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長安典故

長安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14 04:53:27

Ⅰ 舉目見日,不見長安的典故是否有什麼深意

長安是西安的古稱,是歷史上第一座被稱為「京」的都城,也是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城市[1-2]。周文王時就定都於此,築設豐京,武王即位後再建鎬京,合稱豐鎬,西安簡稱「鎬」(hào)即源於此。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長安縣,在渭河南岸、阿房宮北側、秦興樂宮的基礎上興建長樂宮,高祖七年(前200年)營建未央宮,同年國都由櫟陽遷移至此,因地處長安鄉,故名長安城,取意「長治久安」。

舉目見日,不見長安的含義是抬頭看見太陽,卻看不見長安。出自晉明帝。

晉明帝才幾歲的時候,一次,坐在元帝膝上。當時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起洛陽的情況,不覺傷心流淚。明帝問父親什麼事引得他哭泣,元帝就把西晉滅亡、王室東渡的故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他。於是問明帝:「你看長安和太陽相比,哪個遠?」明帝回答說:「太陽遠。沒聽說過有人從太陽那邊來,顯然可知。」元帝對他的回答感到驚奇。第二天,召集群臣宴飲,就把明帝這個意思告訴大家,並且再重問他一遍,不料明帝卻回答說:「太陽近。」元帝驚愕失色,問他:「你為什麼和昨天說的不一樣呢?」明帝回答說:「現在抬起頭就能看見太陽,可是看不見長安

Ⅱ 長安亂的典故是什麼

貌似這個是沒有典故的……

Ⅲ 正西風落葉下長安是典故嗎

正西風落葉下,長安是一個古代的一個典故,而且當時講的長安就是北京城

Ⅳ 有關古代長安的歷史故事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楊貴妃「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李世民大唐盛世。。。好多哦

Ⅳ 長安的來歷

「長安城」,在西周時稱為「灃鎬」。「灃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灃京和鎬京的合稱。「灃鎬」所在地區稱為「宗周」。秦時稱「內史」,至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西漢高祖5年(前202年),置長安縣,在長安縣屬地修築新城立名」長安城",意即「長治久安」,改長安城所在地區為「京兆」,意為「京畿之地」。
絲綢之路開通後,「長安」成為東方文明的中心。史稱「西有羅馬,東有長安」,隋時,隋文帝在「大興縣」營建新都(長安縣東),命名為「大興城」。唐朝時,以中軸線重新劃分長安縣與大興縣,並更名「大興縣"為萬年縣,取意「萬年長安」,重新恢復「長安」之名。元代,「長安」喪失首都地位,「長安城」所在地「京兆府」易名為「奉元路」。明朝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由此而來。但「長安城」仍稱「長安」,歸長安縣管轄,「長安」之名並未廢除,一直保存至近代將「長安城」剝離「長安縣」獨立設立「西安市」為止,「長安」之名廢止。
「西安市」:灃京(周)-鎬京(周)-咸陽(秦)-長安(漢)-常安(新)-常安(南北朝)-大興(隋)-長安(唐)-長安(後梁)-長安(後唐)-長安(宋)-奉元(元) -西安(明)-西安(清) -西安(中華民國)-西安市(中華人民共和國)
「西安」:宗周(周)-內史(秦)-京兆(漢)-京兆(新)-京兆(南北朝)-京兆(隋)-京兆(唐)-大安(後梁)-京兆(後唐)-京兆(宋)-奉元(元)-西安(明)-西安(中華民國)-西安(中華人民共和國)

Ⅵ 志在長安是一個成語還是一個典故

志在長安 不是成語也不是典故,是一個形容心志的詞語吧了。

Ⅶ 誰知道有關長安的故事傳說之類的關於地理的呀,關於鍾鼓樓的,盡量詳細,越多越好!!

