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拉封丹寓言的驢

拉封丹寓言的驢

發布時間: 2021-02-13 11:30:25

1. 急求<拉封丹寓言>中布利丹毛驢故事的經濟學涵義

布利丹毛驢的選擇

經濟學是選擇的科學,我們從《拉封丹寓言》中的那頭布利丹毛驢,進入經濟學的聖殿。
先看—— 布利丹毛驢的選擇 《拉封丹寓言》中有一頭著名的布利丹毛驢,它面對兩捆乾草,不知該吃哪一捆好,最後竟然餓死了。 布利丹毛驢面臨的問題是經濟學家所說的選擇問題。經濟學家所說的選擇,說明人的慾望是無限的,但用於滿足慾望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要決定用什麼資源去滿足哪些慾望,這就是資源配置問題。經濟學的目標,正是要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其實,每個人也和布利丹毛驢一樣,面臨在兩捆乾草之間做出選擇的問題。 布利丹毛驢做不出選擇而餓死,說明做出選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根源,在於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有所得必有所失。為了得而失去的東西,被稱為機會成本。就布利丹毛驢而言,它選擇一捆乾草,必須放棄另一捆乾草。放棄的乾草,就是得到乾草的機會成本。經濟學家常說,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就是指任何選擇行為,都有機會成本。 經濟學家在談資源的稀缺性時,往往指客觀存在的物質資源,如勞動、資本、自然資源等等。因此,選擇就是要實現有限資源下的最大化。在按照這種思路做出選擇時,人們往往把收入最大化、利潤最大化,或其他物質利益的最大化,作為目標,而忘記了個人的能力——包括創造財富的能力和享受財富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布利丹毛驢犯的正是這個錯誤。這頭驢子的消費能力(能吃的乾草)是有限的,在兩捆乾草中,吃一捆就足夠了。但它覺得哪一捆都好,都捨不得放棄,最後哪一捆都沒吃到,餓死了。 驢子畢竟是驢子。在寓言中,驢子都是愚蠢的,所以才有蠢驢之說。但人們在嘲笑驢子時,卻往往忘記了,他們有時也會像驢子那麼蠢。一個既愛白馬王子又愛大款,不知和哪一個結婚好的美女,不就是一頭漂亮的布利丹毛驢嗎?一個女人不能同時與兩個男人明媒正娶地結婚(這是法律給出的限制),與白馬王子結婚的機會成本是放棄財富,與大款結婚的機會成本是放棄美色。兩者都不願放棄,就成了布利丹毛驢。 像美女這樣的布利丹毛驢選擇困境,也許並不具有普遍性,因為美女畢竟是稀缺資源,白馬王子和大款都想得到。但每個人都面臨類似的困境,每個人都面臨從事什麼職業的選擇。從政當官,有地位有權力,但不能發財;從商當企業家,有錢,但無權無地位;從文當學者,有地位,但無錢。這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三捆乾草,每捆都很誘人。但人的能力有限,只能從事一種職業。只能選一種者可以成為成功的政治家、企業家或學者。類似布利丹毛驢者,往往一事無成。但世界上的布利丹毛驢真還不少。一些當官者還想發財,利用職權戴一頂教授博導,甚至院士的帽子,結果成了貪官或沽名釣譽者,被世人所不齒。一些從商者一心想當宮,花錢買官,犯了行賄罪。至於那些一心要鑽入官場或發財的文人,結局也是不倫不類,沒學問只好去剽竊。這些人不都成了餓死的布利丹毛驢了嗎? 每個人面臨的另一個重要選擇,是事業與家庭生活幸福。這種選擇不同於布利丹毛驢在兩捆乾草之中選一捆的選擇,而是要在兩捆乾草中求得一種平衡。這就是說,布利丹毛驢覺得兩捆乾草都好,可以每捆乾草都吃一半,不至於餓死,或兩捆都吃掉撐死。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資源稀缺),對事業與家庭幸福的期望是無限的(慾望無限)。正確的原則,不是為了一個放棄另一個,而是在兩者之間選擇一種平衡。那種為了事業(賺錢或當官)而放棄家庭幸福,或者滿足於過一種小日子而沒有追求的人,都是布利丹毛驢,因為在這兩者之中完全放棄了另一個,實際上仍是一事無成。你見過家庭後院起火而事業成功的人,或者一事無成仍有家庭幸福的人嗎?《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選擇了當五嶽盟主而放棄其他一切,最後不就是布利丹毛驢餓死的下場嗎? 經濟學所說的最大化並不是物質的最大化。對一個社會而言,最大化並不是GDP最大化,對一個人而言,最大化也不是財富最大化。社會的最大化是社會福利最大化,GDP之所以重要在於它是社會福利提高的基礎,不能把GDP最大化作為惟一目標是因為 GDP並不等於幸福。個人的最大化是幸福的最大化,財富之所以重要在於它是幸福的物質基礎,不能把財富作為惟一目標,是因為財富並不等於幸福。社會應該協調發展,人也要追求全面的幸福。這才是選擇的真正目標,也才是經濟學的真諦。 