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窄的歷史典故

窄的歷史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15 19:44:38

⑴ 最短小有歷史典故歇後語

1.八卦陣里騎馬--闖不出路子
2.靶場上的老黃忠--百發百中
3.霸王別姬--無可奈何
4.霸王請客--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
5.班門弄斧--自不量力
6.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突如其來
7.倉官不識「串」字--中中
8.程咬金上陣--三板斧
9.穿草鞋游西湖--忘了自己身份
10.東吳殺人--嫁禍於曹
11.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12.關夫子對曹操--饒他三不死
13.關公老子--滿面紅
14.關老爺赴會--單刀直入
15.關雲長敗走麥城--吃虧全在大意上
16.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17.漢高祖斬白蛇--一刀兩斷
18.好漢上樑山--逼出來的
19.黃忠出陣--不服老
20.黃忠上陣--老當益壯
21.假李逵碰到真李逵--冤家路窄
22.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23.姜子牙的坐騎--四不相(像)
24.蔣干盜書--上了大當
25.開封府的包公--鐵面無私
26.孔夫子拜師--不恥下問
27.孔夫子搬家--凈是書(輸)
28.孔夫子背書籍--裡面大有文章
29.孔夫子的背包--準是書(輸)
30.孔夫子的褡褳--書袋(呆)子
31.孔夫子的硯台--心太黑
32.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
33.孔明加子龍--智勇雙全
34.梁山上的好漢--逼出來的
35.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
36.穆桂英大破天門陣--陣陣出馬
37.南郭先生吹竽--不會裝會
38.潘金蓮的腳趾頭--一個好的沒有
39.騷狐狸見不得關二爺--邪不壓正
40.屬魏延的--頭上有反骨
41.隋煬帝游江南--自坐龍舟人拉纖
42.孫二娘開店--宰客
43.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44.唐三藏過火焰山--沒咒念了
45.唐僧跑進和尚廟--同吃一碗齋飯
46.唐僧上西天--取經去了
47.王羲之寫字--入木三分
48.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急白了頭發
49.武大郎打虎--沒長下那拳頭
50.武大郎登梯子--想高出一頭

⑵ 張奮的歷史典故

時歲災旱,祈雨不應,乃上表曰:「比年不登,人用飢匱,今復久旱,秋稼未立,陽氣垂盡,歲月迫促。夫國以民為本,民以谷為命,政之急務,憂之重者也。臣蒙恩尤深,受職過任,夙夜憂懼,章奏不能敘心,願對中常侍疏奏。」即時引見,復口陳時政之宜。明日,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陽獄,錄囚徒,收洛陽令陳歆,即大雨三日。
奮在位清白,無他異績。九年,以病罷。在家上疏曰:「聖人所美,政道至要,本在禮樂。《五經》同歸,而禮樂之用尤急。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又曰:'揖讓而化天下者,禮樂之謂也。'先王之道,禮樂可謂盛矣。孔子謂子夏曰:'禮以修外,樂以制內,丘已矣夫!'又曰:'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厝其手足。'臣以為漢當製作禮樂,是以先帝聖德,數下詔書,愍傷崩缺,而眾儒不達,議多駁異。臣累世台輔,而大典未定,私竊惟憂,不忘寢食。臣犬馬齒盡,誠冀先死見禮樂之定。」十三年,更召拜太常。復上疏曰:「漢當改作禮樂,圖書著明。王者化定製禮,功成作樂。謹條禮樂異議三事,願下有司,以時考定。昔者孝武皇帝、光武皇帝封禪告成,而禮樂不定,事不相副。先帝已詔曹褒,今陛下但奉而成之,猶周公斟酌文武之道,非自為制,誠無所疑。久執謙謙,令大漢之業不以時成,非所以章顯祖宗功德,建太平之基,為後世法。」帝雖善之,猶未施行。其冬,復以病罷。明年,卒於家。
子甫嗣,官至津城門候。甫卒,子吉嗣。永初三年,吉卒,無子,國除。自昭帝封安世,至吉,傳國八世,經歷篡亂,二百年間未嘗譴黜,封者莫與為此。

