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安釣魚典故
A. 有關謝安的故事
謝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東晉名士、宰相,漢族,浙江紹興人,祖籍陳郡陽內夏(今河南太康)。大名容士謝尚從弟,少以清談知名,初次做官僅月余便辭職,之後隱居在會稽郡山陰縣東山的別墅里(今紹興)期間常與王羲之、孫綽等遊山玩水並且承擔著教育謝家子弟的重任,四十餘歲謝氏家族朝中人物盡數逝去,乃東山再起,後官至宰相,成功挫敗桓溫篡位,並且作為東晉一方的總指揮面對前秦的侵略在淝水之戰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致使前秦一蹶不振,為東晉贏得幾十年的安靜和平,戰後功名太盛被皇帝猜忌,往廣陵避禍,後病死。
關於謝安的故事有很多,寫不全,不過以下的成語典故,全部和謝安有關,
東山再起、圍棋賭墅、新會蒲葵、雅人深致、一往奔詣、老翁可念、屋下架屋、一往情深、前倨後恭、小兒破賊。
另外謝安至今為人稱道的大事就是指揮了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了,打敗前秦苻堅,而因此有了「風聲鶴唳」「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這些典故,雖然不是謝安親自所為,但是也多少和謝安有所關系。
B. 有關於謝安的東西3再起草木皆兵成語典故簡寫抓 重點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淝水之戰中看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版)
東山再起(謝安20歲左右時權,曾當過一個月的官,後來到東山隱居,40歲再出山,所以叫東山再起)
入幕之賓(桓溫見謝安和王坦之,郗超藏在帳後,被謝安察覺,謝安笑說:"郗生可謂入幕之賓".)
C. 歷史上的謝安曾經有關他的一個成語典故是什麼,由他指
抑揚頓挫
yìyángdùncuò
[釋義]
抑:降低;挫:轉折。形容聲音高低起伏;節奏分明;和諧悅耳回。答一般指音樂、朗誦。有時也指文學作品。
[語出]
宋·張戒《
歲寒堂詩話
》卷上:「而子建(
曹植
)詩;委婉之情;灑落之韻;抑揚頓挫之氣;固不可以優劣論也。」
[正音]
挫;不能讀作「zuò」。
[辨形]
挫;不能寫作「錯」。
[近義]
輕重緩急
[
反義
]
平鋪直敘
[用法]
含褒義。多用來形容說話的聲音;有時也形容樂聲。一般作定語、狀語、
補語
。
[結構]
聯合式。
[例句]
他的慷慨陳詞;~;得到了與會群眾的贊賞。
D. 東晉名相謝安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謝安年輕時就思想敏銳深刻,舉止沉著鎮定,風度優雅流暢,能寫一手漂亮的行書。東晉初年的不少名士如王導、桓彝都很器重他,少年時就有重名。
然而謝安並不想憑借出身、名望去獵取高官厚祿。東晉朝廷先是徵召他入司徒府,接著又任命他為佐著作郎,都被謝安以有病為藉囗推辭了。後來,拒絕應召的謝安乾脆隱居到會稽的東山,與王羲之、許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頻繁交遊,出則漁弋山水,入則吟詠屬文,挾妓樂優游山林,就是不願當官。
當時擔任揚州刺史的庾冰仰慕謝安的名聲,幾次三番地命郡縣官吏催逼,謝安不得已,勉強赴召。僅隔一個多月,他又辭職回到了會稽。後來,朝廷又曾多次徵召,謝安仍然予以回絕。以此激起了不少大臣的不滿,接連上疏指責謝安,朝廷因此作出了對謝安禁錮終身的決定。
然而謝安卻不屑一顧,泰然處之。謝安雖然屢屢不願出山,但當時的士大夫卻都對他寄予很大的期望,以至時常有人說:「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
他的妻子劉氏是名士劉惔的妹妹,眼看謝氏家族中的謝尚、謝奕、謝萬等人一個個都位高權重,只有謝安隱退不出,曾對謝安說:「夫君難道不應當像他們一樣嗎」?謝安掩鼻答道:「只怕難免吧」。果然,昇平三年發生的謝萬被廢黜事件,終於迫使謝安步入仕途。
E. 但用東山謝安石 為君談笑靜胡沙用了什麼歷史典故
這句是用了東晉政治家、名士謝安東山再起的故事。
謝安,字安石。東晉政治家、名士,太常謝裒第三子、鎮西將軍謝尚從弟。謝安少以清談知名,最初屢辭辟命,隱居會稽郡山陰縣之土山,他人在外,心念家,就模擬浙江會稽東山景色,在土山上大興土木搞建築,並改土山為東山。
前秦符堅率百萬大軍南下伐晉。此時的皇帝想起了謝安,決定重新啟用他,就派員到東山,封他為征討大都督。他才東山再起,在淝水之戰中,謝安作為東晉一方的總指揮,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為東晉贏得幾十年的安靜和平。
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二》,原詩如下: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凈胡沙。
