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正定典故傳說

正定典故傳說

發布時間: 2021-02-14 15:33:52

Ⅰ 中國古代與燒香有關的典故、傳說

1、表示虔誠恭敬供養三寶,以此示範接引眾生。
2、表示傳遞信息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
3、表示燃燒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門弟子無私奉獻。
4、表示點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意,佛並不嗜好世間大香貴香,但卻喜歡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上香以三支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燒香供養。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誠心」。一般在大雄寶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
把香點燃後應插在香爐中間,第一支香插在中間,心中默念:供養佛,覺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邊,心中默念:供養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邊,心中默念:供養僧,凈而不染。

佛家認為香與圓滿的智慧相通。
佛家認為,香於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關系,妙香與圓滿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賢聖,甚至能夠散發出特殊的香氣。
佛家認為香能溝通凡聖,為最殊勝的供品 。
佛陀住世時,弟子們就以香為供養。佛家認為「香為佛使」,「香為信心之使」,所以焚香上香幾乎是所有佛事中必有的內容。從日常的誦經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會、水陸法會、佛像開光、傳戒、放生等等佛事活動,都少不了香。特別是法會活動,必以隆重的上香儀式作為序幕。
佛家用香輔助修持 。
佛家認為香對人身心有直接的影響。好香不僅芬芳,使人心生歡喜,而且能助人達到沉靜、空凈、靈動的境界,於心曠神怡之中達於正定,證得自性如來。而且好香的氣息對人有潛移默化的熏陶,可培扶人的身心根性向正與善的方向發展。好香如正氣,若能親近多聞,則大為受益。所以,佛家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緣。
佛家以香治病
佛家香品的種類十分豐富
由於香的尊貴、神奇及其在佛教中的悠久傳統,還有他為諸佛樂道的神聖,在今天的佛教之中幾乎是無處不「香」了。
僧人打坐以燒一炷香的時間為准,謂之「坐香」; 圍著佛像「繞佛」,三圈、七圈或更多,既是禮佛也是以「經行」作修持,謂之「行香」,若是跑步繞佛,則謂之「跑香」;
用於警策修行的形如寶劍的木板,謂之「警策香板」,用於懲戒的謂之「清規香板」;用於警醒昏沉者的謂之「巡香香板」; 若修持者犯了錯,還有罰去「跪香」;
佛殿謂之「香殿」,廚房謂之「香廚」,而佛家寺院更是被尊稱為「檀林」。
佛家燒香一般都是三根香
這是由於燒三根香代表供養佛,法,僧。 燒香時,第一根插中間,默念供養佛,覺而不迷。第2根插右邊,默念供養法,正而不邪,第3根插左邊,默念供養僧,凈而不染。

Ⅱ 描寫正定的詩句有哪些

1、《寄題真定明遠亭》

作者:元 趙孟頫

未到新亭上,先題明遠詩。

雲間歸雁小,山外夕陽遲。

後人知道正定有個明遠亭,皆因趙孟頫的這首詩;知道明遠亭的美麗,皆因「雲間歸雁小,山外夕陽遲」。這兩句詩,把明遠亭的高遠、開闊、空靈、幽雅全部展現在人們面前,語出天然,言有盡而意無窮,是不可多得的佳句。如今這兩句詩題寫在隆興寺後龍騰苑假山亭柱之上。

2、《修滹沱河有感》

作者:明 尹耕

高築長堤深浚河,黃埃赤日奈如何。

休將汗滴滹沱水,滴入滹沱水更多。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簡捷上口,通俗易懂,既寫出修河的艱辛,又充滿生活的機趣。高築長堤,深挖河道,黃土飛揚,赤日當空,其艱其苦,不堪言說,然而詩人筆鋒一轉,卻說有汗也千萬不要滴到滹沱河裡,否則只怕河水會更多。

這句詩真真切切地出自修堤浚河的民夫勞工之口,體現了人們修河保家的快樂。

3、《陽和樓》

作者:明 袁宏道

青天一碧翠遮空,浪卷雲奔夕照中。

郭外荷花二十里,清香散作滿城風。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與朋友聚飲陽和樓時所見景色。樓上遠望,青天一碧,翠色連空。滹沱河的浪花伴著天上的白雲在夕照中奔騰。城郭外到處開滿荷花,清香化風散滿古城。詩句精短,句句言景,情隨景出。

陽和樓:在正定城南門里大街上,跨街而立,下有雙門供通行,上為樓。始建年代不詳。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和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兩次重修。後來不存。縣政府於2017年再次重修。

4、《韓河》

作者:清 梁清標

漠漠溪田接遠峰,韓河雲黑鎖蛟龍。

水村煙雨無朝夕,十里黃昏聽暮鍾。

韓河,正定縣西北地區重要的灌溉河流。這首詩前兩句講的是韓河的景緻和歷史傳說。韓河兩岸無邊的水田連接著遠處的山峰,河上的濃雲好像鎖住了河裡的蛟龍。後兩句描寫的是人民的生活狀況。

豐衣足食的人們在煙雨中可以不問朝夕,靜靜地享受黃昏時分遠處傳來的悠揚鍾聲。這首詩簡捷明快,語出自然,寓情於景,抒發了作者對家鄉生活的熱愛之情。

5、《柳溪道院》

作者:元 薩都拉

城北青溪出洞門,道人歸去日長曛。

柳花滿地無人掃,隔水遙看是白雲。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過正定城北柳溪道院時所見景象。一條清澈的小溪從洞門流出。院中不見道人,只有落日餘光,顯得十分幽暗。地上落滿柳花無人打掃,穿過門前溪水,看到的是滿天白雲。全詩筆法曲折清遠,含而不露,意象幽深,妙不可言。

Ⅲ 搜索十個民間傳說。

1:
七夕的傳說
時間:2011-12-30 18:34來源:未知 作者:來源於網路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由無數恆星組成的銀河像一條天河橫亘夜空,人們說,它把多情的牛郎和織女隔開了,只有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鵲搭成一座鵲橋,他們才能相見。這個美好的傳說始於漢朝,經過千餘年的代代相傳,深入人心。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了計謀,要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當然,這只是個傳說。乞巧的儀式源自古代織女桑神的原始信仰這種信仰結合了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相會的說法,成為了我們今時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間信仰。
2:
滄州鐵獅子的故事
時間:2011-12-30 18:30來源:未知 作者:來源於網路

「滄州的獅子,定縣的塔,正定府的大菩薩。」從這個廣泛流傳的民謠,可以看出滄州獅子是多麼著名了。

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滄州這地方是一塊風景優美、土地肥沃的魚米之鄉。它一面臨海,因而遠遠地望去,海碧天藍。再加上氣候溫和,人又勤勞,家家戶戶的日子,過得都那麼美好。所以就連飛禽、走獸,也都願意到這里落落腳。

有一年穀子黃梢,棒子蒼皮的時候,海面上突然颳起一股黑風,卷著海浪,像虎叫狼嚎一樣咆哮著直撲滄州城。眼看著船翻桅折,房倒屋塌,滿窪的好莊稼被海水吞沒。黑風惡浪來得急,老百姓來不及躲,人也淹死了不少。那情景是真叫慘啊!

