習。
袁枚可不希望自己變成一個賣菜的,而且他也不想真的開餐館,那可就太累了啊。所以,袁枚就開始認認真真做運營,把流量開始變現了。
他首先明確,自己做的是輕資產,定調就是出售生活方式。
①他先開辦了「私廚」。
每有客來,他都要叫人將餐桌擺到一些景緻極美的亭榭,還安排自養的美女為之唱歌跳舞,隨園的飲食生意非常火爆。私廚就是一天就幾桌飯。那就必然高端了。
幾桌飯,很高端,加上袁枚清朝第一美食博主的地位,他的飯桌上就全是當時各界名流了。
當然了,這種私廚可不是人人能享受起的,袁枚也不想做重資產的生意。那麼過剩的流量怎麼處理呢?
②當然是出書啊!
他撰寫了《隨園食單》作為主打盈利性的產品。吃不上沒關系,我對於美食的熱愛都在這里了,買一本回去做飯,必然很酷啊。對於不想做飯的人,袁枚還有通俗小說《子不語》(可以理解為致敬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或者現在的《琅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還有可以附庸風雅的《隨園詩話》。
③出席各種活動啊!
私廚、出書以及和各大名家往來以後,袁枚陸續接到各種活動邀請和軟文撰寫的工作,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網紅,袁枚是來者不拒,只要給足銀子就做好周到服務。
④土地出租
隨園300畝,而且很多人也是工作之餘來農家樂,所以袁枚就把隨園的田地、山林、池塘租給13戶人家,袁枚坐地收租。
⑤開辦教育培訓班
袁枚24歲就進士,而且現在又是美食界第一,文化屆數得著的名人,因為粉絲數量巨大,甚至可以和清朝禮部尚書紀曉嵐合稱「南袁北紀」,自然可以廣收學生(還有三分之一的女學生)。
此外,因為網紅的身份,袁枚憑著這張臉就可以免費周遊世界,還享受粉絲接機送機的待遇。
所以,袁枚剛做網紅的時候,花光了所有的家產,但是等到袁枚80多歲去世的時候,家裡又攢下來幾萬兩銀子(還有價值無算的各種古玩珍寶等等)。
6、為何拒絕乾隆南巡?
袁枚並不是清朝第一網紅,但是他卻是最會賺錢的網紅,沒有之一。當然這也得益於他最早放下身段去做網紅有關系。最重要的是,他是第一個把運營和內容結合到最完美的網紅。這和只做內容不做商業運營的曹雪芹,只做運營不做內容的和?都不可同日而語。
因為袁枚可以打造的生活方式,等到袁枚成為美食博主第一的時候,他也因為自己對文化領域的貢獻打造了「南袁北紀」組合,並入圍了影響大清朝的十大網紅。連乾隆都知道了。乾隆當年雖然因為滿文不合格沒待見袁枚,但是對於自詡風流、依靠各路達官顯貴自發追捧而成為「十全老人」的第一大V,乾隆顯然對任何一個大V的生活方式剛興趣。於是,乾隆第二次南巡的時候,就對尹繼善說:我要住袁枚家!
尹繼善就找袁枚,袁枚說:不行!
袁枚其實說了8條理由。比如,不想用公款修繕啊,自費修繕又沒有能力啊??他對自己的老師尹繼善說,自己身隱心退,無再起為官之念;又恐倘若招待不周因福得禍,弄巧成拙,反為不美。
這等好事,別人求且求不來,為啥袁枚拒絕了呢?
因為作為一個網紅,最核心的是什麼?品牌!凡事都要幫助打造最好的品牌。乾隆這張牌怎麼打、好不好打?袁枚認為,這張牌不要也罷,看著是好牌,其實吃不下,對自己的網紅之路毫無用處。
為什麼這么說?
袁枚是從0開始打造自己品牌的,因為他對權力已無所求,作為一個純粹的網紅,他判斷合作的標准不是對方有多大牌,而是對自己的品牌一致性的執著。
憑一個小網紅,首先是搞不定皇帝的一套,為了乾隆的幾天,把自己的迪士尼樂園毀掉,不值當的。不可復用的都沒有價值。
其次,皇帝的背書可能會讓名氣再大一點,但是對網紅收入沒有實際幫助,反而要貼錢裝修,才能達到皇帝的標准。自己貼錢就虧本了;要是拿了官方的錢,以後就再也不能自由自在了。所以袁枚堅決不幹。
袁枚這個人呢,可以說是超級聰明了,在大清朝整個歷史上,也能排在前50名裡面。但是袁枚啊,特別沒有耐性,「不耐」。幹啥都沒長性,信馬由韁喜歡自己做自己。因為封建社會啊禮教吃人,他就不想干唄,所以放浪形骸,自得其樂。也因此呢,一輩子其實也算是在反抗當時的體制了。連寫詩什麼的都不想按照格律去寫,這方面倒有點像葉芝了有沒有?
但是,袁枚也就停在這里,剛剛有新的苗頭,就停下來轉身他顧。最終沒能像曹雪芹一樣,留下有思想的進階之作。——當然,這也不是網紅的主要任務。
7、雜談一:南袁北紀拍馬屁
袁枚過於隨性,過於聰明,過於機巧,所以其實不適合官場。他最大的好處是看清楚了自己,所以利用自己的特性,順著自己的意思,用一輩子的才華換了一個網紅的一生。
袁枚並不自己做飯,站在現在的角度來看,做美食博主其實不合格的。但是當時所謂「君子遠庖廚」,他是第一個大膽稱自己「好味」的「高級知識分子」,只要博博出位,就可以夯實自己的基礎。隨後他就搭建了美食平台,依靠巧妙的運營,夯實並鞏固了自己的核心地位。
當然,雖然在民間,但是要做好網紅也免不了和三教九流打交道。好在袁枚雖然恃才,但並不傲物。善於抖機靈,且善於賺錢的網紅,當然身段是很軟的了。
這里可以講一個南袁北紀拍馬屁的段子。
紀曉嵐拍皇帝的馬屁是這樣做的。據說,乾隆50周年大壽,別人都搜腸刮肚找奇珍異寶,紀曉嵐寫了副對聯:
——四萬里皇圖,伊古以來,從無一朝一統四萬里;
——五十年聖壽,自前茲往,還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千秋一統、萬壽無疆。這馬屁如何?
