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好性格典故

好性格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14 13:08:51

㈠ 求形容或描寫性格堅強的古語或典故

蘇武牧羊
【歷史典故】
匈奴自從被衛青、霍去病打敗以後,雙方有好幾年沒打仗。他們口頭上表示要跟漢朝和好,實際上還是隨時想進犯中原。
匈奴的單於一次次派使者來求和,可是漢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訪,有的卻被他們扣留了。漢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來求和了,還把漢朝的使者都放回來。漢武帝為了答復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將蘇武拿著旌節,帶著副手張勝和隨員常惠,出使匈奴。
蘇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禮物。蘇武正等單於寫個回信讓他回去,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兒。
蘇武沒到匈奴之前,有一個生長在漢朝的匈奴人,叫衛律,在出使匈奴後投降了匈奴。單於特別重用他,封他為王。
衛律有一個部下叫做虞常,對衛律很不滿意。他跟蘇武的副手張勝原來是朋友,就暗地跟張勝商量,想殺了衛律,劫持單於的母親,逃回中原去。
張勝很表示同情,沒想到虞常的計劃沒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單於大怒,叫衛律審問虞常,還要查問出同謀的人來。
蘇武本來不知道這件事。到了這時候,張勝怕受到牽連,才告訴蘇武。
蘇武說:「事情已經到這個地步,一定會牽連到我。如果讓人家審問以後再死,不是更給朝廷丟臉嗎?」說罷,就拔出刀來要自殺。張勝和隨員常惠眼快,奪去他手裡的刀,把他勸住了。 虞常受盡種種刑罰,只承認跟張勝是朋友,說過話,拚死也不承認跟他同謀。
衛律向單於報告。單於大怒,想殺死蘇武,被大臣勸阻了,單於又叫衛律去逼迫蘇武投降。 蘇武一聽衛律叫他投降,就說:「我是漢朝的使者,如果違背了使命,喪失了氣節,活下去還有什麼臉見人。」又拔出刀來向脖子抹去。
衛律慌忙把他抱住,蘇武的脖子已受了重傷,昏了過去。
衛律趕快叫人搶救,蘇武才慢慢蘇醒過來。
單於覺得蘇武是個有氣節的好漢,十分欽佩他。等蘇武傷痊癒了,單於又想逼蘇武投降。 單於派衛律審問虞常,讓蘇武在旁邊聽著。衛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殺了;接著,又舉劍威脅張勝,張勝貪生怕死,投降了。
衛律對蘇武說:「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連坐。」
蘇武說:「我既沒有跟他同謀,又不是他的親屬,為什麼要連坐?」
衛律又舉起劍威脅蘇武,蘇武不動聲色。衛律沒法,只好把舉起的劍放下來,勸蘇武說:「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單於待我好,封我為王,給我幾萬名的部下和滿山的牛羊,享盡富貴榮華。先生如果能夠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樣,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蘇武怒氣沖沖地站起來,說:「衛律!你是漢人的兒子,做了漢朝的臣下。你忘恩負義,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顏無恥地做了漢奸,還有什麼臉來和我說話。我決不會投降,怎麼逼我也沒有用。」
衛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單於報告。單於把蘇武關在地窖里,不給他吃的喝的,想用長期折磨的辦法,逼他屈服。
這時候正是入冬天氣,外面下著鵝毛大雪。蘇武忍飢挨餓,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餓了,扯了一些皮帶、羊皮片啃著充飢。過了幾天,居然沒有餓死。
單於見折磨他沒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開來,不許他們通消息,還對蘇武說:「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麼會生小羊呢,這不過是說要長期監禁他罷了。
蘇武到了北海,旁邊什麼人都沒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匈奴不給口糧,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飢。日子一久,旌節上的穗子全掉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單於死了,匈奴發生內亂,分成了三個國家。新單於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打發使者來求和。那時候,漢武帝已死去,他的兒子漢昭帝即位。
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於放回蘇武,匈奴謊說蘇武已經死了。使者信以為真,就沒有再提。
第二次,漢使者又到匈奴去,蘇武的隨從常惠還在匈奴。他買通匈奴人,私下和漢使者見面,把蘇武在北海牧羊的情況告訴了使者。使者見了單於,嚴厲責備他說:「匈奴既然存心同漢朝和好,不應該欺騙漢朝。我們皇上在御花園射下一隻大雁,雁腳上拴著一條綢子,上面寫著蘇武還活著,你怎麼說他死了呢?」
單於聽了,嚇了一大跳。他還以為真的是蘇武的忠義感動了飛鳥,連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說:「蘇武確實是活著,我們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蘇武出使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須、頭發全白了。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他。他們瞧見白鬍須、白頭發的蘇武手裡拿著光桿子的旌節,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說他真是個有氣節的大丈夫。

