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二十四孝圖孝的典故

二十四孝圖孝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16 16:02:32

① 《二十四孝圖》中孝道故事的名稱是什麼

一共有二十四個故事,分別是:忠孝雙全、望雲思親、上書救父、綵衣養親、哭竹生筍、打虎救父、鹿乳奉親、籠負母歸、棄官奉親、蘆衣順母、賣身葬父、親嘗湯葯、卧冰求鯉、聞雷泣墓。

百里負米、挨杖傷老、跪父留母、孝感繼母、勸姑孝祖、孝感動天、兄弟爭孝、嚙指痛心、老萊娛親、郭巨埋兒。

1、忠孝雙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沈至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

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

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

朝廷下令追封沈至緒為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為游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後來人們為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

2、望雲思親

唐朝宰相狄仁傑,從小家庭貧困,勤奮好學,後來做了丞相·他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

任宰相後,因同一知府的參軍鄭崇質,本該奉詔出使邊疆之際,恰好家裡有年邁多病的母親,需要伺候,而不能脫身。

狄仁傑因而奏請皇上代其出使邊疆,因某日出外巡視,登上太行山頂,只見白雲孤飛,於是想起了留在河陽(今河南沁陽)的自己的雙親,而懷情吟詩,望雲懷念親人的故事。

3、上書救父

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於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

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

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

4、綵衣養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嘗。

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

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

5、哭竹生筍

孟宗幼年喪父,生活雖然困苦,但他的寡母盡力設法讓他念詩書,學禮儀。

孟宗的母親,不管生活如何困苦,一心要讓孩子讀書,讓他與讀書人結識,以便將來成為大學令,出人頭地。到了縣試的時候(在縣內舉行的考試),各地的考生都到孟宗居住的地方來參加考試。

有些考生貧困,無力住客棧(旅館),孟媽媽就請他們到她家裡住宿。她縫了一條特大的被子,能夠覆蓋很多考生。

她說:"我的孩子仰慕你們眾位的品德和學問,可又沒有能力好好招待你們,僅就這點意思,表示他對你們的敬意。"於是,孟媽媽的名聲,傳遍了各地。

孟宗對母親非常孝順,他感到欠母親的地方太多了。因為他媽媽費了很大苦心,才把他教育成人。

一年冬天,孟媽媽突然病倒,病了許多天,什麼食物都不想吃。一天早上,她忽然對孟宗說:"孩子,真奇怪,我現在真想喝點筍尖湯!"

孟宗聽說媽媽想喝點湯,心中十分高興,因為她幾天沒吃東西,身體已越來越衰弱了。不過他又想,現在正是嚴冬時分,而竹子要到春天才發芽,我到什麼地方去找竹筍呢?"

孟宗想著想著,不覺皺起眉來。孟媽媽見到了,就說:"哦,我大概是病得糊塗了,算了吧!"

孟宗立刻說:"別這么說,媽。"很久以前孟宗就對天發誓,無論媽媽跟他要什麼,他都不能說"不"!現在他得實現他的諾言,所以接著說:"媽,您別著急,我會盡量設法找點筍尖回來燉湯給您喝。"

可是他心中又想,我這么輕易就答應了,我怎能做到呢?最近這兩天,天氣冷得厲害,冷風呼嘯不停,動物全在冬眠,花草樹木離茁芽生長還有一段時間,我怎能找到筍尖呢?"

可是媽媽要喝筍尖湯,他必須出去找尋竹筍。於是他扛著鏟子、斧頭,冒著風雪向山中走去。他在風雪中辛苦掙扎,走了半天,才到了一個竹林。當他看到白雪像地毯似的厚厚鋪了一地,令他更加心驚。

"天哪!幾乎連青綠的竹葉都看不見,上哪兒去找新筍尖呢?這實在是辦不到的事呀,老天可憐可憐吧!媽媽病得那麼厲害,若是我找不到筍尖燉湯給她喝,而她因此逝世,那我可一輩子也不能心安呀!"

他一想到母親正在病床上苦苦等待這筍尖湯,就鼓足勇氣,自己對自己說:"我為何不試試挖一挖呢?我可以一寸一寸地挖土,到挖著筍尖為止。"

土硬得像鐵一般,他用力地一鏟一鏟挖下去,一直累得他筋疲力盡,仍然看不到半點綠色的筍尖。孟宗既挖不出竹筍,又想著病床上的母親,不由得對著土坑哭了起來,他越哭越傷心,忘了自己,也忘了附近的一切。

他這樣哭著哭著,哭了好一陣子。當他張開淚眼往地上一看時,不禁吃了一驚。原來,他面前的冰融化了,竹根四周的冰土都和成了軟泥,軟泥中居然有幾個綠尖頂冒了出來!

