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春馬典故
① 囊空不辦尋春馬是什麼意思
出自宋代蘇軾的《和董傳留別》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意思說,口袋裡沒有錢不置辦那「看花」的馬,但會看取令人眼花繚亂的「擇婿車」。
② 「腹有詩書氣自華」出自哪首詩,全詩是什麼,誰寫的
出自北宋文學家、書法家蘇軾的《和董傳留別》
原文
粗繒大布裹生涯,
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
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
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誇世俗,
詔黃新濕字如鴉
譯文
生活當中身上包裹著粗衣劣布,胸中有學問氣質自然光彩奪人。
不喜歡陪伴著老儒一塊清談過「烹瓠葉」那樣的苦日子,決定隨從舉子們參加科舉考試。
口袋裡沒有錢不置辦那「看花」的馬,但會看取令人眼花繚亂的「擇婿車」。
考試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們誇耀,詔書上如鴉的黑字新寫著俺的名字。
(2)尋春馬典故擴展閱讀:
1、創作背景
《和董傳留別》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寫給朋友董傳的一首留別詩,作於蘇軾從鳳翔回到長安時。蘇軾在鳳翔,董傳曾與蘇軾相從。董傳當時生活貧困,衣衫樸素,但他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平凡的衣著掩蓋不住他樂觀向上的精神風骨。
2、作品賞析
(1)「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兩句寫董傳粗絲綁發,粗布披身。「裹生涯」詞語搭配新穎巧妙。本應是「生涯裹粗繒大布」,但詞序一顛倒變成「粗繒大布裹生涯」,就有了畫面感,而且表示這種生活已是常態。這兩句詩贊揚董傳雖然貧窮,但勤於讀書,因此精神氣質非同常人。
(2)「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這兩句是說董傳的志向,不甘心過貧苦的日子,希望通過科舉出人頭地。老儒是指年老的學人。「烹瓠葉」是用典。《詩經·小雅·瓠葉》,首章二句為「幡幡瓠葉,采之亨之」。瓠葉味苦,詩中以瓠葉言其宴席上菜餚的粗陋和簡約,但主人並沒有以其微薄而廢禮,而是情真意摯地「采之亨之」(「亨」同「烹」)。
(3)「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尋春馬」是暗用孟郊《登科後》的典故。這里蘇軾是說董傳即便登科也沒錢置辦馬匹,像孟郊那樣「一日看盡長安花」。
(4)「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這兩句詩是承接上兩句,繼續對董傳給予鼓勵,希冀董傳能夠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題名,揚眉吐氣,以誇世俗。蘇軾寫到這里,似乎完全忘記了此詩開頭的「腹有詩書氣自華」,剩下的就只有對一個不得意書生的一點祝福了。
③ 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蘇軾《和董傳留別》
粗繒大布裹生涯,
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
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
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誇世俗,
詔黃新濕字如鴉。
注釋
【簡析】《和董傳留別》蘇軾寫於從鳳翔回到長安時,蘇軾在鳳翔,董傳曾與蘇軾相從,董傳當時很貧困。
【注釋簡析】
麤繒:粗絲綁發,粗布披身。
裹:經歷。
生涯:人生的境遇過程。
腹有:胸有,比喻學於成。
氣:表於外的精神氣色。
華:豐盈而實美。
老儒:博學而年長的學者。如:博學老儒。
