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白馬非馬寓言故事

白馬非馬寓言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12 06:51:24

⑴ 孔子贊同過「白馬非馬說」嗎

白馬非馬說
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互相爭鳴。
趙國平原君門客公孫龍,特別善於辯論,因其《白馬論》問世,而一舉成名。故事曰:
當時趙國一逞的馬匹流行烈性傳染病,導致大打槍馬死亡。秦國戰馬很多,為了嚴防這種瘟疫傳入秦國,秦就在函谷關口貼出告示:「凡趙國的馬不能入關。」
這天,公孫龍騎著白馬來到函谷關前。關吏說:「你人可入關,但馬不能入關。」公孫龍辯到:「白馬非馬,怎麼不可以過關呢?」關吏說:「白馬是馬」。公孫龍講:「我公孫龍是龍嗎?」關吏愣了愣,但仍堅持說:「按規定不管是白馬黑馬,只要是趙國的馬,都不能入關。」公孫龍常以雄辯名土自居,他娓刀道來:「『馬』是指名稱而主,『白』是指顏色而言,名稱和顏色不是一個概念。」『白馬』這個概念,分開來就是『白』和『馬』或『馬』和『白』,這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譬如說要馬,給黃馬、黑馬者可以,但是如果要白馬,給黑馬、給黃馬就不可以,這證明,『白馬』和『馬』不是一回事吧!所以說白馬就不是馬。」
公孫龍作為鄧析、惠施之後的名家集大成者,以他的「白馬非馬」論名重當時,但也因此受到幾乎所有其他思想家的一致反對。可是所有的反對者都無法正面擊敗他的學說,除了謾罵和誹謗別無良策。
有一回,孔子的後裔孔穿欲出馬挑釁,假意請求公孫龍收他為弟子,但卻提出拜師的條件是:要公孫龍放棄「白馬非馬」的學說。於是引出公孫龍一段精彩絕倫的言說:
「我之所以為世所重,正是因為白馬非馬的學說,你要我放棄這個學說然後收你為弟子,那麼我就沒什麼東西可教你了。況且你想拜我為師,說明你承認智慧和學問都不及我;現在卻要求我放棄自己的學說,說明你又認定智慧和學問都超過我,這不是太荒謬了嗎?再說我的白馬非馬論,是你的祖先孔子也贊成的。楚王有一次打獵,丟了一把寶弓,他的隨從要去找。楚王說:『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何必去找?』孔子知道後說:『只須說「人失之,人得之」就可以了,何必要說「楚人」?』由此可見,令祖孔子認為『楚人』和『人』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也就是說,孔子認為『楚人非人』。我的『白馬非馬』,正是要論證『白馬』與『馬』是不同的兩個概念,與你的祖先孔子的『楚人非人』說的是同樣的道理──雖說他並沒有論證。你不反對令祖孔子的『楚人非人』,卻反對我的『白馬非馬』,不是太荒謬了嗎?總結一下,先生要維護儒學,卻又反對孔子的『楚人非人』;先生要拜我為師,卻又反對我的『白馬非馬』。這是雙重的荒謬!」
孔穿被駁斥得啞口無言,此後再也沒有人敢與公孫龍正面交鋒。
公孫龍的這段話,有兩個要點,第一個要點是揭穿孔穿「先教後師」的可笑伎倆,用嚴密的邏輯證明了其中的荒謬。第二個要點是用孔穿的本門學說、他的祖先孔子的一個故事,引出與「白馬非馬」同構的「楚人非人」。
這個寓言出自《呂氏春秋》第一卷,是該書的第一個寓言。
原引為:楚王在雲夢澤打獵,不小心把自己心愛的弓丟失了。左右的侍從立刻要去尋找。楚王制止道:「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不必找了。」孔子聽說此事後評論說:「為什麼要把『楚人』與『人』區別開來呢?不妨說:『人失之,人得之。』這樣就符合仁義了!」老子聽說了孔子的評論後說道:「為什麼要把『人』與『天地』區別開來呢?不妨說:『失之,得之。』這樣就符合天道了!」故事
有貶低孔子、尊崇老子或曰揚道抑儒的傾向,在儒學成為官方學說之前,似乎也不足為怪。雖有褒貶,但這個寓言確實抓住了儒、道兩家學說的要旨,寓言中孔子和老子的話,也都符合各自的口吻,稱得上是一個極富中國特色的上乘寓言。但《呂氏春秋》是雜家之作,書中的大部分材料都是摭拾先秦諸子成說,而非師心獨創。秦火之後,先秦子書亡佚甚多,因此《呂氏春秋》中的許多思想資料都成了海內孤本。這個寓言的原作者是誰,也就難以考定。現在能夠看到的先秦子書中,惟有《公孫龍子·跡府》中涉及過這個寓言。
雖然原文並沒有明確地歸納出「楚人非人」這一說法,但那是因為文言尚簡,公孫龍能按自己的邏輯引用達到目的即可。如果從哲學范疇來講,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論」言之成理,且從這個「失弓得弓」的故事來看──公孫龍好象是得到了孔子的有力援助,且不說故事是真是假,但無疑公孫龍創作了一個絕好的寓言故事。至於「白馬非馬」學說以及公孫龍全部思想體系的重大意義,本文未能詳論。
只是讀罷這些精彩歷史故事片段,有了引申之外的感嘆:或許
語言永遠也不可能全面地反映事物,很多時候,實實在在地去感受事物比根據語言去了解事物,要更容易接近事物的本質。