許多人都把經濟學作為一門賺錢的學問,認為它能使一個國家GDP增長或使一個人發財。這是一種誤解。布利丹毛驢式的錯誤,正由此而來。在學習經濟學時,要記住英國文豪蕭伯納的一句話:經濟學是一門使人生幸福的藝術。 市場經濟是一種符合人性的經濟制度。為這種制度服務的現代經濟學,也必須從永恆不變的人性出發。所以,學經濟學首先必須了解—— 人性和理性人假設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性善和性惡的爭論,但無論哪一派都認為存在著抽象的普遍的人性。「性相近,習相遠」,正說明了這個道理。那麼,人性變不變呢?13世紀亞美尼亞作家奧洛比安的寓言「伶鼬和老鼠」,說明了人性的不變性。 有一隻伶鼬,狂熱地愛上了一個小夥子。它向愛神祈禱,把它變成一個美麗的少女。愛神滿足了它的心願,它幸福地與自己心儀的小夥子結婚了。在熱鬧非凡的婚禮上,突然一隻老鼠從門口跑過去,這位新娘忘卻了一切,狂奔過去追老鼠。作者的寓意是:本性難移,動物和人,概莫如此。中國的「白蛇傳」與這個寓言同工異曲。你看,白蛇都變成人了,但蛇的本性仍不變,飲了雄黃酒就露出了本性。中國有句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里的本性,主要不是指個人的性格,而是人類共同的本性。現在我們都承認,人的本性是利己,即所從事一切活動的目的,是個人利益最大化。現代生物學,證明了這是人和動物的本性。 經濟學是建立在對這種人性承認的基礎之上的,因此,經濟學的基本前提,是理性人假設。理性人,就是一切行為的目標為個人利益最大化的人。經濟學正是在這一假設之下研究資源既定時的最大化問題。對社會是GDP和社會福利最大化,對個人是收入和效用最大化,對企業是利潤最大化和企業資產價值最大化。正是在對這種最大化的研究中得出了許多有意義的結論。離開這個假設,經濟學的全部內容都要被推翻。 一些經濟學界內外的學者,對這個假設提出過不少批評。一些人舉出了許多事實說明人並不自私,比如捨己救人,願意為保衛祖國而犧牲,或者富人在死後把財產捐給社會等等。這些現象的存在,是不是與理性人假設矛盾呢?我們不否認利他主義行為的存在。而且也不否認,人性中除了利己之外,還有同情心、關愛同胞、關心社會等善良的一面存在。同時,我們也不否認提倡奉獻精神的意義。但是承認人利己的本性與這一切並不矛盾。理性人的假設不僅正確,而且必要。說理性人的假設正確,並不是說它適用於每一個人(例如這個假設就不適用於雷鋒這樣的英雄)和每一個人的一切行為(一個為個人利益做事的人,在祖國危難之際也會犧牲自己保家衛國),是指它適用於絕大多數人的絕大多數行為。這就是說,在正常情況下,大多數人從事活動的出發點都是個人利益。說理性人的假設必要是因為,經濟學作為一個統一的理論體系,必須有一個確定的假設前提。如果既假設人是利己的,又假設人是利他的,經濟學能得出什麼結論呢? 對經濟學理性人假設的誤解,還來自另一種形而上學的觀點:把利己與利他、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對立起來。經濟學的最偉大發現,正是把利己與利他、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統一了起來。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對經濟學的開創性貢獻,正在於此。理性人的假設是斯密提出來的,他並不是贊揚這種利己性,只是承認它是無法更改的人性——正如伶鼬變為美女,仍忘不了抓老鼠一樣。他認為,每個人對個人利益的追求,可以實現社會利益。他說:「各個人都不斷地努力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資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慮的不是社會利益,而是他自身利益,但他對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會或者毋寧說必然會引導他選定最有利於社會的用途。」把這種對個人利益追求,引導向社會利益的是「看不見的手」,即價格機制。每個人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要最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資源,這時整個社會就實現了資源有效利用。承認人的利己,又把利己引導向利他,正是市場經濟的偉大之處。 經濟學是選擇的科學,我們從《拉封丹寓言》中的那頭布利丹毛驢,進入經濟學的聖殿。先看—— 布利丹毛驢的選擇 《拉封丹寓言》中有一頭著名的布利丹毛驢,它面對兩捆乾草,不知該吃哪一捆好,最後竟然餓死了。 布利丹毛驢面臨的問題是經濟學家所說的選擇問題。經濟學家所說的選擇,說明人的慾望是無限的,但用於滿足慾望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要決定用什麼資源去滿足哪些慾望,這就是資源配置問題。經濟學的目標,正是要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其實,每個人也和布利丹毛驢一樣,面臨在兩捆乾草之間做出選擇的問題。 