1 折柳贈別與長安灞橋
漢人有「折柳贈別」的風俗: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李白有詞雲:「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古代長安灞橋兩岸,堤長十里,一步一柳,由長安東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別,折柳枝贈別親人,因「柳」與「留」諧音,以表示挽留之意。這種習俗最早起源於《詩經.小雅.採薇》里「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離別贈柳來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舍的心意。楊柳是春天的標志,在春天中搖曳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折柳贈別」就蘊含著「春常在」的祝願。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親人離別去鄉正如離枝的柳條,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發芽,好像柳枝之隨處可活。它是一種對友人的美好祝願。古人的詩詞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贈別之事。唐代權德輿詩:「新知折柳贈」,宋代姜白石詩:「別路恐無青柳枝」,明代郭登詩:「年年長自送行人,折盡邊城路旁柳。」清代陳維崧詞:「柳條今剩幾?待折贈。」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曲,也會觸動離緒。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其實,柳樹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徵意義,古人又賦予柳樹種種感情,於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
2 初建雁塔五層高 塔名來歷有故事
坐落在慈恩寺的大雁塔,現高約64米,總共有7層。塔到底是誰設計?原塔是否就是如此?

據介紹,玄奘西域取經歸來後,唐高宗為安置所取佛經,勒令在慈恩寺內興建「藏經塔」。玄奘原打算建造高90米的石塔,但因工程太大,建造頗有難度,唐高宗建議改建磚塔。玄奘隨即聽取了建議,建造了5層高約60米的寶塔,風格完全依照古印度建築。當時,年過半百的玄奘還參加施工,親自搬運土石。

但玄奘設計的佛塔,建成30年後不幸坍塌。當時在位的武則天和王公貴族集資,重新修建該塔,將5層佛塔變成了10層。五代時期的後唐王朝,對大雁塔進行了改建,塔高被降成了7層。明朝萬曆三十二年,大雁塔最後的大規模修建,對其進行了維修加固,在外表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層。這就是現在的7層閣樓式磚塔,通高64米多。

塔名來歷有故事

大雁塔為何稱作大雁塔,如今仍有多種傳說,最常被人提起的有三個。一是古印度迦藍佛曾「穿石山做塔五層,最下面一層作雁形,謂之雁塔」。玄奘最初設計建造的塔就採用了這種形制;二是佛教有大乘與小乘兩派,小乘佛教不忌葷腥。有一天小乘寺院和尚買不到肉,天空一群大雁飛過,和尚仰面語:「今日僧房無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薩一定不會忘記今天是什麼日子。」話音未落,一隻大雁折翅墜地,於是,全寺和尚大驚失色,領悟出這大雁分明是菩薩化身,他們在大雁墜地處建造石塔從此戒絕葷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稱雁塔。

三是當年玄奘取經途中曾困於沙漠,後來得到大雁引領,才找到水源,得以生還,建造這座佛塔是為報答菩薩化身指點迷津的大雁之恩。其實玄奘建成大雁塔後,從沒提過塔叫什麼名字,只說是慈恩寺西院的塔,或稱其為慈恩寺西院浮屠。但玄奘所建的塔是模仿曾見過的「亘娑塔」,「亘娑」譯成中文就是「大雁」,人們就把建成的塔叫大雁塔。武則天時重修佛塔後,便正式命名其為「大雁塔」,該塔名一直沿用至今。

大雁塔內藏舍利 進士及第留墨寶

玄奘成功取得真經,返回大唐故土的時候,除了帶回大量經書外,還帶有不少舍利、佛像。潛心翻譯佛經的同時,他擔心帶回的物品遭遇火災,這種情況下才建造了大雁塔。可在玄奘圓寂之後,大雁塔又有了其他的「用途」。

唐中宗神龍年間,進士張莒游慈恩寺,一時興起,將名字題在大雁塔下。此舉得文人紛紛效仿,尤其是新科進士更把雁塔題名視為莫大的榮耀。他們在曲江宴飲後,集體來到大雁塔下,推舉善書者將他們的姓名、籍貫和及第的時間用墨筆題在牆壁上,若有人日後做到了卿相,還要將姓名改為朱筆書寫。

在雁塔題名的人當中,最出名的要算是白居易了。他27歲一舉中第,寫下了「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盡管新科進士們詩興不減,但牆壁畢竟空間有限,不久白牆便成「花牆」。但這些題名現已看不到了,其原因據說是,唐武宗時的宰相不是進士出身,下令將題名全數除去。
————————————————————
3 寇準種香米 故叫香米園
四府街因明秦王四子得名