㈡ 形容 性格好的成語



不拘小節
【解釋】:拘:拘泥。不為小事所約束。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出自】:《後內漢書·虞延傳》:容「性敦樸,不拘小節。」

敢做敢當
【解釋】:敢於放手做事,也敢於承擔責任
【出自】:清·無名氏《劉公案》第35回:「可喜他心直口快最相熱,敢做敢當報不平。」

助人為樂
【解釋】:幫助人就是快樂。
【出自】:冰心《咱們的五個孩子》:「在我們的新社會里,這種助人為樂的新風尚,可以說是天天在發生,處處在發生。」

豪放不羈
【解釋】:羈:馬籠頭,引伸為束縛。形容人性情豪邁,不受拘束。
【出自】:《北史·張彝傳》:「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無所顧忌。」

㈢ 這些好人的性格和故事

首先我祝天下的好人一生平安幸福,好人心地善良,心軟不記較,不和小人一般版見識,權看不得人遇到困難,看不了人傷心痛苦,支要是是能幫到你就出手,不然良心受不了了。我喜歡好心人,我也沒啥壞心眼,同情受難的人可我能力有限,支能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勵志歷史典故有哪些

吳承恩其實從小在家鄉就小有名氣,他小時候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

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還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貼。

少年時代他就因為文才出眾而在故鄉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遊記》卻成書很晚。

他生於一個有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

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出任長興縣丞,由於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

30歲後,他搜求的奇聞已「貯滿胸中」了,並且有了創作的打算。50歲左右,他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遊記》的創作。

一生窮困的吳承恩,奮盡全力完成中外聞名的《西遊記》後,帶著悲喜交加的心情,約於萬曆十年(82歲)離開了人世。

據說吳承恩正式寫《西遊記》已經是72歲的高齡。各位年齡偏大,在學術、政界、商界均不得志的,可以考慮來寫小說,說不定也寫成一代大師。

文天祥小的時候,父親教他讀書,而且總是喜歡在功課之外給他講一些做人的道理,這些道理讓小文天祥受益匪淺。

一天,父親和他在書房讀書,一陳涼風吹來,窗外的竹葉發出一陳細微的聲響。父親喜歡竹子,所以家裡種了好多。小文天祥看著窗外幾百棵翠竹,不禁問道:「您為什麼這樣喜歡竹子?」

父親拉著他走到窗前指著窗外的亭亭玉立、硬朗有節的綠竹對他說:「你想想看,竹子還在沒出土的竹筍時就已經有節了,就像人從小就要有節操;而竹子長到了凌雲的高度竹竿里還是空心的,就像很多人在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後依然很虛心一樣;竹葉也不像別的樹葉天氣寒冷就會凋落,現在即使是冬天依然是翠綠的,它有一種堅強不屈的性格。

竹子本身也是,你可以將它折斷,但卻不能讓它一直彎曲地存在著,就像人一樣寧折不變。

所以說,竹子本身的構造很有寓意,象徵著人的一些美好品質,做人也要這樣才行啊!」文天祥聽得入了神,也從心底萌發了對竹子的喜愛之情。

還將「像竹子一樣做人」的話寫成條幅,並當成座右銘貼在床頭,掛在書桌前,以警示自己。

文天祥從小就受到這樣的教育,所以他暗下決心:「將來,我不但要為國家做事,成就一番事業,還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不屈不撓。」從此後讀書更用功了,他要像竹子一樣,做很優秀而對社會有用的人。

文天祥長大後果然實現了自己的誓言,在元朝軍隊入侵宋朝時,他自己招募軍隊,反抗「侵略」。在不幸被俘後,面對高官厚祿的引誘不為所動,最後被殺,成為著名的民族英雄。而他的壯節高義,也鼓勵著一代代中華兒女。

㈤ 寓意好的典故

成語故事來中「塞翁失馬源」寓意深遠。塞翁失馬是一則古代寓言故事,語出《淮南子人問訓》原文如下: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者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文中主人丟失了馬,是一種損失,但這種損失也將會給人帶來好運。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事物的發展都具有兩面性,福和禍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要以辯證的態度去看待我們生話中的得與失。塞翁失馬常和焉知非福連用,比喻一時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得到好處。
寓言故事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揠苗助長,邯鄲學步,南轅北轍..無論是做人做事,第一要素是確立正確的方向,確立目標,如果開始選的方向錯了,離自己的目標就越遠。