布利丹毛驢做不出選擇而餓死,說明做出選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根源,在於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有所得必有所失。為了得而失去的東西,被稱為機會成本。就布利丹毛驢而言,它選擇一捆乾草,必須放棄另一捆乾草。放棄的乾草,就是得到乾草的機會成本。經濟學家常說,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就是指任何選擇行為,都有機會成本。 經濟學家在談資源的稀缺性時,往往指客觀存在的物質資源,如勞動、資本、自然資源等等。因此,選擇就是要實現有限資源下的最大化。在按照這種思路做出選擇時,人們往往把收入最大化、利潤最大化,或其他物質利益的最大化,作為目標,而忘記了個人的能力——包括創造財富的能力和享受財富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布利丹毛驢犯的正是這個錯誤。這頭驢子的消費能力(能吃的乾草)是有限的,在兩捆乾草中,吃一捆就足夠了。但它覺得哪一捆都好,都捨不得放棄,最後哪一捆都沒吃到,餓死了。 驢子畢竟是驢子。在寓言中,驢子都是愚蠢的,所以才有蠢驢之說。但人們在嘲笑驢子時,卻往往忘記了,他們有時也會像驢子那麼蠢。一個既愛白馬王子又愛大款,不知和哪一個結婚好的美女,不就是一頭漂亮的布利丹毛驢嗎?一個女人不能同時與兩個男人明媒正娶地結婚(這是法律給出的限制),與白馬王子結婚的機會成本是放棄財富,與大款結婚的機會成本是放棄美色。兩者都不願放棄,就成了布利丹毛驢。 像美女這樣的布利丹毛驢選擇困境,也許並不具有普遍性,因為美女畢竟是稀缺資源,白馬王子和大款都想得到。但每個人都面臨類似的困境,每個人都面臨從事什麼職業的選擇。從政當官,有地位有權力,但不能發財;從商當企業家,有錢,但無權無地位;從文當學者,有地位,但無錢。這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三捆乾草,每捆都很誘人。但人的能力有限,只能從事一種職業。只能選一種者可以成為成功的政治家、企業家或學者。類似布利丹毛驢者,往往一事無成。但世界上的布利丹毛驢真還不少。一些當官者還想發財,利用職權戴一頂教授博導,甚至院士的帽子,結果成了貪官或沽名釣譽者,被世人所不齒。一些從商者一心想當宮,花錢買官,犯了行賄罪。至於那些一心要鑽入官場或發財的文人,結局也是不倫不類,沒學問只好去剽竊。這些人不都成了餓死的布利丹毛驢了嗎? 每個人面臨的另一個重要選擇,是事業與家庭生活幸福。這種選擇不同於布利丹毛驢在兩捆乾草之中選一捆的選擇,而是要在兩捆乾草中求得一種平衡。這就是說,布利丹毛驢覺得兩捆乾草都好,可以每捆乾草都吃一半,不至於餓死,或兩捆都吃掉撐死。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資源稀缺),對事業與家庭幸福的期望是無限的(慾望無限)。正確的原則,不是為了一個放棄另一個,而是在兩者之間選擇一種平衡。那種為了事業(賺錢或當官)而放棄家庭幸福,或者滿足於過一種小日子而沒有追求的人,都是布利丹毛驢,因為在這兩者之中完全放棄了另一個,實際上仍是一事無成。你見過家庭後院起火而事業成功的人,或者一事無成仍有家庭幸福的人嗎?《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選擇了當五嶽盟主而放棄其他一切,最後不就是布利丹毛驢餓死的下場嗎? 經濟學所說的最大化並不是物質的最大化。對一個社會而言,最大化並不是GDP最大化,對一個人而言,最大化也不是財富最大化。社會的最大化是社會福利最大化,GDP之所以重要在於它是社會福利提高的基礎,不能把GDP最大化作為惟一目標是因為 GDP並不等於幸福。個人的最大化是幸福的最大化,財富之所以重要在於它是幸福的物質基礎,不能把財富作為惟一目標,是因為財富並不等於幸福。社會應該協調發展,人也要追求全面的幸福。這才是選擇的真正目標,也才是經濟學的真諦。 許多人都把經濟學作為一門賺錢的學問,認為它能使一個國家GDP增長或使一個人發財。這是一種誤解。布利丹毛驢式的錯誤,正由此而來。在學習經濟學時,要記住英國文豪蕭伯納的一句話:經濟學是一門使人生幸福的藝術。 市場經濟是一種符合人性的經濟制度。為這種制度服務的現代經濟學,也必須從永恆不變的人性出發。所以,學經濟學首先必須了解—— 人性和理性人假設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性善和性惡的爭論,但無論哪一派都認為存在著抽象的普遍的人性。「性相近,習相遠」,正說明了這個道理。那麼,人性變不變呢?13世紀亞美尼亞作家奧洛比安的寓言「伶鼬和老鼠」,說明了人性的不變性。 有一隻伶鼬,狂熱地愛上了一個小夥子。它向愛神祈禱,把它變成一個美麗的少女。愛神滿足了它的心願,它幸福地與自己心儀的小夥子結婚了。在熱鬧非凡的婚禮上,突然一隻老鼠從門口跑過去,這位新娘忘卻了一切,狂奔過去追老鼠。作者的寓意是:本性難移,動物和人,概莫如此。