提起香米園的具體位置,80歲的譚大爺脫口而出:「就在蓮湖路西段南側,為何叫這個名字,我確
實不清楚。」不過譚大爺倒是分析,西安許多街道的名字,都是沿用古代的名稱,那時候給街道起名字,都和街道用途有關。說不定這是古代的糧倉,或者曾有許多賣米的店鋪。

其實,香米園這個名稱的來歷,不僅和北宋宰相有關,和香米也是有關系的。香米園東起灑金橋,西到北馬道巷,長712米、寬5米,北出香米園有東、北、西三條支巷。據元《類編長安志》記載,北宋宰相寇準的花園,曾位於香米園西段。因軒門上刻有「香墨園」,又傳寇準曾在此種植香米,後演變為「香米園」。清末曾用名「香苜蓿園」。1966年改為繁榮巷,1972年恢復為香米園。
—————————————————————
4 鍾樓「搬遷」的故事
歷史上,確有一段傳奇故事是有關鍾樓遷址的。明萬曆年間關中發生大地震,一位叫高承之的道士斷言,災禍是一巨鰲在地下作怪所致,於是知府將鍾樓遷到現址,鎮住妖孽作祟的穴口,西安才得以太平。「鍾號景雲鳴采鳳,樓雄川口鎖金鰲」,現如今鍾樓北面的這副楹聯就印證了這段傳說。但史實究竟是怎樣的呢?西安市鍾鼓樓保管所的工作人員揭開了謎底,鍾樓始建於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原址在西大街廣濟街迎祥觀,是城中心之所在。後因擴建西安城,隨著城中心的東移,鍾樓才於明萬曆十年(1582)遷建到了現在的地方。

——————————————————
5 西安老地名詳解
下馬陵街
位於和平門內西側,西至柏樹林南口。因街東口北側有漢名儒董仲舒祠亦名下馬陵而得名。唐人韋述兩京記曰『蛤蟆陵本董仲舒墓』。又曰『漢武帝至墓前下馬,故曰下馬陵』。究竟是蛤蟆陵雅化為下馬陵,還是下馬陵訛傳為蛤蟆陵,至今無定論。明正德年間由胭脂坡遷來在此建董子祠,人稱下馬陵。董仲舒為西漢著名學者,哲學家。武帝時獻舉賢良三策。此街中段曲折處可看出唐城和明城銜接處,明代由此向東擴建了西安城。

安居巷
位於東木頭市中段南側。南至三學街西口。明代設錢局於此,稱錢局巷,後演化為今名。現碑林門外銅獅就系這里所鑄,獅身附貼銅幣千餘枚。巷東故城河溝內解放前後尚有鑄造業者,後聯為東方紅鐵廠。

東倉門
位於東大街中段南側。據咸寧長安兩縣續志曰『敬祿倉在通化坊,俗稱為東倉』。敬祿倉是專為供給滿人貴族糧餉費用的實物倉庫。此街因在倉門前而得名。

索羅巷
位於東關南部,北起長樂坊,西至更新街。唐代位於興慶宮內,相傳以唐天寶年間興慶宮內有一娑羅樹園而得名。明代稱娑羅巷,清末改為今名。

景龍池
位於東關北部。北起長樂坊,南至索羅巷。唐時位於興慶宮中部偏北。唐景龍年間,這里為九王子府第,玄宗李隆基幼年居於此。當時地下水湧出成湖數畝,得名景龍池。李隆基作太子後,利用這件事說他的住所有龍氣。登基後在此建立興慶宮,景龍池既宮中龍池,亦稱九龍池。這地名可反映出唐時因引數條河流入長安,地下水位抬升的情況。

古跡嶺
位於東關南街東側,東至曹家巷。唐代稱狗脊嶺,是龍首山的一部分,在東市北沿。狗脊是生長在黃土中的一種小灌木,即野枸杞,後演變成今名。唐代狗脊嶺為行刑之地。

南廣濟街
位於西大街中段南側。北對北廣濟街,南至南院門西口。為唐長安城承天門街的一段。宋長安志有『承天門街東西廣百步,南出皇城之朱雀門』曾是長安最寬的大街。元代稱葯市街,為中葯集散地。明清時,北段稱南廣濟街,南端稱五味十字,以中葯配方重視酸甘苦辛咸五味而得名。民國初年為銀號錢庄集中地。
書院門 位於南門內東側,東至安居巷接三學街。明萬曆七年間,學者馮從吾,今長安縣人,因與閹黨斗爭失利,辭官歸里,在寶慶寺講學。後辟新址,在街北側建立關中書院,學生常至千人,為著名學府。後為閹黨所迫,書院毀馮從吾在此坐兩百日而死。明末清初又作了大規模修建。現為西安師范學校,遺址保存完好。此街因在書院門前而得名。於佑任曾住32號。西口有唐寶慶寺華塔。1991年修整街容保留明清風格建為文化旅遊街。

