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類謎語
童話,謎語,諾言,古詩,寓言中「諾言」不同類。
童話、謎語、古詩、寓言,都是一種文學文體。
【詞語】: 諾言
【拼音】: nuòyán
【解釋】: 應允別人的話。
諺語名言
1敏而好學,抄不恥下問——孔子
2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3活到老,學到老,還有三分沒學到。
4活到老,學到老,一生一世學不了
四大名著歇後語名言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當皇帝——軟弱無能
關公開鳳眼——要殺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戲貂蟬——死在花下
關羽賣肉——沒人敢來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謎語名言
龍(打一成語)。充耳不聞
一(打一成語)。接二連三
乖(打一成語)。乘人不備
亞(打一成語)。有口難言
主(打一成語)。一往無前
呀(打一成語)。唇齒相依
判(打一成語)。一刀兩斷
者(打一成語。有目共睹
泵(打一成語)。水落石出
擾(打一成語)。半推半就
黯(打一成語)。有聲有色
❸ 童話 謎語 古詩 諾言 寓言 找不同類
童話 謎語 古詩 諾言 寓言 找不同類
回復:應該是諾言.其餘的都是一種有關文學的.
❹ 求關於快樂的謎語、寓言、笑話、古詩
關於快樂的謎語:大家都笑你(打一城市名)。謎底:齊齊哈爾。回
關於快樂的寓言:蜀答國滅亡後,國君劉禪被司馬昭擄走。大家都很悲傷,劉禪卻跟沒事人一樣,天天歡樂嬉笑。有一天司馬昭問劉禪:「你想不想念蜀國?」劉禪說:「這里這么好玩,我想念蜀國做什麼?」這個由衷的回答讓司馬昭對他放了心。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沒心沒肺的人是最快樂的,也是最安全的。
關於快樂的笑話:從前有個人生了個兒子,給他取名叫高興。後來兒子不小心掉到河裡淹死了,這個人就坐在河邊哭:「嗚嗚嗚,高興死了!」
關於快樂的古詩: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過年了,當然快樂)
❺ 謎語大全及答案
紅娘子,上復高樓。心裡疼,眼淚流制。 (打一日常用品) 蠟燭
一棵麻,多枝丫。雨一淋,就開花。(打一日常用品) 雨傘
小小狗,手裡走。走一走,咬一口。(打一日常用品) 剪刀
一隻罐,兩個口。只裝火,不裝酒。(打一日常用品) 燈籠
左手五個,右手五個。拿去十個,還剩十個。(打一日常用品) 手套
❻ 關於寓言故事的成語
1、狐假虎威
戰國時代,當楚國最強盛的時候,楚宣王曾經問了當時北方各國,都懼怕他的手下大將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問朝中大臣,這究竟是為什麼。
當時,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敘述了下面這段故事:「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一隻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當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時。
忽然看到前面有隻狐狸正在散步。它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便一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准備把那隻狐狸吃進肚子里的時候。
狡猾的狐狸突然說話了:『哼!你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經命令我為王中之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帝極嚴厲的制裁與懲罰。』
老虎聽了狐狸的話,半信半疑,可是,當它斜過頭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鎮定的樣子,心裡不覺一驚。原先那股囂張的氣焰和盛氣凌人的態勢,竟不知何時已經消失了大半。
