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司馬進典故

司馬進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12 14:42:21

A. 司馬懿有哪些經典的故事

司馬懿經典的故事有:《司馬懿受遺二主,佐命三朝》、《司馬懿征討孟達,智取上庸》、《祁山之勝,地位日隆》、《遼東大戰,巧奪襄平》、《兩虎相爭,奪取政權》。

1.司馬懿受遺二主,佐命三朝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後,曹操敗北,勢力減弱。孫權勢力達到交州地區,劉備也乘機佔有包括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皆在今湖南境內)的荊州江南部分。孫權和劉備的勢力都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勢已逐漸形成。

2.司馬懿征討孟達,智取上庸

由西蜀投降曹魏的孟達,於魏明帝太和元年(227年),在上庸(今湖北竹山縣)發動叛亂,棄魏投蜀。孟達自認為宛城距離上庸一千二百里,地勢險要,司馬懿一時無法趕到上庸。可是當孟達剛起事八天,司馬懿就親率大軍趕到上庸,兵臨城下。

司馬懿為什麼來得這么快呢?原因是孟達平素與魏興太守申儀不和,申儀風聞孟達與西蜀又有來往,立即報告了魏明帝。魏明帝命令司馬懿監視孟達的行動。司馬懿為了充分做好消滅孟達的准備工作,並盡量推遲孟達的起事時間,除了從軍事上做好征討的准備工作,他還設法麻痹迷惑孟達,使他猶豫不決,延緩起事的時間。

3.祁山之勝,地位日隆

諸葛亮日夜規劃實現他的夙願,東聯孫吳,北伐曹魏,統一中原,但由於東吳偷襲荊州和章武二年(222年)的彝陵之戰,使雙方的關系十分緊張。雖然在劉備死前雙方互派使者,但東吳依舊是隸屬曹魏,對西蜀抱有敵對的態度。

蜀與吳的這種關系,對蜀國北伐曹魏不利,諸葛亮為了打破僵局,主動派遣鄧芝出使東吳。鄧芝對孫權詳細分析了恢復同盟關系的好處,孫權權衡了利弊,同意與西蜀恢復聯盟,斷絕與曹魏的臣屬關系,這樣吳、蜀又結成同盟,共同對抗曹魏政權。

4.遼東大戰,巧奪襄平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病死,其子曹芳即位。魏明帝在臨死前委託司馬懿與大將軍曹爽(曹真子)輔佐朝政。曹爽與司馬懿的關系,開始時還融洽,但時間一長就產生了矛盾。曹爽極力培植私黨,排擠司馬懿。

司馬懿外表上不露聲色,暗中積聚力量。曹爽有五個心腹,即何晏、丁謐、鄧颺、李勝和畢軌,這五人在當時號為名士。魏明帝認為他們浮誇無能,一律不用。曹爽提拔何晏、鄧颺、丁謐為尚書,李勝任河南尹,畢軌當了司隸校尉。除這五人之外,大司農桓范也是曹爽的親信,人稱「智囊」。曹爽的私黨為他出謀劃策,削弱司馬懿的實權,任用私人,控制京城內外、朝野上下。

5.兩虎相爭,奪取政權

正始十年正月(249年),魏帝曹芳拜謁魏明帝高平陵。曹爽兄弟四人及心腹何晏、鄧颺、丁謐、畢范全部隨從。司馬懿看到時機成熟,立刻帶領兩個兒子司馬師與司馬昭和三千武士,假傳皇太後的旨意,關閉城門,占據武器庫,派兵佔領城南洛水上的浮橋,封鎖曹爽等人回京的要道。同時派人占據中央各要害部門,命高柔行大將軍事,佔領曹爽的軍營,命王觀行中領軍事,控制軍權。

(1)司馬進典故擴展閱讀: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贅閹遺丑」,司馬懿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辟司馬懿為文學掾。因司馬懿曾支持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後,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

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擠,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

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之變。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B. 司馬昭的典故