三學街
位於文昌門內西側之南。東起柏樹林西至書院門。唐代這一帶為太廟,唐末太學遷至此。前院為孔廟,門前數株古槐為當時所栽。宋金時唐太學改為京兆府學,此街名南城巷。元代府學和管理考試的機構貢院及管理人事的機構提舉司相鄰,表明府學明確的目地性。縣學是縣級學府,始於宋金。明代前長安縣學在西關,明洪武三年移往西大街縣衙西側,萬曆九年移於府學西側,今縣坡巷,明成化七年移府學東側。後來門前形成三條南北小街,稱為府學巷,長安學巷,咸寧學巷。此街因北側有此三學,改稱三學街。唐代的孔廟即現在的碑林。
馬廠子 位於東大街中段南側。南至東縣門接東倉門。唐代,京兆驛站是全國最大的公文郵件和官旅護送機構。街南端所對市第八中學院內,尚有唐代所刻青石馬槽。唐代以後至明清,經千餘年,京兆驛名稱不改,仍為中國西部最大驛站。此街兩側為驛站喂馬處,故稱馬廠子

東廳門
位於東大街西段之南。東接東縣門,西連東木頭市。明以前,此街在唐皇城東外側,城河遺址因有六處積水處,得名六海坊。明朝陝西行都司署,俗稱兵馬指揮司,設於今西安高中院內俗稱軍廳。清初改為清軍同知署即清軍廳,乾隆32年改稱庫廳,同治年改北大街另設軍廳,此街遂改東廳門。1902年庫廳改西安府考院及咸長考院,附關中大學堂。民國初年為西北大學創立會及預科,1914年改陝西政法專門學校,1923年改西北大學。1927年改中山學院,鄧小平等黨的領導曾在此講課。後為西北水利專科學校。1930年改西安高級中學。
飲馬池
位於東縣門北側,西北至菊花園。唐時位於唐長安皇城東城外側護城河。此段城河留下的地名還有菜市東坑,新城南壕等。唐護城河稱漕河,是多功能城建設施,與城牆組成多功能防禦工事,南通子午曹村的漕渠,北通清渠。後因京兆驛馬匹在此飲水故名飲馬池。

端履門
位於東大街中段南側。南至木頭市接柏樹林,長371米。明初建秦王府後,在今東大街南沿,北大街街心建秦王府蕭牆。當時在此街北口蕭牆開一門叫端履門。此門是僚臣晉見秦王等候傳喻的地方,端履意示行止檢點之意。門東側有官員侯喻堂址,後稱朝賀巷。

柏樹林
位於文昌門內,北接端履門。南端西側是碑林。明正統年間,西安知府孫仁益拓建此街並在兩側廣植柏樹而得名柏樹林。

東大街
為鍾樓至長樂門,長2150米。隋開皇二年建新都大興城,此街位於皇城東牆南門景風門內外兩側,名景風門街。景風門遺址在今炭市街南口東側。唐末,長安城毀,佑國軍節度使韓建縮建長安新城,新城東西兩側築萬年,長安兩個縣城,成為母子三城拱衛之形制,此街分為城內外兩段。城內至元代仍稱景風門街。城外為萬年縣城北門外橫街。因縣城有西北最大的驛站京兆驛,車馬過往,商賈雲集,宋金時期這一帶名大草市,明清時演化為大差市。明初擴大西安府城,拆景風門東移1300米建東門,始統名東門大街。利用元奉元城東北隅建秦王府,今為新城,又在此街南沿和今北大街中線築秦王府蕭牆,蕭牆內為王城,俗稱皇城,將此街包入王城內。清原王城改為八旗駐防城,俗稱滿城,此街又稱順城街。街西端即鍾樓東門洞,亦即滿城西南角門。辛亥革命,新軍即由大差市東薄弱處攻入滿城。民國二年九月,張鳳翔督陝,拆滿城,利用賑陝款對此街大加修築,取名中山大街。1953年部分拓寬,改名東大街。