寓言是智慧的源泉

㈥ 形容好的性格成語

成語 解釋
傲骨嶙嶙 傲骨:指高傲不屈的性格。嶙嶙:山崖突兀貌。比喻高傲不屈。
不劣方頭 劣:不好;方頭:俗指不通時宜為方頭。不以不通時宜為不好。形容人性格倔強、頑固。
沉靜寡言 性格深沉文靜,不愛多說話。
動心忍性 動心:使內心驚動;忍性:使性格堅韌。指不顧外界阻力,堅持下去。
方頭不劣 方頭:俗指不通時宜;不劣:倔強不馴順。形容人性格倔強、頑固。
剛中柔外 剛:剛硬,堅強;中:里,內心;柔:軟弱,柔和。表面柔順,內里剛強。指人外柔而內剛的性格。也指外表和好,內藏殺機的策略。
乖僻邪謬 乖:乖張,不順;僻:孤僻。指性格古怪孤僻,不近人情。
蕙心蘭質 蕙、蘭:都是香草名。蕙草樣的心地,蘭花似的本質。比喻女子心地純潔,性格高雅。
薑桂之性 生薑和肉桂愈久愈辣。比喻年紀越大性格越耿直。
廓達大度 廓達:寬宏、通達。性格寬宏,通情達理。
女大十八變 指女子在發育成長過程中,容貌性格有較多的變化。
奴顏媚骨 媚骨:諂媚的性格。奴才相,賤骨頭。形容卑鄙無恥地奉承別人。
南鷂北鷹 鷂、鷹:兩種猛禽。在南為鷂子,在北為老鷹。比喻性格嚴峻的人。
潛移默化 潛:暗中同,不見形跡;默:不說話,沒有聲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覺受到感染、影響而發生了變化。
氣味相投 氣味:比喻性格和志趣;投:投合。指人思想作風相同,彼此很合得來。
陶熔鼓鑄 比喻給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響。
習與性成 性:性格。長期習慣於怎樣,就會形成怎樣的性格。有習慣成自然的意思。
文如其人 指文章的風格同作者的性格特點相似。
陽煦山立 象太陽那樣暖和,象山嶽那樣屹立。比喻人性格溫和,品行端正。
嚴氣正性 氣:脾氣;性:性格。性格剛直,毫不苟且。
元龍豪氣 元龍:三國時陳登,字元龍,曾慢待許氾;豪:豪放。形容性格豪放。
意氣相投 意氣:志趣性格;投:合得來。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豪邁不群 群:合群。因性格豪放不拘小節而與周圍的人處不到一塊去。
柔情俠骨 溫柔的情態,俠義的性格。
惺惺相惜 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愛護、同情、支持。
義氣相投 彼此志趣、性格相投合。
血風肉雨 【出處】清·梁啟超《論權利思想》:「試一讀歐美諸國法律發達史,如立憲政,廢奴隸……等諸大法律,何一不自血風肉雨中熏沐而來。」 【解釋】形容劇烈殘酷的屠殺或性格剛強【示例】清·曾樸《孽海花》:「雖說~的精神,斷無惜香憐玉的心緒。」 【故事】

