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典故寓意故事

典故寓意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16 05:32:56

『壹』 文言文/翻譯,成語故事/典故寓意/解釋/是什麼意思

【鄭人買履】是什麼意思?
主要說的是鄭國的人因過於相信「尺度」,造成買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鄭人拘泥於教條心理,依賴數據的習慣。常比喻做事死板,不會變通的人。
【鄭人買履】出自哪裡?
出自《韓非子》
【鄭人買履】詞語辨析:
【鄭人買履讀音】:zhèng rén mǎi lǚ
【鄭人買履的近義詞】:刻舟求劍、墨守成規、冥頑不靈、膠柱鼓瑟、因循守舊
【鄭人買履的反義詞】:達權通變、靈機應變、隨機應變
【鄭人買履用法】:主謂式;作定語、狀語;含貶義
【鄭人買履】如何造句
1、至今,不相信自己,只按教條辦事,像鄭人買履的人還大有人在。
2、你可真是鄭人買履的典型啊。
3、真的不得不說,很多顧客買衣服都是鄭人買履。
4、《鄭人買履》則借一個寧可相信自己腳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的人,譏諷墨守成規、迷信教條而不尊重客觀事實的人。
5、在生活我們應該隨機應變,千萬不能犯鄭人買履的錯誤。
6、因為俺是文化人,學過鄭人買履的故事。
7、後來人們根據這個笑話引申出「鄭人買履」這句成語,諷喻那些只相信教條,不顧客觀實際的人。
8、現在的人,都像是鄭人買履,永遠記得的是那把度尺,而不是拿腳去試。
9、你可千萬不要學鄭人買履。
10、我們做事要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靈活調整,千萬不能像鄭人買履一樣。
【鄭人買履文言文】:
鄭人有欲買履者(一些書上寫「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nìng)信度,無自信也。」
【鄭人買履白話文翻譯】:
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尺碼。已經拿到了鞋子,才說:「我忘了帶尺碼。」就返回家中拿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最終沒有買到鞋子。
有人問:「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
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鄭人買履】成語接龍:
鄭人買履→履足差肩→肩背難望→望風披靡→靡有孑遺→遺珥墮簪→簪筆磬折→折膠墮指→指山賣磨→磨穿鐵鞋→鞋弓襪小→小鳥依人→人情之常→常勝將軍→軍法從事→事與願違→違天害理→理屈詞窮→窮而後工→工力悉敵→敵惠敵怨→怨天憂人→人雲亦雲→雲蒸霞蔚→蔚然成風→風起雲布→布裙荊釵→釵橫鬢亂→亂作胡為→為國為民→民胞物與→與世推移→移東就西→西食東眠→眠思夢想→想入非非→非我族類→類聚群分→分別門戶→戶樞不蠹→蠹國嚼民→民窮財盡→盡誠竭節→節外生枝→枝詞蔓語→語重心沉→沉著痛快→快意當前→前襟後裾→裾馬襟牛→牛刀割雞→雞骨支床→床上施床→床上疊床→床上迭床→床下牛斗→斗雞走犬→犬馬之疾→疾聲厲色→色飛眉舞→舞文弄墨→墨跡未乾→干名犯義→義海恩山→山中宰相→相得益章→章甫薦履→履舄交錯→錯落參差→差三錯四→四海飄零→零敲碎打→打滾撒潑→潑天大禍→禍福之門→門可羅雀→雀角鼠牙→牙白口清→清宮除道→道合志同
【鄭人買履】歷史典故給我們帶來的啟示/寓意:
這個故事是諷刺那些墨守成規、迷信教條的人。告訴我們:要根據事情的變化去處理事情,不能墨守成規。事情變了,處理的方法也要跟這變。
諷刺了那些因循守舊、固執己見、不知變通、墨守成規、不懂得根據客觀實際的人。還告訴我們,要實事求是(即「試之以足」),學會變通,不要教條主義(即「寧信度,無自信也」)的道理。

『貳』 帶有典故有哲理的成語故事

1.黔驢技窮
從前貴州一帶沒有毛驢,有一個好事者從北方運來一頭毛驢,放到山腳下吃草,山上的老虎發現了這個怪物,開始只有遠遠的望著,然後慢慢地靠近毛驢,最後發現毛驢只會蹄踢,於是就跳上去飽餐了一頓。

2.安步當車
戰國時期,齊國賢士顏觸奉齊宣王之命入宮見駕,齊宣王態度非常傲慢,引起顏觸的不滿,雙方在殿上就仰慕權勢與禮賢下士、國君與賢士的作用大辯,齊宣王理虧認輸,想留用顏觸,顏觸拒絕說:「我喜歡自由,喜歡慢步像乘車一樣。」

3.鞭長不及
春秋時期,楚莊王仗著勢力強大不徵得宋國同意派大夫申舟經宋國出使齊國,宋國殺了申舟。楚莊王派兵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援,大夫伯宗向晉景公建議不要出兵,說「雖鞭之長,不及馬腹」,沒有理由為了宋國而得罪楚國。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5.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6.龍生九子
傳說東海龍王生了九個兒子,性格各異,各有所長。大兒子囚牛喜歡音樂,老二蟲睚眥嗜好攻殺,老三嘲風喜歡探險,老四蒲牢喜愛鳴叫,老五狻猊好坐,老六霸下喜愛負重,老七狴犴喜好訴訟,老八贔屓好文,老九蟲吻好吞