南大街
鍾樓至永寧門,長670米,寬60米。最初為隋唐皇城安上門街。當時寬90米,兩側栽植槐樹,並砌水溝。因南端有皇城南牆東門安上門故名。路兩側有尚書省六部衙署,門內東側有斗雞場,今演化為大吉廠巷,宋之問有『日晚斗雞場,經過狹斜看』句。今大吉廠古樂社仍流傳著唐代的鼓樂。宋至元仍稱安上街。明初改築南門,朱元璋欽定永寧門,意為南方永遠安寧,為示不用出兵之心故今永寧門瓮城外牆無正門。此街也就稱南門大街。明清時是西安最繁華的大街之一。清中期每遇雨積水成河,人不能過,戲稱滴水河。民國初年改稱南大街

新城廣場
為於市中心偏北。原為唐長安皇城東北隅,宋為京兆府城東北隅。元為中央駐地方監察機構台察院,明改建為秦王府。明末為李自成的順王府。清出改為八旗校場。1926年慶祝西安解圍改稱紅城。1950年南部辟為廣場,延續至今。

案板街
元代稱南巷。清順治年間因有售案板店鋪而改名至今。

炭市街
清中葉西安生活供熱由南山薪木轉變為北山煤炭。當時只是一個堆放煤炭的無名小街。後因商而聲名大振並得名炭市街。1927年拓寬。解放前為乾果海味市場。現多為副食品。1989年建門牌樓。

南新街
明為秦王府南門端禮門至蕭牆南門端履門的大街。北端王府門兩側城牆尚存而左右原有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所鑄銅獅一對。明崇禎十六年李自成佔領西安此處為順王府前門。1645年清軍佔領西安將順王府拆毀。原秦藩故府貴妃太湖石移出,今在革命公園南門內,門前銅獅則移往城隍廟前,今碑林博物館,原府第毀為八旗校場。1927年因此街在新城以南改為今名。

後宰門
明代秦王府北門廣智門北。有專管王室衣食供給的機構,稱為後宰。此街東段與北新街相交十字稱為後宰門。清初滿城西牆北段新開一個城門名新城門,此街名新城門大街,後從習慣仍稱為後宰門。

通濟坊
1936年在西安擁有相當經濟實力的通濟信託公司在這里開拓街道,大量建房。臨北大街建成四層鋼骨水泥磚木混合結構樓房。是西安最早的西式大樓。1949年後為市百貨公司批發部。

韓森寨
因有韓森冢並為近郊最大的墳冢。相傳明代在冢旁駐軍而得名韓森寨。水經注圖。滻水篇曰,冢為悼皇帝冢和史良悌墓。漢武帝征和二年發生了歷史上罕有的冤獄治巫蠱獄。武帝夢見被木人圍打,以為有人在咒他。便派江沖之治巫蠱獄。由於江沖與太子劉據平日有隙,欲誣陷太子,在搜宮時太子被迫殺死江沖,起兵據守長安,血戰五日,後兵敗逃於湖縣而死。武帝孫劉進,即劉據之子也死於亂軍。武帝臨終前真相大白,此案平反,對死者起冢追葬。史稱劉進為皇孫,冢稱皇孫冢。公元前74年劉進之子劉病已繼位,是為宣帝,追封其父為悼皇帝,母為悼皇後。皇孫冢能見宣帝杜陵便是。
——————————————————————————
6 西安老城牆
從南門開始順時針方向介紹:

南 門:這是西安城門中資格最老、沿用時間最長的一座,建於隋初(582年)。當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門中偏東的一座,叫安上門。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留作南門。明代改名永寧門。它也是現在西安城牆各門中復原得最完整的一座,只是原設計沒有箭 樓。現在南來北往的車輛行人均從甫門東西兩則另闢券洞內穿過,它本身已成為文物了。