㈦ 有沒有激勵人心,積極向上的成語典故古代的最好

人定勝天 《逸周書·文傳》:「人強勝天.」宋·劉過《襄陽歌》:「人定兮勝天,半壁久無胡日月.」人定:指人謀.指人力能夠戰勝自然.
有志者事竟成 《後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佛家語,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聞雞起舞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白手起家 一切靠自己艱苦奮斗,創立了一番事業.
卷土重來 人馬奔跑時捲起的塵土.形容失敗後組織力量,重圖恢復.
晨鍾暮鼓 古代佛寺中晨敲鍾,暮擊鼓以報時,用以使人驚悟的言論.
破釜沉舟 比喻行事果決,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頭的決心.
投筆從戎 《後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從戎:從軍,參軍.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金石為開 漢·劉向《新序·雜事四》:「熊渠子見其誠心,而金石為之開,況人心乎?」金石:金屬和石頭,比喻最堅硬的東西.連金石都被打開了.形容一個人心誠志堅,力量無窮.
勤能補拙 宋·邵雍《弄筆吟》:「弄假像真終是假,將勤補拙總輪勤.」勤奮能夠彌補不足.
人定勝天 比喻人力可以戰勝自然.
有志竟成 有堅定的志向,只要努力從事,一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良葯苦口 能治病的好葯,味苦難吃.比喻直言勸戒批評的話,雖然聽起來不舒服,但對人卻是有益的.
懸梁刺股 形容刻苦學習.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東漢·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
問心無愧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二回:「就是將來外面有點風聲,好在這錢不是老爺自己得的,自可以問心無愧.」問心:問問自己.捫心自問,毫無愧色.
志在四方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二十五回:「妾聞『男子志在四方』.君壯年不出圖仕,乃區區守妻子坐困乎?」
四方:天下.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
磨杵作針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將鐵棒磨成細針.比喻只要有恆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前車之鑒 《荀子·成相》:「前車已覆,後未知更何覺時!」漢·劉向《說苑·善說》:「前車覆,後車戒.」鑒:鏡子,為教訓.前面車子翻倒的教訓.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為以後的教訓.
大器晚成 有本事的人,要經過磨練,到晚年才成功.用以形容才器大者立業遲.
卧薪嘗膽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奮發圖強 發憤:決心努力;圖:謀求.決心奮斗,努力謀求強盛.
精益求精 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還求更好.
《論語·學而》:「《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宋·朱熹註:「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笨鳥先飛 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後,做事比別人先動手.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我和你有個比喻:我似那靈禽在後,你這等坌(笨)鳥先飛.」
手不釋卷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典故: 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愚公移山 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列子·湯問》記載: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胸懷大志 懷:懷藏.胸有遠大志向.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業精於勤 業:學業;精:精通;於:在於;勤:勤奮.學業精深是由勤奮得來的.唐·韓愈《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發憤忘食 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尚書·君陳》:「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後漢書·魯丕傳》:「性沉深好學,孳孳不倦.」《三國志·蜀書·向朗傳》:「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水滴石穿 水不停地滴,石頭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漢書·枚乘傳》:「泰山之溜穿石,單極之綆斷干.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
夕寐宵興
繩鋸木斷 出處: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典故: 用繩當鋸子,也能把木頭鋸斷.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焚膏繼晷 出處: 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典故: 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出處: 《論語·秦伯》:「子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典故: 學習好像追趕什麼,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亡羊補牢 出處: 《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典故: 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勇往直前 出處: 宋·朱熹《朱子全書·道統一·周子書》:「不顧旁人是非,不計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說出人不敢說的道理.」
典故: 勇敢地一直向前進.
持之以恆 持:堅持;恆:恆心.長久堅持下去.
堅持不懈 堅持到底,一點不忪懈.
跛鱉千里 出處: 《淮南子·說林訓》:「跬步不休,跛鱉千里.」
典故: 跛腳的鱉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里.比喻只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很差,也能成功.
日計不足,歲計有餘 出處: 《淮南子·真訓》:「其道可以大美興,而難以算計舉也.是故日計之不足,而歲計之有餘.」
典故: 每天算下來沒有多少,一年算下來就很多了.比喻積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恆,就能有很大收獲.
精衛填海 出處: 《山海經·北山經》:「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典故: 精衛銜來木石,決心填平大海.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後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始終如一 出處: 《荀子·議兵》:「慮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終如始,終始如一,夫是之謂大吉.」
典故: 始:開始;終:結束.自始自終一個樣子.指能堅持,不間斷.
始終不渝 出處: 《晉書·謝安傳》:「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於言色.」
典故: 渝:改變,違背.自始自終一直不變.指守信用.
堅忍不拔 出處: 宋·蘇軾《晁錯論》:「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典故: 形容在艱苦困難的情況下意志堅定,毫不動搖.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指只要肯下決心去做,任何困難都能克服.
廢寢忘食 廢:停止.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南朝·齊·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急起直追 立即行動起來,努力追趕上去. 宋·孫覿《鴻慶居士文集》:「故今日之亂,且置無豐,元佑勿論,宜度時之所宜為者,急起而趨之,如拯焚救罔,不然,襲常祖故,以亂救亂,天下紛紛,何時而定也.」