再看袁枚。26歲的時候去當正處級縣官,去和老師尹繼善告辭,尹繼善說,你小子准備怎麼做官啊?
袁枚說,哦,我准備了一百頂高帽子。尹繼善那是德高望重的國寶級大咖,有些不悅:年紀輕輕不務正業會浪費了你的打好才華啊。
袁枚說,老師啊,你是有所不知,現在的社會都喜歡戴高帽子,像您這樣不喜歡戴高帽子的人真是鳳毛麟角啊。尹繼善很高興。
等袁枚出來的時候,逢人就說,一百頂高帽子,現在就剩下九十九頂了!
再比如,袁枚見到和?兄弟倆年幼的時候,這哥倆還挺落魄的,而且和?比袁枚小了34歲!但是袁枚說: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將來兩位都是棟梁之才!後來果然如此!——當然這也就是他隨處撒高帽的結果唄。微博轉發一條,你真失敗了還好意思拿出來曬嗎?這也就是袁枚,雖然作為美食第一網紅,但是拍馬屁不分高低貴賤。
因為袁枚這一輩子啊,風流成性,男女通吃,凡是傷風敗俗的事,他都幹了,但是因為是自給自足的網紅,又不在乎外面的聲譽,所以別人似乎也沒啥辦法。
但是當時在江寧做知府(正局級幹部)的官二代劉墉劉羅鍋有點看不下去了。覺得這個人「傷風敗俗」,就決定根據「朝陽區群眾」的舉報搞一搞他,打消這股「不正之風」。劉墉比袁枚還小2歲,但是人家是官二代,父親劉統勛當過宰相(正國級,相當於總理)。劉墉才不怕袁枚的網紅身份,正好還可以藉此立威。
袁枚對於此當然沒有任何負擔,據說立刻就給劉墉寫馬屁詩吹捧劉墉,然後又找到當時的大咖朱筠出來求情,才保住了腦袋。
順便說一句,朱筠也是了不起的人物。他接受了袁枚的死對頭章學誠的建議,向乾隆主張修書,《四庫全書》編撰由此開始,後來紀曉嵐做了四庫全書的總負責人。朱筠以前給劉羅鍋的父親劉統勛做參謀,所以對劉墉也說得上話。
8、雜談二:風流成性,男女通吃
沒有官場,自己賺錢的網紅,當然賺了錢怎麼花就是自己的事了。
袁枚一生納妾眾多,有姓氏記載的就有十人,據說袁枚八十大壽時還納了一妾。70多歲時,搞了一個小姑娘,人家曾祖父和袁枚童年參加科舉??前面提到他搞教育,就收了很多女學生。但這並不算什麼,袁枚還是個雙性戀!
他對龍陽之美心嚮往之。《隨園軼事》中載:「先生好男色,如桂官、華官、曹玉田輩,不一而足。而有名金鳳者,其最愛也,先生出門必與鳳俱。」有各種李郎、慶郎、桂郎、曹郎、吳郎、陸郎??
據說過了60歲,他還收了一個叫劉霞裳的弟子,據說特別年輕特別美好,應該比郭敬明旗下的男作家好很多。所以每次出遊登山,一定要帶著。
而且,袁枚還可攻可守:「夫狎我者,愛我也。」還說:「平生每好居人後,今日還應讓弟先。」這詩還是很「性靈派」的,你看現在我一說,你還會懂!
鄭板橋比袁枚大23歲,但是一直在民間混,是先成為網紅,後來才做過縣令,後來又繼續網紅事業。順便說一句,袁枚不喜歡鄭板橋的字,鄭板橋也不喜歡袁枚的美食。鄭板橋提倡田園之味。
乾隆22年,袁枚已經是美食網紅,認識了鄭板橋,他就很高興哇,早年間網紅屆的扛把子啊,就一直往來。還給鄭板橋說:哎呀哎呀,即使美男子犯了錯誤,也不要打壞他的屁股。(楊鴻烈《袁枚年譜》)
所以章學誠最討厭袁枚,覺得袁枚這樣的人渣應該被凌遲。
不過袁枚生活腐朽,而且各種東西都很不堪,但是在美食上,他的貢獻是非常顯著的。而且在封建文化中,袁枚是至孝之人。辭官回家就是侍奉老娘,一直到67歲老娘離世,才開始全國巡迴旅遊。
此外,因為外面誘惑太多,袁枚在學術上始終未能大成。這也是因為他對傳統過於反對,但是對於開山建派又缺乏耐性所致。他的很多詩書生活,已經有全新氣象,但是因為銳氣不足又止步不前。
我們可以簡單領略一下:
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
阿婆還是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
/
偶尋半開梅,閑倚一竿竹。
兒童不知春,問草何故綠。
/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
寒夜讀書忘卻眠,錦衾香盡爐無煙。
美人含怒奪燈去,問郎知是幾更天!
是不是別開生面,特別有情趣?而大家都學過的《祭妹文》則飽含深情:「嗚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後又不可知;哭汝既不聞汝言,奠汝又不見汝食。紙灰飛揚,朔風野大,阿兄歸矣,猶屢屢回頭望汝也。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9、尾聲:自輓聯
最後說一說袁枚——這個清朝收入排名第一的網紅,最後的故事。
袁枚一生風流倜儻,但是膝下無子。曾過繼了一個兒子,然後有一個算命先生給袁枚算了一卦,說:哎呀不得了了袁枚先生你63歲會有一個兒子,然後你76歲壽終。
這種算命的一般來說,都沒啥可留意的。但是可巧,一直以為自己不能生子的袁枚,果然在63歲上得了個兒子。
到了76歲那年,袁枚就開始等死。當然也不是白等啊,他給自己做輓歌,自己輓歌自己——當年馮小剛的電影里提前給自己辦葬禮,這些袁枚早就玩過了。
袁枚不僅自己給自己挽,還號召大家一起挽。在這個名為《腹疾久而不愈,作歌自挽,邀好我者同作焉,不拘體,不限韻》的輓歌中說:「人生如客耳,有來必有去。其來既無端,其去亦無故。??逝者如斯夫,水流花不住。但願著翅飛,豈肯回頭顧???」
有沒有點像朋友圈裡很多騷人的打油詩?