文皇帝諱昭,字子上,景帝之母弟也。魏景初二年,封新城鄉侯。正始初,為洛陽典農中郎將。值魏明奢侈之後,帝蠲除苛碎,不奪農時,百姓大悅。轉散騎常侍。大將軍曹爽之伐蜀也,以帝為征蜀將軍,副夏侯玄出駱谷,次於興勢。蜀將王林夜襲帝營,帝堅卧不動。林退,帝謂玄曰:「費禕以據險距守,進不獲戰,攻之不可,宜亟旋軍,以為後圖。」爽等引旋,禕果馳兵趣三嶺,爭險乃得過。遂還,拜議郎。及誅曹爽,帥眾衛二宮,以功增邑千戶。蜀將姜維之寇隴右也,征西將軍郭淮自長安距之。進帝位安西將軍、持節,屯關中,為諸軍節度。淮攻維別將句安於麹,久而不決。帝乃進據長城,南趣駱谷以疑之。維懼,退保南鄭,安軍絕援,帥眾來降。轉安東將軍、持節,鎮許昌。及大軍討王凌,帝督淮北諸軍事,帥師會於項。增邑三百戶,假金印紫綬。尋進號都督,統征東將軍胡遵、鎮東將軍諸葛誕伐吳,戰於東關。二軍敗績,坐失侯。蜀將姜維又寇隴右,揚聲欲攻狄道。以帝行征西將軍,次長安。雍州刺史陳泰欲先賊據狄道,帝曰:「姜維攻羌,收其質任,聚谷作邸閣訖,而復轉行至此,正欲了塞外諸羌,為後年之資耳。若實向狄道,安肯宣露,令外人知?今揚聲言出,此欲歸也。」維果燒營而去。會新平羌胡叛,帝擊破之,遂耀兵靈州,北虜震詟,叛者悉降。以功復封新城鄉侯。高貴鄉公之立也,以參定策,進封高都侯,增封二千戶。毌丘儉、文欽之亂,大軍東征,帝兼中領軍,留鎮洛陽。及景帝疾篤,帝自京都省疾,拜衛將軍。景帝崩,天子命帝鎮許昌,尚書傅嘏帥六軍還京師。帝用嘏及鍾會策,自帥軍而還。至洛陽,進位大將軍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輔政,劍履上殿。帝固辭不受。知
赫甘露元年春正月,加大都督,奏事不名。夏六月,進封高都公,地方七百里,加之九錫,假斧鉞,進號大都督,劍履上殿。又固辭不受。秋八月庚申,加假黃鉞,增封三縣。主
殺揚二年夏五月辛未,鎮東大將軍諸葛誕殺揚州刺史樂綝,以淮南作亂,遣子靚為質於吳以請救。議者請速伐之,帝曰:「誕以毌丘儉輕疾傾覆,今必外連吳寇,此為變大而遲。吾當與四方同力,以全勝制之。」乃表曰:「昔黥布叛逆,漢祖親征;隗囂違戾,光武西伐;烈祖明皇帝乘輿仍出:皆所以奮揚赫斯,震耀威武也。陛下宜暫臨戎,使將士得憑天威。今諸軍可五十萬,以眾擊寡,蔑不克矣。」秋七月,奉天子及皇太後東征,徵兵青、徐、荊、豫,分取關中游軍,皆會淮北。師次於項,假廷尉何楨節,使淮南,宣慰將士,申明逆順,示以誅賞。甲戌,帝進軍丘頭。吳使文欽、唐咨、全端、全懌等三萬餘人來救誕,諸將逆擊,不能御。將軍李廣臨敵不進,泰山太守常時稱疾不出,並斬之以徇。八月,吳將朱異帥兵萬餘人,留輜重於都陸,輕兵至黎漿。監軍石苞、袞州刺史州泰御之,異退。泰山太守胡烈以奇兵襲都陸,焚其糧運。苞、泰復進擊異,大破之。異之餘卒餒甚,食葛葉而遁,吳人殺異。帝曰:「異不得至壽春,非其罪也,而吳人殺之,適以謝壽春而堅誕意,使其猶望救耳。若其不爾,彼當突圍,決一旦之命。或謂大軍不能久,省食減口,冀有他變。料賊之情,不出此三者。今當多方以亂之,備其越逸,此勝計也。」因命合圍,分遣羸疾就谷淮北,稟軍士大豆,人三升。欽聞之,果喜。帝愈羸形以示之,多縱反間,揚言吳救方至。誕等益寬恣食,俄而城中乏糧。石苞、王基並請攻之,帝曰:「誕之逆謀,非一朝一夕也,聚糧完守,外結吳人,自謂足據淮南。欽既同惡相濟,必不便走。今若急攻之,損游軍之力。外寇卒至,表裡受敵,此危道也。今三叛相聚於孤城之中,天其或者將使同戮。吾當以長策縻之,但堅守三面。若賊陸道而來,軍糧必少,吾以游兵輕騎絕其轉輸,可不戰而破外賊。外賊破,欽等必成擒矣。」全懌母,孫權女也,得罪於吳,全端兄子禕及儀奉其母來奔。儀兄靜時在壽春,用鍾會計,作禕、儀書以譎靜。靜兄弟五人帥其眾來降,城中大駭。齋
,走三年春正月壬寅,誕、欽等出攻長圍,諸軍逆擊,走之。初,誕、欽內不相協,及至窮蹙,轉相疑貳。會欽計事與誕忤,誕手刃殺欽。欽子鴦攻誕,不克,逾城降。以為將軍,封侯,使鴦巡城而呼。帝見城上持弓者不發,謂諸將曰:「可攻矣!」二月乙酉,攻而拔之,斬誕,夷三族。吳將唐咨、孫彌、徐韶等帥其屬皆降,表加爵位,稟其餒疾。或言吳兵必不為用,請坑之。帝曰:「就令亡還,適見中國之弘耳。」於是徙之三河。夏四月,歸於京師,魏帝命改丘頭曰武丘,以旌武功。五月,天子以並州之太原上黨西河樂平新興雁門、司州之河東平陽八郡,地方七百里,封帝為晉公,加九錫,進位相國,晉國置官司焉。九讓,乃止。於是增邑萬戶,食三縣,諸子之無爵者皆封列侯。秋七月,奏錄先世名臣元功大勛之子了,隨才敘用。知
鎮襄四年夏六月,分荊州置二都督,王基鎮新野,州泰鎮襄陽。使石苞都督揚州,陳騫都督豫州,鍾毓都督徐州,宋鈞監青州諸軍事。齋
,政景元元年夏四月,天子復命帝爵秩如前,又讓不受。天子既以帝三世宰輔,政非己出,情不能安,又慮廢辱,將臨軒召百僚而行放黜。五月戊子夜,使冗從僕射李昭等發甲於陵雲台,召侍中王沈、散騎常侍王業、尚書王經,出懷中黃素詔示之,戒嚴俟旦。沈、業馳告於帝,帝召護軍賈充等為之備。天子知事泄,帥左右攻相府,稱有所討,敢有動者族誅。相府兵將止不敢戰,賈充叱諸將曰:「公畜養汝輩,正為今日耳!」太子舍人成濟抽戈犯蹕,刺之,刃出於背,天子崩於車中。帝召百僚謀其故,僕射陳泰不至。帝遣其舅荀顗輿致之,延於曲室,謂曰:「玄伯,天下其如我何?」泰曰:「惟腰斬賈充,微以謝天下。」帝曰:「卿更思其次。」泰曰:「但見其上。不見其次。」於是歸罪成濟而斬之。太後令曰:「昔漢昌邑王以罪發為庶人,此兒亦宜以庶人禮葬之,使外內咸知其所行也。」殺尚書王經,貳於我也。庚寅,帝奏曰:「故高貴鄉公帥從駕人兵,拔刃鳴鼓向臣所,臣懼兵刃相接,即敕將士不得有所傷害,違令者以軍法從事。騎督成倅弟太子舍人濟入兵陣,傷公至隕。臣聞人臣之節,有死無貳,事上之義,不敢逃難。前者變故卒至,禍同發機,誠欲委身守死,惟命所裁。然惟本謀,乃欲上危皇太後,傾覆宗廟。臣忝當元輔,義在安國,即駱驛申敕,不得迫近輿輦。而濟妄入陣間,以致大變,哀怛痛恨,五內摧裂。濟干國亂紀,罪不容誅,輒收濟家屬,付廷尉。」太後從之,夷濟三族。與公卿議,立燕王宇之子常道鄉公璜為帝。六月,改元。丙辰,天子進帝為相國,封晉公,增十郡,加九錫如初,群從子弟未侯者封亭侯,賜錢千萬,帛萬匹。固讓,乃止。冬十一月,吳吉陽督蕭慎以書詣鎮東將軍石苞偽降,求迎。帝知其詐也,使苞外示迎之,而內為之備。齋
,固二年秋八月甲寅,天子使太尉高柔授帝相國印綬,司空鄭沖致晉公茅土九錫,固辭。知
S催三年夏四月,肅慎來獻楛矢、石砮、弓甲、貂皮等,天子命歸於大將軍府。古
熳四年春二月丁丑,天子復命帝如前,又固讓。三月,詔大將軍府增置司馬一人,從事中郎二人,舍人十人。夏,帝將伐蜀,乃謀眾曰:「自定壽春已來,息役六年,治兵繕甲,以擬二虜。略計取吳,作戰船,通水道,當用千餘萬功,此十萬人百數十日事也。又南土下濕,必生疾疫。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後,在巴蜀順流之勢,水陸並進,此滅虞定虢,吞韓並魏之勢也。計蜀戰士九萬,居守成都及備他郡不下四萬,然則余眾不過五萬。今絆姜維於沓中,使不得東顧,直指駱谷,出其空虛之地,以襲漢中。彼若嬰城守險,兵勢必散,首尾離絕。舉大眾以屠城,散銳卒以略野,劍閣不暇守險,關頭不能自存。以劉禪之暗,而邊城外破,士女內震,其亡可知也。」征西將軍鄧艾以為未有釁,屢陳異議。帝患之,使主簿師纂為艾司馬以喻之,艾乃奉命。於是征四方之兵十八萬,使鄧艾自狄道攻姜維於沓中,雍州刺史諸葛緒自祁山軍於武街,絕維歸路,鎮西將軍鍾會帥前將軍李輔、征蜀護軍胡烈等自駱谷襲漢中。秋八月,軍發洛陽,大賚將士,陳師誓眾。將軍鄧敦謂蜀未可討,帝斬以徇。九月,又使天水太守王頎攻維營,隴西太守牽弘邀其前,金城太守楊頎趣甘松。鍾會分為二隊,入自斜谷,使李輔圍王含於樂城,又使步將易愷攻蔣斌於漢城。會直指陽安,護軍胡烈攻陷關城。姜維聞之,引還,王頎追敗維於強川。維與張翼、廖化合軍守劍閣,鍾會攻之。冬十月,天子以諸侯獻捷交至,乃申前命曰:齋
。遭朕以寡德,獲承天序,嗣我祖宗之洪烈。遭家多難,不明於訓。曩者奸逆屢興,方寇內侮,大懼淪喪四海,以墮三祖之弘業。惟公經德履哲,明允廣深,迪宣武文,世作保傅,以輔乂皇家。櫛風沐雨,周旋征伐,劬勞王室,二十有餘載。毗翼前人,乃斷大政,克厭不端,維安社稷。暨儉、欽之亂,公綏援有眾,分命興師,統紀有方,用緝寧淮浦。其後巴蜀屢侵,西土不靖,公奇畫指授,制勝千里。是以段谷之戰,乘釁大捷,斬將搴旗,效首萬計。孫峻猾夏,致寇徐方,戎車首路,威靈先邁,黃鉞未啟,鯨鯢竄跡。孫壹構隙,自相疑阻,幽鑒遠照,奇策洞微,遠人歸命,作籓南夏,爰授銳卒,畢力戎行。暨諸葛誕,滔天作逆,稱兵揚楚,欽、咨逋罪,同惡相濟,帥其蝥賊,以入壽春,憑阻淮山,敢距王命。公躬擐甲胄,龔行在罰,玄謀廟算,遵養時晦。奇兵震擊,而朱異摧破;神變應機,而全琮稽服;取亂攻昧,而高墉不守。兼九伐之弘略,究五兵之正度,用能戰不窮武,而大敵殲潰;旗不再麾,而元憝授首。收勍吳之雋臣,系亡命之逋虜。交臂屈膝,委命下吏,俘馘十萬積屍成京。雪宗廟之滯恥,拯兆庶之艱難。掃平區域,信威吳會,遂戢干戈,靖我疆土,天地鬼神,罔不獲乂。乃者王室之難,變起蕭牆,賴公之靈,弘濟艱險。宗廟危而獲安,社稷墜而復寧。忠格皇天,功濟六合。是用疇咨古訓,稽諸典籍,命公崇位相國,加於群後,啟土參墟,封以晉域。所以方軌齊魯,翰屏帝室。而公遠蹈謙損,深履沖讓,固辭策命,至於八九。朕重違讓德,抑禮虧制,以彰公志,於今四載。上闕在昔建侯之典,下違兆庶具瞻之望。古
務穡惟公嚴虔王度,闡濟大猷,敦尚純朴,省繇節用,務穡勸分,九野康乂。耆叟荷崇養之德,鰥寡蒙矜恤之施,仁風興於中夏,流澤布於遐荒。是以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狂狡貪悍,世為寇讎者,皆感義懷惠,款塞內附,或委命納貢,或求置官司。九服之外,絕域之氓,曠世所希至者,咸浮海來享,鼓舞王德,前後至者八百七十餘萬口。海隅幽裔,無思不服;雖西旅遠貢,越裳九譯,義無以逾。維翼朕躬,下匡萬國,思靖殊方,寧濟八極。以庸蜀未賓,蠻荊作猾,潛謀獨斷,整軍經武。簡練將帥,授以成策,始踐賊境,應時摧陷。狂狡奔北,首尾震潰,禽其戎帥,屠其城邑。巴漢震疊,江源雲徹,地平天成,誠在斯舉。公有濟六合之勛,加以茂德,實總百揆,允厘庶政。敦五品以崇仁,恢六典以敷訓。而靖恭夙夜,勞謙昧旦,雖尚父之左右文武,周公之勤勞王家,罔以加焉。主
磽蹣昔先王選建明德,光啟諸侯,體國經野,方制五等。所以籓翼王畿,垂祚百世也。故齊魯之封,於周為弘,山川土田,邦畿七百,官司典策,制殊群後。惠襄之難,桓文以翼戴之勞,猶受錫命之禮,咸用光疇大德,作范於後。惟公功邁於前烈,而賞闕於舊式,百辟於邑,人神同恨焉,豈可以公謙沖而久淹弘典哉?今以並州之太原上黨西河樂平新興雁門、司州之河東平陽弘農、雍州之馮翊凡十郡,南至於華,北至於陘,東至於壺口,西逾於河,提封之數,方七百里,皆晉之故壤,唐叔受之,世作盟主,實紀綱諸夏,用率舊職。爰胙茲土,封公為晉公。命使持節、兼司徒、司隸校尉陔即授印綬策書,金獸符第一至第五,竹使符第一至第十。錫茲玄土,苴以白茅,建爾國家,以永籓魏室。知
撼昔在周召,並以公侯,入作保傅。其在近代,酇侯蕭何,實以相國,光尹漢朝。隨時之制,禮亦宜之。今進公位為相國,加綠綟綬。又加公九錫,其敬聽後命。以公思弘大猷,崇正典禮,儀刑作范,旁訓四方,是用錫公大輅、戎輅各一,玄牡二駟。公道和陰陽,敬授人時,嗇夫反本,農殖維豐,是用錫公袞冕之服,赤舄副焉。公光敷顯德,惠下以和,敬信思順,庶尹允諧,是用錫公軒懸之樂、六佾之舞。公鎮靖宇宙,翼播聲教,海外懷服,荒裔款附,殊方馳義,諸夏順軌,是用錫公朱戶以居。公簡賢料材,營求俊逸,爰升多士,置彼周行,是用錫公納陛以登。公嚴恭寅畏,底平四國,式遏寇虐,苛厲不作,是用錫公武賁之士三百人。公明慎用刑,簡恤大中,章厥天威,以糾不虔,是用錫公鈇鉞各一。公爰整六軍,典司征伐,犯命凌正,乃維誅殛,是用錫公彤弓一、彤矢百,JF弓十、JF矢千。公饗祀蒸蒸,孝思維則,篤誠之至,通於神明,是用錫公秬鬯一卣,圭瓚副焉。晉國置官司以下,率由舊式。知
。喲往欽哉!祗服朕命,弘敷訓典,光澤庶方,永終爾明德,丕顯餘一人之休命。古
喻旨公卿將校皆詣府喻旨,帝以禮辭讓。司空鄭沖率群官勸進曰:「伏見嘉命顯至,竊聞明公固讓,沖等眷眷,實有愚心。以為聖王作制,百代同風,褒德賞功,有自來矣。昔伊尹,有莘氏之媵臣耳,一佐成湯,遂荷阿衡之號。周公藉已成之勢,據既安之業,光宅曲阜,奄有龜蒙。呂尚,磻溪之漁者也,一朝指麾,乃封營丘。自是以來,功薄而賞厚者,不可勝數,然賢哲之士,猶以為美談。況自先相國以來,世有明德,翼輔魏室,以綏天下,朝無秕政,人無謗言。前者明公西征靈州,北臨沙漠,榆中以西,望風震服,羌戎來馳,回首內向,東誅叛逆,全軍獨克。禽闔閭之將,虜輕銳之卒以萬萬計,威加南海,名懾三越,宇內康寧,苛慝不作。是以時俗畏懷,東夷獻舞。故聖上覽乃昔以來禮典舊章,開國光宅,顯茲太原。明公宜承奉聖旨,受茲介福,允當天人。元功盛勛,光光如彼;國土嘉祚,巍巍如此。內外協同,靡愆靡違。由斯征伐,則可朝服濟江,掃除吳會,西塞江源,望祀岷山。回戈弭節,以麾天下,遠無不服,邇無不肅。令大魏之德,光於唐虞;明公盛勛,超於桓文。然後臨滄海而謝支伯,登箕山而揖許由,豈不盛乎!至公至平,誰與為鄰,何必勤勤小讓也哉。」帝乃受命。十一月,鄧艾帥萬餘人自陰平逾絕險至江由,破蜀將諸葛瞻於綿竹,斬瞻,傳首。進軍雒縣,劉禪降。天子命晉公以相國總百揆,於是上節傳,去侍中、大都督、錄尚書之號焉。表鄧艾為太尉,鍾會為司徒。會潛謀叛逆,因密使譖艾。齋
R頁咸熙元年春正月,檻車征艾。乙丑,帝奉天子西征,次於長安。是時魏諸王侯悉在鄴城,命從事中郎山濤行軍司事,鎮於鄴,遣護軍賈充持節、督諸軍,據漢中。鍾會遂反於蜀,監軍衛瓘、右將軍胡烈攻會,斬之。初,會之伐蜀也,西曹屬邵悌言於帝曰:「鍾會難信,不可令行。」帝笑曰:「取蜀如指掌,而眾人皆言不可,唯會與吾意同。滅蜀之後,中國將士,人自思歸,蜀之遺黎,猶懷震恐,縱有異志,無能為也。」卒如所量。丙辰,帝至自長安。三月己卯,進帝爵為王,增封並前二十郡。夏五月癸未,天子追加舞陽宣文侯為晉宣王,舞陽忠武侯為晉景王。秋七月,帝奏司空荀顗定禮儀,中護軍賈充正法律,尚書僕射裴秀議官制,太保鄭沖總而裁焉。始建五等爵。冬十月丁亥,奏遣吳人相國參軍徐劭、散騎常侍水曹屬孫彧使吳,喻孫皓以平蜀之事,致馬錦等物,以示威懷。丙午,天子命中撫軍新昌鄉侯炎為晉世子。古