中國的「白蛇傳」與這個寓言同工異曲。你看,白蛇都變成人了,但蛇的本性仍不變,飲了雄黃酒就露出了本性。中國有句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里的本性,主要不是指個人的性格,而是人類共同的本性。現在我們都承認,人的本性是利己,即所從事一切活動的目的,是個人利益最大化。現代生物學,證明了這是人和動物的本性。 經濟學是建立在對這種人性承認的基礎之上的,因此,經濟學的基本前提,是理性人假設。理性人,就是一切行為的目標為個人利益最大化的人。經濟學正是在這一假設之下研究資源既定時的最大化問題。對社會是GDP和社會福利最大化,對個人是收入和效用最大化,對企業是利潤最大化和企業資產價值最大化。正是在對這種最大化的研究中得出了許多有意義的結論。離開這個假設,經濟學的全部內容都要被推翻。 一些經濟學界內外的學者,對這個假設提出過不少批評。一些人舉出了許多事實說明人並不自私,比如捨己救人,願意為保衛祖國而犧牲,或者富人在死後把財產捐給社會等等。這些現象的存在,是不是與理性人假設矛盾呢?我們不否認利他主義行為的存在。而且也不否認,人性中除了利己之外,還有同情心、關愛同胞、關心社會等善良的一面存在。同時,我們也不否認提倡奉獻精神的意義。但是承認人利己的本性與這一切並不矛盾。理性人的假設不僅正確,而且必要。說理性人的假設正確,並不是說它適用於每一個人(例如這個假設就不適用於雷鋒這樣的英雄)和每一個人的一切行為(一個為個人利益做事的人,在祖國危難之際也會犧牲自己保家衛國),是指它適用於絕大多數人的絕大多數行為。這就是說,在正常情況下,大多數人從事活動的出發點都是個人利益。說理性人的假設必要是因為,經濟學作為一個統一的理論體系,必須有一個確定的假設前提。如果既假設人是利己的,又假設人是利他的,經濟學能得出什麼結論呢? 對經濟學理性人假設的誤解,還來自另一種形而上學的觀點:把利己與利他、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對立起來。經濟學的最偉大發現,正是把利己與利他、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統一了起來。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對經濟學的開創性貢獻,正在於此。理性人的假設是斯密提出來的,他並不是贊揚這種利己性,只是承認它是無法更改的人性——正如伶鼬變為美女,仍忘不了抓老鼠一樣。他認為,每個人對個人利益的追求,可以實現社會利益。他說:「各個人都不斷地努力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資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慮的不是社會利益,而是他自身利益,但他對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會或者毋寧說必然會引導他選定最有利於社會的用途。」把這種對個人利益追求,引導向社會利益的是「看不見的手」,即價格機制。每個人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要最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資源,這時整個社會就實現了資源有效利用。承認人的利己,又把利己引導向利他,正是市場經濟的偉大之處。 傳統社會是主張「存天理滅人慾」的,把人性看作萬惡之源,要求人們「克己復禮」。結果怎麼樣呢?整個社會處於上千年的停滯狀態,人民生活極其貧窮。利己的人性消滅了嗎?老百姓的人性被強制消滅了,但倡導滅人性者的人性,都發展為獸性。滿嘴仁義道德,滿肚子男盜女娼,他們提倡的是自己根本不打算去實踐的偽道德。一部《十日談》,正揭露了這些偽道學、假正人君子的丑惡嘴臉。 市場經濟承認人性的合理性,承認人利己的行為是正當的。任何一次啟蒙運動,都是從對人性的承認開始的。市場經濟制度把人的利己心和利己行為,變成了增加社會財富、推動歷史進步的動力。 經濟學家把慾望作為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但要正確理解這一點,必須記住—— 慾望不是貪婪 古今中外,有許多寓言都是諷刺人貪得無厭的,隨手揀一個大家不太熟悉的。 明代劉之卿,算不上名人,只是萬曆年間的一個禮部主事。他所著的《賢奕篇》,亦不是什麼名著,但有一個「王婆釀酒」的寓言,頗有趣味。王婆以釀酒為生,有個道士常到她家借宿,共喝了幾百壺酒,也沒給錢。王婆亦沒計較。一天,道士說:我喝你那麼多酒,也沒錢給你,就給你挖一口井吧。井挖出後,湧出的全是好酒。王婆自然發財了。以後,道士又來問王婆酒好不好,王婆說,酒倒是好,就是沒有用來喂豬的酒糟。道士聽說,笑著在牆上題一首打油詩:「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井水做酒賣,還道無酒糟。」寫完走了,以後這個井也不出酒了。 這個故事與普希金的「金魚與漁夫」的故事,有相似之處,不過我相信,普希金沒有侵犯版權。