⑶ 求10篇簡短的歷史典故

1、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宰相匡衡從小因為家貧,沒有條件進學堂,他白天幫人幹活,晚上沒錢買燈油,就只好在家裡土牆上鑿一個洞,借隔壁的燈光來讀書,甚至到有書的人家去免費幫工換取書本,他刻苦學習終於在漢元帝時期當上太子少傅。

總結:這篇寓言寫了匡衡少年時讀書的兩件事,一件是鑿壁偷光,一件是借書苦讀。它贊揚了匡衡勇於戰勝艱苦的條件,勤奮的讀書的精神;為我們樹立刻苦讀書的好榜樣。

2、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並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終於擊敗秦軍。

總結:置之死地而後生,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3、三遷之教:戰國時期,孟子小時候非常聰明,經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擔心他荒廢學業就把家搬到城裡,剛好旁邊是一個屠宰場,孟子很快就學會了殺豬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個學校附近,從此孟子就開始學習孔子的思想而成為一代思想家

總結:環境的重要性,良好的人文環境對人類的成長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4、畫蛇添足

楚國有個專管祭祀的官員,春祭以後倒一杯酒給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夠分,就想出誰先畫好蛇就喝酒的辦法,有一個人第一個把蛇畫好了,見其他人還沒有畫完,就在已畫好的蛇上加了兩只腳,讓人啼笑皆非

總結:這篇寓言告訴人們,凡做一件事情,必須有具體的要求和明確的目標,要以清醒堅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被勝利沖昏頭腦的人,往往為盲目樂觀所蔽,而招致失敗。

5、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總結:不是非要滔滔不絕才能顯出自己的本事,平時不露聲色是為長遠觀察問題,蓄積力量,不但能夠正確地預見未來,更能夠掌握適當時機。

6、負荊請罪

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 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總結:由此可見,一個集體起內訌,容易讓敵人有機可趁;惟有團結起來、同心協力對抗外敵。才會讓敵人無機可乘。就是說,團結好了,才能一致對外,才不會被別人欺負。

7、紙上談兵

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總結: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8、東施效顰

美女西施因病而皺著眉頭,鄰居醜女見了覺得很美,就學西施也皺起眉頭,結果顯得更丑。後人稱這個醜女為東施。

總結:不要盲目地去仿照,只會適得其反

9、守株待兔

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結果自然再無所獲!

總結:不要存有僥幸心理,不要想著不勞而獲,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於意外,結果只能是一事無成,不能死守狹隘經驗、墨守成規。

10、濫竽充數

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宣王對此感到很高興,拿數百人的口糧來供養他。齊宣王去世。齊湣王繼承王位,他喜歡聽一個一個的演奏,南郭處士聽後便逃走了

總結:弄虛作假是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一個人如果像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樣,沒有真本事,只靠裝樣子嚇喝人,在別人還不了解真相的時候,能夠矇混一陣子,但是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⑷ 誰能給我些短小優美的歷史典故短句

周瑜 ,吳偏將軍、南郡太守。自幼與孫策交好,孫策相待甚厚,又同娶二喬。赤壁專之戰前,周瑜屬力主戰曹,後於群英會戲蔣干、怒打黃蓋行詐降計、與諸葛亮聯合火燒曹軍。後來下南郡與曹仁相持,中箭負傷,又與諸葛亮較智斗,定假塗滅虢等計,皆為諸葛亮所破,後氣死於巴陵,年三十六歲。臨終,上書薦魯肅代其位,孫權為其素服吊喪。

不知是不是這樣的?如果是的話,我再多傳些

⑸ 歷史典故大全(簡短)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無數的歷史故事,這些故事裡的人物、事件大家耳熟能詳,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人們稱這樣的歷史故事為“歷史典故”。

口若懸河

晉朝有一位很有學問的大學問家,名叫郭象。他年紀還小的時候,就展現出很高的才華,十幾歲的時候,不但已經讀完《老子》、《莊子》等古書,而且還能一口氣背誦出來。

郭象的名聲愈來愈大,朝廷派人請他做官,他推辭不掉只好答應,於是就當上了黃門侍郎。因為他平時讀了很多書,知識非常豐富,而且他喜歡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里,所以提出的見解往往比別人深刻,而且能夠將各種道理說得很清楚,因此他受到許多人的推崇。郭象口才很好,講起話來滔滔不絕、有聲有色,大家都聽得很入神。其中有個太尉叫王衍,聽完他的議論後感慨地說:“聽郭象說話,就好像看到瀑布流瀉下來的水,滔滔不絕,好像永遠不會停止。”