他邀請別人寫,別人不給寫,他在家裡就催人家《見諸公挽章不至,口號四首催之》:老夫未肯空歸去,處處敲門索輓詩。
我擦你們要是現在不寫,我就天天敲門。。。
袁枚等死一直等到除夕夜,然後就留遺囑啊什麼的,直到新的一年過去,袁枚這個高興啊,一口氣寫了7首打油詩。然後又活了6年才算完。
無獨有偶,南袁北紀的紀曉嵐也活了82歲,也給自己寫了自輓聯。
說起來紀曉嵐能和袁枚在一個咖位上,必然是有共同點的。紀曉嵐在吃這個方面完全不養生,據說,只吃豬肉,不吃米,偶爾吃一點谷面,每次就吃十來盤豬肉。然後就喝茶。紀曉嵐自己都說,自己是野怪轉世。然後紀曉嵐對女色比袁枚可是要厲害多了,采蘅子的《蟲鳴漫錄》說,紀曉嵐每天上班前(早朝)來一發,下朝後來一發,到了中午來一發,到了傍晚來一發,睡覺之前來一發。
據說在編輯《四庫全書》值班期間,因幾天沒有姑娘,紀曉嵐「兩睛暴赤,顴紅如火」。乾隆了解情況之後,就賜給紀曉嵐兩個宮女。紀曉嵐就稱之為「奉旨納妾」雲雲。
紀曉嵐也是聰明甚於智慧的,抖機靈程度不遜於袁枚。雖然一直在皇帝身邊,也是當時的網紅。不過最終也是沒有文化上的大成。這一點,紀曉嵐甚至不如袁枚。袁枚還解構了封建文化,質問是否有「道統」這回事,而紀曉嵐的才華最後做了編輯,當然稱職,只是未精進。
在紀曉嵐臨終前,和袁枚一樣,他也給自己自挽: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
——一葉浮萍而已。
10、美食網紅自媒體的業績總結
33歲放棄官職做美食網紅,67歲開始全國巡遊,到了82歲離世。袁枚過了50年無拘無束的網紅自媒體生涯。按照正史的視角來看,虛度半生,但是從個性解放的角度,他也可以算是先驅。而且在美食方面,雖然他始終不及蘇東坡中華美食第一人的地位和名氣,但是在大清朝首屈一指,而且依靠網紅生涯活得非常自如,還給孩子們賺下了萬貫家財。這不能不說「網紅財富榜第一人」當之無愧。
總結袁枚的美食網紅之路,我們可以看到以下基本脈絡:
①建IP、建平台、進行導流
隨園建成和免費開放,進行導流。
②發掘頭部效應
吸引業界大咖頻頻光顧,猶如明星效應。
③建立行業標准
隨園食單不僅是輸出價值觀,而且還要建立行業標准。
④抓住熱點營銷
無論是拒絕皇帝還是說自己這里就是「大觀園」(主要是曹雪芹不屑於和袁枚打這個官司),都是要利用好熱點。
⑤日常運營配合爆款宣傳
特立獨行我行我素,放飛自己的袁枚無時不刻處於風口浪尖之中,等於免費給自己做了很多宣傳。
——如是運作多年,等到袁枚去世後,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超過2萬兩銀子,還有各種古玩、書籍典藏、以及一個300畝知名的園子。
袁枚的子孫繼續經營隨園,依然是達官貴人到南京一定要去的景點,而且每年都有數以十萬計的優客前來。遊客們每年都會把園門的門檻踏爛。
到了道光年間,隨園就開始衰敗。等到了太平天國進駐南京時,隨園被大面積破壞,園子被開墾成糧田。據說,袁枚有個孫子曾在蘇州做縣令,把太平軍打得元氣大傷。但是就算沒有這個典故,太平軍也不會允許這樣的園子長期存在。
時代過去了300年,我們現在無意去臧否古人,只是從中尋覓當時美食之源,為我們的今天做一桌好飯。
D. 唐詩與宋詞各自的特點及它們的別區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顆明珠,唐代被稱為詩的時代,而宋代則被稱為詞的時代。詞源於民間,始於唐,興於五代,盛於兩宋。在宋代,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興起,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強烈。
在宋詞的發展繁榮過程中,整個社會的導向作用同樣十分明顯。如果說唐代的詩人在某種程度上還只是供皇室及其統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麼宋代的詞人已由被別人欣賞而一躍登上了政治舞台,並成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個個愛詞,宋代大臣則個個是詞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都是當時的著名詞人。在封建社會中從不出頭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為一代詞宗,名垂千古。在當時的科舉考試中,流傳著這樣的諺語:「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見詞人蘇軾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會的認同和推崇,宋詞才得以佳篇疊出,影響久遠。
原因如下:
① 兩宋城市手工業、商業經濟的繁榮,是宋詞興盛的物質基礎.
② 市民階層的擴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豐富的文化娛樂生活.