這黑風惡浪怎麼突然來得這么猛呢?原來是一條惡龍在興妖作怪。它看著滄州這地方好,就一心想獨吞這地方做它的龍宮。就在惡龍興妖作怪、殘害黎民百姓的時候,人們猛地聽到一聲像山崩地裂一樣的怒吼。只見一頭紅黃色的雄獅,從海邊一躍而起,象鷹抓兔子一樣,嗖的一聲,沖向大海,直取惡龍。海面上頓時水柱沖天,狂風大作,龍騰獅躍,雄獅和惡龍從天黑一直廝殺到黎明,惡龍招架不住,掉頭就跑。它邊跑邊想:「我占不了這塊地方,也叫這地方好不了。」於是它一邊跑著一邊吐著又苦又鹼的白沫。雄獅在後面緊追不放,一直到東海深處,逼著惡龍收回了淹沒滄州的海水,這才罷休。

惡龍跑了,海水退了,滄州一帶的老百姓,才避免了一場更大的災難,又能安居樂業了。人們為了感謝為民除害的雄獅,就請一位叫李雲的打鐵名匠,帶領著九九八十一個手藝高超的徒弟,用了九九八十一噸鋼鐵,鑄造了九九八十一天,終於在當年雄獅躍起的地方,鑄成了這尊活靈活現非常雄偉的鐵獅子。

那條惡龍雖然沒死,可是它一望見這頭鐵獅子,就渾身發軟,爪子發麻,再也不敢興妖作怪了,所以,後來人們又把這尊鐵獅子叫做鎮海吼。

3:
呂洞賓與紹興香糕的故事
時間:2011-12-30 18:26來源:未知 作者:來源於網路

紹興香糕是浙江名點,它的歷史十分悠久。

傳說在很久以前,杭州西湖邊的城隍山下住著一個姓孟的紹興人。由於他年紀輕,大家便叫他小紹興。小紹興每天半夜就起床,磨米粉,蒸松糕,天亮後再挑起糕擔沿銜叫賣,以此來養活自己和瞎眼的母親。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由於杭州有春節登山的習慣,以討「步步登高」的吉利,城隍山上山下,遊人如織。小紹興的松糕賣得很快,不大一會兒功夫,就賣得僅剩了一小塊破碎的松糕了。小紹興想起母親還未吃飯,便留下了這塊破角糕,准備帶回去給母親吃。當他走到城隍廟時,只見一個白發銀須的老人,頭枕在口對口地對在一起的兩只破碗上,伸手向他乞討。原來這是上八洞仙呂洞賓,因見人間鬧,便下凡來看看。當時,小紹興並不知道這就是呂洞賓。他見老人衣衫襤褸,瘦骨嶙峋,非常同情,便摸出幾文銅錢給老人。誰知老人不要銅錢,卻要討塊松糕吃。小紹興便拿出留給母親的破角糕,遞給了老人。老人不客氣地吃了下去。

小紹興回到家裡以後,把此事告訴了母親。母親十分贊許。從此,小紹興天天走過廟門口,只要看見那老人,便送給他一塊松糕。

有一天,老人見小紹興愁眉不展地遞給他一塊糕,便問道:「你有什麼不如意的事嗎?」

小紹興答道:「連日陰雨,生意清淡,松糕賣不出去。我娘吃了賣剩的糕,得了重病,茶飯不思。」

老頭聽了哈哈大笑:「別著急,要吃的沒有,良葯我可有。」說著,從懷里掏出個葫蘆,交給小紹興。吩咐他做松糕時,將葫蘆里的葯放到松糕里,他娘吃了這種糕病就會好。說完話,一陣風起,老人就不見了。小紹興方知遇到了神仙,想到老人那口對口對在一起的破碗,猛然醒悟到這就是呂洞賓。於是高高興興地回到家,按照呂洞賓指點的方法制松糕。他先把葫蘆里的葯倒出一點兒,放進糕粉里,製成糕胚,放到旺火上蒸熟蒸透。待糕冷卻後再一塊一塊地排放在炭火上,烘成金黃色。烘烤出來的松糕散發出一股奇香。三天三夜水米末進的老母親聞到這股異香,頓時覺得腹中飢餓,即叫小紹興把糕拿來吃。老母親吃下糕後,第二天病就好了。從此,小紹興就一直用這個辦法制糕。由於這種糕奇香撲鼻,食之松甜可口,大家都贊不絕日。於是改松糕名為「香糕」。因為香糕是小紹興做出來的,又被稱做「紹興香糕」。

後來,人們才明白,香糕里放進去的葯,原來是中葯里的砂仁。砂仁性溫,能理氣寬胸,健脾和胃,增進食慾,適用於脾胃氣滯以及消化不良等症。作為一種療效食品,香糕更受人歡迎了
4:
三山不見、九橋不流的傳說
時間:2011-12-30 18:24來源:未知 作者:來源於網路

正定地處平原,境內沒有山脈。而歷史上曾先後稱:「恆山郡」、「常山郡」、「中山縣」。恆山、常山、中山三個名稱都有山字而不是山,故有「三山不見」之說。

「九橋不流」之說是在隆興寺天王殿前、府文廟栽門前、縣文廟前院各建有一座三路單孔石橋,橋下各有一小池,雨後有些積水,天旱則乾涸。故有此稱。

在正定縣民間,則流傳著「三山不見,九橋不流」的神奇傳說。傳說玉皇大帝早就看上了正定這塊風水寶地,縣城東面有他開辟的蟠桃園。現在他又要在正定大興土木,營造一座地上天宮。他命太白金星幾次到正定察看地形,發現有常山、恆山、梅山等三座大山,妨礙他建造天宮。於是玉皇大帝就召集各路神仙,讓大家出謀劃策,如何把這三座大山搬走,騰出地界,好造宮殿。別看各路神仙都到齊了,心裡都打著自己的小算盤,都怕把山峰搬到自己的地盤上,那多礙事呀,所以,誰也一言不發。玉皇大帝再三督促,還是太白金星首先發言。他摸了摸自己的花白鬍子,長嘆一聲道:「宮殿一定要修,大山一定要搬,可把大山搬到哪裡呢?」眾神仙異口同聲道:「你說呀,把大山搬到哪裡呢?」太白金星早就看出眾神仙心裡的小算盤,慢慢說道:「只有把三座大山搬到海里才是上策。」眾神仙一致拍手贊成。誰知東海龍王不依,他向玉皇大帝叩頭道:「填平了大海。讓我去那裡安身?」玉皇大帝說:「別怕,別伯,你那麼大的海,填上幾座山峰,還不是象向小河裡扔了幾個石子,礙不了什麼事的。」從那時候起,正定就只有常山、恆山、梅山的名字,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大山。也是從那個時候起海里都有了石頭,這都是正定的三座大山啊!
5:
冰糖葫蘆的傳說
時間:2011-12-30 18:19來源:未知 作者:來源於網路

冰糖葫蘆,酸甜適口,老少皆宜,它不僅好吃,而且還十分好看,紅彤彤的山植果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簽子上,外面裹著晶瑩透明的糖稀,出售它的人往往把一隻只糖葫蘆串插在特製的木棍上,像一顆結滿碩果的小樹,煞是誘人。

早些年在北京春節的廟會上,廠甸里,還時常看到串得長長的糖葫蘆,最頂上貼著一面小彩旗,一串上足有百十來個山植果,被紅紅的果實壓彎了的竹簽子,拿在手中一顫一顫的,更增添了節日的熱鬧氣氛。提起冰糖葫蘆的來歷,還得說說南宋的宋光宗皇帝呢。

宋光宗,名趙停(公元1147——1200年),是宋孝宗趙慎的第三個兒子。公元11對年,孝宗立他為皇太子,任臨安府尹。公元1187年10月受孝宗內禪而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紹熙」。

趙伸長期生活於深宮,不達世務。即位時,他43歲,卻已滿頭白發了。臣下獻上何首烏,說服後能使頭發轉黑,但他不肯服用,說:「我頭發已白,可叫天下人知道我是老成的。」即位後,他為李皇後所左右,罷免周必大、辛棄疾等主戰派大臣,起用留正為宰相,朝政為主和派所操縱。

