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勖的典故
⑴ 從世說新語中流傳下來的故事和成語有很多,你能寫出幾個出自世說新語的故事或成語嗎
【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一覽無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江左地促,不如中國, 若使阡陌條申昜,則一覽而盡,故紆餘委曲,若不可測."後以"一覽無餘"謂一眼即可全見.
【二童一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殷侯既廢,桓公語諸人 曰:少時與淵源共騎竹馬,我棄去,己輒取之,故當出我下."後用以指少年時代的好友.
【七步成詩】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 作詩,不成者行 ;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後以"七步成詩"稱人才思敏捷.
【才高七步】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曹丕)嘗令東阿 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 ;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後因以"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才疏志大】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伯仁為人志大而才短, 名重而識暗."後以"才疏志大"謂志向大而才能小.
【千里蒓羹】舊時多作思鄉之辭.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陸機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斛羊酪,指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曰:有千里蒓羹,但未下鹽豉耳!"千里,湖名,在江蘇溧陽縣.蒓羹,用蒓菜煮的湯.原為具有吳地風味的名菜,後泛指本鄉特產,含思鄉之意.亦作"千里蒓羹".
【千岩萬壑】 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顧長康從會稽還, 人問山川之美.顧雲:千岩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後用以形容峰巒與山谷極多.
【不舞之鶴】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昔羊叔子有鶴善舞,嘗 向客稱之.客試使驅來,氃氋不肯舞."後因以"不舞之鶴"喻名不副實.
【相煎何急】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曹丕)嘗令東阿 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 .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後因以"相煎何急"喻自相殘殺或迫害.
【瞎馬臨池】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盲人騎瞎馬,夜半 臨深池."後因以"瞎馬臨池"比喻處境危險而猶暗昧無知.
【略見一斑】大致地看到事物的某一部分.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說·方正》:"門生輩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略見一斑."
【竹頭木屑】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扞陶公呴作荊州時,敕 船官悉錄鋸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後正會,值積雪始晴,聽事前除雪後猶濕,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無所妨.官用竹皆令錄厚頭,積之如山,後桓宣武伐蜀,裝船,悉以作釘."後以"竹頭木屑"比喻可供利用的廢置之材.
【管中窺豹】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王子敬數歲時,嘗看諸 門生摴蒲,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門生輩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謂從管子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後用以比喻只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管寧割席】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管寧、華歆嘗同席讀書, 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後以"管寧割席"謂不與志同道合者為友.
【簸之揚之,穅粃在前】謂揚米去糠,糠在米上.穅,同"糠".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王文度、范榮期俱為簡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將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後.王因謂曰:簸之揚之,穅粃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礫在後."本為調侃之詞,謂位卑而居前列.後亦用為謙詞,謂無才而居前.穅,亦寫作"糠".
【肅然起敬】肅穆地產生敬佩的態度或心情.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規箴》:"遠公在廬山中,雖老,講論不輟.弟子中或有惰者,遠公曰;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原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執經登坐,諷誦朗暢,詞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肅然增敬."
【華亭鶴唳】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 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華亭在今上海市松江縣西.陸機於吳亡入洛以前,常與弟雲游於華亭墅中.後以"華亭鶴唳".為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
【萬壑千岩】形容峰巒、山谷極多.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雲:千岩競秀,萬壑爭流."
【蒹葭玉樹】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魏明帝使後弟毛曾與夏 侯玄共坐,時人謂蒹葭依玉樹."蒹葭,指毛曾;玉樹,指夏侯玄.謂兩個品貌極不相稱的人在一起.後以"蒹葭玉樹"表示地位低的人仰攀、依附地位高貴的人.亦常用作謙辭.
【絕妙好辭】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捷悟》:"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 修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蒱臼八字.魏武謂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別記所知.修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蒱臼,受辛也,於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也."後用以指極其美妙的文辭.
【醉山頹倒】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 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雲: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行.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後以"醉山頹倒"形容醉態.
【醉玉頹山】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叔夜之為人也,岩岩 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後以"醉玉頹山"形容男子風姿挺秀,酒後醉倒的風采.
【身無長物】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恭)對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後以"身無長物"形容極其貧窮.
【道邊苦李】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戎七歲,嘗與諸 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後以喻庸才,無用之才.
【青州從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術解》:"桓公有主簿善別酒,有 酒輒令先嘗.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青州有齊郡,平原有鬲縣.從事,言到臍;督郵,言在鬲膈上住."意謂好酒的酒氣可直到臍部.從事、督郵,均官名.後因以"青州從事"為美酒的代稱.
【難兄難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陳元方子長文,有英 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之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劉孝標註:"一作元方難為弟,季方難為兄."意謂元方卓爾不群,他人難為其兄;季方也俊異出眾,他人難為其弟.後遂以"難兄難弟"指兄弟兩人才德俱佳,難分高下.