⑵ 關於馬的成語故事或者寓言故事。

老馬識途:管仲、隰(xí)朋跟隨齊桓公去討伐孤竹國,春季出征,冬季返回,
迷失了道路。管仲說:「可以利用老馬的才智。」於是放開老馬前行,大家跟隨在後,終於找到了路。
走到山裡沒有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蟻峰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於是挖掘地,終於得到了水。
憑借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現在的人帶著愚蠢的心卻不知道學習有智慧的人的才智,這不也是很大的錯誤嗎?

汗馬功勞:古時作戰多用馬。戰馬疾馳疆場,沖鋒陷陣,每戰都要出很多汗。戰斗次
數越多,戰況越激烈,出汗當然也越多。因此,形容有戰功,就叫「汗馬」。

天馬行空:相傳漢武帝時期,在西域有一匹馬叫做天馬。那匹馬四肢健壯,腿腳
靈敏,因此沒人可以抓住它。後來人們在山腳下放了一匹五彩馬,不久它與天馬配對生出了很多匹小馬。據說這種馬出的是赭石色的汗,馬蹄踏在石頭上就可以形成深深的坑。不久這個消息傳到漢武帝耳中,漢武帝十分高興,便派使者通過絲綢之路送去百匹綢緞以換得一匹小馬。可是西域人認為這馬萬萬不能送,於是就將使者趕了回去。漢武帝十分生氣,於是下兵攻打西域,終於得到了一匹小馬。後人也將天馬稱作西極天馬。