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人,寫出了相同的寓言故事,說明這種現象的普遍性。 經濟學家承認利己是人的本性,即人從事經濟活動的目的,是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這種利己來自人的慾望。人有七情六慾,連一本正經的孔夫子也承認「食色性也」。滿足這種慾望,需要物質財富或精神財富。有了錢,才能購買滿足各種慾望的物品與勞務。所以,人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想多賺錢無可厚非。人類慾望的特點是無限性,一個慾望滿足了,又會產生新的慾望,永無止境。正是這種慾望的無限性,推動了人類社會進步。從這種意義上說,慾望是社會進步的推動力。如果人沒有了慾望,沒有了滿足慾望的追求,社會就無法進步了。 傳統的倫理觀,把慾望作為萬惡之源,主張「存天理,滅人慾」,這是對人性的扼殺。經濟學家對慾望和利己的肯定,無疑是歷史的進步。但特別要強調的是,慾望、利己並不等同於貪婪。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肯定了由慾望產生利己的合理性,但他嚴格區分了利己與貪婪。他的另一部名著是《道德情操論》,「道德情操」一詞是指人判斷克制私利的能力。《道德情操論》一書,正是要說明利己的人如何在社會中控制自己的私慾和行為,使得由利己的人構成的社會,也是一個有道德的社會。斯密明確地反對貪婪。他的這兩部著作,構成既承認利己,又要以道德克制貪婪的理想市場經濟社會。 慾望與貪婪有什麼不同呢?慾望是人正當的要求。它與人滿足慾望的能力應該是匹配的。換句話說,慾望是以自己的能力可以滿足的,或通過正當途徑的努力可以實現的。貪婪則是要去滿足無法實現的慾望。在上面的寓言中,井裡既出酒又出酒糟就是無法實現的,所以,王婆希望有酒還有酒糟,就不是正當慾望,而成了一種貪婪。在現實中,一個有能力的人,想買一輛車是正當的慾望,還可以促進汽車業發展和經濟繁榮。但一個身無分文的人,想馬上要一輛汽車就屬於貪婪。不切實際地想做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就會使慾望變為貪婪。 乍一看,慾望和貪婪都是無限的,但實際上這兩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美國心理學家把人由慾望產生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正常來說,一個層次的慾望滿足了,再產生新的慾望,而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則是無止境的。這就是說,人的正常慾望應該隨能力的提高而產生。比如,在你的收入滿足了基本生活要求之後,就可以產生新的慾望,比如買一輛車。這就是正常的慾望更新。如果連飯也吃不飽就整天想買車,大概只能算是貪婪了。 強調把利己、慾望和貪婪分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慾望推動人努力工作,而貪婪則會使人犯罪。再接著上個例子說,當你滿足了基本生活需求之後想買車,你就會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努力工作,或者在本單位做出業績,或者去兼職,這都有利於整個社會。但如果是貪婪,每天只想迅速發財致富,就很可能走上犯罪之路。許多人正是被貪婪推上不歸路的——從搶劫犯到貪官都是如此。慾望與貪婪往往只有一步之遙,但真理跨過一步就是謬誤。 人的慾望是很容易變為貪婪的。斯密多次強調這兩者之間的區別正是看到這種可能性。一個社會對財富的慾望一旦變為貪婪,就變為對大自然的掠奪,一個人對財富的慾望一旦變為貪婪就不會勤奮工作,而是想歪門邪道了。 防止慾望(勤奮工作的動力)變為貪婪(犯罪的根源)的辦法,就個人而言是提高自己的道德自律。這也是先賢們經常勸告我們的。但僅僅靠這種勸說是無用的。作為一個社會還需要有制度上的防範,這就是法律的威懾力。對那些貪婪犯罪者的嚴懲正是要給其他人以警示,正如道士對王婆的懲罰是她連酒也得不到一樣。道士不僅是在懲罰王婆的貪心,而且還是在警告後人別學王婆的樣子。 現實中的王婆實在太多了,在市場經濟的今天讀讀這則寓言,太有意義了。 市場經濟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也創造了輝煌的精神文明。正是在這種基礎上,人性升華了,越來越多的人更關心他人和社會。億萬富翁不再是守財奴,而成為社會公益事業的贊助者。我們不否認市場經濟下還有罪惡,但與傳統社會比一比,哪一個更好? 與生俱來的人性,是不能改變的——無論是用暴力還是道德說教,我們只能利用與引導人性。伶鼬改不了抓老鼠的本性也沒什麼,反正它的體形已是美女了。這個與它結婚的小夥子,利用它的本性來消滅家裡的老鼠,甚至可以讓它為鄰居抓老鼠賺錢,豈不既符合了它的本性、又增加了自己收入、也為社會做了一件好事嗎? (作者:著名經濟學家,現為清華等多所知名院校兼職教授) 布利丹毛驢的選擇 梁小民