九轉功成 轉:循環變華.原為道家語,指煉得九轉金丹.後常比喻經過長期不懈的艱苦努力而終於獲得成功.《抱朴子·金丹》:「其一轉至九轉,遲速各有日數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轉數少,其葯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遲也;其轉數多葯力成,故服之用日少而提仙速也.」
逆水行舟 逆著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後退.
駑馬十駕 原意是駿馬一天的路程,駑馬雖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達.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追上資質高的人
人一己百 別人一次就做好或學會的,自己做一百次,學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趕上別人 《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通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了老年,悲傷也沒用了.《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事在人為 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條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觀努力如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十九回:「事在人為耳,彼朽骨者何知.」
夜以繼晝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郅惲傳》:「昔文王不敢盤游於田,以萬人惟憂,而陛下遠獵山林,夜以繼晝.」 用夜裡的時間接上白天的時間.形容日夜不息地努力.
再接再厲 接:接戰;厲:磨快,引伸為奮勉,努力.指公雞相鬥,每次交鋒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繼續努力,再加一把勁. 唐·韓愈《斗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厲乃.」
自強不息 《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鬆懈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人要有成就,必須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勃然奮勵 出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勃然奮勵,不可恐懾也.」
典故: 勃然:奮發的樣子;奮:奮發;勵:激勵.奮發起來,激勵自己.
百煉成鋼 出處: 漢·陳琳《武軍賦》:「鎧則東胡闕鞏,百煉精剛.」典故: 比喻經過長期鍛煉,變得非常堅強.
百折不撓出處: 漢·蔡邕《太尉喬玄碑》:「其性庄,疾華尚朴,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典故: 折:挫折;撓:彎曲.比喻意志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
疾風知勁草 出處: 《後漢書·王霸傳》:「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盡草.」
典故: 在猛烈的大風中,只有堅韌的草才不會被吹倒.比喻只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知道誰真正堅強.
成語: 堅定不移 出處: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記·文宗開成五年》:「推心委任,堅定不移,則天下何憂不理哉!」
典故: 穩定堅強,毫不動搖.
堅強不屈出處: 《荀子·法行》:「堅強而不屈,義也.」
典故: 屈:屈服.堅韌、剛毅,毫不屈服.
將勤補拙 出處: 唐·白居易《自到郡齋題二十四韻》:「救煩無若靜,補拙莫如勤.」
典故: 以勤奮彌補笨拙.
據鞍讀書出處: 《淵鑒類函·驢三》:「江鄰幾調藍山尉,騎驢赴官,第據鞍讀書,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覺.」
典故: 在馬背或驢背上讀書.後多形容學習勤奮.
勇猛精進 出處: 《無量壽經》卷上:「勇猛精進,志願無倦.」
典故: 原意是勤奮修行.現指勇敢有力地向前進.
朝經暮史 出處: 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敢則是朝經暮史他可便廣覽群書,多知故事.」
典故: 經:指舊時奉為經典的書籍;史:指歷史書籍.一天到晚誦讀經史.形容勤奮讀書.
孳孳不倦 出處: 《尚書·君陳》:「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後漢書·魯丕傳》:「性沉深好學,孳孳不倦.」《三國志·蜀書·向朗傳》:「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典故: 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晝耕夜誦 出處: 《魏書·崔光傳》:「家貧好學,晝耕夜誦,佣書以養父母.」
典故: 白天耕種,夜晚讀書.比喻讀書勤奮.
朝乾夕惕 出處: 《周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典故: 乾:乾乾,即自強不息;惕:小心謹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慎,沒有一點疏忽懈怠.
不恥最後出處: 《韓非子·喻老》:「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後也.而先後心皆在於臣,上何以調於馬,此君之所以後也.」
典故: 因為跑到最後而感到可恥.比喻凡是只要堅持到底,就能達到目的.
動心忍性 出處: 《孟子·告子下》:「所以動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典故: 動心:使內心驚動;忍性:使性格堅韌.指不顧外界阻力,堅持下去.
艱苦奮斗 典故: 不怕艱難困苦,堅持英勇斗爭.
始終如一出處: 《荀子·議兵》:「慮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終如始,終始如一,夫是之謂大吉.」
典故: 始:開始;終:結束.自始自終一個樣子.指能堅持,不間斷.
九死未悔 出處: 戰國楚·屈原《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典故: 縱然死上九回也不後悔.形容意志堅定,不認經歷多少危險,也決不動搖退縮.
心堅石穿 出處: 宋·江鄰幾《雜志》引封特卿《離別難》詩:「佛許眾生願,心堅石也穿.」宋·王懋《野客叢書》卷二十八:「世言:『心堅石也穿.』」
典故: 意志堅決,能將石頭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堅定,事情就能成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出處: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典故: 走一千里路,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從小到大逐漸積累起來的.
山溜穿石 出處: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泰山之溜穿石.」
典故: 山裡的滴水可以把石頭滴穿.比喻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就可以成功.
心堅石穿 出處: 宋·江鄰幾《雜志》引封特卿《離別難》詩:「佛許眾生願,心堅石也穿.」宋·王懋《野客叢書》卷二十八:「世言:『心堅石也穿.』」
典故: 意志堅決,能將石頭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堅定,事情就能成功.
勝敗乃兵家常事 出處: 《舊唐書·裴度傳》:「一勝一負,兵家常勢.」
典故: 勝利或失敗是帶兵作戰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勝利或失敗看得太重.
聞雞起舞:晉朝人祖逖胸有大志。起初他不喜歡讀書,後來發奮攻讀,他與志同道合的劉琨在司州(今洛陽一帶)擔任文官小職,晚上經常蓋著一床被子聊天,談起國家大事,二人慷慨激昂。一天半夜,祖逖被遠處傳來的雞啼聲驚醒,就把劉錕叫醒說:「你聽雞都叫了,我們起來練功吧!」二人同到院子里舞劍,一直練到天亮。晉元帝時,祖逖在南方任豫州刺史,北渡長江討伐匈奴貴族,收復了中原不少失地。「聞雞起舞」這一千古佳話,後比喻有志者抓緊時間學習和鍛煉的奮發精神,其實,它也含有珍惜光陰之意
天道酬勤:上天會偏愛勤奮的人們,多付出的努力一定會有更多的回報,也說明了機遇和靈感往往只垂青於孜孜以求的勤勉者。
老驥伏櫪:東漢末年,曹操率軍先後消滅董卓、黃巾軍、呂布、袁術、袁紹、劉表等地方勢力,控制北方領土。袁紹的兒子投奔北方的烏桓,53歲的曹操親率大軍徹底征服20萬烏桓人,凱旋後作《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龍躍鳳鳴:像龍在騰躍,鳳凰在高鳴。比喻才華出眾。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君兄弟龍躍雲津,顧彥先鳳鳴朝陽,謂東南之寶已盡,不意復見褚生。」
鐵杵成針
李白看到一位老婦在磨石上磨鐵棒很好奇,經老太太的講解,李白明白了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的道理。