7.樑上君子
東漢靈帝時小官吏陳寔心地善良,做事公正無私。有天晚上一個小偷溜進他的屋裡躲在屋樑上,他發現後並沒有下令捉拿,而是把兒子、孫子叫到身邊,給他們講如何做人,不要學樑上的那位君子。小偷深受感動就下地求饒。

8.人面桃花
唐朝節度使崔護年輕時進京趕考落第,清明節去長安城南郊遊,在一桃花盛開的庄園內見到一漂亮女子含情脈脈,彼此眉目傳情。第二年清明再訪,見不到該女。題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9.青出於藍
北魏文人李謐學習很用功,在文學博士孔璠門下做學生,勤奮刻苦,虛心好學,提高很快。幾年後,李謐的學問超過了他的老師孔璠,孔璠反過來向李謐求教。同學們做歌:「青成藍,藍謝青,師何常,在明經。」

10.先聲奪人
東漢末年,地方官吏割據一方,曹操、孫權、劉表、袁紹等積極擴充自己的地盤。劉備也不甘示弱,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引起了張飛、關羽的不滿。劉備說:我得孔明,如魚得水,你們不必再說了。

『叄』 比較經典的四字成語,能找到典故,意思,寓意,越詳細越好

1.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3.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5.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7.一字之師
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字的老師。
該語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補》。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也很發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上、內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當時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後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裡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寫好後,他覺得非常滿意。
有一個叫鄭谷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後,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於是,他經過反復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因為他認為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鄭谷的這一改動,雖然只將數字改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谷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師。

8.專心致志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裡,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裡卻想著:「要是現在到野外射下一隻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但是,一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回答者:_雯_WEN_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2-25 13:29

9.按圖索驥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徵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10南柯一夢
成語釋疑: 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
成語出處: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
成語故事: 淳於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樹下休息起來,沒想到他因此就睡著了。在夢里,他看到槐安國的國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國去,隨後把自己心愛的公主嫁給了他,並且派他擔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這段時間里,淳於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國王也很欣賞他。他五個兒子都有爵位,兩個女兒也嫁給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國的地位非常高。
後來,檀蘿國攻打南柯郡,淳於棼的軍隊輸了,接著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這一切的不幸,讓淳於棼不想在南柯郡繼續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裡,有人在國王面前說淳於棼的壞話,國王沒有查證,就把他的孩子抓起來,還把他送回原來的家鄉。一離開槐安國,淳於棼就醒了,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場夢。
不久,淳於棼發現庭院里的槐樹下有一個螞蟻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宮殿漢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夢中所見到的槐安國,應該就是這個螞蟻洞。而槐樹的最高的樹枝,可能就是他當太守的南柯郡。
淳於棼想起夢里南柯的一切,覺得人世非常無常,所謂的富貴功名實在很容易就消失,於是,他最後就歸隱道門了。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完)

11.班門弄斧
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這是明朝一個詩人《題李白墓》。李白是舉世聞名的唐代大詩人,死後名傳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經過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詩抒發內心感受。而他們這種行為只能是附庸風雅,「魯班門前班門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這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實,「班門弄斧」這句成語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雛形了。文學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這樣一句:「操斧於班郢之門,斯顏耳!」意思是說,在魯班和郢人(也是一個操斧能手)的門前表現用斧子的本事,臉皮也太厚了。
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

12.杯弓蛇影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裡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裡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後,心裡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裡想:「酒杯里絕對不會有蛇的!」於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牆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裡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後,病就立刻好了。
後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13.伯樂相馬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14.不可多得
東漢末年,有個名士禰衡,才華出眾。當時,太中大夫孔融對他特別賞識,把他推薦給漢獻帝。他寫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漢獻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薦表交給曹操。曹操愛才,就召見禰衡。哪知禰衡蔑視曹操,對他很不禮貌。曹操就派禰衡當鼓吏,在大宴賓客時,命他擊鼓助興。誰知禰衡一邊擊鼓,一邊大罵曹操,使曹操十分難堪。曹操派禰衡去荊州勸降劉表,想借劉表之手殺他。想不到劉表把禰衡當作上賓,每次議事或發布文告,都得由禰衡表態。後來禰衡又對劉表不恭。劉表就派他到部將黃祖那裡當書記。禰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後來,終於被黃祖所殺。
成語「不可多得」由此而來,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難得。多用於贊揚有才能的人

15.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16.不學無術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光是朝廷舉足輕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監死前,把幼子劉弗陵(昭帝)託付給霍光輔佐。昭帝去世後,霍光立劉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權四十多年,為西漢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勛。
劉詢繼承皇位以後,立許妃做皇後。霍光的妻子霍顯是個貪圖富貴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兒成君嫁給劉詢做皇後,就乘許娘娘有病的機會,買通女醫下毒害死了許後。毒計敗露,女醫下獄。此事霍光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等事情出來了,霍顯才告訴他。霍光非常驚懼,指責妻子不該辦這種事情。他也想去告發,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後想,還是把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隱瞞下來了。霍光死後,有人向宣帝告發此案,宣帝派人去調查處理。霍光的妻子聽說了,與家人、親信商量對策,決定召集族人策劃謀反,不想走漏了風聲,宣帝派兵將霍家包圍,滿門抄斬。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霍光傳》中評論霍光的功過,說他「不學無術,暗於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道理。成語「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17.才高八斗
南朝謝靈運,是一位寫了大量山水詩的文學家。他聰明好學,讀過許多書,從小受到祖父謝玄的厚愛。
他出身於東晉大士族,因他襲封康樂公的爵位,世人稱他「謝康樂」。他身為公侯,卻並無實權,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謝靈運自嘆懷才不遇,常常丟下公務不管,卻去遊山玩水。後來,他辭官移居會稽,常常與友人酗酒作樂。當地太守派人勸他節制一些,卻被他怒斥了一頓。可是,謝靈運寫的山水詩,卻深受人們的喜愛。他每寫出一首新詩,立刻就會被人爭相抄錄,很快流傳開去。
宋文帝接位後,將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詩作和書法贊為「兩寶」。謝靈運更加驕傲了,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語「才高八斗」由此而來,形容人的文才極高。