瓠業:詩經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據詩序:瓠葉,大夫刺幽王也。或以為燕飲之詩。首章二句為:幡幡瓠葉,采之亨之。
舉子:被舉應試的士子。
槐花: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
的乾燥花及花蕾。夏季花開放或花蕾形成時採收,及時乾燥,除去枝、梗及雜質。前者習稱「槐花」,後者習稱「槐米」。
囊空不辦:引用《南史‧虞玩之傳》「玩之為少府,猶躡屐造席。高帝取屐親視之,訛黑斜銳,瓚斷以芒接之。問曰:『卿此屐已幾載?』玩之曰:『初釋褐拜征北行佐買之,著已三十年,貧士竟不辦易。』引用孟郊詩而不直接引用其詩語,而引用其「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之詩意,但轉化為「尋春馬」;引用虞玩之因貧困而舊屐著三十年不辦易的事典,而轉化為「囊空不辦」,引用二個典故融合為一句,語多轉折。
囊空:口袋裡空空的,比喻沒有錢。
尋春馬:引用孟郊《登科後》詩:「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盪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擇婿車:此指官賈家之千金美女。官賈富家之千女所座之馬車,遊街以示擇佳婿,古有擇婿樓。
世俗:社會上流傳的風俗習慣。
④ 有關蘇軾的用典
蘇軾及多數詩人於詩作引用典故,多數是某詞彙或某一句用典,蘇軾詩作之中也有整首詩句句用典故者,或一個典故衍生多個詩句,或一個句子融會多個典故等不同的用法,分述如下:
(一) 句句用典
蘇軾〈游諸佛舍,一日飲釅茶七盞,戲書勤師壁〉詩:「示病維摩元不病,在家靈運已忘家。何須魏帝一丸葯,且盡盧仝七碗茶。」(《蘇軾詩集》,頁508)這是一首七言絕句詩,四句之中引用四個人的四件事當作典故。首句典出《維摩經》:「維摩詰言:從痴有愛,則我病生;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眾生得不病者,則我病減。」第二句語出《傳燈錄》:「烏窠禪師曰:『汝若了凈智妙圓體自空寂,即真出家,阿假外相,汝當為在家菩薩戒施俱修,如謝靈運之流也。』」第三句語出《宋史‧樂志》:「魏文《折楊柳行》:西山一何高,高高殊無極。上有兩仙童,不飲亦不食。賜我一丸葯,光耀有五色。服之四五日,身體生羽翼。」第四句語出盧仝《謝孟諫議寄新茶》:「一椀喉吻潤,二椀破孤悶,三椀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椀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椀肌骨清;六椀通仙靈;七椀吃不得也,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二) 多句用一典
1. 六句一典:〈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詩:「芙蓉仙人舊游處,蒼藤翠壁初無路。戲將桃核裹黃泥,石間散擲如風雨。坐令空山出錦綉,倚天照海花無數。」(《蘇軾詩集》,頁1178)這首詩的前六句都是引用石延年生前死後的事跡為典故。第一句見歐陽修《六一詩話》:「石曼卿自少以詩酒豪放自得,氣貌偉然,詩格奇峭,又工於書,體兼顏、柳,為世所珍。……曼卿卒後,其故人有見之者,雲恍惚如夢中。言我今為鬼仙也,所主芙蓉城。欲呼故人往游,不得,憤然騎一素驢,去如飛。」(《宋詩話全編》,頁218),後五句〈施注〉引《歐陽公詩話》:「石曼卿通判海州,以山嶺高峻,人路不通,了無花卉點綴映照,使人以泥裹核桃為彈,拋擲於山嶺之上,一二歲間,花發滿山,爛如錦綉。」(《蘇軾詩集》,頁1178)以石延年事鋪寫為六句,顯見蘇軾善以典故敷陳的技巧。
2. 四句一典:〈破琴詩,並敘〉:「陋矣房次律,因循墮流俗。懸知董庭蘭,不識無弦曲。」(《蘇軾詩集》,頁1769)房次律即唐代房管,典出《舊唐書‧房管傳》:「此時管為宰相,略無匪懈之意。但與庶子劉秩、諫議李揖、何忌等高談虛論,說釋氏因果、老子虛無而已。此外,則聽董庭蘭彈琴,大招集琴客筵宴,朝官往往因庭蘭以見管,自是亦大招納貨賄,奸贓頗甚。顏真卿時為大夫,彈何忌不孝,管既黨何忌,遽托以酒醉入朝,貶為西平郡司馬。憲司又奏彈董庭蘭招納貨賄,管入朝自訴,上叱出之,因歸私第,不敢關預人事。諫議大夫張鎬上疏,言管大臣,門客受贓,不宜見累。二年五月,貶為太子少師,仍以鎬代管為宰相。」(《新校本舊唐書》,頁3322)蘇軾這首〈破琴詩〉藉房管事諷刺劉摯、賈易、朱光庭等人之作為,劉摯最後也如同房管一樣獲罪被貶。
