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枝綴玉典故
A. 疏影·苔枝綴玉的創作背景
這首詞創作於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與詞人《長亭怨慢·漸吹盡》為同年之作。是年冬,姜夔載雪訪范成大於石湖。他在石湖住了一個多月,自度《暗香》《疏影》二曲詠梅,深蘊憂國之思,寄託個人生活的不幸。
B. 疏影·苔枝綴玉的介紹
《疏影·來苔枝綴玉》是宋代詞自人姜夔的作品。此詞與《暗香·舊時月色》是詠梅的姊妹篇,表現梅的高潔、幽獨,並藉此詠嘆作者自己的身世。上片先繪出梅花不同凡俗的形貌,又表現其孤芳自賞的清姿和高潔情懷,再化用杜甫、王建詩意,把遠嫁異域不能生還漢邦的王昭君故事神話化,將眷戀故國的昭君之魂和寒梅的幽獨之魂合而為一,帶有極深的悲劇意味,境界又極凄美;下片則眼前梅花盛開推想其飄落之時,用壽陽公主及陳阿嬌典故,寓無限憐香惜玉之意,又借笛里梅花哀怨的樂曲,加深悵惋的感情,末二句想到梅花凋盡,唯余空枝幻影映上小窗,語意沉痛。上片以梅喻王昭君,贊美其絕代姿容,哀嘆其客死異域的不幸;下片寫春風吹落梅花,欲重覓幽香,為時已晚。全詞用事雖多,但熔鑄絕妙,運氣空靈,變化虛實,十分自如。篇中善用虛字,曲折動盪,搖曳多姿。張炎《詞源》極口稱道此詞:「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自立新意,真為絕唱。」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評曰:「寄意題外,包蘊無窮。」
C. 疏影·苔枝綴玉的注釋譯文
⑴疏影:詞牌名,姜夔的自度曲。
⑵辛亥:南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
⑶載雪:冒雪乘船。詣:到。石湖:在蘇州西南,與太湖通。南宋詩人范成大晚年居住在蘇州西南的石湖,自號石湖居士。
⑷止既月:指剛住滿一個月。
⑸授簡索句:給紙索取詩調。簡:紙。
⑹征新聲:徵求新的詞調。
⑺把玩:指反復欣賞。
⑻二妓:樂工和歌妓。肆習:學習。
⑼《暗香》《疏影》:語出北宋詩人林逋《山園小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⑽苔枝綴玉:范成大《梅譜》說紹興、吳興一帶的古梅「苔須垂於枝間,或長數寸,風至,綠絲飄飄可玩。」周密《乾淳起居注》:「苔梅有二種,宜興張公洞者,苔蘚甚厚,花極香。一種出越土,苔如綠絲,長尺余。」苔枝,長有苔蘚的梅枝。綴玉,梅花像美玉一般綴滿枝頭。
⑾「有翠禽」二句:用羅浮之夢典故。舊題柳宗元《龍城錄》載,隋代趙師雄游羅浮山,夜夢與一素妝女子共飯,女子芳香襲人。又有一綠衣童子,笑歌歡舞。趙醒來,發現自己躺在一株大梅樹下,樹上有翠鳥歡鳴,見「月落參橫,但惆悵而已。」殷堯藩《友人山中梅花》詩:「好風吹醒羅浮夢,莫聽空林翠羽聲。」吳潛《疏影》詞:「閑想羅浮舊恨,有人正醉里,姝翠蛾綠。」翠禽,翠鳥。晉郭璞《客傲》:「夫攀驪龍之髯,撫翠禽之毛,而不得絕霞肆、跨天津者,未之前聞也。」
⑿客里:離鄉在外期間。唐牟融《送范啟東還京》詩:「客里故人尊酒別,天涯遊子弊裘寒。」白石是江西人,當時住蘇州。
⒀黃昏:日已落而天色尚未黑的時候。《楚辭·離騷》:「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⒁「無言」句:杜甫《佳人》詩:「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⒂「昭君」四句: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三:「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王建《塞上詠梅》詩:「天山路邊在株梅,年年花發黃雲下。昭君已沒漢使回,前後徵人誰系馬?」
⒃「猶記」三句:用壽陽公主事。蛾,形容眉毛的細長;綠,眉毛的青綠顏色。《太平御覽》引《雜五行書》雲:「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卧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齣花,拂之不去。皇後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今『梅花妝』是也。」
⒄安排金屋:《漢武故事》載,漢武帝劉徹幼時曾對姑母說:「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盈盈,儀態美好的樣子,這里借指梅花。
⒅玉龍哀曲:馬融《長笛賦》:「龍鳴水中不見己,截竹吹之聲相似。」玉龍,即玉笛。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詩:「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哀曲,指笛曲《梅花落》。此曲是古代流行的樂曲,聽了使人悲傷。唐皮日休《夜會問答》說聽《梅花落》曲「三奏未終頭已白」,可見一斑。故曰「玉龍哀曲」。