2. 老虎與驢講的是什麼故事

當拉封丹寓言里的老虎與驢同到樹林里去時——驢用他可怕的聲音為老虎開路一些動版物聽見驢的權聲音便知道老虎來了,於是紛紛躲避。一隻多管閑事的猴子在樹上叫道:「真是一對好夥伴!你和驢同行,不覺得害臊嗎?」
「我需要誰,」老虎答道,「我就賞賜他走在我的身邊。如果有一天我需要你時節,也會讓你在我身邊的。」
所有的大人物,當他們要賞賜某個小人物與他們為伍時,就是這么想的。

3. 拉封丹寓言的圖書目錄

導讀
知了和螞蟻
烏鴉和狐狸
想和牛比大小的蛤蟆
兩頭騾子
狼與狗
褡褳
燕子和小鳥
城裡老鼠和鄉下老鼠
狼和小羊
小偷和驢
死神與樵夫
狐狸和鸛鳥
橡樹與蘆葦
給貓掛鈴鐺
賴皮狗
獅子和蚊子
毛驢過河
大獅子和小老鼠
鴿子與螞蟻
兔子和青蛙
公雞和狐狸
烏鴉學老鷹
爺孫倆和驢
肚子與四肢
冒充羊倌的狼
狐狸和山羊
老鷹、野豬和貓
狼和鸛
被人打倒的獅子
狐狸和葡萄
天鵝和廚子
狼群和羊群
年邁的獅子
溺死的婦人
鑽進谷倉的黃鼠狼
貓和一隻聰明的老鼠
牧羊人和海
蒼蠅和螞蟻
園丁和老爺
驢和小狗
老鼠和黃鼠狼的戰爭
猴子和海豚
借孔雀羽毛誇口的松鴉
駱駝和隨波漂流的木棍
蛤蟆和老鼠
馬對鹿的報復
狼和山羊母子
狼、母親和孩子
老人和他的兒子們
丟了財寶的吝嗇鬼
雲雀和麥田的主人
樵夫和赫爾墨斯
土罐和鐵罐
漁夫和小魚
兔子的耳朵
斷尾狐狸
老太婆和兩個女僕
森林之神和行人
馬和狼
農夫和兒子們
難產的大山
命運女神與孩子
兩個醫生
下金蛋的母雞
馱聖像的驢
鹿和葡萄
蛇和銼刀
兔子和山鶉
老鷹和貓頭鷹
獅子出征
熊和兩個獵人
披獅皮的驢
牧人和獅子
獅子和獵人
太陽和北風
小公雞、貓和小老鼠
狐狸、猴子和動物
愛擺譜的騾子
老人和驢
自我欣賞的鹿
兔子和烏龜
驢和主人
太陽和青蛙
農夫和蛇
狐狸和生病的獅子
捕鳥人、老鷹和雲雀
馬和驢
被倒影迷惑的狗
陷入困境的趕車人
江湖騙子
糾紛女神
患瘟疫的動物
離群索居的老鼠
白鷺
姑娘
願望
獅王的朝臣
禿鷲和鴿子
蒼蠅和馬車
擠奶婦和牛奶罐
追隨命運的人和在床上等待的人
貓、黃鼠狼和小兔子
蛇頭和蛇尾
鞋匠和富人
獅子、狼和狐狸
脖子上掛著主人飯菜的狗
魚和愛說笑話的人
老鼠和蚌
熊和園藝師
兩個朋友
豬、山羊和綿羊
獅後的葬禮
老鼠和大象
驢和狗
土耳其武官與商人
學問的優勢
貓和老鼠
洪流與河流
教育
不可靠的鄰居
兩只鴿子
猴子和豹
橡栗和南瓜
學生、老師和花園主人
雕塑家和天神朱庇特的雕像
出售智慧的瘋子
蚌和訴訟者
狼和瘦狗
適可而止
蠟燭
朱庇特和過路人
貓和狐狸
猴子和貓
鳶和夜鶯
牧羊人和羊群
人與蛇
烏龜和兩只野鴨
魚和鸕鶿
藏寶者和夥伴
狼和牧羊人
牧羊人和國王
兩只鸚鵡、國王和他的兒子
兩位探險者和護身符
商人、紳士、神父和王子
農場主、狗與狐狸
狼和狐狸
一個老人和三個年輕人
……

4. 拉封丹寓言是誰寫的

當然就是拉封丹啦,除了拉封丹寓言,還有克雷洛夫寓言和伊索寓言

5. 拉封丹寓言和伊索寓言的比較

性質上:都是寓言,都是對真善美的歌頌和對假惡丑的諷刺;
內容上:都是用假託版的故事,權來說明某種道理,達到勸誡、教育或諷刺目的。
形式上:篇幅一般比較短小,文字比較通俗易懂。
手法上:常常以自然物(尤其是動物)為主俯績碘啃鄢救碉尋冬默人公,採取擬人手法。

6. 《拉封丹寓言》中有哪些膾炙人口的作品

如《烏鴉和狐狸》、《知了和螞蟻》、《兔子和烏龜》、《患瘟疫的野獸》、《狼和羔羊》、《死神和樵夫》、《農夫和蛇》等等。

7. 讀《拉封丹寓言》的感受,(不要內容),

拉封丹寓言大都取材千古代希臘、羅馬和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紀和17世紀的民間故事,它成功地塑造了貴族、教士、法官、商人、醫生和農民等的典型形象,涉及各個階層和行業,描繪了人類的各種思想和情慾,是一面生動地反映17世紀法國社會生活的鏡子。

8. 拉封丹寓言是法國的老故事新道理嗎

拉封丹公寓法老的故事新道理嗎?