雖然如此,它心中仍然在想:我因為是百獸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獸見了我都會害怕。而它,竟然是奉天帝之命來統治我們的!這時,狐狸見老虎遲疑著不敢吃它。
知道它對自己的那一番說詞已經有幾分相信了,於是便更加神氣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後指著老虎的鼻子說:『怎麼,難道你不相信我說的話嗎?那麼你現在就跟我來。
走在我後面,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嚇的魂不附體,抱頭鼠竄。』老虎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照著去做了。於是,狐狸就大模大樣的在前面開路,而老虎則小心翼翼的在後面跟著。
它們沒走多久,就隱約看見森林的深處,有許多小動物正在那兒爭相覓食,但是當它們發現走在狐狸後面的老虎時,不禁大驚失色,四散狂奔。這時,狐狸很得意的掉過頭去看看老虎。
老虎目睹這種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驚膽戰,但它並不知道野獸怕的是自己,而以為他們真是怕狐狸呢!狡狐之計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勢完全是因為假借老虎。
才能憑著一時有利的形勢去威脅群獸而那可憐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還不自知呢!因此,北方人民 之所以畏懼昭奚恤,完全是因為 大王的兵權掌握在他的手裡,那也就是說。
他們畏懼的其實是大王的權勢呀!」從上面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凡是藉著權威的勢力欺壓別人,或藉著職務上的權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來形容。
2、拋磚引玉
唐朝有一位詩人,名叫趙嘏,詩才很高,他的「長笛一聲人倚樓」的詩句,曾得到詩人杜牧的贊賞,因此人們稱他為「趙倚樓」。當時還有一位詩人,名叫常建。
他的詩寫得也不錯,但是他自己並不滿意,而對於趙嘏的詩,卻非常佩服。有一次,趙嘏到蘇州去游覽。常建正好在蘇州,他高興地說:「這是個好機會,一定要設法讓趙嘏留下幾句好詩來!」
但是用什麼方法呢?他想:靈岩寺是蘇州的一大名勝,趙嘏既到蘇州,必然要去靈岩寺,如果預先在寺中寫下一句半首,說不定會引起趙嘏的詩興。
於是,常建就在靈岩寺的牆上寫了兩句詩。趙嘏果然來到靈岩寺游覽,看到牆上的詩只有兩句,便提筆在後面添了兩句,成了完整的一首。
常建的計策成功了,他用自己不太高明的兩句詩。換來了趙嘏續成的精彩的整首詩!有人說,常建的這個方法,真可謂「拋磚引玉」了。
3、拔苗助長
田野里,大片大片的莊稼沐浴著陽光雨露,茁壯成長,一派勃勃生機。也許你看不出莊稼每天都在長,但它卻是實實在在地長高了起來。
有一個宋國人靠種莊稼為生,天天都必須到地里去勞動。太陽當空的時候,沒個遮攔,宋國人頭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渾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濕,但他卻不得不頂著烈日躬著身子插秧。
下大雨的時候,也沒有地方可躲避,宋國人只好冒著雨在田間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頭來,和著汗一起往下淌。就這樣日復一日,每當勞動了一天,宋國人回到家以後。
便累得一動也不想動,連話也懶得說一句。宋國人覺得真是辛苦極了。更令他心煩的是,他天天扛著鋤頭去田裡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莊稼,似乎一點也沒有長高,真讓人著急。
這一天,宋國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著大得好像沒有邊的莊稼地,不禁一陣焦急又湧上心頭。他自言自語地說:「莊稼呀,你們知道我每天種地有多辛苦嗎?