鑿壁偷光
西漢時幼年的匡衡因家境貧窮而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三顧茅廬
三國時劉備一行不辭辛勞,三次前往諸葛亮的茅廬居處,終以誠心感動,請到曠世奇才諸葛亮出山輔佐大業。用於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亡羊補牢
戰國時,楚襄王是個昏庸的國君。秦國時時覬覦楚國土地,妄圖占為己有。楚襄王卻不聞不問,成天吃喝玩樂。
大夫庄辛直言進諫,勸他多加提防。楚襄王非但不聽,還訓斥庄辛是「老胡塗」。庄辛無可奈何,只好離開到了趙國。
不久秦國果然發兵強佔了楚國許多城鎮。這時,楚襄王才省悟庄辛當初的話是對的。他立刻把庄辛請回國。他虛心請教庄辛:「現在這種局面怎麼辦?」庄辛道:「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亡:丟失。牢:關牲囗的圈。「亡羊補牢」比喻出了差錯,設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
一暴十寒 專心致志
戰國時代,百家爭鳴,游說之風,十分盛行。一般游說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學問、豐富的知識,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動的比喻,來諷勸執政者,最為凸出。孟子也是當時的一個著名辯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孟子對齊王的昏庸,作事沒有堅持性、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說:"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雖有生命力很強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陽光下曬了一天,卻放在陰寒的地方凍了它十天,它那裡還活著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時間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點從善的決心,可是我一離開你,那些奸臣又來哄騙你,你又會聽信他們的話,叫我怎麼辦呢?"按著,他使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專心致志,也同樣學不好,下不贏,奕秋是全國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致志,處處聽奕秋的指導;另一個卻老是怕著有大天鵝飛來,准備用箭射鵝。兩個徒弟是一個師傅教的,一起學的,然而後者的成績卻差得很遠。這不是他們的智力有什麼區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啊;"
這是一個很有教學意義的故事,我們要學習一樣東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專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丟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麼事情怎樣做得好呢?求學、做事的能否成功,這也是個決定因素之一,故後來的人便將孟子所說;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簡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修學、做事沒有恆心,作輟無常的一種說法。例如一位同學,對於求學很是隨便,學習的時間少,荒廢的時間多,我們便說:他這種一曝十寒的作法,那裡能學到什麼東西呢?
水滴石穿
宋朝時,張乖崖在崇陽當縣令。當時,常有軍卒侮辱將帥、小吏侵犯長官的事。張乘崖認為這是一種反常的事,下決心要整治這種現象。
一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突然,他看見一個小吏從府庫中慌慌張張地走出來。張乘崖喝住小吏,發現他頭巾下藏著一文錢。那個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認是從府軍中偷來的。張乘崖把那個小吏帶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氣:「一文錢算得了什麼!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殺我!」張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為了懲罰這種行為,張乘崖當堂斬了這個小吏。
成語「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錯不改,將會變成大錯。現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總能辦成事情。