【銅山西崩,洛鍾東應】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荊州曾問 遠公:《易》以何為體?答曰:《易》以感為體.殷曰:銅山西崩,靈鍾東應,便是《易》耶?"劉孝標注引《東方朔傳》:"孝武皇帝時,未央宮前殿鍾無故自鳴,三日三夜不止.詔問太史待詔王朔,朔言恐有兵氣.更問東方朔,朔曰:臣聞銅者山之子,山者銅之母,以陰陽氣類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鍾先鳴.《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精之至也.其應在後五日內.居三日,南郡太守上書言山崩,延袤二十餘里."後以"銅山西崩,洛鍾東應"表示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響.
【頰上三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顧長康畫裴叔則,頰上 益三毛.人問其故?顧曰:裴楷俊朗有識具,正此是其識具.看畫者尋之,定覺益三毛如有神明,殊勝未安時."後遂用作典故.以"頰上三毛"比喻文章或圖畫的得神之處.
【面如傅粉】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 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脤.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後因以"面如傅粉"形容男子美貌.
【食辨勞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術解》:"荀勖嘗在晉武帝坐上食 筍進飯,謂在坐人曰:此是勞薪所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問之,實用故車腳."後遂以"食辨勞薪"形容識見卓越.
【鶴唳華亭】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 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劉孝標注引裴啟《語林》:"機為河北都督,聞警角之聲,謂孫丞曰:聞此不如華亭鶴唳."後常以"鶴唳華亭"表現思念、懷舊之意.亦為慨嘆仕途險惡、人生無常之詞.
⑵ 世說新語中的典故和成語
【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一覽無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江左地促,不如中國, 若使阡陌條申昜,則一覽而盡,故紆餘委曲,若不可測。"後以"一覽無餘"謂一眼即可全見。
【二童一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殷侯既廢,桓公語諸人 曰:少時與淵源共騎竹馬,我棄去,己輒取之,故當出我下。"後用以指少年時代的好友。
【七步成詩】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 作詩,不成者行 ;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後以"七步成詩"稱人才思敏捷。
【才高七步】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曹丕)嘗令東阿 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 ;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後因以"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才疏志大】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伯仁為人志大而才短, 名重而識暗。"後以"才疏志大"謂志向大而才能小。
【千里蒓羹】舊時多作思鄉之辭。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陸機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斛羊酪,指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曰:有千里蒓羹,但未下鹽豉耳!"千里,湖名,在江蘇溧陽縣。蒓羹,用蒓菜煮的湯。原為具有吳地風味的名菜,後泛指本鄉特產,含思鄉之意。亦作"千里蒓羹"。
【千岩萬壑】 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顧長康從會稽還, 人問山川之美。顧雲:千岩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後用以形容峰巒與山谷極多。
【不舞之鶴】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昔羊叔子有鶴善舞,嘗 向客稱之。客試使驅來,氃氋不肯舞。"後因以"不舞之鶴"喻名不副實。
【相煎何急】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曹丕)嘗令東阿 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 。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後因以"相煎何急"喻自相殘殺或迫害。
【瞎馬臨池】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盲人騎瞎馬,夜半 臨深池。"後因以"瞎馬臨池"比喻處境危險而猶暗昧無知。
【略見一斑】大致地看到事物的某一部分。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說·方正》:"門生輩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略見一斑。"
【竹頭木屑】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扞陶公呴作荊州時,敕 船官悉錄鋸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後正會,值積雪始晴,聽事前除雪後猶濕,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無所妨。官用竹皆令錄厚頭,積之如山,後桓宣武伐蜀,裝船,悉以作釘。"後以"竹頭木屑"比喻可供利用的廢置之材。
【管中窺豹】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王子敬數歲時,嘗看諸 門生摴蒲,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門生輩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謂從管子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後用以比喻只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管寧割席】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管寧、華歆嘗同席讀書, 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後以"管寧割席"謂不與志同道合者為友。