3. 二句一典:〈次韻劉景文見寄〉:「莫因老驥思千里,醉後哀歌缺唾壺。」(《蘇軾詩集》,頁1797)典出《晉書‧王敦傳》:「每酒後輒詠魏武帝樂府歌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為節,壺邊盡缺。」(《新校本晉書》,頁2557)
(三) 一句用多典
蘇軾常將二個以上的典故融入一個詩句里,而彼此又有詩意上的關連性,例如:
1. 一句二典:〈次韻景仁留別〉:「倒屣發一握」(《蘇軾詩集》,頁721)「倒屣」典出《三國志‧魏書‧王粲》:「獻帝西遷,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新校本三國志》,頁597)「發一握」典出《史記˙魯世家》,周公戒其子伯禽曰:「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新校本史記》,頁1518)。
2. 一句三典:〈張安道樂全堂〉:「步兵飲酒中散琴」(《蘇軾詩集》,頁642)「步兵飲酒」,步兵指阮籍,典出《晉書‧阮籍傳》:「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籍聞步兵廚營人善釀,有貯酒三百斛,乃求為步兵校尉。」(《新校本晉書》,頁1360)、「中散琴」,中散即嵇康,典出嵇康〈與山濤絕交書〉:「今但願守陋巷,教養子孫,時與親舊疏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願畢矣。」(《昭明文選》,頁1929)以及庾信〈詠懷〉詩:「步兵未飲酒,中散未彈琴。」一句詩共計引用二個事典,一個語典。
二、 用典含義
(一) 直用其義
直用其義應是使用典故最簡單的技巧,例如:〈臨安三絕:錦溪〉:「楚人休笑沐猴冠」(《蘇軾詩集》,頁490)引用《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見秦宮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綉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說者。」(《新校本史記》,頁315)
(二) 多典多轉折
蘇軾使用典故被認為「不易讀」,是因為蘇軾時常將二個以上的典故融合在一個句子里,取用的詞義又經過轉折,舉例如下:〈和董傳留別〉:「麤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蘇軾詩集》,頁221)蘇軾這首詩寫於從鳳翔回到長安時,蘇軾在鳳翔時,董傳曾與之相從,有詩名於當時。文獻對董傳的記載很少,從這首詩看來,董傳當時應是貧困的。詩中「囊空不辦尋春馬」句引用孟郊《登科後》詩:「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盪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及《南史‧虞玩之傳》:「玩之為少府,猶躡屐造席。高帝取屐親視之,訛黑斜銳,瓚斷以芒接之。問曰:『卿此屐已幾載?』玩之曰:『初釋褐拜征北行佐買之,著已三十年,貧士竟不辦易。』」(《新校本南史》,頁1178)引用孟郊詩而不直接引用其詩語,而引用其「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之詩意,但轉化為「尋春馬」;引用虞玩之因貧困而舊屐著三十年不辦易的事典,而轉化為「囊空不辦」,引用二個典故融合為一句,語多轉折。
(三) 出處相同,取義不同:
蘇軾有時引用同一個典故在不同詩作中,但因心境不同,所要表達的詩意不同,所以同一個典故,會因前後文不同,使典故取義也因而不同,例如〈別黃州〉:「病瘡老馬不任鞿,猶向君王得敝幃。」(《蘇軾詩集》,頁1201)與〈和陶詠三良〉:「我豈犬馬哉,從君求蓋帷。」(《蘇軾詩集》,頁2184)同樣引用《禮記‧檀弓下》;「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貢埋之。曰:『吾聞之也,敝帷不棄,為埋馬也;敝蓋不棄,為埋狗也。』丘也貧,無蓋,於其封也,亦予之席,毋使其首陷焉。路馬死,埋之以帷。」的典故,蘇軾因烏台詩案於神宗元豐二年被貶黃州,元豐七年獲赦離開黃州時,寫下〈別黃州〉詩,以「病瘡老馬」自居,因獲赦而有「猶向君王得敝幃」的感激,但是後來屢為讒言所害,一再遭貶,謫居惠州時寫〈和陶詠三良〉:「我豈犬馬哉,從君求蓋帷。」心境已從感激轉為悲憤,同一個典故,側重之詞義不同。