C. 與司馬昭有關的典故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成語,意為野心非常明顯,為人所共知。司馬昭是三國時魏臣,繼其父及其兄之後,繼續發展司馬家族勢力權傾朝野,其篡位野心人盡皆知。其黨羽曾刺死魏帝曹髦。其子司馬炎後來篡魏自立。
成語典故
史實
司馬昭的野心司馬昭是三國時魏國人,他父親名叫司馬懿,是魏國的大將。魏明帝曹睿死時,託付曹爽與司馬懿輔佐齊王曹芳治理天下。曹爽與司馬懿互相排擠,經過激烈的權力爭斗,司馬懿盡誅曹爽一黨,魏國軍政大權自此落入司馬氏手中。
司馬懿死後,大兒子司馬師不久廢除了已經成年但遲遲未能親政的曹芳,另立十三歲的曹髦為帝,權勢比司馬懿更大,但沒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馬師在病重的時候,便把一切權力交給了弟弟司馬昭。
司馬昭總攬大權後,野心更大,總想取代曹髦。他不斷鏟除異己,打擊政敵。年輕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當長,遲早會被司馬昭除掉,就打算鋌而走險,用突然襲擊的辦法,幹掉司馬昭。
一天,曹髦把跟隨自己的心腹大臣找來,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恥辱,我要你們同我一道去討伐他。"幾位大臣知道這樣做等於是飛蛾投火,都勸他暫時忍耐。在場的一個叫王經的對曹髦說:"當今大權落在司馬昭手裡,滿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君王您力量薄弱,莽撞行動,後果不堪設想,應該慎重考慮。"
曹髦不接受勸告,親自率領左右仆從、侍衛數百人去襲擊司馬昭。誰知大臣中早有人把這消息報告了司馬昭。司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殺掉了。
後來,人們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說明陰謀家的野心非常明顯,已為人所共知。