③ 兩宋社會矛盾尖銳,文學家用詞更能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先講宋詞的成就。詞源於唐代的曲子詞,句子有長有短,和樂曲緊密結合在一起,可以歌唱。由於宋代商業發展、城市繁榮,市民數量不斷增加,能夠歌唱的詞比其他形式的文學作品更適應市井娛樂生活的需要,而當時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銳,句子長短不齊的詞也更便於抒發人們憂國憂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漸興盛起來,取代詩而成為文學的主流。課文按北宋前期、北宋中後期和南宋四個階段,分別介紹了柳永、蘇軾、李清照、辛棄疾與陸游的詞作風格及其成就。柳永是北宋詞壇婉約派的重要代表。他長期在都市裡生活,作品多表現城市的繁華和男女的悲歡離合之情,尤長於抒寫羈旅的孤寂與鄉愁。他的詞作,多採用俚俗口語,通俗生動,「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葉夢得:《避暑錄話》),因而流傳很廣。他的詞作,還大量融入鋪敘的成分,不僅擴大詞的境界,也為元曲的發展開啟了門徑。蘇軾是北宋中後期豪放派的開創者和主要代表,他的詞作題材十分廣泛,大大拓展了詞的內容,並以豪邁奔放的感情,為詞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兩宋之交的李清照,是傑出的婉約派女詞人,她提出「詞別是一家」的主張,善於用白描手法、淺白詞句,表達內心的真實情感。南宋的辛棄疾和詩人陸游,主張積極抗金,作品都以豪放為主,深刻地表達了恢復中原的強烈願望,蘇軾和辛棄疾是宋代最具代表性、成就最高的詞作家,教材還在「歷史縱橫」小欄目和圖注中分別介紹了他們的生平。必須指出的是,宋代的豪放派作家,作品以豪放為主,但也寫出一些非常動人的婉約詞,並非只是一味地豪放。
詞是一種詩歌藝術形式,是中國古代詩體的一種,亦稱宋詞、曲子詞、詩余、長短句。始於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代,形成於唐代,在宋代達到其頂峰。一開始伴曲而唱,所以寫詞又稱作填詞、倚聲。後來逐漸獨立出來,成為一門專門的詩歌藝術。
詞牌,也稱為詞格,是填詞用的曲調名。詞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節奏。這些旋律、節奏的總和就是詞調。詞與調之間,或按詞制調,或依調填詞,曲調即稱為詞牌,其通常根據詞的內容而定。宋後,詞經過不斷的發展產生變化,主要是根據曲調來填詞,詞牌與詞的內容並不相關。當詞完全脫離曲之後,詞牌便僅作為文字、音韻結構的一種定式。
按長短規模分,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一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一首詞,有的只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按音樂性質分,詞可分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麴、纏令、諸宮調九種。
按拍節分,常見有四種:令,也稱小令,拍節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長之的;近,以音調相近,從而引長的;慢,引而愈長的。
按創作風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約派和豪放派
一、宋詞對唐詩的繼承關系
「唐詩宋詞」一語,宋詞與唐詩並稱,不唯標示「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之義,而且也說明,宋詞是庶幾可與唐詩媲美的一大詩體。宋季承唐,然而如魯迅先生所言,好詩差不多已被唐人作完了。所以,到了宋代,宋人在詩歌創作方面,要不落唐人的窠臼,確乎很難。但是,唐人所留下的豐富的文學遺產,宋人也並不有白白浪費,而是將它們更多更靈活運用在「詞」這一詩歌體式上,使詞在宋代獲得了空前絕後的發展。
我們在論宋詞與唐詩的關系時,往往更多的注意於宋詞與唐詩的區別。差別的確是主要的也是重要的,在本書的宋詞部分,筆者也主要著眼於宋詞最主要的藝術特徵(當然也是與唐詩的不同之處)來展開論述。但在此緒論中,就像我們在論述唐詩的藝術特性前必須先說明唐詩對前代的繼承關系一樣,我們也必須先說明宋詞對唐詩的繼承關系。
可以肯定地說,宋詞能取得如此顯赫的成就,如果不是建立在唐詩如此卓越的成就和如此純熟的技巧之上,是絕對不可想像的。從後來挖掘出來的敦煌曲子詞來看,詞在進入文之手以前,除了它的句式長短參差不齊外,與此前的民間歌謠並沒有什麼兩樣,一樣的主要是採用那種簡單、質朴、直率的表現方法。到中晚唐文人開始實驗填詞以後,就像一切民間文學向文人的文學的轉變一樣,詞也就不知不覺地發生著變化,漸漸地帶有了文人的因而也是更藝術化的色彩(當然,也會有負面影響,例如少了質朴和直率,但這比竟是次要的)。最早實驗詞的創作的白居易、劉禹錫,尤其是後來大量進行詞的創作的溫庭筠、韋庄等,他們本就是唐的重要詩人,他們的加入,必然地會把他們在詩歌創作中的種種技巧,帶到詞的創作中來。另外,五代、宋的詞作者,也幾乎都是詩人,他們一面作詩、一面填詞,唐詩的各種技巧自然就會融匯、滲入到詞的創作中去,使詞的創作更加精美。實際上,我們只要對宋詞的藝術稍稍加以分析,就會發現,宋詞在意象、寫景抒情手法的運用方面,在詞的境界營造方面,甚至在語言的錘煉、借代、典故等手法的運用方面,與唐詩都有著明顯的繼承關系。倒如下面秦觀的名詞《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鏟盡還生.念柳外青驄別後,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
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
春風十里柔情,怎奈何、歡娛漸隨流水.素弦聲斷,翠綃香減,那堪片片飛花弄晚.