(四) 詞彙相同,出處不同,詞義不同:
蘇軾詩典故難解,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蘇軾詩使用典故,有詞彙相同,出處不同,詞義不同的情形,如〈於潛僧綠筠軒〉:「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蘇軾詩集》,頁448)〈夜直秘閣呈王敏甫〉:「共誰交臂論今古,只有閑心對此君。」(《蘇軾詩集》,頁225)二詩均有「此君」詞,「此君」在詩詞里通常指「竹子」,典出《晉書‧王徽之傳》:「徽之字子猷。……嘗寄居空宅中,便令種竹。或問其故,徽之但嘯詠,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邪!』」(《新校本晉書》,頁2103)蘇軾〈於潛僧綠筠軒〉的「此君」指竹子,殆無疑義,但是〈夜直秘閣呈王敏甫〉:「只有閑心對此君」句下有馮、翁二人的注,所注不同。馮應榴注曰:「『此君』用王子猷語。」(《蘇軾詩集》,頁225),但翁方綱引白居易〈效陶潛體詩十六首(並序)之六〉:「天秋無片雲,地靜無纖塵。團團新晴月,林外生白輪。憶昨陰霖天,連連三四旬。賴逢家醞釀熟,不覺過朝昏。私言雨霽後,可以罷余尊。及對新月色,不醉亦愁人。床頭殘酒榼,欲盡味彌淳。攜置南檐下,舉酌自殷勤。清光入杯杓,白露生衣巾。乃知陰與晴,安可無此君。我有樂府詩,成來人未聞。今宵醉有興,狂詠驚四鄰。獨賞猶復爾,何況有交親。」認為此處的「此君」指的是酒,二人批註不同。唐宋詩寫「此君」雖然多數是指竹子,但除了唐代白居易用以指酒,宋代秦觀〈送張和叔兼簡魯直〉:「未試霹靂手,低回從此君。……豈無一樽酒,誰與通殷勤。」陸游〈拄杖歌〉:「禪房按膝秋聽雨,野店敲門暮賒酒。……老矣更踏千山雲,何可一日無此君?」也都用以指酒。檢視蘇軾詩,有六首詩用「此君」,五首指的是「竹」,只有這一首指的是「酒」。這一首詩之前一句「共誰交臂論今古」典出《九州春秋》:「韓遂、樊稠交臂相加,共語良久。」整首詩雖未言及酒,也未言及竹,但想來蘇軾夜直秘閣,作詩呈好友,與好友交臂論今古,對的應是酒不是竹,翁方綱的批註是對的,而馮應榴的批註是錯的。
蘇軾使用典故被認為「不易讀」,是因為蘇軾時常將二個以上的典故融合在一個句子里,取用的詞義又經過轉折,舉例如下:〈和董傳留別〉:「麤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蘇軾詩集》,頁221)蘇軾這首詩寫於從鳳翔回到長安時,蘇軾在鳳翔時,董傳曾與之相從,有詩名於當時。文獻對董傳的記載很少,從這首詩看來,董傳當時應是貧困的。詩中「囊空不辦尋春馬」句引用孟郊《登科後》詩:「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盪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及《南史‧虞玩之傳》:「玩之為少府,猶躡屐造席。高帝取屐親視之,訛黑斜銳,瓚斷以芒接之。問曰:『卿此屐已幾載?』玩之曰:『初釋褐拜征北行佐買之,著已三十年,貧士竟不辦易。』」(《新校本南史》,頁1178)引用孟郊詩而不直接引用其詩語,而引用其「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之詩意,但轉化為「尋春馬」;引用虞玩之因貧困而舊屐著三十年不辦易的事典,而轉化為「囊空不辦」,引用二個典故融合為一句,語多轉折。
⑤ 請問「最是書香能致遠」的出處
蘇東坡的一句千古名言:「腹有詩書氣自華.」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
⑥ 蘇軾《與董傳留別》詳細解析。
《和董傳留別》
蘇軾
粗繒大布裹生涯,
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
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
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誇世俗,