『肆』 寓意好的典故

成語故事來中「塞翁失馬源」寓意深遠。塞翁失馬是一則古代寓言故事,語出《淮南子人問訓》原文如下: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者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文中主人丟失了馬,是一種損失,但這種損失也將會給人帶來好運。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事物的發展都具有兩面性,福和禍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要以辯證的態度去看待我們生話中的得與失。塞翁失馬常和焉知非福連用,比喻一時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得到好處。
寓言故事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揠苗助長,邯鄲學步,南轅北轍..無論是做人做事,第一要素是確立正確的方向,確立目標,如果開始選的方向錯了,離自己的目標就越遠。

寓言是智慧的源泉

『伍』 帶有典故的歷史成語故事要有寓意,和道理.越多越好

成語小故事----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3.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5.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陸』 成語寓言故事10個(帶原意寓意)

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成語故事網http://www.idiom.org.cn)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葉公好龍

春秋時楚國人沈諸梁,字子高,在葉地當縣尹,自稱"葉公",別人都叫他"葉公子高"。這位葉公愛龍成癖,他身上佩帶的鉤劍、鑿刀等武器上都飾有龍紋,家裡的樑柱門窗上都雕著龍,牆上也畫著龍。葉公愛好龍的名聲傳揚四方。

上界的天龍聽說人間有這么一位葉公對它如此喜愛,決定到人間走一遭向葉公致謝。天龍把頭伸進窗口,而尾巴一直伸到堂屋。葉公一見,嚇得面如土色,魂飛魄散,奪門而逃。其實,葉公並不真的愛好龍,他愛的不過是似龍非龍的東西而已。(成語故事網http://www.idiom.org.cn)

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
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成語故事網http://www.idiom.org.cn)

卧薪嘗膽 典故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相鄰,經常打仗,有次吳王領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姑浮砍中了右腳,最後傷重而亡。吳王死後,他的兒子夫差繼位。三年以後,夫差帶兵前去攻打越國,以報殺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兩國在夫椒交戰,吳國大獲全勝,越王勾踐被迫退居到會稽。吳王派兵追擊,把勾踐圍困在會稽山上,情況非常危急。此時,勾踐聽從了大夫文種的計策,准備了一些金銀財寶和幾個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給吳國太宰,並通過太宰向吳王求情,吳王最後答應了越王勾踐的求和。

但是吳國的伍子胥認為不能與越國講和,否則無異於放虎歸山,可是吳王不聽。

越王勾踐投降後,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吳國,他們夫妻倆住在夫差父親墓旁的石屋裡,做看守墳墓和養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遊,勾踐總是拿著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後面。後來吳王夫差有病,勾踐為了表明他對夫差的忠心,竟親自去嘗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來判斷夫差病癒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與勾踐預測的相合,夫差認為勾踐對他敬愛忠誠,於是就把勾踐夫婦放回越國。越王勾踐他回國以後,立志要報仇雪恨。為了不忘國恥,他睡覺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掛著苦膽,表示不忘國恥,不忘艱苦。經過十年的積聚,越國終於由弱國變成強國,最後打敗了吳國,吳王羞愧自殺。

【出處】(成語故事網http://www.idiom.org.cn)

源於《史記專項王勾踐世家》

【釋讀】

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卧薪嘗膽」,用來形容人刻苦自勵,民奮圖強。

杞人憂天
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後,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程量,並且自言自語的說: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從此以後,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後,都跑來勸他說: 「老兄啊!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麼會塌下來呢?在說即使真的塌下來,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
可是,無論人家怎麼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
後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狐假虎威

戰國時代,當楚國最強盛的時候,楚宣王曾為了當時北方各國,都懼怕他的手下大將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問朝中大臣,這究竟是為什麼。
當時,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敘述了下面這段故事:「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一隻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當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面有隻狐狸正在散步。他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便一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 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准備把那隻狐狸吃進肚子里的時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說話了: 『哼!你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經命令我為王中之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地極嚴厲的制裁與懲罰。』老虎聽了狐狸的話,半信半疑,可是,當它斜過頭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鎮定的樣子,心裡不覺一驚。原先那股囂張的氣焰 和盛氣凌人的態勢,竟不知何時已經消失了大半。雖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為是百獸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獸見了我都會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來統治我們的!
這時,狐狸見老虎遲疑著不敢吃它,知道他對自己的那一番說詞已經有幾分相信了,於是便更加神氣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後指著老虎的鼻子說:『怎麼,難道你不相信我說的話嗎?那麼你現在就跟我來,走在我後面,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嚇的魂不附體,抱頭鼠竄。』老虎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照著去做了。
於是,狐狸就大模大樣的在前面開路,而老虎則小心翼翼的在後面跟著。他們走沒多久,就隱約看見森林的深處,有許多小動物正在那兒爭相覓食,但是當它們發現走在狐狸後面的老虎時,不禁大驚失色,狂奔四散。
這時,狐狸很得意的掉過頭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這種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驚膽戰,但他並不知到野獸怕的是自己,而以為他們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計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勢完全是因為假借老虎,才能平著一時有利的形勢去威脅群獸而那可憐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還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懼昭奚恤,完全是因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裡,那也就是說,他們畏懼的其實是大王的權勢呀!」
從上面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凡是藉著權威的勢力欺壓別人,或藉著職務上的權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來形容。

亡羊補牢

這故事出自「戰國策」。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你在宮裡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一定要危險啦!」襄王聽了,很不高與,氣罵道:「你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麼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庄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這才覺得庄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庄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麼辦法;庄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這是一則很有意義的故事,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敗無疑。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例如一個事業家,因估計事情的發展犯了錯誤,輕舉冒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他並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一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認為「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呢!