⒆恁(nèn)時:那時候。南唐馮延巳《憶江南》詞:「東風次第有花開,恁時須約卻重來。」
⒇小窗橫幅:晚唐崔櫓《梅花詩》:「初開已入雕梁畫,未落先愁玉笛吹。」陳與義《水墨梅》詩:「睛窗畫出橫斜枝,絕勝前村夜雪時。」此翻用其意。 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訪石湖居士。居士要求我創作新曲,於是我創作了這兩首詞曲。石湖居士吟賞不已,教樂工歌妓練習演唱,音調節律悅耳婉轉。於是將其命名為《暗香》、《疏影》。
苔梅的枝梢綴著梅花,如玉晶瑩,兩只小小的翠鳥兒,棲宿在梅花叢。在客旅他鄉時見到她的倩影,像佳人在夕陽斜映籬笆的黃昏中,默默孤獨,倚著修長的翠竹。就像王昭君遠嫁匈奴,不習慣北方的荒漠,史是暗暗地懷念著江南江北的故土。我想她戴著叮咚環佩,趁著月夜歸來,化作了梅花的一縷幽魂,縹緲、孤獨。
我還記得壽陽宮中的舊事,壽陽公主正在春夢里,飛下的一朵梅花正落在她的眉際。不要像無情的春風,不管梅花如此美麗清香,依舊將她風吹雨打去。應該早早給她安排金屋,讓她有一個好的歸宿。但這只是白費心意,她還是一片片地隨波流去。又要進而釕玉笛吹奏出哀怨的樂曲。等那時,想要再去尋找梅的幽香,所見到的是一枝梅花,獨立飄香。
D. 無言自倚修竹是什麼意思
「無言自倚修竹」意思是默默無語,孤獨的倚著修長的翠竹。
這一句出自宋代詞人姜夔的《疏影·苔枝綴玉》。
《疏影·苔枝綴玉》與《暗香·舊時月色》是詠梅的姊妹篇,這兩首詞是文學史上著名的詠梅詞,是姜夔的代表作之一。
原文: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營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譯文:
苔梅的枝梢綴著梅花,如玉晶瑩,兩只小小的翠鳥兒,棲宿在梅花叢。在客旅他鄉時見到她的倩影,像佳人在夕陽斜映籬笆的黃昏中,默默孤獨,倚著修長的翠竹。就像王昭君遠嫁匈奴,不習慣北方的荒漠,史是暗暗地懷念著江南江北的故土。我想她戴著叮咚環佩,趁著月夜歸來,化作了梅花的一縷幽魂,縹緲、孤獨。
還記得壽陽宮中的舊事,壽陽公主正在春夢里,飛下的一朵梅花正落在她的眉際。不要像無情的春風,不管梅花如此美麗清香,依舊將它風吹雨打去。應該早早給它安排金屋,讓它有一個好的歸宿。但只是白費心意,它還是一片片地隨波流去。又要進而釕玉笛吹奏出哀怨的樂曲。
等那時,想要再去尋找梅的幽香,所見到的是一枝梅花,獨立飄香。
(4)苔枝綴玉典故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詞創作於南宋光宗紹熙三年辛亥(1191)冬季,與詞人《長亭怨慢·漸吹盡》為同年之作。當時詞人應邀到范成大退休隱居的蘇州附近的石湖別墅作客。
石湖在蘇州胥門外,孝宗皇帝賜范為別業,有御筆「石湖」二大字刻於山石。范成大是主戰派,曾效仿蘇武出使金國,慷慨陳詞大義凜然。孝宗賜這位大學士石湖庄園,意思就是教他寄情山水莫再過問國事,范石湖心情是憂郁的。
白石在石湖與范成大的會合吟唱,成為文學史佳話。白石在此休養精神居留近一個月,范成大拿出紙來,要姜夔寫兩首新詞。范成大家有凌宵園,園中有梅花。冬雪天,梅花開啟,給姜夔注入了新詞內容。
《暗香》、《疏影》詞牌名出自林逋的《山園小梅》詩中之句,白石自度《暗香》、《疏影》二曲,詠梅使人神觀飛越耳目一新,又深蘊憂國之思、寄託個人生活的不幸。
名家點評
南宋詞人張炎在所著《詞源》中說:詞之賦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自立新意,真為絕唱。意思是說詠梅的詞,只有《暗香》和《疏影》這兩首,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為絕唱。
E. 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用了哪個典故
【出典】 南宋 姜夔 《疏影》
《疏影》 姜夔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版籬角黃昏權,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莫似東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F. 姜夔的詠梅詞
【年代】:宋
【作者】:姜夔——《暗香疏影》
【內容】
辛亥之冬,予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伎肄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
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
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
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