D.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出自什麼典故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出自《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高貴鄉公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

司馬昭是三國時魏臣,繼其父司馬懿及其兄司馬師之後,繼續發展司馬家族的勢力,權傾朝野。魏帝曹髦以「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欲率人討伐司馬昭,卻因王沈、王業的背叛而泄密,終被司馬昭的親信賈充指使武士成濟弒殺於南闕。

事後曹髦的大臣王經及親屬被殺,成濟則作為替罪羊被夷滅三族。而司馬昭未受追究,後來更被封為晉王,死後其子司馬炎篡魏自立。 後來,人們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說明陰謀家的野心非常明顯,已為人所共知。

(4)司馬進典故擴展閱讀

故事演繹

公元260年的一天傍晚,洛陽城突降急雨。雨點由疏轉密,天空一片灰暗,間或有雷霆閃電。

歷史在這一天的最大落筆不是洛陽城的這場暴雨,而是發生在皇宮中的一場政治風雨。與宮外噼里啪啦的雨聲相呼應,皇宮中也是一片鼓噪,人呼馬嘶,兵器相交。原來是魏帝曹髦「見威權日去,不勝其忿」,決定出宮親手殺掉權臣司馬昭。

曹髦帶著冗從僕射李昭、黃門從官焦伯等宮廷侍官下了陵雲台,穿上鎧甲,挑了兵仗,集合宮中士兵,要出討司馬昭。宮中頓時大亂。

有官員攔住曹髦,上奏說天降大雨,出師不利,請皇帝收回成命。曹髦一把將他推開。

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聞訊趕到。曹髦見三人到來,不等他們開口,大聲訴起苦來:「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我忍受不了他的羞辱了,不能坐等被他廢黜。就讓我們君臣在今天解決此事。今日當與卿自出討之。」

王經誠懇地勸諫道:「昔日魯昭公忍受不了專權的季氏,結果敗走他方,失去國君之位,為天下取笑。現在國家大權操縱在司馬家族已經很久了。朝廷四方都有司馬家的親信爪牙,人們不顧逆順之理已非一日。皇上的宮廷宿衛兵甲寡弱,怎麼能夠作為成大事的依靠呢?兵勢一旦發起,就好像病情可能非但沒有祛除,反而會加深!甚至可能出現難以預料的災禍。請皇上詳加考慮啊。」

曹髦聽到如此冷酷的現實分析,胸中怒火熊熊燃燒。他掏出懷中的板令狠狠地擲在地上,厲聲說:「我意已決。即使事敗身死,又有什麼可怕的呢?更何況不一定死呢!」

曹髦拋下三人,匆匆告別太後,率領宮中宿衛、官僮數百人,敲起戰鼓,出雲龍門而去。皇帝身披新甲,坐在車駕之上,手持寶劍,大呼殺賊,激勵士氣。這一幕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出現。

王沈、王業兩人見此,決定去向司馬昭匯報投誠。他倆招呼王經一起去告密:「事已至此,我等不能自取滅族之禍,應該前往司馬公府自首,以免一死。王尚書同去否?」王經回答說:「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你們倆去吧,我不去了。」王沈、王業見勸不動王經,快步出宮,抄小路報告司馬昭去了。