走馬觀花:走馬觀花,敘述一段春季相親過程,在花開的季節,男子瘸子騎馬,女
子豁嘴口餡鮮花,雙方相遇,相互產生愛慕,成親後懊悔不及。 指鹿為馬:指鹿為馬一詞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相傳趙高試圖要謀朝篡位,為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願,特地呈上一隻鹿給秦二世,並說這是馬。秦二世不信,趙高便借故問各位大臣。不敢逆趙高意的大臣都說是馬,而敢於反對趙高的人則說是鹿。後來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用各種手段害死了。指鹿為馬的故事流傳至今,人們便用指鹿為馬形容一個人是非不分,顛倒黑白。
馬齒徒增:春秋時期,晉獻公一心想吞並虢國,苦於沒有路到達。大夫荀息建議用
駿馬和美玉作為交換條件,換取虞國借道。晉獻公忍痛割愛拿出駿馬和美玉。晉國輕而易舉滅了虢國,荀息於是馬上建議滅掉虞國,奪回了美玉和駿馬,玉還是原來的玉只是駿馬多長了幾顆牙齒而矣。
馬馬虎虎:人們都喜歡用「馬虎」來形容某人辦事草率或粗心大意,殊不知在這個
俗語的背後,原來有一個血淚斑斑的故事。 形容想馬和虎一樣,沒有人的機制頭腦。 宋代時京城有一個畫家,作畫往往隨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畫的究竟是什麼。一次,他剛畫好一個虎頭,碰上有人來請他畫馬,他就隨手在虎頭後畫上馬的身子。來人問他畫的是馬還是虎,他答:「馬馬虎虎!」來人不要,他便將畫掛在廳堂。大兒子見了問他畫里是什麼,他說是虎,次兒子問他卻說是馬。
不久,大兒子外出打獵時,把人家的馬當老虎射死了,畫家不得不給馬主賠錢。他的小兒子外出碰上老虎,卻以為是馬想去騎,結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畫家悲痛萬分,把畫燒了,還寫了一首詩自責:「馬虎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長子依圖射死馬,次子依圖餵了虎。草堂焚毀馬虎圖,奉勸諸君莫學吾。」
詩雖然算不上好詩,但這教訓實在太深刻了,從此,「馬虎」這個詞就流傳開了。
小馬兒乍行嫌路窄—— 小馬兒野性比較大,橫沖直撞的,所以嫌路窄。告誡年輕人不要「牢騷太盛防腸斷」,要踏踏實實的做事情。
千里騾馬一處牛—— 牛不服水土只能在一地使用
馬上不知馬下苦,飽漢不知餓漢飢—— 比喻處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別人的苦衷。 王亥馴馬:王亥的時代,人們不知馬為何物,王亥圈養並馴服了野馬,使馬成為人們生活必不可少是工具。 九方皋相馬:秦穆公問伯樂,有可以接替他相馬的接班人嗎?伯樂就推薦了九方皋。
秦穆公命九方皋尋找千里馬。三個月後,九方皋說找到了。秦穆公問是什麼樣的,九方皋說是黃色的母馬。秦穆公親自看時,卻是一匹黑色的公馬。秦穆公很生氣的召見伯樂說,你推薦的人連雌雄顏色都不分,怎麼會相馬呢?伯樂嘆曰,九方皋所看見的是內在的素質,發現它的精髓而忽略其他方面,注意它的內在而忽略它的外表。像九方皋這樣的相馬方法,是比千里馬還要珍貴的。 馬到,果然是千里馬

⑶ 在中國古代,有許多充滿哲學智慧的成語典故、寓言故事,如...

【答案】D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該題考查學生對哲學的產生這一專知識的識記與理解。中國古屬代的這些充滿哲學智慧的成語典故、寓意故事都來源於人們的生活實踐,這說明哲學源於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D說法正確;ABC說法錯誤。
考點:本題考查哲學源於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⑷ 有關馬的故事。超急!

塞翁失馬、白馬非馬論、小馬過河

小馬過河
小馬和他的媽媽住在綠草茵茵的十分美麗的小河邊。除了媽媽過河給河對岸的村子送糧
食的時候,他總是跟隨在媽媽的身邊寸步不離。
他過的很快樂,時光飛快地過去了。
有一天,媽媽把小馬叫到身邊說:「小馬,你已經長大了,可以幫媽媽做事了。今天你
把這袋糧食送到河對岸的村子裡去吧。」
小馬非常高興地答應了。他馱著糧食飛快地來到了小河邊。可是河上沒有橋,只能自己
淌過去。可又不知道河水有多深呢?猶豫中的小馬一抬頭,看見了正在不遠處吃草的牛伯
伯。小馬趕緊跑過去問到:「牛伯伯,您知道那河裡的水深不深呀?」
牛伯伯挺起他那高大的身體笑著說:「不深,不深。才到我的小腿。」小馬高興地跑回
河邊准備淌過河去。他剛一邁腿,忽然聽見一個聲音說:「小馬,小馬別下去,這河可深
啦。」小馬低頭一看,原來是小松鼠。小松鼠翹著她的漂亮的尾巴,睜者圓圓的眼睛,很認
真地說:
「前兩天我的一個夥伴不小心掉進了河裡,河水就把他捲走了。」小馬一聽沒主意了。
牛伯伯說河水淺,小松鼠說河水深,這可怎麼辦呀?只好回去問媽媽。
馬媽媽老遠地就看見小馬低著頭馱著糧食又回來了。心想他一定是遇到困難了,就迎過
去問小馬。小馬哭著把牛伯伯和小松鼠的話告訴了媽媽。媽媽安慰小馬說:「沒關系,咱們
一起去看看吧。」
小馬和媽媽又一次來到河邊,媽媽這回讓小馬自己去試探一下河水有多深。小馬小心地
試探著,一步一步地淌過了河。噢,他明白了,河水既沒有牛伯伯說的那麼淺,也沒有小松
鼠說的那麼深。只有自己親自試過才知道。
小馬深情地向媽媽望了一眼,心裡說:「謝謝你了,好媽媽。」
然後他轉頭向村子跑去。他今天特別高興,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⑸ 「白馬非馬」的故事 是唯心主義還是形而上學