詔黃新濕字如鴉。
《和董傳留別》是蘇軾寫給朋友董傳的一首留別詩,作於蘇軾從鳳翔回到長安時。蘇軾在鳳翔,董傳曾與蘇軾相從。董傳當時生活貧困,衣衫樸素,但他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平凡的衣著掩蓋不住他樂觀向上的精神風骨。
蘇軾的這首《和董傳留別》可能不為普通讀者所熟知,而其中的「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句卻廣為傳誦,原因就在於它經典地闡述了讀書與人的修養的關系。中國的讀書人向來把讀書視為積累知識、增長學問的有效途徑。讀書的作用不僅在於佔有知識,還在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讀書,日積月累就會使人脫離低級趣味,養成高雅、脫俗的氣質。清代學者梁章鉅說:「人無書氣,即為粗俗氣,市井氣,而不可列於士大夫之林。」事實證明,讀書與不讀書,讀書多與讀書少的人,所表現出的內在氣質與素質是絕不相同的。「腹有詩書」指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氣」可以理解為「氣質」或「精神風貌」。全句的重心在「自」上面,它強調了華美的氣質是飽讀詩書的必然結果。
就蘇軾送別的這位朋友董傳而言,「氣」不應簡單地指讀書所帶給人的儒雅之氣,更指古代讀書人所推崇的在面對人生的失意和困窘時的樂觀豁達的態度。孔子的弟子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而能「不改其樂」。王勃在人生落魄時高唱「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董傳身處貧窮,卻始終保持著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追求著自己的人生目標,這可以從「囊空不辦尋春馬」一句看出。顯然,蘇軾對董傳的人生態度還是非常欣賞的。在臨別時送給朋友這一句,既是贊美,也是安慰。
「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句,闡明了讀書與高雅氣質的必然聯系,凝練概括,深得讀者喜愛。今天人們引用它來說明讀書求知可以培養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氣質。也用來贊美別人學問淵博、氣度不凡。
⑦ 夜無明月花獨舞,腹有詩書氣自華。 這句話出自哪裡,是什麼意思
關於「腹有詩書氣自華」,整理出以下三個來源:
其一:
陶淵明
智者樂山山如畫,
仁者樂水水無涯。
從從容容一杯酒,
平平淡淡一杯茶。
細雨朦朧小石橋,
春風盪漾小竹筏。
夜無明月花獨舞,
腹有詩書氣自華。
題目已經無處考證
其二:
蘇軾《和董傳留別》
粗繒大布裹生涯,
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
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
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誇世俗,
詔黃新濕字如鴉。
【注釋簡析】
麤繒:粗絲綁發,粗布披身。
裹:經歷。
生涯:人生的境遇過程。
腹有:胸有,比喻學於成。
氣:表於外的精神氣色。
華:豐盈而實美。
老儒:博學而年長的學者。如:博學老儒。
瓠業:詩經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據詩序:瓠葉,大夫刺幽王也。或以為燕飲之詩。首章二句為:幡幡瓠葉,采之亨之。
舉子:被舉應試的士子。
槐花: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 的乾燥花及花蕾。夏季花開放或花蕾形成時採收,及時乾燥,除去枝、梗及雜質。前者習稱「槐花」,後者習稱「槐米」。
囊空不辦:引用《南史‧虞玩之傳》「玩之為少府,猶躡屐造席。高帝取屐親視之,訛黑斜銳,瓚斷以芒接之。問曰:『卿此屐已幾載?』玩之曰:『初釋褐拜征北行佐買之,著已三十年,貧士竟不辦易。』引用孟郊詩而不直接引用其詩語,而引用其「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之詩意,但轉化為「尋春馬」;引用虞玩之因貧困而舊屐著三十年不辦易的事典,而轉化為「囊空不辦」,引用二個典故融合為一句,語多轉折。