趙倍和大上皇孝宗的關系長期不和,孝宗死後,他不去服喪,致使喪禮無法進行,滿朝大為騷動。知樞密院事趙汝愚和知閣門事韓化胄上奏,建議太皇太後下詔令趙停退位,傳位於其子趙擴,由趙擴主持孝宗喪禮。太皇太後同意趙停禪位,稱大上皇,閑居壽康宮。他每回憶在位時的事情,總要自言自語地咒罵,有時還會痛哭。

公元1200年春,皇帝趙擴從郊外祭禮回來,鼓樂之聲傳入深宮。趙停問是什麼事,左右回答說是街上百姓在奏樂游戲。趙悼大怒道:「你們這些奴才也如此欺騙我!」一拳擊去,因收制不住而跌倒在地,從此不起,8月辛卯日,病死於;陽安壽康宮。葬於永崇陵(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35里處寶山)。

那是紹熙年間,趙停最寵愛的黃貴妃有病了。她面黃肌瘦,不思飲食。御醫用了許多貴重葯品,皆不見什麼效果。皇帝見愛妃日見誰淬,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後無奈只好張榜求醫。一位江湖郎中揭榜進宮,為黃貴妃診脈後說:「只要用冰糖與紅果(即山楂)煎熬,每頓飯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見好。」開始大家還將信將疑,好在這種吃法還合貴妃口味,貴妃按此辦法服後,果然如期病癒了。皇帝自然大喜,展開了愁眉。

後來這種做法傳到民間,老百姓又把它串起來賣,就成了冰糖葫蘆。原來,山楂的葯用功效很多,它能夠消食積、散淤血,驅絛蟲,止痢疾,特別是助消化,自古為消食積之要葯,尤長於消肉積。也許是黃貴妃所食山珍海味積住了食,做下的病,小小山楂解除了病痛。明代傑出的醫葯學家李時珍也曾經說過:「煮老雞硬肉,入山楂數顆即易爛,則其消向積之功,蓋可推矣。」

今人研究證明,山楂還有降血脂、降低血清膽固醇等作用。因此而更加受到人們的青睞,山楂食品也花樣翻新,品種繁
6:正月十五掛紅燈的故事
時間:2011-12-30 18:18來源:未知 作者:來源於網路

唐朝末期,黃巢帶領起義軍北上,攻打渾城。圍城三天攻不下來,黃巢氣壞了,指著城樓大罵,揚言攻破城池,定殺個雞犬不留。

這時,已經快過年了,下了一場大雪,天氣很冷,士兵大多還沒有換上冬服,黃巢知道硬攻要受損失,只好先把隊伍拉到山裡,等過了年再打。

新年很快過去了,家家都在推米磨面,做湯圓,歡慶上元佳節。黃巢想,兵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何不乘人們過節的時候,進城摸摸敵軍的虛實,再定攻城之策。想到這里,他馬上召集眾家兄弟商量了一下,把義軍交給師弟,自己挑上湯圓挑子出了大營,直向渾城走去。

黃巢進了城門,一直奔西街。走不多遠,見十字街前有一夥人正指指劃劃地看什麼。剛好,這時對面來了個賣醋的老人,穿一身破棉襖棉褲,手裡不住地敲著梆子。黃巢上前施禮說:「請問老人家,前面出了什麼事?」老人打量一下黃巢,左右望望,把他拉到路邊,低聲說:「前兩天黃巢帶兵攻城不下,到山裡去了,過幾天還要來的。官家貼出告示,要百姓出人出糧,唉!要打大仗了。」

兩個人正說話,忽聽一陣馬蹄響,黃巢抬頭一看,一隊人馬飛馳而來,當兵的邊跑邊嚷道:「眾家百姓聽著,黃巢進城了,現已四門緊閉,跑不了啦,有發現賣湯圓的馬上報告。知情不報者誅滅九族!」

黃巢知道軍中出了叛徒,走露了消息,便扔下挑子往東跑,急急忙忙地鑽進一個巷子里。進了一家院子,隱在門後。等馬隊過去,這才出來往北跑。沒跑多遠,又聽見馬蹄響,知道馬隊又回來了,他一轉身鑽進一個小院。

黃巢插上門正要進屋,見一個老人從屋裡走出來,正是十字街頭跟自己說話的那個老人,急忙走過去說;。「老人家行行好,把我藏起來吧。」老人見了黃巢先是一愣,接著點點頭答應了。

這時,街上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接著有人射門。老頭著急了,話都顧不得說,急忙把黃巢領到後院,來到醋缸跟前,掀開缸蓋讓他鑽進去,說:「客官,先委屈一下吧!」老人拿把掃帚剛要掃地,大門撞開了,十幾個官兵闖進來,把老頭圍住。官兵頭目說:「大白天,為啥插門?」老人說:「我怕小偷進來偷東西。」頭目追問:「有個大漢,你把他藏在哪?」老人說:「我家大門插著,沒人進來!」一頭目罵道:「胡說!他明明鑽到這兒來了。你不想活了!」老人說:「官爺,你不信,就請搜吧。」。頭目下令去搜查,十幾個官兵馬上進屋,翻箱倒櫃,乒乓一陣亂響,東西砸破了不少,醋缸也打破了兩口,醋流滿了院子,幸虧他們沒接著翻。

官兵走了,黃巢從缸里爬出來,見滿院子都是碎缸片,老人惋惜地在缸前落淚。他忙走過去安慰說:「老人家不要哭了,過兩天我賠你幾口就是了。」

老人站起來說:「客官,你快走吧,他們前邊去了,找不到人還會回來的。」

黃巢問:「老人家,現在天還不黑,到處都是官兵,我從哪裡出城呢?」

老人說:「你出了這條巷子,鑽進對面院子,從後面出去便是天齊廟,你先在廟里藏著。天黑後,順著城牆往南走,走出兩丈多地有個豁口,你就從那兒出去吧。」黃巢見老人厚道誠實,便進一步打聽說:「老人家,這座城有何妙處,黃巢十萬大軍攻了三天競攻不破?」老人說:「客官有所不知,這城建在始皇時期,城牆又高又厚,上有滾木,兩廂藏有弓箭手。」黃巢問:「那就沒法了嗎?」

老人說:「要打城,不能從城門進,得從天齊廟的豁口進。」

黃巢走後,老人把消息傳給鄰居,一傳十,十傳百,不久全城窮百姓都知道了,家家買紅紙扎燈籠。

黃巢回到大營,馬上召集將士商量,到了夏歷正月十五晚上,帶著五千精兵,摸過護城河,按老人所指的路悄悄入城,一聲號炮,內外夾攻,很快攻破城門,起義軍進城了!

