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典故
Ⅰ 關於友誼的典故,簡短。急
楊角哀和左博桃的楊左之交,已死全義,非常慘烈:燕國名士羊角哀與左伯桃為友,聞楚王賢,共往投奔。路遇風雪,衣薄糧少,左伯桃並衣糧於羊角哀,自入空樹死。羊角哀入楚為上卿,備厚禮葬左伯桃。羊角哀夢見左伯桃訴說被墓鄰滋擾,不得安息,醒後即拔劍自刎,急赴九泉去護故人。後世遂稱友誼深厚者為「羊左」、「羊左之交」。
2.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叫俞伯牙,這人琴彈得特別好。有一天他在深山老林里彈琴的時候,來了一個打柴人叫鍾子期。俞伯牙一彈琴,鍾子期就說了,「峨峨兮若泰山。」俞伯牙心裡很驚訝,因為他心裡正想表現高山呢,就被聽出來了。俞伯牙心想,我換一個主題,我表現流水,看你還能不能聽出來。誰知,鍾子期一聽,又說,「洋洋兮若江河。」不管俞伯牙彈什麼,鍾子期都能聽出音樂表現的內容。於是乎兩個人就成了好朋友,成了知音。但是,沒多久鍾子期去世了,俞伯牙痛失知音,傷心到極點的時候,就把自己的琴給摔了,發誓永遠不再彈琴。這個故事後來就形成了「高山流水」的成語,形成了「知音」這樣一個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詞。
3.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張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貶去穎州。當范仲淹捲起鋪蓋離京時,一些平日與他過從甚室的官員,生怕被說成是朋黨,紛紛避而遠之。有個叫王質的官員則不然,他正生病在家,聞訊後,立即抱病前去,大搖大擺地將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門外。在那一人犯罪株連九族的封建社會里,王質能做到不計個人利害得失,真誠待友,和那些見利忘義之徒相比較,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對范仲淹來說,誰是真朋友,誰是假朋友,此時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4. 西班牙著名畫家畢加索逝世後,有關他的傳記和回憶錄出了釵h,不少書說他專橫、愛財、自私,甚至把他描寫成「魔鬼」、「虐待狂」。然而,巴黎畢加索博物館最近展出了理發師厄熱尼奧•阿里亞斯的一些私人資料,呈現給觀眾的卻是另外一個畢加索。這位95歲的老人與畢加索的友誼持續了30年,他至今珍藏著對這位大師的美好回憶。畢加索約他一起看鬥牛。
Ⅱ 關於友誼的文言文的成語典故
1、高山流水
春秋時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善聽琴。一次伯牙彈琴時,琴聲時若高山,時若流水,只有鍾子期能領會其中的含意。後來就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比喻樂曲的高雅精妙。
2、管寧割席
管寧和華歆同在園中鋤草。看見地上有一片金,管寧依舊揮動著鋤頭,像看到瓦片石頭一樣沒有區別,華歆高興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寧的神色後又扔了它。
曾經,兩人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有個穿著禮服的人坐著有圍棚的車剛好從門前經過,管寧還像原來一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管寧就割斷席子和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3、管鮑之交
春秋時,齊人管仲和鮑叔牙相知最,二人之間發生了種種故事,後來回歸到一起。大家在稱贊朋友之間有很好的友誼時,就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
4、刎頸之交
戰國時趙國大將廉頗跟大臣藺相如不和。後來他認識到了這樣對國家不利,便脫了 上衣,背著荊條去向藺相如謝罪,請他用荊條責罰。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5、范張雞黍
範式,字巨卿,山陽郡金鄉縣(今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人。東漢時期名士。被舉為州郡的茂才,四次升遷至荊州刺史。後升遷至廬江太守,享有威名,死在任上。與汝南郡人張劭是好朋友,因此留下了「雞黍之交」的美名。
Ⅲ 關於友誼的名人典故五則
1,高山流水
春秋時期有位出色的音樂家伯牙。他精於彈琴,據說他彈琴連吃草的馬也 會抬頭傾聽。而當時最懂伯牙琴技之妙的,莫過於鍾子期。
伯牙用琴表現高山情懷,鍾子期 聽後說:「善哉,峨嵋兮若泰山。」用琴聲表現流水的情調時他聽後說:「善哉,洋洋兮 若江河。」
後來,鍾子期因病逝世,伯牙就悲痛欲絕的摔破了琴,扯斷了弦,發誓終生不再 彈琴。——伯牙摔琴謝知音。
2,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友誼
馬克思主義的兩位創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自1844年在巴黎結 識時起,兩個人共同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努力奮斗,在斗爭中結下真誠而無私的友誼。
40年 間,他們精誠合作,親密無間在一切重大問題的看法上保持了高度一致,共同撰寫了許多科 學社會主義經典著作。
即使分居兩地,也通信聯系,交流思想感情,相互支持。兩個人都為 結識對方而自豪,他們的友誼超越了一切古人,成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佳話。