9. 拉封丹寓言的內容精選

有隻狼由於難得逮著附近的羊,決定要改變一下自己的模樣,好好學一下狐狸的伎倆。
這會兒,它穿上牧羊人的服裝,套上坎肩,找了根木棍做牧杖,為了裝得更像,沒忘帶
上牧羊人的笛子,並在帽子上寫上:「我是居約,是這群羊的放牧人。」它學著用前爪抓著
牧杖,躡手躡腳地靠近了羊群。真正的牧羊人居約則正躺在草地上小憩。他的狗、大多數羊
和他的笛子都沒有發出一點聲音,好像都進入了夢鄉。
為了把一些羊趕到密林之中,偽裝的狼學著居約的聲音加上幾聲吆喝,誰知這一下露了
餡,狼的嗥叫根本不像牧羊人的聲音,大家都被這醜陋的聲音驚醒。人人喊打,可憐的狼被
自己的裝束絆倒,只等著束手就擒。
騙子總不會偽裝長久,狼就是狼,真所謂萬變不離其宗。 「滾蛋!你這不足掛齒的小蟲!」這一天,獅子發怒地對著牛虻吼道。
牛虻被激怒了,向它發起了襲擊。
「你以為你號稱是百獸之王我就會怕你嗎?蠻牛比你有力氣都任由我擺布。」說著話牛
虻撲扇著翅膀,發出嗡嗡聲,然後擺開架式,對准獅子的脖子一頭扎了下去。獅子氣得發
瘋,它四爪亂舞,眼露凶光,唾沫四濺,聲聲怒吼,把百獸嚇得魂不附體,逃之夭夭。一隻
小小的牛虻竟弄得大家不得安寧。
小小牛虻戰了百十個回合,獅子渾身上下就連鼻孔都遭受到襲擊,它真是怒火萬丈,用
尖牙利爪把自己撕咬得遍體鱗傷,用尾巴抽打著它的身體山響,可每一下都撲了空。憤怒疲
憊之獅終於無力地癱倒在地。此時,小小的牛虻高興地笑了,它鳴金收兵,凱旋迴朝。
一路上,牛虻到處誇耀自己的戰果,卻不料蜘珠張網以待斷送了它的性命。由此得知:
最可怕的敵人是輕敵思想,能夠戰勝強大對手的人,往往會因小小的失誤葬送自己的前程。 有個寓言家敘述過這樣一個故事,講的是一隻十分厲害的貓,它英勇善戰,是老鼠的克
星。老鼠見了這只貓,就像看到了地獄里的勾魂鬼,貓所到之處老鼠聞之色變。這只貓發誓
要消滅世界上所有的老鼠。與它相比,捕鼠器、滅鼠葯等都不值一談。當它看到老鼠嚇得躲
在洞里不敢出來覓食時,它就把自己倒吊在房樑上裝死,這狡猾的傢伙還抓著根繩索。看著
這可憐像,老鼠還以為它是偷吃了主人的烤肉或乳酪,再不就是抓傷了人或闖了禍,遭到吊
起來的懲罰。於是,所有的老鼠都從洞里出來,准備為它的死亡而慶賀。開始老鼠還只是試
探性地伸出鼻子,露出小腦袋,再縮回窩去,漸漸地它們試探著走出來幾步,然後伸伸懶腰
四處找東西吃開了。就在這時,裝死的貓復活了,它腳一落地便按住了幾只動作遲緩的老鼠。
「我的計謀可多了,」它嘴裡塞得滿滿的還在說,「這是個傳家寶,你們藏得再深也無
濟於事,到頭來都只能成為我的腹中之物。」
果然應驗了預言,看似溫文的貓老兄又一次讓老鼠上了當。這一次它把全身塗上白粉,
連臉上也不例外,打扮收拾停當,它縮成一團藏在一個打開了蓋的麵包箱內。由於偽裝得巧
妙,小心翼翼的老鼠又撞到門前來送死了。只有一隻曾因從貓口逃生而丟掉了尾巴的老鼠,
見多識廣,足智多謀。「這團麵粉再好我也不能要,」它自言自語地遠遠打量化了妝的貓,
「我懷疑這裡面一定有什麼名堂,不要說你裝成麵粉,你就是裝成乳酪,我也不會中你的圈
套,你休想。」
這只老鼠講得真是太好了,它的確成熟。辦事要謹慎,凡事問個為什麼,否則將會大意
失荊州。 一位住在大海邊上的牧羊人,靠放羊為生。他雖然清貧,但無憂無慮,生活穩定。可後
來他被卸在碼頭上的貨物所吸引,於是賣掉了羊群,把錢用來作海運買賣。不走運的是貨船
遇難,使他血本無歸。不得已只得重操舊業。他沒有了過去的悠閑生活,只好拚命幹活。經
