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夜匪懈典故
袁宏字彥伯,侍中猷之孫也。父勖,臨汝令。宏有逸才,文章絕美,曾為詠史詩,是其風情所寄。少孤貧,以運租自業。謝尚時鎮牛渚,秋夜乘月,率爾與左右微服泛江。會宏在舫中諷詠,聲既清會,辭又藻拔,遂駐聽久之,遣問焉。答雲:「是袁臨汝郎誦詩。」即其詠史之作也。尚傾率有勝致,即迎升舟,與之譚論,申旦不寐,自此名譽日茂。
尚為安西將軍、豫州刺史,引宏參其軍事。累遷大司馬桓溫府記室。溫重其文筆,專綜書記。後為東征賦,賦末列稱過江諸名德,而獨不載桓彝。時伏滔先在溫府,又與宏善,苦諫之。宏笑而不答。溫知之甚忿,而憚宏一時文宗,不欲令人顯問。後游青山飲歸,命宏同載,眾為之懼。行數里,問宏雲:「聞君作東征賦,多稱先賢,何故不及家君?」宏答曰「尊公稱謂非下官敢專,既未遑啟,不敢顯之耳。」溫疑不實,乃曰:「 君欲為何辭?」宏即答雲:「風鑒散朗,或搜或引,身雖可亡,道不可隕,宣城之節,信義為允也。」溫泫然而止。宏賦又不及陶侃,侃子胡奴嘗於曲室抽刃問宏曰:「家君勛跡如此,君賦雲何相忽?」宏窘急,答曰: 「我已盛述尊公,何乃言無?」因曰:「精金百汰,在割能斷,功以濟時,職思靜亂,長沙之勛,為史所贊。 」胡奴乃止。
後為三國名臣頌曰:
夫百姓不能自牧,故立君以治之;明君不能獨治,則為臣以佐之。然則三五迭隆,歷代承基,揖讓之與干戈,文德之與武功,莫不宗匠陶鈞而群才緝熙,元首經略而股肱肆力。雖遭罹不同,跡有優劣,至於體分冥固,道契不墜,風美所扇,訓革千載,其揆一也。故二八升而唐朝盛,伊呂用而湯武寧,三賢進而小白興,五臣顯而重耳霸。中古陵遲,斯道替矣。居上者不以至公理物,為下者必以私路斯榮,御員者不以信誠率眾,執方者必以權謀自顯。於是君臣離而名教薄,世多亂而時不治,故蘧寧以之卷舒,柳下以之三黜,接輿以之行歌,魯連以之赴海。衰世之中,保持名節,君臣相體,若合符契,則燕昭、樂毅古之流矣。夫未遇伯樂,則千載無一驥;時值龍顏,則當年控三傑,漢之得賢,於斯為貴。高祖雖不以道勝御物,群下得盡其忠;蕭曹雖不以三代事主,百姓不失其業。靜亂庇人,抑亦其次。夫時方顛沛,則顯不如隱;萬物思治,則默不如語。是以古之君子不患弘道難,患遭時難,遭時匪難,遇君難。故有道無時,孟子所以咨嗟;有時無君,賈生所以垂泣。夫萬歲一期,有生之通塗;千載一遇,賢智之嘉會。遇之不能無欣,喪之何能無慨。古人之言,信有情哉!余以暇日常覽國志,考其君臣,比其行事,雖道謝先代,亦異世一時也。
文若懷獨見之照,而有救世之心,論時則人方塗炭,計能則莫出魏武,故委圖霸朝,豫謀世事。舉才不以標鑒,故人亡而後顯;籌畫不以要功,故事而至後定。雖亡身明順,識亦高矣。
董卓之亂,神器遷逼,公達慨然,志在致命。由斯而譚,故以大存名節。至如身為漢隸而跡入魏幕,源流趣舍,抑亦文若之謂。所以存亡殊致,始終不同,將以文若既明且哲,名教有寄乎!夫仁義不可不明,則時宗舉其致;生理不可不全,故達識攝其契。相與弘道,豈不遠哉!
崔生高朗,折而不撓,所以策名魏武、執笏霸朝者,蓋以漢主當陽,魏後北面者哉!若乃一旦進璽,君臣易位,則崔生所以不與,魏氏所以不容。夫江湖所以濟舟,亦所以覆舟;仁義所以全身,亦所以亡身。然而先賢玉摧於前,來哲攘袂於後,豈天懷發中,而名教束物者乎!