這時,窮人家門口都掛起了紅燈,全城燈火通明。凡是掛河讜紅的的大門,起義軍一律不入;不掛紅燈的,起義軍沖進去抓贓官老財,只一宿就把貪官污吏、土豪劣紳殺光了。第二天,黃巢開倉分糧,還派人給那位老人送去二百兩銀子。

自那以後,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掛起了紅燈。這個習俗便流傳下來了。
多。但酸甜香脆的冰糖葫蘆直至今日仍是受人們喜愛的吃食。

7:
「壓歲錢」的傳說
時間:2011-12-30 18:16來源:未知 作者:來源於網路

除夕之夜,每個孩子都能夠得到壓歲錢。

最早的壓歲錢出現於漢代,又叫壓勝錢,並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鑄成錢幣形式的玩賞物,有避邪的功能。錢幣正面一般鑄有「萬歲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話和龍鳳、龜蛇、雙魚等吉祥圖案。

關於壓歲錢,有一個故事。傳說古代有一個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裡出來,專門摸睡熟的小孩的腦門。小孩被摸過後就會發高燒說夢話,退燒後也就變成痴呆瘋癲的傻子了。人們怕祟來傷害孩子,整夜點燈不睡,就叫「守祟」。

據說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愛。在年三十晚上,為防止「祟」來侵擾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後,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在枕邊。半夜裡,一陣陰風吹過,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頭,突然孩子枕邊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著逃跑了。於是這件事傳揚開來,大家紛紛效仿,在大年夜用紅紙包上錢給孩子,祟就不敢再來侵擾了。因而人們把這種錢叫「壓祟錢」,「祟」與「歲」發音相同,日久天長,就被稱為「壓歲錢」了。
8:
孔雀公主的傳說
時間:2011-12-30 18:10來源:未知 作者:來源於網路

三四百年以前,在遙遠美麗的西雙版納,頭人召勐(meng)海的兒子召樹屯英俊瀟灑、聰明強悍,喜歡他的女孩子多得數也數不清,可他卻還沒找到自己的心上人。一天,他忠實的獵人朋友對他說:「明天,有七位美麗的姑娘會飛到郎絲娜湖來游泳,其中最聰明美麗的是七姑娘蘭吾羅娜,你只要把她的孔雀氅(chang)藏起來,她不能飛走了,就會留下來做你的妻子。」召樹屯將信將疑:「是嗎?」但第二天,他還是來到了郎絲娜湖邊等候孔雀公主的到來。

果然,從遠方飛來了七隻輕盈的孔雀,歇落到湖邊就變成了七位年輕的姑娘,她們跳起了優雅柔美的舞蹈,尤其是七公主蘭吾羅娜,舞姿動人極了!這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姑娘啊,召樹屯立刻愛上了她。她照著獵人朋友的話做,蘭吾羅娜的姐姐都飛走了,只剩下她一人時,召樹屯捧著孔雀氅走了出來。蘭吾羅娜看著他,許久許久沒有說話,但愛慕之情已經從她的眼光中傳遞出來。不用說,召樹屯娶到了自己心愛的新娘。

他們成婚不久,鄰近的部落挑起了戰爭,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英勇的召樹屯和蘭吾羅娜商量了一個通宵,第二天就帶著一支軍隊出征了。戰爭初期,天天都傳來召樹屯敗陣退卻的噩耗,眼看戰火就要燒到自己的領土了,召勐海急得亂了陣腳。卻偏偏在這時,有個惡毒的巫師向他進讒言:「蘭吾羅娜是妖怪變的,就是她帶來了災難和不幸,若不把她殺掉,戰爭一定會失敗的!」召勐海頭腦一昏,就聽信了他,決定把美麗的孔雀公主燒死。

蘭吾羅娜站在了刑場上,淚流滿面,她深深地愛著在遠方征戰的召樹屯,卻不得不離開他。最後她對召勐海說:「請允許我再披上孔雀氅跳一次舞吧!」召勐海同意了。蘭吾羅娜披上那五光十色、燦爛奪目的孔雀氅,又一次婀娜地、輕盈地、優雅地翩翩起舞,舞姿中充滿了和平,充滿了對人世的愛,煥發出聖潔的光芒,令在場的所有人都深受感染。在悠揚的樂聲中,蘭吾羅娜已漸漸化為孔雀,徐徐凌空遠去了。

可就在這時,前線傳來了召樹屯凱旋的消息。在歡迎大軍得勝歸來的載歌載舞的人群中,召樹屯沒有看見自己日夜思念的妻子,在祝賀勝利犒勞將士的慶功宴上,召樹屯還是沒有看見蘭吾羅娜的身影,他再也忍不住了,說道:「多虧了蘭吾羅娜想出的誘敵深入的辦法才打敗了敵人,可現在她到哪兒去了呢?」召勐海一聽,這才如夢初醒,卻已悔之莫及。他把逼走蘭吾羅娜的前因後果告訴了召樹屯,真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打擊,召樹屯只覺天旋地轉,昏倒在地。蘇醒過來後,他的心中想的只是要去把她找回來:我不能沒有她,沒有她我的生命還有什麼意義?

他找到獵人朋友,問清楚原來蘭吾羅娜的家鄉在遠隔千山萬水的地方。跨上戰馬,召樹屯又出發了,懷著獵人朋友送的三支具有魔力的黃金箭,懷著對蘭吾羅娜矢志不渝的愛,他克服了重重困難,來到了一個山谷入口。山谷口被兩座大象一樣的山封住了,召樹屯用第一支黃金箭射開了一條出路,進入了山谷。經歷了漫長而艱辛的拼搏,不管全身傷痕累累,不管前程凶險莫測,他終於到達了孔雀公主的家鄉。可是孔雀國的國王因為覺得召樹屯的族人對蘭吾羅娜不公平,決定考較一下召樹屯是否有保護蘭吾羅娜的本領,否則就不讓蘭吾羅娜回去。國王讓七個女兒頭頂蠟燭,站到紗帳後面,讓召樹屯找出他的妻子,並用箭射滅燭火。召樹屯內心平靜下來,憑著對蘭吾羅娜的思念,用第二支黃金箭射滅了蘭吾羅娜頭頂的燭火,終於得到了與孔雀公主重逢的那一刻。他們含著淚再次擁抱,發誓從此永不分離。

回到家裡,召樹屯問明父親,知道原來是那個惡毒的巫師陷害蘭吾羅娜,就去找巫師報仇。那巫師其實是一隻禿鷹變的,聽聞召樹屯來找他,立刻化成原形,飛上天空想逃跑,召樹屯抽出最後一支黃金箭,正義之氣隨著箭象閃電一樣,將萬惡的巫師射死了。從此,那象徵和平與幸福的孔雀公主的故事也在傣族人民中間廣為流傳,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人們的心靈。
9:
馬頭琴的傳說
時間:2011-12-30 18:04來源:未知 作者:來源於網路

馬頭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不但在中國和世界樂器在家族中佔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間藝人,牧民家中所喜歡的樂器,馬頭琴所演奏的樂曲,具有深沉粗獷,激昂的特點,體現了蒙古民族的生產、生活和草原風格。

馬頭琴的產生及其發展,很難查閱史料。但是,它卻有一個美麗、感人的故事,那是一個很遙遠的傳說,年輕的牧人巴特爾家世代為王爺牧馬。在一個寒冷的初春,巴特爾跑到百里之外,找回失散的馬群後,在一個淖爾邊發現了一匹悲鳴的白色小馬駒,面對著尚未開化的淖爾上的一個冰窟窿。看著小馬駒雙眸流淚,聽著那令人傷感的嘶鳴,巴特爾明白了一切,於是巴特爾將它帶回家,相依為命。以後,無論巴特爾走到哪裡,它就跟到哪裡;晚間巴特爾睡覺,它就站在氈房外巴特爾睡覺的那一面守候。幾年過去了,小白馬十分通人性,矯健的四蹄,飄飛的長鬃,勻稱的骨架成了一匹難得的好馬。

在一次大型那達慕大會上,巴特爾騎著它第一次出現在賽馬場。它遙遙領先王爺所有精心飼養的賽馬。當巴特爾領到第一名的獎品時,心中充滿了喜悅。然而,他卻不知災難也同時降臨。