蒙蒙細雨籠晴,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相對於詩,這是一首地道的詞,它的情韻、它的色澤、它的意境,都是地道的詞味兒的。但是如果我們再仔細一品味,卻發現它在很多方面,與唐詩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例如首句的「倚危亭」,看似是詩人的獨創,但實際上,登高抒懷、寄愁正是唐詩人常用的寫法,此類例子可以說是舉不勝舉,例如杜甫的「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登樓》)、杜牧的「樓倚霜樹外,鏡天玩一毫」(《長安望秋》)、李商隱的「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州」(《安定城樓》)、許渾的「一上高樓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州」(咸陽城東樓);甚至是「危」字的用法,也找得出唐詩的淵源,如杜甫的「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李商隱的 「江風揚浪動雲根,重碇危檣白日昏」(《贈劉司戶賁》)至於接下來的以「芳草」比喻「恨」,以「萋萋」形容「芳草」,那更是唐詩中常見的意象和寫法;甚到 「鏟盡還生」一語,也並非完全沒有借鑒,例如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賦得古原草送別》)、孟浩然的「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下面的「柳外」、「青驄」也一樣,單純的「柳」的意象就不用說了,就是以「柳外青驄」來暗示戀情、離別的寫法,也不是完全無所本的,如李商隱的《無題》中就有「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待好風」、儲光羲的《釣魚彎》中就有「日暮待情人,維舟綠楊岸」,雖然它們之間有較大的區別,但也不能說它們完全沒有聯系。至於「青驄」代車馬、「紅袂」代女性的寫法,也是唐詩中龐大的借代體系中所有的。至於下片中「夜月、春風、飛花、細雨、黃鸝」的意象,以及用大量的類似意象來渲染愁緒的寫法,以及它所創造的迷朦的意境,與唐詩都有著直接的借鑒關系。例如下面韋應物的《寒食寄京師諸弟》:「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把酒著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也運用了大量的這類意象來渲染愁緒,其意境也有些相似。就是「娉婷、一簾、十里柔情」這些詞語及其組合,應該說與唐詩也是有關系的,如杜牧的《贈別二首》(其一)中,幾乎就包含了所有這些意象和句式,其詩如下:「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筆者選擇秦觀這片詞來說明宋詞對唐詩的繼承關系,並不是它與唐詩有特別多的雷同處、借鑒得特別多,這實在是宋詞創作中的一個普遍現象。這並不足怪,下如唐詩是在前代巨大遺產的基礎上創新、 發展一樣,宋詞亦是在唐詩豐富的遺產的基地上進行創造的。
論到這種繼承性,這里自然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即,宋詩與宋詞都繼承了唐詩這一遺產,那麼,為什麼宋詩的成就遠在唐詩之下,亦不及宋詞呢?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即,詩與詞不同的體式是造成這一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更好地說是這一問題,我們不妨先打一個也許不十分恰當的比喻:唐詩的創作藝術好比是一種專利,宋詩人把這種專利拿來製作同一種東西,盡管他們並非完全沒有創造、沒有革新、沒有增補,但是他們製作的畢竟是詩,是同一種東西,因此,這些東西一上市,就會被人窺見雷同處、摹仿處、剽竊處,被人控告侵犯了唐人的專利。正國為此(當然還會有別的原因),宋詩就希望有一點自己的東西,例如詩的議論化和散文化等,但不幸的是,這些東西新則新矣,但卻或多或少地違背了詩的藝術規律。但宋代的詞人則不同,雖然他們也繼承了唐詩的創作藝術,但是,他們製作的卻是另一種東西,是長短句的詞,盡管明眼人也能窺見它們之間的某種繼承關系,但這卻不會被人視為侵犯了專利。有一種也許較為極端的現象可以證明這一點:宋詞中也有很多摹仿、點化、甚至照搬唐人的詩句的,這種情總如果出現在宋詩中,是萬萬逃不掉蠹魚之譏的。但它出現在宋詞里,情況卻大不一樣,由於詞的長短句式的不同框架、不同的韻味,卻彷彿給唐人原句注入了新的生命。例如晏幾道的《蝶戀花》:
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
衣上酒痕詩里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在這首精彩的詞中,不要說意象、寫景抒情、比喻等技巧的運用上繼承了唐詩的藝術技巧,就是在字面上也有幾處與唐人的詩句有些關系的,最末兩句,幾乎就是杜牧的成句。杜牧《贈別》詩:「多情卻總似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若單以個別的句子來對照,晏幾道是萬萬逃脫不掉書袋之名的。但若從詞的整體來衡量,杜牧的這兩句詩被稍加變化,放在一首結構、韻味全新的詞中,卻並不給人以多少摹仿、陳舊之感。如果借用系統論的觀點來看這樣的現象,就一點也不奇怪:詞對於詩而言,是一個不同的系統,即使同樣的詩句進入詞中,它也會獲得新的系統質。對於這種現象,前人實際也有所認識,例如明王世貞說:「『寒鴉千萬點,流水繞孤村』,隋陽帝詩也。『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少游詞也。語雖蹈襲,然入詞尤是當家。」又如清胡薇元也說:「晏元獻《珠玉詞》集中《浣溪沙•春恨》:『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本公七言律中腹聯,一入詞即成妙句,在詩中即不為工。此詩詞之別,學者須於此參之,則他詞亦可由此會悟矣。」為什麼「語雖蹈襲」的句子,「然入詞家尤是當家」呢?為什麼「在詩中即不為工」,「一入詞即成妙句」呢?這便是因為詞是一不同於詩的新的系統,同樣的詩句一進入詞,就獲得了新的系統質。至於更巧妙無痕跡的化用,那更可以視為一種全新的創造。如此詞中的「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可以說是化用了白居易的《花非花》中的「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秋雲無覓處」。但晏詞化用後,不僅更凝煉,更由於句式的變化,使它比原詩獲得了更深長的韻味。這種現象在宋詞中很多,可以說舉不勝舉。