孔明盤桓,俟時而動,遐想管樂,遠明風流,治國以禮,人無怨聲,刑罰不濫,沒有餘泣,雖古之遺愛,何以加茲!及其臨終顧託,受遺作相,劉後授之無疑心,武侯受之無懼色,繼體納之無貳情,百姓信之無異辭,君臣之際,良可詠矣!
公瑾卓爾,逸志不群,總角料主,則素契於伯符;晚節曜奇,則三分於赤壁。惜其齡促,志未可量。
子布佐策,致延譽之美,輟哭止哀,有翼戴之功,神情所涉,豈徒謇諤而已哉!然杜門不用,登壇受譏。夫一人之身所照未異,而用舍之間俄有不同,況沈跡溝壑,遇與不遇者乎!
夫詩頌之作,有自來矣。或以吟詠情性,或以紀德顯功,雖大指同歸,所託或乖。若夫出處有道,名體不滯,風軌德音,為世作范,不可廢也。復綴序所懷,以為之贊曰:火德既微,運纏大過。洪飆扇海,二溟揚波。虯獸雖驚,風雲未和。潛魚擇川,高鳥候柯。赫赫三雄,並回干軸。競收杞梓,爭采松竹。鳳不及棲,龍不暇伏。谷無幽蘭,嶺無停菊。
英英文若,靈鑒洞照。應變知微,頤奇賞要。日月在躬,隱之彌曜。文明映心,鑽之愈妙。滄海橫流,玉石俱碎。達人兼善,廢己存愛。謀解時紛,功濟宇內。始救生靈,終明風概。
公達潛朗,思同蓍蔡。運用無方,動攝群會。爰初發跡,遘此顛沛。神情玄定,處之彌泰。愔愔幕里,算無不經。亹亹通韻,跡不暫停。雖懷尺璧,顧哂連城。智能極物,愚足全生。
郎中溫雅,器識純素。貞而不諒,通而能固。恂恂德心,汪汪軌度。志成弱冠,道數歲暮。仁者必勇,德亦有言。雖遇履尾,神氣恬然。行不修飾,名節無愆。操不激切,素風愈鮮。
邈哉崔生,體正心直。天骨疏朗,牆岸高嶷。忠存軌跡,義形風色。思樹芳蘭,翦除荊棘。人惡其上,世不容哲。琅琅先生,雅杖名節。雖遇塵霧,猶震霜雪。運極道消,碎此明月。
景山恢誕,韻與道合。形器不存,方寸海納。和而不同,通而不雜。遇醉忘辭,在醒貽答。
長文通雅,義格終始。思戴元首,擬伊同恥。人未知德,懼若在己。嘉謀肆庭,讜言盈耳。玉生雖麗,光不逾把。德積雖微,道映天下。
邈哉太初,宇量高雅。器范自然,標准無假。全身由直,跡洿必偽。處死匪難,理存則易。萬物波盪,孰任其累!六合徒廣,容身靡寄。君親自然,匪由名教。愛敬既同,情禮兼到。
烈烈王生,知死不撓。求仁不遠,期在忠孝。
玄伯剛簡,大存名體。志在高構,增堂及陛。端委獸門,正言彌啟。臨危致命,盡其心禮。
堂堂孔明,基宇宏邈。器同生靈,獨稟先覺。標榜風流,遠明管樂。初九龍盤,雅志彌確。百六道喪,干戈迭用。苟非命世,孰掃氛雺!宗子思寧,薄言解控。釋褐中林,郁為時棟。
士元弘長,雅性內融。崇善愛物,觀始知終。喪亂備矣,勝塗未隆。先生標之,振起清風。綢繆哲後,無妄惟時。夙夜匪懈,義在緝熙。三略既陳,霸業已基。
公琰殖根,不忘中正。豈曰模擬,實在雅性。亦既羈勒,負荷時命。推賢恭己,久而可敬。
公衡沖達,秉志淵塞。媚茲一人,臨難不惑。疇昔不造,假翮鄰國。進能徽音,退不失德。六合紛紜,人心將變。鳥擇高梧,臣須顧眄。
公瑾英達,朗心獨見。披草求君,定交一面。桓桓魏武,外託霸跡。志掩衡霍,恃戰忘敵。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參分,宇宙暫隔。
子布擅名,遭世方擾。撫翼桑梓,息肩江表。王略威夷,吳魏同寶。遂贊宏謨,匡此霸道。桓王之薨,大業未純。把臂託孤,惟賢與親。輟哭止哀,臨難忘身。成此南面,實由老臣。才為世生,世亦須才。得而能任,貴在無猜。
昂昂子敬,拔跡草萊。荷檐吐奇,乃構雲台。
子瑜都長,體性純懿。諫而不犯,正而不毅。將命公庭,退忘私位。豈無鶺鴒,固慎名器。
伯言謇謇,以道佐世。出能勤功,入亦獻替。謀寧社稷,解紛挫銳。正以招疑,忠而獲戾。
元嘆邈遠,神和形檢。如彼白珪,質無塵點。立行以恆,匡主以漸。清不增潔,濁不加染。
種翔高亮,性不和物。好是不群,折而不屈。屢摧逆鱗,直道受黜。嘆過孫陽,放同賈屈。
莘莘眾賢,千載一遇。整轡高衢,驤首天路。仰揖玄流,俯弘時務。名節殊塗,雅緻同趣。日月麗天,瞻之不墜。仁義在躬,用之不匱。尚想遐風,載揖載味。後生擊節,懦夫增氣。
從桓溫北征,作北征賦,皆其文之高者。嘗與王珣、伏滔同在溫坐,溫令滔讀其北征賦,至「聞所傳於相傳,雲獲麟於此野,誕靈物以瑞德,奚授體於虞者!疚巴父之洞泣,似實慟而非假。豈一性之足傷,乃致傷於天下」,其本至此便改韻。珣雲:「此賦方傳千載,無容率耳。今於『天下』之後,移韻徙事,然於寫送之致,似為未盡。」滔雲:「得益寫韻一句,或為小勝。 」溫曰:「卿思益之。」宏應聲答曰:「感不絕於余心,愬流風而獨寫。」珣誦味久之,謂滔曰:「當今文章之美,故當共推此生。」