為什麼你們一點都不體諒我,快快長高呢?快長高、快長高……」他一邊念叨,一邊順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線頭,線頭沒拔斷,卻出來了一大截。宋國人望著線頭出神。
突然,他的腦子里蹦出一個主意:「對呀,我原來怎麼沒想到,就這么辦!」宋國人頓時來勁了,一躍而起開始忙碌……太陽落山了,宋國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飯菜,坐在桌邊等他回來。
「以往這時候早該回來了,會不會出了什麼事?」她擔心地想。忽然門「吱呀」一聲開了,宋國人滿頭大汗地回來了。他一進門就興奮地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
我把每一根莊稼都拔出來了一些,它們一下子就長高了這么多……」他邊說邊比劃著。「什麼?你……」宋國人的妻子大吃一驚。
她連話也顧不上說完,就趕緊提了盞燈籠深一腳淺一腳地跑到田裡去。可是已經晚了,莊稼已經全都枯死了。
4、亡羊補牢
戰國時期,楚國的楚襄王即位後,重用奸臣,政治腐敗,國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庄辛,看到這樣情況非常著急,總想好好勸勸他,但是楚襄王只顧享樂。
根本聽不進別人說的話。有一天,庄辛實在忍不住了。對楚襄王說:「你在宮里和一些人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國家遲早有一天會滅亡啊!」
楚襄王聽了大怒,罵道:「你老糊塗了吧,竟敢這樣詛咒楚國,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
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麼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就這樣,庄辛見楚襄王不納忠言,只好躲到了趙國。庄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攻打楚國,楚國幾乎沒有什麼抵擋就讓秦國攻陷了楚國的都城郢城。
楚襄王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到城陽城(今河南信陽市一帶)。到這時,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覺得庄辛的話不錯,於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請回來。
說:「過去因為我沒聽你的話,所以才會弄到這種地步,現在,你看還有辦法挽救嗎?」庄辛說:「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嗎?」楚襄王說:「我現在太後悔了,不知道現在還遲不遲?」
庄辛說:「那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於是,庄辛就講道:從前,有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隻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鑽進來,把羊叼走了一隻。
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麼?」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隻。
原來,狼又從窟窿中鑽進來,叼走了一隻羊。他很後悔自己沒有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鑽進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聽到這個故事就明白了庄辛的意思,於是他接著對庄辛說:「庄愛卿,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於是,庄辛給楚襄王分析了當時的形勢。
認為楚國都城雖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來,改正過錯,秦國是滅不了楚國的。楚襄王聽了,便遵照庄辛的話去做,果真度過了危機,振興了楚國。
5、畫蛇添足
古代楚國有個貴族,祭過祖宗以後,把一壺祭酒賞給前來幫忙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都來喝則不夠,一個人喝則有餘。讓咱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
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 有一個人最先把蛇畫好了。他端起酒壺正要喝,卻得意洋洋地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繼續畫蛇,說:「我能夠再給它添上幾只腳呢!」
可是沒等他把腳畫完,另一個人已把蛇畫成了。那人把壺搶過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麼能給它添腳呢!」說罷,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個給蛇添腳的人終於失掉了到嘴的那壺酒。
❼ 10個寓言故事的成語
鷸蚌相爭、井底之蛙、畫蛇添足、指鹿為馬、掩耳盜鈴、班門弄斧、刻舟求劍、守株待兔、揠苗助長、南轅北轍。
1、 鷸蚌相爭
【解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出自】:清·湘靈子《軒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秦?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雲陣。」
【譯文】:波翻血海全球憐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大的秦國?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雲陣。
記載辯士蘇代借用民間流傳的寓言故事來說明趙燕相持會給兩國都帶來禍害,從而阻止了趙國攻打燕國。它告訴人們:在各種紛亂復雜的矛盾斗爭中,如果對立的雙方爭持不下,結果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2、井底之蛙
【解釋】: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出自】:莊子·戰國《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譯文】:井中的青蛙不可能同它談論大海的事,因為受到居住地方的局限。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見井口很小的一片天。後來人們用井底之蛙的故事來比喻眼界狹小,目光短淺的人。
3、畫蛇添足
【解釋】: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出自】:《戰國策·齊策二》:「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譯文】:蛇本來沒有腳,你怎麼能給他足夠?