其實白馬非馬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因為「是」在漢語中有兩個常見的意思,一專個是「等於」屬,一個是「屬於」。比如說,「老虎是野獸」,意思是說老虎「屬於」野獸,「唐太宗是李世民」意思是唐太宗「等於」李世民。
「白馬是馬」的「是」意思是「屬於」,「白馬非馬」的「是」意思是「等於」,白馬「屬於」馬,但不「等於」馬。
城門守衛不許公孫龍出城,是因為不許騎馬出城,而白馬「屬於」馬。公孫龍用「等於」偷換了「屬於」的概念而矇混過關,只是個詭辯而已,哪用得著什麼「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

⑹ 關於中國歷史的一個寓言故事

莊子 拽尾澤中誰與游 憑借那些曼妙優美的文詞,他成為中國古代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文學家;憑借那一百多個詼諧生動的寓言故事,他成為中國古代成就最高的寓言大師;憑借那些超凡睿智的思想,他成為那個偉大時代一座哲學高峰。他娓娓述說著一則則寓言故事,為我們畫盡了人間萬象;他放任自己思想的翅膀,讓它摶扶搖直上九萬里;他觀照古今興衰成敗,讓後世所有思想者望洋興嘆。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這是古今狂傲者之極致;生不願為萬戶侯,死不多佔一掊土,這是古今淡泊者之極致。面對莊子,我們彷彿面對高山。然而,他卻只是一隻拽尾澤中的游魚,一隻飛舞於夢里夢外的彩蝶,一粒逍遙游於天地之間的微塵…… 嵇康 嵇生已逝廣陵休 這是文化史上少數有專門筆墨記載的美男子之一,也是一個思想解放的偉大時代高居時代巔峰的少數偉大思想家之一。《與山巨源絕交書》和魯迅的「一個都不寬恕」,代表了兩個黑暗時代兩位思想巨子的心靈默契。這位竹林領袖受戮前,從容彈奏《廣陵散》,彈畢嘆曰:「從此《廣陵散》永成絕響。」不止《廣陵散》,竹林風流、魏晉風骨亦從此成為絕響。 陶淵明 南山果是悠然見 因為不願為五斗米折腰,這個天真的詩人高唱《歸去來兮辭》回到鄉下老家。然而,「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除了詩歌,詩人永遠不可能在田園里收獲五穀。當大家都以為詩人採菊東籬之下,果真每次悠悠然見到南山之時,我們的大詩人卻在妻兒飢腸轆轆之際,奔走於告貸的道路之中。因此,後世之文人都很敬仰陶淵明的這種精神境界,卻沒有幾個願意繼續他的人生道路,更沒有幾個人願意繼承他的錚錚傲骨。 李白 美酒能消萬古愁 太白橫空出世,標著著大唐帝國進入酒精中毒的時代:內有沉迷於酒色的皇帝,外有每日攜妓狂飲的詩人,帝國從內到外都浸泡在酒精之中。太白一生的偉業除了詩酒歌妓之外,唯一的作為就是命高力士為他脫鞋。帝國最偉大的君主和詩人都在干著這樣的酒色事業,帝國衰弱的日子自然不遠了。「安史之亂」其實正是帝國患上酒精肝的發病症狀。酒果真能消愁,太白又何來萬古愁呢?酒不能解愁,唐詩又為何每日酗酒?太白之後,唐詩雖然開始節制飲酒,但帝國的肝病,始終不再治癒。 唐伯虎 肯賴風流長卷著 唐寅落魄一生,窮困一生,除了詩和畫,唯一剩下的就是狂傲不拘。然而,歷史給他開了很大的玩笑,數百年來,他被演化成了妻妾成群仍到處尋花問柳的花花公子,一生風流快活。這一切都源自於他那枚「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圖章。「風流」本指自由無羈的精神世界,卻被後世之人移植到褲腰之下,難怪,當今未有真狂士,皆把下流當風流。 徐渭 皆因落魄丹青留 徐渭晚年才開始潛心於文學和藝術創作,卓然成為一代宗師。然而,若沒有兒童時代的屈辱,青年時代的坎坷,中年時代的得意又失意,殺妻入獄的精神折磨,晚年景況的窘迫悲涼,恐怕我們的文學史和藝術史會失去這樣一位絕世天才。那麼,到底是我們幸運還是文長不幸?抑或是文長不幸而文化史幸?在文長身上,我時常想,天才和苦難難道總是這樣成正比嗎? 李贄 童心駭世真殉道 驚世駭俗的異端思想家李贄在牢里趁剃頭匠不注意,奪剃刀自刎,由於割得不夠深,流血兩日不死。獄卒問他:「老和尚,疼不?」李贄答曰:「不疼。」獄卒又問:「老和尚為什麼要自殺呢?」李贄答曰:「七十老翁何所求。」說完氣絕。一位狂狷奇絕的哲人,一顆絕假純真的童心,就這樣消失在漫長的歷史長河。 金聖嘆 妙筆評書枉斷頭 這位鑽研哲學卻沒能成為哲學家,詩文有集卻不以詩文名世的天才狂士,因為批了雖沒能批完的六才子書,批批《唐才子律詩》,成為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的一代宗師。然而,這位宗師的命運是如此的滑稽:有一年,他聽說順治皇帝稱贊他評點的才子書和他的詩文,於是高傲的頭腦突然陽痿,整日懷著「何人窗下無佳作,幾個曾經御筆評」的感恩之心等待皇帝的召見。結果,等到的不是順治的召見,而是順治的死訊。後來,這位狂生參與書生們的反腐敗斗爭,到先帝廟中哭廟,向死去的「伯樂」傾吐自己的忠心並哭訴官吏的腐敗,結果換來的是斬首的酷刑。臨刑前不忘幽默一番,寫信給兒子說:「腌菜與黃豆同吃,很有胡桃的味道。這一吃法能傳下去,我就死而無憾了。」 黃景仁 天妒英才夭傲骨 這位狂野的文學青年曾經宣稱:「臣本高陽舊酒徒,未曾酣醉起嗚嗚。彌生漫罵奚生傲,此輩於今未可無。」自比彌衡和嵇康。也許正是這種狂傲,使他六次高
PS:【希望可以幫到您,為您送上最美好的祝福,願您一生平安,健康,幸福,快樂。
另外,本人在沖擊滿級,需要大量聲望和經驗,如果對答案滿意請採納,採納時請點上「能解決」「原創」感謝您的信任與支持。】