"啊!筍尖!筍尖!"

孟宗心想:這不會是做夢吧?他連忙彎腰去拔,拔出一個,摸了摸,"嘿,可不真的是活筍尖么?是真的,哦,我知道媽可以活命了,我好高興吶!"他簡直不相信筍尖真的長出來了。

可是那不可能長出的筍尖,竟能這么快發芽長出,莫非是上天的賞賜?"一定是的!"孟宗對著上天叩首說:"哦!天神吶,謝謝你的萬慈萬恩。"

他挖出土坑中的筍尖,趕程回家去作筍湯。媽媽看見兒子拿了竹筍回來也驚訝不已,心中一高興,病好像已好了一半。她喝了筍湯之後,病果然痊癒了。

後來,孟宗更加努力讀書,努力學習,終於成為一位學者,並且當朝中的大臣,替國家做了許多有益的事情,受到了人民的愛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二十四孝圖

② <二十四孝圖>里關於「孝」的四個典故:老萊娛親,卧冰求鯉,郭巨埋兒,————

老萊娛親 老萊子,周楚國人,事二親至孝。師覺授首列其為《孝子傳》人物之一,傳曰:「老 萊子者,楚人。行年七十,父母俱存,至孝蒸蒸。常著斑爛之衣。為飲,上堂腳跌,恐傷父母之心,僵仆為嬰兒啼。孔子曰;『父母老,常言不稱老,為其傷老也。若老萊子者,可謂不失孺子之心矣』」。敦煌遺書《孝子傳》所載略同,只是更為形象生動。《孝詩》有贊;「七十已中壽,人生似此稀。絕憐老萊子,猶反作兒戲」。
卧冰求鯉 晉王祥,字休徵。早喪母,繼母朱氏不慈。父前數譖之,由是失愛於父母。嘗欲食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歸供母。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郭巨埋兒 郭巨,河內溫(今河南溫縣西南)人。漢劉向首輯郭巨入《孝子傳》中。宋躬《孝子傳》亦有載。敦煌遺書中發現附有孝子事跡的《父母恩重經》寫本中有「郭巨至孝,天賜黃金」之句。另有多件寫本單獨記其事,較劉向所記稍詳,但基本一致,並指出郭巨為東漢人。其中《搜神記》記其孝行曰:「昔有郭巨者,字文氣,河內人也。家貧,養母至孝。巨有一子,年始兩歲,巨語妻曰:『今飢貧如此,老母年高,供勤孝養,恐不安存。所有美味,每減與子,今母飢羸,乃由此小兒。兒可再有,母難重見。今共卿殺子,而存母命。』妻從夫言,不敢有違。其妻抱子往向後園樹下,欲致子命。巨身掘地,欲擬埋之,語其妻曰:『子命盡未?』妻不忍即害,必稱已死。巨掘地得一尺,乃得黃金一釜,釜上有銘曰:『天賜孝子之金。郭巨殺子存母食,遂賜黃金一釜。官不得奪,私不得取。』……」 敦煌《孝子傳》S.389(乙卷)序詩雲:「郭巨專行孝養心,時年飢險苦來侵,每被孩兒奪母命,生埋天感賜黃金。」又《古賢集》曰:「郭巨夫妻生葬兒。」郭居敬列其為二十四孝之一。

③ 請寫出兩個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圖里關於孝的典故

魯迅的《朝花夕拾》里關於《二十四孝圖》的典故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

1、老萊娛親

春秋時,楚國有位隱士,名叫老萊子。老萊子非常孝順父母,對父母體貼入微,千方百計討父母歡心。

為了讓父母過得快樂,老萊子特地養了幾只美麗善鳴的鳥讓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經常引逗鳥兒,讓鳥兒發出動聽的叫聲。父親聽了很高興,總是笑著說:「這鳥聲真動聽!」老萊見父母臉上有笑容,心裡非常高興。

老萊子其實也不小了,也年過70。一次,父母看著兒子的花白頭發,嘆氣說:「連兒子都這么老了,我們在世的日子也不長了。」老萊害怕父母擔憂,想著法子讓父母高興。於是,專門做了一套五彩斑斕的衣服,走路時裝著跳舞的樣子,父母看了樂呵呵的。

一天,他為父母取漿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傷心,故意裝著嬰兒啼哭的聲音,並在地上打滾。父母還真的以為老萊是故意跌倒打滾的,見他老也爬不起來,笑著說:「萊子真好玩啊,快起來吧。」