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
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暗香。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
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
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
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疏影。
【鑒賞】:
這兩首詞是文學史上著名的詠梅詞,是姜夔的代表作之一。白石詠梅詞共有十七首,古其全詞的六分之一,此二篇最為精絕。張炎在所著《詞源》中說:詩之賦梅,惟和靖一聯而已,世非無詩,不能與之齊驅耳。詞之賦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自立新意,真為絕唱。
所謂「和靖一聯」,即宋初詩人林逋《山園小梅》中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姜夔非常欣賞其句,就摘取句首二字,以之為「自度曲」詠梅詞的調名。白石是南宋大音樂家,妙解音律,從此二篇詠梅詞亦可看出其獨創之功。
白石詞往往有小序,或述作詞緣起,或紀心緒行蹤,要言不煩,與詞的內容溶為一體,不可分割。從題序看,這兩首詞作於南宋光宗紹熙三年辛亥(1191)冬季,當時詞人應邀到范成大退休隱居的蘇州附近的石湖別墅作客。范成大也喜愛梅花,買園種梅,並著有《梅譜》。白石投主人之雅好,馳騁才華,創作了這兩篇詠梅絕唱。
這二篇詞的主旨令人難以索解。歷代讀者在欣賞它的美妙的詞句的同時,不免要追尋它的言外寄託,於是,勸阻范成大歸隱、哀嘆徽欽二帝北狩、感慨今昔盛衰、懷念合肥舊游等等說法就都出現了。這些說法的是非頗難截然判斷,因為作者是不明言他的寄託的,讀者的理解各有不同也是完全允許的,不論見仁見智,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自成一說。或者說,這兩首詞具有多功能指向,寄託國事,感慨今昔,追念舊游,思戀情人等多種主旨都有,形成一種含混,朦朧之美。
《暗香》、《疏影》在體制上也很有特點。作者自述「作此兩曲」,從音樂上講是兩只曲子:「授簡索句」,從詞篇上說卻是一個題目,兩首詞,也可以說是一首。這種特殊體制為姜夔所首創,我們不妨稱之為「連環體」,兩環相連,似合似分,以其合者觀之為一,以其分者觀之為二。
《暗香》一詞,以梅花為線索,通過回憶對比,抒寫今昔之變和盛衰之感。全詞共分六層。上片,開篇至「不管清寒與攀摘」五句為一層,從月下梅邊吹笛引起對往事的回憶。以「舊時月色」開頭,以往事遞入,落筆便不平凡。已經勾勒出了時空范圍,渲染出了感情基調。回憶舊時,拉開了時間距離;月色在天,撐起了空間境地;眼前的景象勾連著過去的經歷,令人搖曳生情。首句落筆得此四字,「便欲使千古作者皆出其下」(清劉體仁《七頌堂詞繹》)。「喚起」二句,又引入懷人層層盪開,環環相生:由月色寫到「算幾翻照我」,畫出回憶往日情事時的屈指凝神之態;再寫「梅邊吹笛」,在月下笛聲中點出「梅」字,詠物而不避題面,亦見大手筆,直將「藏題」的技法視為細末,不屑遵循;再由笛聲「喚起玉人」,以美人映襯梅花,直欲喧賓奪主,卻急以「不管清寒與攀摘」收住,化險為夷,仍不離詠梅的本題。至此,一幅立體的,活動的,有人有物,有情有景,有聲有色的生活圖景、藝術境界,乃展現在讀者的面前。月色下、笛聲中,一位玉人在犯寒摘梅,境界何其清空幽雅。賀鑄的一首《浣溪沙》中有「玉人和月摘梅花」之句,意境已自高雅幽美,但與姜白石詞相比,仍顯單薄。姜詞「不管清寒與攀摘」一句蘊藏著兩層沒有明說的意思:一是「與」人攀摘,既有與人同摘之義,也有摘梅以贈別人之義,這就暗中用上了「驛寄梅花」的典故,透露了陸凱的詩句「聊贈一枝春」的一層意思;另一層含義是,玉人之所以「不管清寒」,因為她懷著滿腔的熱情,且與外界的「清寒」恰相反襯。
玉人的一片深情密意全都傾注在梅花上,梅花的感情負載就格外厚重了。開頭幾句寫的是回憶中的情景,到「何遜而今漸老」兩句,筆峰陡轉,境界突變,由回憶回到現實,由歡樂往事轉到而今的遲暮之悲。詞人以何遜自此,是說自己年華已逝,詩情銳減,面對梅花,再難有當年那種春風得意的詞筆了。正如詞人所說:「才固老盡,秀句君休覓」(《暮山溪》)。與上五句相比,境界何等衰颯。這是第二層。其實詞人當時年僅三十五六歲,所以這當是自謙之詞。而且何遜寫的那首《揚州法曹梅花盛開》詩,「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梅」等,實在算不得什麼好詩,跟他喜愛梅花,一直掛念著揚州廨舍那株梅樹的心情並不相稱,可是後來,他從洛陽特意趕回揚州,再訪那一樹梅花時,卻彷徨終日,不能下筆,連原先那平庸的詩也寫不出來了。何遜雖有愛梅之心,而其才力不逮,沒有做出好詩來(「春風詞筆」是指他的《詠春風》詩「可聞不可見,能重復能輕。鏡前飄落粉,琴上響余聲」,詠物頗稱工細)姜夔以之自比而表示謙遜不是相當合適嗎?