【簸之揚之,穅粃在前】謂揚米去糠,糠在米上。穅,同"糠"。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王文度、范榮期俱為簡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將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後。王因謂曰:簸之揚之,穅粃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礫在後。"本為調侃之詞,謂位卑而居前列。後亦用為謙詞,謂無才而居前。穅,亦寫作"糠"。
【肅然起敬】肅穆地產生敬佩的態度或心情。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規箴》:"遠公在廬山中,雖老,講論不輟。弟子中或有惰者,遠公曰;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原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執經登坐,諷誦朗暢,詞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肅然增敬。"
【華亭鶴唳】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 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華亭在今上海市松江縣西。陸機於吳亡入洛以前,常與弟雲游於華亭墅中。後以"華亭鶴唳"。為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
【萬壑千岩】形容峰巒、山谷極多。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雲:千岩競秀,萬壑爭流。"
【蒹葭玉樹】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魏明帝使後弟毛曾與夏 侯玄共坐,時人謂蒹葭依玉樹。"蒹葭,指毛曾;玉樹,指夏侯玄。謂兩個品貌極不相稱的人在一起。後以"蒹葭玉樹"表示地位低的人仰攀、依附地位高貴的人。亦常用作謙辭。
【絕妙好辭】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捷悟》:"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 修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蒱臼八字。魏武謂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別記所知。修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蒱臼,受辛也,於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也。"後用以指極其美妙的文辭。
【醉山頹倒】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 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雲: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行。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後以"醉山頹倒"形容醉態。
【醉玉頹山】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叔夜之為人也,岩岩 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後以"醉玉頹山"形容男子風姿挺秀,酒後醉倒的風采。
【身無長物】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恭)對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後以"身無長物"形容極其貧窮。
【道邊苦李】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戎七歲,嘗與諸 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後以喻庸才,無用之才。
【青州從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術解》:"桓公有主簿善別酒,有 酒輒令先嘗。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青州有齊郡,平原有鬲縣。從事,言到臍;督郵,言在鬲膈上住。"意謂好酒的酒氣可直到臍部。從事、督郵,均官名。後因以"青州從事"為美酒的代稱。
【難兄難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陳元方子長文,有英 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之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劉孝標註:"一作元方難為弟,季方難為兄。"意謂元方卓爾不群,他人難為其兄;季方也俊異出眾,他人難為其弟。後遂以"難兄難弟"指兄弟兩人才德俱佳,難分高下。
【銅山西崩,洛鍾東應】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荊州曾問 遠公:《易》以何為體?答曰:《易》以感為體。殷曰:銅山西崩,靈鍾東應,便是《易》耶?"劉孝標注引《東方朔傳》:"孝武皇帝時,未央宮前殿鍾無故自鳴,三日三夜不止。詔問太史待詔王朔,朔言恐有兵氣。更問東方朔,朔曰:臣聞銅者山之子,山者銅之母,以陰陽氣類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鍾先鳴。《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精之至也。其應在後五日內。居三日,南郡太守上書言山崩,延袤二十餘里。"後以"銅山西崩,洛鍾東應"表示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響。
【頰上三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顧長康畫裴叔則,頰上 益三毛。人問其故?顧曰:裴楷俊朗有識具,正此是其識具。看畫者尋之,定覺益三毛如有神明,殊勝未安時。"後遂用作典故。以"頰上三毛"比喻文章或圖畫的得神之處。
【面如傅粉】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 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脤。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後因以"面如傅粉"形容男子美貌。