⑺ 白馬非馬,什麼遇意,

南懷瑾先生的《莊子講記》,到莊子的「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時,先生如此博學之人,到這里竟然也打起了哈哈,繞來繞去繞了半天,說這段莊子有些「引喻失義」,解釋「指」為指頭,又說「這一段文章在中國文化思想上,文學、哲學上,幾千年來分量都很重」,談了幾句禪,竟然沒個解釋就哈哈過去了。在網上翻來翻去找解釋,看看兩千年來關於這段的注釋可謂五花八門,千奇百怪,莫衷一是,竟是兩千年來的學術迷題。
小子我對這段卻頗感興趣,非要弄個明白不可?莊子這里用的「馬」與「非馬」,肯定是針對他的好友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論說的。於是就找來公孫龍的文章看。這一看,還真看出問題來了。看出什麼問題來了呢,千年以來解釋「白馬非馬」的所謂哲學大師們全是近視眼,只盯向了「白馬非馬」四個字,或者說偏執於一個「白馬不是馬」的概念,竟然沒有一個能正確注釋「白馬非馬」的。偉大如南懷瑾大師,竟然在這里也犯瞭望文生義的毛病,竟然把「指」解釋為指頭。公孫龍的「白馬非馬」用來調笑這幹人是再合適不過了,不能理解「白馬非馬」而去妄自猜測莊子那段話的意義,比如緣木求魚,不但解釋不了莊子,哈哈,連莊子那段話正是在笑自己都不知道。
我為什麼這么說呢。首先,咱們先來弄明白「白馬非馬」是什麼意思。翻開《公孫龍子》,我們先看看公孫龍「白馬非馬」論的的邏輯:
「白馬為非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則形不當與,言形則色不宜從,今合以為物,非也。如求白馬於廄中,無有,而有驪色之馬,然不可以應有白馬也。不可以應有白馬,則所求之馬亡矣;亡則白馬竟非馬。」