朱雀門:朱雀門是唐長安皇城的正南門,門下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唐時,皇帝常在這里舉行慶典活動。公元589年, 隋王朝統一中國,隋文帝曾在朱雀門城樓檢閱凱旋大軍。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這座城門被封閉。1985年修復西安城牆時,發掘出包裹在明城牆內的朱雀門遺址。它果然如隋唐文人描寫的那樣宏偉華麗,城門柱礎用大理石製成,青石製作的門坎上刻有線條優美神采飛揚的蔓草花紋,磨磚對縫的門洞隔牆厚實端正,殘垣斷壁處處流露出當年的華貴風采。現在的朱雀門位於遺址西側,是1986年開通的。

勿幕門:勿幕門俗稱小南門,開通於1939年,以此紀念辛亥革命中陝西的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井勿幕先生是孫中山創建的同盟會最早一批會員之一,陝西民主革命時期有重大影響的革命家,在1917年的護法運動中壯烈犧牲。

含光門:含光門是唐長安皇城南面的偏酉門。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封閉了它的中門洞和西門洞,保留了東門洞,北宋以後全部封閉。1984年整修西安城牆時,發掘出含光門遺址,發現花崗石製作的柱礎、刻花的門檻門道。現已決定把新建券洞城門置於遺址東側,對遺址作框架結構保護,外包城磚,使外觀與城牆一致,內部設置人工採光和空調系統,日後供遊客參觀。

西 門:酉安的西門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門,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被保留下來。明代擴建城牆時位置略向南移,取名安定門。

玉祥門:1926年,軍閥劉鎮華包圍酉安城達8個月之久,使西安人民凍餓戰死4萬多人,直到馮玉祥將軍率國民聯軍擊敗劉鎮華後,西安才得以解圍。1928年開通的這座城門,為紀念馮將軍的歷史功績,取名玉祥門。

北 門:明代構築城牆時建造的北門,正式名稱為安遠門。辛亥革命時,起義軍進攻滿城,這一帶戰爭激烈,交戰中北門城樓被焚毀。1983年整修城牆時,恢復了原來的箭樓。

尚德門:西安火車站西南側的尚德門開通於1986年,因直對尚德路而得名。

中山門:1927年初,在馮玉祥將軍倡議下開辟的中山門,以紀念國民革命領袖孫中山先生得名.1927年5月1日,馮玉祥將軍率軍東征,就從中山門出城。中山門並列兩個門洞,馮分別為它們取名「東征門」和「凱旋門」。出師之日,馮將軍在城頭向各界歡送群眾講話,說等北伐勝利,再打開凱旋門歡迎他。但後來時局變化,馮將軍再未率師回西安。

東 門:東門在建造明城牆時構築,正式名稱叫長樂門。明末李自成起義軍由東門攻入西安。李自成看到懸在城門上的「長樂門」匾額,對身邊將士說:「若讓皇帝長樂,百姓就要長苦了。」將士們一聽此言,群情激憤。點火燒毀了這座城樓,直到清代又重新建造.「西安事變」前,張學良將軍曾在東門城樓上組建教導隊和學兵隊。這一舊址已被修復作為西安事變紀念地。

建國門:1986年開通的建國門,以直對建國路而得名。

和平門:與西安火車站、大雁塔處於同一南北軸線上的和平門開通於1953年。為了表達飽經戰亂的中國人民對世界和平的渴望,取名和平門。

文昌門:碑林博物館南側的文昌門,開通於1986年。這里的城牆上建有魁星樓,是西安城牆上唯一與軍事防禦無關的設施。魁星又名「奎星」、「奎宿」,位列二十八星宿之一,古代傳說是主宰文運興衰的神,被人們尊稱「文曲星」、「文昌星」。如果被他的朱筆點中,就能妙筆生花,連中三元,成為狀元。所以,古代孔廟、學府里都建有供奉香火的魁星樓。明清時的西安府學和孔廟建在城牆旁邊(今碑林博物館),魁星樓也順勢建在城牆之上。魁星樓在1986年修復。遊客們在這里可以看到嗜酒如命,不修邊幅,蓬頭虯髯,步履踉蹌,腰掛酒葫蘆,一手捧斗,一手執筆,似乎半醒半醉的文昌星尊容。魁星樓下這座新辟的城門,自然也就被命名文昌門了。