【食辨勞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術解》:"荀勖嘗在晉武帝坐上食 筍進飯,謂在坐人曰:此是勞薪所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問之,實用故車腳。"後遂以"食辨勞薪"形容識見卓越。
【鶴唳華亭】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 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劉孝標注引裴啟《語林》:"機為河北都督,聞警角之聲,謂孫丞曰:聞此不如華亭鶴唳。"後常以"鶴唳華亭"表現思念、懷舊之意。亦為慨嘆仕途險惡、人生無常之詞。
⑶ 《世說新語》里有哪些著名故事,成語
《世說新語》里成語故事有:【望梅止渴】,【一覽無余】,【二童一馬】,【七步成詩】,【才高七步】等。
⑷ 求《世說新語》中的典故和成語
【頰上三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顧長康畫裴叔則,頰上 益三毛內。人問其故?顧曰:『容裴楷俊朗有識具,正此是其識具。看畫者尋之,定覺益三毛如有神明,殊勝未安時。』」後遂用作典故。以「頰上三毛」比喻文章或圖畫的得神之處。
【面如傅粉】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 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脤。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後因以「面如傅粉」形容男子美貌。
【食辨勞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術解》:「荀勖嘗在晉武帝坐上食 筍進飯,謂在坐人曰:『此是勞薪所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問之,實用故車腳。」後遂以「食辨勞薪」形容識見卓越。
【鶴唳華亭】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 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劉孝標注引裴啟《語林》:「機為河北都督,聞警角之聲,謂孫丞曰:『聞此不如華亭鶴唳。』」後常以「鶴唳華亭」表現思念、懷舊之意。亦為慨嘆仕途險惡、人生無常之詞。
⑸ 推薦一些《世說新語》里有名的故事
【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一覽無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江左地促,不如中國, 若使阡陌條申昜,則一覽而盡,故紆餘委曲,若不可測。"後以"一覽無餘"謂一眼即可全見。 【二童一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殷侯既廢,桓公語諸人 曰:少時與淵源共騎竹馬,我棄去,己輒取之,故當出我下。"後用以指少年時代的好友。 【七步成詩】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 作詩,不成者行 ;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後以"七步成詩"稱人才思敏捷。 【才高七步】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曹丕)嘗令東阿 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 ;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後因以"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才疏志大】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伯仁為人志大而才短, 名重而識暗。"後以"才疏志大"謂志向大而才能小。 【千里蒓羹】舊時多作思鄉之辭。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陸機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斛羊酪,指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曰:有千里蒓羹,但未下鹽豉耳!"千里,湖名,在江蘇溧陽縣。蒓羹,用蒓菜煮的湯。原為具有吳地風味的名菜,後泛指本鄉特產,含思鄉之意。亦作"千里蒓羹"。 【千岩萬壑】 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顧長康從會稽還, 人問山川之美。顧雲:千岩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後用以形容峰巒與山谷極多。 【不舞之鶴】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昔羊叔子有鶴善舞,嘗 向客稱之。客試使驅來,氃氋不肯舞。"後因以"不舞之鶴"喻名不副實。 【相煎何急】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曹丕)嘗令東阿 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 。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後因以"相煎何急"喻自相殘殺或迫害。 【瞎馬臨池】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盲人騎瞎馬,夜半 臨深池。"後因以"瞎馬臨池"比喻處境危險而猶暗昧無知。 【略見一斑】大致地看到事物的某一部分。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說·方正》:"門生輩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略見一斑。" 【竹頭木屑】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扞陶公呴作荊州時,敕 船官悉錄鋸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後正會,值積雪始晴,聽事前除雪後猶濕,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無所妨。官用竹皆令錄厚頭,積之如山,後桓宣武伐蜀,裝船,悉以作釘。"後以"竹頭木屑"比喻可供利用的廢置之材。 【管中窺豹】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王子敬數歲時,嘗看諸 門生摴蒲,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門生輩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謂從管子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後用以比喻只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管寧割席】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管寧、華歆嘗同席讀書, 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後以"管寧割席"謂不與志同道合者為友。 