囊空:口袋裡空空的,比喻沒有錢。
尋春馬:引用孟郊《登科後》詩:「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盪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擇婿車:此指官賈家之千金美女。官賈富家之千女所座之馬車,遊街以示擇佳婿,古有擇婿樓。
世俗:社會上流傳的風俗習慣。
其三:
據傳,「腹有詩書」的典故出自一生喜愛讀書,才華橫溢,被尊為「醫中之聖」的李時珍。在李時珍的家鄉,有一位庸醫,不學無術,但喜歡假裝斯文,購買了許多醫書,以此來炫耀自己。有一年,梅雨季節剛過,庸醫命家人將藏書搬到院子里曬。各種古典醫書攤開滿滿一院子,他自己洋洋自得,在院子里踱著方步。
這事正巧被李時珍看見,他一時興起,便解開衣襟,躺在曬書架子旁邊,袒胸露腹,也曬起「書」來。庸醫一見,莫名其妙,驚問道:「您這是做什麼?」「我也在曬書呀」,李時珍答道。庸醫問:「先生的書在哪裡呢?」李時珍拍拍自己的肚皮,笑著說:「我的書都裝在肚子里。」
以上典故顯然是在譏諷挖苦庸醫的不學無術、賣弄斯文。評價一個人的知識,不在於書架上擺有多少書,而在於腹內裝有多少書。也就是說,要看這個人是不是真正喜歡讀書學習,是不是真有學問
⑧ 粗繒大布裹生涯, 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 強隨舉子踏槐花。什麼意思
意思是:生活當中身上包裹著粗衣劣布,胸中有學問氣質自然光彩奪人。
不喜歡陪伴著老儒一塊清談過「烹瓠葉」那樣的苦日子,決定隨從舉子們參加科舉考試。
原文出自蘇軾的:
和董傳留別
【作者】蘇軾【朝代】宋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譯文
生活當中身上包裹著粗衣劣布,胸中有學問氣質自然光彩奪人。
不喜歡陪伴著老儒一塊清談過「烹瓠葉」那樣的苦日子,決定隨從舉子們參加科舉考試。
口袋裡沒有錢不置辦那「看花」的馬,但會看取令人眼花繚亂的「擇婿車」。
考試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們誇耀,詔書上如鴉的黑字新寫著俺的名字。
(8)尋春馬典故擴展閱讀:
和董傳留別賞析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兩句寫董傳粗絲綁發,粗布披身。「裹生涯」詞語搭配新穎巧妙。本應是「生涯裹麤繒大布」,但詞序一顛倒變成「麤繒大布裹生涯」,就有了畫面感,而且表示這種生活已是常態。這兩句詩贊揚董傳雖然貧窮,但勤於讀書,因此精神氣質非同常人。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這兩句是說董傳的志向,不甘心過貧苦的日子,希望通過科舉出人頭地。老儒是指年老的學人。「烹瓠葉」是用典。
《詩經·小雅·瓠葉》,首章二句為「幡幡瓠葉,采之亨之」。瓠葉味苦,詩中以瓠葉言其宴席上菜餚的粗陋和簡約,但主人並沒有以其微薄而廢禮,而是情真意摯地「采之亨之」(「亨」同「烹」)。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尋春馬」是暗用孟郊《登科後》的典故。這里蘇軾是說董傳即便登科也沒錢置辦馬匹,像孟郊那樣「一日看盡長安花」。「擇婿車」是用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紀》所載唐進士放榜日公卿家傾城選取佳婿,「鈿車珠鞍,櫛比而至」的典故。
蘇軾的意思是說,董傳雖不能像孟郊那樣騎馬看花,但卻有機會被那「選婿車」包圍,讓自己眼花繚亂。這兩句詩是蘇軾鼓勵董傳的話,有錢沒錢不是問題,考中才是硬道理,那時什麼都會有。
「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這兩句詩是承接上兩句,繼續對董傳給予鼓勵,希冀董傳能夠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題名,揚眉吐氣,以誇世俗。蘇軾寫到這里,似乎完全忘記了此詩開頭的「腹有詩書氣自華」,剩下的就只有對一個不得意書生的一點祝福了。
⑨ 求教一首詩的作者!