性強正亮直,雖被溫禮遇,至於辯論,每不阿屈,故榮任不至。與伏滔同在溫府,府中呼為「袁伏」。宏心恥之,每嘆曰:「公之厚恩未優國士,而與滔比肩,何辱之甚。」
謝安常賞其機對辯速。後安為揚州刺史,宏自吏部郎出為東陽郡,乃祖道於冶亭。時賢皆集,安欲以卒迫試之,臨別執其手,顧就左右取一扇而授之曰:「聊以贈行。」宏應聲答曰:「輒當奉揚仁風,慰彼黎庶。 」時人嘆其率而能要焉。
宏見漢時傅毅作顯宗頌,辭甚典雅,乃作頌九章,頌簡文之德,上之於孝武。
太元初,卒於東陽,時年四十九。撰後漢紀三十卷及竹林名士傳三卷、詩賦誄表等雜文凡三百首,傳於世。
三子:長超子,次成子,次明子。明子有父風,最知名,官至臨賀太守。 袁宏字彥伯,陳郡人,魏郎中令煥六世孫也。祖猷,侍中。父勖,臨汝令。宏起家建威參軍、安南司馬記室。太傅謝安賞宏機捷辯速,自吏部郎出為東陽郡,乃祖之於冶亭。時賢皆集,安欲卒迫試之,執手將別,顧左右取一扇而贈之。宏應聲答曰:『輒當奉揚仁風,慰彼黎庶。』合坐嘆其要捷。性直亮,故位不顯也。在郡卒。
宏為大司馬記室參軍。後為東征賦,悉稱過江諸名望。時桓溫在南州,宏語眾雲:『我決不及桓宣城。』時伏滔在溫府,與宏善,苦諫之宏笑而不答。滔密以啟溫,溫甚忿,以宏一時文宗,又聞此賦有聲,不欲令人顯問之。後游青山,飲酌既歸,公命宏同載,眾為危懼。行數里,問宏曰:『聞君作東征賦,多稱先賢,何故不及家君?』宏答曰:『尊公稱謂,自非下官所敢專,故未呈啟,不敢顯之耳。』溫乃雲:『君欲為何辭?』宏即答雲:『風鑒散朗,或搜或引,身雖可亡,道不可隕,則宣城之節,信為允也。』溫泫然而止。二說不同,故詳載焉。
宏從溫征鮮卑,故作北征賦,宏文之高者。」宏集載其賦雲:「聞於相傳,雲獲麟於此野,誕靈物以瑞德,奚授體於虞者!悲尼父之慟泣,似實慟而非假,豈一物之足傷,實致傷於天下。感不絕於余心,□流風而獨寫。」晉陽秋曰:「宏嘗與王珣、伏滔同侍溫坐,溫令滔讀其賦,至『致傷於天下』,於此改韻。雲:『此韻所詠,慨深千載。今於「天下」之後便移韻,於寫送之致,如為未盡。』滔乃雲:『得益寫一句,或當小勝。』桓公語宏:『卿試思益之。』宏應聲而益,王、伏稱善。
虎少有逸才,文章絕麗,曾為詠史詩,是其風情所寄。少孤而貧,以運租為業。鎮西謝尚時鎮牛渚,乘秋佳風月,率爾與左右微服泛江。會虎在運租船中諷詠,聲既清會,辭文藻拔,非尚所曾聞,遂住聽之。乃遣問訊,答曰:『是袁臨汝郎誦詩。』即其詠史之作也。尚佳其率有勝致,即遣要迎,談話申旦,自此名譽日茂。」 言語篇
古文
袁彥伯為謝安南司馬,都下諸人送至瀨鄉。將別,既自凄惘,嘆曰:「江山遼落,居然有萬里之勢。」
白話
袁彥伯出任安南將軍謝奉的司馬,京都友人送行一直送到瀨鄉,快分手時,他不勝傷感愁悶,慨嘆道:「江山如此遼闊,竟然有萬里的氣勢。」
文學篇
古文
袁虎少貧,嘗為人佣載運租。謝鎮西經船行,其夜清風朗月,聞江渚間估客船上有詠詩聲,甚有情致,所誦五言,又其所未嘗聞,嘆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訊問,乃是袁自詠其所作詠史詩。因此相要,大相賞得。
桓宣武命袁彥伯作北征賦。既成,公與時賢共看,咸嗟嘆之。時王珣在坐,雲「恨少一句得寫字足韻當佳」,袁即於坐攬筆益雲:「感不絕於余心,溯流風而獨寫。」公謂王曰:「當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
袁彥伯作名士傳成,見謝公,公笑曰: 「我嘗與諸人道江北事,特作狡獪耳。」彥伯遂以箸書。注曰:宏以夏侯太初、何平叔、王輔嗣為正始名士。阮嗣宗、嵇叔夜、山巨源、向子期、劉伯倫、阮仲容、王浚仲為竹林名士。裴叔則、樂彥輔、王夷甫、庾子嵩、王安期、阮千里、衛叔寶、謝幼輿為中朝名士。
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輟筆,俄得七紙,殊可觀。東亭在側,極嘆其才。袁虎雲:「當令齒舌間得利。」
袁宏始作東征賦,不道陶公。胡奴誘之狹室中,臨以白刃曰:「先公勛業如是,君作東征賦雲何相忽略?」宏窘蹙無計,便答:「我大道公,何以雲無?」因誦曰:「精金百煉,在割能斷,功則治人,職思靖亂,長沙之勛,為史所贊。」