3,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魯迅與瞿秋白相識於1932年春夏之間,彼此一見如故,十分相契 。從此後他們為推動革命文化運動而並肩戰斗,結下深厚友誼。在白色恐怖中,
瞿秋白避難 於魯迅家中,後魯迅為瞿秋白安置住處,讓他用白之的筆名發表雜文。魯迅曾親筆題寫了由 瞿秋白擬寫的對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贈給瞿秋白。
在瞿秋白就義後 ,他仍堅持抱病為之友編印《海上述林》,以此表達深切的悼念。
4,管鮑之交
春秋時,齊國的管仲與鮑叔牙是好朋友,但是兩人各事其主。後鮑叔牙侍 奉的公子小白為被立為齊桓公,鮑叔牙卻向齊桓公薦管仲為相而自己甘居其下。
在管仲的輔 佐下,齊國日益強大,最終成為「九分諸侯,一匡天下」的霸王。成功後的管仲十分感慨地 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5,范仲淹與王質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張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貶去穎州。當范仲淹捲起鋪蓋離京時,一些平日與他過從甚室的官員,生怕被說成是朋黨,紛紛避而遠之。
有個叫王質的官員則不然,他正生病在家,聞訊後,立即抱病前去,大搖大擺地將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門外。在那一人犯罪株連九族的封建社會里,王質能做到不計個人利害得失,
真誠待友,和那些見利忘義之徒相比較,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對范仲淹來說,誰是真朋友,誰是假朋友,此時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Ⅳ 關於友誼的成語及典故
關於「友誼」的成語及典故有:
1、高山流水
讀音:【gāo
shān
liú
shuǐ
】
釋義: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出處:《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管鮑之交
讀音:【guǎn
bào
zhī
jiāo
】
釋義:春秋時,齊人管仲和鮑叔牙相知最深。後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出處:《列子·力命》:「生我者也,知我者鮑叔也。」
3、刎頸之交
讀音:【wěn
jǐng
zhī
jiāo
】
釋義
刎頸:割脖子;交:交情,友誼。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出處
《史記·廉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4、忘年之交
讀音:【wàng
nián
zhī
jiāo
】
釋義:年輩不相當而結交為友。
出處:《後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南史·何遜傳》:「弱冠州舉秀才,南鄉范雲見其對策,大相稱賞,因結忘年交。」
5、
范張雞黍
讀音:【fàn
zhāng
jī
shǔ】
釋義:范:範式;張:張劭;雞:禽類;黍:草本植物,指黍子。範式、張劭一起喝酒食雞。比喻朋友之間含義與深情。
出處:《後漢書·範式傳》載:「範式字巨卿……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並告歸鄉里。……乃共剋期日。後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
6、八拜之交
讀音:【bā
bài
zhī
jiāo
】
釋義: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謁見長輩的禮節;交:友誼。舊時朋友結為兄弟的關系。
出處:宋·邵伯溫《聞見後錄》:「豐稷謁潞公,公著道出,語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得已,只拜之。」
7、生死之交
讀音:【shēng
sǐ
zhī
jiāo 】
釋義:同生共死的交誼。
出處:元·鄭德輝《縐梅香》:「晉公在槍刀險難之中,我父親挺身赴戰,救他一命,身中六槍,因此上與俺父親結為生死之交。」
Ⅳ 關於友情典故
1、高山流水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琴聲。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寬廣的長江,黃河,鍾子期贊嘆道:「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長江黃河在我面前流動!」 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會清楚地道出他的心聲。
鍾子期去世後,此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於是,他堅決地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挑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以便絕了自己對鍾子期的思念。
2、割袍斷義
管寧學識淵博,見識超群,是三國時一位名士。不幸的是十六歲那年,他就死了父親。親朋好友見他們孤兒寡母日子過得艱難,就時常周濟他們,捐錢送糧讓他們渡過難關。