楚國有個搞祭祀活動的人,祭祀完了以後,拿出一壺酒賞給門人們喝。門客們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都來喝則不足夠,一個人喝則有剩餘。我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先畫好的人就喝這壺酒。"
有一個人先把蛇畫好了,他拿起酒壺正要喝,卻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繼續畫蛇,說:"我能夠給它畫腳。"沒等他畫完,另一個人已把蛇畫成了,把壺搶過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麼能給它畫腳呢!"然後他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為蛇畫腳的人,最終失去了酒。
4、指鹿為馬
【解釋】: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司馬遷·漢《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譯文】:趙高想作亂,怕群臣不聽,於是先進行試驗,拿只鹿獻給秦二世,說:馬啊。二世笑著說:你錯了吧?對鹿為馬。問身邊的人,旁邊的人沉默,有人說是馬為了迎合趙高。
趙高想要叛亂(篡奪秦朝的政權),恐怕各位大臣不聽從他,就先設下圈套設法試探。於是帶來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一匹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您把鹿說成是馬。"問身邊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
有的故意迎合趙高說是馬,有的說是鹿,趙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傷(或陷害)那些說是鹿的人。以後,大臣們都畏懼趙高。
5、掩耳盜鈴
【解釋】: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出自】:《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譯文】:百姓想得到鍾的,想要背著它逃跑,那鍾大不到背不動。以椎詆毀他,鍾是一樣的聲音。怕別人聽見他而剝奪自己的,突然捂著自己的耳朵。
范氏滅亡了,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鍾。想要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鍾太大了,背不動;於是用槌子把鍾砸碎,剛一砸,鍾鍠鍠的響聲很大。他生怕別人聽到鍾聲,來把鍾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緊緊捂住。他以為捂住自己的耳朵別人就聽不到了,這就太荒謬了。
6、班門弄斧
【解釋】: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
【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於班、郢之門,斯強顏耳。」
【譯文】:拿著斧子到班、郢之門,這個厚臉皮了。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
7、刻舟求劍
【解釋】: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出自】:《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上掉到水裡,就契那船說:這寶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從他所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的。船已經走了,而劍不走,這樣尋找寶劍,這不是糊塗嗎?
刻個記號便於打撈寶劍,原本並無錯,可是把記號刻在了移動的船上,那豈不等於沒有記號嗎?這個故事對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規、看不到事物發展變化的人是一個絕妙的諷刺。故事告訴我們辦事不能只憑主觀願望,不能想當然,要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而靈活處理。
8、守株待兔
【解釋】: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出自】:韓非子·戰國《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譯文】: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跡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
9、揠苗助長
【解釋】: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出自】:孟子·戰國《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譯文】:宋國有個人嫌他種的禾苗老是長不高,於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們一株一株地拔高,茫茫然回家,對他家裡人說:『今天病了,不過,我總算讓禾苗一下子就長高了。』他的兒子急忙跑去看的,禾苗已全部於死了。
有個擔憂他的禾苗長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國人,一天下來十分疲勞但很滿足,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後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況),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為禾苗長大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就像這個拔苗助長的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
10、南轅北轍
【解釋】: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自】:劉向·漢《戰國策·魏策四》:「猶至楚而北行也。」
【譯文】: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走。
魏王想攻打趙國,季梁勸他說:我在大路上遇到一個趕著車向北走的人,告訴我說:我要去楚國。我問他:你要去楚國,為什麼要向北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您的馬雖然好,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
他又說:我的路費很充足。我說:你的路費雖然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又說:給我駕車的人本領很高。他不知道方向錯了,趕路的條件越好,離楚國的距離就會越遠。
現在大王動不動就想稱霸諸侯,辦什麼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國家強大,軍隊精銳,而去攻打邯鄲,想擴展地盤抬高聲威,豈不知您這樣的行動越多,距離統一天下為王的目標就越遠,這正像要去楚國卻向北走的行為一樣啊!
❽ 寓言故事,猜謎語 ,笑話可以叫什麼名字
今天一大早洗完臉出去陽台拿毛巾擦臉,結果拿到了一條紅艷艷的。。。。。內褲,這不是我的錯,是樓上的被風吹下來的,華麗麗地掛在我的毛巾上面。還被舍友看到了,用奇怪的眼神看了一個早上。我也是醉了。。。。
❾ 童話、古詩、寓言、諾言、謎語不回一類的詞語是那一個
諾言不是一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