這首詩不是陶淵明寫的。
陶淵明那個時代還沒有出現這種格式的詩。
從從容專容一杯酒,
平平淡屬淡一杯茶。 同一個位置兩個「一杯」
細雨朦朧小石橋,
春風盪漾小竹筏。 同一個位置兩個「小」
根據以上可以判斷,作者是一個根本不懂詩詞格律的人。是當代年輕人的作品。假冒陶淵明的名義發布的。
⑩ 板橋尋春之夢是什麼典故
1、巧罵豪紳
有一次,一個豪紳求鄭板橋題寫一個門匾。那個豪紳平日里巴結官府,干盡了很多壞事。鄭板橋決定要捉弄他一下,便寫了」雅聞起敬「四個字。
油漆門匾時,鄭板橋叮囑漆匠對」雅、起、敬「三個字只漆左半邊,對」聞「字只漆」門『字。
過了一段時間,豪紳樓前門匾上的字沒上漆的部分模糊不清了,而上漆的部位越發清晰。遠遠一看,原來的「雅聞起敬」竟成了「牙門走苟」(「衙門走狗」的諧音)。
2、餘桃口齒
鄭板橋在《板橋自敘》曾寫道:「酷嗜山水。又好色,尤多餘桃口齒,及椒風弄兒之戲。然自知老且丑,此輩利吾金幣來耳。有一言干與外政,即叱去之,未嘗為所迷惑」。
餘桃口齒,椒風弄兒,都是好男風的典故。大意說是自己尤其喜好男色,但是因為老丑,常常是因為金錢而接近他。只是他卻不許男妓干擾他外政,否則就驅逐出去。並沒有因男色而耽誤縣治。
曾主張改刑律中的笞臀為笞背。身為縣令,一次不得不對一犯賭美男施以杖責,竟至於差點當堂落淚。
3、板橋姻緣
鄭板橋文采蓋世,可惜早期窮途潦倒,一日走到一家人門前,驚覺門前的對聯是自己的詩作,鄭生向戶主饒夫人問個究竟,饒夫人說自己女兒極愛鄭板橋的作品,鄭生忙道自己正是鄭板橋。
饒夫人馬上把女兒五娘叫出來,並且把她許配給鄭板橋,鄭板橋後來高中進士,大小登科一道兒至,夫婦二人也恩愛一生。
5、好吃狗肉
板橋定潤格,規定凡求其書畫者,應先付定金,並作潤例,頗為風趣。當時,許多豪門巨紳,廳堂點綴,常以得到板橋書畫為榮。
但板橋不慕名利,不畏權勢,生平最不喜為那些官宦劣紳們作書畫,這在他老人家的潤格里是不便聲明的。
有一次,一幫豪紳為得其書畫,運用計謀,設下陷阱。他們了解到板橋愛吃狗肉,就在他偕友外出交遊的必經之路上,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鍋香噴噴的狗肉,待板橋經過時。
主人「笑臉相迎,並以狗肉好酒相待。」板橋不疑,開懷暢飲,連贊酒美餚不止。飯罷,主人端出文房四寶,言請大人留聯以作紀念。
板橋深覺今有口福,便立刻應諾,隨即起身提筆,並詢問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書畢,盡興而歸。
後來,在一次宴席上,他偶然發現自己的書畫作品掛在那裡,方知自己受騙,十分後悔,自己嘴饞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