當然,我們說宋詞繼承了唐詩的遺產,也並不是說宋詞就沒有自己的創造。前面我們說宋詞繼承唐詩的創作藝術生產了一種新的東西,這新的東西之「新」,當然就是唐詩中所沒有的。它最大的新,就是它長短交錯、變化多端的句式,這種句式,打破了唐詩(也打破中國古詩)齊言的傳統,為更自由、委婉、更有韻味的抒情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它的「言長」的藝術特性,就主要是由其句式、韻律及其所帶來的其他藝術技巧所造成的。其次,它之「新」還表現在它的「詩余」功能上、它的「詩余」題材的選擇上。這種新的功能與新的題材選擇,與它特定的體式、句式相結合,又帶來了宋詞一系列新的東西,例如它委婉、傾訴式的抒情韻味、細膩而多層折的描寫、對內心生活更細膩而深入的把握、裝飾設色的藝術、輕麗婉約的風格等。這種種之新,就造成了宋詞與唐詩很不相同的面目。對於宋詞與唐詩的區別,王國維有一段雖然簡約而不失精當的論述,他說:「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這段評述,可以說包含了筆者以上所言宋詞之「新」,包括了它的體制、它的功能、它的題材特點等。在本書中我們探討宋詞的藝術,主要就抓住這些新的方面來進行研究。當然,對於它對唐詩藝術的繼承,我們也會給予適當的關注。
(二)、宋詞的藝術成就十分突出:首先,宋詞不同於一般宋詩的散文化、議論化,善於將抒情與寫景完美結合。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礎上,宋代演為許多中調和長調,在曲折動宕、開闔變化中,使情景緊密交融,其細致、具體、微妙處,有的甚至勝過唐詩。其次,宋詞又長於比興,多以微妙而又細致的比興手法,藉景物表達內心復雜而隱幽的感情,常以香草美人的傳統來寄託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再次,宋詞形成了眾多的藝術風格。宋詞雖沿襲著唐五代的傳統以抒發感情、性靈為主,形成「詩庄詞媚」的分野,以婉約為宗,但後來由於時代生活的變化,題材的擴大,藝術個性得到重視,藝術手法漸趨多樣,所以使宋詞風格在婉約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高曠清雄、典雅精工、騷雅清勁、密麗險澀等多種風格。
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強大的國力、兼收並蓄的文化精神與豐厚的文化積累,為唐詩的繁榮准備了充足的條件。眾多偉大、傑出的詩人把我國詩歌藝術的發展推向高峰。今天可考的唐詩作者三千七百多人,可見存世唐詩五萬四千餘首。這不過是唐詩的一部分,但我們從中已經可以大略窺見當時詩歌繁榮的面貌。
唐代初期,詩歌創作仍受南朝詩風的影響,題材較為狹窄,追求華麗詞藻。待到被稱為「四傑」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出現,才擴大了詩的表現范圍,從台閣走向關山和塞漠,顯示出雄偉的氣勢和開闊的襟懷。他們無論寫邊塞,還是寫行旅、送別,都有著這樣的情思風貌。在詩的體式上,這時完成了五七言律體的定型。律詩屬於近體詩,是相對於古體詩而言的。古體分四、五、七言和雜言,平仄沒有限制,也不求對偶。近體詩平仄和押韻有一定的體式,也要求對偶。律體的定型,對我國詩歌的發展影響深遠,它成了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主要體式。
在初唐的後期,出現了兩位重要詩人:陳子昂和張若虛。陳子昂主張詩應該有所寄託。他的38首《感遇》詩,就是這一主張的實踐。但他寫得最好的詩是那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抒寫不遇的悲愴,但其中蘊含的是自信和抱負,情懷壯偉,有一種得風氣之先而不被理解的偉大孤獨感。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寫月夜春江明麗純美的境界,融入濃烈情思和深刻哲理,婉轉的音調,無窮的韻味,創造出了非常完美的意境。陳子昂和張若虛藝術上的成熟,透露出盛唐詩歌行將到來的信息。
盛唐是唐詩發展的高峰。此時詩壇群星輝映。王維和孟浩然善於表現山水田園的美,表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那種寧靜平和的心境。王維的山水詩融詩情畫意於一體,把人引向秀麗明凈的境界,那境界里洋溢著蓬勃生機。《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雨後的松林間月色斑駁,流泉琮 。浣紗女踏著月色從竹林間喧鬧著歸來;漁人正分開荷葉搖舟遠去。山村之夜,如詩如畫。他還有一些詩,寧靜中帶幾分禪意。在唐代的重要詩人中,他是受佛教思想影響最為明顯的一位。但他不是一位完全遁世的詩人,有些詩寫得慷慨激昂,有的詩表現出濃烈的人間情思。那首《送元二使安西》,由於寫出了人們深情惜別時的普遍感受,後來被編入樂府,成為離筵上反復吟唱的歌曲《陽關三疊》。孟浩然善於用最省凈的筆墨,寫山水田園的秀美。《過故人庄》寫做客田家的喜悅,恬靜的農舍,真摯的友情,充滿濃郁的生活情趣。《春曉》寫春日那種明媚靜美舒暢的感受。那首《宿建德江》,只用20個字,便寫出了無盡的情思韻味:「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暮煙籠罩中的一抹樹林,一輪水中月影。在這朦朧而明凈、深遠而靜謐的境界中,彌漫著一縷淡淡的鄉愁。孟浩然的許多詩,都這樣以極儉省的文字,表現多重境界和情思。這時和王維、孟浩然的詩歌風格相近的還有常建、儲光曦等人。
盛唐有一些詩人,善於寫邊塞生活,如王昌齡、高適、岑參、祖詠等。他們大都到過邊塞,領略過邊塞的壯麗景色,嚮往邊塞立功。在他們的詩中,祖國山河的壯美與保家衛國的豪邁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王昌齡寫了二十幾首邊塞詩,最有名的是《出塞》《從軍行》。他的邊塞詩有一種深厚的歷史感和清剛的風格。其他題材的詩他也寫得很好,七言絕句有極高的藝術成就。高適的詩風趨於雄壯慷慨:「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塞下曲》)從這首詩里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豪俠氣質。邊塞詩人的代表,還有岑參。他寫邊塞風物的雄奇瑰麗,寫軍人的豪雄奔放。荒漠與艱苦,在他筆下都成了充滿豪情的壯麗圖畫。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風貌、代表盛唐詩歌高度藝術成就的,是偉大詩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邁、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嚮往建功立業的詩人。他的詩充分表現了盛唐社會士人的自信與抱負,神采飛揚,充滿理想色彩。他的詩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極大地豐富了古體詩的表現技巧,把樂府詩的寫作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絕句和王昌齡的七言絕句一起被後世推為唐人七絕的代表作。