——————————————————
7 「西安」名稱起源

西安,在西周時稱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至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意,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
絲綢之路開通後,長安成為東方文明的中心。史稱「西有羅馬,東有長安」。隋時,隋文帝楊堅曾被周明帝封為「大興郡公」,因而將新都命名為「大興城」,長安在隋時也被稱為「大興城」。唐朝時,又恢復長安之名。元代,易名為「奉元城」。
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來。

——————————————————————————
8 城牆的美麗傳說

西南城角保留風格

西安城牆四角各城樓叫「角樓」,如果能夠繞城牆走完一圈,就會發現惟獨城牆西南角是圓形的,其他三個城角則是方形的。這一點,相當一部分「老西安」都不知其原因,有人甚至將此與風水聯系,猜測如此建築結構是故意而為,可能為了祈求上天,保江山千秋萬代。

這些外形不同的城角,實為城牆轉角處突出牆體的實心台,准確的名稱應該為「角台」,其上的建築為角樓。城角外形不同出現在明朝,圓形的西南城角系唐朝韓建修的「新城」角台遺址。明代修繕唐代城牆時,朱元璋下令角台向外擴張1/3,惟獨沒有重修西南城角,保留了唐代城牆角台原貌。當然很多讀者又會問到,為何只有西南城角沒修繕,這裡面可是有兩段傳說。

據說,西南城角處於地震帶上,只要角台被人修成方形的,修一次就出現一次問題,最後沒辦法只能保留圓形。另一個傳說是,明代城牆修建之前,西安有位王姓老太太,遭受兒子和兒媳折磨,最終餓死在街頭。當地父母官得知此事後,在西安城牆西南角台附近,將老太太的兒子和兒媳問斬。大家認為二人無德不孝,方形代表著堂堂正正做人,因此未將此角樓改變形狀。

玄武門已盪然無存

回首西安歷史,朝代頻繁更迭,有些歷史建築在變化中留存,有些建築卻永遠走出了人們的視線。張先生就對消亡的建築很感興趣,他半年前從河北省石家莊來陝西工作,從那時候就開始尋找長安玄武門。「很小就知道玄武門之變,就想看到底什麼樣子。到西安後問了許多當地人,得知玄武門已盪然無存。但遺址現在哪個地方,都不知道。」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率領尉遲恭等人在玄武門,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見駕,門官傳話護衛留下隻身前往。李建成一聽調轉馬頭,李世民搭弓一箭將其射死。李元吉被尉遲恭一刀砍死。李淵在宮中等著三個兒子,不知宮外到底發生何事。此時尉遲恭稟報說,李建成、李元吉陰謀作亂被秦王殺了。李淵只好順勢應變,立李世民為太子,兩月後傳位給李世民,史稱唐太宗,此事件被稱為「玄武門之變」。

西安歷史上有兩處玄武門,大明宮北門也叫玄武門,但並非「玄武門之變」的玄武門。「玄武門之變」提到的玄武門是長安皇城的北大門,太極宮的正北門。由於唐朝末年,朱溫挾持唐昭宗東遷洛陽,留守長安的佑國軍節度使韓建出於軍事防守需要,放棄外郭城和宮城,把長安城縮小到皇城之內,玄武門在戰爭中遭到損毀。據考,其位置應在今環城北路外華強路西側一帶。

城牆馬面共有93座

東西南北四面城牆上,都有不少突出的部分,許多人都問它是什麼,古代到底有何功能?
城牆外側突出牆外的實心台叫敵台,也稱馬面、牆台。

之所以稱為馬面,據說是明代將城牆修築的這種結構,形象地認為是由98匹馬組成的軍陣,98座敵台猶如昂首挺立的駿馬,所以將馬頭的位置叫做「馬面」。據記載明西安城牆上共98座敵台,1982年實測只有91座,經修復現有敵台93座。每座敵台相距120米,寬度為15-24米之間,向城牆外突出7米。

敵台為增強城牆防守面,以利於守城而設置,使士兵作戰視野開闊,戰術運用靈活。敵台上面修建有敵樓,也稱卡房、鋪房。清乾隆年間重修敵樓90座,1982年實測時敵樓無一存在。1986年至1989年,西安重新修建12座敵樓,其中南城牆7座,東城牆5座,恢復了明代城牆上敵樓的建築形制。