原來,王爺見到這匹馬後,滿心歡喜,便派人強行搶走了巴特爾的白馬,但白馬卻難以制服。於時,王爺派四名壯漢用大繩牽牢白馬,備鞍,自己強行上馬,白馬揚蹄奮鬃,撞倒壯漢,沖出馬場,將王爺扔下馬背,王爺氣急敗壞,派出大批人手圍圈白馬,並下令用強弓射殺。白馬終於被強弓射中,但仍然奮力突圍而去。這天深夜,悲痛的巴特爾思念白馬難以入睡,突然聽到急促的馬蹄聲伴著凄楚的嘶鳴,由遠而近。聽到了這熟悉的蹄聲,巴特爾一躍而起奔出氈房。只見白馬飛奔到氈房前,卻突然栽倒,微昂起頭,雙眸流淚,親切的望著巴特爾,抬了抬後腿,甩了甩尾巴,流露出期望的目光。巴特爾若有所思,彷彿懂了白馬的意思。白馬終於在巴特爾懷中,閉上了眼睛。

不知過了多久,太陽從遙遠的地平線上升起來。巴特爾守候了白馬三天三夜。這天,他將白馬的後腿骨馬尾取下,掛在氈房中,然後安葬了白馬。面對白馬的後腿骨和馬尾,巴特爾沉思了99天,白馬的形象始終浮現在腦海中。一個新奇的設想,終於成型了。於是,他將後腿製成琴身,雕刻出白馬的頭部放在頂部,用馬尾製成琴弦和琴弓,馬頭琴終於誕生了。大概巴特爾思念白馬過於深切,也許白馬也有靈性。因而,馬頭琴的旋律,表現了蒙古民族的勤勞、勇敢,也再現了深沉、粗獷、激昂,猶有萬馬奔騰。
10:
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
時間:2011-12-30 17:45來源:未知 作者:來源於網路

我們偉大祖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按照古代的傳統說法,從傳說中的黃帝到現在,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

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里,有許多動人的有意義的故事。其中有許多是有文字記載的。至於五千年以前遠古時期的情況,沒有文字記載,但是也流傳了一些神話和傳說。

譬如,我們人類的祖先,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古時候流傳著一個盤古開天地的神話,說的是在天地開辟之前,宇宙不過是混混沌沌的一團氣,裡面沒有光,沒有聲音。這時候,出了一個盤古氏,用大斧把這一團混沌劈了開來。輕的氣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氣往下沉,就成了地。

以後,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氏本人也每天長高了一丈。這樣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就很高很高,地就很厚很厚,盤古氏當然也成了頂天立地的巨人。後來,盤古氏死了,他的身體的各個部分就變成了太陽、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

這就是開天闢地的神話。

Ⅳ 河北正定城隍廟的由來,和正定城隍廟會的由來發展

河北省正定縣城內的正定府城隍廟,坐落在古城西南隅,始建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
正定府城隍廟自落成之日起,就成為這一帶道教活動中心。城隍廟建成後,正定府衙門設管理道教事務管理的官吏,正職叫道紀都司,副職叫副都司。衙門管理的道會司道會駐在廟內,廟內有道士數十名。當家道士常常帶道士為人家誦經念咒,超度亡靈。每逢神誕日,附近散居道士也趕來舉辦道場,道教信仰者們也趕來做道場。
正定府城隍廟由於規模宏大,長居道士多,在附近州縣名聲大噪,尤其到了神誕日盤場,俗稱廟會,周圍方圓百里的各州縣百姓紛紛趕來,俗稱趕廟、趕廟會,自然在城隍廟周圍形成了頗具規模的正定府城隍廟廟會。
正定城隍廟廟會每年農歷五月十七開始舉辦,延續到十六、十七,共三天。廟會期間,人流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吸引了八方客商前來遊玩交易,老百姓也把自己生產的農副產品拿到廟會上出售,購置生活用品和農具、用具等。
民間傳說隋煬帝的三女兒三皇姑,出家在正定,五月十七是她成道的日子,所以廟會從五月十七日開始舉辦。
後來,城隍廟被破四舊,成為木製品廠的車間、庫房。1989年被一場火災燒毀,徹底消失了。但每年的五月十七到城隍廟上香,已成為正定百姓的習俗。現在的正定城隍廟廟會舉辦地點改為隆興寺。
正定城隍廟及其廟會,在正定民俗文化和經濟貿易歷史上都有重大貢獻。

Ⅳ 門的傳說

正定縣民間有一首歌謠:「東門裡面大佛寺,東門外面接官廳,南門裡面陽和樓,南門外面麥飯亭,西門裡面石雞叫,西門外面萬人坑,北門裡面韓信洞,北門外面出石青。」這首歌謠傳者一段神奇優美的傳說。
東門裡面大佛寺,指的是隆興寺,裡面有一尊七丈三尺高的千手千眼的觀音像。傳說趙匡胤在沒有坐皇帝時路過正定。曾召集當地的僧人,詢問有沒有大寺院。當時的大佛寺不在東門里,而是在城西北三里以外,這個寺的老方丈名叫可儔,胸藏文韌武略,智慧過人。他見趙匡胤詢問寺院情況,就把柴榮毀掉寺內銅佛之事告訴了趙匡胤。趙匡胤和柴榮乃是金蘭之交。他聽後便對可儔說:「既然是我大哥毀了你七尺三寸金佛,我要得了帝位,一定還你七丈三尺金身。」說完當即叫人選定了東門里這個地方。後來,趙匡胤很快就答應了。於是在東門里建起了大悲閣,鑄造了千手千眼觀音菩薩。
東門外面接官廳,是因為正定歷來是郡州府縣治所。凡是從京城來上任的大小官員路過正定,必須從東門進城拜官。因為東門稱為嘉門,所以就在東門外西修了一座不大不小的接官廳,凡是上任或卸任、過路入京的官員都在接官廳上舉行歡送儀式。
南門裡面陽和樓,南門外西面麥飯亭。南門裡面陽和樓是說唐明皇游地獄後所建。陽和樓建築奇異獨特,它的下層和城牆一樣高大,下面有兩座城門似的大門洞,上面才是宏偉壯觀的大殿。更令人驚奇的是這殿上的每個木椽下面都墊有一個大元寶。傳說是把陽和樓建成語;還沒有用完唐明皇拔給的銀兩。唐明皇下旨把剩下的銀兩鑄成大元寶壓在每個木椽下面。當時的文人墨客來到真定府都要到陽和樓登高眺望,賦詩題字。現在大佛寺所存的「容膝」二字石匾,是南宋朱熹所寫,原來就鑲嵌在陽和樓上。
南門外面麥飯亭,那是劉秀逃國路過真定府城南,逃到河堤餓得一點兒也走不動了。遇見一位送飯的老太婆,要了一碗飯是又香又甜,簡直是天底下難找的飯。後來劉秀坐上了皇上,天天吃的山珍海味,魚蝦雞鴨,早有點膩煩了。一天,他忽然想起了在真定府吃的那碗飯,於是命御廚作一頓這樣的飯,但他不知道叫什麼名字,只知道那飯又圓又扁,又有溝溝。御膳房怎麼也做不成。他便派人到真定去查訪,請教了當年舍飯的老太婆。原來他要做的飯是正定一帶用大麥仁碾成加工後的麥仁飯。劉秀為了紀念這件事,就在當年舍飯的方,派人修建了一座亭子,取名就叫「麥飯亭」;西門裡面石雞叫,是因為正定城裡是座磚砌的大城,在東南西方向各有城門一道。唯有西門瓮城,就是從裡面往外的第一道城門往南一拐,在東邊的城牆上有一處地方,不管是大小車輛通過或是用磚石在牆敲幾下,城牆里就會發出「唧唧」的叫聲,裡面藏有一件寶貝--石雞,也有的說是金雞。
那西門以外萬人坑,是因為在以前出了西門往南拐,在城牆根處是斬犯人的法場。把犯人斬首後就地埋掉。因此,那個地方就叫「萬人坑」。正定人最忌諱說:「你快該出西門了吧!」認為這句話最不吉利。人們常把西門稱為喪門。
北門裡面韓信洞。在大北門第一道城外,北城牆根下,有一個很深很深的圓洞。據說是韓信為用兵而挖的一個兵洞。曾在這里巧布人馬,嚇退敵軍的地方。那時韓信還沒有當元帥,只是一員偏將,只帶領少數兵馬鎮守正定。有一次,敵軍想奪取真定,但不知城內兵馬虛實。韓信想了一條妙計,就在北城根挖下了這個土洞,一直通到城外。當時他命令軍士在城牆上插滿軍旗,吩咐少數兵丁在城上來回巡邏。又把其之兵馬編成數隊從地洞里走出城去,這樣不停地往返。敵人看到正定城有重兵把守,不敢輕敵,乖乖地溜走了。
北門外面出石青。石青是一種寶貴的葯材,它能治療服毒後的急症。過去抽大煙,如果吞服了過量的大煙,就會中毒死亡。石青這種葯材專治這種急症。過去的北門外,有個大沙疙瘩,方圓足足有百十畝那麼大,圓圓的象個大墳頭。上面長滿了葛針蒺黎。早年間,有個放羊的孩子,常在這里放羊。有一次,他拾到了一塊象似石頭可比石頭軟的東西,他覺得好玩就帶回了家裡。家裡大人問他是從哪裡拾來的。可全家誰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正巧被一位老中醫看見。老先生從懷里掏出眼鏡,仔細一看,高興地說道:「這是石青啊,是貴重葯材,專治服毒致死的病。」
現在北門外面的沙疙瘩早已平為耕地,但還有人到那裡去找石青。
珍珠門風景如現,景色迷人,兩座小礁山宛若荷葉上浮動的晶瑩露珠,熠熠發光。這里世代相傳著許多盛產珍珠的故事。據說古時候珍珠門島上有家孫氏店房,過往者皆在此投宿。夏日一天傍晚,一位衣衫襤褸的人來到店中,聲稱闖關東取三寶,積蓄點錢與相愛的姑娘成親。不久他果然發了財,可是卻遲遲不肯回去成親。一天,午夜時分,店主突然釣到一個蛤蜊,劈開後,見一顆珍珠閃閃發光,把昏黑的小屋照得通明。那人一見垂涎三尺。他騙過店主,廉價收買了這顆珍珠,又趁月夜來到店主得珠的地方甩鉤垂釣。頃刻間,只見魚竿猛地一抖,他用力把魚竿拉到岸上,看見釣上來一隻比碾盤還大的蛤蜊,在剛剛合擾的縫隙間還閃著金光。但當他剛要動手摘珠時,大蛤蜊卻一下又滾回湖中,並將魚竿也拽進水裡。那貪婪的人不肯罷休,不顧一切地跳下水去,緊緊抓住魚竿不放,結果葬身湖中。