是不是有些難懂?你需要多看幾遍?我勸你還是不要再琢磨下去了,兩千多年來琢磨這一句的人太多了,因為這一節寫的論文那更是浩如煙海,繞來繞去,把一個簡單的問題弄成了千古哲學迷題,誰也好象明白,又好像誰也不明白了。實質上公孫龍的好朋友莊周同志早就在提醒大家不要再對概念偏執下去了,要觸類旁通,理解其深刻寓意,也就是莊子的那段話,可是人們的腦筋就是繞不開這個彎子,越是學問深的或自以為學問深的,越繞不出去。
我也不再羅嗦了,切入正題。我希望大家首先來了解一下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論是怎樣產生的,因為這個很重要。《公孫龍子》里記載了公孫龍自述的關於「白馬非馬」論由來的一段話,說「白馬非馬,乃仲尼之所取」,我們知道,仲尼就是孔子,孔子是春秋人,公孫龍是戰國人,孔子去世後一百多年才有公孫龍,不可能給公孫龍的詭辯題目命名。如果說「白馬非馬」這個概念是孔子先提出的,怎麼在儒家典籍里從來不見?又為何是公孫龍以此詭辯成名?往後看我們就明白了,原來公孫龍是以「白馬非馬」悖論來比喻並取笑人們現實生活中的「悖」,他正是從《論語》里記載的一段事上獲得了靈感:
「龍聞楚王張繁弱之弓,載忘歸之矢,以射蛟兕於雲夢之圃,而喪其弓。左右請求之。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仲尼聞之曰:『楚王仁義而未遂也。亦曰人亡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若此,仲尼異『楚人』與所謂『人』。夫是仲尼異『楚人』與所謂『人』,而非龍『白馬』於所謂『馬』,悖。」

楚王到野外打獵,回來發現弓丟了,屬下要去找,楚王大度地說:不用找了,在我楚國境內丟了弓,最終還要被我楚人拾到,跟沒丟一樣吧,何必去找。孔子聽說後這件事後說,楚王在這件事上是行仁義卻未遂仁義呀,人誰拾到弓不都是一樣嗎,何必楚?公孫龍就從這個「楚人」非「人」的典故延伸出了個「白馬非馬」,他還喊冤說,你們都認為孔子「楚人非人」的批駁有意思、有道理,為啥要批評俺公孫龍的「白馬非馬」無趣呢,沒道理嘛!
公孫龍發現,世間的很多東西,特別是那些統治者的諸多言行,都和「白馬非馬」論異曲同工地荒謬,在那樣一個戰亂頻頻的時代,人的生命跟草芥一樣,直言納諫直面向君王指陳錯誤,可能最後死都不知怎麼死了。公孫龍聰明地學做起了滑稽的辯士,把表面看來荒唐無比的「白馬非馬」論作為自己暗藏的利劍周遊列國游說,然後在和君王及大臣們的調侃的論辯中刺破層層虛偽的包裹,直到袒露出真理來,正如《公孫龍子》開篇第一段所說「欲推是辯,以正名實而化天下焉」,我這樣說還有《公孫龍子》里記載的以下幾段作為佐證:
公孫龍,趙平原君之客也;孔穿,孔子之葉也。穿與龍會。穿謂龍曰:「臣居魯,側聞下風,高先生之智,說先生之行,願受業之日久矣,乃今得見。然所不取先生者,獨不取先生之以白馬為非馬耳。請去白馬非馬之學,穿請為弟子。」
公孫龍曰:「先生之言悖。龍之學,以白馬為非馬者也。使龍去之,則龍無以教;無以教而乃學於龍也者,悖。且夫欲學於龍者,以智與學焉為不逮也。今教龍去白馬非馬,是先教而後師之也;先教而後師之,不可。」
「先生之所以教龍者,似齊王之謂尹文也。齊王之謂尹文曰:『寡人甚好士,以齊國無士,何也?』尹文曰:『願聞大王之所謂士者。』齊王無以應。尹文曰:『今有人於此,事君則忠,事親則孝,交友則信,處鄉則順,有此四行,可謂士乎?』齊王曰:『善!此真吾所謂士也。』尹文曰:『王得此人,肯以為臣乎?』王曰:『所願而不可得也。』」
「是時齊王好勇。於是尹文曰:『使此人廣庭大眾之中,見侵侮而終不敢斗,王將以為臣乎?』王曰:『鉅士也?見侮而不鬥,辱也!辱則寡人不以為臣矣。』尹文曰:『唯見侮而不鬥,未失其四行也。是人未失其四行,其所以為士也然。而王一以為臣,一不以為臣,則向之所謂士者,乃非士乎?』齊王無以應。」
「尹文曰:『今有人君,將理其國,人有非則非之,無非則亦非之;有功則賞之,無功則亦賞之,而怨人之不理也,可乎?』齊王曰:『不可。』尹文曰:『臣竊觀下吏之理齊,齊方若此矣。』王曰:『寡人理國,信若先生之言,人雖不理,寡人不敢怨也。意未至然與?』
「尹文曰:『言之敢無說乎?王之令曰:『殺人者死,傷人者刑。』人有畏王之令者,見侮而終不敢斗,是全王之令也。而王曰:『見侮而不鬥者,辱也。』謂之辱,非之也。無非而王非之,故因除其籍,不以為臣也。不以為臣者,罰之也。此無而王罰之也。且王辱不敢斗者,必榮敢斗者也;榮敢斗者是,而王是之,必以為臣矣。必以為臣者,賞之也。彼無功而王賞之。王之所賞,吏之所誅也;上之所是,而法之所罪也。賞罰是非,相與四謬,雖十黃帝,不能理也。』齊王無以應焉。」
「故龍以子之言有似齊王。子知難白馬之非馬,不知所以難之說,以此,猶好士之名,而不知察士之類。」