他的詩有著鮮明的藝術個性:爆發式的抒情、變幻莫測的想像和明麗的意象。他把樂府和歌行寫得有如行雲流水,感情噴涌而出時,便如黃河之水,奔騰千里,一瀉而下。他生於盛唐,感受著盛唐昂揚的時代精神,晚年又親眼看到唐代社會的衰敗,理想和現實之間產生巨大反差。他的詩里既有建立不世功業在指顧之間的信心,又常常有憤慨不平和對於朝廷黑暗的抨擊。他曾經奉詔入京,供奉翰林,得到唐玄宗的賞識,他以為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得意揚揚。不久被權臣毀謗,被逐出朝廷,他才明白朝政其實已經腐敗不堪。他說自己是「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值一杯水」,有才華而不得重用;而痛斥那些庸才卻春風得意,「驊騮拳不能食,蹇驢得意鳴春風」,直罵那些奸佞之徒「董龍更是何雞狗!」即使處在失意的境況中,他也不忘報國。安史亂起之後,他前後兩次從軍就是證明。他的詩想像瑰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處。前人評他的詩,說是「發想無端」,《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都是例子。在想像之中,又常常帶著誇張的成分,寫愁生白發,說是「白發三千丈」;寫廬山的五老峰,說是:「青天削出金芙蓉」;寫黃河,說是「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他是一位富於想像的詩人,他的詩常常帶著強烈的主觀色彩。又由於他性格開朗豪放,他的詩意象明麗清新、色彩鮮艷。他純然是一位天才的詩人。
當時另一位偉大詩人,是被後人稱為「詩聖」的杜甫。杜甫比李白小11歲,兩人的深厚友情成為千古傳頌的文壇佳話。杜甫的青年時代,和許多盛唐詩人一樣,都有過「裘馬輕狂」的漫遊生活。但是他的主要活動是在安史之亂以後。他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有「致君堯舜」的抱負,而一生卻窮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體驗到民眾的疾苦。安史之亂給唐代社會帶來巨大的破壞,半個中國淪為丘墟。杜甫在戰火中流離轉徙,寫下了《北征》民生疾苦的詩作。戰爭中許多重大事件、戰爭帶來的破壞、戰火中百姓的心態,在杜詩中都有極為生動的反映。唐代沒有任何一位詩人,像他那樣深廣地反映安史之亂的歷史,因此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由於自身的坎坷遭遇,對百姓的苦難深有感觸,發為歌吟,家國之痛與個人的悲哀也就融為一體。《春望》《登樓》《登岳陽樓》都是這樣的詩。「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百感交集,既是身世之感又是家國之悲,已經很難分開了。唐詩到杜甫是一大轉變,題材轉向寫時事、寫底層百姓的生活;寫法上採用敘事和細節描寫,在敘事和細節描寫中抒情。為便於寫時事,他多用古體,但他的更高的成就是律詩。在他一千四百多首詩中,律詩佔百分之七十以上。他的律詩的成就,主要是拓寬了表現范圍,盡力發揮律詩這一體式的表現力,既嚴格遵守格律規則,又打破格律的束縛。變化莫測而又不離規矩,寫得出神入化。像《春望》詩,都是例子。有時為了更完整地表現一個事件或由某一事件引起的感想,他採用組詩的形式。用組詩寫時事,是杜甫的創造。律詩,尤其是七律,到了杜詩,是高度的成熟了。在藝術手法和藝術風格上,杜甫與李白不同,李是感情噴涌而出,杜是反復詠嘆;李是想像瑰奇,杜是寫實;李是奔放飄逸,杜是沉鬱頓挫。一般認為,在中國的詩歌發展史上,杜甫帶有集大成的性質,對於後來者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唐代中期,詩歌的發展走向多元化,出現了有明確藝術主張的不同流派。韓愈、孟郊和他們周圍的一些詩人,在盛唐詩歌那樣高的成就面前,另尋新路。他們追求怪奇的美,重主觀,常常打破律體約束,以散文句式入詩。在這一派的詩人里,李賀是一位靈心善感、只活了27歲的天才詩人。在他的詩里,充滿青春樂趣的五彩繽紛的世界,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與過早到來的遲暮之感交織在一起。他的詩,想像怪奇而豐富,意象色彩斑斕,而且組合密集。在這個詩派里,他的詩有著特別鮮明的風格特徵。這時的另一個詩派,以白居易、元稹為主。他們主張詩應有為而發,應有益於政教之用。白居易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元、白都寫有新題樂府,表示了對於國家的關心、對於黑暗現象的抨擊和對於生民疾苦的同情。白居易的50篇新樂府,有寫得好的,如《賣炭翁》等。在藝術表現上,白居易主張要寫得通俗易懂,趣味與韓、孟詩派正好相反。白居易既寫有大量的諷喻詩,也寫了不少閑適詩,而藝術上最成功的,是長篇歌行《長恨歌》和《琵琶行》。中唐的著名詩人還有柳宗元和劉禹錫,他們的藝術趣味既不同於韓、孟,也不同於元、白,而有著自己的特點。
晚唐詩歌又一變。中唐的那種改革銳氣消失了,詩人們走向自我。這時出現了大量寫得非常好的詠史詩,杜牧、許渾是代表。杜牧是寫詠史詩的大手筆,對於歷史的思索其實是對於現實的感慨,歷史感和現實感在流麗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蒼茫的嘆息中融為一體,《江南春》都是詠史佳作。晚唐藝術成就最高的一位詩人是李商隱。唐詩的發展,到盛唐的意境創造,達到了意象玲瓏、無跡可尋的純美境界,是一個高峰。杜甫由寫實而走向集大成,是又一個高峰。中唐詩人在盛極難繼的情況下,另闢蹊徑,或追求怪奇,或追求平易,別開天地,又是一個高峰。詩發展至此,大有山窮水盡之勢。李商隱出來,以其深厚的文化素養、驚人的才華,開拓出一個充滿朦朧、幽約的美,讓人咀嚼回味的詩的境界,達到了新的高峰。他是一位善於表現心靈歷程的詩人,感情濃烈而細膩。他的愛情詩深情綿邈,隱約迷離,刻骨銘心而又不易索解。他的不少詩(特別是無題詩)情思流動是跳躍式的,意象組合是非邏輯的,意旨朦朧而情思可感,往往可作多種解釋。他的藝術技巧,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極大地擴大了詩的感情容量,為唐詩的發展作出了最後的貢獻。
E. 紀曉嵐的名對,包括由來典故
紀曉嵐是清乾隆時期名士.
一日,紀曉嵐在皇宮南書房值事.時值冬日,紀曉嵐一身冬衣,手中拿著象徵文人的扇子.
一老太監見到他這身打扮,自持有些學問,便想取笑紀曉嵐.於是走到紀曉嵐身邊,對紀曉嵐說:我有一副對聯,不知紀學士可能給對個下聯?紀曉嵐忙說:請講.於是老太監便冷笑著說:小翰林,穿冬衣,拿夏扇,一部春秋曾讀否?這對聯出的相當厲害,為什麼,一副對聯春夏秋冬全占齊了.太監原以為能讓紀曉嵐無言以對.可以笑話紀曉嵐一下.誰知紀曉嵐口中說道:得罪了.老太監,生南國,來北地,那個東西還在么?