Ⅵ 河北正定縣 無極縣有什麼歷史名人

1、河北正定縣歷史名人

僅列入「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河北名人」就有7位:百歲帝王趙佗 、三國名將趙雲 、范仲淹 、醫學家李杲、蘇天爵、元代戲曲作家白樸 、梁清標。還有中國五代末、宋朝初勇將高懷德、漢末黃巾起義軍首領張燕等。

有據可談的歷史名人佔148位,正定歷史上曾有95位考中進士,著名學者百餘人,著作500篇。正定不光出才子還出佳人,像三國時期薛靈芸,被曹丕看中,15歲就納為貴妃,派3000將士拿著聘禮浩浩盪盪到正定迎娶。

周朝楊淑妃,張貴妃,宋朝元德李太後,明代神宗吳才人等。四位正定歷史名人,兩個百歲兩個完人。名人中百歲非常少,在中國稱為完人的非常少,而在正定有兩位百歲老人:一是個百歲帝王趙佗、一個是百歲院士張香桐。兩個完人一個是常勝將軍趙雲,一個是一代名臣范仲淹。

2、無極縣歷史名人

劉琨

劉琨(271-318年)字越石,西晉中山魏昌縣人。漢中山靖王劉勝後裔。26歲為司隸從事。因以能文善詩,與石崇、歐陽建、陸機等文人攀附於賈後弟賈謚周圍,號曰京師「二十四友」。 永嘉元年(307年),懷帝起早琨為並州刺史,加振威將軍,兼領匈奴中郎將,率兵平息北北戰亂。

甄洛

甄洛(182-221)三國魏中山毋極縣人。出身名門望族,漢太保甄邯後代,蔡(今河南上蔡縣西南)令甄逸之女。母張氏,常山人。

甄琛

甄琛,(524年)字思伯,北魏中山毋極縣人。漢太保甄邯後裔。甄琛少年聰敏穎悟,放盪不羈,在家與兄弟們嬉戲玩笑,不拘禮法。通曉經史,著文有「刀筆」之稱。

甄鸞

甄鸞,字叔遵,北周中山毋極縣人。武帝宇邕(561-578年)時任司隸校尉、漢中郡守等官職;主要著作輯存於《算經十書》,是中國數學史上第一位系統研究軍事數學的學者。

(6)正定典故傳說擴展閱讀:

無極縣民間藝術有「無極剪紙」、「七汲全羊宴技藝」、「無極劉琨的傳說」、「無極餄餎製作技藝」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無極吹歌」、「無極泥模」被列入石家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棉花畫、絨紙畫、刺綉、真皮工藝品等。

京外名剎之首,三國子龍故里,佛教臨濟祖庭,世界冠軍搖籃。石家莊市正定縣榮獲「省級文明縣城」榮譽稱號。古建築藝術寶庫、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範區、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生態示範縣、全國農業普查先進縣、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

正定縣-網路

Ⅶ 正定隆興寺的由來是什麼

河北正定縣的隆興寺是一座保存著宋代建築風格的著名古寺。它創建於隋開皇六年(586),原名版龍藏寺,宋初更權名為龍興寺,清康熙初定名為隆興寺。寺內有一尊馳名全國的銅鑄大佛像,又稱大佛寺。全寺佔地約5萬平方米,為我國現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保存又較完整的佛寺建築群。這里有宋代建築風格的摩尼殿、轉輪藏閣、慈氏閣、天王殿,有全國最高的銅佛像,還有號稱隋碑第一的龍藏寺碑。此外,寺內的宋明雕塑、歷代銅佛碑石、壁畫等文物也極其豐富。

摩尼殿是隆興寺遺存建築的精華所在。大殿建於宋仁宗皇二年(1052)。摩尼是梵語,意謂珠、寶、離垢、如意,是珠的總稱。這座殿的建築形制極為特殊,平面方形,正殿寬七間,進深七間,重檐歇山頂,綠琉璃瓦剪邊。四面厚牆圍繞,每邊正中各出抱廈一間,形成十字形平面。抱廈的屋頂是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打破了方形大殿單調沉重的格局,使整體建築造型形成雄壯沉穩的基本風格,同時又不失華麗輕巧之美。這種形制在我國現存宋代建築中是僅有的一例。