這段古文我就不翻譯了,一般人都能看得懂。大家從這些文字里可以看到公孫龍「欲推是辯,以正名實而化天下焉」的精神。
公孫龍在他那個時代開始,就以自己看似荒謬的論題詭辯被人曲解了。他的朋友莊周卻十分理解他,同情他,他在自己的著作里隱晦地(說得太明白就沒味道了,而且會給公孫龍的游說行動帶來麻煩)呼籲那些只看到「白馬非馬」命題荒謬的人們,不要偏執於這個命題的概念,應領會「白馬非馬」的現實征喻意義和精神內涵。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莊周這段話:「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過去我們都認為這段是莊子在調笑公孫龍的執迷於概念,把這個喻理解為「比喻」,因為印象里莊子好用寓言,但大家注意了,此「寓」非彼「喻」,「喻」字除過比喻這個解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意思,那就是「理解、明白、領會」。那個「指」字好像比較難解,南懷瑾先生解釋為「指頭」,這顯然是錯誤的,《公孫龍子》里除「白馬論」外,還有一篇「非指論」,裡面說「指也者,天下之所無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已經明確指出「指」相對於「物」,是天下所無的東西。而莊周這段話里的「指」顯然用得是公孫龍所謂的「指」。指相對於物,天下所無,那麼在這里最恰當不過的解釋就是「指出、所指、指向」了。弄明白了這幾個關鍵字,我們來破譯莊子這段話,成了:以所指來理解所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理解所指之非指也;以馬理解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理解馬之非馬也」,還有些拗口吧,再細品品,意思出來了:
與其偏執於抓住「白馬非馬」這個表象的概念不放,不如越過「馬」來領會白馬非馬的真實意義和現實啟示。「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天地萬物身上都存在著「白馬非馬」所指的荒謬,但最終歸為「故為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恑憰怪,道通為一」。這樣解釋起來,跟莊子這篇《齊物論》前後的意思就連貫起來了。到這里再揣磨一下,莊子這段話是不是在笑那些執著於物、冥頑不化,抱著「白馬不是馬」不肯撒手的人呢?可悲可笑的是,兩千年來無數的專家學者就偏執於莊子這段話的概念研究來研究去不可自拔,連莊子這一段正是在調笑自己這類不能齊物的人都不知道,哈哈,誰都說自己懂了莊子,可是誰又能真得齊物,真得解脫?!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