白話
袁虎年輕時家裡很窮,曾經受雇替人運送租糧。這時,鎮西將軍謝尚坐船出遊,那一夜風清月明,忽然聽見江邊商船上有人吟詩,很有情味;所吟誦的五言詩,又是自己過去未曾聽過的,不禁贊嘆不絕。隨即派人去打聽底細,原來是袁虎吟詠自作的《詠史詩》。因此便邀請袁虎過來,對他非常贊賞,彼此十分投合。
桓溫叫袁彥伯作一篇《北征賦》,賦寫好以後,桓溫和在座的賢士一起閱讀,大家都贊嘆寫得好。當時王珣也在座,說:「遺憾的是少了一句。如果用「寫」字足韻,就會更好。」袁彥伯立刻即席拿筆增加了一句:「感不絕於余心,溯流風而獨寫。」桓溫對王珣說:「從這件事看,當今不能不推重袁氏。」
袁彥伯寫成了《名士傳》,帶去見謝安,謝安笑著說:「我曾經和大家講過江北時期的事,那不過是說著好玩罷了,彥伯竟拿來寫書!」
桓溫率師北伐、當時袁虎也隨從出征,因事受到桓溫的責備,罷了官。正好急需寫一份告捷公文,桓溫便叫袁虎起草。袁虎靠在馬旁,手筆疾書,一會兒就寫了七張紙,寫得很好。當時東亭侯王地在旁邊,極力贊賞他的才華。袁虎說:「也該讓我從齒舌中得點好處。」
袁宏起初寫《東征賦》的時候,沒有一句話說到陶侃。陶侃的兒子胡奴就把他騙到一個密室里,拔出刀來指著他,問道:「先父的功勛業績這樣大、您寫《東征賦》,為什麼忽略了他?」袁宏很窘急,無計可施,便回答說:「我大大地稱道陶公一番,怎麼說沒有寫呢?」於是就朗誦道:「精金百煉,在割能斷。功則治人、職思靖亂。長沙之勛,為史所贊。」
寵禮篇
古文
桓宣武嘗請參佐入宿,袁宏、伏滔相次而至,蒞名府中。復有袁參軍,彥伯疑焉,令傳教更質,傳教曰:「參軍是袁、伏之袁,復何所疑!」
白話
桓溫曾經請他的屬官入府值宿,袁宏和伏滔接連來到。簽到值宿時,因府中還有個袁參軍,袁宏懷疑名單上的袁參軍不是自己,便叫傳令官再查問一下。傳令官說:「參軍就是袁、伏的袁,還懷疑什麼?」(袁宏和伏滔一起任桓溫的參軍,將軍府的人合稱二人為「袁伏」。袁宏認為,把他和伏滔並列是一種恥辱。)
輕詆篇
古文
桓公入洛,過淮泗,踐北境,與諸僚屬登平乘樓,眺矚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陸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袁虎率而對曰:「運自有廢興,豈必諸人之過?」桓公懍然作色,顧謂四坐曰:「諸君頗聞劉景升不?有大牛重千斤。啖芻豆十倍於常牛,負重致遠,曾不若一羸牸。魏武入荊州,烹以饗士卒,於時莫不稱快。意以況袁,四坐既駭,袁亦失色。
袁虎、伏滔同在桓公府,桓公每游宴,輒命袁伏。袁甚恥之,恆嘆曰:「公之厚意,未足以榮國士,與伏滔比肩,亦何辱如之!」
白話
桓溫進兵洛陽,經過淮水、泗水,踏上北方地區,和下屬們登上船樓,遙望中原,感慨地說道:「使國土淪陷,長時間成為廢墟,王夷甫(王衍)等人不能不承擔這一罪責!」袁虎輕率地回答說:「國家的命運本來有興有衰,難道都是他們的過錯?」桓溫神色威嚴,面露怒容,環顧滿座的人說:」諸位多少都聽說過劉景升吧?他有一條千斤重的大牛,吃的草料,比普通牛多十倍,可是拉起重載走遠路,簡直連一頭瘦弱的母牛都不如。魏武帝進入荊州後,把大牛殺了來慰勞士兵,當時沒有人不叫好。」桓溫本意是用大牛來比擬袁虎。滿座的人都震驚了,袁虎也大驚失色。
袁虎和伏滔一同在桓溫的大司馬府中任職。桓溫每逢游樂宴飲,就叫袁虎和伏滔陪同。袁虎對此感到非常羞愧,常常對桓溫嘆息說:「您的深厚情意,不足以使國士感到光榮;把我和伏滔同等看待,還有什麼恥辱比得上這個呢?」
⑵ 寫幾個關於勤奮學習的成語典故(類似於懸梁刺股、鑿壁偷光之類的成語典故)
鑿壁偷光、囊螢映雪、聞雞起舞、學而不厭、韋編三絕。
1、鑿壁偷光
【解釋】: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出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釋義:匡衡,字稚圭,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只是光亮照不到,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