夜以繼日

周公旦是西周初傑出的政治家。他在哥哥姬發領導的攻伐殷商的事業中,起了很大作用。擔起輔助朝政的重任後,他忠於職守,為鞏固周王朝的統治嘔心瀝血。周武王死後,由周公旦輔助成王執政。有些貴族猜忌他,在成王面前造謠,說他有篡位的野心,有的兄弟還和紂王的兒子武庚勾結起來,發動武裝叛亂。此外,東方的夷族也乘機作亂。但周公堅韌不拔,遵照武王的遺志辦事,他消除了成王的誤解,擊敗了武庚的叛亂和夷族的反抗,制定了禮法和刑律,繼續分封諸侯,並建築洛邑(今河南洛陽),設立了東都成周。

由於為國操勞過度,周公在東都建立後不久就去世了。臨死前,他還諄諄告誡大臣們,一定要幫助天子管好中原的事;自己死後要葬在成周,以表示雖死不忘王命。

孟子贊揚他說:“周公想兼學夏、商、周三代開國君主的賢德,來把周朝治理好,如果有不適合於當時情況的,他就抬起頭來想,夜以繼日地想,等想出了好的辦法,便坐著等待天明,馬上去施行。”

歷史典故浩如煙海,舉不勝舉,我們只有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處處留心,一點一滴的積累才能不斷進步,不斷掌握。

⑹ 一個歷史典故

馬 陵 道

春秋戰國時,陽城有一個地方,山深林密,叫鬼谷,鬼谷中住了一個精通天文地理、兵法與算術的人,叫鬼穀子。鬼穀子有四個徒弟:齊國人孫臏與魏國人龐涓學習兵法,結為兄弟;蘇秦與張儀學習游說的學問,結為兄弟。這四個人在歷史上都很有名。

一天,龐涓聽說魏國招聘將相,就告別老師下山了。到了魏國,魏惠王看龐涓有能耐,就讓他當上卿,掌管全國兵馬。

龐涓走後,孫臏學習更加刻苦,鬼穀子把《孫子兵法》也教授給了他。學業完成後,孫臏就下山到魏國去找龐涓。

龐涓這人心胸狹窄,他發現孫臏在兵法、布陣上比他強,就對魏惠王說:「孫臏是齊國人,以後肯定會背叛魏國,不如現在殺了他,以絕後患。」為了騙孫臏給他寫出《孫子兵法》,他又假裝好人,讓魏惠王不要殺孫臏,只把他的兩個膝蓋骨削了。孫臏知道了龐涓的陰謀後,就整天裝瘋賣傻,騙過了龐涓,最後在朋友的幫助下逃回了齊國。

齊威王看到孫臏很有才學,就任命他為軍師。孫臏恨透了龐涓,就處處與他作對。龐涓帶兵攻打趙國,孫臏就帶兵假裝要攻打魏國,然後在半路,把匆忙趕回魏國的龐涓打得大敗。

過了幾年,龐涓又帶兵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王就讓孫臏帶兵去解救韓國。

孫臏又率兵殺魏國,龐涓聽到消息後,趕緊領兵往回趕。等他回到魏國,孫臏已經往回撤了。龐涓氣得火冒三丈,說:「我不殺孫臏,誓不罷休!」就命令軍隊追趕齊兵。龐涓到了齊軍留下的空營一看,齊兵做飯搭的灶有十萬個,他嚇了一跳:「齊兵這么多!」第二天又往前趕,再看齊兵留下的灶,只有五萬個;到了第三天,就只剩下了三萬個,龐涓得意地說:「齊兵已經害怕了,半路上就跑了一半,追!」

這時,孫臏正在前面等著龐涓呢。他算到龐涓黃昏時剛好能趕到馬陵,就讓士兵把路邊的樹全部砍倒,堵住路,只剩下最大一棵樹。他讓人把這棵樹樹皮剝光,上面用墨汁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下」幾個大字,然後吩咐士兵埋伏在馬陵道兩邊的山坡上,看到火光就射箭。