但管寧卻發誓要憑自己的智慧干出一番事業,因此他婉言謝絕親友的資助,自己發憤讀書學習知識和本領。
在管寧的同學當中,就數華歆和他最要好,兩人情同手足,不分你我。學習的時候,他們倆同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勞動的時候,他們倆又一起翻地種菜,挑水澆園。
有一次,管寧和華歆在後園鋤地,華歆一钁頭下去,忽然挖出一塊黃澄澄的金子。華歆一看挖出了金子,不禁欣喜萬分,俯下身來把金子擦了又擦,反復把玩,愛不釋手。
正當他准備把金子往口袋裡裝時,卻發現管寧不為所動,若無其事地還在那裡鋤地。華歆害怕管寧笑話自己,只得把那塊金子又埋入土中。
有一天,管寧和華歆並排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忽然,外面傳來一陣喧鬧聲。原來是一個朝廷命官從外面的大路經過,這位大官乘坐八抬大轎,前呼後擁鳴鑼開道,一派威風八面的樣子。
管寧依然目不斜視,正襟危坐地專心讀書。可華歆就不一樣了,他不時把目光離開書本,從窗戶偷看那大官的威儀。最後終於忍不住,拋下書本跑出去看熱鬧了。
過了好半天,華歆才從外邊走進來,他一邊走一邊自言自語道:「做大官真是過癮啦,你瞧人家,呼風喚雨,威風八面。唉!要是有一天我能夠混到這份上,也就不枉此生。」
華歆一邊說,一邊摸起書本。但他再也沒有心思讀下去,腦子里總是浮現那位大官峨冠博帶、高頭大馬的威風派頭。
管寧本來就對他的浮躁和虛榮十分不滿,現在看到他六神無主、羨慕不已的樣子,不禁深深地為他慚愧起來,同時也後悔自己看錯了人。
他知道如果再和華歆交往下去,已經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了,於是管寧站起來,拿起刀把兩人同坐的席子劃開,然後說:"你不是我的朋友。" 從此以後,管寧和華歆再也沒有交往過。
3、刎頸之交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著稀世珍寶和氏璧出使秦國。他憑著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 的賞識,封為上大夫。
後來,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藺相如 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並設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並安全回到趙國。
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 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為自己英勇善戰,為趙國拼殺於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
廉頗很是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迴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
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 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後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 處宣揚這件事。
藺相如的門客們聽說了,紛紛提出要回家,藺相如問為什麼,他們說:「我們為您做事,是因為敬仰您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現在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聽了,哈哈一笑,問道:「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 軍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於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4、八拜之交
文彥博聽說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對人說:「李稷的父親曾是我的門人,按輩分他應該是我的晚輩,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訓他不可。」
有一次,文彥博任北京守備,李稷聽說後,便上門來拜謁。文彥博故意讓李稷在客廳坐等,過了好長時間才出來接見他。
見了李稷之後,文彥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 李稷因輩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文彥博以長輩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氣。
成語「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後來,人們用「八拜之交」來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舊時也稱異姓結拜的兄弟。
5、忘年之交
禰衡和孔融結交為好友時時候,禰衡未滿二十歲,孔融已五十歲了。正是因為孔融看重禰衡的人才,所以願意為忘年之交。後來「忘年之交」成為一個成語,用來指不拘年歲行輩而結交為友。
Ⅵ 關於友誼的典故
伯牙絕弦祭子期。