【簸之揚之,穅粃在前】謂揚米去糠,糠在米上。穅,同"糠"。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王文度、范榮期俱為簡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將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後。王因謂曰:簸之揚之,穅粃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礫在後。"本為調侃之詞,謂位卑而居前列。後亦用為謙詞,謂無才而居前。穅,亦寫作"糠"。 【肅然起敬】肅穆地產生敬佩的態度或心情。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規箴》:"遠公在廬山中,雖老,講論不輟。弟子中或有惰者,遠公曰;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原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執經登坐,諷誦朗暢,詞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肅然增敬。" 【華亭鶴唳】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 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華亭在今上海市松江縣西。陸機於吳亡入洛以前,常與弟雲游於華亭墅中。後以"華亭鶴唳"。為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 【萬壑千岩】形容峰巒、山谷極多。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雲:千岩競秀,萬壑爭流。" 【蒹葭玉樹】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魏明帝使後弟毛曾與夏 侯玄共坐,時人謂蒹葭依玉樹。"蒹葭,指毛曾;玉樹,指夏侯玄。謂兩個品貌極不相稱的人在一起。後以"蒹葭玉樹"表示地位低的人仰攀、依附地位高貴的人。亦常用作謙辭。 【絕妙好辭】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捷悟》:"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 修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蒱臼八字。魏武謂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別記所知。修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蒱臼,受辛也,於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也。"後用以指極其美妙的文辭。 【醉山頹倒】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 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雲: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行。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後以"醉山頹倒"形容醉態。 【醉玉頹山】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叔夜之為人也,岩岩 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後以"醉玉頹山"形容男子風姿挺秀,酒後醉倒的風采。 【身無長物】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恭)對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後以"身無長物"形容極其貧窮。 【道邊苦李】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戎七歲,嘗與諸 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後以喻庸才,無用之才。 【青州從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術解》:"桓公有主簿善別酒,有 酒輒令先嘗。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青州有齊郡,平原有鬲縣。從事,言到臍;督郵,言在鬲膈上住。"意謂好酒的酒氣可直到臍部。從事、督郵,均官名。後因以"青州從事"為美酒的代稱。 【難兄難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陳元方子長文,有英 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之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劉孝標註:"一作元方難為弟,季方難為兄。"意謂元方卓爾不群,他人難為其兄;季方也俊異出眾,他人難為其弟。後遂以"難兄難弟"指兄弟兩人才德俱佳,難分高下。 【銅山西崩,洛鍾東應】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荊州曾問 遠公:《易》以何為體?答曰:《易》以感為體。殷曰:銅山西崩,靈鍾東應,便是《易》耶?"劉孝標注引《東方朔傳》:"孝武皇帝時,未央宮前殿鍾無故自鳴,三日三夜不止。詔問太史待詔王朔,朔言恐有兵氣。更問東方朔,朔曰:臣聞銅者山之子,山者銅之母,以陰陽氣類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鍾先鳴。《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精之至也。其應在後五日內。居三日,南郡太守上書言山崩,延袤二十餘里。"後以"銅山西崩,洛鍾東應"表示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響。 【頰上三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顧長康畫裴叔則,頰上 益三毛。人問其故?顧曰:裴楷俊朗有識具,正此是其識具。看畫者尋之,定覺益三毛如有神明,殊勝未安時。"後遂用作典故。以"頰上三毛"比喻文章或圖畫的得神之處。 【面如傅粉】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 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脤。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後因以"面如傅粉"形容男子美貌。 【食辨勞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術解》:"荀勖嘗在晉武帝坐上食 筍進飯,謂在坐人曰:此是勞薪所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問之,實用故車腳。"後遂以"食辨勞薪"形容識見卓越。 【鶴唳華亭】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 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劉孝標注引裴啟《語林》:"機為河北都督,聞警角之聲,謂孫丞曰:聞此不如華亭鶴唳。"後常以"鶴唳華亭"表現思念、懷舊之意。亦為慨嘆仕途險惡、人生無常之詞。