㈧ 關於四大名著里的人物性格和典故

紅樓夢》
一部《紅樓夢》,說不盡,道不完,真可謂千古奇書!
《紅樓夢》在中國古代小說名著中聲名最著、流傳最廣,讀者最多,刊刻出版最為繁富,這部古典名著問世以來,評家蜂起,評說紛紜,理所當然形成一門顯學――紅學。人們還在不斷地出版《紅樓夢》、閱讀《紅樓夢》、研究《紅樓夢》,這就是這部古典文學名著的永恆魅力,這就是這部古典文學名著的不朽價值。南北國畫藝術大師,歷時兩年,精心創作350幅彩色國畫。畫家隨文配圖,或描摹情態、或表現場景,或濃墨泌灑,或工筆勾勒,藝術地再現了原著豐富的社會生活和生動的人物形象。

《西遊記》
吳承恩的神話小說《西遊記》,規模宏偉,情節曲折、語言生動,又運用了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想像極其豐富,是我國古代小說中的瑰寶。《名家彩繪四大名著·西遊記》延請戴敦邦、趙宏本等40餘名畫壇名宿繪制240幅藝術含金量相當高的國畫,或豪放粗獷,或質朴秀麗,畫科有人、神、魔、怪、山、水、花、蟲、鳥、獸等多姿多彩,畫法則或工筆勾勒,或寫意揮灑,風格或豪放粗獷,或樸拙秀麗,技法上鉤勒、渲染、烘托、潑墨、淋漓盡致,多姿多彩地展現了小說中最精彩的場面。文以畫平添風采,畫借文獨具魅力,圖文相間,水乳交融。

《水滸傳》
施耐庵的小說《水滸傳》中有極其生動的生活場景,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水滸108將身份不同,性情各異,是我國古代小說中的一朵奇葩。《名家彩繪四大名著·水滸傳》隨文融入293幅國畫,由戴郭邦、賀友直、陳白一等41位國畫名家聯袂繪制,眾畫家以妙手神筆繪就極具生動的生活場景,人物情節,惟妙惟肖,意韻深遠。

《三國演義》
在我國文學史上,也許還沒有一部作品能夠像《三國演義》那樣長時期地吸引如此眾多的讀者,幾百年來,她差不多被我們整個民族一代又一代地不停流傳,閱讀、可以說《三國演義》已經深深地紮根於我們民族生活的每個角落。《名家彩繪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由戴郭邦、陳白一、戴宏海等35名丹青高手,以如椽彩筆繪就292幅國畫。各位畫家風格各異,流派紛呈,或工筆、如穿針引線,一絲不苟,或寫意,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多姿多彩地展示了三國時期宏大的戰爭場面和從多的人物形象,達到了《三國演義》繪畫創作的頂峰,同時也展示了國畫這一中華未瑰寶的獨特風彩。尤其是其中一些膾炙人口的名篇章,如桃園結義、鳳儀亭、煮酒論英雄,三顧茅廬、千戰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等,精彩紛呈。