【示例】:一個說要用功,古時候曾有「囊螢照讀」「鑿壁偷光」的志士。 《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廢寢忘食
【反義詞】目不識丁、不學無術、胸無點墨
2、囊螢映雪
【解釋】:原是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書本,孫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奮苦學的故事。後形容刻苦攻讀。
【近義詞】囊螢積雪、裹足取暖、囊螢照雪
【反義詞】不思進取
3、聞雞起舞
【解釋】: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出自】:唐房玄齡《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半夜聽到野雞啼叫,祖逖用腳把劉琨踢醒,說:「這雞鳴不是壞聲音呀。」 於是起床習舞劍藝。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含褒義
【近義詞】然糠照薪、發奮圖強、鍥而不舍
【反義詞】自暴自棄、苟且偷安
4、學而不厭
【解釋】:厭:滿足。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
【出自】:《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孔子說:「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中,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還有什麼遺憾呢?」
【示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手不釋卷、好學不倦
【反義詞】好為人師、驕傲自滿
5、韋編三絕
【解釋】: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孔子為讀《周易》而多次翻斷了編聯竹簡的牛皮帶子。
【示例】:我們提倡韋編三絕的讀書精神,更提倡學以致用,期待創新人才的大量涌現。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含褒義
【近義詞】懸梁刺股、三絕韋編、牛角掛書
【反義詞】偶一為之
⑶ 急··· 關於勤奮的 有典故的 成語
懸梁刺骨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專關起門,獨自一屬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 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⑷ 關於勤奮的成語名人故事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內,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容.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⑸ 古代有不少勤奮好學的成語和典故,請各舉兩個
發憤忘食 廢寢忘食 分秒必爭 焚膏繼晷 雞鳴而起 磨穿鐵硯 勤學苦練 夙夜匪懈 夙興夜內寐 無冬無夏 宵衣容旰食 學而不厭 圓木警枕 幼學壯行 朝乾夕惕 只爭朝夕 孜孜不倦 坐以待旦 爭分奪秒 手不釋卷
~~~~~~~~~~~~~~~~·
⑹ 關於勒奮學習的成語
關於勤奮學習的成語
持之以恆 「持之以恆」成語,讀音:chí zhī yǐ héng ,釋義:持,堅持、面對;之,代詞泛指某件事情或某事物;以,用來;恆,恆心。意為長久地堅持下去。
堅持不懈 :「堅持不懈」成語,讀音:jiān chí bù xiè ,釋義:堅:意志堅強、堅韌不拔;持:持久、有耐性;懈:鬆懈。意為堅持到底,一點不鬆懈。藉以形容做事...