這一邊,曹髦率領著數百僮僕,鼓噪而出。

司馬昭的弟弟屯騎校尉司馬伷正好有事入宮,遇到震怒的曹髦和宮中的烏合之眾,大吃一驚。曹髦左右大聲呵斥他,司馬伷一行慌忙躲避而走。曹髦可謂旗開得勝,對這次肉搏的前途更有信心了,於是他喊得更響了。隨從們受到感染,旗幟和兵器也揮舞得更歡了。

在皇宮南闕下,得到消息的司馬昭黨羽已經在中護軍賈充的率領下,集合軍隊,列陣迎戰了。司馬父子常年掌握軍隊,集合的軍隊戰鬥力自然不是曹髦的烏合之眾可以比擬的。賈充見到宮中緩緩出來一支不倫不類的軍隊,嗤之以鼻。他揮手示意主動反擊,自己帶兵自外而入,撲向曹髦軍隊。曹髦的軍隊見狀就潰散後退了。

曹髦急了,高喊:「我是天子,誰敢攔我!」揮舞著寶劍,左右亂砍。司馬昭一邊的將士見小皇帝赤膊上陣,不知所措,只好小心躲避,不敢進逼。宮中士兵和僕人們見狀,又聚集起來,向宮外繼續前進。兩邊軍隊保持若即若離的距離,開始膠著。曹髦認為這是上天保佑曹家,自己身為天子,天下無敵,更加起勁地舞劍向前沖。

司馬家一邊的軍隊慌亂躲避,形勢開始不利於司馬昭了。在司馬昭一邊的太子舍人成濟跑過去問賈充:「事情緊急了!中護軍,怎麼辦?」

賈充惡狠狠地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司馬家如果失敗了,我們這些人還會有好下場嗎?還不出擊!」他對周圍的士兵高喊:「司馬家養你們這些人,就是用在今天的。今日之事,沒有什麼可以遲疑的。」

成濟略一思考,說:「沒錯!」接著抽出鐵戈,向曹髦刺殺過去。曹髦毫無防守之力,被成濟的長矛從胸中進去,於背部出來,血濺宮牆,當即身亡。一場宮闈驚變就此結束。

曹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赤膊上陣、親手去刺殺權臣的皇帝,但是他失敗了。古代歷史上的另一位個人英雄主義皇帝是北魏的元子攸。他雖然殺了權臣,但並沒有解決權臣當國的問題。相對於當國權臣來說,生長深宮的皇帝最大的武器就是自己的血統。「皇帝」的金字招牌還是可以嚇住絕大多數人的。

比如曹髦在打鬥中,他的皇帝光芒就起了相當大的作用。遺憾的是,這是他們唯一的武器,而且是不斷鈍化的武器。隨著權臣權勢的鞏固和人們對皇室的失望,皇帝的光芒就逐漸暗淡了。更要命的是,對於那些權臣的黨羽來說,他們的利益是與皇帝的利益截然相反的。成濟之所以敢在眾目睽睽之下刺殺皇帝,就是因為被賈充點撥出了這一點。

曹髦利用皇帝的權威、高貴與尊嚴來捍衛皇帝的權威、高貴與尊嚴。他失敗的最大原因就是太看重皇帝身份本身了。這位被稱為「才同陳思,武類太祖」的小皇帝以這種罕見卻可以理解的,高貴而又屈辱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年僅20歲的生命。

曹髦本來是無緣於皇位的,而僅僅是高貴鄉公。曹魏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被司馬師廢黜,降封為齊王。曹髦因為是曹丕嫡孫,被選中成為新皇帝。當時曹髦才14歲。雖然年少,但是由於過早目睹了家庭變故、宮廷爭斗和皇室日衰的政治現實,他顯露出了與年齡極不符合的成熟和世故。正史艷稱他「才慧夙成」,「有大成之量」。

曹髦從外地風塵僕僕趕到洛陽的時候,群臣迎拜於西掖門南。曹髦在門口下轎,要向各位官員回拜還禮。禮賓官員阻攔說:「禮,君不拜臣。」曹髦回答說:「我並未登基,現在也是人臣。」最後,曹髦在城門口向群臣恭敬還禮。

進城來到皇宮止車門前,曹髦又下車步行。禮賓官員又說:「天子有資格車駕入宮。」他又說:「我受皇太後徵召而來,還不知所為何事。」曹髦步行到太極東堂,拜見太後。曹髦謹慎得體、大方穩重的言行贏得了朝野的稱贊,史稱「百僚陪位者欣欣焉」。

在曹髦剛登基的時候,當時掌權的司馬師曾經私下問親信:「新皇上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呢?」一旁的鍾會回答說:「才同陳思,武類太祖。」鍾會是大世族大官僚家族出身,他將曹髦與曹植和曹操的文才武略相比,可見對曹髦的能力評價之高。

司馬師聽完,輕聲說道:「如果真像你說的這樣,社稷有福了啊。」實際上,他用凝重後悔的眼神注視著弟弟司馬昭,心想:「這回,我們哥倆可能選錯了人。」

曹髦不僅會說話辦事,而且個人能力非常出眾。古代考察一個人的能力的重要方法是看他對儒家作品的理解程度和在書畫方面的造詣。曹髦雖然年紀輕輕,卻能在太學里與年長的儒者們談論《易經》、《尚書》及《禮記》,而且還能談出新意來。

同時曹髦還是古代歷史上數得著的畫家,畫跡有《祖二疏圖》、《盜跖圖》、《黃河流勢圖》、《新豐放雞犬圖》、《於陵仲子像》、《黔婁夫妻像》。評論家說他的作品:「其人物故實,獨高魏代。」

也許是個人素質之高,讓曹髦覺得自己應該承擔起興復皇室的重任。為了收復已經渙散的人心,革清政治,曹髦在即位初就派遣侍中持節分巡四方,觀察風俗,慰勞百姓,糾察失職官員。他以身作則,一改祖父輩大興土木奢侈享樂的風氣,「減乘輿服御、後宮用度,及罷尚方御府百工技巧靡麗無益之物」。

為了贏得軍隊的好感,曹髦多次下詔哀悼軍隊傷亡的將士,安撫那些飽經戰火創傷的地方。但是他能做的也僅僅是這些象徵性的舉措而已,司馬昭牢固掌握著朝廷實權,曹髦還是逃脫不了金絲籠中鸚鵡的命運。中興的慾望和現實的壓抑之間的巨大差距造成了曹髦心理失衡,加上血氣方剛,他就上演了赤膊上陣身亡殉位的一幕。

曹髦在進攻的路上被自己的黨羽當眾刺死了,司馬昭聽到消息後大驚失色,喃喃自語道:「天下將怎麼看我啊?」

司馬昭所謂的天下其實是指天下的世族大家們,沒有權臣會對普通小百姓的感受投入過多的關注。東漢開始興起的世族勢力在三國曹魏時期得到了膨脹,他們擁有強大的政治經濟力量,一些家族世代壟斷某些官職。

司馬家族本身就是大世族,又是依靠北方世族的支持上升起來的政治勢力。小皇帝暴亡,而且是被自己間接殺死了,世族大家們怎麼對待這件事,司馬昭心中沒底。他先跑到宮里去,對著曹髦的屍體放聲大哭了一場,然後下令召集貴族百官,商量對策。