積累笨上你選幾個抄一下就好了O(∩_∩)O
⑹ 求三國時期曹魏五君:阮籍、嵇康、劉伶、阮咸、向秀故事的資料
阮籍(210-263),三國魏文學家、思想家。字嗣宗,陳留尉氏(屬今河南)人。曾為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為人志氣宏放,博覽群書,尤好老子和莊子的哲學。愛飲酒,能長嘯,善彈琴。文學藝術才能超群。與嵇康齊名,為「竹林七賢」之一。蔑視禮教,與司馬氏多所牴牾。詩多五言,對當時黑暗現實多所譏刺,辭語隱約。著有《達生論》、《大人先生傳》、《詠情詩》80餘首。
阮籍(210~263),三國魏詩人。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采謹慎避禍的態度。與嵇康、劉伶等七人為友,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稱竹林七賢。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詠懷》八十二首最為著名。阮籍透過不同的寫作技巧如比興、象徵、寄託,藉古諷今,寄寓情懷,形成了一種「悲憤哀怨,隱晦曲折」的詩風。除詩歌之外,阮籍還長於散文和辭賦。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長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傳〉。另又存賦六篇,其中述志類有〈清思賦〉、〈首陽山賦〉;詠物類有〈鳩賦〉、〈獮猴賦〉。考《隋書.經籍志》著錄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明代張溥輯《阮步兵集》,收《漢魏六朝百三家集》。至近人黃節有《阮步兵詠懷詩注》。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濟世之志,曾登廣武城,觀楚、漢古戰場,慨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當時明帝曹睿已亡,由曹爽、司馬懿夾輔曹芳,二人明爭暗鬥,政局十分險惡。曹爽曾召阮籍為參軍,他託病辭官歸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馬懿所殺,司馬氏獨專朝政。司馬氏殺戮異己,被株連者很多。阮籍本來在政治上傾向於曹魏皇室,對司馬氏集團懷有不滿,但同時又感到世事已不可為,於是他採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度,或者閉門讀書,或者登山臨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緘口不言。不過在有些情況下,阮籍迫於司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應酬敷衍。他接受司馬氏授予的官職,先後做過司馬氏父子三人的從事中郎,當過散騎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後人稱之為「阮步兵」。他還被迫為司馬昭自封晉公、備九錫寫過「勸進文」。因此,司馬氏對他採取容忍態度,對他放浪佯狂、違背禮法的各種行為不加追究,最後得以終其天年。阮籍作品今存賦 6篇、散文較完整的9篇、詩90餘首。阮籍的詩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學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詠懷詩》82首。阮籍著作,《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13卷。原集已佚。不過他的作品散失的並不多,以詩歌為例,《晉書·阮籍傳》說他「作《詠懷詩》八十餘篇」,看來全部流傳了下來。明代曾出現多種輯本,張溥輯《阮步兵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整理出版了《阮籍集》。注本有近人黃節的《阮步兵詠懷詩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出版。
籍嘗籍嘗隨叔父至東郡,兗州刺史王昶請與相見,終日不開一言,自以不能測。太尉蔣濟聞其有雋才而辟之,籍詣都亭奏記曰:「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據上台之位,英豪翹首,俊賢抗足。開府之日,人人自以為掾屬;辟書始下,而下走為首。昔子夏在於西河之上,而文侯擁彗;鄒子處於黍谷之陰,而昭王陪乘。夫布衣韋帶之士,孤居特立,王公大人所以禮下之者,為道存也。今籍無鄒、卜之道,而有其陋,猥見采擇,無以稱當。方將耕於東皋之陽,輸黍稷之餘稅。負薪疲病,足力不強,補吏之召,非所克堪。乞回謬恩,以光清舉。」初,濟恐籍不至,得記欣然。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濟大怒。於是鄉親共喻之,乃就吏。後謝病歸。復為尚書郎,少時,又以病免。及曹爽輔政,召為參軍。籍因以疾辭,屏於田裡。歲余而爽誅,時人服其遠識。宣帝為太傅,命籍為從事中郎。及帝崩,復為景帝大司馬從事中郎。高貴鄉公即位,封關內侯,徙散騎常侍。
世志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文帝初欲為武帝求婚於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鍾會數以時事問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獲免。及文帝輔政,籍嘗從容言於帝曰:「籍平生曾游東平,樂其風土。」帝大悅,即拜東平相。籍乘驢到郡,壞府舍屏鄣,使內外相望,法令清簡,旬日而還。帝引為大將軍從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殺母者,籍曰:「嘻!殺父乃可,至殺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殺父,天下之極惡,而以為可乎?」籍曰:「禽獸知母而不知父,殺父,禽獸之類也。殺母,禽獸之不若。」眾乃悅服。
人善籍聞步兵廚營人善釀,有貯酒三百斛,乃求為步兵校尉。遺落世事,雖去佐職,恆游府內,朝宴必與焉。會帝讓九錫,公卿將勸進,使籍為其辭。籍沈醉忘作,臨詣府,使取之,見籍方據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書案,使寫之,無所改竄。辭甚清壯,為時所重。