教訓,改正過失,發奮圖強,還是來得及做一番事業的。

這則成語故事裡的庄辛,楚都紀南(今荊州一帶)人,是楚國著名國王楚莊王的後代,一生耿介無私,為楚襄王時代大臣。初不為襄王器重,自赴齊力諫襄王後,得到襄王信任,襄王封他為陽陵君,其封地在今淮北。

四面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 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 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禁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么多呢?」說看,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因為這個故事裡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看又失敗自殺的情節,所以以後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 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於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產,游手好閑;但後來卻破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於別人時,別人也應他平日行為 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學校里討論學術問題,其學生不學無術(成語,意即沒有學術)、信口雌黃、顛倒是非,同學們群起而攻之,這學生便完全處於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
事,若是行差踏錯,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了。

揠苗助長
用來比喻不管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這個成語出自《孟子·公孫丑上》。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掩耳盜鈴
捂住自己的耳朵,以為自己聽不到,別人也就聽不到了。比喻自欺欺人,自己騙自己。
出處:《呂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譯文:晉國的大夫范氏滅亡的時候,有個老百姓得到一隻鍾,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鍾太大,沒法背。於是就用錘去把它打碎,這樣鍾又轟轟地響起來,那個老百姓怕別人聽到響聲來搶這只鍾,趕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來,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就聽不見了。