司馬昭畢竟對突然的變故心虛,極需要將這件事情盡快擺平。他下令收殮皇帝屍首,開始操辦喪事。多數貴族百官都應召來到皇宮,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對皇帝的「駕崩」悲傷欲絕。少數貴族官員沒有來到,其中就包括大世族出身的陳泰。

司馬昭極需要所有世族的支持。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派人去召陳泰入宮,理由是皇帝突然駕崩需要會集大臣商議,雙方都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司馬昭不需要說什麼,多次派人催請就是他最明顯的態度了;陳泰也不需要問什麼,去還是不去也是他最明顯的態度了。

最後,陳泰還是去了皇宮,這是天下政治力量對比的客觀結果。

司馬昭緊張地握著陳泰的手,問道:「天下將怎麼看我啊?」陳泰冷靜地回答說:「斬賈充,才能稍微平息天下人的議論。」

這段對話發生在兩個政治高手之間。司馬昭開門見山地刺探陳泰對自己支持的要價。陳泰不追究皇帝的真正死因,只是要求殺賈充以謝天下。他要求殺賈充既是對曹魏王朝做個交代,也是尋求個人心理安慰。整個對話簡潔而直入主題。

但是賈充是司馬昭的心腹,為司馬昭解決了曹髦進攻的難題,是有功之臣。更重要的是,賈充也是一大世族,而且還是司馬氏的親家,西晉八王之亂時的賈後就是賈充的女兒。殺賈充來掩飾自己的罪行對司馬昭來說,代價太大了。因此他不同意陳泰的要價,他還需要賈充這個得力助手協助完成代魏的過程呢。

因此,司馬昭又問陳泰:「殺其他人,行嗎?」

陳泰堅定地說:「但見其上,不見其下。」陳泰的意思是皇帝的死事關重大,只能殺官居高位的人,而不能找一兩個嘍羅頂罪。

司馬昭決定拋開陳泰,強硬擺平這件事情。他高聲宣布:「成濟弒君,罪大惡極,應誅滅九族!」

成濟當時正站在司馬昭一旁,可能還在想著自己會接受什麼樣的獎賞,萬萬沒想到等來的會是這個結果。他當即急了,大聲嚷起來:「成濟只是奉命行事而已,罪不在我!」

司馬昭不等成濟說出更難聽的話來,示意將他立即拖出去。兵士湧上來,堵住成濟的嘴,架了出去。成濟近親因刺穿曹髦的那一矛當即被族誅了。司馬昭再以為臣不忠,禍亂朝政的名義將沒有向自己報信的王經族誅。接著,司馬派勢力迅速地籌辦起皇帝的喪事來。

必須承認,司馬昭對此事的處理並不完美。他以殺戮來掩蓋弒君的真相,反而給人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感覺。從王經死的時候起,曹髦死亡的真相一直就不是什麼秘密。

司馬懿的弟弟、司馬昭的叔父司馬孚當時就反對侄子的處理方法。曹髦遇害初期,百官因為司馬昭的態度不明,沒人敢奔赴現場悼念皇帝。司馬孚卻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撫著小皇帝的屍體大哭,邊哭邊說:「殺陛下者,臣之罪。」

司馬孚與其他人雲亦雲地參加喪禮的人不同,他上奏要求追究弒君主謀之人。司馬昭不理會自己的叔叔。當時太後和司馬昭商量,以平民之禮埋葬曹髦。司馬孚堅決反對,拉著一批大臣上表要求以王禮安葬曹髦。

最後太傅司馬孚、大將軍司馬昭領銜,眾大臣將此事定性:「故高貴鄉公悖逆不道,自陷大禍。現在朝廷依西漢昌邑王因罪被廢的先例,以平民之禮埋葬他。臣等身居高位,卻沒有避免這樣的禍亂發生,真是肝膽破裂。

太後仁慈過隆,臣等心有不忍,特加恩以王禮安葬高貴鄉公。」也就是說,曹髦死後被稱為他之前的封號:高貴鄉公。他的死被歸為他的道德缺陷,是咎由自取。因此朝廷將他廢黜,以平民之禮安葬。但因為太後可憐他,所以升格為親王的葬禮。

幾天後,高貴鄉公曹髦在洛陽西北三十里的瀍澗之濱安葬。沒有貴族和大臣送行,沒有旗幟禮樂,整個行列只有幾乘破敗的車輛。有許多百姓圍觀,指指點點。有人說:「這就是前幾天被殺掉的天子。」說完,有人掩面而泣。

南朝的裴松之在注釋這段歷史的時候,感嘆地說:「司馬昭做得太過分了,這哪是王禮安葬啊?」

E. 三國時期司馬家有哪些典故

三國可謂是群雄盡其天下大亂,三國時期的司馬家也是一家獨大,那時候司馬懿盜書的故事可謂是耳熟能詳,說到我司馬懿又不得不說諸葛亮。他們兩個的父親都和一位老師非常要好,這位老師是一個非常有才學的人,但是他不願意在朝廷里當官,就躲避在深山野嶺里,一心想要找出幾個好學生,將來安定天下。

這個時候諸葛亮采葯剛回來,老師睜開眼讓諸葛亮俯下自己的長發,打開一個黃色包裹,那哥才是真正的奇書。老師還特意諸葛亮在他死後記得把自己和房子全部都燒了。而司馬懿偷走的那本書,其實裡面只有4句話,說的意思就是這樣的品德怎麼能夠做傳出來呢,原來到的是一部假書。

F. 誰知道司馬懿的典故,除了(空城計)

河南商城祝氏字輩:「日元之裔孝友世忠學遵孔孟仕守書香賢德正道仁紹豐康承前啟後定顯瑞祥」。
浙江須江郎峰祝氏字輩:「金華玉榮共光益宏於文應世升恆豐隆賢良謨顯方正功同本友聚會親誼貫通上溯淵源咸欽英風箕裘能紹永毓岳嵩」。

公元179年出生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辟司馬懿為文學掾。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薄等職。

建安二十年(215年),隨曹操征討張魯。

建安二十四年(219), 曹操進封魏王後,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不久,轉為丞相軍司馬。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司馬懿管理喪葬諸事。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馬懿受封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
次子司馬昭

同年,曹丕登皇帝位,任命司馬懿為尚書,不久轉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

黃初二年(221年),免去督軍官職,升任侍中、尚書右僕射。

黃初三年(222年),和黃初五年(224年),曹丕兩次伐吳,都以司馬懿鎮守許昌,並改封司馬懿為向鄉侯。

黃初六年(225年)春二月,轉任撫軍大將軍、假節,領兵五千,加給事中、錄尚書事。

黃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令司馬懿與曹真、陳群、曹休為輔政大臣。八月,孫權出兵攻魏。司馬懿擊敗諸葛瑾,並斬殺吳將張霸,斬首千餘級。十二月,升任驃騎將軍。