龐涓恰好在黃昏時追到了馬陵,路被樹堵著,隊伍很不好前進。這時,他看到只有一棵樹孤零零地立在路當中,上面似乎寫著什麼。龐涓讓人去拿火把,當他舉著火把看到樹上寫的字時,就知道中計了。這時,路兩邊的箭雨點般射了過來,龐涓全軍覆滅,臨死前,龐涓說:「唉,讓這個殘廢成功了!」

⑺ 中國歷史中的短小故事

1.紀曉嵐曾有一位脾氣不好的醫生朋友。某日紀曉嵐因小恙前去求診,這位醫生朋友對他說,我出個上聯,你若能對出下聯,診費、葯費全免,紀曉嵐心想對聯之事能難倒我?便點頭應允。上聯為:"膏可吃,葯可吃,膏葯不可吃"。紀曉嵐便借其脾氣發揮,續了下聯:"脾好醫,氣好醫,脾氣不好醫。"既觸其缺點,又促其改正,一語雙關,妙哉!

2.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3.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

4.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5.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⑻ 短小精悍的歷史故事

指鹿為馬

《史記》中「指鹿為馬」的典故而來。秦始皇死後實權被宰相趙高專掌握,趙高有一天獻給秦二世皇帝屬一頭鹿說:「陛下,獻給您一匹馬。」秦二世莫名其妙地對左右的大臣說:「奇怪,這明明是一匹馬呀。」大多數的大臣為了討好趙高都說:「這的確是一匹馬,不是鹿。」

約法三章
先談妥條件。 解釋 語本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原指漢高祖入咸陽,臨時制定三條法律,與民共守。漢書˙卷二十三˙刑法志:漢興之初,雖有約法三章,網漏吞舟之魚,然其大辟,尚有夷三族之令。

破斧沉舟
故事出自《史記·項羽本記》:秦軍圍趙於巨鹿,項羽率領楚軍前去救援。在兩軍人數相差極其懸殊的情況下,項羽率大軍渡過黃河,沉船破釜,只讓士兵持三日糧進軍,義無反顧,一往直前,以示決不後退的決心。他身先士卒,沖鋒陷陣,九進九出敵營;楚軍在項羽的率領下,個個英勇無畏,以一當十,大敗秦軍,緩解了巨鹿之圍。項羽就此在諸侯中樹立起威信,為後來稱霸天下奠定了基礎。

⑼ 寬窄巷子歷史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爾部竄擾西藏。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亂後,選回留千餘答兵丁永留成都並修築滿城——即少城。清制規定森嚴,滿蒙官兵一律不得擅離少城染指商務買賣。靠每年少城公園(今天的人民公園)春秋兩季的比武大會,論成績優異領取皇糧過日子。風雨飄零,如今的少城只剩下寬窄兩條巷子!
「寬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由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條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間的四合院群落組成,於上世紀80年代列入《成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08年6月,為期三年的寬窄巷子改造工程全面竣工。修葺一新的寬窄巷子由45個清末民初風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藝術與文化底蘊的花園洋樓、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築群落組成。寬窄巷子是成都遺留下來的較成規模的清朝古街道,與大慈寺、文殊院一起並稱為成都三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街區。

⑽ 一則歷史典故,要簡短的,不要太長

鑿壁來偷光典故:漢朝源時,有一個叫匡衡的人。小的時候,家裡很窮,他沒錢讀書,也沒錢買書。同鄉有個富翁家中藏書很豐富,匡衡就去他家做工,卻不收分文工錢。富翁感到很奇怪,問匡衡這是為什麼。匡衡說:「我不想要工錢,只希望您能把家中的書都借給我讀,我就心滿意足了。」富翁聽了深受感動,答應了他的請求。從此,匡衡就有書讀了。但是,他白天要做活,晚上才有時間讀書。可因為那時候的燈是油燈,他家裡那麼窮,根本買不起燈油,匡衡為此非常著急。有一天,他忽然發現從簡陋的屋子的縫隙中,透過了鄰家的燈光。這使匡衡非常興奮,他立刻想到了一個聰明的辦法。他一點點地在挨著鄰家的牆上鑿穿了一個洞,「偷」來了鄰家的一點光亮。從此,他每天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微光努力讀書,最終成為一位學問淵博的學者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