Ⅷ 誰知道夢回長安的典故或者意思 告知一下 謝謝

《王昭君》

胡風似劍鏤人骨,漢月如鉤釣胃腸。

魂夢不知身在路,夜來猶自到昭陽內。

昭陽即為長安
所以夢容回長安說的是王昭君胡令能(生卒不詳)

唐詩人,隱居圃田(河南中牟縣)。唐貞元、元和時期人

賞析】開頭兩句對偶寫出王昭君來到漠北的感受和心理:「胡風似劍鏤人骨」,是寫環境,是寫感受,也是寫王昭君來到異地他鄉的心情;「漢月如鉤釣胃腸」也用比的手法寫王昭君對長安的思念,對故鄉的撕心裂肺的懷想。第三句「魂夢不知身在路」就直接點出身在漠北路上,魂夢卻在故鄉;第四句「夜來猶自到昭陽」承著三句進一步寫夜夜夢回長安,夢回昭陽宮,從而表達了王昭君的強烈愛家鄉愛長安愛故國的思想。這是一首詩人借詠王昭君而表達愛國思想的詩。藝術上用比借代雖顯露而不直白。

Ⅸ 盧照鄰《長安古意》中的典故是什麼

御史府中烏夜啼,廷尉門前雀欲棲1。隱隱朱城臨玉道2,遙遙翠幰沒金堤3。挾彈飛鷹杜陵北4,探丸借客渭橋西5。俱邀俠客芙蓉劍6,共宿娼家桃李蹊7。 1.「御史」兩句:寫權貴驕縱恣肆,御史、廷尉都無權約束他們。御史:官名,司彈劾。廷尉:官名,掌刑法。烏夜啼、雀欲棲:均暗示執法官門庭冷落。《漢書·朱博傳》:「(御史)府中列柏樹,常有野烏數千,棲宿其上,晨去暮來,號曰朝夕烏。」《史記·汲鄭列傳》:「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 2.朱城:宮城。玉道,指修築得講究漂亮的道路。 3.翠幰:婦女車上鑲有翡翠的帷幕。金堤:堅固的河堤。 4.「挾彈飛鷹」:指打獵的場面。杜陵:在長安東南,漢宣帝陵墓所在地。 5.探丸借客:指行俠殺吏,助人報仇等蔑視法律的行為。《漢書·尹賞傳》:「長安閭里少年,群輩殺吏,受賄報仇,相與探丸為彈,得赤丸者斫武吏,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喪」。又《漢書·朱雲傳》有「借客報仇」之語。借客:助人。渭橋:在長安西北,秦始皇時所建,橫跨渭水,故名。 6、芙蓉劍:古劍名,春秋時越國所鑄。這里泛指寶劍。 7.娼家:妓女。桃李蹊:指娼家的住處。語出《史記·李將軍列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借用,一則桃李可喻美色,二則暗示這里是吸引遊客紛至沓來的地方。蹊,小徑。

求採納

Ⅹ 有沒人知道有關唐長安西市的歷史典故或小故事

洛陽紙貴

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經常為這事發脾氣,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習。

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嘆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說著,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非常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念書確實很沒出息。於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學習。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左思漸漸長大了,由於他堅持不懈地發奮讀書,終於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文章也寫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為他成為傑出的文學家奠定了基礎。這以後他又計劃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為內容,撰寫《三都賦》。為了在內容、結構、語言諸方面都達到一定水平,他潛心研究,精心撰寫,廢寢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學巨著《三都賦》終於寫成了。

《三都賦》受到諒也評,人們把它和漢代文學傑作《兩都賦》相比。由於當時還沒有發明印刷術,喜愛《三都賦》的人只能爭相抄閱,因為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

長安米貴

白居易是唐朝詩人。
貞元三年,十六歲的白居易從江南來到京都長安。帶著自己的詩稿去拜會名士顧況。顧況看到詩稿上「居易」的名字,開玩笑說:「長安米貴,居住不容易啊。」等到翻看詩稿,讀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賦得古原草送別》)的句子時,連聲叫好,並說:「文采如此,住下去又有什麼難的!」

「長安米貴」形容大城市物價昂貴。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