太和元年(227年)六月,明帝命司馬懿駐扎宛城,加督荊、豫二州諸軍事。

太和二年(228年)正月,司馬懿擒斬孟達,傳首京師,俘獲萬餘人。

太和四年(230年),司馬懿任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與大司馬曹真一起伐蜀。

八月,司馬懿從西城沿沔水直達朐腮,克新豐縣,駐軍丹口,後遇雨班師。

太和四年(230),上表倡議建立上邦軍屯。

太和五年,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開始主持對蜀的戰爭。

青龍二年(234年)二月,蜀丞相諸葛亮率軍10萬出斜谷攻魏,司馬懿率軍渡渭水,背水築壘阻擊。兩軍對峙。

五月,吳軍10萬三路攻魏,以配合蜀軍作戰。魏明帝派秦郎率2萬人援司馬懿,自率主力反攻吳軍。七月,吳軍撤走。

八月,司馬懿與諸葛亮相持百餘日。諸葛亮當月病故於五丈原軍中,蜀軍撤走。

青龍三年(235年),司馬懿升任太尉。

景初二年(238年)正月,司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騎四萬征公孫淵,破襄平。屠戮七千多人築京觀。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司馬懿與曹爽一起接受遺詔輔佐少主曹芳。司馬懿任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和曹爽共執朝政。

正始二年(241年)四月,孫權攻魏,六月,司馬懿統軍增援,吳軍退。與鄧艾籌劃在淮南淮北創建軍屯。

七月,增司馬懿食郾、臨潁,前後共四縣,食邑萬戶,子弟十一人皆為列侯。

正始四年(243年)九月,司馬懿在率軍征吳。

正始八年(247年),五月,司馬懿偽裝生病,不問政事。

嘉平元年(249年)春正月,司馬懿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揚、畢軌、李勝、桓范等,並滅三族。

嘉平三年(251年)四月率軍討伐王凌。

嘉平三年(251年)八月,司馬懿去世,享年七十三歲。

G. 簡述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典故的由來,100字左右

司馬昭是三國時魏國人,他父親名叫司馬懿,是魏國的大將。魏明帝曹睿死時,託付曹爽與司馬懿輔佐齊王曹芳治理天下。曹爽與司馬懿互相排擠,經過激烈的權力爭斗,司馬懿盡誅曹爽一黨,魏國軍政大權自此落入司馬氏手中。

司馬懿死後,大兒子司馬師不久廢除了已經成年但遲遲未能親政的曹芳,另立十三歲的曹髦為帝,權勢比司馬懿更大,但沒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馬師在病重的時候,便把一切權力交給了弟弟司馬昭。司馬昭總攬大權後,野心更大,總想取代曹髦。他不斷鏟除異己,打擊政敵。

年輕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當長,遲早會被司馬昭除掉,就打算鋌而走險,用突然襲擊的辦法,幹掉司馬昭。一天,曹髦把跟隨自己的心腹大臣找來,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恥辱,我要你們同我一道去討伐他。」幾位大臣知道這樣做等於是飛蛾投火,都勸他暫時忍耐。

在場的一個叫王經的對曹髦說:「當今大權落在司馬昭手裡,滿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君王您力量薄弱,莽撞行動,後果不堪設想,應該慎重考慮。」曹髦不接受勸告,親自率領左右仆從、侍衛數百人去襲擊司馬昭。誰知大臣中早有人把這消息報告了司馬昭。司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殺掉了。

(7)司馬進典故擴展閱讀: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演變成了成語,意為野心非常明顯,為人所共知。司馬昭是三國時魏臣,繼其父司馬懿及其兄司馬師之後,繼續發展司馬家族的勢力,權傾朝野。魏帝曹髦以「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後率人討伐司馬昭,被其黨羽刺死(見司馬昭弒君),而司馬昭未受追究,後來更被封為晉王,死後其子司馬炎篡魏自立(見魏晉禪代)。

後來,人們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說明陰謀家的野心非常明顯,已為人所共知。

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說《三國演義》為子尚),河內溫縣(今屬河南)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為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後張春華次子、晉景帝司馬師之弟、晉武帝司馬炎之父。

司馬昭早年隨父抗擊蜀漢,多有戰功。累官洛陽典農中郎將,封新城鄉侯。正元二年(255年),繼兄司馬師為大將軍,專攬國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弒殺,司馬昭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滅亡蜀漢,受封晉公。次年,進爵晉王。

咸熙二年(265年),司馬昭病逝,年五十四,葬於崇陽陵。數月後,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H. 司馬遷的典故有哪些

李陵兵敗的消息傳到長安後,武帝本希望他能戰死,後聽說他卻投了降,憤怒萬分,滿朝文武官員察言觀色,趨炎附勢,幾天前還紛紛稱贊李陵的英勇,卻附和漢武帝,指責李陵的罪過。漢武帝詢問太史令司馬遷的看法,司馬遷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見風使舵的大臣,盡力為李陵辯護。他認為李陵平時孝順母親,對朋友講信義,對人謙虛禮讓,對士兵有恩信,常常奮不顧身地急國家之所急,有國士的風范。司馬遷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們如今見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誇大其罪名。司馬遷對漢武帝盛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今舉事一不幸,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櫱其短,誠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輮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之民共攻圍之。轉斗千里,矢盡道窮,士張空拳,冒白刃,北首爭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於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李陵只率領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軍奮戰,殺傷了許多敵人,立下了赫赫功勞。在救兵不至、彈盡糧絕、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仍然奮勇殺敵。就是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李陵自己雖陷於失敗之中,而他殺傷匈奴之多,也足以顯赫於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尋找適當的機會再報答漢室)」
司馬遷的意思似乎是二師將軍李廣利沒有盡到他的責任。他的直言觸怒了漢武帝,漢武帝認為他是在為李陵辯護,諷刺勞師遠征、戰敗而歸的李廣利,於是下令將司馬遷打入大牢。
司馬遷被關進監獄以後,案子落到了當時名聲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嚴刑審訊司馬遷,司馬遷忍受了各種肉體和精神上的殘酷折磨。面對酷吏,他始終不屈服,也不認罪。司馬遷在獄中反復不停地問自己"這是我的罪嗎?這是我的罪嗎?我一個做臣子的,就不能發表點意見?"不久,有傳聞說李陵曾帶匈奴兵攻打漢朝。漢武帝信以為真,便草率地處死了李陵的母親、妻子和兒子。司馬遷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I. 司馬懿的主要典故

1、裝病拒曹

曹操當時剛打敗袁紹不久,急需人才,聽說司馬懿很有才幹,便徵聘他出來做官。司馬懿得知消息後,覺得曹操是宦官之後,不願意屈節侍奉他。

但他又不敢公開拒絕曹操,便假說自己患有風痹病,起居不便。曹操懷疑司馬懿是有意推諉,秘密派人在夜間查看。司馬懿事先得到消息,整日整夜都躺在床上。

夜靜更深時,那人潛入司馬懿卧室,然見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那人仍不放心,拔刀向司馬懿揮去。