「但怪得」至上片結尾為第三層,又把筆鋒轉回來,意謂盡管才不附情,見到石湖梅花的清麗幽雅,亦不免引動詩興,以答謝主人的盛情美意。這幾句映照小序,點明題旨。「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也是蘇東坡《和秦太虛梅花》詩「竹外一枝斜更好」之意,是對石湖梅花的具體描繪。以竹枝映襯疏花,寫其形貌姿色;以瑤席映襯冷香,寫其高潔的品性,著墨不多而形神俱現。
下片承上片中寫身世之感。從「紅國」到「紅萼無言耿相憶」是第四層,感情曲折細膩而又富於變化。
換頭余雞獨處異鄉,空前冷清寂寞,內心情感波瀾起伏。「寄與路遙,夜雪初積」,則言重重阻隔,縱然折得梅花也無從寄達,相思之情,難以為懷,只有耿耿於懷,長相憶忘而已。「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詞采甚美。「翠」與「紅」是作者特意選用的艷色,用以與上文的「月」、「玉」、「清」、「瑤」等素潔的字面相「破」,通過對比,取得相得益彰的色彩效果。把翠尊而對紅萼,由杯中之酒想到離人之淚,故曰「易泣」;將眼前的梅花看作遠方的所思,悄然相對,雖曰「無言」,而思緒之翻騰、默默之訴說又何止萬語千言。正是無言勝有言,無聲勝有聲。
「長憶曾攜手處」三句是第五層。由「相憶」很自然地接續到「長記」,於是又打開了另一扇回憶的窗子,寫到當年與情人攜手同游梅林的情景。千樹梅花,無盡(轉載自第一範文網http://www.diyifanwen.com,請保留此標記。)繁英,映照在寒碧的西湖水面之上。這一片繁梅,亦如鄧尉山的「香雪海」,在作者的筆下顯得十分壯觀,比起上文的「竹外疏花」來,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午樹壓、西湖寒碧是詞中名句,境界幽美,詞語精工,冷峻之中透露出熱烈的氣氛。詞情發展至此,終於形成高潮。
最後兩句又是一層,詞筆頓時跌落,寫到梅花的凋落飄零的肅刈景象。「又片片吹盡也」,語似平淡而感嘆惋惜之情卻溢於言表。「幾時見得」,應是一語雙關之詞,梅花落了何時再開?相憶之人分別已久何時再逢?正因為巧妙綰合兩重意思,所以顯得韻味十分深長。
《暗香》重點是對往昔的追憶,而《疏影》則集中描繪梅花清幽孤傲的形象,寄託作者對青春、對美好事物的憐愛之情。《疏影》一篇,筆法極為奇特,連續鋪排五個典故,用五位女性人物來比喻映襯梅花,從而把梅花人格化、性格化,比起一般的「遺貌取神」的筆法來又高出了一層。
上片寫梅花形神兼美。「苔枝綴玉」三句自成一段,它描繪了一株古老的梅樹,樹上綴滿晶瑩如玉的梅花,與翠禽相伴同宿。苔枝,長有苔蘚的梅枝。綴玉,梅花象美玉一般綴滿枝頭。這三句用了一個典故。
講的是隋代趙師雄在羅浮山遇仙女的神話故事,見於曾慥《類說》所引《異人錄》略謂:隋開皇年間,趙師雄調伍廣東羅浮,行經羅浮山,日暮時分,在梅林中遇一美人,與之對酌,又有一綠衣童子歌舞助興,「師雄醉寐,但覺風寒相襲,久之東方已白,起視大梅花樹上有翠羽剌嘈相顧,月落參橫,惆悵而已。」
原來美人就是梅花女神,綠衣童子大亮以後就化為梅樹枝頭的「翠禽」了。作者用這個典故,入筆很俏,只用「翠禽」略略點出。讀者知其所用典故,方知「苔枝綴玉」亦可描摹羅浮女神的風致情態,「枝上同宿」也是敘趙師雄的神仙奇遇。姜夔愛用此典,其《鬲溪梅令》有句雲:「謾向孤山山下覓盈盈,翠禽啼一春」。這個典故,使得梅花與羅浮神女融為一體,似花非花,似人非人,在典雅清秀之外又增添了一層迷離惝恍的神秘色彩。
「客里」三句由「同宿」,轉向孤獨,於是引出第二個典故——詩人杜甫筆下的佳人。杜甫的《佳人》一詩,其首尾雲:「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這位佳人,是詩人理想中的藝術形象,姜夔用來比喻梅花,以顯示它的品性高潔,絕俗超塵,寧肯孤芳自賞而絕不同流合污。北宋詞人曹組《驀山溪》詠梅詞中,有「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的句子,也用了蘇詩和杜詩的典故。詩詞用典,都要經過作者的重新組合與精心安排,姜夔在引出佳人這個藝術形象之前,先寫了「客里相逢」一句,使作品帶上了一種漂泊風塵的知遇情調,又寫了「籬角黃昏」一句,這是與梅花非常相稱的環境背景,透露了一點冷落與遲暮的感嘆,顯示了梅花的高潔品格。
「昭君」至上片結句是詞中重點,寫梅花的靈魂。意謂:梅花原來是昭君的英魂所化,她不僅有絕代佳人之美容,而且更有始終榮辱於祖國的美好心靈。這幾句用王昭君的典故,作者的構思,主要是參照杜甫的《詠懷古跡》五首之三: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一去紫台」句,被姜夔加以想像,強調昭君「但暗憶江南江北」,用思國懷鄉把她的怨恨具體化了:「環佩空歸」一句也得到了發揮,說昭君的月夜歸魂「化作此花幽獨」,化為了幽獨的梅花。為昭君的魂靈找到了歸宿,這對同情她的遭遇的人們是一種慰藉;同時,把她的哀怨身世賦予梅花,又給梅花的形象增添了楚楚風致。
換頭三句推開一筆,說明梅花不僅有美的容貌,美的靈魂,而且還有美的行為——美化和妝扮婦女。
