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塞翁失馬這個寓言有什麼道理

塞翁失馬這個寓言有什麼道理

發布時間: 2021-02-16 09:44:06

❶ 塞翁失馬這一寓言故事闡述了什麼的道理

塞翁失馬是指禍福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即任何事都有兩面性。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

❷ 塞翁失馬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塞翁失馬》通過一個循環往復極富戲劇性故事,闡述了禍與福的對立統一關系,揭示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道理。

如果單從哲學角度去看,這則寓言啟發人們用發展的眼光辯證地去看問題:身處逆境不消沉,樹立「柳暗花明」的樂觀信念;身處順境不迷醉,保持「死於安樂」的憂患意識。

在一定的條件下,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塞翁失馬」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了千百年。

無論遇到福還是禍,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要超越時間和空間去觀察問題,要考慮到事物有可能出現的極端變化。

(2)塞翁失馬這個寓言有什麼道理擴展閱讀:

出自:西漢劉安《淮南鴻烈》: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譯文:

有位擅長推測吉凶掌握術數的人居住在靠近邊塞的地方。一次,他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為此來寬慰他。那老人卻說:「這怎麼就不是一種福氣呢?」

過了幾個月,那匹失馬帶著胡人的許多匹良駒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那老人又說:「這怎麼就不是一種災禍呢?」

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愛好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腿。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那老人說:「這怎麼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塞,健壯男子都被徵兵去作戰。邊塞附近的人,死亡眾多。惟有塞翁的兒子因為腿瘸的緣故免於征戰,父子倆一同保全了性命。

作者介紹:

劉安是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長之子。孝文帝八年(前172年),封為阜陵侯。孝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封為淮南王。

孝景帝三年(前154年),吳楚七國舉兵反叛,吳國使者到淮南聯絡,劉安意欲發兵響應。淮南國相說:「大王如果非要發兵響應吳王,臣願為統軍將領。」淮南王就把軍隊交給了他。

淮南國相得到兵權後,指揮軍隊據城防守叛軍,不聽劉安的命令而為朝廷效勞;朝廷也派出曲城侯蠱捷率軍援救淮南:淮南國因此得以保全。

劉安好讀書鼓琴,辯博善為文辭,不喜歡嬉遊打獵,很注意撫慰百姓,流譽天下。曾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其中有蘇非、李尚、左吳、陳由、雷被、毛周、伍被、晉昌及大山、小山等等。

在其主持下編寫《鴻烈》(後來稱《淮南鴻烈》,也稱《淮南子》)。當時漢武帝喜好文學,對父輩劉安較為尊重。每次給予書信,常召司馬相如等文士看過草稿才發出。

劉安入朝獻上新作,往往為漢武帝喜愛而秘藏。曾受命寫《離騷傳》,早上受詔,日食時就獻上。又獻《頌德》及《長安都國頌》。每次宴見,談說政治及方技賦頌,直到黃昏才罷休。

劉安為後人留下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被近代學者梁啟超稱譽為「漢人著述中第一流」的巨著《淮南子》。

《淮南子》又被稱為《淮南鴻烈》或《鴻烈》,是劉安在做淮南王時,「招致賓客方士數千人」撰寫而成的。劉安作為主編,《淮南子》也反映出了他本人的思想。

《淮南子》吸取了《老子》、《莊子》,特別是《黃老帛書》的思想資料,成為集黃老學說之大成的理論著作,它不僅對「道」、「天人」、「形神」等問題提出了獨特見解。

同時又在繼承春秋時的「氣」說與戰國中期稷下黃老之學的「精氣」說的基礎上,提出了「元氣論」的概念和系統的宇宙生成論。《淮南子》蘊含豐富的史學研究價值和精神智慧。

❸ 《塞翁失馬》這則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麼

寓意:,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選自《淮南鴻烈集解》中的一個典故,衍生為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塞翁失馬》通過一個循環往復極富戲劇性故事,闡述了禍與福的對立統一關系,揭示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道理。

如果單從哲學角度去看,這則寓言啟發人們用發展的眼光辯證地去看問題:身處逆境不消沉,樹立「柳暗花明」的樂觀信念;身處順境不迷醉,保持「死於安樂」的憂患意識。

在一定的條件下,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塞翁失馬」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了千百年。無論遇到福還是禍,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要超越時間和空間去觀察問題,要考慮到事物有可能出現的極端變化。

(3)塞翁失馬這個寓言有什麼道理擴展閱讀:

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

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譯文

有位擅長推測吉凶掌握術數的人居住在靠近邊塞的地方。一次,他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為此來寬慰他。那老人卻說:「這怎麼就不是一種福氣呢?」過了幾個月,那匹失馬帶著胡人的許多匹良駒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

那老人又說:「這怎麼就不是一種災禍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愛好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腿。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那老人說:「這怎麼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塞,健壯男子都被徵兵去作戰。邊塞附近的人,死亡眾多。惟有塞翁的兒子因為腿瘸的緣故免於征戰,父子倆一同保全了性命。

❹ 《塞翁失馬》這則寓言給你以什麼啟示


塞翁
失馬》這則寓言的啟示是:生活的事都具有兩面性,不能只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也不能只看事物壞的一面,要全面分析。

❺ 塞翁失馬的寓言故事講講

靠近邊境一帶居住的人中有一個精通術數的人,他們家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那個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過了幾個月,那匹馬帶著胡人的良馬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們一家。那個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是一件壞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喜歡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得大腿骨折。

人們都前來安慰他們一家。那個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境一帶,壯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戰。靠近邊境一帶的人,絕大部分都死了。唯獨這個人因為腿瘸的緣故免於征戰,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塞翁失馬是一個成語,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選自《淮南鴻烈集解》中的一個典故,衍生為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5)塞翁失馬這個寓言有什麼道理擴展閱讀

《淮南鴻烈集解》(上下)引用了許多傳說、神話、寓言,文章富於變化,饒有趣味。更保存了許多已散佚的神話片段,及機智幽默的民間言談。

淮南子據道家的"無為自然"說,概略地解說天文、地理等自然現象,以及政治、軍事等人世間的百般事物。然而,也混雜了很多儒家、法家、陰陽家的學說,在思想上沒什麼創新之處。

《塞翁失馬》通過一個循環往復極富戲劇性故事,闡述了禍與福的對立統一關系,揭示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道理。如果單從哲學角度去看,這則寓言啟發人們用發展的眼光辯證地去看問題:身處逆境不消沉,樹立「柳暗花明」的樂觀信念;身處順境不迷醉,保持「死於安樂」的憂患意識。

在一定的條件下,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塞翁失馬」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了千百年。無論遇到福還是禍,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要超越時間和空間去觀察問題,要考慮到事物有可能出現的極端變化。

❻ 從塞翁失馬這則寓言故事中,你受到了什麼啟發

通過塞翁失馬這復則寓言故事所制受到的啟發:

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在一定條件下,對立的兩個方面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因此,我們在看待問題時,要一分為二全面分析;在對待福禍問題上,所謂鴻運當頭,要居安思危,遇到災禍時,要處亂不驚,臨危不犋。

塞翁失馬的寓言故事:

古代塞北的一老漢家的馬跑到長城外面胡人那邊去了,鄉親們安慰他,他說這不一定是壞事,幾天後走失的馬帶回幾匹烈馬回來。老翁認為這不一定是好事,他的兒子因騎胡馬摔斷了腿,老翁認為不是壞事,後老漢兒子因腿傷而躲過戰禍。

❼ 塞翁失馬這個寓言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塞翁失馬,焉知禍福,說的是壞事也可能變成好事。

❽ 塞翁失馬這則寓言講了什麼道理

寓意:,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選自《淮南鴻烈集解》中的一個典故,衍生為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塞翁失馬》通過一個循環往復極富戲劇性故事,闡述了禍與福的對立統一關系,揭示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道理。

如果單從哲學角度去看,這則寓言啟發人們用發展的眼光辯證地去看問題:身處逆境不消沉,樹立「柳暗花明」的樂觀信念;身處順境不迷醉,保持「死於安樂」的憂患意識。

在一定的條件下,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塞翁失馬」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了千百年。無論遇到福還是禍,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要超越時間和空間去觀察問題,要考慮到事物有可能出現的極端變化。

(8)塞翁失馬這個寓言有什麼道理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塞翁失馬是一個成語,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選自《淮南鴻烈集解》中的一個典故,衍生為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塞翁失馬》通過一個循環往復極富戲劇性故事,闡述了禍與福的對立統一關系,揭示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道理。如果單從哲學角度去看,這則寓言啟發人們用發展的眼光辯證地去看問題:身處逆境不消沉,樹立「柳暗花明」的樂觀信念;身處順境不迷醉,保持「死於安樂」的憂患意識。

在一定的條件下,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塞翁失馬」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了千百年。無論遇到福還是禍,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要超越時間和空間去觀察問題,要考慮到事物有可能出現的極端變化。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