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典故的詩

典故的詩

發布時間: 2020-12-19 15:12:53

『壹』 含有典故古詩名句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用了向秀《思舊賦》及王質爛柯這兩個典故.意思是說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向秀的《思舊賦》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這樣既表達對當時統治者迫害舊友的不滿之情,又暗示自己被貶時間之長,以及回歸之後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拓展】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害.後來,向秀經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勾起了對故人的懷念.
爛柯人:指晉人王質.相傳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把已經朽爛.回到村裡,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亡故
-------------------------------
蘇軾《江城子 密州出獵》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孫郎,孫權,這里作者自喻.《三國志·吳志·孫權傳》載:「二十三年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於凌亭,馬為虎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這里以孫權喻太守,希望自己像孫權一樣年少有膽識
------------------------------------
蘇軾《江城子 密州出獵》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典出《史記·馮唐列傳》.漢文帝時,魏尚為雲中(漢時的郡名,在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一帶,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區)太守.他愛惜士卒,優待軍吏,匈奴遠避.匈奴曾一度來犯,魏尚親率車騎出擊,所殺甚眾.後因報功文書上所載殺敵的數字與實際不合(虛報了六個),被削職.經馮唐代為辨白後,認為判的過重,文帝就派馮唐「持節」(帶著傳達聖旨的符節)去赦免魏尚的罪,讓魏尚仍然擔任雲中郡太守.蘇軾此時因政治上處境不好,調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許,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

『貳』 運用典故的詩句有哪些

  • 懷舊空來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自人。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李商隱《錦瑟》

  •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李賀《雁門太守行》

  •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鳳凰台》

  • 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 ——杜牧《題烏江亭》

  • 早服還丹無世情, 琴心三疊道初成。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無題》

  • 樓船雪夜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陸游《書憤》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烏衣巷

『叄』 帶有典故的古詩

《讀史》
亞父凄涼別楚營,天留三傑翼龍爭。
高才無主不能用,直道有時方始平。
喜慍子文何穎悟,卷藏蘧瑗甚分明。
須知飲啄繇天命,休問黃河早晚清。
《別》
酒盡歌終問後期,泛萍浮梗不勝悲。
東門匹馬夜歸處,南浦片帆飛去時。
賦罷江淹吟更苦,詩成蘇武思何遲。
可憐范陸分襟後,空折梅花寄所思。
是唐代詩人徐夤(寅)的兩首詩
基本句句有典故

『肆』 與典故有關的古詩詞

李白《行路難》(其一)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這兩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呂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釣魚,得遇周文王,助周滅商;伊尹曾夢見自己乘船從日月旁邊經過,後被商湯聘請,助商滅夏.這兩句表示詩人自己對從政仍有所期待.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用了向秀《思舊賦》及王質爛柯這兩個典故.意思是說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向秀的《思舊賦》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這樣既表達對當時統治者迫害舊友的不滿之情,又暗示自己被貶時間之長,以及回歸之後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拓展】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害.後來,向秀經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勾起了對故人的懷念.
爛柯人:指晉人王質.相傳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把已經朽爛.回到村裡,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亡故

蘇軾《江城子 密州出獵》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孫郎,孫權,這里作者自喻.《三國志·吳志·孫權傳》載:「二十三年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於凌亭,馬為虎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這里以孫權喻太守,希望自己像孫權一樣年少有膽識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李商隱《錦瑟》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李賀《雁門太守行》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鳳凰台》
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 ——杜牧《題烏江亭》
早服還丹無世情, 琴心三疊道初成.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無題》
樓船雪夜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陸游《書憤》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烏衣巷》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赤壁》
因思杜陵夢, 鳧雁滿回塘. —— 溫廷筠《商山早行》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駱賓王《易水送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崔灝《黃鶴樓》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絕句》