用的是壽陽公主的典故。蛾,形容眉毛的細長;綠,眉毛的青綠顏色。《太平御覽》引《雜五行書》雲:「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卧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齣花,拂之不去。皇後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今『梅花妝』是也。」「猶記深宮舊事」一句綰合兩個典故,王昭君入宮久不見幸,積悲怨,乃請行,遠嫁匈奴,也是「深宮舊事」,「猶記」二字一轉,就引出「梅花妝」的故事來了。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寫出了公主的嬌憨之態,也寫出了梅花隨風飄落時的輕盈的樣子。這個典故帶來了一股活潑鬆快的情調,使全詞的氣氛得到了一點調劑。
最後一個典故是漢武帝「金屋藏嬌」事,《漢武故事》載,漢武帝劉徹幼時曾對姑母說:「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盈盈,儀態美好的樣子,這里借指梅花。這三句由梅花的飄落引起了惜花的心情,進而聯想到護花的措施。這與上片「昭君」等句遙相綰合,是全詞的題旨所在。「莫似春風,不管盈盈」,直是殷切的呼喚,「早與安排金屋」,更是熱切的希望。可是到頭來,「還教一片隨波去」,花落水流,徒有惜花之心而無護花之力,梅花終於又一次凋零了。
五個典故,五位女性,包括了歷史人物、傳奇神話、文學形象;她們的身分地位各有不同,有神靈、有鬼魂,有富貴、有寒素,有得寵、有失意;在敘述描寫上也有繁有簡、有重點有映帶,而其間的銜接與轉換更是緊密而貼切。
「卻又怨、玉龍哀曲」,可以看作是為梅花吹奏的招魂之曲。馬融《長笛賦》:「龍鳴水中不見己,截竹吹之聲相似。」故玉龍即玉笛。李白詩雲:「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哀曲」當是《梅花落》那支古代曲子。這是從音樂這一側面來申明愛護梅花的重要性。再有,這兒的「玉龍」是與前篇的「梅邊吹笛」相呼應的,臨近收拍,作者著力使《疏影》的結尾與《暗香》的開頭相呼應,顯然是為了形成一種前勾後連之勢,以便讓他所獨創的這種「連環體」在結構上完整起來。
「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又從繪畫這一角度加以深化主題。《疏影》最後一句的「小窗橫幅」應該是與《暗香》的開頭一句「舊時月色」相呼應的,那麼,「小窗橫幅」就既可解釋為圖畫又可解釋為梅影了。月色日光映照在紙窗上的竹影梅影,也是一種「天然圖畫」,非常好看。《疏影》中所出現的梅花的形象,梅花的性格,梅花的靈魂,梅花的遭遇,寄託了作者身世飄零的感嘆,表現了對美好事物應及時愛護的思想。
姜夔作《暗香》、《疏影》詞,的確是「自立新意」,新在何處?在於他完全打破了前人的傳統寫法,不再是單線的、平面的描摹刻畫,而是攝取事物的神理創造出了多線條、多層次、富有立體感的藝術境界和性靈化、人格化的藝術形象。作者調動眾多素材,大量採用典故,有實有虛、有比喻有象徵,進行縱橫交錯的描寫;支撐起時間、空間的廣闊范圍,使過去和現在、此處和彼地能夠靈活地、跳躍地進行穿插;以詠物為線索,以抒情為核心,把寫景、敘事、說理交織在一起,並且用顏色、聲音、動態作渲染描摹,並且多用領字起到化虛為實的作用,這樣,姜夔就為梅花作出了最精彩的傳神寫照。
G. 宋詞《疏影 苔枝綴玉》
這篇姜夔的《疏影 苔枝綴玉》,他寫的其他是王昭君,贊美王昭君的品格。
帶點孤獨的感覺吧,可能隱喻自身吧。
下片可能有點感嘆為時已晚,是不是有愛情的嘆息在裡面或者只有作者才知道了。
H. 疏影·苔枝綴玉的作品鑒賞
《疏影》一詞集中描繪梅花清幽孤傲的形象,寄託作者對青春、對美好事物的憐愛之情。
上片寫梅花形神兼美。「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開篇展現在讀者面前的就是一幅色彩鮮明、幽雅清麗的「雙棲圖」。它描繪了一株古老的梅樹,樹上綴滿晶瑩如玉的梅花,與翠禽相伴同宿。苔枝與翠禽色相近,都是充滿生機的「綠」,其間點綴著美玉般的梅花,就更顯得光彩照人。字里行間不露半個梅字,而梅的形象卻浮雕般突現出來了。
接著推出第二個畫面,是「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這完全是用寫人的手法來寫梅。梅花就是佳人的幻化。相逢在「客里」,又是「籬角黃昏」這么一個典型環境,更突出了寂寞的氛圍。在這么寂寞的氛圍里,「佳人」「無言自倚修竹」。「無言」這神態,「自倚」這動作,突出了這位孤高的佳人形象;另一面,也折射了詞人在「客里」懷念情人的孤寂心情。
在這種孤寂情緒的支配下,詞人想到對方也一定會同自己一樣孤寂難熬。下句就借昭君出塞、遠嫁番邦之事來抒發這種情感。「不慣」「暗憶」這兩個貌似平常的詞,在這典型的語言環境里,就傳達出了不尋常的深沉感情。「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這就明寫出人花幻化的藝術意境。放在「月夜」歸來,就更突出「幽獨」的氣質。「月夜」與「黃昏」照應,「花」與「玉」照應,「幽獨」與「無言自倚」照應,文字針線細密,情感脈絡分明。而「幽獨」一詞又是總撮了上片的精髓而成為全詞的基調。上片最後這幾句是詞中重點,寫梅花的靈魂。