伯牙善股琴,鍾子期善聽。伯牙股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內,善哉,峨峨兮容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絕弦已無聲。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風酒一樽。
高山流水又是從這而來,比喻知音難求,友誼珍貴。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長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寬廣的江河,鍾子期贊嘆道:「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江河!」 無論伯牙想到什麼,鍾子期都會想到。鍾子期去世後,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人聽得懂他的琴聲。於是,他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斷了琴弦,發誓終生不再彈琴。
Ⅶ 友誼的典故
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刎頸之交–廉頗相如
忘年之交–孔融、禰衡
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Ⅷ 有哪些關於友情的典故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這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省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後寫下了這首詩。表達的是兩者之間的友誼。
Ⅸ 關於友誼的歷史典故
管鮑之交 ( guǎn bào zhī jiāo ) :
從前,齊國有一對好的朋友,一個叫管仲,另外一個叫鮑叔牙。 年輕的時候,管仲家裡很窮,又要奉養母親。鮑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資做生意。做生意的時候,因為管仲沒有錢,所以本錢幾乎都是鮑叔牙拿出來投資的。可是,當賺了錢以後,管仲卻拿的比鮑叔牙還多,鮑叔牙的僕人看了就說:「這個管仲真奇怪,本錢拿的比我們主人少,分錢的時候卻拿的比我們主人還多!」鮑叔牙卻對僕人說:「不可以這么說!管仲家裡窮又要奉養母親,多拿一點沒有關系的。」有一次,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進攻的時候,管仲都躲在最後面,大家就罵管仲說:「管仲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鮑叔牙馬上替管仲說話:「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著他的命去照顧老母親呀!」管仲聽到之後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鮑叔牙呀!」後來,齊國的國王死掉了,公子諸當上了國王,諸每天吃喝玩樂不做事,鮑叔牙預感齊國一定會發生內亂,就帶著公子小白逃到莒國,管仲則帶著公子糾逃到魯國。
不久之後,齊王諸被人殺死,齊國真的發生了內亂,管仲想殺掉小白,讓糾能順利當上國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時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沒死。後來,鮑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糾還早回到齊國,小白就當上了齊國的國王。 小白當上國王以後,決定封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卻對小白說:「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強,應該請他來當宰相才對呀!」小白一聽:「管仲要殺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請他來當宰相!」鮑叔牙卻說:「這不能怪他,他是為了幫他的主人糾才這么做的呀!」小白聽了鮑叔牙的話,請管仲回來當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幫小白把齊國治理的非常好呢!
管仲說:"我當初貧窮時,曾和鮑叔一起做生意,分錢財,自己多拿,鮑叔不認為我貪財,他知道我貧窮啊!我曾經替鮑叔辦事,結果使他處境更難了,鮑叔不認為我愚蠢,他知道時運有利有不利。我曾經三次做官,三次被國君辭退,鮑叔不認為我沒有才能,他知道我沒有遇到時機。我曾經三次作戰,三次逃跑,鮑叔不認為我膽怯,他知道我家裡有老母親。公子糾失敗了,召忽為之而死,我卻被囚受辱,鮑叔不認為我不懂得羞恥,他知道我不以小節為羞,而是以功名沒有顯露於天下為恥。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啊!"
鮑叔推薦管仲以後,自己甘願做他的下屬。鮑叔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吃俸祿,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贊美管仲的才幹,而贊美鮑叔能了解人。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平生修得隨緣性 粗茶淡飯也知足
後來,大家在稱贊朋友之間有很好的友誼時,就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