『伍』 含有典故的詩句

詩詞的用典,是指在詩詞中借用歷史故事或神仙故事來抒情。還有一種說法,借用或點化前人的詩文佳句來抒情,也叫用典。因此,有的詩人就大量使用典故,堆砌典故。於是形成了一種堆典體。堆砌典故很使人費解,有人就說這是不太好的做法,是故意賣弄淵博。
其實也不盡然。
辛棄疾的詞,用典是最多的。
賀新郎----綠樹聽鵜鴃,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覓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攆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常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常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一共用了七個典故。
1、「馬上琵琶關塞黑」-----王昭君嫁匈奴和親典故。《王明君辭序》
2、「更長門翠攆辭金闕-」------漢武帝的皇後陳阿嬌被打入長門宮典故。
3、「看燕燕,送歸妾」--------衛國皇後庄姜的典故。《詩經。燕燕》
4、「將軍百戰----故人常絕」-----西漢將軍李陵與蘇武的典故。
5、「易水蕭蕭----悲歌未徹」------荊軻刺秦典故。《史記》
6、「啼鳥還-----常啼血」------蜀帝杜宇死後化作杜鵑啼血的典故。
7、「誰共我,共明月」-----用李白《春夜晏桃李園序》、《贈孟浩然》詩句意。
古代詩人寫詩用典的人不少,在此無法一一列舉。但在詞中,辛棄疾用典是最多的。你可以查一查辛詞。
另外,元散曲用典也很常見。

『陸』 運用典故的詩句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庄生回曉夢迷蝴蝶,望帝答春心托杜鵑. ——李商隱《錦瑟》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李賀《雁門太守行》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鳳凰台》

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 ——杜牧《題烏江亭》

早服還丹無世情, 琴心三疊道初成.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無題》

樓船雪夜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陸游《書憤》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烏衣巷》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赤壁》

因思杜陵夢, 鳧雁滿回塘. —— 溫廷筠《商山早行》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駱賓王《易水送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崔灝《黃鶴樓》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絕句》

『柒』 帶有歷史典故的詩句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捌』 還有哪些典故的詩句還有哪些典故的詩句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玖』 古詩詞中14個常見的典故,你知道多少

古詩詞中14個常見的典故,你知道多少

中國一直講究含蓄之美,古詩更是多用典故、隱喻,辛棄疾有時候甚至一首詩中多個典故,清楚這些典故的來歷,能更好的把握整首詩的意思。

抱柱

堅守信約。

相傳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約在橋下見面。他等了很久,不見女子到來,這時河水猛漲,淹沒橋梁,尾生為了堅守信約,不肯離去,抱住橋柱,淹死在水裡。

李白《長干行》:常存抱住信,豈上望夫台。

『拾』 詩詞中常見的典故

1、哀鴻

哀鴻比喻哀傷苦痛、流離失所的人。

《詩經·小雅·鴻雁》:「鴻雁於飛,哀鳴嗷嗷。維比哲人,謂我劬勞。」詩歌寫使臣行於四方,見流民如鴻雁飛集於野,流民喜使者到來,皆合詞傾訴,如鴻雁哀嗚之聲不絕。後來以鴻雁在野、哀鴻遍野喻指百姓流離失所。

龔自珍·《己亥雜詩》:三更忽軫哀鴻思,九月無襦淮水湄。

2、秦晉

春秋時,秦晉兩國為婚姻,後因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

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倒賠家門,情願與英雄結婚姻,成秦晉。

3、桑梓

桑梓,代指家鄉。

《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躬敬止。」是說家鄉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對它要表示敬意。後來人們用來喻指故鄉。

毛澤東·《七絕》: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4、寒食

寒食,清明節前一天或兩天。

傳說晉國介子推隱居山中,晉文公用燒山之法逼他出來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燒死。晉文公為紀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舉火,只吃冷食。

韓翃·《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5、採薇

採薇,代指隱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國國君的兒子伯夷、叔齊認為這是以臣弒君,就攔馬諫阻。殷之後,兩人不食周粟,隱居首陽山,採薇而食,終餓死。後以此喻隱居避世。

王績·《野望》: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6、三徑

三徑,指隱居生活。

西漢末,兗州刺史蔣詡隱居後,在院子里竹下開辟三徑,只與求仲、羊仲來往。後來,三徑便成了隱士住處的代稱。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10)典故的詩擴展閱讀:

關於典故

典故原指舊制、舊例,也是漢代掌管禮樂制度等史實者的官名。後來一種常見的意義是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漢朝,《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親屈至尊,降禮下臣,每賜宴見,輒興席改容,中宮親拜,事過典故。」

典故指典制和掌故。《辭海》、《辭源》為「典故」一詞立了兩個義項:一是典故一詞的古義,與現代漢語所說的「故實」有些相當,指古代的典章制度、舊事舊例。我們今天所講的典故當然用的是典故的今義。典故的今義,《現代漢語詞典》釋作「詩文里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辭海》、《辭源》的釋法與此有類,說是「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