2、郭巨埋兒

郭巨,晉代隆慮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

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親非常疼愛孫子,自己總捨不得吃飯,卻把僅有的食物留給孫子吃。

郭巨因此深感不安,覺得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

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面寫:「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

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從此,郭巨不僅過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順的美名傳遍天下。

(3)二十四孝圖孝的典故擴展閱讀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後三篇敘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後回國教書的經歷;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種種丑惡的不合理現象,同時反映了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以及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

其中一篇《二十四孝圖》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的可憐的悲慘處境。

④ 《二十四孝圖》里關於「孝」的四個典故

1.孝感動天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頑,母囂,弟象傲.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堯聞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讓焉.
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2.戲綵娛親
周老萊子,至孝,奉二親,極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稱老.常著五色斑斕之衣,為嬰兒戲於親側.又嘗取水上堂,詐跌卧地,作嬰兒啼,以娛親意.
老萊子,(東周)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假裝摔倒,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戲舞學嬌痴,春風動綵衣.雙親開口笑,喜色滿庭鬧.
3.鹿乳奉親
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雙眼,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親.獵者見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獵人看到了他以為是麋鹿,想射殺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免除了被誤殺的危險.
親老思鹿乳,身掛褐毛衣.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4.百里負米
周仲由,字子路.家貧,常食藜藿之食,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歿,南遊於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嘆曰:「雖欲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得也.」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負米供旨甘,寧辭百里遙.身榮親已歿,猶念舊劬勞.

⑤ 請寫出《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圖》里關於「孝」的典故。

「郭巨埋兒」
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為兩份,給了兩個內弟弟,自己容獨養母親,對母極孝。後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夫妻遂把兒子抱出,挖坑要埋。興好挖出一壇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
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為貴」的人本觀念。看似大孝,其實是殘忍。古有為求神為父母治病捨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為父母治病獻五臟的,極少有為父母去殺人的。為了節約糧食,就想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殺了,一則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二則陷老母於不仁。所以後來有人把這種孝舉,稱為「愚孝。「

⑥ 《二十四孝圖》中孝道故事有哪些

現在被人們所熟知的《二十四孝圖》是指元人郭居敬編撰的、用以宣揚孝道的書籍,又稱為《全相二十四孝詩選》。郭居敬遴選出歷史上二十四個孝子的事跡,配上簡短的詩文對它們加以闡釋和歌頌,這種形式通俗易懂,容易被人們識記,因而很快就流傳開來並逐漸成為民間蒙學讀物。《二十四孝圖》的形成歷經了漫長的歷史時期,凝聚了許多前人的智慧,其中的圖像和故事文本也蘊藏著深刻的內涵與意義。

宋元是《二十四孝圖》的定型期。宋代理學發達,孝文化的關注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出現了許多關於孝的典籍文章,其中,對《二十四孝圖》有著最直接影響的是宋代林同撰寫的《孝詩》。《孝詩》中共有二百八十首五絕詩,每首詩以人名為題,而《二十四孝圖》中的孝子人物在《孝詩》中均有出現。元朝時,郭居敬編成《二十四孝圖》,後在社會上廣泛傳播,逐漸成為民間蒙學教材。此後,《二十四孝圖》成為固定的模式並流傳至今。

⑦ 寫出兩個《二十四孝圖》里關於「孝」的典故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黃香盡其所有賑濟災民。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

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⑧ 二十四孝土裡關於孝的四個典故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是元代郭居敬編錄,一說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種說法是郭居業撰。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由於後來的印本大都配以圖畫,故又稱《二十四孝圖》。為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
二十四孝包括下面二十四個典故,不同說法通常僅僅是不同順序的排列:
一、孝感動天 二、戲綵娛親 三、鹿乳奉親 四、百里負米 五、嚙指痛心 六、蘆衣順母 七、親嘗湯葯 八、拾葚異器 九、埋兒奉母 十、賣身葬父 十一、刻木事親 十二、湧泉躍鯉 十三、懷橘遺親 十四、扇枕溫衾 十五、行佣供母 十六、聞雷泣墓 十七、哭竹生筍 十八、卧冰求鯉 十九、扼虎救父 二十、恣蚊飽血 二十一、嘗糞憂心 二十二、乳姑不怠 二十三、滌親溺器 二十四、棄官尋母
按你的我只給出前四個典故,其它的,你若感興趣,可以去網上查找。