『柒』 50個寓言故事及寓意

1.狐狸和葡萄
葡萄架上,垂下幾串成熟的葡萄。一隻狐狸看見了,饞的直流口水。他想盡了各種辦法去夠葡萄,但是白費勁。 狐狸感到無望了,只好轉身離開。他邊走道邊回過頭來說:「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有些人無能為力,做不成事,卻偏偏說時機還沒有成熟。
2.狼與鷺鷥
狼誤吞下了一塊骨頭,十分難受,四處奔走,尋訪醫生。他遇見了鷺鷥,談定酬金請他取出骨頭,鷺鷥把自己的頭伸進狼的喉嚨里,叼出了骨頭,便向狼要定好的酬金。狼回答說:「喂,朋友,你能從狼嘴裡平安無事地收回頭來,難道還不滿足,怎麼還要講報酬?」 這故事說明對壞人行善的報酬,就是認識壞人不講信用的本質。
3.小男孩與蠍子
有個小孩在城牆前捉蚱蜢,一會兒就捉了許多。忽然看見一隻蠍子,他以為也是蚱蜢,便用兩手去捕捉它。蠍子舉起它的毒刺,說道:「來吧,如果你真敢這樣做,就連你捉的蚱蜢也會統統失掉。」 這故事告誡人們要分辨清好人和壞人,區別的對待他們才可以。
4.掉在井裡的狐狸和公山羊
一隻狐狸失足掉到了井裡,不論他如何掙扎仍沒法爬上去,只好獃在那裡。公山羊覺得口渴極了,來到這井邊,看見狐狸在井下,便問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覺得機會來了,心中暗喜,馬上鎮靜下來,極力贊美井水好喝,說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並勸山羊趕快下來,與他痛飲。一心只想喝水信以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當他咕咚咕咚痛飲完後,就不得不與狐狸一起共商上井的辦法。狐狸早有準備,他狡猾地說:「我倒有一個方法。你用前腳扒在井牆上,再把角豎直了,我從你後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來,我們就都得救了。」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議,狐狸踩著他的後腳,跳到他背上,然後再從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狐狸上去以後,准備獨自逃離。公山羊指責狐狸不信守諾言。狐狸回過頭對公山羊說:「喂,朋友,你的頭腦如果像你的胡須那樣完美,你就不至於在沒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 這故事說明,聰明的人應當事先考慮清楚事情的結果,然後才去做就是對的。
5.寡婦與母雞
有個寡婦養著一隻母雞,母雞每天下一個蛋。她以為多給雞喂些大麥,就會每天下兩個蛋。於是,她就每天這樣喂,結果母雞長得越來越肥,每天連一個蛋也不下了。 這故事說明,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結果連現有的都失掉了。
6.徒勞的寒鴉
宙斯想要為鳥類立一個王,指定一個日期,要求眾鳥全都按時出席,以便選他們之中最美麗的為王。眾鳥都跑到河裡去梳洗打扮。寒鴉知道自己沒一處漂亮,便來到河邊,撿起眾鳥脫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膠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鳥都一齊來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見花花綠綠的寒鴉,在眾鳥之中顯得格外漂亮,准備立他為王。眾鳥十分氣憤,紛紛從寒鴉身上拔下本屬於自己的羽毛。於是,寒鴉身上美麗的羽毛一下全沒了,又變成了一隻醜陋的寒鴉了。 這故事是說,藉助別人的東西可以得到美的假象,但那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被剝離時,就會原形畢露。
7.站在屋頂的小山羊與狼
小山羊站在屋頂上,看見狼從底下走過,便謾罵他,嘲笑他。狼說道:「啊,伙計,罵我的不是你,而是你所處的地勢。」 這故事說明,地利與天機常常給人勇氣去與強者抗爭。
8.山震
有一次,一座大山發生了大震動,震動發出的聲音就像大聲的呻吟和喧鬧。許多人雲集在山下觀看,不知發生了什麼事。當他們焦急地聚集在那裡,擔心看到什麼不祥之兆時,僅看見從山裡跑出一隻老鼠。 這是說庸人多自憂。
9.善與惡
力量弱小的善,被惡趕走到了天上。善於是問宙斯,怎樣才能回到人間去。宙斯告訴他,大家不要一起去,一個一個的去訪問人間吧。惡與人很相近,所以接連不斷地去找他們。善因為從天上下來,所以就來得很慢很慢。 這就是說,人很不容易遇到善,卻每日為惡所傷害。
10.老獵狗
一條老獵狗年輕力壯時從未向森林中任何野獸屈服過,年老後,在一次狩獵中,遇到一頭野豬,他勇敢地撲上去咬住野豬的耳朵。由於他的牙齒老化無力,不能牢牢地咬住,野豬逃跑了。主人跑過來後大失所望,痛罵他一頓。年老的獵狗抬起頭來說:「主人啊!這不能怪我不行。我的勇敢精神和年輕時是一樣的,但我不能抗拒自然規律。從前我的行為受到了你的稱贊,現在也不應受到你的責備。」 這是說,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規律。
11.螞蟻與屎殼郎
夏天,別的動物都悠閑地生活,只有螞蟻在田裡跑來跑去,搜集小麥和大麥,給自己貯存冬季吃的食物。屎殼郎驚奇地問他為何這般勤勞。螞蟻當時什麼也沒說。冬天來了,大雨沖掉了牛糞,飢餓的屎殼郎,走到螞蟻那裡乞食,螞蟻對他說:「喂,伙計,如果當時在我勞動時,你不是批評我,而是也去做工,現在就不會忍飢挨餓了。」 這是說,盡管風雲變化萬千,未雨綢繆的人都能避免災難。
12.公雞和寶玉
一隻公雞在田野里為自己和母雞們尋找食物。他發現了一塊寶玉,便對寶玉說:「若不是我,而是你的主人找到了你,他會非常珍惜地把你撿起來;但我發現了你卻毫無用處。我與其得到世界上一切寶玉,倒不如得到一顆麥子好。」 這是說自己需要的東西才是真正珍貴的。
13.小鹿與他的父親