眼見利刀奪命,司馬懿只是睜大眼睛看著那人,身體依然堅卧不動。那人這才相信司馬懿果真得了風痹病,收起佩刀,回去稟報了曹操。

曹操當了丞相急於網羅人才,就又想起了司馬懿,決定再次徵聘他。他對使者說,如果司馬懿再不應召,就把他抓起來。

司馬懿知道,曹操雖然愛才,但對恃才傲物、不肯親附自己的人,卻是不能容忍的。司馬懿害怕被殺,只得乖乖離家應召。

2、三馬同槽

司馬懿還在做曹操的謀臣時,曹操對他極不放心。有一天,曹操作了一個夢,夢見有三匹馬在同一個槽里吃食,醒來後心中便十分不快。起初曹操以為是馬超一家便殺了馬超的父親。

司馬懿父子正好就是三馬,而「槽」諧音「曹」,「三馬同槽」正意味著司馬氏要吃掉曹氏。曹操感到這是一個不祥之兆,便把太子曹丕叫來,對他說:「司馬懿不是個甘做人臣的人,將來必定會干預我們的朝政家事。」

但曹丕後來十分信任司馬懿,並沒有把父親的話放在心上。後來,果然不出曹操所料,司馬氏父子三人相繼專嬗曹魏朝政。

3、老妻拒食

司馬懿晚年寵愛柏夫人,連張春華都很難有機會見到司馬懿。司馬懿生病卧床,張春華前去探望病情。

司馬懿說:「老東西真討厭,哪用得著煩勞你出來呢!」張春華因此羞慚怨恨,於是拒絕進食,想要自殺,她的幾個孩子也都不吃飯。

司馬懿驚恐而賠禮道歉,張春華才停止絕食。司馬懿出來後對別人說:「老東西不值得可惜,只是擔心苦了我的好兒子們罷了。」

4、紅裝促戰

青龍二年(234年),諸葛亮發起第五次北伐,派兵在魏軍營前叫陣、辱罵、挑釁,但任憑你花招用盡,司馬懿決心不動,仍然堅守不戰。

蜀軍叫陣無效,情急之中,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一套女人衣裳以示侮辱,意思是說,你司馬懿如此小心謹慎,只配作女人而不配作將帥。

如此羞辱魏軍將帥,魏將確實被激怒了,他們火冒三丈,堅決要求出戰。司馬懿見勸說或下令以不足以制止眾將求戰,只好告訴眾將,致書表奏朝廷請戰,皇帝允許,就立即出戰。

於是,司馬懿給魏明帝送上請戰書,明帝深知司馬懿的用意,立即派衛尉辛毗為軍師,持詔到陣前,宣稱皇帝有令,只准堅守,不準出戰。

5、對策征遼

景初二年(238年)正月,魏明帝召回司馬懿,命他率兵討伐。曹叡問他估計公孫淵有什麼對策,司馬懿說:「棄城而走為上計。憑遼水抗拒我軍為中計。坐守襄平那他就必成俘虜了。」

曹叡又問:「公孫淵會採用哪種策略?」司馬懿回答:「只有聰明人能正確估量彼此實力。預先棄城,不是公孫淵所能做到的。他定會認為我們這次孤軍遠征不能持久,先在遼水抗拒,再退守襄平,這是中計和下計」。

魏明帝問:「往還需要多少時間?」司馬懿說:「去百日,回百日,攻戰百日,用六十天休息,一年時間足夠了。」

J. 司馬懿受辱巾幗的典故

司馬懿受辱巾幗也叫作紅裝促戰,典故是:

公元234年,諸葛亮第六次出兵祁山,蜀魏在渭水邊的北原對峙,司馬懿先是識破諸葛亮的計謀,使得進攻北原的蜀兵都損失慘重。後來,鄭文詐降蜀,被諸葛亮看出破綻,被迫修書給司馬懿,叫他前來劫營。來劫營的魏兵遭伏擊,全軍十傷八九,主將秦朗也死於亂箭之下。

上方谷司馬懿再次中計,險些喪命,結果渭南的營寨盡落入蜀兵手中。司馬懿敗退回渭北,自己燒了渭水浮橋,在北寨傳令說:渭南營寨,現在已經落入敵人手中,諸位將士如果再說迎戰,一律斬首。

諸葛亮屯兵五丈原,每日派人來魏營挑戰,魏兵只是堅守不出。為了引誘司馬懿出戰,諸葛亮採用激將法,派人給他送去一封信和一盒子衣物,司馬懿當眾打開盒子一看,裡面是紅紅綠綠的女人衣物以及金銀首飾。

信中寫道:仲達你既然是統領中原數十萬大軍的主將,不披上堅硬的鎧甲拿起銳利的武器,在戰場上與蜀兵一決雌雄,卻畏畏縮縮躲在老鼠洞里逃避刀箭。

這跟女人有什麼兩樣呢,現在我派人送了些女人衣物來,如果你還不出戰的話,這些衣服你最好還是穿上,做個徹頭徹尾的女人。如果你還算個男子漢的話,不甘心受辱,那就按期決戰吧。

司馬懿看了信,不動聲色,欣然接受了這份饋贈,並若無其事地和來使交談,詢問諸葛亮飲食、睡眠等瑣事,並不涉及軍事,使者回答說:我們丞相日理萬機,事無巨細都親自過問,每天吃的很少。

司馬懿對眾將說:諸葛亮事務繁忙,整天勞碌奔波,進食卻那麼少,他還能活得長久嗎。司馬懿更堅定了堅守不出、疲憊蜀兵的決心,魏軍將領心裡十分不滿,不甘受辱,紛紛要求出城,與諸葛亮一決勝負。

司馬懿推說魏明帝有令,讓堅守勿動,不敢違背君命。眾將再請戰,司馬懿說:你們既然要戰,讓我先奏明皇帝,明帝說戰,那時我們竭盡全力,與諸葛亮大戰一場,怎麼樣。於是千里迢迢向朝廷請戰。

明帝也知道司馬懿的意思,就不準眾將出戰,司馬懿又得到朝廷的支持,眾將也無可奈何。於是,不管諸葛亮用什麼辦法,魏兵只是按兵不動,疲勞蜀軍。諸葛亮求戰不得,只好在渭濱分兵屯田,作長期較量的打算。

兩軍相持了一百多天,諸葛亮因積勞成疾,心力交瘁,病故軍中。姜維等人按照其生前囑托,秘不發喪,組織蜀軍撤退。司馬懿領兵追趕,但唯恐中了諸葛亮的計謀,不敢窮追,便率部返回關中。

(10)司馬進典故擴展閱讀:

司馬懿是鼎鼎有名的河內司馬家後人。其父叫司馬防,是當時著名士人,曾推舉過曹操做官。司馬防有八個兒子,字里都帶一個「達」,人稱司馬八達。司馬懿則是二少爺司馬仲達。

司馬懿的兄長叫司馬朗,在曹操手下做官,頗受曹操器重。相比之下,司馬懿的名氣要小很多,許多人都不了解這位二少爺是個怎樣的人,就連司馬朗自己也不清楚弟弟到底有多大能耐。

後來有一個叫崔琰的人,是司馬朗的朋友。有一天他去拜訪了司馬懿,回來後對司馬朗說:你的二弟是個了不得的人物,你的才能比他差遠了。

曹操聽說後,立即發了一道徵召令,要求司馬懿出仕。誰知卻收到回報:司馬懿突然患了風痹,也就是小兒麻痹,來不了司空府任職了。

曹操吃了一驚,隨即起了疑心:你麻痹的還真是時候,老夫不信,於是就派刺客去探聽虛實。當刺客的刀架在司馬懿脖子上時,司馬懿還是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倆眼瞪得老大。刺客回報後,曹操將信將疑,放了司馬懿一馬。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