過一段時間的積攢,他又買來了幾只羊。這一天風平浪靜,一隻貨船平安地靠了岸。「噢,
大海,你又再誘惑我向水中扔錢了,」牧羊人喊道,「你騙得了別人,可再不會使我上當。」
這不是一個杜撰的故事,它來自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寧賺一毛實在錢,不要五角風險
金。我們要立足於本職,面對財富的誘惑能夠不為所動。也許個別人投機取巧能獲成功,但
大部分人常常是悔恨不已。大海確實是淘金之地,但你知道,隨之而來的是狂風和海盜。 一個有文化教養的園藝師,在村子裡有一座修剪打理得挺不錯的園子,花園有一塊地,
四周種的一圈灌木成了籬笆。園子里蘑菇和萵苣長得很好,雖然西班牙茉莉種得不多,但百
里香卻是不計其數,姑娘們的生日有足夠的鮮花可供贈送。哪知道一隻野兔竟攪亂了平靜幸
福的生活。於是園藝師找鎮上的官員報告:「這該死的東西不分晝夜地糟蹋植物,連陷阱、
石塊、棍子都奈它不何,我覺得它一定有魔法在身。」
「有妖法?那我倒要去領教領教。」鎮官接著又說:「假如它真有魔法,不管用什麼手
段,我的獵狗米洛都能一把抓住的。
放心吧,朋友,我敢保證。」
「您幾時過來?」
「別延誤了,就從明兒開始吧。」事情就此說妥了。鎮官帶著一彪人馬來了。「這么著
吧,我們先吃飯。」他說,「你家裡有子雞嗎?嗨!屋裡的姑娘快過來讓老爺瞧瞧,你們什
么時候為她置辦嫁妝?找姑爺了嗎?」邊說邊讓姑娘挨著他坐下套近乎。「朋友,這可是要
大操大辦一番啊。」說著拿起姑娘的手,托著胳膊,撩起姑娘的頭巾直打量。姑娘客氣地抽
回手,站了起來,作園藝師的父親也看出了鎮官的輕浮嘴臉。這個時候,全家人都在忙著給
客人下廚燒菜。
「你的火腿已熟了,看樣子味道一定不錯。」
「老爺,這是為您特地做的。」
「真的嗎?」鎮官說,「我倒是很想嘗嘗。」於是這一夥人馬放開肚皮大嚼了一頓。
老爺在園藝師家裡儼然像主人般發號施令,肆行無忌,酒壯色膽竟對姑娘動起手腳來。
飽餐之餘,這些人磨拳擦掌,號角震天,鬧得園藝師頭皮發麻。可憐的菜園被他們踩得不像
樣子,萵苣和韭蔥沒剩一根,連今後做湯也成問題。野兔藏在大白菜下的地洞里,這些人追
捕驅趕,使它從一個缺口,就是鎮官為了騎兵方便強行在籬笆上開的一個很大的缺口跑了出
去。園藝師嘆息道:「老爺的本事真是讓人服了!」這伙人恐怕而短短一小時內所造成的損
失,要遠遠超過當地所有野兔在近百年造成的損失。
弱小之國,要靠自己解決內部的爭端,求助於大國實在失策,不要讓他們插手你們間的
紛爭,也不要讓他們踏上你的國土。 對自己的本性決不能勉為其難。即使刻意修飾也無濟於事。
一個木納蠢笨的人,不論裝得如何斯文,也不會讓人認為他風流倜儻。世上天生受寵的
人很少,博得人們喜愛那是天生的氣質,對這一點只能認命,絕不能像故事中的毛驢一樣,
為贏得主人的青睞而冒失地做出親熱的舉動。
「為什麼,」驢子琢磨,「這只狗就因為生性乖巧,便和主人全家朝夕為伍,同樣是家
畜,對它是笑臉,對我則是棍棒!它一天做了什麼?伸伸小腿,人們就馬上給予親吻。為了
讓主人高興,我是否也如此這般?這是很容易辦到的。」驢子憧憬在美好的想像中。當驢子
看到主人精神愉快時,便呆頭呆腦地走上前去,抬起一隻醜陋的前蹄,滿含情意地伸給主
人,同時自認為動聽地吼叫起來。
「哎呀,你也來套近乎,這唱的算哪一出?」主人斷喝道,「快拿棍子來!」看到揮舞
著的棍子,驢子馬上不作聲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