譯文:北方的胡虜在三川一帶紛亂如麻,中原地區的人民爭相南奔避難,似晉朝的永嘉之難。如果起用東山謝安石來輔佐平叛,一定能為君在談笑中掃靖胡沙。
李白到永王李璘幕府以後,躊躇滿志,以為可以一抒抱負,成為像謝安那樣叱吒風雲的人物。
(5)謝安釣魚典故擴展閱讀:
《永王東巡歌》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這組詩創作於唐肅宗至德二載,永王李璘軍隊東下,贊頌了永王的「功績」,抒發了作者的「遠大抱負」,表現出嚮往和平的願望和愛國愛民的熱情。全詩運用豐富奇特的想像和大膽的誇張手法,充分表現出豪放飄逸的浪漫主義詩風。
當時李白在廬山,被李璘召為僚佐。李璘的思想動向及皇族內部的政治斗爭,李白當然不清楚。於是他從愛國熱情出發,寫下了這組熱情洋溢地贊頌永王李璘"功績"、抒發自己"遠大抱負"的七言絕句。
F. 與謝安有關的成語典故
東山再起 [dōng shān zài qǐ]
基本釋義
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
出 處
唐·杜甫《暮秋……呈蘇渙侍御》:「無數將軍西第成;早作丞相東山起。」
例 句
失敗了,只要不灰心喪氣,一切從頭開始,重整旗鼓,就有~的希望。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死灰復然 重振旗鼓 卷土重來 死灰復燃 大張旗鼓
反義詞
一蹶不振
典 故
公元383年八月,苻堅親自帶領八十七萬大軍從長安出發。向南的大路上,煙塵滾 滾,步兵、騎兵,再加上車輛、馬匹、輜重,隊伍浩浩盪盪,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長。
過了一個月,苻堅主力到達項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軍也沿江順流東下,黃河北邊來的人馬也到了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從東到西一萬多里長的戰線上,前秦水陸兩路進軍,向江南逼近。
這個消息傳到建康,晉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員都著了慌。晉朝軍民都不願讓江南陷落在前秦手裡,大家都盼望宰相謝安拿主意。
謝安是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的時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經常在會稽東山游覽山水,吟詩談文。他在當時的士大夫階層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認為他是個挺有才乾的人。但是他寧願隱居在東山,不願做官。有人推舉他做官,他上任一個多月,就不想幹了。當時在士大夫中間流傳著一句話:「謝安不出來做官,叫百姓怎麼辦?」,到了四十多歲的時候,他才重新出來做官。因為謝安長期隱居在東山,所以後來把他重新出來做官這樣的事稱為「東山再起」。
G. 有什麼關於東晉謝安的典故
相關的成語有「東山再起、圍棋賭墅、新會蒲葵、雅人深致、一往奔詣、老翁可念、屋版下架屋、一往權情深、前倨後恭、小兒破賊」
典故有 此客亹亹 詠絮之才 不免富貴 王題謝墩 言傳身教 烏衣子弟 不拘禮法 小草遠志 安石碎金 清言致患 洛下書生詠
H. 東晉著名軍事家謝安簡介 謝安赴宴是什麼典故
謝安(抄320年-385年),字安石,東晉名士、宰相,漢族,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大名士謝尚的從弟。
少以清談知名,初次做官僅月余便辭職,之後隱居在會稽郡山陰縣東山的別墅里期間常與王羲之、孫綽等遊山玩水,並且承擔著教育謝家子弟的重任。後謝氏家族朝中人物盡數逝去,才東山再起。又成功挫敗桓溫篡位,並且作為東晉一方的總指揮,面對前秦的侵略在淝水之戰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致使前秦一蹶不振,為東晉贏得幾十年的安靜和平,戰後功名太盛被晉孝武帝猜忌,往廣陵避禍。後病死,謚號文靖。因追贈太傅,故後世稱其為「謝太傅」。
典故如下:
桓溫埋伏士兵設酒宴,廣泛邀請朝廷官員,想趁此機會殺了謝安、王坦之。王坦之很害怕,問謝安說「這如何是好?」謝安面不改色,對王坦之說:「東晉王室的存亡,全看我倆此行了。」就和王坦之一起前去(赴宴)。王坦之的恐懼神色,漸漸的從臉上顯露出來。而謝安的從容,也更加在他外表表現出來。(謝安)走上台階 找座位坐下,作了一首《洛生詠》,是諷刺浩浩洪流的。桓溫被謝安的曠達風度和自若本色鎮住了,連忙傳令撤走兵士。王坦之和謝安以前是齊名的,這件事之後,誰好誰壞就可以分辨的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