有一天,小鹿對公鹿說道,「父親,你怎麼還怕狗呢?你比他高大,比他跑得更快,而且還有很大的角用於自衛。」公鹿笑著說:「孩兒,你說得都對,可我只知道一點,一聽到狗的叫聲,我就會不由自主地立刻逃跑。」 這故事說明,激勵那些天生膽小、軟弱的人毫無用處。
14.兩只口袋
普羅米修斯創造了人,又在他們每人脖子上掛了兩只口袋,一隻裝別人的缺點,另一隻裝自己的缺點。他把那隻裝別人缺點的口袋掛在胸前,另一隻則掛在背後。因此人們總是能夠很快地看見別人的缺點,而自己的卻總看不見。 這故事說明人們往往喜歡挑剔別人的缺點,卻無視自身的缺點。
15.山鷹與狐狸
山鷹與狐狸互相結為好友,為了彼此的友誼更加鞏固,他們決定住在一起。於是鷹飛到棵高樹上面,築起巢來孵育後代,狐狸則走進樹下的灌木叢中間,生兒育女。有一天,狐狸出去覓食,鷹也正好斷了炊,他便飛入灌木叢中,把幼小的狐狸搶走,與雛鷹一起飽餐一頓。狐狸回來後,知道這事是鷹所做,他為兒女的死悲痛,而最令他悲痛的是一時無法報仇,因為他是走獸,只能在地上跑,不能去追逐會飛的鳥。因此他只好遠遠地站著詛咒敵人,這是力量弱小者唯一可以做到的事情。不久,鷹的背信棄義的罪行也受到了嚴懲。有一次,一些人在野外殺羊祭神,鷹飛下去,從祭壇上抓起了帶著火的羊肉,帶回了自己的巢里。這時候一陣狂風吹了過來,巢里細小乾枯的樹枝馬上燃起了猛烈的火焰。那些羽毛未豐的雛鷹都被燒死了,並從樹上掉了下來。狐狸便跑了過去,在鷹的眼前,把那些小鷹全都吃了。 這故事說明,對於背信棄義的人,即使受害者弱小,不能報復他,可神會懲治他。
16.馬與馬夫
從前,有個馬夫,他偷偷地把喂馬的大麥賣掉了,但仍每天給馬擦洗,用梳子梳理馬毛。馬對馬夫說道:「如果你真心想要我長得美,就不要再賣掉喂我的大麥了。」 這是說,那些虛情假意的人用花言巧語和小恩小惠去賄賂別人,卻把別人最必需的東西奪走了。
17.農夫與蛇
冬天,農夫發現一條蛇凍僵了,他很可憐它,便把蛇放在自己懷里。蛇溫暖後,蘇醒了 過來,恢復了它的本性,咬了它的恩人一口,使他受到了致命的傷害。農夫臨死前說:「我 該死,我憐憫惡人,應該受惡報。」 這故事說明,即使對惡人仁至義盡,他們的邪惡本性也是不會改變的。
18.吹簫的漁夫
有一個會吹簫的漁夫,帶著他心愛的簫和漁網來到了海邊。他先站在一塊突出的岩石上,吹起簫來,心想魚聽到這美妙音樂就會自己跳到他的前面來的。他聚精會神地吹了好久,毫無結果。他只好將簫放下,拿起網來,向水裡撒去,結果捕到了許多的魚。他將網中的魚一條條地扔到岸上,並對亂蹦亂跳的魚說:「喂,你們這些不識好歹的東西!我吹簫時,你們不跳舞,現在我不吹了,你們倒跳了起來。」 這故事適用於那些做事不擇時機的人們。
19.人與森林之神
傳說,從前有個人與一個森林之神薩堤羅斯交朋友。冬天到了,天氣變得十分寒冷,那 人把手放到嘴邊不斷地呵起熱氣來。森林之神忙問這是什麼原因,為什麼要這樣做。那人回 答說:「天寒手冷,呵熱氣手可變暖和些。」後來,他們同桌一起吃飯,桌上的飯菜熱氣騰 騰,燙得很,那人夾起一點放到嘴邊。森林之神又問他這是為何。他說飯菜太燙,把它吹 涼。森林之神對人說道:「喂,朋友!我只好同你絕交了,因為你這嘴能一會兒出熱氣,一 會兒又出冷氣。」其實是他自己不懂,而生氣。 不懂太多的人,往往會錯誤地認為別人的說法是錯的。
20.蒼蠅與蜜
房裡有蜜漏流出來,許多蒼蠅便飛去飽餐起來。蜂蜜太甜美了,他們捨不得走。然而, 就在這時他們的腳被蜜粘住,再也飛不起來了。他們後悔不已,嗡嗡亂叫:「我們真不幸, 因貪圖一時的享受而喪了命。」 對於許多人來說,貪婪是許多災禍的根源。
21.兩只打架的公雞
為了爭占母雞,兩只公雞打了起來,其中一隻把另一隻打跑了。那隻被打敗的只好躲進 有遮蓋的地方,那隻打勝的卻飛到高牆上大喊大叫。這時一隻鷹猛飛過來,將他抓了去。這 以後,那隻被打敗的公雞平平安安地佔有了那些母雞。 這故事說明,傲慢給人帶來危害,謙卑給人恩惠。
22.老鼠與青蛙
老鼠不幸被青蛙所愛。青蛙愚蠢地把老鼠的腳綁在自己的腳上。開始,他們在地面上行 走,走了走,一切正常,還可吃著穀子。當來到池塘邊時,青蛙把老鼠帶到了水裡,他自己 在水裡嬉戲玩耍,高興得呱呱叫。可憐的老鼠卻被水灌飽,淹死了。不久,老鼠浮出水面, 但他的腳仍和青蛙綁在一起。鷂子飛過這里,看見了老鼠,沖向水中,把他抓了起來,青蛙 跟著被提出了水面,也成了鷂子的美食。 這是說,與別人關系太親密,在災難降臨時,往往會受到牽連。
23.叼著肉的狗
狗叼著肉渡過一條河。他看見水中自己的倒影,還以為是另一條狗叼著一塊更大的肉。 想到這里,他決定要去搶那塊更大的肉。於是,他撲到水中搶那塊更大的。結果,他兩塊肉 都沒得到,水中那塊本來就不存在,原有那塊又被河水沖走了。 這故事適用於貪婪的人。
24.公牛與車軸
幾頭公牛正使勁拉著貨車行走,車軸被壓得發出吱吱的響聲,牛回過頭,不耐煩地對車 軸說道:「喂,朋友,我們無聲無息負擔著全部重量,你叫喚什麼?」 這故事是說,那些叫喚得特別響的人往往幹活少,而那些不作聲的人往往承擔著全部重 量。
25.狼與小羊
一隻小羊在河邊喝水,狼見到後,便想找一個名正言順的借口吃掉他。於是他跑到上 游,惡狠狠地說小羊把河水攪渾濁了,使他喝不到清水。小羊回答說,他僅僅站在河邊喝 水,並且又在下游,根本不可能把上游的水攪渾。狼見此計不成,又說道:「我父親去年被 你罵過。」小羊說,那時他還沒有出生。狼對他說:「不管你怎樣辯解,反正我不會放過 你。」 這說明,對惡人做任何正當的辯解也是無效的。
26.熊與狐狸
有一頭熊大肆吹噓,說他很愛人類,因為他從不吃死人。一隻狐狸對他說:「但願你把 死人撕得粉碎,而不要危害那些活著的人。」 這故事適用於生活中那些假裝善良的惡人。
27.田鼠與家鼠
田鼠與家鼠是好朋友,家鼠應田鼠所約,去鄉下赴宴。他一邊吃著大麥與穀子,一邊對 田鼠說:「朋友,你知道,你這是過著螞蟻一般的生活,我那裡有很多好東西,去與我一起 享受吧!」田鼠跟隨家鼠來到城裡,家鼠給田鼠看豆子和穀子,還有紅棗、乾酪、蜂蜜、果 子。田鼠看得目瞪口呆,大為驚訝,稱贊不已,並悲嘆自己的命運。他們正要開始吃,有人 打開了門,膽小的家鼠一聽聲響,害怕得趕緊鑽進了鼠洞。當家鼠再想拿乾酪時,有人又進 屋裡拿什麼東西。他一見到有人,立刻又鑽回了洞里。這時,田鼠也顧不上飢餓,顫顫驚驚 地對家鼠說:「朋友,再見吧!你自己盡情地去吃,擔驚受怕地享受這些好吃的東西吧。可 憐的我還是去啃那些大麥和穀子,平平安安地去過你看不起的普通生活。」 這故事說明,人們寧願過簡單平穩的生活,而不願享受那充滿恐怖的歡樂生活。