㈨ 內容積極向上的歷史典故

謝安是東晉時期陳郡陽夏人,出身士族,年輕時就注意修身養性,喜歡讀書習藝,才氣雋秀,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經常在會稽東山游覽山水,吟詩談文。但他不願做官,而是在上虞的東山築廬蟄居,過著閑適的隱居生活。他在當時的士大夫階層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認為他是個有才乾的人。有人推舉他做官,他上任一個多月,就不想幹了。當時在士大夫中間流傳著一句話:「謝安不出來做官,叫百姓怎麼辦?」
直至他的好友、侍中王坦之去東山面請,痛陳社稷危艱,國勢衰微,亟須良將謀臣匡扶,謝安才悚憂而起,應召出山。其時,他已經四十多歲了。既然「東山再起」,受命於危難之際,謝安宵衣旰食,不敢懈怠,開始了他中年以後二十年的奮作。
公元383年,苻堅親率八十萬大軍從長安出發伐晉。過了一個月,苻堅主力到達項城,益州的水軍也沿江順流東下,黃河北邊來的人馬也到了彭城,從東到西一萬多里長的戰線上,前秦水陸兩路進軍,向江南逼近。這個消息傳到建康,晉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員都慌了神,大家都盼望宰相謝安拿主意。謝安審時度勢,自己坐鎮建康,指揮眾人配合作戰。因為他指揮得當,晉軍以少勝多,最後取得了淝水之戰的勝利。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沒有任何一個人的人生會是一帆風順的,如果你正在遭遇失敗,正在經歷低谷,不要心存抱怨,因為它正在為你的人生增添美麗的色彩。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心灰意冷,怨天尤人。意志的崩潰無助於解脫危難,恰恰相反,它只能讓人雪上加霜,方寸大亂,從而使憂患加劇,惹來更多的麻煩。人在不如意之時最好停止抱怨,保持良好的心態,這時若堅持不住,成功就註定與你無緣了。事實上,只要人的意志不倒,不在失敗面前止步,就一定可以渡過「山窮水盡」的境地,迎來「柳暗花明」。

㈩ 求個最有個性的成語(帶典故和解釋)

耳濡目擊
解釋: 濡:沾濕。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 明·李東陽《劉公神道碑銘》:「古者重世臣將家,蓋其韜略技藝,耳濡目擊,有不習而能者。」

東坡畫扇
解釋: 「東坡畫扇」比喻關心百姓疾苦。
出處: (出自何遠《春渚紀聞》和蘇軾《書南史盧度傳》)

帶經而鋤
解釋: 「帶經而鋤」形容生活貧苦依堅持學習。
出處: (出自《漢書•卷五十八•倪寬傳》和《漢書•卷六十四•朱買臣傳》)

風起雲飛
解釋: 「風起雲飛」喻天下大亂,有時也指觸景傷情。
出處: (出自《漢書•高帝紀》)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解釋: 這個成語告訴我們無論做任何事,都要有始有終,踏踏實實,堅持到底,否則,雖然只差一點,也會前功盡棄。歷代許多激勵人們堅持不懈的格言警句都出自於這句話,如「功勤一簣可成山,由少而多莫懼煩」等。
出處: 《尚書•旅獒》

耳聽是虛,眼見為實
解釋: 虛:虛假。聽到的不足信,親眼看到的才真實可靠
出處: 《星火燎原·跨上新的高度》:「那時我還缺乏理解,但是也曉得大部分同志習慣於『耳聽是虛,眼見為實』,『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重賞之下,必有死夫
解釋: 〖解釋〗指用重金懸賞,就會有勇於出來幹事的人。
出處: 〖出處〗《後漢書·耿純傳》:「重賞甘餌,可以聚人者也。」李賢注引《黃石公記》:「芳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夫。」

智者千慮,或有一失
解釋: 〖解釋〗指聰明人對問題深思熟慮,也難免出現差錯。
出處: 〖出處〗《舊唐書·宇文融傳》:「臣聞智者千慮,或有一失;愚夫千計,亦有一得。」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解釋: 仁者見它說是仁,智者見它說是智。比喻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出處: 《周易·系辭上》:「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

只知其一,未知其二
解釋: 〖解釋〗形容了解的情況不全面。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出處: 〖出處〗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五:「哈哈,你是只知其一,未知其二。你說,咱們先買地,後蓋房呢,還是先蓋了房子後買地?」

爭名於朝,爭利於市
解釋: 〖解釋〗朝:朝廷。市:市場。在朝廷上爭奪名位,在集市上計較贏利得失。即爭名奪利。
出處: 〖出處〗《戰國策·秦策一》:「臣聞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解釋: 〖解釋〗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測別人的心思。
出處: 〖出處〗《中庸》「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宋·朱熹註:「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未嘗不同,則道之不遠於人者可見。故己之所不欲,則勿以施至於人。」

身在江湖,心懸魏闕
解釋: 〖解釋〗魏闕:古代宮門外高大的建築,用作朝廷的代稱。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後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
出處: 〖出處〗《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寧為雞口,毋為牛後
解釋: 〖解釋〗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後。同「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出處: 〖出處〗章炳麟《社會通詮商兌》:「寧為雞口,毋為牛後,與使他人啖我而飽也,寧自啖而不足。」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