下片換頭推開一筆,說明梅花不僅有美的容貌,美的靈魂,而且還有美的行為——美化和妝扮婦女。過片開頭的「猶記深宮舊事」與上片的「暗憶江南江北」遙相呼應,這是詞人想像自己心上人在遠方孤寂中一定會時時想起美好的往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是借南朝宋武帝女兒壽陽公主午睡時梅花飄落眉心留下花瓣印,宮女爭相仿效,稱為「梅花妝」的故事,喻往事之美好令人難忘。這美好的時光非常值得珍惜,千萬不要像無情的東風一樣,「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但到底往事已成空,如今只留下一片美好的追憶而已。這就正如梅花終於被東風吹落,而且「隨波去」了,不能不怨恨那「玉龍哀曲」。
「卻又怨、玉龍哀曲」,可以看作是為梅花吹奏的招魂之曲。這是從音樂這一側面來申明愛護梅花的重要性。再有,這兒的「玉龍」是與前篇的「梅邊吹笛」相呼應的,臨近收拍,作者著力使《疏影》的結尾與《暗香》的開頭相呼應,顯然是為了形成一種前勾後連之勢,以便讓他所獨創的這種「連環體」在結構上完整起來。
「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又從繪畫這一角度加以深化主題。《疏影》最後一句的「小窗橫幅」應該是與《暗香》的開頭一句「舊時月色」相呼應的,那麼,「小窗橫幅」就既可解釋為圖畫又可解釋為梅影了。月色日光映照在紙窗上的竹影梅影,也是一種「天然圖畫」,非常好看。《疏影》中所出現的梅花的形象,梅花的性格,梅花的靈魂,梅花的遭遇,寄託了作者身世飄零的感嘆,表現了對美好事物應及時愛護的思想。
此詞筆法極為奇特,連續鋪排五個典故,用五位女性人物來比喻映襯梅花,從而把梅花人格化、性格化,比起一般的「遺貌取神」的筆法來又高出了一層。
「苔枝綴玉」三句用了此詞的第一個典故。講的是隋代趙師雄在羅浮山遇仙女的神話故事,見於曾慥《類說》所引《異人錄》。作者用這個典故,入筆很俏,只用「翠禽」略略點出。讀者知其所用典故,方知「苔枝綴玉」亦可描摹羅浮女神的風致情態,「枝上同宿」也是敘趙師雄的神仙奇遇。姜夔愛用此典,其《鬲溪梅令》有句雲:「謾向孤山山下覓盈盈,翠禽啼一春」。這個典故,使得梅花與羅浮神女融為一體,似花非花,似人非人,在典雅清秀之外又增添了一層迷離惝恍的神秘色彩。
「客里」三句由「同宿」轉向孤獨,於是引出第二個典故——詩人杜甫筆下的佳人。杜甫的《佳人》一詩,其首尾雲:「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這位佳人,是詩人理想中的藝術形象,姜夔用來比喻梅花,以顯示它的品性高潔,絕俗超塵,寧肯孤芳自賞而絕不同流合污。北宋詞人曹組《驀山溪》詠梅詞中,有「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的句子,也用了蘇詩和杜詩的典故。詩詞用典,都要經過作者的重新組合與精心安排,姜夔在引出佳人這個藝術形象之前,先寫了「客里相逢」一句,使作品帶上了一種漂泊風塵的知遇情調,又寫了「籬角黃昏」一句,這是與梅花非常相稱的環境背景,透露了一點冷落與遲暮的感嘆,顯示了梅花的高潔品格。
「昭君」至上片結句用王昭君的典故,作者的構思,主要是參照杜甫的《詠懷古跡》五首之三。「一去紫台」句,被姜夔加以想像,強調昭君「但暗憶江南江北」,用思國懷鄉把她的怨恨具體化了:「環佩空歸」一句也得到了發揮,說昭君的月夜歸魂「化作此花幽獨」,化為了幽獨的梅花。為昭君的魂靈找到了歸宿,這對同情她的遭遇的人們是一種慰藉;同時,把她的哀怨身世賦予梅花,又給梅花的形象增添了楚楚風致。
換頭三句用的是壽陽公主的典故。「猶記深宮舊事」一句綰合兩個典故,王昭君入宮久不見幸,積悲怨,乃請行,遠嫁匈奴,也是「深宮舊事」,「猶記」二字一轉,就引出「梅花妝」的故事來了。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寫出了公主的嬌憨之態,也寫出了梅花隨風飄落時的輕盈的樣子。這個典故帶來了一股活潑鬆快的情調,使全詞的氣氛得到了一點調劑。
最後一個典故是漢武帝「金屋藏嬌」事。「莫似春風」三句由梅花的飄落引起了惜花的心情,進而聯想到護花的措施。這與上片「昭君」等句遙相綰合,是全詞的題旨所在。「莫似春風,不管盈盈」,直是殷切的呼喚,「早與安排金屋」,更是熱切的希望。可是到頭來,「還教一片隨波去」,花落水流,徒有惜花之心而無護花之力,梅花終於又一次凋零了。
五個典故,五位女性,包括了歷史人物、傳奇神話、文學形象;她們的身份地位各有不同,有神靈、有鬼魂,有富貴、有寒素,有得寵、有失意;在敘述描寫上也有繁有簡、有重點有映帶,而其間的銜接與轉換更是緊密而貼切。
姜夔作《暗香》《疏影》詞,的確是「自立新意」。其新意在於他完全打破了前人的傳統寫法,不再是單線的、平面的描摹刻畫,而是攝取事物的神理創造出了多線條、多層次、富有立體感的藝術境界和性靈化、人格化的藝術形象。作者調動眾多素材,大量採用典故,有實有虛、有比喻有象徵,進行縱橫交錯的描寫;支撐起時間、空間的廣闊范圍,使過去和現在、此處和彼地能夠靈活地、跳躍地進行穿插;以詠物為線索,以抒情為核心,把寫景、敘事、說理交織在一起,並且用顏色、聲音、動態作渲染描摹,並且多用領字起到化虛為實的作用,這樣,姜夔就為梅花作出了最精彩的傳神寫照。 宋·張炎《詞源》卷下:詞要清空,不要質實;清空則古雅峭拔,質實則凝澀晦昧。姜白石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吳夢窗詞如七寶樓台,眩人眼目,碎拆下來,不成片斷。此清空質實之說。……白石詞如《疏影》、《暗香》、《揚州慢》……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騷雅,讀之使人神觀飛越。詩之賦梅,惟和靖一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而已。世非無詩,不能與之齊驅耳。詞之賦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自立新意,真為絕唱。詞用事最難,要體認著題,融化不澀。如白石《疏影》「猶記深宮舊事」三句,用壽陽事;「昭君不慣胡沙遠」四句,用少陵詩;皆用事而不為事所使。