28.狗、公雞和狐狸
狗與公雞結交為朋友,他們一同趕路。到了晚上,公雞一躍跳到樹上,在樹枝上棲息, 狗就在下面樹洞里過夜。黎明到來時,公雞像往常一樣啼叫起來。有隻狐狸聽見雞叫,想要 吃雞肉,便跑來站在樹下,恭敬地請雞下來,並說:「多麼美的嗓音啊!太悅耳動聽了,我 真想擁抱你。快下來,讓我們一起唱支小夜曲吧。」雞回答說:「請你去叫醒樹洞里的那個 看門守夜的,他一開門,我就可以下來。」狐狸立刻去叫門,狗突然跳了起來,把他咬住撕 碎了。 這故事說明,聰明的人臨危不亂,巧妙而輕易地擊敗敵人。
29.獅子與報恩的老鼠
獅子睡著了,有隻老鼠跳到了他身上。獅子猛然站起來,把他抓住,准備吃掉。老鼠請 求饒命,並說如果保住性命,必將報恩,獅子輕蔑地笑了笑,便把他放走了。不久,獅子真 的被老鼠救了性命。原來獅子被一個獵人抓獲,並用繩索把他捆在一棵樹上。老鼠聽到了他 的哀嚎,走過去咬斷繩索,放走了獅子,並說:「你當時嘲笑我,不相信能得到我的報答, 現在可清楚了,老鼠也能報恩。」 這故事說明,時運交替變更,強者也會有需要弱者的時候。
30.海鷗和鳶
一隻海鷗吞吃了一條很大的魚,脹破了他的肚子,躺在海灘上等死。一隻鳶看見後說: 「你真是自作孽啊!你本是空中飛的鳥,不該到海里去找食物。」 這是說每個人都應該安分守己。
31.賣神像的人
有人雕刻了一個赫耳墨斯的木像,拿到市場去賣。因為沒有一個買主上前,他便大聲叫 喊,想招攬生意,說有賜福招財的神出售。這時旁邊有一個人對他說道:「喂,朋友,既然 這樣,你自己應該享受他的好處,為什麼還要賣掉他呢?」他回答說:「我要的是現在馬上 能兌現利益,這神的利益卻來得很慢。」 這故事正是說那種不擇手段地求利,連神也不尊敬的人。
32.牛和蛙
一頭牛到水潭邊去喝水,踩著了一群小蛙,並踩死了其中一隻。小蛙媽媽回來後,見到 少了一個兒子,便問他的兄弟們,他到哪裡去了。一隻小蛙說:「親愛的媽媽,他死了。剛 才有一頭巨大的四足獸來到潭邊,用他的蹄子踩死了我們的兄弟。」蛙媽媽一邊盡力鼓氣, 一邊問道:「那野獸是不是這個樣子,這般大小呢?」小蛙說:「媽媽,您別再鼓氣了。我 想您不可能和那怪物一樣大小,再鼓氣就會把肚子脹破。」 這是說,渺小無論如何也不能與偉大相比。
33.眾樹與荊棘
石榴樹、蘋果樹、橄欖樹相互為誰的果實最好而爭吵不休。正當他們激烈爭鬧時,籬笆 邊的荊棘聽到了,便說:「朋友們,我們不要再爭吵。」 這是說,有些微不足道的人,在強者相互爭斗中,也自不量力地極想表現一番。
34.烏龜與鷹
烏龜看見鷹在空中飛翔,便請求鷹教他飛行。鷹勸告他,說他不能飛行。可烏龜再三懇 求,鷹便抓住他,飛到高空,然後將他松開。烏龜落在岩石上,被摔得粉身碎骨。 這故事說明,那些好高鶩遠,不切實際的人必將失敗。
35.騾子
有匹吃大麥長大的騾子很強壯。每當他跳躍時,總是自言自語說:「我父親一定是一匹 能奔善跑的馬,我非常像他。」有一天,因為需要,騾子不得不被拉去不停地跑路。回來 後,他才愁眉苦臉地想起自己的父親是驢子。 這故事說明,人們如遇好運出了名,也千萬不要忘記自己的本性,因為生活如同潮起潮 落,前途難以預測。
36.龜兔賽跑
烏龜與兔為他們倆誰跑得快而爭論不休。於是,他們定好了比賽的時間和地點。比賽一 開始,兔覺得自己是天生的飛毛腿,跑得快,對比賽掉以輕心,躺在路旁睡著了。烏龜深知 自己走得慢,毫不氣餒,不停地朝前奔跑。結果,烏龜超過了睡熟了的兔子,奪得了勝利的 獎品。 這故事說明,奮發圖強的弱者也能戰勝驕傲自滿的強者。
37.貓和雞
有一天,貓不懷好意地、假惺惺地舉辦生日宴會,請來許多雞赴宴。雞剛一到齊,貓立 刻就關上大門,把他們統統吃掉了。 這是說,對於敵人不要抱有任何美好的希望,否則將遭受更大的不幸。
38.說謊的放羊娃
有個放羊娃趕著他的羊群到村外很遠的地方去放牧。他老是喜歡說謊,開玩笑,時常大 聲向村裡人呼救,謊稱有狼來襲擊他的羊群。開始兩三回,村裡人都驚慌得立刻跑來,被他 嘲笑後,沒趣地走了回去。後來,有一天,狼真的來了,竄入羊群,大肆咬殺。牧羊娃對著 村裡拚命呼喊救命,村裡人卻認為他又在像往常一樣說謊,開玩笑,沒有人再理他。結果, 他的羊群全被狼吃掉了。 這故事說明,那些常常說謊話的人,即使再說真話也無人相信。
39.病鹿
有隻生病的鹿躺在草地上。眾多野獸前去看望他,並吃光了那附近的草。鹿病好後,因 找不到草,缺少食物而體弱至死。 這故事是說,過多地結交毫無益處的朋友是有害無益的。
40.老太婆和酒瓶
一個老太婆找到一個不久前曾裝過最好陳酒的空酒瓶。這酒瓶仍帶著濃濃的酒香,她多 次把酒瓶放在鼻尖下,不斷搖晃,貪婪地吮吸酒香,並說:「啊,多麼甜美!裝過酒的空瓶 都留下這樣甘美難忘的香味,那酒真不知有多麼美味芬香。」 這是說美好的事物留下深遠的影響,使人們永遠難以忘記。
41.月亮和她媽媽
有一次,月亮要媽媽給她做一件斗篷。媽媽回答說:「我怎麼能給你做一件合身的斗篷 呢?你現在是新月,然後又是滿月;再接著既不是新月,又不是滿月了。」 這說是,事物總在不斷變化,不可能一勞永逸。
42.驢子與蟬
驢子聽見蟬唱歌,被美妙動聽的歌聲所打動,自己也想能發出同樣悅耳動聽的聲音,便 羨慕地問他們吃些什麼,才能發出如此美妙的聲音來。蟬答道:「吃露水。」驢子便也只吃 露水,沒多久就餓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不要企望非分之物。
43.狐狸和樵夫
狐狸為躲避獵人們追趕而逃竄,恰巧遇見了一個樵夫,便請求讓他躲藏起來,樵夫叫狐 狸去他的小屋裡躲著。一會兒,許多獵人趕來,向樵夫打聽狐狸的下落,他嘴裡一邊大聲說 不知道,又一邊做手勢,告訴他們狐狸躲藏的地方。獵人們相信了他的話,並沒留意他的手 勢。狐狸見獵人們都走遠了,便從小屋出來,什麼都沒說就走。樵夫責備狐狸,說自己救了 他一命,一點謝意都不表示。狐狸回答說:「如果你的手勢與你的語言是一致的,我就該好 好地感謝你了。」 這故事適用於那些嘴裡說要做好事,而行為上卻作惡的人。