始終如一 :始:開始;終:結束。自始自終一個樣子。指能堅持,不間斷。 水滴石穿 :〝水滴石穿〞成語,讀音:shuǐ dī shí chuān 釋義:同〝滴水石穿〞。意為水一直向下滴,時間長了能把石頭滴穿。藉以比喻只有堅持不懈,不斷努力,持之以恆,微薄之力做事也能成功。 常與「繩鋸木斷」連用。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 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zhǐ pà yǒu xīn rén。意思是只要肯下決心去做,世界上沒有什麼辦不好的事情,困難總是可以克服的。
廢寢忘食 分秒必爭 焚膏繼晷 雞鳴而起 磨穿鐵硯 勤學苦練 夙夜匪懈 夙興夜寐 無冬無夏 宵衣旰食 學而不厭 圓木警枕 幼學壯行 朝乾夕惕 只爭朝夕 孜孜不倦 坐以待旦 爭分奪秒 手不釋卷
【懸梁刺股】形容刻苦學習。
【勤學苦練】認真學習,刻苦訓練。
【勤學好問】勤奮學習,不懂的就問。比喻善於學習。
【博學篤志】篤:忠實,一心一意。廣泛學習而意志堅定。
【力學不倦】力學:努力學習。倦:疲倦。勤勉學習而不知疲倦。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學習好像追趕什麼,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學如穿井】穿:鑿通。求學如同鑿井。比喻在學習當中,學到的知識越深也就越難,因此為了獲得更深的學問,必須要有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攻苦食淡 苦心孤詣 囊螢照讀 任勞任怨 埋頭苦幹 卧薪嘗膽 懸梁刺股 仰屋著書 映月讀書 映雪讀書 勇猛精進 引錐刺股 鑿壁偷光 折節讀書 坐薪懸膽
專心
不敢旁鶩 不知肉味 目不窺園 傾耳而聽 傾耳注目 一心一意 屏氣凝神 全神貫注 專心致志
其他
不遠千里 不敢告勞 兢兢業業 默默無聞 默默無言 駑馬十駕 勤勤懇懇 身體力行 事必躬親 手足胼胝 手足重繭
⑺ 夙夜匪懈的成語典故
【出自】: 晉·司馬彪《續漢書》:「熹為衛尉,盡心事上,夙夜匪懈。」
⑻ 寫幾個關於勤奮學習的成語典故(類似於懸梁刺股、鑿壁偷光之類的成語典故) лллл
勤奮
發憤忘食 廢寢忘食 分秒必爭 焚膏繼晷 雞鳴而起 磨穿鐵硯 勤學苦練 夙夜匪懈 夙興夜版寐 無冬無夏權 宵衣旰食 學而不厭 圓木警枕 幼學壯行 朝乾夕惕 只爭朝夕 孜孜不倦 坐以待旦 爭分奪秒 手不釋卷
刻苦
攻苦食淡 苦心孤詣 囊螢照讀 任勞任怨 埋頭苦幹 卧薪嘗膽 懸梁刺股 仰屋著書 映月讀書 映雪讀書 勇猛精進 引錐刺股 鑿壁偷光 折節讀書 坐薪懸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