玄遠籍雖不拘禮教,然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終,正與人圍棋,對者求止,籍留與決賭。既而飲酒二斗,舉聲一號,吐血數升。及將葬,食一蒸肫,飲二斗酒,然後臨訣,直言窮矣,舉聲一號,因又吐血數升,毀瘠骨立,殆致滅性。裴楷往吊之,籍散發箕踞,醉而直視,楷弔唁畢便去。或問楷:「凡吊者,主哭,客乃為禮。籍既不哭,君何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禮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軌儀自居。」時人嘆為兩得。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齎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由是禮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護之。
譏之籍嫂嘗歸寧,籍相見與別。或譏之,籍曰:「禮豈為我設邪!」鄰家少婦有美色,當壚沽酒。籍嘗詣飲,醉,便卧其側。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還。其外坦盪而內淳至,皆此類也。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嘗登廣武,觀楚、漢戰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嘆,於是賦《豪傑詩》。景元四年冬卒,時年五十四。
嵇康(223-262年):字叔夜,譙郡銍縣(今安徽宿州)人。「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三國時魏末著名的詩人與音樂家,是當時玄學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為人耿直,他幼年喪父,勵志勤學。後娶曹操曾孫女(曹林之女)為妻,在曹氏當權的時候,做過中散大夫的官職。
嵇康後來家道清貧,常與向秀在樹蔭下打鐵謀生。貴公子鍾會有才善辨,一日,鍾會前來拜訪,嵇康沒理睬他,只是低頭幹活,鍾會呆了良久,怏怏欲離,這時嵇康發話了:「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沒好氣地答道:「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說完就拂袖而去,後來鍾會深恨嵇康,常在司馬昭面前說他的壞話。
嵇康喜愛音樂,他在《琴賦》序中說:「余少好音聲,長而習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滋味有厭,而此不倦。」他對傳統及當代的琴曲都非常熟悉,這一點在他的《琴賦》中可見。
據劉籍《琴議》記載:嵇康是從杜夔的兒子杜猛那裡學得《廣陵散》的。嵇康非常喜愛此曲,經常彈奏它,以致招來許多人前來求教,但嵇康概不傳授。司馬氏掌權後,不苟合於其統治,與阮籍、向秀、山濤、劉伶、阮咸、王戎號稱「竹林七賢」,與司馬氏相對抗,後被司馬氏殺害,死時方四十歲。臨刑前有三千太學生為其求情,終不許。死前索琴彈奏此曲,並慨然長嘆:「《廣陵散》如今絕矣」。南京西善橋南朝墓出土模製嵇康畫像磚,描繪了嵇康席坐撫琴,氣宇昂軒的形象。
王戎與嵇康交往二十年,未見其有不好的臉色。因此留下「意趣疏遠,心性放達」之美名;然而嵇康更有「剛腸疾惡,輕肆直言,遇事便發」的一面,他的名篇《與山巨源絕交書》及對《廣陵散》的喜愛便是他憤世嫉俗、桀傲不馴的性格的表現,而蔑視司馬昭,進而遭致殺身之禍更是這種剛正不阿的顯例。
劉伶,西晉沛國(今安徽宿州)人,字伯倫。 「竹林七賢」之一。曾為建威參軍 。晉武帝泰始初,對朝廷策問,強調無為而治,以無能罷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頌》,宣揚老莊思想和縱酒放誕之情趣,對傳統「 禮法」表示蔑視。
傳記/野史
《晉書 列傳十九 劉伶》載其『身長六尺,容貌甚陋。放情肆志,常以細宇宙齊萬物為心。澹默少言,不妄交遊,與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攜手入林。初不以家產有無介意。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謂曰:「死便埋我。」其遺形骸如此。嘗渴甚,求酒於其妻。妻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酒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善!吾不能自禁,惟當祝鬼神自誓耳。便可具酒肉。」妻從之。伶跪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仍引酒御肉,隗然復醉。嘗醉與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奮拳而往。伶徐曰:「雞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阮咸字仲容,陳留尉氏人。晉始平太守。魏武都太守阮熙之子,步兵校尉阮籍從子,阮瞻、阮孚之父。晉人所稱的「竹林七賢」之一,是七人中最少受關注的一位。存世的阮咸生平事跡甚少,散見於世說新語、晉書和一些類書中。
阮咸年齡比王戎稍長,在竹林七賢中是第二小的。阮咸少有夙惠,曾與叔父阮籍一同飲酒宴遊。歷仕散騎侍郎.山濤曾舉薦阮咸為吏部郎,評之曰:「(咸)清真寡慾,萬物不能移也。」武帝以其崇尚虛浮之談、嗜酒如命為由不用。
阮咸為人放誕不拘禮法,為當世所譏。阮咸私幸其姑母家的鮮卑婢女。後來阮鹹的母親去世,阮咸服喪,姑母也要回夫家去。起初姑母答應將此婢女留下,但離開時又私自把她帶走了。當時阮咸正在會客,聞之借客人的驢子去追。追上後還穿著喪服與婢女共騎一頭驢子回來,說:「人種不可失」。阮孚即阮咸與此婢之子。
七月七日,按當時風俗,阮氏各家都把華貴的衣物拿出來晾曬。唯獨阮咸在庭院里褂了一條寒酸的布犢鼻褌。別人問他,答曰:「未能免俗,聊復爾兒。」
阮咸不喜與人結交,只喜與親族一起飲酒弦歌取樂,尤其與從子阮修意氣相投。曾與族人群聚飲宴,不用普通的酒杯飲酒,而是把酒盛在大瓮里,幾個人圍坐在瓮前相向而酌。此時有一群豬也來尋酒喝,阮咸便跟在豬群的後面共飲。
阮咸善彈琵琶,精通音律。據說阮咸改造了從龜茲傳入的琵琶,後世亦稱為阮咸,簡稱阮。中書監荀勖常與阮咸討論音律,自嘆弗如,由此嫉恨在心,遷阮咸為始平太守,故後人稱之為阮始平。阮咸後以壽終,有二子阮瞻、阮孚。
向秀(?—約275年),字子期,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人。魏晉竹林七賢之一。
生平
好讀書,與嵇康、呂安等人友善,但不善喝酒。隱居不出,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呂安被司馬氏害死後,他只好到洛陽任散騎侍郎、黃門散騎常侍、散騎常侍。向秀喜談老莊之學,當時《莊子》一書雖有流傳,但過去的舊注「莫能究其旨統」,曾注《莊子》一書,沒注完就過世了,郭象則承其《莊子》余緒,成書《莊子注》三十三篇。著有《思舊賦》、《難養生論》。
⑺ 王戎的軼事典故
王戎死孝
王戎在晉代是有名的孝子。武帝時為其母守喪,雖逾越禮制,飲酒食肉,但面容憔悴,身體虛弱,連起身都要扶拐杖。中書令裴楷前往憑吊其母,說:「若使一慟果能傷人,浚沖必不免滅性之譏。」而尚書和嶠在同時遭母喪,雖然寢苫食粥,但哀毀不過禮,氣色不衰。劉毅稱之為「和嶠生孝,王戎死孝。」
王戎賣李
世說新語記載王戎為人貪吝,其儉嗇一篇共有九條,即有四條記王戎事。晉書謂王戎「性好利」,多置園田水碓,聚斂無已,富甲京城。
王戎早年在荊州刺史任上就曾私派部下修建園宅,因此被免官,後來出錢贖回。據說王戎經常與夫人手執象牙籌計算財產,日夜不輟。同時又十分吝嗇。