『捌』 簡短而有寓意的小故事

例如:

狼與小羊

一隻小羊在河邊喝水,狼見到後,便想找一個名正言順的借口吃掉他。於是他跑到上 游,惡狠狠地說小羊把河水攪渾濁了,使他喝不到清水。小羊回答說,他僅僅站在河邊喝 水,並且又在下游,根本不可能把上游的水攪渾。狼見此計不成,又說道:「我父親去年被 你罵過。」小羊說,那時他還沒有出生。狼對他說:「不管你怎樣辯解,反正我不會放過 你。」 這說明,對惡人做任何正當的辯解也是無效的。

狗、公雞和狐狸

狗與公雞結交為朋友,他們一同趕路。到了晚上,公雞一躍跳到樹上,在樹枝上棲息, 狗就在下面樹洞里過夜。黎明到來時,公雞像往常一樣啼叫起來。有隻狐狸聽見雞叫,想要 吃雞肉,便跑來站在樹下,恭敬地請雞下來,並說:「多麼美的嗓音啊!太悅耳動聽了,我 真想擁抱你。快下來,讓我們一起唱支小夜曲吧。」雞回答說:「請你去叫醒樹洞里的那個 看門守夜的,他一開門,我就可以下來。」狐狸立刻去叫門,狗突然跳了起來,把他咬住撕 碎了。 這故事說明,聰明的人臨危不亂,巧妙而輕易地擊敗敵人。

烏龜與兔

烏龜與兔為他們倆誰跑得快而爭論不休。於是,他們定好了比賽的時間和地點。比賽一 開始,兔覺得自己是天生的飛毛腿,跑得快,對比賽掉以輕心,躺在路旁睡著了。烏龜深知 自己走得慢,毫不氣餒,不停地朝前奔跑。結果,烏龜超過了睡熟了的兔子,奪得了勝利的 獎品。 這故事說明,奮發圖強的弱者也能戰勝驕傲自滿的強者。

『玖』 歷史典故和寓言故事有什麼區別

寓言故事與典故區別:
1、典故,必須是現代以前的;寓言故事則古代、現代虛構故事都可以。
2.
典故,無論是真實發生過的歷史,還是古代人講的寓言、故事、神話傳說、著名的詞句,都可以算「歷史典故」,歷史典故的范疇大;寓言故事必須是虛構的故事,真實發生的事情不能算,但古代、現代虛構故事都可以,范疇小。
3、寓言故事,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它是指為啟發講理而編造的故事(有的還是具備一定根據的)。
4、典故,只是具備一種描述、形容的作用,在功能上不一定要有積極的寓意,並不需要給人啟發。寓言故事是指為啟發講理而編造的故事(有的還是具備一定根據的),必須講一個道理或者教訓。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寓言的故事情節設置的好壞關繫到寓言的未來。中國歷來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長》、《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古希臘《伊索寓言》中的名篇《農夫和蛇》在世界范圍類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處在於故事的可讀性很強,無論人們的文化水準高低,都能在簡練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典故原指舊制、舊例,也是漢代掌管禮樂制度等史實者的官名。後來一種常見的意義是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漢朝,《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親屈至尊,降禮下臣,每賜宴見,輒興席改容,中宮親拜,事過典故。」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