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有何寓意
㈠ 人死後三七有什麼講究
按照傳統,人死了之後的紀念儀式是很有講究的。剛死的時候是做七——就是從剛死的那天算起,每隔七天做一次祭奠,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斷七。之後就是百日,周年,三年,十年……漸漸的拉長距離,再大的哀傷也該漸漸的淡了。
其實說白了就是讓活著的人過幾天就去祭奠一下,畢竟死去的剛剛離開人世很孤單,如果沒有這些講究就不會隔幾天就去祭奠了,總得慢慢的讓死者適應一下,就是這樣的道理。也是一種寄託感情的方式。
㈡ 人死以後過一七,二七,三七是什麼意思
人死後一七、二七、三七是一種喪殯習俗。
就是從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為一個祭日,稱為「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計49天。民間傳說人有三魂七魄,死後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盡,七滿魄盡,所以要過「七期」和三周年。
習慣上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一般都認為,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家人應該於魂魄回來前,給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必須迴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覺,睡不著也應該要躲入被窩;如果讓死者魂魄看見家人,會令他記掛,便影響他投胎再世為人。
(2)三七有何寓意擴展閱讀
民間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據說死者從去世之日起,在49天內,每隔七天閻王要審問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稱「過七災」。在燒七時,喪家要在大門口掛白紙燈籠,表示家有重孝。頭七在家設靈牌,焚香明燭,供獻酒餚祭奠,下餘六七都到墳地化紙錢。
一般以一、三、五等單七祭禮較隆重,親友皆至,孝子要哭靈;二、四、六等雙七,親友不來。孝子只燒紙、不哭靈,稱為「空七」。尤以「三七」和「末七」最重要,每逢這兩個「七」日,親友都要到墳上燒紙祭奠,孝子也要大哭一場。「末七」又稱「盡七」,喪家大都要誦經禮懺,親友也要送冥幣、香、紙、大蠟、金銀斗等祭奠。
「燒七」若與夏歷的初七、十七、二十七相逢,謂之「沖七」或「犯七」,認為亡魂「逢七有災,沖七有難」。
在關中的耀縣和陝南的丹鳳縣,除認為「沖七」是忌期外,還以「燒七」與月中的初八、十八、二十八相逢也是忌期,俗雲:「逢七逢八,銅錘鐵釵;燒七燒九,閻王請吃酒」。認為燒七遇到七和八的日子,閻王要拷打亡魂,遇到這種情況,要提前或推遲一天祭奠。
關中一些農村。遇到「沖七」時,孝子要給死者墳頂插紙傘,意在協助亡魂躲避災難。
陝北的延長縣,在「沖七」的先一天下午就要剪若干白紙旗,由子女、兒媳從家門口沿途插到墳前,將亡靈請回家中祭奠,以避過災劫。插白旗意在引路,據說亡魂如果來不及回家,可藏於白旗下躲難。
㈢ 三七是什麼意思具體風俗是什麼親人三七那天該做什麼
人死後,每隔七天做一次佛事,設齋祭莫死者,稱為「燒七」。「三七」即第三個「燒七」,也就是人死後的第二十一天。「三七」亦稱「散七」,這夜,孝子擎香火,到三岔路口呼喊亡人姓名或稱謂,或上墳焚香接亡靈回家,家中設奠。也有「三七」由女兒或者兒媳辦理燒紙錢、燒香的說法。
燒七之俗南北朝時就已流行。自古以來,燒七成為喪葬禮儀中的一俗,喪家逢七舉行道場功德,為亡者修福,俗信可以超度亡魂,使之免入地獄。其活動頗多,而且有簡易與隆重之分。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較重要,親朋也要送來些紙、燭。
(3)三七有何寓意擴展閱讀
自古中國喪葬風俗有:出殯日起三天原墳的風俗,即:在墓公開葬的需到墓地,上樑、擺供品、上香、踩院子、燒紙等程序。(骨灰盒在殯儀館寄存的,只擺供品、上香、燒紙)。
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燒一次紙,燒七次,過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為燒七(也叫:做七)。
目前常常將做七改動為四次,即:一七(被三天原墳所替代)、三七、五七、七七、(如今只燒單數,燒大七)。按喪事風俗,燒一七、七七、以死者兒子為主,稱做:有頭,有尾;三七以死者兒媳為主;五七以死者女兒為主(燒五盆紙花)。
㈣ 算命的說三七是什麼意思
空亡的意思就是沒有。比如說。年柱是空亡,祖業空,意思就是父母沒有給你留下什麼家產。或者就是母空。
㈤ 佛家講的一七或三七是什麼意思
我知道的有兩種一是人死後第七天就叫一七或頭七,第三個星期就叫三七。二是組織一支隊伍每天專門念佛,這一段時間根據周期分一七三七。