Ⅷ 正定開元寺鍾樓的相關傳說

銅鍾和法船殿建在一起,這里有一個鍾落船開的傳說。正定開元寺的銅鍾是從滹沱河上游沖下來的,是「公公」鍾,「婆婆」鍾還在山上,一遇山洪,婆婆鍾就報警,公公鍾便發生共鳴,正定的百姓趕緊聚眾抗洪,確保一方平安。如遇大水,鍾就落地,船便開出,人們就乘船逃生。雖然鍾聲悠揚,聲震四方,但鍾響鍾落都與災害相連,所以人們想聽又怕聽。
經常到正定,或在正定居住的人,都知道開元寺的鍾樓,現在叫幸運鍾。「開元寺的鍾有多厚?」去過開元寺後有人可能會問。「一拃。(張開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量長度)」所有人都會這么回答。但這一拃的寬度是不定數,每個人的一拃是不一樣的,為什麼得到的答案會一樣呢?這原因得從鑄造這個鍾的說起,在以前,滹沱河是常年流水的,不像現在,一眼望去都是砂子。每年的夏天雨水季節,滹沱河都發水,大水從上游鋪天蓋地滾滾而下,一到正定段決堤,為了防止水患,就鑄造了鍾,這鍾本是一對,是用來報警用的。一口在開元寺,一口在井陘的山中。那時兩口鍾都有專人看守,當山洪爆發的時候,負責井陘的看鍾的人就敲鍾,開元寺鍾隨即也就響了,人們就知道洪水快要來了,於是就組織人看守河堤。現在井陘山中的那口鍾已經不見了,只留下了開元寺這口鍾。所以這鍾鑄造的特別精細。致於看不出厚度,那是鍾沿的坡度流線過渡特別好。無論誰去用手量,一拃下去都認為到了邊。這就是人們為什麼都說鍾有一拃厚的原因。

Ⅸ 有關於趙州橋的傳說

相傳,魯班周遊天下,走到趙州(今趙縣),一條白茫茫的洨河攔住了去路。河邊很多人上爭著過河進城,而河裡只有兩只小船擺來擺去,半天也過不了幾個人。魯班為便利百姓交通運輸,決心自己動手,在河上建造一座堅固、美觀的石拱橋。

魯班的雄心壯志感動了「上帝」,派來了「天工」「神役」支援。在一個傍晚,有個神童從河西邊趕來一群羊,到了魯班的工地後,神童突然不見了。而那群羊則一下子變成了修橋用的石料、拱圈石、橋面石、欄板石、望柱石、勾石、帽石等,樣樣俱全。在那些「天工」、「神役」的幫助下,魯班用了不到一夜時間,勝利地完成了這座「製造奇特」的石拱橋。

(9)正定典故傳說擴展閱讀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洨河上,橫跨洨水南北兩岸,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稱「大石橋」。建於隋朝年間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約1500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敞肩石拱橋。

趙州橋凝聚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智慧與結晶,開創了中國橋梁建造的嶄新局面。約1397年(也有些資料為大約700年)後,歐洲才建成類似的石拱橋。但此前歐洲已有三層石拱橋。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榮獲石家莊十大城市名片之一。

它是中國第一座石拱橋,(世界第一座石拱橋為古羅馬阿爾坎塔拉橋,該橋由拉塞(lacer)於公元98年——105年建造,此後羅馬又修建了諸多石拱橋。)。在漫長的歲月中,雖然經過無數次洪水沖擊、風吹雨打、冰雪風霜的侵蝕和8次地震的考驗,卻安然無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

Ⅹ 河北省有哪些 故事

河北省古今名人:

1、堯,據傳說中國上古五帝之一的唐堯出生在順平縣 ( 原完縣 ) 的伊祁山 , 因此伊祁山就又稱作堯山。後人稱其為唐堯。
2、伯夷,不食周粟的河北(盧龍)人。
3、叔齊,伯夷之弟,與其兄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
4、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任丘市),春秋戰國時代名醫。
5、公孫龍,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公孫龍,字子秉,趙國人。
6、趙武靈王(約前340年—前295年)名雍,戰國時期趙國國君,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軍事改革家。
7、趙奢,馬服君,漢族「馬」姓起源。趙國人,與趙王室宗,當屆貴族。戰國後期趙國名將。
8、藺相如,戰國名相,河北曲陽縣人,英勇大義,智慧宏達,千古佳談。
8、廉頗,戰國四大名將,慷慨重義,以勇氣聞於諸侯。生於公元前327年卒於公元前243年,趙國傑出的軍事將領
9、樂毅,趙國人,戰國名將,領五國之兵連下齊國七十二城。
10、李牧,趙國柏人(今河北隆堯)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其功績自不必說。
11、毛遂,趙國賢士,毛遂自薦,出使不辱使命,為官造福於民。
12、趙姬,秦始皇生母,今河北邯鄲人。
13、徐福,據傳為日本天皇老祖,秦時齊人徐福(滄州戰國時屬齊,安陽內黃戰國時屬趙)率三千河北兒女東渡日本。
14、趙佗,嬴姓,趙氏,名佗,秦朝恆山郡真定縣人(今中國河北省正定縣)。秦朝著名宗室將領,華夏族(漢族先民),南越國創建者。是南越國第一代王,公元前207年[1]至前137年在位,號稱「南越武帝」。
15、毛亨,西漢學者,河北河間人,「毛詩學」的開創者。
16、毛萇,西漢詩學「毛詩學」的傳授者,河北邯鄲人,《詩經》,就是毛萇注釋的「毛詩」。
17、韓嬰,西漢詩學「韓詩學」的開創者(註:詩經傳承有齊魯燕趙四家,後惟趙毛萇一家流傳至今)。
18、董仲舒,漢初大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始作俑者,西漢廣川(今河北棗強縣廣川鎮)人。功罪千秋評說。
19、李延年,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漢武帝時造詣很高的音樂家。 代表作《佳人曲》。
20、李夫人,漢武帝妃子,李延年之妹,死後被追封為孝武皇後,有「傾國傾城」之貌,其兄曾贊其「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21、竇太後,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漢文帝的皇後,漢景帝的母親。自她之後,把漢王朝推上了強盛的高峰。
22、王政君,漢元帝劉?#93;的皇後,正定人,一生經歷七朝,享年84歲,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後。
23、甄宓,河北省無極縣人,廟號文昭甄皇後。是中國歷史上極賢的美女之一。後人稱其為洛神。
24、張角,鉅鹿(今河北平鄉縣)人,漢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巾起義軍首領,太平道創始人 。
25、劉備,河北涿州人,蜀漢皇帝。
26、趙雲,河北正定人,三國名將。
27、張飛,河北涿州人,三國名將。
28、祖逖,范陽遒(今河北省淶水縣)人,西晉名臣,聞雞起舞和中流擊楫由他而來。
29、劉琨,河北無極東北人。西晉詩人。少年時即有「俊朗」之美譽,以雄豪著名。聞雞起舞的另一主角。
30、祖沖之,今河北淶水縣, 是中國數學家、科學家。南北朝時期人。生於未文帝元嘉六年,卒於齊昏侯永元二年。
31、酈道元, 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范陽(今河北涿縣)人。
32、孫伏伽,隋河北清河人,歷史上第一位狀元。
33、李春,河北邢台臨城人,隋代造橋匠師,中國古代著名建築學家,趙州橋的設計者。
34、竇建德,河北故城東北人,隋末河北義軍首領,李家統一中國的最大挑戰者,當時是鹿死誰手未可知。
35、劉黑闥,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東)人,隋末河北義軍首領。
36、李淵,唐朝開國皇帝,甘肅成紀人,其祖乃趙郡隆慶(河北隆堯)人。
37、魏徵,唐初名相,巨鹿人,中華鐵膽直臣。
38、盧照鄰,著名詩人,初唐四傑之一。幽州范陽(今河北涿縣)人。
39、高適,字達夫,滄州(今河北省景縣)人,唐著名邊塞詩人。
40、賈島,字閬仙,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唐代著名詩人。
41、韓愈,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
42、柴榮,河北邢台人,著名五代時期後周皇帝,周世宗。
43、趙匡胤,祖籍河北涿州,生於洛陽,常年居住在開封,死後葬於鄭州鞏義的宋陵。
38、三蘇(蘇洵/蘇軾/蘇轍),四川人,祖籍河北省欒城縣,蘇轍有《欒城集》,以念其祖。
44、懷丙,(生卒年月不詳),真定僧人,北宋高僧、著名科學家。精於建築工程技術。
45、武松,河北清河人,因殺人逃入陽谷縣。
46、郭守敬,河北邢台人,中國元朝的大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家和儀器製造家。
47、關漢卿,河北保定安國人,元曲大家。
48、白樸,元曲四大家之一,正定人。
49、蘇大年,河北正定人。元代翰林編修,人稱蘇學士。最擅長畫竹石等,能詩文。
50、梁夢龍(?—1592),真定(今正定)人,明朝政治家、軍事家。
51、樊騰鳳,河北邢台人,明末清初音韻學家,著有《五方母音》。
52、紀曉嵐,河北滄州人,清名臣,《四庫全書》主編。
53、曹雪芹,祖籍河北,偉大的文學家。
54、張之洞,河北滄州南皮人,洋務運動重臣。
55、劉春霖,字潤琴,號石雲。直隸肅寧人,清光緒30年(1904年)甲辰科狀元,亦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所謂「第一人中最後人」。
56、霍元甲,河北東光縣人,著名武術家,燕趙俠士,民族英雄。
57、趙三多,河北威縣人,義和團領袖,首先在山東率領義和團起義。
58、大刀王五,王正誼,回族,河北保定人,燕趙豪傑,京城俠士,為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復仇,參加義和團運動,被八國聯軍槍殺於前門。
59、燕子李三,河北滄州人,俠義大盜,名震中華。
60、李大釗,字守常,河北樂亭縣大黑坨村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袖。
61、韓蔭亭,永年田寨人,中共直南特委特派員,八路軍平漢支隊司令員,一代英豪,傳奇名將。
62.董振堂,邢台新河人, 紅軍名將,原紅五軍軍長,為河北省參加革命以來犧牲的職務最高的將官
63、張作霖,東北王,遼寧海城人,祖籍河北。
64、張勛,大軍閥,鞭子軍首領,長江巡查使,江西人,祖籍河北。
65、馬鳳圖,河北滄州人,回族,據八極、劈掛等加以總結與改進而成通臂劈掛拳。
66、裴文中,河北省豐南縣人。史前考古學、古生物學家,北京人發現者。
67、王士珍,河北正定人,北洋三傑之龍,曾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
68、馮國璋,北洋三傑之豹,河北河間人,著名笑星馮鞏的曾爺爺。
69、馮玉祥,祖籍安徽,生長於河北保定,保定土話保持一生。
70、佟麟閣,中國抗日將領,民族英雄。直隸高陽(今屬河北)人。
71、張愛玲,祖籍河北豐潤,近代上海著名女作家,功罪任評說。
72、楊露禪,永年人,楊氏太極宗師。
73、馮至,現代著名詩人、翻譯家、教授。直隸涿州(今河北涿縣)人。
74、孫犁,現、當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安平縣人,被譽為「荷花澱派」的創始人。
75、郭小川, 現代詩人。河北豐寧縣人。
76、董存瑞,河北張家口市懷來縣人,民族英雄,燕趙遺風。
76、馬本齋,河北滄州人,回族,中華抗日英雄。
77、戎冠秀,河北平山人,中共黨員,抗日英模,榮獲「子弟兵的母親」光榮稱號等。
78、狼牙山五壯士,河北張家口蔚縣人,民族英雄,燕趙遺風。
79、小兵張嘎,河北保定安新縣人,少年抗日英雄。
80、王二小,河北保定淶源縣上庄村人,少年抗日英雄。
81、於敏,核物理學家,中國氫彈之父。
82、蓋叫天,京劇武生,號燕南,葬於杭州西湖。
83、鄧麗君,河北大名人,生於台灣,著名歌唱家,一代歌後。
84、王蒙,前文化部長,著名作家、紅學家。
85、鐵凝,著名作家,現任中國作協主席。
86、裴艷玲,原名裴信。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藝術家,兼演京劇,工武生,祖籍河北肅寧。
87、崔永元,籍貫河北省衡水市武邑縣,出生於天津,央視著名主持。
88、楊公驥,教授,是我國著名社會科學家、著名學史研究專家,河北正定人。
89、葛優,籍貫河北饒陽縣,出生於北京,著名演員。
90、姜文,著名演員、導演。
91、高圓圓,祖籍河北唐山豐潤,著名影星,《南京,南京》女主角
92、張鐵林,著名影星,祖籍唐山人畢業於英國。
93、張梓琳,出生於河北省石家莊市第57屆世界小姐選美大賽總決賽冠軍,中國首位國際選美大賽總冠軍
94、米露,籍貫河北滄州,第八屆cctv模特大賽總冠軍
95、錢紅,河北保定人,女子游泳運動員,奧運冠軍,獲51個世界冠軍,「蝶泳皇後」。
96、郭晶晶,河北保定人,跳水運動員,奧運冠軍。
97、范瑋琪,台灣歌手,畢業於哈佛大學經濟系,祖籍河北省石家莊市深澤縣
98、周穎超,祖籍河北唐山,生於河北唐山,內地當紅網路明星。
99、王寶強,1984年出生,河北省邢台市南和縣人著名演員,代表作《天下無賊》《士兵突擊》
100、李想,河北石家莊人,80代表人,北京泡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101、韓喬生,河北邯鄲人,中央電視台著名體育節目主持人.
102、龐偉,河北保定人,射擊運動員,奧運冠軍,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第二金獲得者。
103、竇文濤,籍貫山東,出生於石家莊,鳳凰衛視主持人。
104、吳德,唐山市豐潤區人。曾擔任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市革委會主任,北京衛戍區第一政委等黨和國家的重要職務。
105、郭威,邢台人,後周的建立者,為後周太祖
106、孟知祥,邢台人,五代後蜀國的建立者
107、李世民,李淵第二子,唐太宗,祖籍邢台隆堯,耗時17年在隆堯修建了唐祖陵,規定邢州刺史春秋兩祭。
108、尚小雲,邢台南宮人,京劇四大名旦之一
109、趙忠祥,邢台寧晉人,央視著名播音員和主持人
110、陳強,邢台寧晉人,著名電影藝術家和喜劇演員
111、劉秉忠,邢台人,元朝的開國元勛和丞相,元朝國號的擬定者,北京城的修建者,是著名的元代政治家、元曲作家、陰陽風水學家和建築專家。
112、宋璟,邢台南和人,唐代四大名相之一,大唐開元盛世的奠基者
113. 董海川 生於清代清嘉慶三年,原名董明魁,清朝河北省文安縣朱家塢村人。一般認為是八卦掌拳術的董海川創始人和主要傳播者.
114. 高歡 (496-547年).祖籍渤海蓨(今河北景縣南).著名軍事家.對建立東魏起決定性作用和實際統治者.其子高洋建立北齊後,追其為神武帝.
115. 蘇味道. (648—705)初唐政治家、文學家。趙州欒城(今屬河北欒城)人。先後三度為相達七年之久,深得武則天賞識。蘇味道死後葬今欒城蘇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蘇」為其後。
116. 吳樾,籍貫河北張家口,著名動作演員,曾獲中國武術最高級別「武英級」。
117.哈攀龍,回族,清朝名將。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