一.孝感動天
虞舜,瞍(ɡǔ sǒu)之子。性至孝。父頑,母囂,弟象傲。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堯聞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讓焉。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二.戲綵娛親
周老萊子,至孝,奉二親,極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稱老。常著五色斑斕之衣,為嬰兒戲於親側。又嘗取水上堂,詐跌卧地,作嬰兒啼,以娛親意。
老萊子,(東周)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假裝摔倒,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戲舞學嬌痴,春風動綵衣。雙親開口笑,喜色滿庭鬧。

三. 鹿乳奉親
周郯(tán)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雙眼,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親。獵者見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獵人看到了他以為是麋鹿,想射殺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免除了 被誤殺的危險。
親老思鹿乳,身掛褐毛衣。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四.百里負米
周仲由,字子路。家貧,常食藜藿(lí huò )之食,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歿,南遊於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嘆曰:「雖欲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得也。」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
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負米供旨甘,寧辭百里遙。身榮親已歿,猶念舊劬(qú)勞。
還有其它版本,在此略去,可去網上查找。

⑨ 朝花夕拾和24孝圖里關於孝的典故

1、郭巨埋兒

漢朝的時候。有個姓郭名巨的人。表字文舉。家裡窮苦得很。他有個兒子還很幼小。郭巨的母親常常把自己吃的東西分給孫兒吃。郭巨因為家裡窮得不能夠奉養母親。

兒子又要分母親的食物,如何是好呢?於是總等著兒子走出的時候。再到母親那裡去進食物。年邁的母親總把食物留給兒子。郭巨便要將兒子給埋了。

郭巨說。你不要驚動了母親。兒子可以再有的。母親是不可以再得的。為何不把兒子埋葬了?郭巨的妻子不敢違背她丈夫的話。就在地上掘坑。

掘到三尺多深。正要將兒子扔進去,忽然一個霹靂。並且地里有一釜的黃金。上面有字寫著。說是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

2、老萊娛親

春秋時,楚國有位隱士,名叫老萊子。這個老萊非常孝順父母,對父母體貼入微,千方百計討父母的歡心。

為了讓父母過得快樂,老萊特地養了幾只美麗善叫的鳥讓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經常引逗鳥兒,讓鳥兒發出動聽的叫聲。父親聽了很高興,總是笑著說:「這鳥聲真動聽!」老萊見父母臉上有笑容,心裡非常高興。

老萊其實也不小了,也年過70歲。一次,父母看著兒子的花白頭發,嘆氣說:「連兒子都這么老了,我們在世的日子也不長了。」

老萊害怕父母擔憂,想著法子讓父母高興。他專門做了一套五彩斑斕的衣服,走路時也裝著跳舞的樣子,父母看了樂呵呵的。

一天,他為父母打水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傷心,故意裝著嬰兒啼哭的聲音,並在地上打滾。父母還真的以為老萊是故意跌倒打滾的,見他老也爬不起來,笑著說:「萊子真好玩啊,快起來吧。」

3、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門生,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

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4、兄弟爭孝

清朝時,長江口外的崇明島上,有吳氏四兄弟,小時候因家境貧困,父母不得已把他們賣給富家為童僕,以求一條生路。他們長大後,個個勤奮節儉,贖出賣身契,回到家鄉,合力蓋起房舍並各娶妻成家。

這時,他們已理解當日父母之苦心,故爭相供養父母,以示不忘養育之恩。開始認定每家供養一月。後來,賢惠孝順的妯娌們認為隔三個月才能輪到供養,時間太長了,故改為每家供養一日。

以後又改為自老大起每人供養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餚,奉養父母。席上子孫、兒媳爭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順,真是合家歡樂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壽近百歲無病而終。

5、孝感動天

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兒子。從小就很孝順父母。他父親是個老實厚道的農夫。舜的生母在舜十幾歲時故去了,舜的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據說很有音樂天賦。

他娶了一位後妻,性情粗暴、兇狠。舜的母親因家境貧困,常對他父親出言不遜、橫加指責。她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象。象長大後變得兇殘、蠻橫、傲慢、無理,也常對父親傲慢不恭敬。

只有舜始終如一,不怨天尤人,對父母恭順如常,對弟弟加倍關心、照顧,引導其改過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動上天。當舜在山下耕田時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鳥幫忙鋤去荒草。

當時的帝堯聽說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婦,並將自己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後來堯把帝位也「禪讓」給舜。人們贊揚說,舜由一個平民成為帝王純由他的孝心所致。

⑩ 《二十四孝史圖》中關於孝的典故

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嚙指痛心
曾參, 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蘆衣順母
閔損, 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賣身葬父
董永, 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懷橘遺親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埋兒奉母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黃香盡其所有賑濟災民。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

拾葚異器
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飢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飢。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了。

哭竹生筍
孟宗, 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司空。

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滌親溺器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