老太監無言以對,悻悻離去.
一部電視連續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使得原來不知道紀曉嵐的人也知道紀曉嵐了。在民間留下無數幽默傳說的紀曉嵐,乃乾隆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總纂《四庫全書》,著有《閱微草堂筆記》,但由於他生前對自己的書法不以為然,極少為人題字,連自己的著作也往往口述讓人執筆,因此不像同朝為官的劉墉等名臣那樣留下較多墨寶。最近筆者見到一幅紀曉嵐書寫的對聯,堪稱難得了。該對句為:「匣里夜光滄海月,賦中秋色廣陵濤。」文氣中透出凜然豪氣。盡管他自稱「不入書家」,恐怕更多是因為閱盡千古文華的他不屑以此自許耳。畢竟從4歲起至老未嘗離過筆硯,其書雖非刻意經營,自有一派書卷氣息。
紀曉嵐的墨寶傳世不多,但所作名對傳誦下來的卻不少。如他「提前」給自己寫的輓聯:「浮沉宦海為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極盡自嘲之能,卻無不貼切。除了自嘲,他另有一幅長對將古來帝王將相文豪與戲曲舞台角色等相提並論,調侃嘲弄,頗顯這位歷經40年宦海生涯的智者對功名霸業的參悟。此聯如下:
「二帝生三王凈五伯七雄醜末耳,漢祖唐宗也稱一時名角,其餘拜相封侯不過扛旗打傘跑龍套;
四書白六經引諸子百家雜曲也,李白杜甫能唱幾句亂彈,此外咬文嚼字總是沿街乞討耍猴兒。」
乾隆:「天作棋盤星作子,誰個能下?」
紀曉嵐:「地為琵琶路為弦,何人能彈。」
乾隆要求用十個「一」組成一首詩
紀曉嵐:「一笠一蓑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突然卡殼
乾隆大呼一聲,手拍桌道:「接不下去了吧。」
紀曉嵐:「一拍一呼加一笑,一人獨釣一江秋
F. 龔自珍的詩句
以下是龔自珍最有名的幾首:
己亥雜詩(其一)
浩盪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專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屬護花。
己亥雜詩(其二)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雜詩(其三)
少小無端愛令名,
也無學術誤蒼生。
白雲一笑懶如此,
忽遇天風吹便行。
龔自珍的詩多達數百首,在別處均可查到,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G. 魚象徵了什麼
1、 浙東一帶有和魚有關的婚俗,新媳婦下花轎時,隨手把些銅錢撒在地上。銅錢俗稱銅子,新媳婦撒它喚作「鯉魚撒子」,說是鯉魚產的卵子多,意味著繁殖能力強,「子孫滿堂」。
2、魚的造型、紋路,以及魚鱗、魚尾巴的造型和紋路,在中國傳統首飾中應用的很多,不僅生動有趣,洋溢著對生活的熱愛,並且寓意美好,是吉慶、富裕、夫妻恩愛、愛情幸福、前途美好和幸運的象徵。
3、魚的繁殖能力特別強,又迎合了中國傳統多子多福的、人丁旺盛的幸福生活期盼。魚兒離不開水的自然現象又是魚水之歡的情感表達,寄託了男女情深、夫妻恩愛、伉儷美滿的情意。
4、魚有「余」的斜音,象徵著年年有餘,吉慶有餘的意思。
(7)蠹魚典故擴展閱讀:
魚,為人們所喜愛,除了它的食用價值外,還由於它是一種美好的文化象徵。例如,古人寄信時常把書信結成雙鯉形狀寄遞。對此,唐代詩人李商隱《寄令狐郎中》詠有:「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相傳,更早的時候,人們以絹帛寫信,把它裝在真鯉魚腹內傳給對方,因稱「魚箋」。
漢代蔡邕作有一首樂府詩描寫這樣的信件:「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因為,它又有「魚素」的美稱,並形成「魚傳尺素」的文學典故。隋、唐二代,朝廷頒發有一種信符,符由木雕或銅鑄成魚形,時稱「魚符」、「魚契」;由於要把傳遞的信息書寫在符上,故又稱為「魚書」。
使用此符時,把它剖為兩半,雙方各執半邊魚符,以備雙方符合作為憑信。宋代的時候,為了顯示使用者的高貴身分,有以黃金原料製作的魚符。歷代以魚為主題,寓意吉祥的文化活動,有魚燈、魚舞以及和魚有關的詩詞書畫。魚燈多見於年節燈會,它燭光閃閃,形象可愛。
南朝梁元帝蕭繹曾做《對燈賦》稱贊它:「本知龍燈應無偶,復訝魚燈有舊名」。冠有魚字的佛教器物名稱有「魚鼓」,俗稱「木魚」,僧侶誦經時有節奏地敲打此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魚文化
H. 輕塵生范甑,積雪擁袁門。的典故,求解。。
這兩個典故比喻賢人雖清貧卻品行高潔,是漢代人物范冉和袁安的故事專。
【甑生塵】《後漢屬書·范冉傳》:范冉字史雲,為萊蕪長。「所止單陋,有時糧粒盡,窮居自若,言貌無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塵范史雲,釜中生魚(蠹魚)范萊蕪。'」o詠生活清貧。
【袁安困雪】東漢袁安沒作官的時候,客居洛陽,很有賢名。一年冬天,洛陽令冒雪去訪他。他院子里的雪很深,洛陽令叫隨從掃出一條路才進到袁安屋裡。袁安正凍得蜷縮在床上發抖。洛陽令問:"你為什麼不求親戚幫助一下?"袁安說:"大家都沒好日子過,大雪天我怎麼好去打擾人家?"洛陽令佩服他的賢德,舉他為孝廉,除陰平長、任城令。見《後漢書·袁安傳》。
I. 灰塵蠹魚同蜘蛛出自哪個典故
這個典故出自梁遇春的《論知識販賣所的伙計》,直接在網上搜索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