清·張惠言《詞選》:此章更以二帝之憤發之,故有昭君之句。
清·鄭文焯校《白石道人歌曲》:此蓋傷心二帝蒙塵,諸後妃相從北轅,淪落胡地,故以昭君托驗,發言哀斷。考唐王建《塞上詠梅》詩曰:「天山路旁一株梅,年年花發黃雲下。昭君已沒漢使回,前後徵人誰系馬?」白石詞意當本此。近世讀者多以意疏解,或有嫌其舉典擬不於倫者,殆不自知其淺闇矣。詞中數語,純從少陵詠明妃詩義隱括,出以清健之筆,如聞空中笙鶴,飄飄欲仙,覺草窗、碧山所作吊雪香亭梅諸詞,皆人間語,視此如隔一塵,宜當時傳播吟口,為千古絕唱也。至下闋藉宋書壽陽公主故事,引申前意,寄情遙遠,所謂怨深文綺,彌得風人溫厚之旨已。
清·周濟《宋四家詞選》:此詞以「相逢」、「化作」、「莫似」六字作骨。不能換留,聽其自為盛衰。
清·許昂霄《詞綜偶評》:二詞絳雲在霄,舒捲自如。又如琪樹玲瓏,金芝布護。別有爐韛熔鑄之妙,不僅以隱括舊人詩句為能。 (「昭君」四句)能轉法華,不為法華所轉。宋人詠梅,例以弄玉、太真為比,不若以明妃擬之,尤有情致也。胡澹庵詩,亦有「春風自識明妃面」之句。
清·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稼軒鬱勃,故情深;白石放曠,故情淺;稼軒縱橫,故才大;白石局促,故才小。惟《暗香》《疏影》二詞,寄意題外,包蘊無窮,可與稼軒伯仲,余俱據事直書,不過手意近辣耳。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南渡以後,國事日非,白石目擊心傷,多於詞中寄慨,不獨《暗香》、《疏影》二章發二帝之幽憤,傷在位之無人也。特感慨全在虛處,無跡可尋,人自不察耳。感慨時事,發為詩歌,便已力據上游,特不宜說破,只可用比興體。即比興中亦須含蓄不露,斯為沉鬱,斯為忠厚。……南宋詞人,感時傷事,纏綿溫厚者,無過碧山,次則白石。白石郁處不及碧山,而清虛過之。
清·王闓運《湘綺樓詞選》:此二詞最有名,然語高品下,以其貪用典故也。
清·劉體仁《七頌堂詞繹》:詠物至詞,更難於詩。「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亦費解。
清·周爾墉《絕妙好詞》:何遜、昭君皆屬隸事,但運氣空靈,變化虛實,不同獺祭鈍機耳。
清·李佳《左庵詞話》:白石筆致騷雅,非他人所及,最多佳作。石湖詠梅二詞,尤為空前絕後,獨有千古。……《疏影》雲……清虛婉約,用典儀復不涉呆相。風雅如此,老倩小紅低唱,吹簫和之,洵無愧色。
夏承燾《姜白石詞編年箋校》:「《唐摭言》卷十載崔櫓《梅花》詩:『初開已入雕梁畫,未落先愁玉笛吹。』姜詞數句,似衍此二語。」
俞平伯《唐宋詞選釋》:此系白石自度曲,二首均詠梅花,蟬聯而下,似畫家的通景。……第二首即從梅花落英直說到畫里的梅花。與周邦彥《紅林檎近》兩首,從初雪說到雪盛、殘雪、再欲雪,章法相似,卻不是純粹寫景詠物,多身世家國之感,與周詞又不同。……下首寫家國之恨居多,故引昭君、胡沙、深宮等等為喻。更有一點可注意的,「江南江北」之「北」字出韻,系用南方土音押韻。豈因主要意思所在,故不迴避出韻失律之病?因之也更覺突出。竊謂舊說大致不誤,惟亦不必穿鑿比附以求之。至謂作詞時離徽欽被虜已六十年,就未必再提舊話,此點卻似無甚關系;因南渡以後,依然是個殘局,而且更危險,自不妨有所感慨。詞多比興,雖字面上說梅花,卻處處關到自己,關到家國,引用古句甚多,自是用心之作,雖稍有沉晦處,參看注文,大意可通。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詠梅,寄託亦深。起寫梅花之貌,次寫梅花之神;梅之美,梅之孤高,並於六句中寫足。「昭君」兩句,用王建詠梅詩意,抒寄懷二帝之情。「想佩環」兩句,用杜詩意,拍到梅花,更見想望二帝之切,此玉田所謂「用事不為事所使」也。換頭,用壽陽公主事,以喻昔時太平沈酣之狀。「莫似」三句,申護花之情,即以申愛君之情。「還教」兩句,言空勞愛護,終於隨波飄流,但聞笛里梅花,吹出千里關山之怨來,又令人抱恨無限。「等恁時」兩句,用崔櫓詩,言幽香難覓,惟余幻影在橫幅之上,語更沈痛。篇中雖隸事,然運氣空靈,筆墨飛舞。下片虛字,如「猶記」、「莫似」、「早與」、「還教」、「又卻怨」、「等恁時」、「已入」之類,皆能曲折傳神。
沈祖棻《宋詞賞析》:此詞「昭君不慣胡沙遠」之語,前人多謂乃指靖康之禍,徽欽二帝及後宮北徒。此詠物之作,而忽及二帝之憤者,則亦猶有人登棲霞、賞紅葉,而忽憶及庚子之亂,珍妃投井,晚清詞流多假詠落葉以吊之,於作詞時,因亦闌入其事,逮其索句,遂亦涉筆及之。《文心雕龍·神思篇》雲:「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此之謂也。《暗香》、《疏影》雖同時所作,然前者多多寫身世之感,後者則屬興亡之悲,用意小別,而其托物喻志則同。