家中有棵很好的李樹,王戎欲拿李子去賣,又怕別人得到種子,就事先把李子的果核鑽破。王戎之女嫁給裴頠時,向王戎借了數萬錢,很久沒有歸還。女兒回來省親時,王戎神色不悅,直到把錢還清才高興起來。王戎的侄子要成婚,王戎只送了一件單衣,完婚後又要了回來。時人謂王戎為「膏肓之疾」。但有人認為這是王戎避禍於亂世的「自晦」之舉,晉武帝也曾以「不欲為異」為王戎辯解。
東晉人戴逵評論道:「王戎晦默於危亂之際,獲免憂禍,既明且哲,於是在矣。」今人余嘉錫則認為,王戎天性鄙吝,戴逵所言,乃是出於「名士相為護惜」,「阿私所好,非公論也。」
卿卿我我
王戎之妻常以「卿」稱呼王戎(按禮,婦人應以「君」稱其夫,「卿」乃是夫對妻的稱呼)。王戎說:「婦人卿婿,於禮為不敬,後勿復爾。」其妻曰:「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王戎也無可奈何。成語「卿卿我我」即出於此典。
邈若山河
王戎任尚書令的時候,有一次身穿官服,乘輕便小馬車,從黃公酒壚經過,回頭對後面車上的人說:「我從前和嵇叔夜、阮嗣宗一起在這家酒壚痛飲,在竹林之下游樂,我也參預末座。自從嵇生早逝、阮公亡故以來,我就為時事所拘。現在看到這酒壚雖然很近,卻又像隔著山那麼遙遠。」
璞玉渾金 瑤林瓊樹
王戎盛贊山濤說:「山濤就像未經琢磨的玉和未經冶煉的金一樣。人們往往都欣賞玉和金光彩奪目的外表,而對未經琢磨的玉和未經冶煉的金,卻不知道它們內在的高貴質地。」認為王衍「神姿高徹,就像瑤林瓊樹般出眾。」認為裴頠不擅長運用自己的長處,荀勖擅長運用自己的短處,陳道寧剛勁嚴峻好像被長竿一樣。
二王當國 羊公無德
王戎及其堂弟王衍素與征南大將軍羊祜不睦。羊祜在荊州時曾欲以軍法斬王戎,又謂王衍敗俗傷化,故王戎、王衍兄弟銜怨,時常詆毀羊祜。時人語:「二王當國,羊公無德」。
⑻ 史記中有名的故事
1.背水一戰
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命手下大將韓信領兵攻打趙國。趙王帶了二十萬大軍在太行山的井陘關迎擊。 當時,韓信只帶了一萬二千人馬。為了打敗趙軍,他將一萬人駐扎在河邊列了一個背水陣。另外派兩千輕騎潛伏在趙軍軍營周圍。交戰後,趙營二十萬大軍向河邊的一萬漢軍殺來。漢軍面臨大敵,後無退路,只能拚死奮戰。
這是潛伏的那兩千士兵乘虛攻進趙營。趙軍遭到前後夾擊,很快被韓信打敗。 戰後有人問韓信:「背水列陣乃兵家大忌,將軍為何明知故犯?」韓信笑著說:「置之死地而後生,這也是兵書上有記載的呀。」
2.卧薪嘗膽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相鄰,經常打仗,有次吳王領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的大將靈姑浮砍中了右腳,最後傷重而亡。吳王死後,他的兒子夫差繼位。三年以後,夫差帶兵前去攻打越國,以報殺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兩國在夫椒交戰,吳國大獲全勝,越王勾踐被迫退居到會稽。吳王派兵追擊,把勾踐圍困在會稽山上,情況非常危急。
此時,勾踐聽從了大夫文種的計策,准備了一些金銀財寶和幾個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給吳國太宰,並通過太宰向吳王求情,吳王最後答應了越王勾踐的求和。 但是吳國的伍子胥認為不能與越國講和,否則無異於放虎歸山,可是吳王不聽。
越王勾踐投降後,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吳國,他們夫妻倆住在夫差父親墓旁的石屋裡,做看守墳墓和養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遊,勾踐總是拿著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後面。後來吳王夫差有病,勾踐為了表明他對夫差的忠心,竟親自去嘗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來判斷夫差病癒的日期。
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與勾踐預測的相合,夫差認為勾踐對他敬愛忠誠,於是就把勾踐夫婦放回越國。越王勾踐他回國以後,立志要報仇雪恨。為了不忘國恥,他睡覺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掛著苦膽,表示不忘國恥,不忘艱苦。經過十年的積聚,越國終於由弱國變成強國,最後打敗了吳國,吳王羞愧自殺。
3.王侯將相
秦朝末年,統治階級的殘暴統治造成民不聊生。為了修築北方的長城,募集許多勞工。陳勝、吳廣等因為大雨延誤行程,按律當斬,他們提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於是揭竿而起,其他豪傑也蜂擁而起,起義軍迅速推翻了秦朝的統治。
4.取而代之
項籍是下相人,字羽。當初起兵反秦時,年紀二十四歲。他的叔父是項梁。項梁的父親就是楚國大將項燕,是被秦國將領王翦(jian)殺死的。項氏世世代代做楚國將領,封在項地,所以姓項。項籍年輕時,學習文字知識沒學成,離開,去學劍,又沒學成。
項梁很生他的氣。項籍說:「學文字能夠記寫自己的名姓就行了,學劍只能對抗一個人,不值得學,我要學習對抗萬人!」於是項梁就教項籍兵法。項籍很高興,略微知道其中的意思,又沒學完。項梁曾經因罪案受牽連,被櫟(yuè,悅)陽縣逮捕入獄,他就請蘄(qí,齊)縣獄掾(yuàn,願)曹咎寫了說情信給櫟陽獄掾司馬欣,事情才得以了結。
後來項梁又殺了人,為了躲避仇人,他和項籍一起逃到吳中。吳中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項梁。每當吳中有大規模的徭役或大的喪葬事宜時,項梁經常做主辦人,並暗中用兵法部署組織賓客和青年,藉此來了解他們的才能。
秦始皇巡遊會稽,渡過浙江,項梁與項籍一起觀看。項籍說:「那個人,我可以取代他!」項梁捂住他的嘴,說:「不要胡亂說話!這是要滅族的!」項梁因為這件事認為項籍很不一般。項籍身高八尺多,力量能舉起大鼎,才氣超過常人,即使是吳中的子弟,全都畏懼項籍了。
5.坐觀成敗
漢武帝晚年懷疑有人要謀害他,派江充去調查。江充借機殺了競爭對手,並把矛頭指向太子劉據。劉據忍無可忍殺了江充,漢武帝發兵捉拿劉據。劉據向任安求救,任安假裝接受但不出兵,被漢武帝知道後以他坐觀成敗有二心而治罪。
(8)荀勖的典故擴展閱讀
史記影響
一、建立傑出的通史體裁
《史記》是中國史學史上第一部貫通古今,網羅百代的通史名著。正因為《史記》能夠會通古今撰成一書,開啟先例,樹立榜樣,仿效這種體裁修史相繼而起。通史家風,一直影響著近現代的史學研究與寫作。
二、建立了史學獨立地位
中國古代,史學包含在經學范圍之內,沒有自己的獨立地位。史部之書在劉歆的《七略》里,附在《春秋》之後。自司馬遷修成《史記》以後,後世作者繼起,專門的史學著作越來越多,西晉的荀勖適應新的要求,將歷代的典籍分為四部:甲部記六藝小學,乙部記諸子兵術,丙部記史記皇覽,丁部記詩賦圖贊。
從而,史學一門,在中國學術領域里才取得了獨立地位。飲水思源,這一功績應該歸於司馬遷和他的《史記》。
三、建立了史傳文學傳統
司馬遷的文學修養深厚,其藝術手段特別高妙。往往某種極其復雜的事實,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貼,秩序井然,再加以視線遠,見識高,文字生動,筆力洗煉,感情充沛,信手寫來,莫不詞氣縱橫,形象明快,使人「驚呼擊節,不自知其所以然」 。
其中,《廉頗藺相如列傳》被列入小學生語文實驗教科書第18課《將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