I. 關於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中一字的的典故
這句是詩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皚皚深雪,作為孤梅獨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一枝開」是詩的畫龍點睛之筆:梅花開於百花之前,是謂「早」;而這「一枝」又先於眾梅,悄然「早」開,更顯出此梅不同尋常。據《唐才子傳》記載,齊己曾以這首詩求教於鄭谷,詩的第二聯原為「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讀後說;「『數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齊己深為佩服,便將「數枝」改為「一枝」,並稱鄭谷為「一字師」。這雖屬傳說,但仍可說明「一枝」兩字是極為精彩的一筆。此聯象是描繪了一幅十分清麗的雪中梅花圖:雪掩孤村,苔枝綴玉,那景象能給人以豐富的美的感受。「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詩人因突然發現這奇麗景象而產生的驚喜之情;肯定地說「昨夜」開,明昨日日間猶未見到,又暗點詩人的每日關心,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力
「一枝」寫數量.此梅先於百花而開,又先於眾梅而放,所放又非全樹,而是「一枝」先穎、生機乍泄,更是早中之早.由此可見,這「一」字,雖屬數的概念,但在表現「早梅」二字的命意,卻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它點出了梅中之早梅的超越領先的不凡神韻.從音韻來看,「一」字讀起來也更清脆響亮,詩味更濃.兩句是對早梅綽約風姿的具體描摹,而詩人的愛梅之情,也從中和透出
J. 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用的是哪個典故
你好!
「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出自宋朝詩人姜夔的作品《疏影·苔枝綴玉》。
「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從繪畫這一角度加以深化主題。《疏影》最後一句的「小窗橫幅」應該是與《暗香》的開頭一句「舊時月色」相呼應的,那麼,「小窗橫幅」就既可解釋為圖畫又可解釋為梅影了。月色日光映照在紙窗上的竹影梅影,也是一種「天然圖畫」,非常好看。《疏影》中所出現的梅花的形象,梅花的性格,梅花的靈魂,梅花的遭遇,寄託了作者身世飄零的感嘆,表現了對美好事物應及時愛護的思想。
其古詩全文如下: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注釋:
1.「猶記」三句:用壽陽公主事。蛾,形容眉毛的細長;綠,眉毛的青綠顏色。《太平御覽》引《雜五行書》雲:「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卧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齣花,拂之不去。皇後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今『梅花妝』是也。」
2.安排金屋:《漢武故事》載,漢武帝劉徹幼時曾對姑母說:「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盈盈,儀態美好的樣子,這里借指梅花。
3.玉龍哀曲:馬融《長笛賦》:「龍鳴水中不見己,截竹吹之聲相似。」玉龍,即玉笛。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詩:「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哀曲,指笛曲《梅花落》。此曲是古代流行的樂曲,聽了使人悲傷。唐皮日休《夜會問答》說聽《梅花落》曲「三奏未終頭已白」,可見一斑。故曰「玉龍哀曲」。
4.恁時:那時候。南唐馮延巳《憶江南》詞:「東風次第有花開,恁時須約卻重來。」
5.小窗橫幅:晚唐崔櫓《梅花詩》:「初開已入雕梁畫,未落先愁玉笛吹。」陳與義《水墨梅》詩:「睛窗畫出橫斜枝,絕勝前村夜雪時。」此翻用其意。翻譯:
苔梅的枝梢綴著梅花,如玉晶瑩,兩只小小的翠鳥兒,棲宿在梅花叢。在客旅他鄉時見到她的倩影,像佳人在夕陽斜映籬笆的黃昏中,默默孤獨,倚著修長的翠竹。就像王昭君遠嫁匈奴,不習慣北方的荒漠,史是暗暗地懷念著江南江北的故土。我想她戴著叮咚環佩,趁著月夜歸來,化作了梅花的一縷幽魂,縹緲、孤獨。
我還記得壽陽宮中的舊事,壽陽公主正在春夢里,飛下的一朵梅花正落在她的眉際。不要像無情的春風,不管梅花如此美麗清香,依舊將她風吹雨打去。應該早早給她安排金屋,讓她有一個好的歸宿。但這只是白費心意,她還是一片片地隨波流去。又要進而釕玉笛吹奏出哀怨的樂曲。等那時,想要再去尋找梅的幽香,所見到的是一枝梅花,獨立飄香。
希望對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